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浅谈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

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

它相对抽象而

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

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

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

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

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

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

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

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摘要:世纪之交启动的新

数学教学的大多数内容主要在于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德育色彩,但这些内容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仍然会默然地使人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德育因素,这就是隐性德育因素。如数学教学提倡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带明显的德育特征,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德育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执行

)

》的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

指出了德育目标;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将

情感与态度

列为

数学教育教学的

三维

目标之一,

对初中阶段

(

第三学段:

7

9

年级

)

育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1.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

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

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4.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

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5.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依据上述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将

情感和态度

列为教学目标,并有效利用前面提到的德育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达成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及功能

1.

发展学生个性品质

(1)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和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既有利于激发对数

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通过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2)

培养理性精神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教学可以培

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数学的公理化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养成自觉按客观

规律

办事的习惯。

(3)

磨练意志品质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

格和崇高精神。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

2.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

教育

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

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

自然

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

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指导学生阅读《

中国

最早使用负数》

《勾股定理》

《关于圆周率》

等阅读教材后,学生会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

π

值的

计算

、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

欧州早

1000

多年;

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

1

2

定理,

被誉为

氏定理

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

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3.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

家、数学家早断言: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

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例如圆是平面图形中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

轴对称、中心对称

)

,而且圆本身就是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

和谐地、按统一的

规律

(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

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由

此可以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

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确定点

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

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

联系起来,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

(

横坐标、纵坐

)

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

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

发展

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

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5.

形成

科学

的世界观

数学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

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

(

正和负,整与分,有

理与无理,实与虚

)

、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

(

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

)

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

适时地、

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

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只要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人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有责任去探讨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及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特点、规律及其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尽到一个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以下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中学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1.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中学数学课本登载了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像《九章算术》、刘徽的“割圆术”,秦九昭的“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杨辉三角阵等等,均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比欧美要早出几百年到上千年。特别是近现代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等等放弃国外优越条件,甘愿回国参加建设而安贫乐道,取得了辉煌成就。利用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良好的个性品质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从某种意义看,它比具有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更一般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是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学生数学学习内在动力的巨

大源泉,对于促进学习发展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当今社会,数学知识为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他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学好数学,就影响着人的生存。有关这些内容例子,教材中随处都有,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这些道理,树立远大理想,为参加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就能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次持久的动力。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他既有数学的抽象美、理论体系的结构美、数学结论的和谐美等等,又是“言必有据,理必缜密”最讲究真实的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鉴别这种美,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诱发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长期严格的数学训练,能使学生养成诚实正直的优秀品质;同样,数学严缜规范,对于形成严肃认真,踏实细致,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良好作风,同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中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1.为人师表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加以仿效。因此教师要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良好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去影响学生,以教师的成就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以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挖掘教材,着眼课内中学数学教材为思想品德教育提

浅谈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 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 。 它相对抽象而 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 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 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 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精品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 一、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在近代数学史上,我国杰出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巨匠华罗庚和勇摘数学皇冠上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还有被国家授予科技特等奖的中科院院士吴文俊教授的计算机证明理论,使数学电子化成为现实,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国际上被誉为“吴方法”……。这些卓越的数学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科学界的星河中,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经常对学生进行这种启发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 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也是一门充满神秘与奇趣的学科,著名的“七桥问题”、“四色问题”、“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这些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激发了多少人的好奇心,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创新发现的火星,激活了人们无尽的智慧。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凝聚着数学王国的精华,在解决每一个数学问题过程中,创造思维迸出灿烂的火花,一次又一次把人们的智力推向新的境界和高度,重要的数学问题一直是科学前进的杠杆。一些著名的数学定理的证明,无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智慧和光芒。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超过一百多种,“四色定理”的证明第一次借助了电子计算机,“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解决了悬赏四佰多年的难题,离数学皇冠上明珠一步之遥的“哥德赫猜想”不知吸引了多少人毕生的心血,“蝴蝶定理”一种比一种更漂亮更优美的证明让无数人乐此不疲。相信学生能从这些事例中得到极大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揭示数学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矛盾、运动和变化。如正数与负数,已知和未知,数与形,特殊与一般,实数与虚数。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待定系数反映了已知与未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数形结合揭示了直观与抽象的联系;归纳法反映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文化教育的德育功能(20210728080514)

数学文化教育的德育功能 1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研究数学文化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论是对整个教育来说,仍是 对学生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高度归纳。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决非纯真的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经过学习,使学生接受数学精神 和思想方法,将其转变成自己的智慧。数学文化教育除了肩负着培育学生感情、态度、价值 观的重担,还有自己独到的德育教育功能。 2数学文化教育的德育功能 2.1数学文化教育的显性德育功能 在数学中经过数据、计算题、应用题以及图片、幻灯片、影音资料,能令人直接感觉到 德育的体验。教师对数学文化中显性德育要素的内容,直接进行加工,使其发挥数学文化的 显性德育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 联合中国数学发展的光芒历史和优异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集力。14世纪 从前中国是世界上数学大国之一,中国的数学成就之高世界公认,诸如:十进制记数法、算法、正负数及其运算、多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中国节余定理高次方程解法、天元术与四元术、高阶等差级数、圆周率及其求法、勾股定理等。“东学西传”的源泉在中国,“东学西传”的 史实,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象征,是炎黄后代对人类作出的贡献[1](P11)。用数学 家的事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数学教课中,能够采纳形象生动的图表、富裕说服力的数学资料、古老悠长的数学史,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象详细,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能够收到较好的成效。在解说圆 的周长的同时,能够指引学生看书中的说明:“早在14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精细的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此刻世界上算得最精细的圆周率的值。”接着老师开始表达我国历史悠长,从古到现在,有很多的优异的科学家,他们创建了 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值得我们引以骄傲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优异的民族,希望同学们好 勤学习,未来为祖国做出贡献。寥寥数语,既使学生增添了知识,又遇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00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23分安全返回。算一算:“神舟”五号飞船环绕地球飞翔了多长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处。但是,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有它自身所固有的体系、规律和特点,数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毕竟不同于思品课,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教育作用,坚持做到为人师表。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情操。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带头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处处给学生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乐于助人的模范,做文明礼貌的模范。另外,教师还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学要精益求精,讲解、板书和作业批改要力求做到一丝不苟,言行举止也要力求体现严谨认真,只要教师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以身作则,学生就不会不受到耳濡目染。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渗透更为重要,其作用和效果不可低估。 二、结合数学的抽象性特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抽象反应,抽象性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特点,众多的数学概念和丰富的数学现象中,处处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据此,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能使学生逐步地得到一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逐步地掌握一些科学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推导“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首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沿着直径把圆柱切成两半,沿着高把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物体。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通过观察比较:(1)已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2)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3)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最后归纳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乘以高这个公式来计算。这样学生在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应用题的思想内涵,渗透道德情感教育。教材中的应用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师在讲解分析数学知识时,应把它所含有的思想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这样,就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如在教学“2006年末,一个城市储蓄存款余额达347亿元,2007末年比2006年末增加62亿元,增

论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论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不管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中国都出现过来自数学领域的科学家。比如,在小学阶段学到圆周率的时候,课本上有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他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值,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领先于世界一千年。中学数学课本里记载了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重大研究成果,像《九章算术》、刘徽的“割圆术”,秦九昭的“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杨辉三角阵等等,均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比欧美要早出一百年到上千年。大学课本《数学史》里介绍了很多中国近现代数学家热爱祖国的故事,苏步青就是一个主要代表人物。苏步青在17岁的时候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良好的个性品质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数学学科的特点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论的确定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

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好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一个人最应该有的基本能力。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不仅可以决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甚至可以影响到下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它的重要性。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我們经常会用到分析综合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等方法,所以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在生活当中可以准确而又条例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能够正确、合理地思考问题,所以,数学教育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功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可见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就更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当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正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各种实际能力和培养,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非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个人的事,而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以下初浅认识。 一、有机渗透,坚持经常性教育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不能靠集中课时,集中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中去,使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同步进行,让学生既增知长智,又培养德育品德,锤炼操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并不是做不到的事。许多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乘我们不注意时,就悄悄地从数学课上溜了过去,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教育机会。只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在订好数学计划的同时,订好渗透德育的教学计划,将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编入教案之中。这样做,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对我国数学发展史的了解,无疑受到了国情教育,也能激励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结合例题,加强针对性德育教育 数学教材中,许多例题、习题的字里行间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许多应用题(也就是新课标的解决问题),编者的编排目的就是要通过应用题的题意来陶冶和感染学生以达到德育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得引导学生以例题、习题的题意为基础向外引申,挖掘出它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现代化的行为意识,以适应激烈竞争、高速发展的社会。 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传统,它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建筑雄厚,有许多值得小学生们热爱的地方。通过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实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激情。 理想意识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生活目标和奋斗目标,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之把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从例题本身的题意出发。 节约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生活富裕了,小学生铺张浪费现象很严重,特别是浪费粮食的现象很普遍。 安全意识安全是生产、交通等的保障,要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具备安全意识。教育时,可以自编有关的应用题进行教育。

数学的德育功能

数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然而我们可能忽略了数学在人类德育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本文将深入阐述数学在德育方面发挥的非凡作用,并探讨数学是如何传递和实现人类美德的。 一、数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想象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学生经过数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信息,更快地发现问题本质,也更能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创造性思维对人类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数学提高个人责任心 在数学中,一个错误不仅影响当前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后续的结果。学生需要快速发现错误并迅速纠正。这种责任心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锻炼心态,迅速适应不同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懂得承担和负责。在德育中,个人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过程。 三、数学教会正直和诚实 数学里的公式、定理和证明过程都是源于由真实的事实推导而来的。数学教育强调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事物。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真实地应对问题,并以最真实的方式解决问题。数学教育中的诚实和正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道德标准,培养正义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数学反思与自我调节 数学教育强调学生对过去错误的反思和调整。在数学学习中,不同的错误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需要快速反思并调整。这个考虑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意识,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这常常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德育观念,以使我们以更加谦虚和自省的态度面对自己和周遭环境。 五、数学激发信仰和尊重 数学的严谨性和普遍性引发了许多哲学性的思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体验到对世界和人类知识的探索。这种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对信仰和尊重的独特感受。同时,它也会产生对道德规范,尊重和合作的共识,这些都是人类美德的重要部分。 总之,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学科,当数学与道德相结合时,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品质的优越性和不可动摇的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更好地利用数学这个平台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心态和行为准则,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创造更多的价值。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文章摘要:结合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实例 ,阐述了在中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 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数学 正文: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为主旨,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并且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让学生通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教学中的教育性表现在教材内容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有人可能会认为:社 会科学的教材确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自然科学的教材不一定如此。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认识思想教育内容。从数学学科的具体内容出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 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科学素质教育。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苏 武的“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无 一不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写照。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亦变得越来越深刻。[1]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了 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 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就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言,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去挖掘和设置:一 是题意和数据;二是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三是插页,插图等;四是 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通过数学发展史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比如说,在讲解计算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发明,由于它简单易学,运算方便,不仅通行中国而且远至东亚及欧洲各国。我国 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著名的勾 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又称商高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 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 精神。 二、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必要性 数学的发展史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极好教材。恩格斯曾经说过:“数 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经常提 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马克思认为数学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数学来源于客观世界,反过来又广泛运用到客观世界中,强调这种客观性可 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数学同客观实际以及同其他 学科的联系,并且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是一门培养创新能力 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它寻求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与我们内部的精神世界的理想模式。 1. 数学中处处充满矛盾 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运算律以及数学思想的方法,都存在着许多对立统一的 关系,比如正与负、加与减、分析与综合等等。对这些矛盾的揭示,能够使学生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实行道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个点,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长远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能够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二、联系实际展开德育增强动力培养品质 教育就应该从孩子们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准确的学习态度。比如在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时,能够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准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再如在《人民币的理解》的教学课程堂上,我让学生在学校展开的跳

骚市场买东西,分发给每个学生一样的钱,并且让他们自行计算和安排,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对于金钱的准确态度。所以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时,同样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适当的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不但仅是课堂教学,还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实行第二课堂教学。教师能够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比如在实行图形拼组教学时,教师就能够单独实行一节第二课堂---手工制作各种图案、图形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提升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吸收他人所长来提升自身水平。这样不但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从而受到品德教育。寓德育于学习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教育,既是教书又是育人,它肩负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存亡。所以,教育好每个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义务。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水平,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浅谈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浅谈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问题,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潮流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一种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是与数学教育自身的特征相关的。在小学德育中,除了直接通过 德育课程来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外,把道德内涵的教授和尊重学生的理性能力和自主意识有 效的结合起来,即学科中渗透德育是其中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的过程无时 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 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纪律约束与意志磨练等。就数学学科来说,其德育功能的表现形式也无非以下三种: 1 教科书中的道德内涵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教科书作为学习者主要的学习工具之一。在传播人类文化 与道德的过程中肩负着独特的使命,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意无意地传递着文化与道德。从表面上看,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方便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一种工具,但语言文字本身 并不仅仅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思想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因而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 重要因素,教科书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道德的载体。 数学中的德育因素,相对语文学科来说,显得隐蔽些,往往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教 师要吃透教材,潜心研究,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才能得到充分挖掘。例如,教学“百分数”时,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储蓄的知识,学会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同时也要结合本单元内容 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像书中所说的小华、小英一样把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使学生明白储蓄对国家对自己都有益处。在解答有 关税收的习题时,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计算,同时也要向学生讲解有关的税收政策和知识,使 学生明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的经济生命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没有 税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事业等,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搞好国家建设。依法纳 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积极、主动地纳税。 我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1耀3 册教科书做了统计分析,发现三册教科书中所蕴涵的道德因 子可以看出,有关道德的内容在第一册教科书中出现了42 次,在第二册教科书中出现了70 次,在第三册教科书中出现了87 次。可见,教科书本身含有丰富的道德内涵。 2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书本的内容是静止的存在,需要教师将其“活化”。同时,深刻的内容需要讲解。教科书只是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学习资料,学生能否理解和接受,还需要教师将其作出解释, 使之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作出再 解释,把文字所暗含而学生无法明白的意思表达出来,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教师成为课 程的解释者。文字是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载体,只有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对文本的再解释,学 生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 因此,教师必须将课程实施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认为课程实施过程也是调整和改变课程的 过程,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和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的一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造, 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而且,还应以理解符号意义为基础的课程理解贯穿课程 实施的全过程。所谓课程理解,是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课程事件之意义的解读过程, 其着眼点不在于课程开发的具体程序,而在于对种种课程与课程事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之 意义的理解。它强调教师作为一个自主的“消费者”,不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和创生课程 文本的意义,以尽可能凸显文本编制者的意图和特色,并将自己内在的实践经验融入课程, 从而实现内外创造者的“视界融合”,并完成课程意义和自身经验的双重建构。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谈到“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多年来,我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把德育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的尝试。做法是:以教学为主,全面渗透,采取“一个方针”,“三个坚持”,实现“两个转化”。 1 以教学为主,全面渗透 所谓“以教学为主,全面滲透”,是指在搞好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与之相关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寓于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良好的学风与意志品格。 1.1 上好别开生面的数学起始课 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认识上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根据小学生的好奇、活泼、兴趣感强烈等特点,我每接一个初一班级,都注意抓好数学史教育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教育。首先,上好第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其次,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向学生简介数学发展史中的生动片段和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事迹,使学生了解悠久历史上数学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在科学发展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祖国、爱科学的感情,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类进步而努力学习。二是向学生介绍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及学好数学课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课的特点:严谨、抽象、精确、连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数学课要抱有正确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教育目的,端正学好数学课的态度。 1.2 变“单纯教书”为“教书育人” 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教书、不育人的做法是错误的。“教书”与“育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教学——首先是教育,是人的个性的道德培养,而不是脱离教育的“纯教育”,与教育毫不相干的教学是没用的。教师要运用教学艺术,让教材的思想去熏陶、感染学生,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梳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育人。例如:我结合负数和无理数的教学,阐述辩

浅析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浅析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除思想品德课外,其它科目也或多或少地占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分,数学教育同样也肩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使命。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品质的学科,也是培养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的学科,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较其它学科而言,它虽然没有直接地灌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但它却以独特的风格渗透着思想教育的内涵。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可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其三,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继承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第四,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底课之一,数学教育就是一种文化根底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展着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明的科学观点,其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例如,能通过整数和分数、空间和平面、已知和未知、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等等,相对概念之间的矛盾、统一及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承受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辩证法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严密的思维、论证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具体表达,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承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中华民族曾有过光辉灿烂的数学成就,讲整数时,可以介绍一下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测;讲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

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比欧洲人的发现要早几百年以及“赵爽弦图”的有关知识;讲圆周率时,可以讲一讲祖冲之父子的成就,向学生讲述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祖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无形中就树立了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数学中的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只要善于思考、研究,就可以找到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来进展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观念,无论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到问题都应大胆地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改革单向思维定势,大胆地探索,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样,懂得用多种方法去思考,然后择优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比方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展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展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在“认识东南西北”后,介绍一些北极星、树的年轮、指南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脉搏、读书、写字、跳绳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练习也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们对于练习总是兴趣索然。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喜爱游戏,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并保持住他们的兴趣,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奇心,设计

形式多样的、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寓教学与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让孩子们始终在心情愉快地情况下练习。例如在低年级口算练习中要常采用游戏练习,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开火车,接力算,夺红旗,摘苹果和分组抢答比赛等都是不错的形式。强化记忆,收到较好的效果。其次,要在孩子们产生厌倦情绪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师可以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古人刻苦学习,努力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慢慢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结合学生特点,榜样示范。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师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 三、结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学科教学中德育功能的体现必须依附学科知识,在改善认知结构的同时,抓住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各种思想的、情感的心理运转机制,及时地进行感悟、累积、转化、提高,让学生在精神上不断充实自已,意志上不断激励自已,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已,实现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教育功能有机地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呢。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树立远大志向 在数学的实践和认识的进程中,无数中国数学家为了探索真理、发明创造,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的一些伟大的数学成就更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催人奋发的好教材,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是大有裨益的。如古代秦九韶公式、刘徽的极限思想、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恒原理以及“九章算术”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如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获得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数学家吴文俊,他担任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席,成为首个担任被誉为“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主席的中国人,让国人骄傲。……以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 二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因此重视教材中唯物辩证思想的揭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全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大全五篇)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大全五篇) 第一篇: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一、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并与其它各育相辅相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在中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甚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二、学科教学与德育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古已有之,真正从理论上提出来始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概念,实质上就是现在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杜威曾指出,如果把学科“看作是使儿童认识社会活动的情况的一种工具”,那么,任何一门学科就具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文化修养的价值。“知识只有在提出被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材料的明确形象和概念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训练只有在它代表把知识反映到个人自己的能力中去、使他将能力服务于社会目的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如果文化修养要成为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而不是外表光泽或人为的装饰,就要代表知识和训练的生动的联合,它标志着个人的人生观的社会化。”因此,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学科教学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价值。 朱小蔓教授在谈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价值时还指出:首先,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培养和增进师生对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可以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道德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其次,学科学习奠定人的知识论及其方法基础。最后,学科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智力上和品德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并提供具体的事例。 第一部分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德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将来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公正、诚信、勤奋等品德 小学数学教育要求学生要具有公正、诚信、勤奋等优秀的品德。学生需要诚实、公正的完成数学问题,不能抄袭、舞弊。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诚实守信、公正廉洁的道德观念。同时,勤奋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认真,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也有助于品德教育的实现。 2.注重学生彼此之间的协作和互相尊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互相尊重。这有助于孩子学会倾听、沟通和配合,从而培养团队精神。此外,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人差异也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自信、积极,增强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解决学生举手、提问难题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举手提问是一个常见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断与学生们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部分德育教育实例分析 1.数学笔算中传递的道德教育 数学笔算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合理斗争的品质。例如,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在笔算竞赛中一较高下。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含义,明白成功需要拼搏和努力,同时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