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08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

2. 冠心病、高血压发病机理和药物治疗学研究

3. 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和心肌病的基础研究

4. 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5. 心血管介入治疗分析和相关问题研究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分。

1.公共必修课 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专业英语 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 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心血管病学新进展

4.专业基础课 2.0-4.0学分(必修)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心血管药物学、心血管病诊断学、心血管病临床基本操作(选修开设相关课程)

5.选修课:

任选:分子生物学、医学科研设计、医学信息检索、细胞培养技术、临床流行病学、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

第五条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系统理论知识,要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病史询问全面、系统、准确,体格检查规范,病历和日常临床工作记录书写规范、及时;内

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基本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

则;胸痛、腹痛、晕厥、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的鉴别诊断;内科一般急

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如休克、昏迷、呼吸心跳暂停、心衰、呼衰、大出血

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较疑难的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

能熟练阅读心电图;能胜任临床带教;能指导下级医师病历书写和简单操作;

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技术和读图、熟悉心血管抢救和复苏药物的种

类和使用方法;能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等。了解内科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其指征和临床意义。

3. 临床轮转要求

原则上按国家和大学的培养方案执行。要求在三甲医院临床、技能科室轮转2年,一般为一附院或导师指定的三甲医院。结合专业要求,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合理安排轮转。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6个月。各科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3~5张,整个轮转期间完成病历40~50例,结束时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主治医师及以下级别的医师必须获得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合格证书。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根据其临床业务水平,由导师安排轮转,考核要求临床技能水平不低于主治医师。考核由科研处和科室负责人组织实施。

二、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凝溶栓药、降压药以及扩血管药物的分类、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衰的最新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了解主动脉夹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理论知识

掌握:常见心血管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了解:心血管疑难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见心血管病研究和治疗新进展。

3.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掌握:心电图检查,常见心电图分析诊断;心脏监护仪的使用和阅读;心脏电复律和除颤技术。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骤停的抢救方法和措施。心脏超声检查和结果阅读;心包穿刺术;静脉压测定。

了解:常见心血管病介入手术基本操作过程、适应证和禁忌症。如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先心封堵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术。

要求:书写大病历30份,并完成以下操作:

第六条5.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出科考核由科研处、各科室负责人组织安排,由有博导组成的3人小组实施,其中1人必须为校外本专业博导,科室负责人签署考核意见。考核时间与大学和医院的要求同步,内容和结果(成绩)上报教研室和科研处。理论笔试和技能考核成绩记录并存档。考核要求心血管专业临床技能水平不低于主治医师考核标准,不合格者须补考或延期毕业。

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大纲和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并实践教学,锻炼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临床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教学实践

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由导师决定,按要求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如讲课、辅导、病例分析讨论、带本科生实习、指导硕士生实验和阅读专业文献等;至少完成2次专题学术报告;用英文讲授专业进展4学时;参加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等,并对下级医生进行指导和讲解。

2.学术讲座

轮转期间,协助上级医师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生诊治病人及书写病历;参加示教及病历讨论;参与专科讲座活动并主持至少2次;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基本培养;临床教学时间不少于40学时;参加学校和医院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

第七条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发表1篇以上SCI论文;完成1次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第八条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心脏病学(第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5.中华内科杂志;

6.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7.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

8.Circulation;

9.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0.American Heart Journal

第十条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王爱玲)

学科代码108101

内科学(血液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造血干细胞移植

2.ITP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3.白血病的分子机制、诊断与治疗

4.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 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专业英语 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 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血液病学进展

4.专业基础课 2.0-4.0学分(必修)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免疫学

5.选修课:博士生日语、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第五条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

写合格规范。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基本的药理知识

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等症状的鉴别

诊断。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大咯

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

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

平片、CT、MRI等。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

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3.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不少于2年。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

关科室。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6个月。在

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

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血液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旦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友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

了解内容:TT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血栓性疾病、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系统表现。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各种类型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分型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

MICMC分型、诊断与治疗,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分型、临床分期、诊断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期与治疗,造血干

细胞移植的适应证、类型、并发症的防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

机制与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内容:淋巴瘤病理分类、TT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的分型、诊断与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栓性疾病的

临床表现与防治,输血与成分输血,血细胞分离机的临床应用。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血液病专科体格检查,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鞘内注射,骨髓干细胞采集。

了解内容:腹部B超,CT,MRI,ECT,PET-CT核医学检查的适应证、禁忌症、诊断意义。

要求完成的工作:书写大病历20份及完成以下操作:

轮转要求:熟悉外轮转科室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第六条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

锻炼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的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临床

各科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血液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教学实践

血液病学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由导师小组决定,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完成一定量教学任务,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带本科

生实习、指导硕士生实验等,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最后能用英语讲

授2—4小时的理论课。

2.学术讲座

血液病学学习班: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疑难杂症讨论等);学术交流,至少主讲1次科内讲座,参加学术报告等。

第七条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

第八条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 Williams Hematology

2.临床血液病学

3.中华血液学杂志

4.国外医学•血液学分册

5.Blood

6.British journal of Hematology

7.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第十条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杨明珍)

学科代码108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

2.肺部感染与细菌耐药性

3.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

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专业必修课

呼吸病学进展 2.0分

3.专业基础课

(1)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 2.0分

(2)临床药理学 2.0分

4.选修课

(1)SCI论文的撰写、投稿与评审 2.0分

(2)临床流行病学 2.0分

第五条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写合格

规范。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

床合理用药原则。咳嗽、腹痛、黄疸、发热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内科常见

急危重症的诊治原则,如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

DIC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按压、

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片、CT、

MRI等。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其检查指征

和临床意义。

3. 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2年,结合专业要求,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8个月。在各科室轮转结束后,由所在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呼吸内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

(1)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 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

(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 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

(5) 慢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 肺血栓栓塞症

(7)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8) 特发性肺纤维化

了解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肺肉芽肿性疾病、肺血管炎、肺真菌病。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2)上述要求掌握病种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知识及应用原则。

了解内容:

上述要求掌握病种的诊治进展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

(1)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2)胸部Ⅹ线片及CT片的阅读

(3)胸腔闭式引流术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呼吸机的调节与应用

了解内容:PET-CT片的阅读、内科胸腔镜的应用、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轮转期间独立管理5~8张病床,参加住院医生值班,完成病历数40份/年。考核要求:轮转结束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其中1人必须为校外本专业博导)组织

考试(包括口试、病例分析及诊疗操作),占成绩60%。并对平时临床工作能力、

学习态度和医德医风进行考评,占成绩40%。

(二)其他专科博士研究生到呼吸内科轮转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 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等)(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胸腔积液(5)慢性呼

吸衰竭

了解内容:支气管哮喘、自发性气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血栓栓塞症、肺真菌病等。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2)抗菌药物的临床药

理知识及应用原则。

了解内容:肺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

(1)胸腔穿刺术(2)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3)胸部Ⅹ线片及CT

片的阅读

了解内容:呼吸机的调节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

第六条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锻炼

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的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临床各科轮

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教学实践

在本科室轮转期间,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指导实习医师书写病历和病程记录,参加临床示教和病例讨论等,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训练。轮

转结束后,进行教学能力考核。

2.学术讲座

参加呼吸内科学习班,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疑难及危重病例讨论等),完成2次专题学术报告,发表1篇涉及临床疾病诊治的综述。

第七条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

第八条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Chest

2.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3.Eur Respir J

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5.国际呼吸杂志

第十条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孙耕耘)

学科代码108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消化道内镜的应用与研究

2.炎症性肠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3.慢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 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专业英语 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 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消化病学进展

4.专业基础课 2.0-4.0学分(必修)

消化系统药物治疗、消化系统诊断技术、消化系统急难重症病情评估与处理策略

5.选修课:博士生日语、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第五条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

写合格规范。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基本的药理知识

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等症状的鉴别

诊断。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大咯

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

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

线平片、CT、MRI等。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

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3. 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不少于2年,结合专业要求,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以内科

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1年。在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消化内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型胃肠病、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肝硬化及常见并发症、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胃肠道淋巴瘤、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原发性腹膜炎、缺血性肠病、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

熟悉内容:胃肠道憩室(包括Mechel憩室)、息肉、血管畸形、胃肠内分泌激素相关性疾病,如胃泌素瘤。同时还应了解消化系疾病与其他系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血管炎所致急性胰腺炎或肠缺血坏死,胃肠型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急腹症,甲亢或甲减消化系表现,尿毒症消化系表现,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或肺梗塞表现为腹痛,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黄疸、肝脾肿大等。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常见胃粘膜病变的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腹水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慢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及鉴别诊断,腹痛和腹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上要求掌握病种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熟悉内容:胃肠内分泌激素种类及相关疾病,如Z-E综合征、VIP瘤、吸收不良综合征,门脉高压非手术治疗新进展,HP相关消化系疾病。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胃镜及肠镜检查,腹腔穿刺,常见病胃肠X光片诊断。

熟悉内容:电子小肠镜、腹腔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EMR,ERCP,EST等治疗内镜的临床应用;腹部B超,CT,MRI,核医学检查的适应证、禁忌症、诊断意义。

要求完成的工作:书写大病历20份及完成以下操作:

轮转要求:掌握轮转科室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轮转期间独立管理5~8张病床,参加住院医生值班,完成病历数20份

/月。

考核要求:轮转结束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其中1人必须为校外本专业博导)组织考试(包括口试、病例分析及诊疗操作),占成绩60%,并由科室医

护人员对其临床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医德医风进行测评,占成绩40%。

(二)其他专科博士研究生到消化内科短期培训(≥2个月)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胃肠

息肉。

熟悉内容:炎症性肠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癌、胃肠道肿瘤、缺血性肠病、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抗菌药物

相关性肠炎。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消化道出血病情评估与处理策略。

熟悉内容:急性重症胰腺炎识别与处理、常见消化系统症状(黄疸、腹水、腹痛、腹泻、呕吐)鉴别诊断。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腹腔穿刺术、腹部体检、胃十二指肠管置管术

熟悉内容:消化系统常见病的X线检查及腹腔CT、MRI分析;消化内镜常见病例图像的识别;胃镜和肠镜检查。

了解内容:治疗性内镜、肝活体穿刺检查。

第六条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

锻炼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的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临床

各科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教学实践

消化医学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由导师小组决定,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完成一定量教学任务,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带本科

生实习、指导硕士生实验等,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最好能用英文讲

授2-4学时的理论课。

2.学术讲座

内科消化学习班;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疑难杂症讨论等);学术交流,参加学术报告等。

第七条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

第八条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Gastroenterology

2.国外医学消化分册

3.中华消化杂志

第十条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许建明)

学科代码108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 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干预

2.肥胖症发病机制及干预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公共必修课 5.0学分(必修)

⑴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 专业英语 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 2.0学分(必修)

内分泌代谢病

4. 专业基础课 4.0学分(必修)

⑴生物化学 1.5学分

⑵医学免疫学 2.5学分

5. 选修课:博士生日语、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第五条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写

合格规范。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

床合理用药原则。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等症状的鉴别诊断。

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心力

衰竭、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按

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

片、CT、MRI等。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

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3. 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不少于2年,结合专业要求,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科

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1年。在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

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 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垂体瘤、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急性甲状腺

炎、自身免疫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低血糖症、肥胖症、痛风、骨质疏松症。

了解内容: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等。

2. 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甲状腺毒症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绝经期综合征诊断及处理原则,

内分泌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及鉴别诊

断,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上要求掌握病种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与治

疗原则。

了解内容: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的类型及相关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新进展,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伴瘤内分泌综合征,男性性腺疾病、

女性性腺疾病,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防治领域的新进展,国内外有关常见内分

泌代谢病最新指南的内容,亚临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进展,脂肪内分泌的研究

进展。

3. 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常见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常规和处理原则,以及危急重症病症的抢救措施。内分泌激素的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常用内分泌功能试

验的适应证、禁忌症、诊断意义。

了解内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妊娠合并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处理;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微创治疗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以

及甲状腺囊腺瘤中的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在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足治疗中的

应用等。

要求完成的工作:书写大病例20份,通过跟班实习要求能在实验室老师指导下独立操作内分泌激素的检测。

1.轮转科室安排

科内轮转1年,科外轮转1年。

第六条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锻

炼和提高组织教学和教学表达的能力,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临床各科

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

1. 教学实践

内分泌专业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由导师小组决定,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完成一定量教学任务,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带本科

生实习、指导硕士生实验等。至少完成1次专题学术报告,最好能用英文讲授

2-4小时的理论课。

2. 学术讲座

内科内分泌代谢病学习班;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疑难杂症讨论等);学术交流,参加学术报告等。

第七条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同总则

第八条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同总则

第九条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1.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中华糖尿病杂志

3.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4.Diabetes Care

5.Diabetes

6.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第十条管理与待遇

同总则

(执笔人:王长江、陈明卫)

学科代码108101

内科学(肾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 肾小球疾病诊断和治疗

2. 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与干预

3. 肾脏替代治疗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 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专业英语 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 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肾脏病学进展

4.专业基础课 2.0-4.0学分(必修)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分子免疫学

5.选修课:博士生日语、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第五条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

写合格规范。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基本的药理知识

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等症状的鉴别

诊断。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大咯

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典型较疑难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下级医师。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

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

平片、CT、MRI等。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

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3. 轮转要求

轮转时间不少于2年,结合专业要求,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以内科学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专业相关科室。原则上本专业以外轮转的

科室不少于3个,时间不少于1年。原则上在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或导师指

定医院(须为三级甲等医院)轮转。在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

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并签署意见。

二、内科学(肾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新月体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病、乙型肝炎病毒相

关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梗阻性肾病、

肾血管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损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代谢紊乱。

了解内容:微血管病溶血、遗传性肾病、中毒性肾病、肾结核、妊娠相关性肾病。同时还应了解肾脏疾病与其他系疾病关系,如肝脏疾病的肾损害、

血液病肾损害、风湿病肾损害、心血管病肾损害、内分泌代谢病肾损害、肺

部疾病肾损害。

2.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肾脏生理与病理、少尿与多尿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蛋白尿、血尿诊断及鉴别诊断,尿路刺激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肿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以上要求掌握病种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了解内容:肾脏内分泌激素种类及相关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治疗相关知识,免疫抑制剂相关知识。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肾脏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植管术、血管内篓成形术、深静脉穿刺植管术、肾脏B超诊断、肾脏病理阅片。

了解内容:膀胱穿刺术;肾脏穿刺标本的制片及染色;肾脏CT,MRI,核医学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的适应证、禁忌症、诊断意义。

要求完成的工作:书写大病历20份及完成以下操作:

第六条

要求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定本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实践教学,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全面了解临床医学的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评价手段,能独立承担和主持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在本学科前沿学术领域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详见当年医学院招生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四、培养方式 着力塑造以“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观,强化博士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博士生导师做好博士生求知的指导者、学术的引路人和品德的垂范者。 1、博士生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强化导师在博士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责任,

特别是在博士资格考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预答辩等环节中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3、导师应加强对博士生的培养过程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博士生的培养计划,使博士生培养、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五、课程设置 A. 普通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选修公共必修课程2门,分别为博士生英语课程和博士生政治课程,专业学位课程2-4门,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门。 跨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的硕士生主干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普通博士生课程学习,应在博士生资格考核前完成。课程设置见附录。B.直博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选修3门政治课程和博士生英语课程。直博生所修学的硕士生专业课程不低于19个学分,其中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B、C 类课程)12学分。博士专业学位课程1-3门,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门。 非本专业本科入学者,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的硕士生主干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直博生课程学习,应在博士生资格考核前完成。课程设置见附录。 C.长学制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选修公共必修课程2门,分别为博士生英语课程和博士生政治课程,专业学位课程2-4门,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门。 课程学习应在转入博士阶段后一学年内完成。课程设置见附录。 六、质量监控 1、博士生资格考核(院系组织) 我院根据本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主要考核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综合

安医大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整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08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同总则 第二条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 2. 冠心病、高血压发病机理和药物治疗学研究 3. 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和心肌病的基础研究 4. 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5. 心血管介入治疗分析和相关问题研究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 第四条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课程总门数不少于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分。 1.公共必修课 5.0学分(必修)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2)博士生英语 3.0学分 2.专业英语 2.0学分(必修) 3.专业进展课 2.0学分(必修) 内科学进展、心血管病学新进展 4.专业基础课 2.0-4.0学分(必修)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心血管药物学、心血管病诊断学、心血管病临床基本操作(选修开设相关课程) 5.选修课: 任选:分子生物学、医学科研设计、医学信息检索、细胞培养技术、临床流行病学、SPSS软件应用、SCI讲座、实验室安全讲座 第五条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 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 1.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系统理论知识,要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病史询问全面、系统、准确,体格检查规范,病历和日常临床工作记录书写规范、及时;内 科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基本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 则;胸痛、腹痛、晕厥、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的鉴别诊断;内科一般急 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如休克、昏迷、呼吸心跳暂停、心衰、呼衰、大出血 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内科各系统较疑难的危重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内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技能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 能熟练阅读心电图;能胜任临床带教;能指导下级医师病历书写和简单操作; 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技术和读图、熟悉心血管抢救和复苏药物的种

医学博士培养方案

医学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医学博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医学理论和宽广医学知识的高层次医学科研人才,具备扎实的医学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医学科研工作,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要求 1.学术课程培养:医学博士研究生必须修读一定的学术课程,包括医 学基础知识、医学研究方法、专业技能等。研究生需要通过学术考试来评估课程学习的效果。 2.科研项目培养:医学博士研究生必须参与医学科研项目,包括科研 课题的立项、执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科研项目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术论文发表: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在博士期间至少发表一篇 学术论文,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论文可以发表在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需要经过学术评审并被认可。 4.学术交流培养:医学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 等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学术交流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合作和交流能力。 5.学位论文培养:医学博士研究生需要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 文答辩来评估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学位论文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深度和创新性,能够对医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培养流程 1.入学培训:入学后,医学博士研究生需要参加入学培训,了解培养 方案和培养要求,并与导师进行初步沟通,确定研究方向和打算开展的科研项目。 2.学术课程学习:医学博士研究生先修习学术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 程和专业课程。需要通过学术考试的形式,评估课程学习的效果。 3.科研项目开展:医学博士研究生开始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包括科 研课题的立项、执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研究生需要与导师和团队成员合作,完成科研项目的目标。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一、申请条件 1.1 申请者需具有医学学士学位或相关专业学士学位; 1.2 申请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1.3 申请者需具备两年以上临床医学相关工作经验; 1.4 申请者需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其他相关考试; 1.5 具有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 1.6 申请者需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 二、招生人数 2.1 每年拟招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人; 2.2 学位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在职培养形式。 三、学习计划 3.1 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学习,第二年为课程学习和课题选定,第三年为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3.2 学位研究生须选择导师或指导教师,并根据导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 3.3 学位研究生需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通过定期考核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四、课程设置 4.1 基础课程:生物统计学、医学影像学、生物信息学等;

4.2 专业课程: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试验设计、专业英语写作、医学伦理学等; 4.3 选修课程:医学大数据分析、临床研究方法学、医学信息学等。 五、导师要求 5.1 导师需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指导经验; 5.2 导师须对学位研究生进行定期指导和督促,确保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5.3 导师需立足于临床实践,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为学位研究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招生流程 6.1 申请者需提供个人简历、学历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科研成果等相关材料; 6.2 通过初审后,申请者需参加面试和学术能力测试; 6.3 根据面试和测试成绩综合评定,确定录取名单。 七、学费及奖学金 7.1 学位研究生需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 7.2 学校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名额,表现优秀的学位研究生可申请奖学金资助。 八、学位授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0 一、培养目标 1.深厚的医学理论与基础知识; 2.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 3.独立从事临床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的能力; 4.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医生道德修养; 5.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力。 二、培养要求 1.培养方式:全日制培养; 2.入学要求:具有医学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 3.培养学制: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时间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4.培养课程:拟设置的课程包括医学研究方法、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基础等必修课程,以及临床研究前沿、医学伦理学等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需求,可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5.学分要求:研究生需修满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后方可毕业; 6.科研实践:研究生应参与科研项目,完成科研任务,并参与科研成果的撰写和发表;

7.导师指导:每位研究生必须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职务或相应职称的 导师进行指导,并且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与导师定期交流,接受导师的指导 和评价; 8.中期评审:在第二学年末,研究生需要完成中期评审,提交中期学 术报告,并通过中期答辩; 9.学位申请:研究生须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通过博士学位 论文答辩,并达到学位授予的条件方可申请学位。 三、培养过程 1.前期准备:研究生入学后,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研究方向和培养 计划。研究生需参加导师组织的新生学术讨论会,并选择相关文献进行阅 读和讨论,明确研究方向和课题; 2.课程学习:研究生需按照培养计划修完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 参与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等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素养; 3.科研实践:研究生需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室技术训练和临 床实践,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临床操作技能; 4.学术交流和发表:研究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会等,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 5.中期评审:研究生需在第二学年末完成中期评审,撰写中期学术报告,并参加中期答辩;

安医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医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引言: 安徽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了培养具有高水平医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安徽医科大学制定了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一、培养目标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科研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学校注重培养学术素质和实践能力并重的研究生,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使研究生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 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具备编写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的能力; 6.具有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7.具备学科交叉研究的能力。 二、培养模式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采用导师制,每位研究生都有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导师负责学术指导、科研训练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并帮助学生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和研究生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保证培养质量,促进学术交流。 三、培养课程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了一系列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科研训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医学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医学基础知识。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设置,包括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旨在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能力。科研训练课程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研论文写作等,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四、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是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学校还鼓励研究生申请国内外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提供相应的资助和支持。 五、学位论文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的高素质医学研究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实践,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 独立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具备临床科研思维和研究方法,能够解决 临床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二、培养要求 1.具备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具备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熟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独立进行医学科研; 4.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 1.学习课程 (1)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 生物学等基础理论课程; (2)临床医学理论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眼耳鼻喉科学等临床学科的理论知识; (3)研究方法课程:包括统计学、流行病学、控制组设计、临床试 验设计等研究方法的课程。 2.实践训练

(1)临床实习: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不同的轮转实习,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各种临床操作技能; (2)科研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学习科研方法和科研道德,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3)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方案 1.入学前的准备 (1)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学历,考取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2)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并与导师沟通,确定研究课题。 2.培养过程 (1)第一学年:学习医学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考试,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第二学年:学习临床医学理论课程,参与临床实习,熟悉临床科研工作; (3)第三学年:学习研究方法课程,参与科研项目,掌握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 (4)第四学年:进行科研工作,深入研究课题,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准备; (5)第五学年: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并取得博士学位。 五、培养考核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重视,并成为许多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培养以临床为导向的博士研究生,为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将探讨临床医 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发展中的趋势。 首先,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疾病和医疗技术。为了满足 人们对更好医疗服务的需求,需要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又具备深入研究学术问题的医学人才。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的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能深入学习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锻炼科研思维和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既可以在临床一线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又可以参与到专业学术领域的研究中,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 的力量。 其次,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在培养学术领导者和 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 重基础科学研究,而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则更注重 结合临床实践。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背 景和学术素养,另一方面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他们可以为医学实 践提供前沿的科学理论指导,在新技术、新治疗和新药物的研发中发

挥重要作用。同时,他们还能够带领和指导新一代医学人才,开展高 水平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实验,推动医学学科的发展。 然而,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 些许挑战和问题。首先,这个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的设置和课程设置 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地医学教育 和医疗需求。此外,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需要充足 的教师队伍和科研资源支撑,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学生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也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和评价体系。 针对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发展的趋势,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首先,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需要与各级医学机构深入合作,建立起临床实习和科研训练的合理系统,并积极探索临床医学教育与医疗服务的紧密结合。其次,应该加 大对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 秀的医科本科生申请,并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奖励措施,以鼓励更多 的医学生积极参与到该专业学位的培养中来。此外,对于已经进入临 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学习的学生,学校和医疗机构应 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科研项目,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深入的学术支持,也能为医学学 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 养方案专业学位需要与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深入结合,加强与各级医 疗机构的合作,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 导,达到初级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经由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五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年,第二阶段不少于二年。(注:第 一阶段为硕士阶段,第二阶段为博士阶段) (二)获得硕士学位,经由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三年,第一年根据本人基础,补足本专业第一阶段培养方案中临床能力训练的要 求,第二,三年按照本专业第二阶段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学位课程名称学分数 英语2学分 医学专业英语1学分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论文剖析2学分 专业课2学分 专业基础课2学分 临床技能1学分 临床思维能力1学分 2。必修环节 学术讲座3学分 撰写基金1学分 总学分要求14学分, 2,必修环节: (1)选题报告 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并在教研室内做开题报告,报告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与会者应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评论。选题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记录填写在《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选题报告》中。 (2)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在系或教研室或课题组内汇报本阶段的论文工作情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试行)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 培养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教研函[2013]2号),提高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以下简称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校研字[2014]6号),制定本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二、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试行办法》中规定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下同)的基础理论,熟悉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新进

展,并能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条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一、学习年限和总体安排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为4年。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一般不得延期毕业。如未按期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研究生培养,可申请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延期申请,责任导师签署意见,经学科、培训医院同意并报研究生学院审核、批准后生效。 2.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签订有关培训和培养协议书,按照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轮转,并按培养方案的规定接受培养。完成规范化培训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可获得《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及《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即培养手册)规定的内容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完成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标准者,可提出申请,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由学校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代码:********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科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富有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和求实创新精神;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的观念。 2.有坚实、宽广、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第二外语。具备独立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本学科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培养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 二、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临床研究 2.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临床研究 3.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 4.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 5.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病临床研究 6.中西医结合骨伤病临床研究 7.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研究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学制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四年,学习年限最多不超过六年。第一学年上学期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临床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本专业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如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临床医学博士学习计划

临床医学博士学习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理解,熟悉并了解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技术。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应熟练地掌握本学科(主要指三级学科,下同)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要求的临床技能水平。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胜任本学科高校讲师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应具有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 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允许修业年限为3-8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不少于4年。 三、研究方向 (一)100201内科学: 1.内科学(心血管病) 1)冠心病现代治疗的相关基础研究。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00201K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5+3”) Clinical Medicine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掌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师,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4)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它医师的帮助。 (6)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7)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2. 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

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疾、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掌握中国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民族医学)诊疗基本原 则。 (10)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3. 技能目标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2019年拟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安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我校各级学位按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门类及各类专业学位授予。 医学门类的个别学科、专业,可根据研究生所学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以及原有的基础,授予理学学位。管理学门类的个别学科、专业,可根据研究生所学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以及原有的基础,授予医学学位。 第三条各类专业学位的实施细则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我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第五条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本科毕业或通过其它法定途径完成本科学业的人员,成绩合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六条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第七条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位论文有独到的见解; (四)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能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第八条国际学生的学术水平认定 由国际教育学院另行制定。 第三章学位申请程序 第九条学士学位的申请 本校应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位,由学位评议组对其在学期间的思想品德表现、课程学习及毕业论

外科学(胸心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外科学(胸心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 养方案 (1)培养要求: 要求掌握:心胸外科的常见病与较复杂疾病的有关理论知识、诊断技术和基本操作,并且能独立完成有关常见 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常见胸部外伤的处理原则。 心胸外科的特殊检查方法,如初步阅读分析胸部 X 线片,内窥镜检查(食管镜、气管镜)及心血 管超声检查,心导管检查。 (2)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心胸外科学手术前后的处理及并发症的处理。心胸外科的特殊检查方法及在临床的应用,例如X 线检查方法、内窥镜(食管镜、支气管镜)、心 导管、CT、DSA、MRI 等。 (3)临床基本技能 Ⅰ、要求独立完成—— (1)普胸外科: A.胸外科外伤的诊断和处理(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 B.CPR; C.胸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法(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

D.胸外科常用操作――胸穿、胸腔闭式引流等并能熟练应用呼吸机; E.一般胸外科手术――肋骨切除术、胸壁肿块(小)切除术、开胸探查术、(单)肺叶切除术、heller手术、食管下段癌切除术及胸腔的基本操作; F.普胸外科手术后的处理; (2)心血管外科: A.胸外伤的诊断和处理; B.CPR; C.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法(常见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和大血管疾病等); D.常用操作――胸穿、心包穿刺、胸腔闭式引流、熟练应用呼吸机等; E.对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病人的监护和处理(低心排、心律失常、心包填塞、术后出血、肾功能不全、低氧血 症、IABP等); F.常规手术操作――熟练开关胸、熟练建立体外循环、ASD、VSD修补、心包剥脱术、心包引流术、大隐 静脉采取等。 Ⅱ、要求了解(*者依实际情况,不作硬性规定。)(1)普胸外科: 作为一助或术者参加下列手术:食管癌切除(弓下、弓

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临床检验诊断学(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又称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一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诊断学中迅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对人体的组织器官、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脱落细胞等进行实验室检验,以期获得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来协助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 三、研究方向 1.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 2.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 3.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 4.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 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 50学时 2.0学分 外语(英语) 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 32学时 1.5学分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8学时 1.0学分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30学时 1.5学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42学时 2.0学分 实验动物学(理论) 25学时 1.0学分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2学时 1.5学分 3、选修课不做要求 六、临床工作要求 结合课题进行临床工作,时间6个月。 目的: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常用技术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临床检验诊断学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 具体要求:结合本人课题进行三级学科(从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检验学中选择)的临床实践。通过临床相关科室的实践工作,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常用实验技术;熟悉临床检验常规检测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了解常用仪器性能、使用、维护、保养。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十、主要参考书刊: 1、倪语星.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2、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3、许文荣.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4、周新.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5、王兰兰.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6、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7、托马斯(Lothar Thomas).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John Bernard Henr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y Laboratory Methods. American:W.B. SAUNDERS Company(20th Edition). 9、萨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M.D.)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2004年5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在山东大学规定的核心期刊(B类以上,含B类)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著(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培养年限: 3年,其中学位课程学习至少半年时间,从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导师所在科室,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临床实践和科研论文的撰写。 三、培养办法与要求: (一)第一阶段(课程学习阶段)半年: 本阶段首先集中学习课程半年(无假期)。修满本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规定学分。具体学分要求:在申请学位前至少修满1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1学分。课程设置如下: (1)必修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 ①学位公共课(8学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54学时2学分 第一外国语108学时4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 ②专业课(各专业课设置,见附表1)3学分 (2)、专业选修课(供各专业选修课程,见附表2):不少于2门,不少于4学分(二)第二阶段(临床实践及科研论文撰写阶段):此阶段为2.5年。要求每位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