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

医学生人文素质是指医学生必须拥有的关于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是

医学生发展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医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从而增强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

临床经验,但是,医德医风的修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生必须了解医学伦理、尊重患

者的权利和尊严,并在任何时候尊重患者,关心它们,并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医学生理解医学研究的社会好处,并为实现公共利益和

公平作出贡献。

其次,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医学生

在临床实习和医疗服务中要与患者和家属频繁接触,需要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

互动。好的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使医学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有效地解决患

者在医疗过程中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医疗服务。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将其及时转化为有益的行动。

最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医学院校培养更加全面的医学人才,从而提

升医学院校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形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注重学

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培养。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培养质量

的关键。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医学院校的社会声誉,还可以让医学院

校的生源质量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医学院校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医学生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

2、组织医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让医学生能够接受更为全面和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

综合而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医学生素质、提升医学院校整体实力和发

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和

优秀人文素质的医学人才。

论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论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医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关乎医学人 文素质的培养。作为医学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和医学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很 高的人文素质。特别是在中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将针对 医学教育中中医学的人文素质及其重要性做一个论述。 一、医学人文素质是什么 医学人文素质是指医务人员要具备的关于人文、社会和伦理方面的素养和修养。它包 括对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对医学伦理、医疗美学、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对医 务人员来说,医学人文素质是他们从事医疗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中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1.保护患者权益 中医学中有一句古话叫“医者父母心”。这句话体现了中医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在中医学教育中,要求医学生具备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注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尊重患 者的个体差异。如果一个医生连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都忽视不顾,那么他将难以成为一 名优秀的中医医生。 2.提高医疗质量 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中医医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在医学教育中,学校应该 注重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怀与照顾,以及对患者心理和情感的理解。这样,中医医生才能 更好地协助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3.提升医生形象 医生的形象和信誉对医院的发展和医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医医生应该通过 医学教育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医生形象,弘扬中医药的医德风范,为中医药事业赢得社会 的尊重和信任。 4.促进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医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医患关系 对医生和患者都是有利的。中医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怎样处理医患 关系,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感受。 三、如何在医学教育中培养中医人文素质 1. 开设人文课程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 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增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 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 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 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 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 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 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 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 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 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 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 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准确 认识和准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 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 与医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准确认识 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准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 之中,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 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 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 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 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 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 医学生是医学领域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所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健康事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日益严重。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中亟待着眼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重要意义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即培养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优秀的人文素养,包括医德、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情感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医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情感表达能力,这对医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医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医学生未来的医疗事业。 2. 提升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医生的医德医风,使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度,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 塑造健康的医患关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医生的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改善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 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可以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推动医学教育向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患者需求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医学教育改革,提升医生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相关对策 了解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后,那么应该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呢?下面我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1. 优化课程设置。应当在医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素质教育相关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社会责任感、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培养,从而使医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也能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医患关系论文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医患关系论 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就医去医院。然而,对于医患关系的问题,始终是备受关注的。尤其是在今天,随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如何加强医患关系也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界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对于医患关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医患关系入手,探讨其重要性及对医学生的启示。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 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方面的学习,还需要在人文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人文素质包括道德、文化、艺术、历史、心理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在医生职业中,医生的人文素质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在于让医生具备一定的人文情怀。 2. 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加强他们在医学方面的学习,更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全面综合的素质。医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虽然很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不同的病例,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人才素养综合实践,从而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二、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1.影响诊疗效果 医患关系的理论研究表明,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增加医疗效果,提升和医生工作的信任和认可度。 2.提高医生的职业满意度 对于医生来说,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能够改善诊疗工作的效果,还能为医生带来职业的满意度。一个始终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医生,其职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也会更高。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医患关系的探讨 1.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 医学生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其日后从医需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同时也必须具备综合素质来对待医患关系。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应该充分加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将人文精神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使医学生培养出一种温暖、友好、尊重和关爱的医患关系观念,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得到舒适与放心的服务。 2.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教育改革是医学生医患关系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可以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培养医学生对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渐突出,这既严重影响 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 成这种状况的诸多原因中,医者人文素质的缺失是一个不可无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气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人文教育 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人文素质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渐突出,医疗纠纷案件数量不 断增加,这既严重影响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医者本身 来看,医者人文素质的缺失却是一个不可无视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说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到达的程度,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 成果通过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 定的内在品格。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医学生的内在精神品 质和外在文化素质,尤其是“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医者仁心” 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生只有具备医学人文素质才能在其医学职业生涯中 用“仁心”去关爱生命,珍视生命,构建出和谐的医疗人文环境。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医学开展的内在要求。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医学的对 象是人,是关于人的科学,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人的健康。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 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 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这说明古代医学已经具备人文关心的精神。 在20世纪,随着医学的开展,医院里装备了各种诊断仪器和设备,医生 们凭借这些仪器和设备能准确、动态、自动地诊断、分析疾病原因和机体 的功能变化。医学技术的飞速开展对医生的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医生更加关注病人的躯体问题而无视病人的情感问题,也就是说现 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人们对医学技术进步的回应 却是“做得越好感受越坏”。这说明现代医学技术的洪流冲淡了医学中的 人文精神,使得现代医学实践缺乏人文精神的支撑。针对这种情况,医学 急需进行新的转向,即从生物学因素方面探寻疾病的原因和治疗向立体化、网络化、多维度地审视健康和疾病转向。强调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 学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对病人的关心和照料。提倡人文关心将成 为21世纪医学开展的主旋律。 2.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生物医学模式忽略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 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缺陷和局限性降低了医学行为的质量。而 “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对现代医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作为医者仅仅懂得生物医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掌握现代医学科学,也不可 能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因此作为医者不但要具备医学知识底蕴、职业道德情操,更应具备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以独特的人文精神,从社会、心理等领域去探索人类生命

小议加强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教育及其重要性

小议加强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教育及其重要性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医疗技 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医学也开始脱离人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令人担忧,表现为:医学与病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医生越来越忽视病人的心理因素,只相信仪器设备与 实验室检查结果,过度依赖药物与手术,只顾局部不顾整体等。 医乃仁术,医生是仁爱之士,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 尚的。”医学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判断力强、知识丰富和不迷信。现代的医学生将来应该成为“五星级医生”。所谓“五星级医生”是指:健康的提供者、 健康的教育者、医疗的决策者、心理上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及组织的管理者。除了要有 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医学技术外,人文修养及哲学理念也是现代医学生的必备素质。在某种程 度上,人文修养甚至比专业素质和医学技术更为重要。要成为一名好医生,要求医学生除了 有高超的技术外,还必须重视病患。这就需要医学生得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只有做到了专 业知识丰富、思维清晰、人格高尚,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体现在:1.掌握精湛技艺,自觉地用哲学思维把握医学进步的正确航向;2.理解、关注患者的感受, 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3.赢得患者的信赖。只有这样,患者才更好地配合治疗,最 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尔德?霍夫曼教授曾说过:“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人文修养。因为,一个科学家只具备自然科学素质,只能算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人。缺乏人文修养,很容易使人从简单的角度片面地看待世间的一切事务,使自己的事业很难成功,自己的人格也不可能完整[1]。”医学教育只有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并接受其社会价 值导向,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还包括道德教育。值得思考的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人文学科的教育是否完全等同。人文素质教育以医学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它不仅是人文知识的简单 灌输,还是人文精神在个体中的渗透与升华[2],它要求学生在人文知识的传授与熏陶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 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要包 含道德教育。只有道德教育才能把众多分支的医学人文科学联系起来,形成他们相互交叉的节点,形成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线索与准绳。 道德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力保证。 道德教育的基点是他律,当人们确实处于迷茫、困惑和矛盾时,道德原则就像一把利刃,能彻底 斩断这些乱麻。因为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用时间和实践证明出的公理。我们向往道德品质的自 然形成与内化,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道德他律的巨大作用。道德原则 和规范就像是一种温柔的法律,捍卫人类的尊严。 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医学生掌握道德原则和规范,并能以此为标准,对所学的人文科学知 识进行精确把握和理智分析,实现人文素质的升华。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向专业化 和社会化过渡,分析并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难题,是进行道德教育的 重要内容。但此阶段是分散的教学形式,所以要求医学生在重温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 伦理学的基础上,由不同专业相应的代教老师来共同完成启发、点拨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独 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变的能力。所以,培养和造 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修养、较宽知识面、有学术造诣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和道德教育的关键。 此外,在道德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提高道德行为的主动性,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等也是加强医 学生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手段。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及现实意义!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及现实意义!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也叫素质,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 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从当前医院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现状来看,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患者对医院服务不满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梅奥国际表示,造成医患纠纷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抛开外部诸多因素,从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身的角度去探寻问题的症结,患者不满意、医患纠纷频出的主要原因在与沟通不到位、处理不及时、服务有缺陷、责任心不强、缺少人文关怀等等,归根结底就在于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养的缺失。因此,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就变得刻不容缓。 梅奥国际认为,从医学人文关怀角度讲述了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应该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医生应该是科学家+艺术家。而真正的医患沟通是心灵的沟通。医生既要有一双温暖的手,又要有一颗柔软的心,还要有高超的技术;既要与患者心换心,体验患者的感受,又要尊重生命规律。 一、以人文素养为核心 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韩光曙认为,尽管目前我国非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要】医学人文精神缺失造成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医学人文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本文从医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史谈起,讲述应从树立正确的医学教育观,加强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增加医学人文课程数量;促进医学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等三个方面着手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意义 古人云:“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济世救人”,由此可见,医学以“治病救人”为核心,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华,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其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教育理所当然包含医学人文教育。 1 医学人文精神缺失造成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 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不但要求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科学素质,更要求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的过分技术化、商业化削弱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造成当前医学严重人文精神缺失,其深层根源是拜物主义思想泛滥,患者被异化、物化的结果[1]。在20世纪早期,梁思成就撰文《半个人的时代》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一大批“空心人医匠”由此产生,因他们欠缺“以人为本”的辩证思维和服务理念,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缺失,不断引发一系列医患纠纷、矛盾,造成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故在高等医科学院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 2 医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历史 医学的发展首先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关爱,医学不是一门纯科学,而是人类情感的延伸。关爱患者体现的不仅是医务人员的价值,也是医学的尊严。没有技术的医学是脆弱的;没有情感的医学是苍白的。在中国古代,受传统医患伦理思想受儒家伦理思想和中医本身的影响,在医患伦理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内容,主要包括胞以为怀、易地而观的待患之心;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的待患之道;重义轻利的取酬原则;正人正己的自律意识;同时强调患者的责任,形成了病家之道的思想内容[2]。清代医患关系的社会控制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对医患关系的控制、医生对医患关系的控制、病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萨斯和霍伦德认为医患互动可以分为三种可能的模式:主动-被动模式、指导-合作模式和相互参与模式。而清代的医患关系实践中,患方越是权贵或者素质较高,医生越有可能采用后两种模式,并以相互参与模式为主[3]。 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4] 3.1 树立正确的医学教育观,加强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大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3.2 进一步增加医学人文课程数量与西方国家相比,医学人文教育占总学时

浅谈提升医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措施

浅谈提升医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措施 摘要】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精神支柱,医学科学的 发展需要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融合。随着科技产生的巨大作用,随着医 学模式的改变,当代医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外,更需要提高自身的人 文素养来解决日益加深的医患“信任危机”。 【关键词】人文素养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4)10-0083-02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医学人文素养的发展跟不上文明程度的步伐,在一定程度还被忽视了,甚至有被 经济潮流淹没的感觉。21世纪的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转为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的日益推进,新医学模式呼唤医师从“只懂病,不懂人”向“既懂病,又懂人”转变,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提升医师的人文素养,实现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两者的整合,促进医学的健康发展。 所谓人文素养是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内化于心、外现于形的气 质修养[1]。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本,以爱为核心,是医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1、人文素养的现状 随着医学与科技前所未有的融合,先进的医学理论和技术理念使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能力较前有了大幅度突破。医师的工作能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与之相反的是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降低,医师的工作质量、声望权威受到质疑。 究其原因,我国现阶段医师的人文素养相对不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人文素养的缺失已使医学界处于被动,一些医师不注重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往往导致误诊漏诊等医疗差错或缺陷的发生,进而引发纠纷,使医患矛盾加剧。 2、提升医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2.1 新医学模式的要求 新医学模式要求医师不仅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从生物机理方面去解读诊疗 疾病,还应从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行为等方面去认识人、理解人和帮助人,培 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 2.2 医师、医院服务的要求 医师、医院服务的对象是人,是处在疾病和痛苦折磨,需要给予医治和帮助 的病人。因此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具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提高人文素养,给予精神 的抚慰和情感的交流,使患者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2.3 医师自我发展的要求 从医学生到医生,知识、技术固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但只注重技术,缺 乏人文修养,很容易使人从简单片面的角度看问题,缺乏整体全局的概念。作为 当代医师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使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2.4 病人的要求 高新医疗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医疗诊断质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医疗风险,特 别是对病人安全提出了挑战。如:有些医师严重依赖辅助检查手段,忽视了对病 人本身的关注,也有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忽视病人安全,不合理用药等。 这些均需要医生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来改变。

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精品文档

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类大学生在高招时招生科类多为理工科类,由于高中阶段的分科学习,导致医学类学生 文史知识的缺乏,医学类工作的对象是人,医患关系的和谐,医生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因此医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当今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 1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1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人文素质主要指专业知识之外的文、史、哲知识和艺术方面的修养。内涵为精神修养、审美情趣、身心属性和潜在能量。其外在表现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保证各校毕业生具有日后从医的核心能力。这个基本要求包括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等七个宏观领域,其中四个领域为人文领域,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是医生的内在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2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尊重人,注重民生,医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树立高尚医德,构建医患和谐。在现实生活中,医患矛盾仍然突出,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从医学、社会、道德和伦理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深入的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帮助患者走出身心困境。要达到这一目标,单纯的专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加强人文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1.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医学领域里无不闪烁着人文因素和人文精神的光芒,从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由原来单纯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起来认识,人文素质倍受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管理工作研讨会上,提出了“我认为,未来的医生都必须具备人文的心,科学的脑和一双勤劳好用的手。”,这里“人文的心”就是指人文素质,未来医学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理念,因而医学人文精神是现代医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是医学工作者立身从业的现实规范,同时也是现代条件下从事医学事业的精神追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和需求,也应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

加强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文科学的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亲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途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其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医学生,使医学生洞察人的道德精神价值,追寻医学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目标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让人学会认识若干条自然规律或习得一两种技能,而是使人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的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会(IIME)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GMER规范了世界各地院校培养的医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即科学基本、临床技能、群体保健、职业价值与批判性思维、信息管理、沟通技能。可见,一个合格

的医学人才,其基本素质应该得到全方位有效地发展,除了掌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有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富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也是医学教育的目标要求。 2.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1世纪,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观察分析病人、疾病和健康人群,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与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以及医学自身的问题。如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改变等使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障碍等成为人类健康新杀手。如果单纯从人的自然属性综合研究人的病因的发生、发展、变化,就很难完全了解、掌握疾病的动态发展。一个合格的医生,既要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艺术,又要善于从心理、社会、生物等方面因素综合观察和分析病人的情况。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自然科学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要求。 3.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的本质要求。古人云,“医乃仁术”。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都是人。医学是人学,是社会科学。医生的职业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它虽然具有极为鲜明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但作为一门人类生命的学科,与社会是密切联系的。因为在医学领域,无论是从健康、疾病的概念、临床决策的过程,还是从对患者的关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从实践中看,医患关系的突出矛盾依然是广大医疗机构比较头疼的问题。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建立医患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解决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逐渐成为时尚。然而,近些年来,医患矛盾冲突、医患纠纷等问题屡见报端,患者就医体验不满意,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形象受损。总体来说,造成医患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意识不足、人文关怀能力薄弱。因此,新时代的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最大限度的给予患者精神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对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是非常有益的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时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身心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已经成为现代人高发的疾病。治愈这类疾病,医护工作者不仅要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法律

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关心和帮助[1]。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多种新技术和新奇事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医学领域也不例外。在这种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发展和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广大医护工作者也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加强学习,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价值感,努力提高自我的人文素质、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医疗事业奋斗终生。 2.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2018年国务院公布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明确提出,开展诊疗活动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当一个人生命处于脆弱的时刻,病痛的折磨与内心的恐慌,让患者压抑和不知所措,此时最需要家人与医护工作者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询问病史、认真倾听,同情安慰,用医学知识开解患者、用治愈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祝福患者康复等。人文关怀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融入人文关怀的医护工作更能赢得患者的信任、配合与尊重。人民群众需要广大医护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 3.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长远需要。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力量,特别是素质高、能力较强的医护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城市当中,而乡镇的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条件通常差一些,人们宁愿长途跋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