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真菌常用的鉴定指南

真菌常用的鉴定指南

真菌常用的鉴定指南

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包括真菌类、酵母类和霉菌类等。在生物分类中,真菌被单列为一个界,与动物界和植物界并列。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真菌在生物界中独树一帜。

鉴定真菌的指南是真菌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帮助研究人员准确鉴定和分类不同种类的真菌。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真菌鉴定指南。

1. 形态学特征:真菌的形态特征是鉴定真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真菌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种类。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观察菌丝的组织结构,孢子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鉴别真菌的亚种。

2. 生理生化特征: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也是鉴定真菌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真菌的生长条件、代谢产物等特征,可以判断真菌的生活方式和代谢途径。例如,一些真菌对特定的底物具有特异性降解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其降解底物的能力来鉴定真菌的种类。

3. 分子生物学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特征也成为真菌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取真菌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测序等技术,可以获得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信息,如DNA序列或蛋白质序列。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构建真菌的分子

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真菌的种类。

4. 生态学特征:真菌的生态学特征也是鉴定真菌的重要依据之一。真菌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通过观察真菌的生长环境、寄主范围、生态位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种类。例如,一些真菌对特定的土壤类型有选择性,可以通过观察其分布范围来判断真菌的种类。

5. 鉴定手册和数据库:鉴定真菌的手册和数据库也是真菌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这些手册和数据库收集了大量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信息,并提供了详细的鉴定方法和步骤。通过查询这些手册和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真菌的种类。

总结起来,鉴定真菌的指南是真菌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们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准确鉴定和分类真菌。这些指南的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通过学习和实践,研究人员可以掌握这些指南,提高真菌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真菌的鉴定指南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也对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此,准确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对于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 1. 形态学鉴定法 形态学鉴定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结合菌丝生长速度、色素产生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种类。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广泛的真菌鉴定,但对于形态相近的真菌种类鉴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逐渐成为植物病原真菌鉴定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DNA 条形码技术、扩增子测序等。这些方法通过分析真菌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鉴定真菌的种类,并进一步研究其亲缘关系和进化途径。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3. 生理生化鉴定法 生理生化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真菌在特定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反应,来判断真菌的种类。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真菌的代谢产物、酶活

性、生长特性等来鉴定真菌。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包括碳源利用试验、酶谱分析、生长温度范围等。生理生化鉴定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但对于一些形态相似的真菌鉴定可能存在局限性。 4. 免疫学鉴定法 免疫学鉴定法是利用真菌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鉴定真菌的种类。常用的免疫学鉴定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这些方法通过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反应,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真菌的种类。免疫学鉴定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结起来,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有形态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和免疫学鉴定法等。不同的鉴定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多种鉴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真菌常用的鉴定指南

真菌常用的鉴定指南 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包括真菌类、酵母类和霉菌类等。在生物分类中,真菌被单列为一个界,与动物界和植物界并列。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真菌在生物界中独树一帜。 鉴定真菌的指南是真菌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帮助研究人员准确鉴定和分类不同种类的真菌。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真菌鉴定指南。 1. 形态学特征:真菌的形态特征是鉴定真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真菌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种类。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观察菌丝的组织结构,孢子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鉴别真菌的亚种。 2. 生理生化特征: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也是鉴定真菌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真菌的生长条件、代谢产物等特征,可以判断真菌的生活方式和代谢途径。例如,一些真菌对特定的底物具有特异性降解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其降解底物的能力来鉴定真菌的种类。 3. 分子生物学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特征也成为真菌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取真菌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测序等技术,可以获得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信息,如DNA序列或蛋白质序列。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构建真菌的分子

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真菌的种类。 4. 生态学特征:真菌的生态学特征也是鉴定真菌的重要依据之一。真菌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通过观察真菌的生长环境、寄主范围、生态位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种类。例如,一些真菌对特定的土壤类型有选择性,可以通过观察其分布范围来判断真菌的种类。 5. 鉴定手册和数据库:鉴定真菌的手册和数据库也是真菌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这些手册和数据库收集了大量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信息,并提供了详细的鉴定方法和步骤。通过查询这些手册和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真菌的种类。 总结起来,鉴定真菌的指南是真菌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们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准确鉴定和分类真菌。这些指南的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通过学习和实践,研究人员可以掌握这些指南,提高真菌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真菌的鉴定指南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也对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标本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 及免疫学试验等。以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最重要。 1标本采集 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趾)甲、 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 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采集标本后应 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标本变质污染。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2检查方法 2.1 直接检查法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 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但是,除了少数真菌外,多数不能确定其 种类。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 一步确定。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1.1 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00~ 200g/L KOH溶液1~2滴,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1.2 染色标本检查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常用的染色方 法如下。 (1)革兰染色法:多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和新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等。所有真菌 均为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滴加染液,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真菌 被染成蓝色。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 (3)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组织胞浆 菌为红黄色,曲霉菌为绿色。 2.2 分离培养法 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其培养方法有多种,根据需要选用最适合的方法。 2.2.1 培养基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真菌菌落形态变化很大,一般以沙保弱(SDA)培养基为基 准描写菌落的形态。常用的培养基有无选择性培养基(如沙保弱培养基、牛脑心浸液培养基和 血琼脂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如放线菌酮-氯霉素琼脂)和鉴别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酵母浸膏琼脂、米粉琼脂)。 2.2.2 培养方法 (1)平皿培养法:培养基倾注于平皿,然后将皮屑、甲屑、毛发标本经70%乙醇浸泡2~ 3 min以杀死杂菌,无菌盐水洗净后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置25~28℃培养数日至数周, 观察菌落特征;其他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或沙保弱培养基上37℃培养。此法的优点是便于分离 并观察菌落特征,但水分易蒸发。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微生物检验 第二十八章 真菌检验

第二十八章真菌检验 本章内容 真菌的基本特性 真菌的基本微生物检验方法 病原性真菌 一、真菌的基本特性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 具有典型细胞核,有完整细胞器,不含叶绿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 分类 绝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如食用真菌及能产生抗生素的真菌等。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真菌仅150余种。 分为黏菌、真菌两个门。其中与医学有关的真菌主要属于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鞭毛菌门中仅腐霉属在医学上有重要性。绝大部分致病性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 结构基本结构为菌丝和孢子。 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孢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或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向两侧分支,交织成团,称为丝状体。

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的菌丝。 气中菌丝:露出培养基表面的(部分气中菌丝可产生有性或无性孢子的称为生殖菌丝)。孢子 有性孢子:同一个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合形成。 无性孢子:菌丝直接生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致病性真菌多为无性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孢区别 区别要点真菌孢子细菌芽孢 形态大小大小 产生数目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 形成部位细胞内、外均可形成只在细胞内形成 热耐受性不强,60~70℃短时死亡强,煮沸短时间内不会死亡 生物功能重要的繁殖方式非繁殖方式 真菌与细菌区别 特征真菌细菌 结构核 真核细胞 (有核仁和核膜) 原核细胞 (无核仁和核膜) 细胞浆有线粒体和内质网无线粒体和内质网,有中介体细胞膜含固醇缺少固醇(除支原体) 细胞壁几丁质或葡聚糖为主肽聚糖为主 孢子或芽孢有性和无性孢子,是繁殖方式芽孢,是一种生存方式 双相性有(某些真菌)无 代谢需碳有机物;无专性厌氧菌某些不需要碳有机物;某些为专性厌氧 培养与繁殖 气体环境: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氧气。 温度酸碱:22~28℃,某些深部病原性真菌在37℃生长良好,pH 5.0~6.0。 培养特点:最常用沙保弱培养基,生长缓慢。 多数真菌是以出芽、形成菌丝、产生孢子以及菌丝分枝与断裂等方式进行繁殖。 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60℃1h即被杀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多数化学药品的耐受性较强;对1%~3%苯酚、2.5%碘酒、0.1%的升汞及10%甲醛比较敏感; 对常用抗生素均不敏感,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生物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准确的微生物分类和鉴定方法对于研究微生物、开展微生物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遗传信息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的。目前,微生物主要被分为以下几类: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细胞核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根据细菌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和环境需求等,可以将其细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它们通过孢子繁殖,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可以根据生殖方式和菌丝结构的特点进行分类。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通过感染宿主生物来进行繁殖。病毒可以根据核酸类型、外壳结构和感染宿主范围等进行分类。 二、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技术手段来确定微生物的 分类和鉴别微生物的种类。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有: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来确定其分类。例如,细菌的形态鉴定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 的形态结构,真菌的鉴定可以通过观察菌落和菌丝结构。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如生长适 宜温度、代谢产物等,来判断其分类。例如,酸碱度试验可用于区分 细菌的鉴定。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DNA测序等,对微生物的核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这种 方法通常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免疫学鉴定:通过检测微生物与抗体的相互作用,例如免疫沉淀 试验、免疫荧光染色等,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遗传信息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实验,来确定其分类和鉴定。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微 生物分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基础工作,对于推动微生 物学科学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是导致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定可以帮助农民和植物病理学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 外部形态鉴定法是最常用的真菌鉴定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其属种。一般可以从患病植物的病斑、病果或病茎中采集样本,将其放置在玻璃片上,加入适当的溶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其形态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二、组织学鉴定法 组织学鉴定法主要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生长和病变情况,从而确定其病原性和感染方式。常用的方法包括石蜡切片法和组织分离培养法。石蜡切片法是将植物组织固定在石蜡中,然后用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再染色并观察。组织分离培养法是将植物组织切碎,然后将其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观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的生长情况。 三、生物学鉴定法 生物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殖方式等,来确定其属种。常用的生物学鉴

定方法包括培养特性观察法、生殖器官观察法和生理生化特性观察法。培养特性观察法是将真菌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色素产生情况。生殖器官观察法是观察真菌的生殖器官,如子实体、子囊盘和拟囊等,以确定其属种。生理生化特性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温度和pH值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酶特性等。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真菌鉴定方法,通过分析真菌的DNA序列来确定其分类地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方法和序列分析方法。PCR方法是在真菌DNA中选择特异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通过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和形态,从而确定真菌的分类。序列分析方法是通过测定真菌DNA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真菌的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其物种分类。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有外部形态鉴定法、组织学鉴定法、生物学鉴定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结合多种鉴定手段,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准确鉴定病原真菌,可以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查步骤 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一)直接镜检 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浮载液:A.10%~20%的KOH。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B.复方氢氧化钾溶液配方:氢氧化钾(AR)10g,二甲基亚砜(AR)40ml,甘油50ml, 蒸馏水加至100ml,配制方法:将氢氧化钾先加入30ml蒸馏水中溶解后,再依次加入DMSO、甘油揺匀后,用蒸馏水加到100ml,装入塑料瓶内。此配方的优点是:配方中加DMSO,能促进角质的溶解,有甘油涂片不易干,不易制成氢氧化钾结晶,氢氧化钾的浓度相对低,腐蚀性亦低,为进行大面积普查或大批量采集标本作镜检带来了方便。②胶纸粘贴法:用1cm×1.5cm的透明双面胶带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自取材部位揭下,撕去复带在上面的底板纸贴在载玻片上,使原贴在取材部位的一面暴露在上面,再进行革兰染色或过碘酸锡夫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双向胶带粘贴在载玻片上时不可贴反,而且要充分展平,否则影响观察。③涂片染色检查法: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将所采集的标本均匀涂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或甲醇固定。再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染色后,以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常见镜检染色方法有:①革兰染色。所有真菌、放线菌均为革兰染色阳性,被染成蓝黑色。适用于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孢浆菌及诺卡菌、放线菌的感染。②乳酸酚棉蓝染色:用于

真菌学中的真菌分类与鉴定

真菌学中的真菌分类与鉴定 真菌学是研究真菌的生态、形态、生理、分类、鉴定、遗传等 方面的科学。在真菌学中,真菌分类与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真菌病害、开发真菌资源等都起着重要 的作用。 一、真菌分类的历史 真菌分类是由18世纪末的荷兰人布劳梅尔首创的,他拟定了 真菌五大类,分别为红霉菌、酵母菌、喜盐真菌、黑霉菌和芽孢菌。此后,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发现,逐渐完善和修改了 真菌分类系统。直到20世纪初,英国真菌学家伯克利最终确定了 现代真菌分类的基本框架。 二、真菌分类的方法 真菌分类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形态学 分类指的是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来分类,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等。分子生物学分类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来分类。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 法包括核糖体DNA序列分析、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和插入缺失DNA序列分析等。 三、真菌鉴定的方法 真菌鉴定是指对未知真菌样品进行种属鉴定的过程。常用的真 菌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形态学鉴定是通过真菌外形、生殖器官等形态特征来鉴定,包括 显微镜观察和培养实验等。生理生化鉴定则是通过真菌的生长速度、色素产生、营养需求等生理特征来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等来鉴定真菌。 四、真菌分类和鉴定在建立基础 真菌分类和鉴定在建立基础研究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 确分类和鉴定真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代谢特 征和生长规律等方面。同时,真菌分类和鉴定也在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真菌病害、开发真菌资源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

真菌检验

真菌检验 医学真菌学检查是诊断真菌病的重要依据,随着真菌感染病例的日益增多,对实验室的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患者浅部或深部感染诊断,几乎全依赖于临床标本的真菌学检查.特别是系统性真菌感染,其早期特异的诊断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病原真菌的形态结构十分多样,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真菌也可有不同特点的形态.因此,在真菌的实验室检查中,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变规律,才能获得对致病真菌正确的诊断.目前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检查法和特殊检查法两类.常规检查法主要包括①形态学检查(直接镜检+染色镜检).②培养检查.③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检查主要包括①血清学方法.②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进行真菌实验室诊断的注意事项 ①应有独立实验室,不应与其他细菌,病毒等实验室共用,以防发生相互污染.②在每天工作前与工作后,工作台均要以消毒水例如5%石碳酸或0.5%过氧乙酸擦拭,如遇操作台被真菌或标本污染,应即覆盖纸巾,并用5%石碳酸消毒20min,切忌工作台污染后即用水冲洗,以免污染扩散.③培养菌检体及真菌污染的物质在丢弃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焚烧.④在进行真菌检查时,不可试着闻平板培养基特殊的气味.⑤不可对Histoplasma capsulatum 以及Coccidioides immitis进行载玻片培养技术,因为其等具有高度感染性的孢子能够随着空气传播.⑥实验室禁止任意养花,草,动物等生物,以防实验污染.⑦工作环境应定期消毒.一般紫外线照射不能杀灭真菌,应用40%甲醛(可于每4㎡空间用35ml 40%甲醛加18g高锰酸钾)在密闭情况下熏蒸24h,或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每2~4周消毒1次.⑧如果用平板培养基接种标本,必须将平板培养基密封,以免发生危险,在不常做真菌检测的实验室,最安全的培养方法是利用含有棉花塞的试管培养基(使空气能够循环).⑨美国梅育诊所主张利用平板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步骤如下平板培养基必须在生物安全箱内操作及检查.平板培养必须用胶带封好,平板培养基必须含30ml的量,并保持培养箱60%以上的湿度,同时增加琼脂的浓度至2%,以免脱水.⑩真菌的诊断,需要经验的累积及备有良好的图谱参考书. 二,分离及鉴定真菌的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的一般原则 ①各成分混匀后以文火缓慢加热,并不断搅拌,煮沸1min,过热会破坏有效成分.②分装试管应在高压灭菌前,而分装平皿应在高压灭菌后.③高压灭菌一般在118~121磅,10~15min.④需加血液或不能高压的成分如抗生素,应在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加入混匀.⑤试管分装量约7~8ml,平皿约15ml,如需培养4~6周,平皿内应有35~40ml的量.培养基中抗生素的浓度和添加方法氯霉素,庆大霉素和放线菌酮能耐热,可在培养基高压灭菌前加入,其他抗生素均在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却至45℃~50℃时加入.青霉素20~100μgml,链霉素40~200μgml,氯霉素50μgml,放线菌酮500μgml,庆大霉素5μgml. 分离和鉴定真菌的培养基 各种医学真菌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又可根据不同要求,分成分离,富集,选择,特性研究等含不同成分培养基,具体见表. 表分离鉴定真菌培养基分类表 培养基种类分离用培养基使用目的 1.Brain heart infusion agar 分离腐生性及病原性真菌 2.Brain heart infusion agar with antibiotics 分离除了皮肤丝状真菌以外的真菌 3.Brain heart infusion biphasic blood Culture bottles 从血液中分离真菌 4.Dermatophyte test medium 分离皮肤丝状菌,建议仅做筛检用 5.Inhibitory mold agar 分离除了皮肤丝状真菌以外的真菌

白色念珠菌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白色念珠菌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 介绍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等部位,是人体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然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这种念珠菌可能引起感染,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定白色念珠菌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快速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增目标DNA序列,从而快速鉴定白色念珠菌。 •PCR的原理是通过引物(primers)选择特定的白色念珠菌DNA序列,并利用聚合酶将其扩增成大量可检测的DNA片段。 •PCR扩增产物可以通过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或者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2.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在PCR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目标DNA扩增情况的方法。 •通过引物和荧光探针的组合,可以实时检测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扩增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的存在量,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3. 荧光原位杂交(FISH)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探针识别念珠菌DNA序列的方法。 •在荧光原位杂交中,特定的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白色念珠菌DNA序列进行杂交,形成特定的荧光信号。 •通过观察杂交信号的形成,可以确定白色念珠菌的存在与否。

免疫学方法 1. 免疫荧光染色法 •免疫荧光染色法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念珠菌进行反应并产生荧光信号的方法。 •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白色念珠菌的抗原结合,形成荧光信号。 •免疫荧光染色法可以直接观察和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的存在与否。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可以通过酶的反应来检测特定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情况。 •在ELISA中,特异性的抗体被固定在试验板上,样品中的白色念珠菌抗原与抗体结合后,通过酶促反应产生可观察的信号。 •ELISA具有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特点,是快速鉴定白色念珠菌的一种常用方法。 生物化学方法 1. 色素产生试验 •白色念珠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色素,可以通过观察是否产生色素来鉴定白色念珠菌。 •通常,白色念珠菌会产生青色或病变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色素。 •色素产生试验简单易行,但对于一些变异株可能无效。 2. 脂肪酶试验 •白色念珠菌通常产生一种特定的脂肪酶,可以通过检测脂肪酶的活性来鉴定白色念珠菌。 •脂肪酶试验可以使用酶底物(如酶切片)来检测菌落上是否有酶切迹象。•脂肪酶试验可以快速初步判断白色念珠菌的存在与否。 总结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快速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还可以定量检测白色念

医学真菌生化鉴定方法

医学真菌生化鉴定方法 关键词:真菌生化试剂甲醇亚甲蓝假丝酵母标准溶液化学试剂北京标准物质网 医学真菌的生化鉴定主要指通过生化试剂对真菌进行着色,随后显微镜下检测其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常用的医学真菌染色方法如下: 1.吉姆萨染色 主要用于组织或血涂片中的荚膜组织胞质菌和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细胞染色。将血液样本推片或组织涂片,自然干燥:100%甲醇脱水固定后,滴加吉姆萨染色剂,蒸馏水洗片后自然干燥后镜检。 2.乳酸酚棉蓝染色 用于多种真菌的染色,显微观察真菌时,乳酸酚棉蓝溶液常作为固定液。将接种物在载玻片上涂片:滴加乳酸酚棉蓝染色剂;彻底分散真菌,加盖玻片,进行镜检。 3.亚甲蓝染色 主要用于检测汗斑皮屑的病原菌。将感染皮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亚甲蓝染液:混合充分,加盖玻片进行镜检,可进行油镜检测。 4.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主要用于组织内真菌染色,在PAS染色下真菌为淡红色或紫红色。使用清蛋白涂布载玻片,制备的玻片可长期保存。 5.显色鉴别培养 是近年来真菌诊断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真菌特异的生化反应,即真菌分解培养基中的底物,致使真菌菌落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也属于医学真菌生化鉴定方法的范畴。该种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分离鉴定主要的致病性真菌,同时不影响药敏实验结果,目前在临床上被应用于假丝酵母等真菌的检测。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结合VITEK2Compact-YBC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可以实现医学真菌的快速高通量的鉴定。采取患者的痰、尿、分泌物、咽拭子等标本,于沙保弱培养基上37℃培养1~2天,初步镜检确定有孢子和菌

丝的真菌阳性标本。将阳性标本分别接种CHR显色培养基和VITEK2Compact-YBC 鉴定卡,37℃培养1~2天记录结果,比照CHROMagar直接鉴定法与 VITEK2Compact仪器法的鉴定结果,可以确定医学真菌的鉴定结果。

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的专家共识

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的专家共识 一、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 1.1 涂片制备 涂片制备是细菌和真菌镜检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微生物样本均匀地 分布在载玻片上,以便于观察。制备涂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载玻片:载玻片应干燥、无油脂、无污染,并且表面光滑。- 样本处理:样本应该充分混匀,避免出现大块的微生物聚集。 - 涂片技巧:使用无菌棉签或者铁环将样本平均地涂抹在载玻片上,避免过度压力和反复擦拭。 1.2 镜检方法 镜检是判断细菌和真菌种类、数量和形态等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常 用的镜检方法有: - 直接涂片法:将制备好的载玻片直接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革兰染色法:通过革兰染色反应来区分细菌类型。革兰阳性细菌会呈现紫色或蓝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会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 培养涂片法:将制备好的涂片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再进行镜检。 1.3 注意事项 在进行细菌和真菌涂片镜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操作环境: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环境,避免污染。 - 操作技巧:操作时要轻柔、细致,避免对微生物造成损伤。 - 结果判断:结果判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细菌与真菌培养 2.1 培养基选择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细菌和真菌培养的关键。常用的培养基有: - 营养琼脂平板:用于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和鉴定。 - 血琼脂平板: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微生物。 - 麦康凯琼脂平板:用于快速检测肠道致病菌。 - 青霉素素碳水化合物琼脂平板:用于分离和鉴定革兰阳性细菌。 2.2 培养方法

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环境卫生:操作环境需要保持无菌。 - 培养条件: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湿度等条件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 培养时间:不同的微生物对培养时间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3 结果判断 细菌和真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数量和颜色等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种类,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专家共识 3.1 涂片镜检与培养相结合 涂片镜检和培养是细菌和真菌检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涂片镜检可以快速获得初步结果,但是不能确定微生物种类。而培养虽然需要较长时间,但是可以确定微生物种类,并且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涂片镜检和培养通常会相结合使用,以提高检测的准

菌种鉴定通用引物

菌种鉴定通用引物 引言 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菌种鉴定的关键是通过引物对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从而确定其分类地位和种属鉴定。本文将介绍菌种鉴定通用引物的原理和应用。 一、引物的选择原则 菌种鉴定通用引物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具有足够的特异性,只能扩增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而不扩增其他非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 2. 引物的保守性:引物应选择在目标微生物的DNA序列中高度保守的区域,以确保扩增的目标序列的一致性。 3. 引物的长度:引物的长度应适中,一般为18-30个碱基对,过长的引物可能导致扩增效率降低,而过短的引物可能导致特异性降低。 4. 引物的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应适中,一般在40-60%之间,过低或过高的G+C含量可能影响扩增效率。 5. 引物的互补性:引物的两个端部应互补,以确保引物在目标DNA 序列上的结合和扩增。 二、常用的菌种鉴定通用引物 1. 16S rRNA通用引物:16S rRNA序列是细菌和古菌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因此广泛用于细菌和古菌的鉴定。常用的引物包括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 2. 18S rRNA通用引物:18S rRNA序列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因此广泛用于真菌和原生动物的鉴定。常用的引物包括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 3. 基因编码区通用引物:除了rRNA序列外,一些基因编码区的引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菌种鉴定。例如,ITS区(内转录间隔区)是真菌常用的鉴定区域,常用的引物包括ITS1和ITS4。 三、菌种鉴定通用引物的应用 菌种鉴定通用引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学、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方面。 1. 医学应用:菌种鉴定通用引物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致病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鉴定,可以准确确定病原体的种属和亚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2. 环境科学应用:菌种鉴定通用引物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监测和研究中。通过对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鉴定,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变化。 3. 食品安全应用:菌种鉴定通用引物在食品安全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鉴定,可以检测和追踪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真菌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各类真菌检测的标本。 3. 标本采集及处理 3.1 标本类型痰、尿、粪、脓液、脑脊液、血、拭子、皮屑、甲屑、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等。 3.2 标本采集与处理 3.2.1 痰液、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 3.2.2 尿液早晨中段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作真菌涂片及培养。 3.2.3 口腔、咽喉、外耳道、阴道、和直肠粘膜的标本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常规KOH 涂片及SDA培养。 3.2.4 粪便无菌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接种于含氯霉素培养基上。 3.2.5 脓液脓液标本应置无菌广口有盖玻璃瓶或小的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 3.2.6 脑脊液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刻送检。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和培养

(SDA)25°C及37°一周。 3.2.7 血液分别于左右两侧无菌抽血3-5ml,立即置于脑心浸出液肉汤。 3.2.8 体液支气管积液、关节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10ml离心沉淀后取0.5ml沉淀液作直接镜检(注意颗粒)及培养。 3.2.9 组织标本置于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研钵或组织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切成1-2mm3的小块作真菌直接镜检(KOH涂片)及培养。 3.2.10 皮屑皮损的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取材前75%酒精棉球消毒取材处,标本作真菌直接镜检(KOH涂片)及培养。 3.2.11 甲屑用细锉或牙签研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标本用酒精浸泡待干燥后以十点接种法分别种于含放线菌酮及不含放线菌酮的SDA平皿,25°C-28°C培养3周,并同时作KOH涂片。 3.2.12 毛发取病发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镜检,5-10根种于SDA斜面(加氯霉素),稍划破斜面掩埋。 3.3 标本拒收标准及处理参见《标本拒收程序》 4.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4.1 接种针、电热灼烧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冰箱、全排式生物安全柜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