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

学习目的: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的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绘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非常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局部?〔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展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的: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展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合作精神、理论才能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拟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拟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究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例如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

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老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假如学生有困难,老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应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

豪米,如图:

(4)老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

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

=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拟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拟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老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2、教学例3:

(1)老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局部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 、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稳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老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

整数中的0不管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

进展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灵敏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惯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例如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老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考虑,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老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根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根底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根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稳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考虑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考虑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开展练习

练习五考虑题,独立考虑,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应,要求说出考虑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制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敏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出例如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老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考虑,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老师板书:

①61×25×4

②61×25×4

③…… =61×100 =1525×4 =6100 =6100

①8×9×125

②8×9×125

③……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汇报。

老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根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考虑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展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应。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应。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应。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判断。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展计算。

四、拓展练习

考虑题:引导学生抓住打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p 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5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第二课时:认识容量和升〔2〕

美妙的“杯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p.20、21

教学目的: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消费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

“1~7”七个音,在此根底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局部水的做一比拟,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上下,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通过刚刚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上下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拟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才能,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究、概括才能。

教学重、难点

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展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出例如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老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拟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老师板书:(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拟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拟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老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老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答复)

老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假如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或

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拟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才能,动手操作的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才能。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别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7=

5.8-2.6=

2.列竖式计算。

4.89-2.64= 3.61+1.37=

答复: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展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提示:6是一个整数,假如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非常位,那么在非常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三、当堂训练

1.计算。

2.列竖式计算。

0.93-0.47=

8.17+6.94=

(完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一) 教学内容:P/2-3(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 学习目的: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的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绘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非常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局部?〔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展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的: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展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合作精神、理论才能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拟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拟的?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4.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5.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6.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7.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说明: 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是把第一学段结合元、角、分理解的小数的意义拓展到生活更广泛的领域,如用小数表示的身高、体重、时间、温度、面积等。在这些不同的生活领域使用的小数,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也是小数与整数的共同的基础,即十进制计数法。所以进一步认识小数,首先要认识小数的数位及其小数的单位。进而才能理解用小数与单名数表示的量和用整数与复名数表示的同一个量之间如何相互转换,也才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 小数加减运算的基础是整数的加减运算,为此必须理解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的道理;其次,要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以便根据运算的需要决定在小数的末尾是否要添上“0”或去掉“0”。 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共需11课时。课时分配如下: 小数的意义…………………………2课时 测量活动…………………………1课时 比大小…………………………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购物小票…………………………1课时 量体重…………………………1课时 歌手大赛…………………………1课时 练习二…………………………2课时 机动…………………………1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总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3、会正确读写小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____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 ②61×25×4 ③……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____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____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____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____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一起看看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章节 (单元) 第一单元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 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 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XX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章节 (单元) 第一单元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 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四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四则运算(一) 编写:李惠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5页例1、例2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 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课教学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

计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再加上到来的85人 =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 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 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 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 人,滑水区有36 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 72 人,中午有 44 人离去,又有 85 人到来。你们也进 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 72-44=28 (2) 72- 44+ 85=113 28+ 85=113 72- 44 表示什么? 28+ 85 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 人,又进来50 人,下午离开37 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 50- 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情势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1 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知道,在实际运算中也有运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运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根据,行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情势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重视与旧知的联系和在乎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知道并掌控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觉进程中训练学生视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别到一样,再由一样到特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并掌控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进程: 一、情形激趣,提出料想 1.情形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庞大的成功,而且,他们立刻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劳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遭到数学的广泛运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换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④运算:(发觉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视察、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觉这两个算式非常成心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视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交换,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摸索 A.触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B.触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显现了一次,在右边显现了两次。 C.运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 38千克 淘气 45.2千克 丁丁 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2023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3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7分米=()米3角=()元 9厘米=()分米1分=()角 二、新授 1、相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做单位的,假如用米做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板书)

师:非常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非常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0.4读作零点四。 (板书补充) 完整的板书: 5分米米0.5米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米0.4米读作:零点四米 书空:0.5 0.4 齐读:零点五、零点四 2、相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 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做单位的数? 1元2角,想一想,2角是多少元?那么1元2角是多少元?(板书) 3元5角呢?(板书) 完整的板书: 1元2角 1.2元读作:一点二元 3元5角 3.5元读作:三点五元 书空,齐读。 3、相识整数、自然数、小数及小数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他们都是整数。像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锦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锦7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篇 学习目标: 1. 结合“买文具”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含义与特征。 2. 能认、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学习难点: 1. 小数意义的理解。 2. 小数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说说你对元、角、分有哪些认识? 2.你会读出下列小数吗? 例:每支铅笔0.50元(读作:零点五零元) 每支钢笔 8.00元每把尺子1.06元 每个笔记本3.50元每盒水彩笔 16.85元 3. 你能用小数表示下列的数吗? 5元4角=﹙﹚元 15元9角=﹙﹚元

二、自主学习新知 1.认识小数 ﹙1﹚教师出示“买文具”具体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2﹚学生独立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每个笔记本﹙﹚元﹙﹚角每把尺子﹙﹚元﹙﹚分 每支钢笔﹙﹚元每支铅笔﹙﹚角 每盒水彩笔﹙﹚元﹙﹚角﹙﹚分 ﹙3﹚学生自主认识这些小数 ﹙4﹚师随机说明:像 3.50,0.50,8.00,1.06,16.85……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 ﹙5﹚同桌合作交流:观察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特点? ﹙6﹚交流反馈小数特点。 2.小数读法﹙1﹚自己试读小数16.85。 ﹙2﹚学生合作互读小数:3.50,0.50,8.00,1.06 ﹙3﹚学生自主归纳小数读法的要求。 ﹙4﹚自我检测:读小数。 0.02读作: 20.00读作: 3、小数的写法。 ﹙1﹚师随机提出问题。

﹙2﹚学生互相探讨小数的写法。 ﹙3﹚反馈小结小数的写法。 ﹙4﹚学生互读互写。 三、老师根据学生互动结果进行课堂总结。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题。 找小数。﹙在小数下面画横线﹚ 2 3.2 0.02 1.00 50 10.00 读小数。 0.7 读作: 0.09读作: 10.02读作: 10.00读作: 2.巩固提高题 2元1角=﹙﹚元 7.52元=﹙﹚元﹙﹚角﹙﹚分 50.50元=﹙﹚元﹙﹚角﹙﹚分 8分=﹙﹚元 10元2分=﹙﹚元 1角5分=﹙﹚元 五、拓展迁移 小熊的`妈妈带小熊到超市购物,他们买一支牙刷1.23元,一盒牙膏3.46元,聪明的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算出小熊的妈妈一共花了几元几角几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篇 教学目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 部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局部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局部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局部的数位,再介绍小数局部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局部的读法与整数局部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局部小数点小数局部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 数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总课时: 6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重点: 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 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 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 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 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