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发展,课堂思政成为当代教育主题。课程思政与医学人文都强调以人为本,具有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以立德育人为根本,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在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命题上答好问卷,强国之志,生生不息。坚持理论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要求,是思政课最终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思政;高职护理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病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关怀”成为弥合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在此大背景下,以医学人文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1)医学人文的内涵医学人文是一个医学与人文学相互交叉,以人为中心的学科,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卫生人才。医学人文强调对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人格与尊严的重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医学人文教育是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讲授、环境的熏陶、实践的体验等多种途径传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医学人文素质,使受教育者自觉掌握和运用医学人文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医学实践的人性化。(2)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寓价值引导于专业知

识能力传授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弥补思政课程

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医学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价值引领与

医学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并行,形

成育人功能的协同效应。

2高职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医学人文教育

在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护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重技能、轻人文,重疾病,轻病人的意识,医学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日渐凸显。

临床医学人文关怀是在照护病人的过程中体现的仁爱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真实的临床场景,加之医学人文相关内容很难在理论考核中

体现,导致教育观念认知偏差,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使医学人文教育浮于形式,学生认可度不高。

2.2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教学方法生硬

课程思政内容与岗位胜任能力融合不够紧密,说服力不强,内容单调、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降低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课程思政教学与医患关系脱节,学生没有从病人及其家属的视角考虑问题,缺乏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关

爱病人,往往仅限于口头宣教,浅尝辄止,职业道德教育很难内化为学生的内心

信念。教学方法以强制性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实践中缺乏教学能力

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一大问题是临床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缺乏医学人

文教学能力。这可能与教师自身缺乏医学人文素养有关,已有学者亦发现部分医

师存在缺乏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缺失担当精神与人文精神,甚至漠视和逃避医疗

差错,但更多的原因应归咎于教师缺乏人文教学实践能力,正如访谈中一位被访

者所说:“我们在学校未曾接受过医学人文教育,又如何知道教授学生这些内容。”因此,于临床教师而言,应当积极参与授课能力培训活动,反思提升自身

人文素养,在临床工作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于医学院校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升教师的医学人文教学能力。

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育策略

3.1建立医学伦理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基本医学常识的普及及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逐

步增多,医患矛盾日渐凸显,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其原因除了与医疗水平、技术

水平以外,医患沟通不足、医德医风问题也是医疗纠纷频发不可忽视的原因。教

学过程中通过临床案例将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解决方法等穿插课堂教学中,使

其对相关内容有初步了解。同时,加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理解病人的困境、痛苦和选择,学会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的诉求、

尊重其价值观念及文化背景,履行告知义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从而增

加医患间的信任,缓解医患矛盾。

3.2转变教师育人理念,重视人文教育融入

“育人”先“育德”,医学人文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立德树人和现代康复卫生

事业的内涵与特点,所以教师将课程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

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人文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人

文精神。结合人文关怀开展教学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还能提

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而专业课是学生知识与技能提升的“主战场”,同时也

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实施聚焦专业课程的医学人文教育,是高等

医学教育的核心策略之一。但由于同一专业不同的专业课程呈现的专业特色具有

较大的差异性,故如何将该专业不同的专业课程特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其同

向同行,是每一位专任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3.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设计上积极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学模式,突破时间、空间对学生学习的限制。课前让学生搜集、观看学习资料;

课中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互相学习;课后让学生撰写感想。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式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注入思辨、评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构建

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认同。在

实训教学中,通过模拟临床中的真实情景,直面医疗保健服务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在角色扮演中自主构建对病人的关爱之心、保护隐私的意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

通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复杂的医患关系。

3.4完善教育模式,有效促进教育效率的提升

完善的教育模式是提升学校德育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的前提保证,学校应当

要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来制定针对性的合理的教学方案,其中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教学活动的延伸与校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涵盖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德育学习提供保障,也为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不断前进发展提供帮助。

结语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与课程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通过医

学人文素养的培育,使专业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

价值观的塑造置于和专业知识同等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于各门课程中,

医学使命与担当潜移默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从而提升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功能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杜治政.当代医学人文理念与实践论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1,30(1):2-7,80.

[2]殷大奎.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J].中国医学伦理

学,2022,22(2):3-6.

[3]刘玮宁.刘丹.钟南山痛批“医学人文沦落”[N].羊城晚报,2022-11-

13(A1).

[4]王恬.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21(1):71-72.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医学人文教 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发展,课堂思政成为当代教育主题。课程思政与医学人文都强调以人为本,具有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以立德育人为根本,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在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命题上答好问卷,强国之志,生生不息。坚持理论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要求,是思政课最终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思政;高职护理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病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关怀”成为弥合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在此大背景下,以医学人文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1)医学人文的内涵医学人文是一个医学与人文学相互交叉,以人为中心的学科,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卫生人才。医学人文强调对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人格与尊严的重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医学人文教育是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讲授、环境的熏陶、实践的体验等多种途径传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医学人文素质,使受教育者自觉掌握和运用医学人文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医学实践的人性化。(2)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寓价值引导于专业知

护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护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指南旨在为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指导,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2.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护理专业是一项特殊的职业,需要具备职业精神的支撑。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使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三、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 1.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因此,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启发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2. 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护理专业是一项特殊的职业,需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支撑。因此,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 培养社会责任感 护士的工作是为患者服务,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 四、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护理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更好地感受到护士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 2. 个性化教学与群体教育相结合 护理专业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需要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注重群体教育,通过集体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3. 班级管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护理专业学生是一个班级的集体,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与思政教育要相结合,通过班会、心理辅导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

浅谈思政课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思政课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素质教 育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近些年,在医疗卫生领域里,有关医患矛盾、医患冲突的事情不断出现,所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务人员在医学人文素养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医学院校教育阶段中,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的思政课程,不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肩负着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 一、思政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政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检讨和反思在思政课教学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着若干的不足。 1.思政课教师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强 人文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医学生是国家医疗卫生战线上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衡量医学人才培养的成败,不仅看医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丰富精湛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看他们是否具备了优良的政治素质和医学人文素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着高度的交叉性、重合性和一致性,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原有的题中之义。有些思政教师没能深刻地把握党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简单地将思政课程看成单一的“政治课”,自身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意识不足,影响了思政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2.思政课教师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不足 医学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研究对象的特殊学科。医学人文学作为融合了医学与人文学的特殊知识体系,在内容上可以具体分为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知识类别。如果思政教师缺乏一定的医学人文专业知识,就难以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开展实际有效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主要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讲授、医学人文思想的共鸣、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染和医学人文环境的影响来实现。如果思政教师缺乏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准确把握,缺乏对医学人文问题的现实研究,也很难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开展具体有效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3.思政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最忌讳教育内容简单空泛、脱离实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医疗卫生领域里新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医学人文的角度,与时俱进的进行思考和研究,以解决医学生内心的思想困惑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思政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也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单调有关。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枯燥的说教、单一的满堂灌,无法实现教育内容入脑入心,也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二、加强和改善思政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增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意识 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根本工作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思政教师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己任,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紧密联系医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研究对象,历来被称为“仁术”和“仁学”。现代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人们更是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思政教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强化自我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努力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2.优化自我知识结构,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

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路径探索-最新资料

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路径探索 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体现了教育价值选择的改变,更是体现了人才培养思想的变革。培养的医学人才若想适应时代发展,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学生培养中应将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学的困境分析 医学人文教育指的是在进行人才培养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性境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人格,推动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医学人文价值属于人性教育,通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素质,并帮助学生塑造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对学生进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包括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人文技能两个层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想信念是教学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通过教育工作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目前,学校在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无论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着困境。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医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严重,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式不断复杂,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问题。此外,在信息时代,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对医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大影响,使很多医学生注重物质,而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培育和道德建设。 从整体上看,在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还面临着以下困境。一是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学校人才培养以锻炼学生的医学技能为主,忽视了医德培育;二是德行分离,重视医学技能培育,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培育,导致医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更进一步则很有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三是在教育中不重视学生主体,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浅析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浅 析 一、关键问题 1.1 课程思政融入需求不明确 在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的需求往往并不明确。传统的护理学教 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对课程 思政融入的需求并不明确,导致课程思政融入效果不佳。 1.2 缺乏课程思政融入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当前,“基础护理学”课程在课程思政融入方面极度缺乏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教师缺 乏相应的教学指导和培训,无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课程思政融入成为一 种繁琐的任务,而非真正的教育目标。 1.3 课程思政融入与专业素养的平衡问题 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需要与专业素养进行平衡。护理学是一门注 重实践和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思政融入需要与专业素养相辅相成。如何在课程思政融入 的过程中兼顾专业知识和思想品德培养,成为教育者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解决路径 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和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可以采用 多种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反思,促进思 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2.3 发展集体主义教育和以身作则的师范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发展集体主义教育和以身作则的师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参观医院、参与社区护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 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提升其职业道德。 2.4 整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师需要整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素养的培养,使思政教育成为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在护 理操作实训中,引导学生思考患者的生活背景、情感需求等,让学生理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并培养其责任心和同理心。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一、思政元素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护理专业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医学专业,其核心要求是要具备丰富的人 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现实中一些护理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积极性不高,难以面对高强度 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护理专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社会地位有关, 也和缺乏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护理专业的本质是服务,而服务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护理师要在承受工作压力、面对病人痛苦的保持积极美好的生活态度,提供专业化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其思想道德的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人文关怀,提升其职业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思政元素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 课程设置中的思政元素体现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将思政元素融入形成由浅入深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在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 命的意义、医学伦理等问题。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如医患沟通、人 文关怀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体现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教材内容的组织和编写应注重思政元 素的体现。要选取一些具有思辨性和实践性的教材,加强护理伦理、医患关系、病患心理 疏导等内容的教学。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也可以加入一些思政教育的元素,引 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责任感等问题。 3. 教学方法中的思政元素体现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采用翻转 课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 主性和创新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设置医院或社区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护理 工作的艰辛和辛酸,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师的思 政教育能力不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

护理学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护理学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简介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体验,其中医疗作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业,医疗工作者的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内涵等方面受到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护理学基础”是医疗工作者的基础学习科目,对其今后的行业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加强对医疗职业素养以及政治水平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医疗专业人才。 在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党及国家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做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高职作为医疗人员培育的主要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思想政治水平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思政元素: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责任感、立德树人、心理教育、人文关怀、价值观、综合素养 1、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进行思政教改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医疗行业的发展,当今的医疗护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开始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对医疗工作者的专业掌握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病患的同理心等综合素质。“护理学基础”是医疗工作者进行医疗专业学习的基础,其主要对人群心理、生理及社会需要进行研究,从而保持社会稳定平衡的一种方式,通过医疗的途径进行人力健康的护理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对医工作者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护理学”基础中进行思政教改是符合当今社会精神发展方向要求的教学改革,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整合校内的相关资源,并通过制定恰当的医疗教学制度以保证学生的医疗学习水平,不断加大对思政教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医疗专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医疗人员。 2、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改工作的执行措施 根据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医疗专业的思政教改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由于思政教改工作的实行时间较短,在具体操作上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导致在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改工作的进行。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得出最恰当的思政教改工作方案,发挥思政教育对医疗专业学生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2.1 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培养与思政课教育融合现状与思考

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培养与思政课教育融合现状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学院校的医德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的医 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和职业道德。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 重要内容之一。而思政课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应当与医德培养相结合,起到 辅助和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培养与思政课教育融合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医德培养在高职医学院校的现状 1.医德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伦理、道德和人文问题。医 德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医生的责任是拯救生命,而医德则是保证医生行为的合 法合规。医学院校更应该注重医德培养。 2.医德培养的面临难题 目前,一些高职医学院校的医德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手段 落后,缺乏实践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医德培养的重视度不高,容易忽视医德教育。 1.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 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身心健康 等功能。以思政课为主要渠道,加强医德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面对医德培养和思政课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将两者融合,提升医 生的医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医德培养和思政课教育应当结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医学院校应该通过 组织学生参与医疗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德的重要性,体会思政 课教育的价值。 医德培养和思政课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医学院校可以通过思 政课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使其成为有医 者仁心的医生。 医德培养和思政课教育应当加强与时代的对接,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医学院校可以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热议问题,设置医德教育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护理专业职教本科在立德树人下“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路径

护理专业职教本科在立德树人下“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路径 作者:陆金莹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35期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育人,课程思政则是要实现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只有通过努力构建我国课程思政体系新体系、扩大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快速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以护理专业职教本科“课程思政”为例,探讨以专业学习为主要手段,加强教育课程与思政建设目标的有机整合,开展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思想活动;分析如何并转变教师角色,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的参与,突破典型课程理念束缚,推动新时期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教本科;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5-0125-03 立德育人具有丰富的科学意义和实践要求。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把价值取向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形成,落实道德建设和育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领导体制》强调,要牢牢把握教育队伍发展的主力军,深化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形成面向新时期建设的“全面课程教育、全民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 一、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功能 人才是社会创新和推动科技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民族复兴战略的关键,也是新时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不仅要“立德”,还要“育人”。这里的“立德”主要来自政治伦理和思想道德方面。一个人即使自己有着很渊博的科学知识,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不可能为人类历史文明繁荣发展作出贡献[1]。“育人”是指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实现人才的培养。人才始终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在护理专业职教本科人才培养中,“立德”与“育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通过开设公共课程思政理论课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道德思想情操,使学生自觉参与临床各种专业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的参与意识,明确公民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必须主动承担的相应责任,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二、护理专业职教本科在立德树人下践行“课程思政”的原则 (一)专业课与课程思政价值取向一致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对于护士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探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人体机能,增强其医德医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病理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内容,涵盖了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在传授这些专业知识的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其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医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合格护理人才。 通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探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的学科,通过学习病理学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对人体器官组织的影响,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性。而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疾病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疾病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机制,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疾病观念,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更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待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探索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医德医风。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充分认识到护士的职业特点和社会责任。通过对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医疗伦理观念,培养出遵纪守法、尊重生命、爱岗敬业、勤勉务实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弘扬人文关怀,提高其对患者的关爱意识和服务质量,强化医者对患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探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通过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护理人才的目标和使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提高其医德医风,促进其自身发展。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疾病和对待患者,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做好铺垫。高职院校还应该配齐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水平,打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基于新医改下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应用浅析

基于新医改下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 政的教学应用浅析 摘要:新医改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不断推进,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其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然而,仅仅传授妇产科护理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远远不够,同时也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本文将基于新医改下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应用进行浅析,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新医改;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医学类专业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其中,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涉及到女性健康、婴儿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护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强调的是人文关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性化服务意识,使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注重患者的尊严和权益,从而更好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二)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也注重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正确对待患者,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1]。 (三)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提高职业素 养和职业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并在职业中不断提 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二、新医改下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新医改下,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育已经逐步从技能培训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学生职业道德 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将护理实践 技能培训与理论知识教育相结合。最后,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 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 然而,当前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课程 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妇产科护理技能与知识;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与高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相结合,成为当前课程教学 改革的重要方向[2]。 三、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妇女健康、妊娠、分娩、产后护理等 多个方面,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一)课程内容的思政教育引导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怀孕初期的孕妇保健、产妇生产过程的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 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等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例如,通过讲解产妇分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引导学生认识 到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保持冷静、果断、敏捷的特点;通过讲解产妇产后 身体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养成尊重生命、关心病人的良好职业道德[3]。(二)技能实践的思政教育引导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除了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如让学生扮演产妇或者护 士的角色,模拟妇产科护理场景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职业道德、医德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 索 为适应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要求,培养更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急需进行的重要工作。《药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将以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探索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护理专业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设护理专业,这也对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它对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 药理学是护理学科基础课程之一,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它主要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和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改革实践 1. 课程内容更新 在《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符合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药物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课程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在教学改革中,应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新药物的介绍和应用,利用最新的案例和技术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医疗进展和药物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在《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教学,需要采用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组织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3. 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改革探讨 作者:刘静张星星 来源:《南北桥》2022年第15期

[ 作者简介 ] 刘静,女,河南开封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张星星,女,河南濮阳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 摘要 ]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是一场高职院校实现新时代育人要求的教学改革。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承载着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任务,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出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5.04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高校专业课教师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同发挥育人功效,这是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认可[1]。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清晰地提出“課程思政”教学理念,各大院校纷纷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1 “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水平,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真正融进高校各学科教师的脑与心,是当前亟待解决解决的问题。一部分教师内心并没有接受“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牵强地融入思政元素,部分专业课教师片面理解课堂思政,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2],自己只要把专业课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即可。 1.1.2 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欠缺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能否顺利实施[3]。要想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让专业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牵强地融入思政元素会使学生产生违和感,甚至把专业理论课上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违背了“课程思政”理念的核心。 1.1.3 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需要深挖 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深入、局限于自己的知识面,只是片面地讲解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不能深入挖掘蕴含的心理、教育、伦理等方面的思想资源。高校的教材编写应该集中学科专家的智慧,包括精确的专业知识、大量的思政元素,要贴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内容,适合新时代的国情、国策,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最终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1.2 “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影响教师的思想认识

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通用多篇)

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通用多篇) 儿童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学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专业建 设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构建“平台课程+专业岗位方向模块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生命周期模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以医学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结构、常用护理技术等为先导,为后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职业拓展课程打下基础。 1整体教学设计 1.1教学分析。1.1.1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女生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并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果表明学生对未知内容有强烈求知欲,但碎片化思维明显,人文关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缺[1-2],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其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喜欢多媒体、动画、情境模拟等信息化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儿童护理课程中新生儿部分的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记录显示,学生已经具备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健康检查评估方法等基础知识。 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比较抽象,传统护理技能操作训练难 1/ 7

以模拟,新生儿护理理念、技术、设备日新月异,操作标准与要求更新快,同时很多学生没有接触新生儿的经历,对新生儿出生的概念仅来自影视或文学作品。学生对新生儿基础特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但动手意愿比较强,因新生儿科室环境的特殊性,教师难以带学生进行临床现场观摩。1.1.2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依据高职办学宗旨,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结合“1+X 证书”制度,以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为主线,基于儿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并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将课程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有3个学习单元,14个学习任务。(2)教学目标。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设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描述新生儿分类、生理特点和一般护理措施;能描述新生儿即时处理步骤,能叙述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区别;能叙述阿氏评分标准;能说出窒息复苏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描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前准备,能叙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注意事项,能叙述窒息复苏的评估内容。②能力目标:会识别足月儿与早产儿,能运用有关知识制订新生儿常规处理计划并为新生儿及其家庭提供整体护理,能根据阿氏评分标准为新生儿正确评分;能准确判断窒息程度并规范操作窒息复苏;能正确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前准备;能独自完整、流利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能团队合作演练窒息复苏。③情感目标:培养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树立爱婴观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3)教学重、难 2/ 7

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路径探析及思考

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路径探析及思考作者:李娟卫晓娅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22期 [摘要] 从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必要性入手,客观分析了护理人文课程开展的现状,对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路径进行探析,可以通过思政课和护理人文课程有机融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人文课程教师素养、评价方式的完善等路径实现。 [关键词] 思政课;护理人文课程;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006-02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精神,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充分挖掘讲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注重职业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医院的主力军、人民健康的守护神,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文修养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对高校护理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文课程的与时俱进及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思政课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必要性 护理人文课程是培养护理人员职业情感、忠诚度和人文关怀品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自身人格品德的完善,从而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高低,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思政课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价值追寻和精神引领,使学生的理想更加坚定,内心更加有力量,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两者虽然是侧重点不同的教育活动,但两者共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式和途径可互相借鉴。因此,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护理人文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护理人文课程的课堂中,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调前行、并行发展,构筑“三全育人”的大格局,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当前各高校护理人文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护理人文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护理人文课程開设的现状

“课程思政”模式下高职护理教学策略的探索

“课程思政”模式下高职护理教学策略 的探索 摘要:随着国家层面对教育模式不断做出新的改革,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门 内越来越重视在高职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课程思政” 模式下进行相关的教学,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这一方面。在我国国家领导 人的相关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理念,在日常 的教学中实施新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可以更好的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提升学生 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模式”下的高职护理教学策略进行 了探讨和分析,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让思想道德得到 熏陶,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护理;教学策略;探索 引言: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社会经济也进一步发展,这也就凸显 了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也进一步发生变化。所以针对这些 方面,国家层面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教育,为推动社会经济和社会文明奠定基础。 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明确指出要让教师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实施立德树人这一教 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前提,在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采用课程“思政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课程思政”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㈠、相信每位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深知想要才成为一位好的护理就必须要 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自身技术娴熟的前提下还要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在 日常的学习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实现个人的价值。目前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护理 知识,还要学习怎样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操。因为对于高职院校当学生们来说,

“课程思政”理念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思政”理念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既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又是未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建设者,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摆在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深化与创新的产物,内涵强调专业类课程需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职责,从而促进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医学是具有自然与人文社会双重属性的科学,但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容易造成医学生大多更关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学习,而轻视职业素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的学习。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外科护理学涵盖了外科护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整体护理思想,对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任务是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被学生深刻认识并接受,能恰当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对各系统疾病需要外科治疗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最大限度减轻护理对象的痛苦,为其提供促进健康、保持健康的服务。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是教材第四篇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第二章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得病例高达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借助任

务驱动教学法,采用混合式教学,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根据授课任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在原来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新增“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项目,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职业道德、法治教育、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等。 二、教學实施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自主探求”为主,基于混合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线上、线下全过程教育,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课前 教师首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单、微视频等资料,并提出问题:我国家乳腺癌流行病学情况是怎样的?你知道乳腺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PPT、手绘或思维导图形式上传学习情况至学习通。接受到任务后学生会自主去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完成线上任务和实践任务,从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如实上报小组学习成果,体现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要求。 (二)第二阶段:课中 1.课前线上学习汇报:利用学习通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进行现场汇报,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并进行评价。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乳腺癌的危害

护理学教育中课程思政实践进展

护理学教育中课程思政实践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拥有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护理学人才,成为护理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课程思政实践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将其引入护理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护理学教育中课程思政实践的进展情况及其重要性。 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护理学教育中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无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 近年来,护理学教育中课程思政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形式方面,高校逐渐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纷纷加强了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力度。例如,开设了护理伦理、护士职业精神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在实践内容方面,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加强了实践操作的锻炼。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效果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课程思政实践的学生,职

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更出色。 针对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改革课程设置: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护理伦理、护士职业精神等课程,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和衔接,确保思政内容能够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中。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建立评价体系:制定详细的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重点考察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思政理论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思政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加强与社会合作:积极与相关医疗机构、社区等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通过与社会的紧密合作,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让学生了解到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境和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