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1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

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 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 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

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三、比较面积大小。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两张面积接近的长方形彩纸(例2),让学生感知两种方法都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时,怎么办呢?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 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 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P39-4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

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生交流)

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生交流)

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生看书)

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生齐读)

师:不错,书中智慧老人就是这样说的,可是,这句话有点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还是不太懂,谁能把这句话分开,变成两句话,是哪两句话?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PPT)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

2、师:物体就是一个东西,比如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个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生交流:(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

.......

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

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

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生交流)

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

(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1)师:我想问一问,你们画的图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那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吗?把你画的最大的图形找出来,与同桌最大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图形,与同桌最小的图形比较一下,看

谁的图形更小?

(2)师:说这个图形比较大,实际就是说这个图形的什么比较大呢?那黑板上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

(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

(5)师小结:哦,就像领土一样,(手指开口处),这个地方究竟归谁管,咱们无法确定,那也就无法确定领土面积有多大了。是这样的吗?那看来说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一定要怎么样?

2、试一试

师:昨天晚上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女儿剪了两个长方形,分别放在两个信封里,让我今天带来給大家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猜出来吗?

(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

(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生猜)

师:仅凭图形一条边的长度,能判断出它面积的大小吗?(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没有封闭,就有各种变化的可能。对吗?

(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生判断)

四、感知面与线的关系

1师:面其实是由线围成的`。线的变化会引起面积的变化。(出示一个橡皮筋)你们看这条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2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

3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

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五、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

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

(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

(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

(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

(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那么,你有好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我们看看奇思是怎样比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们来试试看,现在知道谁的面积大吗?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多少吗?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少了吗?(生交流)

2、师:你们看,我们现在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这个信封里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我拿出一个给你们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12个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图,藏在信封里,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方格那么大。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相差多少呢?(生讨论,交流。)

六、总结全课

师:我们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样大)对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和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板书: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估计、操作等活动,体会感受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通过多种手段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等)

2、四人小组活动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学具。

3、多媒体课件。

4、作业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在教室里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

这些物体哪里有面?在汇报时如有可能最好边摸边说。

(如:桌面、黑板面、凳面、书本封面、铅笔盒面、人身上有手掌面、脸面等。)

二、合作探究,感知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小朋友,你们看一看,黑板和大屏幕的面,哪个更大啊?你们再用手摸一摸,凳子的面和数学课本的面哪个更大啊?

学生通过看、摸汇报结果。

教师揭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通常数学上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面积。

(2)师:那么我们来指一指课桌的桌面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

积。

师生一起指(拿出实物进行指)(边指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课桌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桌面的面积)同桌相互说一说。

(3)找一找身边其他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又是怎样的,请你摸一摸、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再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一些不规则面的物体(如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找找他们的面积(机动,准备删除)。

2、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这儿有几根铁丝,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吗?(指名请3个学生围)师:那么这几个图形有面积吗?它的面积在哪呢?谁能上来指一指、摸一摸?谁又能想办法把它的面积搬到黑板上来呢?可以同桌先讨论一下。学生汇报、板演。

教师再出示一些图片,问他们能否找出他们的面积?为什么有些图形就没有面积呢?

师揭示:像这些不封闭的图形无法确定它的大小,可以无限制地延伸;而这样封闭的图形能看出他的大小,才有面积。

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这根铁丝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吗?

师:看来周长和面积还是有区别的,周长指外面一圈,好像是水果的皮;面积是里面的部分,就好像是里面的果肉。我们以后在做题目的时候得注意了。

补充练习(机动)

师:这个数学工具认识吗?(三角板)那么你能找出它的面积吗?(板所在的面积)

师:谁还能在这块三角板上找出其它隐藏着的面积吗?(空心部分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5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

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

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

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

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

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

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

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70 ~71页。 一、教材简析: 《认识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五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的解决问题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单位、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感知、动脑分析和动口表达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的不同方法。 教学关键:发现面的大小,借助小图形比较大小。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跟老师配合,课堂参与的热情较高,但由于年 龄较小,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能够初步利用学具来解决一些比 较简单的问题。对面积有一定的认识,但概念比较模糊。学生对面积概念中的不 能完全理解“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这样的数学名词。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计数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小圆形各十几个,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方格纸一张,水彩笔一支。 教具:课件,拼小猫小松树图案的磁性贴。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课件依次出示张家界风景图) 师述:孩子们,我们每天生活在张家界,你们了解他吗?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我国最重要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 篇)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

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中阳县北街小学王旭华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己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大部分学生具备操作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极少部分学生需要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活动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

多样性。感受比较思想。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六:方法措施: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互动交流。 七: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长方体。 学具:球体,圆柱体,角,三角板,不封闭图形。 八: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生上台指出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分别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师引导说出教室也是一个长方体,它的六个面分别在哪?(生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来) 3、教室里面的哪些物体上还有面?(生分别指出:黑板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1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

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 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 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比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学生“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面积之前,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面积的意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内部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建立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PPT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25厘米、宽10厘米),一张绿色纸(长20厘米、宽15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一本字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周长的概念,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周长的概念,为新课中认识面积以及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做好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平面的大小 1.涂色比赛(情境):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黑板(教师确定好的一部分)。 请你判断一下,那位同学涂完早?说一说你的判断的理由。 预设生:因为正方形的面小,规定的黑板面大,所以正方形涂完的早。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并小结学生的回答,板书:面是有大小的 2.感受面的特点:找一找,摸一摸(注意摸的方法)课桌的桌面、数学书的封面、你的手掌面,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预设:平整、光滑、连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到面是有大小的,找一找、摸一摸初步感知物体的面,建立面的表象。】 (2)理解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字典的封面,你还能找到字典上其他的面吗?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 (预设)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比一比、说一说这些面的大小

《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荷叶镇中心学校邓素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学具盒,不同面积的长方形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乡镇图片,蜡笔。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介绍荷叶、太和、桂阳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 2、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物体表面,体会物体表面的大小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观察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特点 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教学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教学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1)当两个物体面积相差很大的时候,可以用眼睛观察出面积的大小 (2)当两个物体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可以选择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4)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用小图形摆一摆,数一数 (5)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听一听,辨一辨,如果这件事情跟周长有关就用手指画圈表示,如果跟面积有关就挥一挥手掌表示。 2、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注意:两个半格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满格。 小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根据方格数量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时候,方格的大小应该一样大,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优秀范文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优秀范文 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有范文,希望你们能喜欢。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

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探究新知。 1、师:请你任选两个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比一比它们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刚才我们

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大家想一想,平面图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概括面积的定义义。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一比哪个面积大?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通用5篇) 《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利用数方格或割补等方法,灵活运用旋转和平移的知识,探索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渗透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两套完全一样的平面图形卡片、小剪刀、每个小组准备一份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五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卡通形象。 (1)开心辞典: 每个学生可任意选择一种平面图形,说说对这种图形的认识。 (学生可能会围绕着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展开介绍) 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2)激发内需,提出问题:

对于这5种平面图形,你还想了解哪个图形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究,逐层递进 活动(一):猜一猜 1)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打算运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数方格或割补等) 2)让学生尝试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学习,制造认知冲突。 质疑:那该怎么办?(割补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板书:转化 投影如图: (二)剪一剪,拼一拼 1)画一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5种平面图形。 师:你能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剪成两个完一样的梯形吗?请大家先试着在图形卡片上找一找、画一画。 2)剪一剪:跟小组同学商量后,再剪。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更快?(提醒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a、正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 b、长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c、平行四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多媒体课件剪的演示过程。 5)学生互评:表扬小组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同学。 (三)议一议,填一填: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 2、体验生活中关于面的经验,认识到数学学科中关于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3、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的内在涵义。 4、培养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感悟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感悟面在体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我们先从“面”开始,你觉得什么是“面”?能举例说明吗?(生举例) 师:同学们,面在书上,简称“书面”;面在墙上,简称“墙面”;面在黑板上,简称“黑板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能画下来吗?(平平的,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你能不能讲一个不一样的面?生举例。出示一个橘子,它有面吗?在哪里?摸一摸,它有什么不同?(曲面)能画出来吗?谁有想法?(把橘子扒开,画出来,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面以后,你得出什么结论?(面是无处不在的。面都是有形状的。) 小结:物体上都有面,面在体上,画下来之后统统都是一些形状。这些形状都是封闭的。 感悟积线成面 师:同学们,老师在出去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传统手艺,发现跟我们今天学的“面”很有联系,你想观察看看吗?播放织布视频。有什么联系?

小结:布面是一条线一条线的织起来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积()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积线成面的事吗? 举例:毛衣、书的侧面、百叶窗...... 师:看来大家对面以及有很好的了解了,接下来,我们来看“面积”。3、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看黑板上的三个词:大小、长短、多少。你觉得面积该怎么形容?为什么?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让学生再次摸一摸刚才找的面,感受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绘本学习,深入感悟面积的大小 师:同学们,书中自有黄金屋啊,我们数学也离不开阅读。接下来,我们来一起阅读一本关于面积大小的书,书的名字叫“公主殿下来的那天”。(1)比较床的大小。用同样的垫子铺满,谁铺的数量多谁就大。 (2)比较三个镜子。用不同的标准无法比较。 (3)比较餐桌。铺不满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出来,圆形的外面框着一个正 方形。 问题一:比较这些东西的大小都是用什么方法? 小结: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在线里面铺东西(要用统一的标准),铺不满也能确定。这样我们能把面积的大小测量成一个数,就比较出来了。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42—44。 教材分析:《面积》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标准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50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理解三个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2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的含义。教学难点:1 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1 2cm×5.9cm(蓝色)、2cm×6cm(绿色)、3cm×4cm(红色)长方形各一个,1cm×1cm 正方形和1cm×1.5cm长方形若干,圆形若干(每个小组一套) 2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个学生一个 3 1平方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个 4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从实际测量产生测量结果的矛盾来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又从测量的可操作性产生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和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联系身体的某一部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并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现。 教学策略: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引导学生比较绿色的长方形(2cm×6cm)和蓝色的长方形(2cm×5.9cm)的面积的大小。师:通

认识面积教案(优秀5篇)

认识面积教案〔优秀5篇〕 圆的面积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中的第一节课,数学 - 圆的面积〔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长?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A:启发猜测 师: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最大是圆形:1、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猜猜看; 2、试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 3、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生试说〕 B:分组实验,发现模型 学生分小组将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圆放在桌上自由拼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摆好后想一想: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你摆的图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各局部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请小组长汇报拼摆的情况,鼓励学生拼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师课件展示动画效果〕可以拼摆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种情况,小学数

学教案《数学 - 圆的面积〔一〕》。 三、应用知识,拓展思维 1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 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A完成羊吃草的面积 B完成课后“做一做〞 C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3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识应用〕 下面是一个体育场的平面图,请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长方形体育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校要请师傅给体育场铺草皮,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学校一共要付多少钱才能完成?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今天学了什么,这些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来的,你懂得了什么? 圆的面积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67

《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10篇)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面积》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

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看—看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国旗表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国旗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知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国旗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一小学魏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2.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3.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度量意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形成几何直观素养。 4.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度量(测量)的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助手、学具袋(圆片、三角形、正方形、例2的两个长方形)、字典、彩笔(双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从线到面的初步感受 1.出示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 这里有两支铅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 2.出示两片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树叶 这两片树叶,又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3.揭示课题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物体有长短的区别,还有大小的区别。铅笔的长短可以用“长度”来衡量。那么叶片的大小,能用什么来衡量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板书:单元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感知物体的表面 (1)刚才的铅笔、树叶,还有教室里的黑板、课桌等都可以叫做“物体”。 (2)出示数学书:数学书也是物体。看一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什么?(封面)封面(师摸)也是这本书的表面。 (3)其他物体有表面吗?在哪里?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没有提到曲面,师适时引出。)篮球有表面吗?能不能带上你的动作,让大家知道得更清楚些。 同学们找到的面,都是这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1)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感受面的大小。 现在我们就来摸一摸两个物体的表面。 师示范: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来摸一摸整张课桌的表面。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开始吧。 学生活动 你们有什么感受?(光滑的、平平的、课桌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其他同学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吗?你们的感受很准确。(课件展示这两个面。) (2)观察黑板面和国旗表面,感受面的大小。 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黑板的表面(配摸的动作)。再来看一看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黑板面比国旗面大)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3.“面积” (1)师摸黑板表: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2)谁能像魏老师这样,一边摸一边说一说国旗表面的大小,是什么?(课件演示它们的面积) (3)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指名说一说(预设:学生提到球、或则物体的侧面(六个面),就顺势利导。如果没有,师举篮球为例,边摸边说:什么是篮球表面的面积?)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0篇)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面积的认识》。 说教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来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右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小正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教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互助教学法: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同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说教学程序总体设计: 第一,讲故事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建房子导入主题。 第二,探究新知识。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初步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表面。然后,让学生比一比,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大小,老师手掌和学生手掌的大小。通过这两项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以及面积的含义。接着,练一练。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初步感知。最后,验证。学生运用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包验证前面所做的习题。 第三,巩固练习。通过验证理解面积大小的比较,这一步主要较强练习,巩固知识。 第四,总结。让同学们说说学习到的内容。 教学反思: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节课,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新苏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苏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 计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明白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看、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明白得面积的含义,明白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预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 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假如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什么缘故?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专门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确实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确实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周围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往常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那个面的大小确实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那个面的大小确实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关心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

苏教版《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 图形的大小。 2.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的比较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 计量的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 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板书:面积)什么是面积呢?让我们从生活中开始研究。 二、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 1.教学例1。 (1)摸一摸,感知面 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将利用这些物体认识面积。(补充板书:认识面积) 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课桌面的面,课本封面的面,文具盒盖的面,认识面。133 (2)比一比,感知面的大小 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3)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2.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围成的封闭图形更深入地了解面积。 ppt展示大小不一的封闭图形。 二、涂一涂、比一比,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1.出示教材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成红色,长方形涂成蓝色。 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高兴吗?那让我们用掌声表示欢迎,刚才我们鼓掌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

的表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表面,请你们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谁能来指一指说一说。 过渡: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我们找到了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那你们找到的物体表面大小一样吗?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面和条幅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呢? 2.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表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同学们像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那课桌表面的大小就什么呢?手掌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2.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小结:刚才我们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更好的感知了物体表面的面积,举例子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