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某-某=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某张邮票,姐姐有3某张邮票。

某+3某=180想:一个某与3个某合起来就

4某=60是4个某

某=45

3某=45某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某,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

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某与3个某合起来就是4个某”。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

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三、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

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某某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化”)

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即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师:有一首儿歌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么,两只青蛙几张嘴?三只呢?

1只青蛙 1张嘴

2只青蛙 2张嘴

3只青蛙 3张嘴

4只青蛙 4张嘴

…… ……

师:相信大家还能说下去。但老师现在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列数有什么特点?

生1:前面是1,后面也是1;前面是2,后面也是2,……

生2: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一样的。

师:前面的数表示什么? (青蛙的只数)

后面的数表示什么? (有多少嘴)

生:青蛙的只数等于嘴的数量。

师:那n只青蛙有多少张嘴?

n只青蛙n张嘴

生:因为嘴的张数和青蛙的只数是相等的。

师:在这里,n可以表示很多数,可以是1,2,3,也可以是100,1000,等等。看来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很方便。这里我们很容易就看出青蛙的数量和嘴的数量是相等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二、拓展探究

情境一:摆小棒

师: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可以这样列式:1 3

如果你想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样列式?如果这样摆3个呢?4个呢?

生: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2 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3 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4 3

三角形的个数小棒根数

1 1 3

2 2 3

3 3 3 …… ……

师:仔细观察,再思考,若摆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

生1:三角形的个数 3就是小棒的根数

生2: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为a 3

师:在这里,字母a可以表示那些数?

生:a可以是1,2,3,……,100……,1000,……

师:这些数我们叫做自然数,刚才的1 3,2 3,3 3,……,这么多的算式,只用a 3就把刚才的式子的式子表示清楚了,看来字母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变简单了,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在数学中,我们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a 3。请同学翻开书本86页,看看最上面小博士说的话. a 3=3 a=3·a=3a

师:观察,能简便的是哪种运算符号?

生:乘号。

情境二:妈妈的年龄

(1)师:上个星期日就是母亲节,我们的朋友淘气出了一个与妈妈有关的问题给大家。

课件出示:

淘气说:妈妈比我大26岁。那么当我1岁时,妈妈几岁?2岁时,妈妈几岁?3岁时?

师:观察妈妈和淘气的年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生:1,2,3,淘气的年龄在变,妈妈的年龄中+26没有变。

师:为什么1,2,3会变化,而+26不变呢?

生:说明淘气在长大,年龄变化了。妈妈比淘气大26岁是不会变的。

师:上面的每个数和式子只能表示妈妈和淘气某一年的年龄,如果我们用字母某来表示淘气任意一年的年龄,那么妈妈的年龄该怎样表示? 生:某+26

师:某+26中还可以看出妈妈与淘气的年龄差是——生:26。

师:某+26不仅可以表示妈妈的年龄,还可以看出妈妈与淘气的年龄差是26。

淘气:你觉得某会是哪些数?

生可能会随便说一个数字,教师随机应变。

小结:取值要符合生活实际。

(2)小组合作

师:淘气比妈妈小26岁,当妈妈27岁时,淘气的年龄?28岁时?29岁时?请你根据之前的列表方法,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淘气的年龄。

鼓励学生先思考,再参照黑板上的表格进行列表解答淘气的年龄。

师:在这里y可能是哪些数? 师:字母变了,字母的式子变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变化。年龄差还是26岁。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也明白用字母表示数会给我们带来方便,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某一数量,还能从中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试一试用字母表示数。

1.面式子能简写的用简便方法表示

某-5 1 b 某 y 9+3 c 4 4

2. 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个手指。

3. 我们每76年才见到一次哈雷彗星,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是公元年。当s=1986时,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年。

4.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a表示边长,那么正方形周长公式可以写作:

四、再次感受字母“简”

1.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用字母表示你学过的运算律

五、巩固练习

师:完成作业纸(即书本练一练第1、2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4

◆教材分析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前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1、定位

2、个位上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挡表示。拨出563,说说563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

3、

4、

5、

6、

7、

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

5、500、190、99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在之前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及一反三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亿以内数的数位较多,要让学生知道先分级再读数,减少错误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复习引入

1、请读出6020:

2、读出:

3、读出

4、读数位较多的数时,要先做什么?怎样做?

5、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

6、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请一名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读)

活动2:新授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地球上有人。你能读出来吗?可让知道的学生试一试。

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举例说说。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了解: 202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 0000 0000美元。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了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活动3:练习

(1)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某某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 E ),只读一个0的是( B ),要读两个0的是( C ),要读三个0的是( A、F ),要读四个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某某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6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

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某39= 312÷8=

(3)36+228-179= 26某39-349=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某1= 9999某2=

9999某3= 9999某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某5= 9999某7= 9999某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判断。

(1)47560≈47万();

(2)≈20亿()

(3)≈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某86÷47(394+5477)÷57 8450÷25-24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7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某某。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19005143.html,]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8

教学内容:练习课,课本第28页到32页练习三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目用简便方法比计算器还要快一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计算器,数学卡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某-某=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某张邮票,姐姐有3某张邮票。 某+3某=180想:一个某与3个某合起来就 4某=60是4个某 某=45 3某=45某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某,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 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某与3个某合起来就是4个某”。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

1.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亿以内数,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 2.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 3.本单元突出数的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以及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认识数。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与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讨论得到。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都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情形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并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同理得到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3)同桌探讨,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汇报。 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百万、千万、亿) 总结: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表示什么? 3、探究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用数字来计数时,每个计数单位都要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2)提问: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有什么关系呢? 10个一万是( );( )个十万是一百万;(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 )。 总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 (1)这些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在计数单位下面添上“位”字。如果要你制作一张数位顺序表,你会怎么做呢? (2)补充完整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顺序表。 (3)按我国的计数习惯,数位从个位起,按顺序把每四个数位分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在亿级。(板书:补充完整数位顺序表) (4)组织学生同桌互相数一数,说一说。 (5)师随机抽一抽,比如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什么位?万位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5、认识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1)在计数器上拨或数位顺序表下对应写出北京市人口数。19612368人 (2)说一说每个数字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3)练习:同桌间一个说出数字(可以是课前准备的大数),另一个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并说一说每个数字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出示例3 (2)学生尝试读一读 (3)思考: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什么情况下“0”要读? (4)引导归纳,并把课本中的读法填完整。 亿以内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即时练习。 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2、3题。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三、巩固拓展。 用0、0、0、1、9、5、8,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七位数。 (1)一个“0”都不读的数。 (2)只读出一个“0”的数。 (3)读出两个“0”的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 后 反 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模板 本信息窗以“黄河掠影”为主线,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回顾 (1) 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口答。师强调公式的完整性。 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你能写出它的另外两个变式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生: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生: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他们。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 Z=xy,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板书标题) 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生:s=v t 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生:v=s÷t,t=s÷v 师:大家看这,我把s=v t写成v t=s行不行 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见机点评,引出正确答案。师:第3个同学说的非常棒,咱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vt不能反映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咱们在表示公式时一定要把三个量都写出来。师:下面请你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师总结并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C=(a+b)×2 长方形的面积:S=a×b 正方形的周长:C=4a 正方形的面积:S=a×a 师:a×a可以写成错误!未指定书签。a2 ,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 相乘。它跟2a一样吗生:不一样。2a表示两个a相加。 师: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从表示的意义上区分一下。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咱们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并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课堂小结 师:对照板书,回想一下咱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四、作业设计 课本P11第5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会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过程与方法: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环保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1亿以内数的认识 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C}1. 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C}2. 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C}3. 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C}4. 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C}5. 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 器。 {C}6.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 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四、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

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 大数的认识约20课时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的理解。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2021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1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课型亿以内数的认识授课日期新授课节次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类推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2、掌握亿 以内数位顺序表。学3、通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体验迁准备移、类推的思想 和方法。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学目标课件计数器找几个比万大的数字并记录。重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难难点: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与联系。点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生活 中的数。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1339724852人,首都北京市19612368人,我省(浙江省):54426891人,上虞区大约789400人。2、以前我们学过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还要用到比万更大的数。这些数是怎样读、怎样写的、每个数 字的含义是什么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复习。(1)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2)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说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进率是()。2、计数器拨数,认识计数单位。(1)让学生拨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 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千是 多少?(板书:一万)(2)同理得到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3)同桌探讨, 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汇报。备注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 万是一亿。(板书:百万、千万、亿)总结: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 数单位。??表示什么?3、探究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用数字来计数时,每个计数单 位都要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 个(2)提问: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有什么关系呢?10个一万是();()个十万是一百万;()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总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4、认 识数位、数位顺序表。(1)这些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在计数单位下面添上“位”字。如果要你制作一张数位顺序表,你会怎么做呢?(2)补充完整数位顺序表。 认识数位顺序表。(3)按我国的计数习惯,数位从个位起,按顺序把每四个数位分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在亿级。(板书: 补充完整数位顺序表)(4)组织学生同桌互相数一数,说一说。(5)师随机抽一抽,比 如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什么位?万位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5、认识数位上数字的意义(1)在计数器上拨或数位顺序表下对应写出北京市人口数。19612368人(2)说一说每个数字 在什么位,表示什么?(3)练习:同桌间一个说出数字(可以是课前准备的大数),另一 个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并说一说每个数字在什么位,表示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 成做一做第1题。2、完成做一做第2题。课外制作一张数位顺序表3、填空。(1)3050000是由3个()和5个()组成的。(2)从个位起,第七位是(),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和()。(3)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 万位,这个数是()位数。4、连线。10个一百万八百万80个十万一百万100个一万八亿80个一千万一千万5、小法官。(1)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的计数单位。()(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3)十个一千是一万。()(4)在“50505”这个数中,三个5表示的数值是一样的。()6、用0、2、9、7、5、8这六个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 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是在以前学习数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二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三 )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 内的数。 (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 难点: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 学具:算盘。 1/14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准备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 个一是多少 ? 10 个十是多少 ?10 个百是多少 ?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怎样的 ?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602571084003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 各数字的数位。 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 (3)中间有一个0 或几个 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 (二 )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拟大的 2/1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第1单元-第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一大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亿以内数,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 2.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 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 3.本单元突出数的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以及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认识数。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与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讨论得到。由此可见, 本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都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数位、数级增多,情形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并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教学读、写数时,老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通过一定的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制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求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教案

课题:求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省略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掌握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第6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 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XX 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2、复习导入: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3、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的人数和北京申办20XX 年奥运会的经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感受到近似数的广泛性,进而复习原来的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唤起学生对求近似数的了解。引起了学生探究更大的数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确实立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是四年级的学生。 2、学习者是在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根底上学习的。 3、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内容分析 1、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级、数位顺序表并能掌握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数位顺序表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3、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会按数级读数。 4、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策略制定

1、以小组讨论为主,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和规律。 2、搜集各民族图片,学生在学习大数的同时认识我国各少数民族。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运用 PPT、多媒体教学设备、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导入:〔1〕口答:a、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b、〔〕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并在黑板上写出来。 〔3〕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并进行板书。 2、讲授新课:〔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A、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 你能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B、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C、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D、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E、从刚刚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F、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 教师: 时间: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大数的数感是一个难题,很容易流于形式。本节课我进行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56070≈6万720023000≈7亿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连接如:450000=45万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720023000≈7亿 10、计算工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关机键 AC 清除 键 CE 清除键 2

新版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例1、例2和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初步认识数位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3、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4、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位值”的意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重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数位顺序表。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图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米;高铁最高时速约为350千米/时;长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千米。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师: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 3.点明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探究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师:九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的个数按一→十→百→千→万→十万进行变化。)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最终引导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师:先读数(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再说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理解“位值”的意义。 (1)认识数位。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