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与习性

香菇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s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菇属(Lentinula),学名Lentinulaedodes(Berk.)Pegler.。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圆形,直径通常5~10cm,有时达20cm,表面茶褐色、暗褐色,有深色的鳞片。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色的绵毛,随生长而消失。菌盖下面有菌幕,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老熟后盖缘反卷,开裂。菌肉厚,白色,坚韧,干菇具特有的香味。菌褶弯生,白色,受伤后产生斑点,生长后期变成红褐色。菌柄中央生或偏心生,内部结实,纤维质。菌环以上部分白色,菌环以下部分带褐色。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在显微镜下无色,椭圆形、圆筒形,一端稍尖。菌丝有锁状联合。由于生长条件(发生的树种、光照、温度、湿度、菇场的经纬度和海拔、地理隔离等)的差异,香菇在形态上、品质上、色泽上有种种变化,但这些差异和变异在分类学上还不能作为一个新亚种或新变种的特征。目前,香菇已有许多符合人们经济目的的品种(菌株)。例如按生产季节分有春生型、夏生型、秋生型、冬生型、春秋生型香菇;按菌盖大小分,有大叶菇、中叶菇、小叶菇等。

香菇,春、秋、冬三季,常群生或丛生于山毛榉、麻栎、栓皮栎、青冈、桦树等阔叶树的倒木上。盛产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安徽、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吉林、云南和贵州等省(自治区)。

二、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概括起来为:异宗结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香菇子实体成熟后要释放出担孢子,担孢于是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即AB、Ab、aB、ab 4种交配型,每个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茵丝也有这4种交配型。只有一条单核菌丝与另一条含有不同两个基因的单核菌丝融合以后产生四极性的双核菌丝。也就是说.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通过质配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整个生活史中占相当长的时间,双核菌丝通过其横隔膜处锁状联合进一步分裂形成大量的双核菌丝。

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适宜时,双核菌丝纽结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菌蕾,菌蕾进一步形成子实体,在子实体子实层上顶端菌丝膨大为担子,担子为棒形,在担子内进行2个核融合,又马上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核。在成熟担子中,2个单倍体核(n)发生融合(核配),出现一个双倍体核(2n),双倍体核进行减数分裂,双方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重新组合,最后重新形成4个单倍体核(n),每个核分别通过担子小梗,在其顶端形成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这样完成了一个生活史循环。

三、生长发育条件

(一) 营养

香菇为木生腐生菌,在自然界,腐生于枯死的小桩倒木上,以木质纤维素类为主要营养物质,同时吸收各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机氮、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1.碳源香菇可利用的碳源很广,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都是很好的碳源。这些常作为菌种培养基的主要碳源。天然基质中的木质紊、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是其很好的碳源,当三者并存时,优先利用木质素。

2.氮源香菇可以利用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等,也能利用无机氮的铵态氮,如

硫酸氨,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香菇菌丝利用天然基质中氮源的能力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异,一般为基质含氮量的l/3。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阶段的碳氮比(C/N)以(25~40):1

为好。高浓度的氮会推迟子实体的发生和原基分化。子实体发育时期,较高的碳氮比和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糖反而有利。可见,袋料栽培,培养基中不可氮源过量。

3.矿物质及维生素矿物质中镁、硫、磷、钾、钙是香菇需要的较大量元素,生产实践中常用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钙来补充天然基质中这些矿质元素的不足。此外,铁、锌、锰等微量元素也能促进香菇的生长。维生紊中,香菇只需要外源的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则可自身合成。

农作物中常使用的一些植物生长激素,如激动素、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对香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作用。

(二) 温度

1.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香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在5—32℃.最适温度24~27℃,10℃以下生长不良,32℃以上细弱无力,活力很弱,35℃停止生长,38℃以上死亡。香菇菌丝体耐低温能力较强,纯培养的菌丝体,一20℃10h仍不会死亡.在一5℃下可存活7周,一10℃下可存活近10d,一15℃下可存活4~5d,而在天然基质中的菌丝体,在一20~一30℃的东北仍可室外越冬。

2.对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香菇子实体发生翔生长的温度范围很广,几乎接近于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但是,并非一个品种具有这么宽广的出菇温度范围。按子实体形成的温度可将香菇品种划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极高温种、广温种5大温型,它们出菇的大致温度范围分别是:5~15℃,10~20℃,15~25℃,20—32℃,8—28℃。

香菇是变温结实的菇类,即发菌完成后,需要变温,一般是指降温或称低温刺激,才形成或易于形成子实体。但是,不同品种对这种温差刺激的敏感性不同,一般而言,中低温种比较敏感,高广温种不甚敏感。所以,栽培中使用中低温品种时要格外注意适时给予温差刺激。多数品种出菇前需要的温差刺激为8~15℃。

3.对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温度还影响菌丝的成熟度,从而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而论,香菇出菇前,需要至少有一个月左右的22~28℃的适宜温度范围内的菌丝生长期,只有这样,基质中的菌丝才能积累足够的供出菇的养分,才能获得优质和高产。如果发菌期一直处于低温,尽管最后菌丝也长满了基质,但出菇期多小菇,且菌盖薄甚至形成大脚菇或畸形菇,产量也不高。有的品种甚至不能转色,几乎不能出菇。

4.对转色的影响香菇与其他多数蕈菌不同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出菇前需经历转色期。即基质中菌丝体生长发育成熟后,在基质表面分泌大量褐色素,表面菌丝倒伏形成有弹性的褐色菌皮,这一过程称为转色。不同品种转色对温度要求不同,多数品种在18~22℃,超出这一范围则转色不良,以致影响以后的出菇。但个别低温品种则转色温度较低,在13~16℃,这是裁培中要加倍注意的。

(三) 湿度

湿度一是指基质中的含水量,二是指大气相对湿度。基质中的水分直接影响菌丝的生长和营养的积累,影响着出菇的多少和大小,只有基质中有充足的水分,菌丝才能旺盛生长.积累足够的养分,并将其运往子实体,使子实体健壮成长。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发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对大气相对湿度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段木栽培较代料栽培需要的基质含水量低,菌丝体生长较子实体形成需要的基质含水量低,对大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也呈此规律。

1.基质含水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水分的大小直接影响香菇菌丝体生长的速度和长势。一般情况下,代料栽培的适宜含水量为55%~65%.段木栽培的适宜含水量35%~40%。

另外,香菇抗干旱的能力强于多数霉菌,因此,在代料栽培中为了有效地控制杂菌的发

生,含水量常使用适宜含水量的低限,即55%左右。

2.基质含水量对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分化发育都需要大量水分,因为在子实体中水分占总重量的90%甚至更多。同时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养分完全来自基质中的菌丝体,这些养分需大量的水分才能运输到子实体中。因此,基质中水分不足时,子实体难以发生,原基难以分化,子实体难以生长。因此,出菇期要保证基质中有足够的水分。段术栽培出菇期的适宜基质含水量为50%~55%,代料栽培为70%~75%。

3.大气相对湿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的发菌期大气相对湿度均以70%~75%为好,出菇期85%~95%为好。发菌期如遇高温高湿天气,要及时疏散,以防霉菌侵染,并结合浇水喷牺有益菌“菌王”或“菌友”来预防有害菌的滋生。出菇期为了获得菌盖厚而组织致密的厚菇或花菇,可干干湿湿相交替,当湿差与温差同时作用时,往往会获得优质的花菇。

(四)空气

香菇和其他蕈菌一样,是好气性真菌,充足的氧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发菌场和出菇场都要通风良好,代料栽培时,料不可装得太紧,水分不可过大,以保证基质中有足够的氧气。接种后,要留有通气孔,袋口要用棉塞封口,以利氧气进入。出菇期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明显影响菇形,出现畸形菇、大脚菇。

(五)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在强光下,菌丝体生长稀疏,而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迅速且浓密洁白。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分化和发育都需要光。光线不足时,子实体原基难以形成,分化缓慢,菌盖较薄,菌柄较长。光对子实体的作用主要是诱导子实体的形成,加速菌盖的生长和抑制菌柄的伸长,使菌肉增厚,并促进菌盖表层的色素积累。因此,在栽培实践中可以通过控制光强弱和光照的长短来修饰菇体的色泽,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六)酸碱度(pH)

香菇不同发育时期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品种间差异不大。

1.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菌丝体在pH值3.0~7.5的基质上都能生长,以pH值4.7~5.5为最适。单宁酸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这一有机酸在高梁中含量丰富。香菇菌丝体在生长中不断产生有机酸,并排出体外,释放到基质中,从而使基质的pH值不断下降。

2.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香菇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酸性基质条件。据测定,出菇期基质的酸碱度多在pH值3.8—4.2,这也正是其适宜的出菇pH值。代料栽培时,常加入石灰调节酸碱度以控制霉菌的感染,但要注意pH值不可过高。否则发菌完成后酸碱度降不到出菇要求,会推迟菇潮的发生,延长生长周期。

四、品种类型

香菇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我国科技人员非常重视香菇的品种育种工作,现已选育出一系列香菇优良品种。由于香菇的各个品种在出菇温度条件和子实体形成特性上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生产香菇时,要根据生产季节,正确选用适宜的香菇品种,这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适宜于代料栽培的香菇品种简要介绍如下:

1.低温型品种香菇低温型的品种出菇温度范围为5~18℃,适宜在秋、冬、春季出菇。常用的品种有:蕈谷低温2号、蕈谷(长白山)3号、135、939、9101等。

2.中温偏低型品种在秋、冬、春季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8~22℃。常用的品种有蕈谷中香3号品种和1号品种、蕈谷中低温4号品种、蕈谷中香2号品种等。

3.中温型品种适宜在春、秋季节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10~24℃,中温型品种较多,大部分香菇都属中温型。常用的品种有:蕈谷香菇5号品种、蕈谷中温6号品种、Cr62、苏

香1号等。

4.中温偏高型品种适宜在春、秋、夏初或夏末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18~28℃。常用的品种有:武香l号、Cr20、申香8号、蕈谷中高温7号品种、蕈谷中高温8号品种等。

5.高温型品种在夏季至秋季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20~30℃。常用的品种有:蕈谷高温1号、蕈谷高温9号品种、广香47、L26、Cr04等。

五、常见问题及防治

(一)不出菇原因

(1)培养料颗粒合理香菇袋栽时,如采用木屑培养料,其木屑颗粒过于细碎,袋内氧

气含量较少,会严重影响菌丝的生长,导致菌丝细弱无力,发菌速度缓慢,分解基质的能力下降,营养物质的积累量满足不了出菇的需要。

(2)培养料性状不理想培养料在拌料过程中加水量过多、料水不均匀,就会出现部分菌棒含水量过大。

(3)管理操作不够得当在接种、发菌阶段,没有对含水量过大的菌棒进行特殊地管理,

未能使袋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袋外,造成料内严重缺氧,影响了菌丝的正常生长,导致分解基质的能力下降。造成菌棒不易出菇。即使勉强出菇也多为畸形。

(4)发菌转色不够规范脱袋时间过早。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菌筒难以转色;或者脱

袋时间过晚,菌龄太长;料内养分不断向表层输送,菌丝逐层加厚;通风不当,脱袋后未按照转色规律要求的时间揭膜通风,或通风次数和时问太少。

(二)不出菇防治

(1)按要求选择使用颗粒相对较大的木屑或其他培养料。

(2)掌握合适的料水比,拌料均匀一致,确保含水量适宜。

(3)在接种、发菌阶段,对于含水量过大的菌棒配合刺孔增氧操作,促使袋内多余的水分尽快排出袋外,进而增加袋内氧气量,促进菌丝的正常生长。

(4)按照转色规律进行转色,其重点是搞好空气、光照、陆地湿度及适宜温度,使之正常完成转色。然后进行菌棒转色,催蕾管理,主要掌握好“控温、喷水、变温、刺激”等操作。促使菌棒尽快进入出菇阶段。

(三)畸形菇的原因及预防

(1)大脚菇菌柄粗而短,其他横断面多不呈圆形,菌盖肥厚而不易开伞。对于高温型

品种如果制菌筒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易形成大脚菇。防止措施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2)空心柄菇菌柄空心、柔软.菌盖很小,出菇密而成丛。菌筒失水严重.空气湿度

偏低.气温偏高,导致幼菇脱水而空心。防止措施是每采完一潮菇后应及时浸水处理,一方面可刺激菇蕾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可补充菌筒的水分损失。

(3)螺盖菇只有像田螺盏大的菌盖。高温型品种生理尚未熟而叉在低温条件下催蕾出菇;低温型品种在生理未成熟时又在高温条件下催蕾出菇,培养基中添加氮源过多等易发生

螺盏菇。防止措施是严格掌握品种的温型特点,安排好接种和出菇期,摘掉螺盖菇,养好菌丝体。待气温、菌龄等条件适宜出菇特点时,立即进行催蕾出菇。

(4)葡萄菇一个部位出菇很多,且呈圆球形不开伞.或相互黏连成丛,如“葡萄”,但

色泽正常。对于小叶品种,若麸皮添加太多或困拌料不均匀使麸皮等含氮物质偏于袋的某一局部,常在此部位形成葡萄菇。为此,配料要合理,拌料要均匀,有葡萄菇时立即摘除。养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催蕾出菇。

(5)拳状菇出菇成丛,菌盖卷缩,菌柄扭曲,菇形如“拳”状。装料松紧不一,袋料

表面可见凹凸不平的条状、结节状、包块状,导致料内供氧不均匀,则菌丝长势及成熟度不一致。例如,空隙较大处因菌丝先成熟并出菇,但又受料缝的限制,无法正常生长发育,故形成上下翻转的畸形菇。再如,打穴接种太深,穴内菌丝先成熟,并形成子实体向穴外发生,但因受到洞壁的限制,子实体无法正常伸长展开,待长出洞外时已形成“拳”状。克服办法是改装、修理装袋机,使之吐料均匀,装袋手握袋时用力要稳而均匀,促使装料松紧一致。打接种穴不要过深,一般为1 5—2cm即可。

(6)长柄菇菌柄很长,柄蒂纺锤形,菌柄与盖相连处扁形或多边形,菌盖表面高低不

平。色泽为黑褐色。当菇棚内过分潮湿,出菇时遇高温气候。菌筒排放过密。光线太弱,CO2浓度过高等都会形成长柄畸形菇。防止措施是菇棚内挖沟排水,菌筒适当摆稀,加强通风,改善光照。

(四)菌筒(棒)霉烂原因及处理

香菇菌筒霉烂表现为脱袋转色期间菌筒发现黑色斑块,手压有黑水渗出,闻有臭味。

1.原因脱袋后气温变高,通风不良,造成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滋生,危害菌筒;发菌期绿霉菌没有及时检出处理干净,而潜伏。

2.处理措施把菌筒集中于一个菇床上,地面撒上石灰;药物杀除,先用0.1%多菌灵水溶液涂局部受害处,再用5%石灰水涂刷,待收敛后盖膜,连续2d;控制喷水,防止湿度偏高;增加通风次数,每天揭膜1次,保持菇床空气新鲜;菇棚四周遮阴物过密的,应开通风窗,使空气对流。这些发生的原因,不一定是诸因素同时存在,实践中必须因地、因时灵活掌握。

蕈菌

蕈菌 读音:xùn jùn 是指能形成大型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类的总称。近20年来已为大多数专业人士认同。蕈菌的生长在基质上或地下的子实体的大小足以让肉眼辨识和徒手采摘。 依上述定义,现存蕈菌大概有140 000种,然而迄今已辨识的只有15 000种左右(约占估计总量的10%)。蕈菌生产和消费目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估计有1 500~2 000种可食蕈菌,已辨识的981种。到2002年,已经驯化92种,60种进行了商业规模的栽培。 他们大多数属于担子菌类;极少数属子囊菌类。从外表来看,蕈菌不像微生物,因此过去一直是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但从其进化历史、细胞构造、早期发育特点、各种生物学特性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来考察,都可证明它们与其他典型的微生物——显微真菌却完全一致。事实上,若将其大型子实体理解为一般真菌菌落在陆生条件下的特化与高度发展形式,则蕈菌就与其他真菌无异了。 英语中的mushroom是一个多义词,作为生物名称通常译作蘑菇,是指担子菌中的那些伞菌,特别是双孢菇中的白蘑菇。mushroom还有一个更广义的解释,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与macrofungi 同义,这一语义按照国际知名学者张树庭的建议译作蕈菌。食用菌的食/药用价值 食(药)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药)用的大型真菌。在生物界中,除人类之外,将所有生物分为三类,一是动物界、二是植物界、三是菌物界。科学家认为食用菌是目前人类最有发展前途、最有希望的健康食品。人们风趣地将蕈菌称之为‘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的大型真菌。 在生物界中,菌物界约有150多万种,蕈菌类约占6万9千多种。现已知可食可药的蕈菌有100余种,而可人工栽培的仅占60余种。在已开发的50多种食(药)用菌中,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有双孢蘑菇、香菇、草菇、平菇、银耳、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白灵菇、秀珍菇、杏鲍菇、金福菇、鸡腿蘑、灰树花、猴头菇、竹荪、灵芝、茯苓、竹黄等传统品种。食用菌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碳水化合物与纤维素。 蛋白质在菇类中平均含蛋白质达4%,是蔬菜水果的12倍;在食用菌中赖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也十分丰富,常见品种如金针菇、白灵菇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用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补阳、益气活血、补脑强心、延年益寿等功能。同时,食用菌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血液载氧能力、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等药性作用。经常食用,可全面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是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此外,食用菌还有提高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的作用,所以多食食用菌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消除神经紧张等。尤其秋意渐浓时节,在注意防寒保暖和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不妨将食用菌也端上餐桌,为健康加分。 食用菌医疗及保健功效集中于以下方面: (一)能降低胆固醇和抑制血压升高 (二)具有抗病毒的功效 (三)增强免疫功能 (四)抗肿瘤 (五)抗衰老 (六)抗癌作用

食用菌栽培技术导学

食用菌栽培技术导学 同学,你们好! 欢迎你参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课程学习,很高兴能在这里为你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如果你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我联系,我将尽我所能为你提供服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可作为种植类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 第一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新兴农业项目。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介绍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习微生物基础以后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距离教育课程由多种媒体组成。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录像教材及网上辅导等。 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对于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食用菌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应重点记忆、理解、描述、比较、分析。了解的内容包括最新的方法和最新动态,知道为什么即可。 第二部分 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食用菌栽培技术》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图片等。 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2.面授、自学和考试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认真领会教学要求,

香菇L808菌株春栽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19190816.html, 香菇L808菌株春栽技术 作者:王锋尖等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0期 摘要介绍了中高温型香菇新菌株L808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从季节安排、生产配方、菌棒制作、发菌管理、越夏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其春栽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香菇;L80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10-01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有着丰富的栎类资源和种植香菇的传统,是全国著名的香菇商品基地。但目前十堰香菇生产存在品种单一、老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香菇 L808属中高温型香菇菌株,其菇形及菇质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广,出菇整齐,由浙江省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选育成功。十堰市丹江口水都菌种厂于2009年引进L808进行示范、推广,受到广大菇农的欢迎,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现总结香菇L808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春栽技术,以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中大叶型,半球形。菌盖直径4.5~7.0 cm,深褐色,菌盖表面丛毛状鳞片 明显,呈圆周形辐射分布。菌柄长、粗分别为1.5~3.5、1.5~2.5 cm,温度较高时盖小柄长,菌柄上细下粗,而温度较低时,盖大柄短,菌柄下细上粗,基部圆头状。菌肉白色,致密结实不易开伞,厚度1.2~2.2 cm。菌褶直生,宽度4 mm,密度中等。菇蕾初现时形似“假菇”,子实体发育时,先长菌柄,后长菌盖,同时菌柄变细。孢子印白色,菌丝粗壮浓白[1]。 1.2 主要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温度5~33 ℃,菌龄100~120 d,最长可达210 d。出菇温度为12~25 ℃,最适出菇温度为15~22 ℃;菇蕾形成期需6 ℃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属中高温型中熟菌株。春、秋季出菇为主,冬、夏季也可出菇。转色适宜时,菇潮明显[2-3]。 2 栽培技术 2.1 季节安排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交融渐进式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再通过各小情境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参与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编写建议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与习性 香菇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s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菇属(Lentinula),学名Lentinulaedodes(Berk.)Pegler.。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圆形,直径通常5~10cm,有时达20cm,表面茶褐色、暗褐色,有深色的鳞片。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色的绵毛,随生长而消失。菌盖下面有菌幕,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老熟后盖缘反卷,开裂。菌肉厚,白色,坚韧,干菇具特有的香味。菌褶弯生,白色,受伤后产生斑点,生长后期变成红褐色。菌柄中央生或偏心生,内部结实,纤维质。菌环以上部分白色,菌环以下部分带褐色。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在显微镜下无色,椭圆形、圆筒形,一端稍尖。菌丝有锁状联合。由于生长条件(发生的树种、光照、温度、湿度、菇场的经纬度和海拔、地理隔离等)的差异,香菇在形态上、品质上、色泽上有种种变化,但这些差异和变异在分类学上还不能作为一个新亚种或新变种的特征。目前,香菇已有许多符合人们经济目的的品种(菌株)。例如按生产季节分有春生型、夏生型、秋生型、冬生型、春秋生型香菇;按菌盖大小分,有大叶菇、中叶菇、小叶菇等。 香菇,春、秋、冬三季,常群生或丛生于山毛榉、麻栎、栓皮栎、青冈、桦树等阔叶树的倒木上。盛产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安徽、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吉林、云南和贵州等省(自治区)。 二、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概括起来为:异宗结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香菇子实体成熟后要释放出担孢子,担孢于是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即AB、Ab、aB、ab 4种交配型,每个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茵丝也有这4种交配型。只有一条单核菌丝与另一条含有不同两个基因的单核菌丝融合以后产生四极性的双核菌丝。也就是说.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通过质配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整个生活史中占相当长的时间,双核菌丝通过其横隔膜处锁状联合进一步分裂形成大量的双核菌丝。 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适宜时,双核菌丝纽结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菌蕾,菌蕾进一步形成子实体,在子实体子实层上顶端菌丝膨大为担子,担子为棒形,在担子内进行2个核融合,又马上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核。在成熟担子中,2个单倍体核(n)发生融合(核配),出现一个双倍体核(2n),双倍体核进行减数分裂,双方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重新组合,最后重新形成4个单倍体核(n),每个核分别通过担子小梗,在其顶端形成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这样完成了一个生活史循环。 三、生长发育条件 (一) 营养 香菇为木生腐生菌,在自然界,腐生于枯死的小桩倒木上,以木质纤维素类为主要营养物质,同时吸收各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机氮、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1.碳源香菇可利用的碳源很广,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都是很好的碳源。这些常作为菌种培养基的主要碳源。天然基质中的木质紊、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是其很好的碳源,当三者并存时,优先利用木质素。 2.氮源香菇可以利用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等,也能利用无机氮的铵态氮,如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1香菇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香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子实体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由菇柄和菇盖组成。菌盖表面茶褐色或暗褐色,常有浅色鳞片,幼小时呈半球形,边缘与菌柄间有淡褐色绒毛相连接,长大后绒毛中断,呈水平状,边缘向下微卷,过分成熟后,向上反卷。 (2)生育条件香菇生长发育包括菌丝体生长阶段(又叫发菌阶段或发菌期)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又叫出菇阶段或出菇期)。从接种栽培至出菇前期为菌丝体生长阶段,出菇后为子实体生长阶段。香菇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和酸碱度。 营养是香菇生长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栽培香菇的培养料来源广,如棉籽壳玉米芯麦秸稻草甘蔗渣等均可以作为营养料,但是不同的培养料产量有很大区别。 在这些培养料中添加一些辅料,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产量。 温度是香菇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香菇是较低温和变温结实的菇类,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4℃,适温为22℃—26℃;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0℃,适宜温度为15℃左右,温度的变化或较大的昼夜温差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品质好,而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品质差。 湿度是香菇生长的又一重要条件,包括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同生长阶段对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湿度要求在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阶段,培养料的湿度要求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90%。干湿交替如机械震动刺激有助于子实体的大量形成。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育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菌丝体生长阶段比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的氧气要少,但如严重缺氧,生长受阻,菌丝易老化;子实体阶段缺氧,子实体无法形成和分化,或子实体畸形,并可引起杂菌和病虫害。 光线是香菇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菌丝体阶段对空气的要求不严,黑暗和弱光下均能生长,但弱光下生长良好;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黑暗条件下不能或很难形成子实体。光线适宜,香菇子实体产量高,质量好,颜色深而且有光泽。 香菇喜偏酸性环境条件,菌丝生长的pH值为3—7,适宜的pH值为5—6,子实体分化和生长的适宜pH值为4—5。 2金针菇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金针菇是一种朵形较小的伞菌,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子实体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由菇柄和菇盖组成,菌盖较小,幼小时球形至半球形,逐渐展开至平,鲜时具有黏性。菌柄细长,可达10cm以上,生长后期菌柄变中空。 (2)生育条件金针菇生长发育包括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和酸碱度,这些条件对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与其他食用菌不同,自然条件下生长点子实体不符合商品的要求,只有按照它的生长规律,在栽培技术上加以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商品要求的金针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营养是金针菇获得高产的关键条件之一。金针菇是木腐菌,但分解吸收木材内营养的能力较差,所以利用木屑时,木屑越久越好,或经发酵后使用。实践证明,棉籽壳式栽培金针菇的最好营养料,玉米芯等其他作物秸秆也是可以栽培金针菇,但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辅料,才能获得满意的产量。

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的保鲜贮藏与加工、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高等专业人才素质及带领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使课堂教授生动反映食用菌的生物学和生产特征。另外设置60学时实验课,加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成绩评定采用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方法,百分制计分。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80%;考查根据课堂或实验等平时表现计分,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学时分配(120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 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松.食用菌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4] 李阜棣.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郑其春.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 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绪论

香菇808品种详细资料

香菇L-808 香菇品种L808其突出特点是,栽培周期长,出菇期长,菇形圆正、菌盖厚、菇质致密,菌盖吸水后变化不明显,货架期长,适宜鲜销,干物质含量高,干菇重∶湿菇重=1∶(7~8);市场售价高,鲜菇售价比L087、856、939及9608等品种平均高1元/kg,深受各级经销商及消费者青睐;总产量较高,出菇结束后菌棒收缩明显,且烂棒较少;早春接种,带袋越夏,秋冬春出菇;较耐高温,是春季延后、秋季提前出菇的好品种,充填了当地鲜香菇销售季节空档;即使在温度最高的7-8月,只要有5d以上日最高温度25℃以下的持续降温及6℃以上温差,配合相应管理措施,也可很快出菇,因此基本可做到周年出菇。L808自2008年在驻马店示范推广以来,栽培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该品种栽培量占全市秋栽保鲜菇栽培总量的60%以上。现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周年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香菇L808主要特征特性 孢子印白色;菌丝粗壮浓白;子实体单生,中大叶型,半球形;菌盖直径4.5~7cm,深褐色,菌盖表面丛毛状鳞片明显,呈圆周形辐射分布;菌肉白色,致密结实不易开伞,厚度在1.5~2.2cm;菌褶直生,宽度4mm,密度中等;菌柄长约1.5~6cm,粗1~2.5cm,温度较高时,盖小柄长,菌柄上细下粗,而温度较低时,盖大柄短,菌柄下细上粗,基部圆头状;菇蕾初现时形似“假菇”,子实体发育时,先长菌柄,后长菌盖,同时菌柄变细。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菌龄90~120d,最长可达210d。出菇温度为12~28℃,最适出菇温度为15~22℃;菇蕾形成期需6℃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属中高温型菌株。春、秋季出菇为主,冬、夏季也可出菇。转色适宜时,菇潮明显。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季节L808栽培模式多样,出菇时间较长。以秋季栽培为主,根据接种早晚,可冬春秋季节出菇或翌年春季至秋季出菇;也可早春栽培,菌棒越夏后秋冬春季节出菇。根据河南省的气候特点,L808的接种时间为8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秋季栽培,若有控温条件时,可提前至7月底(中伏过后)接种,以便春节前出菇。有空调设备或设施的,可周年制作菌袋。L808越夏性能不如9608、9015,因此菌棒越夏时,必须在2月中旬之前接种,5月中旬之前菌丝满袋、刺孔、转色后越夏,转色越好越利于越夏。 2.2 培养料配方L808制袋时间长,配料时要根据当时的气温高低和发菌时间长短合理调整麸皮用量、木屑颗粒大小及含水量。8月中旬至9月下旬制袋时,麸皮用量为12%~15%,并添加1%石灰,木屑颗粒直径以3~8mm为宜。例如,杂木屑85%,麸皮13%,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50%~55%;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制袋时,麸皮用量为18%~20%,不需添加石灰,木屑要以颗粒型粗木屑(直径10~15mm)为主(60%以上),粗细搭配合理,例如,杂木屑79%,麸皮20%,石膏粉1%,含水量55%。 2.3 菌棒制作常用塑料袋规格:15cm×55cm×0.006cm,料袋湿重约1.9kg/袋,春栽时,也可用(17~18)cm×60cm×0.006cm的塑料袋,料袋湿重约2.8kg/袋。菌棒制作技术也与季节有关,其制作工艺流程: 秋栽为,木屑、麸皮干拌(下午)-加水(22:00至凌晨1:00加入石灰水溶液)-湿拌-机械装袋(4:00至10:00)-灭菌-接种(最好晚上接种)-套外袋;春栽为,木屑、麸皮、石膏干拌(晴

短菌龄香菇808品种的特征

短菌龄香菇808品种的特征 短菌龄808又名168、中香68、台湾种,是目前硬质菇中,菌龄最短的品种。在正常温度下,菌龄是80~90天,(更确切的说是80~100天)。菇体大、圆整、质优,是当前全国各地的主栽品种。此品种从台湾引进,已达十来年,品性非常稳定,是一个很可靠的、优选的品种。现在大部分的菌种厂,所卖的808菌种大都是这种短菌龄的808菌种,特别是丽水地区的菌种厂,更是如此。那么,这种短菌龄的808品种究竟有什么特性呢?我们经过数十年的种植和对各地种植的了解,同时对同类品种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比,特对此品种特性做如下归纳: 特征特性 1、形态特征孢子白色,菌丝浓白,子实体单生,菇形圆整,肉质厚,菇体中等偏大,棕褐色,菇柄较短、较细。菇盖呈半球形,菇盖顶部稍平,菇体较大,一般直径大多在5~7厘米。 2、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温度为4~32度,空气流通时,33~35度菌丝也能生长而不会烧菌。出菇温度为4~28度,最适温度为10~26度,子实体分化时需8度以上的温差刺激,菌龄为80~90天,属中高温型中熟品种。 3、主要栽培特性短菌龄808适应性广,是广温型的品种,适宜在全国各地香菇主要产区栽培。菌棒从接种到出菇,一般只需要80~90天。超过100天,往往所出的菇会密、小。菌丝生长浓密,抗逆性较强,潮次分明,整齐,产量高。

此品种既可以作为秋、冬、春栽,也可以作为夏季的栽培品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的品种。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常规配方杂木糠78%、麸皮20%、红糖或白糖1%、石膏1%,其中麦皮不能省,因为短菌龄808的菌丝特怕高温、容易烧菌,而抵抗烧菌的最好的方法是使菌棒的菌丝健壮有力,使菌丝健壮有力的最好的方法是增加配方中的氮,增加氮含量最好的方法是在配方中增加麸皮。一个15~55袋子的菌棒,按计算应该是要用4两麸皮。在实际做菌棒中,应放足4两麸皮,不能轻易删减,对808的品种尤其如此。含水量应在65%左右,培养料应事先加水预湿,然后第二天再拌料,这样效果最好。最后以生产出的菌棒(15~55厘米)两点为标准:1、菌棒重4斤左右; 2、每个菌棒中的麦皮4两左右。这样生产的菌棒菌丝健壮浓白,它的抗逆性、抗高温性与939可以相媲美。 2、养菌管理短菌龄808在养菌过程中,耗氧特别大,不同于一般的品种养菌。因此,当菌棒发菌到有小碗口那么大时,就应该(有外袋的)松开袋口,同时疏堆散热,加大通风。在发菌过程中,密切关注温度,及时脱去外袋,通风降温。当菌棒上菌蕾布满2/3时,就应穿孔放气了,注意温度不能超过28度。放气后一星期,应高度注意菌棒的温度,温度稍高就应马上通风散热。 3、出菇管理菌棒在养菌过程中,菌龄达到80~90天了,菌棒已经全部转色,菌棒的菌蕾富有弹性。这样就可以考虑

香菇种植技术培训计划

香菇种植技术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计划主要面向有香菇种植经验的农户和有意向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以及相关种植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 二、培训内容 1.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环境 简要介绍香菇的生长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以及土壤要求和营养物质需求。要求培训对象掌握香菇生长的基本生物学知识,为后续种植技术打下基础。 2. 香菇菌种选择和育种技术 介绍不同种类香菇的特点以及菌种的购买和保存技术,教导培训对象如何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同时还介绍香菇育种技术,让培训对象了解菌种的培育方法。 3. 香菇的栽培基质和制作技术 详细介绍香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制作方法,包括原料的选择、堆肥发酵、堆肥配比和堆肥堆制技术等。要求培训对象掌握不同基质对香菇生长的影响,掌握制作高质量基质的技术方法。 4. 香菇的栽培环境和设施 介绍香菇的栽培环境要求和设施搭建技术,包括棚室建造、通风、温控及湿度控制等技术。培训对象需要学会根据香菇生长的特点,建造适宜的栽培环境。 5. 香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介绍香菇的定温保湿、通风管理、营养补充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培训对象掌握香菇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6. 香菇的采收和贮藏技术 详细介绍香菇的采收标准和方法,以及采后处理和贮藏技术。要求培训对象了解采收对香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掌握采收后的处理和贮藏技术。 三、培训方式 1. 线下课堂教学 设计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就各个环节进行讲解和示范。培训对象可以通过实地操作和现场提问来深入了解香菇种植技术。

2. 互动讨论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培训对象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问题,促进 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培训更加生动和深入。 3. 实地考察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培训对象参观规模化香菇种植基地,现场了解香菇种植的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 1. 培训时间 设计为7天的培训周期,每天8个小时的培训时间,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操作和讨论交 流等环节。 2. 培训地点 安排在农业示范园、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或种植企业的生产基地进行培训,便于学员观摩 学习和实地操作。 五、培训评估 1. 知识测试 安排每个课程结束后进行知识测试,检测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培训调 整提供参考依据。 2. 实践操作评估 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实践操作的评估,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和产出的效果,评估学员对 香菇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培训反馈 设计培训反馈问卷,收集学员对培训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讲师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意见,用于总结和改进培训方案。 六、培训资料 1. 培训教材 提供《香菇种植技术手册》等培训教材,内容涵盖香菇种植的各个方面知识,便于学员 复习和参考。 2. 实用工具

蔬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

蔬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 (1)根菜类以肥大的肉质直根为产品,有十字花科的萝卜、根用芥菜、芜菁、芜菁甘蓝,伞形科的胡萝卜,黎科的根用甜菜等。它们都起源于温带南部,要求温和的气候,属于半耐寒性蔬菜。 (2)白菜类白菜类蔬菜是以食用叶及其变态器官或嫩茎及其花序等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的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亚种、变种群。除芜菁因具膨大的肉质根,而划为根菜类外,其余全是染色体数为2n = 2x = 20,染色体组为AA的一大类群蔬菜,包括大白菜、普通白菜、塌菜、菜心、紫菜薹、薹菜、分蘖菜等。 (3)甘蓝类甘蓝类蔬菜是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变种群,以叶及其变态器官、茎和花的变态器官或嫩茎叶等为食用器官。染色体数均为2n=2x=18,染色体组为CC的一大类群蔬菜,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抱子甘蓝、羽衣甘蓝、球茎甘蓝、皱叶甘蓝和芥蓝等。 (4)芥菜类芥菜类蔬菜是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变种群(16个变种),以叶、茎及其变态器官或嫩茎叶等供食用,除根芥变种归为根菜类外,其余全部属于芥菜类。 (5)绿叶菜类这是一群植物学分类上比较复杂、以幼嫩的叶片、叶柄或嫩茎为产品器官的蔬菜。起源于温带南部的有芹菜、茼篙等,生长要求温和气候;起源热带的有苋菜、蕹菜、落葵、冬寒菜等,要求温暖的气候。绿叶菜植株矮小,生长期短,栽培密度大,要求充足的肥水。大多为一、二年生植物,种子繁殖。 (6)茄果类起源于热带的茄果类蔬菜以果实为产品,包括茄子、番茄、辣椒三种。它们喜温不耐寒,只能生长在无霜期长的地区。根群发达,要求土层深厚,需磷较多,需采用整枝技术,用种子进行繁殖。(7)瓜类起源于热带的葫芦科植物,包括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甜瓜、西瓜等。要求温暖的气候。其中西瓜、甜瓜、南瓜适宜在高温、干燥、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耐旱性较强;黄瓜、冬瓜、苦瓜则适宜于阴雨较多的天气,不耐旱。瓜类为一年生植物,多蔓生,需整枝和支架,多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8)葱蒜类这类蔬菜都是百合科的葱属植物,包括洋葱、大葱、大蒜、韭菜等,起源于温带南部,喜温和气候,对干燥空气忍耐力强,是二年生作物,用种子或无性繁殖。 (9)豆类豆类蔬菜均属于豆科中以嫩豆荚或嫩豆粒为蔬菜食用的一、二年生栽培种群,主要以幼嫩的豆荚和籽粒供食用,包括长豇豆、菜豆、红花菜豆、菜用大豆、豌豆、蚕豆、四棱豆、刀豆、莱豆、扁豆、黎豆等。直根系,具根瘤。 (10)薯芋类包括一些地下根及地下茎的蔬菜,如马铃薯、姜、芋头、山药等,是含淀粉丰富的块茎、块根类蔬菜。除马铃薯不耐炎热外,其余都喜温耐热,生产上都用无性繁殖。 (11)水生蔬菜类适宜于淡水或海水环境生长的一类蔬菜,在淡水中栽培的有莲藕、茭白、慈姑、荸荠、菱、芡、豆瓣菜、莼菜、水芹、蒲菜等,在海水中栽培的有海带、紫菜等。 (12)多年生菜类起源于温带南部地区,包括金针菜、竹笋、石刁柏、香椿、百合等,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温暖季节生长,冬季休眠。 (13)食用菌类包括蘑菇、草菇、香菇、木耳等,其中有栽培的,也有野生或半野生的。 (14)其它蔬菜类未包括到以上种类中的蔬菜类,如甜玉米、黄秋葵等。

关于食用菌的书籍

关于食用菌的书籍 食用菌是一类丰富营养、味美可口的食物,它不仅在国内外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于喜欢食用菌的人来说,了解更多关于食用菌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而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几本关于食用菌的书籍的相关内容介绍。 1.《食用菌实用栽培技术》 这本书由冯政明编著,是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专著。本书从介绍食用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入手,详细阐述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包括菌种选择、基质制备、菌种接种、培养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优秀品种的栽培经验,并提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想要了解和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2.《香菇的栽培与利用》 这本书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主编,是一本全面介绍香菇的栽培与利用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香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以及香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中介绍了香菇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菌袋的制作与接种等栽培技术,并提供了一些常见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香菇的加工利用方式,包括鲜食、干燥、腌制、罐头等多种方式。对于香菇的爱好者和从事香菇栽培与利用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3.《食用菌的营养与保健》 这本书由黄向阳编著,是一本介绍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食用菌的保健作用,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食用菌的食用方法和烹饪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将食用菌融入到日常饮食中。对于关注饮食健康和营养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读物。 总之,以上这些书籍都是关于食用菌的专著,它们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利用价值以及营养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想要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的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这些书籍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食用菌,从而更好地享受食用菌带来的美味和健康价值。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食用菌:指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通称蘑菇。(注:食用菌只是在生长的某一个时期可以食用,食用菌也并不是说整个个体都可以食用) 2:约有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 3: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它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丰富城乡的菜篮子结构,还可以变废为宝,扩展就业渠道。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1:子实体:指含有或产生孢子的菌丝组织体,由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2:菌丝体:管状的丝状物即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菌丝前端不断的生长,分支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主要吸收水分和养料,属于营养器官) 3:菌丝体按形成过程划分: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 初生菌丝: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属于单核菌丝。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 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经双核化过程形成的异核的双核菌丝。粗壮,分支多,生长快 多有锁状联合现象,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三生菌丝:是已组织化的构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 4:菌组织:许多真菌尤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为了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菌丝以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疏松或紧密交织的结构。(属于菌丝体的特殊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才出现这种特殊形态) 5:伞菌的组成部分:(由上到下的结构顺序)菌盖、菌褶或菌管(有些少数是菌管)、菌环、菌柄、菌托。一般来说共有的结构为菌盖、菌褶和菌柄,只有部分食用菌有菌环和菌托,其中同时有菌环和菌托的为毒蘑菇。 ①菌环:内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 ②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 6:伞菌的生活史(课本65面):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用示意图表示伞菌的生活史(课本11面笔记) 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次生菌丝的顶孢核配→担子(2n)→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n) 7:孢子印:担孢子无色或浅色,成熟的子实体不断的释放出的孢子堆积起来出现的菌褶形印成为孢子印。 8:锁状联合:双核菌丝上的横膈膜除产生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侧生突起,它往往发生在菌丝顶部双核细胞的两核之间。 注意:凡是具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就可以断定为双核菌丝,但并不是所有的双核菌丝都有锁状联合现象。锁状联合示意图书本20面 9:试辩证评价有毒蘑菇(毒菌多为担子菌亚门、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中毒类型主要有6种: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溶血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皮炎型) 解:1:毒蘑菇含有生物碱等毒性物质,毒性强烈,可损害人体肝、肾、心脏及神经系统等,体内即使吸收微量也是十分危险的。2:但与此同时很多毒菌经过加工炮制或控制剂量的情况下内用或外敷,可治疗多种疾病;在筛选抗癌药物方面,毒菌也是宝贵的资源,不少种类的毒菌提取物具有调节体内抗癌机能和增强排异等功能;黄斑黑伞等许多毒菌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有些毒菌还是除害杀虫、用于生物防治的有效药物。

香菇818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香菇818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杨术江;郝荣月;赵建荣;李天琴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2017(039)005 【总页数】2页(P61-62) 【关键词】香菇818;特性;驯化;栽培技术;推广 【作者】杨术江;郝荣月;赵建荣;李天琴 【作者单位】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河北遵化064200;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河 北遵化064200;遵化市食用菌协会,河北遵化064200;唐山市食用菌研发中心,河北 遵化0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香菇品种818系河北省遵化市立强食用菌研究所2012年开始培养研发的新品种。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唐山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对香菇品种组织提取,优选,培养,驯化,小面积试种,全面推广,历经三年时间,选育成功并得到推广。针对该品种生产中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通过深入研究获得了一套最佳的栽培技术方案,以确保香菇818的产量和品质。由于818菌种的出菇品质表现优良,抗逆 性强,已在河北、辽宁等一些地区得到较大范围推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 香菇818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818属于中高温型中熟品种,菌龄110~120 d。子实体单生,中大叶,朵型

圆正,畸形菇少,菌盖直径4.5~7 cm,半球形,浅褐色,菌盖花色斑点状,呈圆周形辐射分布,非常美观。肉质厚,菇体组织致密,白色,不易开伞,菌肉厚度在1.3~2.5 cm。菌褶直生。菌盖直径4~9 cm。菌柄短而粗,长度1.5~3 cm,上粗下细,纤维肉质,实心白色,圆柱形,菌柄基部圆头状,容易采摘,采摘过程不易损伤菌棒表皮。 2 生长条件 2.1 温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3℃,适宜生长温度22~28℃,最佳发菌温度25℃,出菇温度为10~26℃,最适出菇温度12~22℃,原基形成后分化成子实 体需要10℃以上的温差刺激。 2.2 湿度①培养料含水量:制菌棒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比标准值偏低,以55%为宜。②发菌空气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室内相对湿度70%以下。③菇蕾分化阶段:大棚环境湿度以90%左右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湿度控制在85%比较适宜。 2.3 空气菌丝生长和出菇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氧气,菌丝生长前期和中期,二氧化 碳浓度过高会阻碍菌丝生长,影响菌棒的成熟时间,延长菌龄。后期适当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诱发菇蕾的形成。 2.4 光照菌棒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以遮光培养为宜。菌丝生长后期则需要适当 的光照。促进菌丝的成熟向生殖生长转化。 2.5 酸碱度(pH)培养料按配方配制,pH控制在中性,逐步转到5.5~6.0。 3 培养料配方 3.1 香菇818栽培种培养料配方细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粉1%。 料含水量60%。 3.2 香菇818出菇菌棒生产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1%, 含水量55%。注意:对于818品种,培养料配方不适宜添加棉子壳,禁止选用结块、虫蛀、霉变、掺假麸皮及假石膏粉,否则会造成发菌及出菇不正常,严重影响

香菇种植技术

香菇种植技术 一、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着增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产的第一大国; 香菇是着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5~12厘米,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厘米,粗~1.5厘米;中部着生菌环,窄,易破碎消失;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2.生活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 1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

中国香菇概况

中国香菇 我国是香菇生产的发源地,至今已有800余年的种植历史。随着我国香菇种植技术的进步和提高,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福建和浙江两省逐渐普及香菇栽培技术。八十年代末期,我国香菇产量后来居上,超越当时头号香菇生产大国——日本,并逐步占领了日本市场及其他国际市场,取代了日本在全球香菇市场上的霸主地位。目前,我国香菇产量占到世界香菇总产量的90%以上,香菇已成为我国传统优势出口农产品之一。 2000年以前,我国香菇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和福建两省,由于香菇产业比较符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导下,香菇生产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目前,我国香菇四大主产区是:福建、浙江、湖北和河南。香菇生产已成为很多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通常,农民种植5,000-10,000个香菇菌棒(占地不到200平方米)就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以浙江省龙(龙泉)、庆(庆元)、景(景宁)香菇传统种植地区为例,2007年种植的菌床香菇达1.69亿袋,年产香菇14,787吨,预计年产值为7.4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50%,约有10万人靠种植香菇为生,人均收入为7,500元左右,农户全靠此项收入维持正常生活。龙、庆、景是浙江省的贫困山区,已把香菇产业列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对我国香菇产业近五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我国香菇产品出口金额实际为3-3.5亿美元左右,其中,干香菇产品出口金额为2.5-3亿美元,鲜香菇产品出口金额为0.5亿美元左右。 我国香菇生产方式整体较为落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农民的“手工作坊”式栽培为主,尚未做到从源头抓起,建立可追溯的生产履历制度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导致我国香菇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香菇出口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困境。 日本是我国香菇产品最大的主销市场,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的干、鲜香菇产品。自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我输日香菇产品已被日厚生省检出23例违规超标案例,其中,鲜香菇4例、干香菇12例、干香菇辐照5例、调味香菇和香菇大虾馅点心各1例。由此可见,我国香菇出口产业是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的“重灾区”和问题高发区。 为确保我国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重点解决香菇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香菇产业发展要求的香菇产业食品安全标准,即如何从香菇生产源头抓起,建立符合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要求、从香菇生产、加工、分装、流通、零售直至消费者餐桌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可追溯和监控的产销履历制度。 只有实施全过程可追溯和监控的产销履历制度,才能突破目前我国香菇产品出口面临的困境,我国香菇产业才能实现质的腾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香菇标准化基地还仅停留在生产环节上的标准化,尚未实现香菇生产、加工、分装、流通、零售直至消费等所有环节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在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香菇标准化体系过程中,可重点借鉴和参考日本食用菌良好农业规范(JGAP)和台湾地区菇类“产销履历”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