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

篇)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

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

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

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

成正确的表象。

(2)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面积?

2、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学生讨论)(指甲、橡皮、大头钉)的面积。生:不行,1厘米2的

正方形太小了,用1厘米2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用的太多了,要用大一点的。

10、由学生的回答引入1分米2这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积是1分米2,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11、大家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分米2?(粉笔盒表面、电灯开关、磁带)

12、我们用1分米2的正方形测量教室的面积,行吗?

1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行。(1分米2这个单位测量教室面积太小了,要用一个更大的单位)

14、再引入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1米2。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米2,在黑板板书。

15、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米2?

16、学生回答:桌面等。

小结:刚才学了三个新的面积单位,分别是厘米2、分米2、米2,也知道厘米

2﹤分米2﹤米2,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或米2)填空。

(1)一张火车票的面积约24()。

学生结合实际经验,火车票很小,所以是24厘米2

(2)一张手帕的面积约4()。

手帕的面积比较小,可以用厘米或分米,这里的数字为4,所以用分米

(3)一块黑板的面积约3()。

黑板的面积比较大,要用最大的单位:米2

(4)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

校园的面积很大,要用三个单位里面最大的,所以是5000米2

(5)一个铅笔盒盖的面积约140()。

铅笔盒盖的面积约为1分米2,但这里的数字是140,所以只能用最小的单位,是140厘米2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和米2,还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三个单位的合理运用,知道怎样运用面积单位,同学们本节课学习得很好。作业:练习册

课堂设计说明

认识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是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习三个面积单位,真切的了解1厘米2、1分米2和1米2具体是多大,形成具体的概念,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的运用三个面积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2,读作1平方分米。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

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

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4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 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 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三、比较面积大小。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两张面积接近的长方形彩纸(例2),让学生感知两种方法都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时,怎么办呢?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五、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

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 篇)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

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

《认识面积》导学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对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面积(1课时) (2)认识面积单位(1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 (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6)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 面积概念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之中,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1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

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 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 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0篇)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面积的认识》。 说教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来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右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小正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教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互助教学法: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同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说教学程序总体设计: 第一,讲故事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建房子导入主题。 第二,探究新知识。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初步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表面。然后,让学生比一比,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大小,老师手掌和学生手掌的大小。通过这两项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以及面积的含义。接着,练一练。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初步感知。最后,验证。学生运用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包验证前面所做的习题。 第三,巩固练习。通过验证理解面积大小的比较,这一步主要较强练习,巩固知识。 第四,总结。让同学们说说学习到的内容。 教学反思: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节课,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板书:面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 出示下面3个图形: 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和老师手中的纸比较面积大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让同桌之间比较纸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一眼不能看出来,可能想到用重叠法或量长和宽的办法比较。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壹五个单位)和正方形(16个单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其大小。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一个较宽,一个较长)。 多媒体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图(1)、图(2)的方格。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 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出“面积” 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

(一)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 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1、摸一摸 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 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猜一猜——既有所拔高,又为小组活动做铺垫。 好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吧,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物品”。怎么猜呢?老师这儿有4种备选物品,根据老师的提示,发挥你的想象,选出你认为合适的物品,准备好了吗?第一件物品:它的面比数学书封面大一些,但比课桌面小一些。它是什么?第二件物品:它的面大约是4个数学书封面那么大。它是什么?(引出方法:摆一摆)第三件物品:它的面大约是6个手掌面积那么大。 (二)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 1、比眼力 (出示两张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卡纸) 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即可判断面积大小。师加大难度,让学生想办法验证通过眼睛观察得到的结论。引出“重叠法”。 2、度量意识的培养 (出示两张不易一眼看出大小的卡纸) 让学生回忆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会回答“用尺子量”,此时教师适时引导,“用尺子量其实也就是看线段里有几个1厘米,那现在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提示学生:“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认识面积》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完美、好用)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并理解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度量意识的培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小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与比较中,感知“面”的大小,初步建构面积概念 (一)在“摸面”活动中感受“面”的存在和“面”的大小 1、师:昨天晚上,我们看了视频,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面积),现在请同 学们拿出学习单,小组内互相交流:你昨晚学到的内容。 2、师:那什么是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齐读 3、师:大家都会说,是不是真的懂呢?方老师考考你:谁上台摸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它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哦!原来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齐读 4、师:你能找出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小组内说一说。 三个学生汇报: 5、(接着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物体表面的面积)与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相比,哪个更大?你 能找到比(刚才说大的物体面积)更大的物体吗?

6、师:数学书竖着摆,封面的面积有这么大,现在斜着摆、横着摆,它的面积变了吗? (二)在“涂色”活动中体会到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刚才我们摸出了物体表面的面积,那图形的面积又在哪里? 2、这里有三个图形,你能涂出它们的面积吗? (投影学生作品,你怎么就不涂呢?) 3、师:曲边图形也有面积,比较出三个省份,哪个面积更大? 二、弄清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面积?那老师就请你们当裁判吧! (播放录音后,停顿数秒,师:比赛公平吗?)小组内互相交流 师:跑一圈是指它的(),除草要算它的()

认识面积教案(优秀5篇)

认识面积教案〔优秀5篇〕 圆的面积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中的第一节课,数学 - 圆的面积〔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长?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A:启发猜测 师: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最大是圆形:1、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猜猜看; 2、试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 3、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生试说〕 B:分组实验,发现模型 学生分小组将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圆放在桌上自由拼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摆好后想一想: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你摆的图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各局部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请小组长汇报拼摆的情况,鼓励学生拼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师课件展示动画效果〕可以拼摆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种情况,小学数

学教案《数学 - 圆的面积〔一〕》。 三、应用知识,拓展思维 1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 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A完成羊吃草的面积 B完成课后“做一做〞 C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3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识应用〕 下面是一个体育场的平面图,请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长方形体育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校要请师傅给体育场铺草皮,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学校一共要付多少钱才能完成?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今天学了什么,这些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来的,你懂得了什么? 圆的面积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67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通用5篇) 《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利用数方格或割补等方法,灵活运用旋转和平移的知识,探索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渗透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两套完全一样的平面图形卡片、小剪刀、每个小组准备一份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五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卡通形象。 (1)开心辞典: 每个学生可任意选择一种平面图形,说说对这种图形的认识。 (学生可能会围绕着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展开介绍) 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2)激发内需,提出问题:

对于这5种平面图形,你还想了解哪个图形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究,逐层递进 活动(一):猜一猜 1)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打算运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数方格或割补等) 2)让学生尝试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学习,制造认知冲突。 质疑:那该怎么办?(割补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板书:转化 投影如图: (二)剪一剪,拼一拼 1)画一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5种平面图形。 师:你能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剪成两个完一样的梯形吗?请大家先试着在图形卡片上找一找、画一画。 2)剪一剪:跟小组同学商量后,再剪。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更快?(提醒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a、正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 b、长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c、平行四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多媒体课件剪的演示过程。 5)学生互评:表扬小组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同学。 (三)议一议,填一填:

《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认识面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看—看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国旗表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国旗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知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国旗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 • • • • • • • • • • • • • • • •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认识面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己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学习面积的开端,后续学生还会接触到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其中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面积还有立体图

形的表面积,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但缺乏理性认识的支撑。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本篇课题引导学生小组探究面积大小比较过程中进行感知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教室情境图,并且提出关键性问题“黑板面和国旗面比较,谁更大”,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这篇课题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教师在引入面积概念的时候通过不断地举例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如黑板面、国旗面、课桌面、数学书封面,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是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通过直观的生活实例能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篇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 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让你摸一摸,2-3名学生)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 ①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

②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和老师一起说一遍课本封面的面积。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说的真好,谁还能再说一说。(2名学生)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①什么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②什么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同上)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大家说得真好。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①篮球场的面积指的是…… ②指甲面的面积指的是…… 礼品盒前面的面积(课件出示动的过程)指的是…… 如果老师把礼品盒的前面用笔画下来,就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长方形也称它为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这又是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对,又是一个平面图形。 这两个平面图形一样大吗?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师(呈现下图):大家来进行涂色 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 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 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 的概念。 学生思考 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 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 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 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 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 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 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 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 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2)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 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 较大? (3)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 的大小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 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 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 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 (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 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 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 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 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 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 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 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 一摸橘子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橘子表面 学生讨论 交流并回答 问题。 通过摸一摸的活动,使 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再通 过比一比的活动,认识到物 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教师结 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 学生初步认识面积。让学生 通过边摸边说和边想边说等 活动,用丰富的实例,帮助 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通过为学生提供的丰富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42—44。 教材分析:《面积》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标准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50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理解三个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2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的含义。教学难点:1 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1 2cm×5.9cm(蓝色)、2cm×6cm(绿色)、3cm×4cm(红色)长方形各一个,1cm×1cm 正方形和1cm×1.5cm长方形若干,圆形若干(每个小组一套) 2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个学生一个 3 1平方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个 4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从实际测量产生测量结果的矛盾来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又从测量的可操作性产生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和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联系身体的某一部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并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现。 教学策略: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引导学生比较绿色的长方形(2cm×6cm)和蓝色的长方形(2cm×5.9cm)的面积的大小。师:通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优秀范文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优秀范文 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有范文,希望你们能喜欢。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

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探究新知。 1、师:请你任选两个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比一比它们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刚才我们

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大家想一想,平面图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概括面积的定义义。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一比哪个面积大?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