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

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小组讨论】

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实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

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

【教师点拨】

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

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

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学习指导三:放大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小组讨论】

请各小组同学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你会发现,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成正立时,凸透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填“大”或“小”);再继续移动凸透镜,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

【教师点拨】

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

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

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跟踪训练】

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 (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四:实像和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据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

1.如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寻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

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等),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

2.如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

【跟踪训练】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

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一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

C.实像可有放大的,也可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工具

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二、新课讲授

(一)透镜的种类

[活动1]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见导学案。

(二)主光轴和光心

[活动2 ]阅读教材,理解主光轴、光心。

什么是光心?光心在哪?强调光心在透镜上。两个表面对称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正中心。

透镜的光心有什么重要的性质?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咱班有戴眼镜的同学,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

那么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

找戴眼镜的同学摸自己的眼镜并说出是哪种透镜。

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观察导学案图中的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猜想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播,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凸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板书: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在导学案中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活动3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

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

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3: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师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4: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

演示实验5:利用激光笔和凹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

提问:如何解决活动4的问题,哪条是折射光线?

(四)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1、我们可以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小组讨论后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2、视频: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3、提出问题:

能否利用凸透镜获得平行光呢?说出你的具体做法。

课后小结

根据检测总结这节课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1、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

镜的焦距。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

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讨论法、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

利用企鹅取暖的现象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拿出两副眼镜请学生观察,其中一副为近视眼镜、另一副远视眼镜(俗称老花镜),并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远视镜中间厚、边缘薄。教师由

此引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让学生区别认识。然后展示课本图3.1-2引导学生认识主光轴和光心。

利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知识。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最后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教师强调该实验中的现象就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是薄透镜,发生两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路径,学生观察与自己所画路径进行对比,教师由此向学生讲解焦点、焦距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发现过光心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学生自己动手,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诶知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第6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5题

选做题:如果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被困在一个小岛上,他想生火烤点东西吃,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你能帮助他生火吗?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

升的空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透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片2)问你现在最想要的是那种?

二、新课教学

(一)照相机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播放画有照相机结构图的投影(片3、4),对照投影讲解主要结构,主要原理介绍(见片5、6)。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

教师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问学生想学会制作相机吗?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一: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教师: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点燃的蜡烛,观察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回答: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1.和2.比较直观,对于3.可以让学生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二: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相机探究成像性质,掌握照相机的调节(片7)

(三)投影仪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三:将制作的照相机逐渐靠近烛焰,观察像的变化?怎样进行调节?

当学生找到倒立、放大的像时引出投影仪的介绍了

让学生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简单介绍其构造(片8)、原理(片9)、使用(片10)。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三:如何调节镜头使像变大?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教师指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仪是一样的。

(四)放大镜

学生继续让镜头靠近烛焰,当距离到达一定时,光屏上看不见烛焰的像了,引出放大镜。

学生活动: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片10)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片11)。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教师:拿出一杯水,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怎么变化。

学生的回答:水滴放大镜、水瓶放大镜、冰透镜,

教师:归纳实像与虚像(片12)

学生课堂活动四: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

(五)动手动脑学物理

1.和2.让学生课后完成,并书面记录结果。

(六)课堂教学小结(片13)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6

三维目标

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浏览。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1:如课本P56图3-38(a)

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实验2:如课本P56图3-38(b)所示,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杯子的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向杯子中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

板书:第四节光的折射与透镜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

演示实验:如课本P56图3-39(a)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

请同学说出所观察的现象。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7上面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指出: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

板书:1、光的折射

教师画出图示,向学生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

活动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各自的问题及猜想。

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必要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仿照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

让学生交流讨论。

然后,教师指明一组,谈谈他们的设计。

根据他们的,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直到得到一个正确的。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请各组交流实验得出的结论。

教师:大家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请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

教师:在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的实验中,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入射角不断增大时,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教师说明:全反射)

师生共同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板书:光的折射规律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利用光的折射知识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透镜,认识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二者分别对光路所起的作用。

活动3:用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观察两种透镜对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把结果填在文中。

教师:为了研究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先要了解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

(画图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结合图形,分别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活动4: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指导学生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根据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并让学生把商量结果记录在文中的表格中。

仔细观察,比较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凸透镜的材料及厚薄程度)

让学生阅读P59的“信息浏览”――冰透镜向日取火。

三、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59的“自我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补充介绍入射角为零的情况。

2、光的折射中,要明确是光从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这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好指导工作,例如:逆向思维,究竟想象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示范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点评: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 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理解会聚、发散;会作透镜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机、投影片、盛满水的酒瓶. 学具: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盛满水的烧杯、废灯泡的玻璃罩(若干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老花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眼镜”.2.透镜都有主光轴和光心.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料多套[焦距为5~10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cm)、两块约为20cm×20cm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1《透镜》教案

第一节透镜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展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外表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适宜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 [生甲]什么叫透镜? [生乙]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假设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

[生丙]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师]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 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展新课教学 [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什么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外表是球面的一局部。同学们 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展比拟。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甲]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生乙]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丙]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生丁]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生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 [生己]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板书〕 [师]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 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lens)? [生甲]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生乙]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图4-1-1 凸透镜和凹透镜图4-1-2 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1 透镜教案

5.1 透镜 【内容分析】 《透镜》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里的第一节,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凸透镜、凹透镜、光心、焦点、焦距、会聚作用、发散作用等概念,侧重于概念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2.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利用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难点】: 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个知识点为载体,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合理运用物理的研究方法进行解释即为本节课设计应着力之处。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凸透镜(多个)、凹透镜(多个)、激光演示器、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一段“16届亚运会点燃主火炬”的视频和“11届亚运会点燃主火炬”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16届亚运会利用凹面镜点燃主火炬,复习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而11届亚运会的方式不同,引出这一节的内容。

11届亚运会使用的就是我们这一节要讲的透镜。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透镜 问题1:生活中有很多透镜,同学们说说看有哪些? 学生:放大镜,眼镜,照相机......... 问题2:生活中的透镜并不都是一样的,同学们看一下手边的两个透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看学生:一个是中间厚,一个是中间薄。 教师: 凸透镜: 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巩固练习: A B C D E F 属于凸透镜的是:A、C、D 属于凹透镜的是:B、E、F 凸透镜画法

初中物理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透镜教案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透镜教案】 3.1《透镜》教案 一、设计理念: 《透镜》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 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 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 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 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体现从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 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 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 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 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 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实验——分析、归纳,实验——分析、 归纳——设置疑问——猜想——实验——分析论证这些探究方法。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学 习方法 五、教具:眼镜、凸透镜、凹透镜、纸、笔、平行光源、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引课:教师:我们知道运动会圣火采集是神圣的,下面我们 来观看2009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

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1 一、教案分析 本节接上一节透镜的内容介绍凸透镜在生活中的三个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得到透镜成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到透镜成像的各自特点及异同,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作准备。可以说这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学生调节投影仪,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调动学生进行自制“水滴放大镜”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还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提前几天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为新课作准备。首先确定制作的学生人员,然后共同准备制作的器材:凸透镜、硬纸板、半透明塑料纸、双面胶。再集中讲述制作要点后让学生自主结伴课余或回家制作,完成者经教师验收后自行准备好。 2、提前让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感受其形状特征。 3、教师准备学生用的凸透镜备用、自带照相机。 说明:课前准备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制品胜利完成,还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同时可以在学生间为上课内容作宣传。而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却非多余,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物体往往不细观察,他们对投影仪的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大半无知。

注:模拟照相机的凸透镜一部分由教师提供,另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准备。 三、教学过程 1、照相机 展示自带照相机让学生观察其镜头,并说明是凸透镜。由于部分同学课前用凸透镜自制模拟照相机,已为本节课作了宣传,所以许多学生已知照相机镜头为凸透镜,然后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同学轮流利用它们观察窗外景物,其余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在学生得到其感性认识后讲述照相机原理。 说明:以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作为教具有许多好处。首先它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其次能突破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应用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受并掌握所学知识,避免教师无味的讲述。通过大家认可,还可以鼓励制作者,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2、投影仪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已经知道了投影仪镜头即为凸透镜。拆下反光镜,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在天花板上成像的特点。学生通过分析照相机的像的特点后已能非常准确的分析投影仪成像的特点了。在得到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后装上反光镜,使像处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讨论平面镜的作用,从而完成投影仪的基本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容易看清投影片,如何帮助老师调节投影仪使其成的像在屏幕上又大又清晰?学生中立即有人跃跃欲试,大家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此时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又一次被激发。 说明:在学生了解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后,通过活动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3、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透镜的教案篇一【学习目标】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 1、实验引入 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 2、实验探究 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实验 次数像的性质焦距 f/cm物距 u/cmu与f 关系像距 v/cmv与f 关系 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倒立等大的实像 3倒立放大的实像 讲解:当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实验 次数像的性质焦距 f/cm物距 u/cmu 与f 关系像距 v/cmv与f 关系 4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填不填 3、分析与认证 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评估交流 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5、典型例题 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 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学目标 本课通过对透镜的探究,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1.理解平凸透镜、平凹透镜的定义,可以通过示意图 描绘出其形状。 2.理解透镜的主轴、光的入射、反射规律。 3.掌握透镜成像的基本方法,追寻通过透镜成像后的 像的位置和性质。 4.了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透镜公式,了解透镜的焦 距是如何计算的。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何通过透镜放 大物体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 1.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2.熟练运用透镜公式计算透镜的焦距。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 1.对于初学者而言,利用透镜成像并获得一定的物理 效果是比较困难的。 2.对于透镜公式的计算,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 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学 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玩偏光镜、 反射镜等,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中了解透镜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在本节课的知识讲解环节,由教师向学生讲解透镜的定义、透镜的分类、光的入射反射规律等基础知识。这里可以使用具体的示意图和幻灯片等工具,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拓展知识 在本节课的拓展知识环节,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 一同探讨透镜的成像原理及应用,让学生进行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实际观察,深化对透镜成像的理解。 4. 实践探究 在本节课的实践探究环节,学生可以进行多项实验来验证 所学知识,如:光的传播与反射的角度规律;通过凸透镜成像物体等,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并且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更好的懂得透镜的应用。 5. 总结与归纳 在本节课的总结与归纳环节,综合本节课的知识讲解,实 践探究等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透镜的相关概念,总结透镜的应用,用自己的话概述成像镜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5.1透镜教案(人教版)

师:自学课本P91 第二段找到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出示幻灯片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会聚作用。 演示实验:用一组平行光线照射凹透镜并观察光线的方向 现象;折射光线偏离主轴 结合2个幻灯片说明凹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发散作用。 板书: 2、凹透镜:发散作用 [实战演练] 填上适当的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 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 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 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 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 心.用“O”点表示 2、主光轴、光心 询问并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种 透镜 【过渡】透镜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和其他领域,同学们都玩过阳光 下用放大镜烧死蚂蚁的游戏,那 么透镜对光有什么样的作用 呢?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实验 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来解答 这个问题。 【探究活动】: 【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 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光线通过透镜后会有什么 现象? 演示实验:用光具座演示提醒学 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 1、用一组平行光线照射凸透 镜并观察光线的方向,提醒学生 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范 围 现象;折射光线偏向主轴 幻灯片显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 光线透过凸透镜也能使光线会 聚 锻炼学生分 析总结能力 学生加深理 解提高知识 应用能力

三、【课件展示】焦点、焦距焦点: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凸透镜叫做焦点。用F表示焦距: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师: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 教师在【总结板书】的图上完成标注上焦距f。 焦点F、焦距f。 师:凹透镜有焦点吗?幻灯片演示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焦距,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 虚焦点,简称为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也用“f”字母表示 四、总结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结合幻灯片 1、幻灯片演示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 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 2、幻灯片演示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通过虚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师:同学们能否理解了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为什么能引发火灾 了吗? 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并鼓励。 幻灯片显示作业请同学们设想一下,怎样能使凸 透镜的另一侧也呈现一个焦 点? 师:凸透镜左右两边的焦距相等 吗? 生:相等 学生亲自动 手实验提高 兴趣 提高实验动 手能力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 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

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 预习习题: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 教学过程设计篇一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 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透镜的教案篇二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对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与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透镜的基础知识与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必备知识,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本节也是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透镜与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三、教学策略 由日常生活中和现象引入,对透镜的认识由外观到其特征概念,从对光线的一般偏折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到三条特殊光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中不应只是从理论加以介绍,特别重视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各种术语名词和偏折规律.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并学会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本节教法以实验法为主,讲授法和讨论法为辅,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判断透镜种类的两种方法和三条特殊的光线,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等. 五、教学过程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知道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对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透镜的虚焦点,可略讲. 教法建议 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设计示例

一、难点分析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如上图(乙)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1《透镜》教案

5.1《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3)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本节课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两个概念的理解;光路的作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凸、凹透镜、透镜对光线作用一套器材、光具盘、光源、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复习提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展示眼镜】教师拿一副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老人家戴老花眼

镜和年轻近视的人戴近视眼镜,与前面所学的面镜相同吗?谁能说出在生活中不戴或戴上眼镜来看东西时的情境呢? 3、【教师讲述】像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一类镜子,它们都是透明的,我们把它们叫做透镜。用这些透镜能够纠正视力,只因为它们对光能起一定的作用,具体是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26分钟)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5分钟) 1、提出问题: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2、整体感知:分别出示几种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生]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生]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生]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 [生]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3、教师归纳: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师]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它们是什么透镜? [生]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生]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引导学生了解除了玻璃外,冰、水等其他透明物质都能做透镜。 [思考] A B C D E F 属于凸透镜的是:A、C、D 属于凹透镜的是:B、E、F (二)、认识光心和主光轴(4分钟) 图一 两球相交 如图一所示,我们看到两个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 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图二主光轴和光心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8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根本学问,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根底,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试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试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加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详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育学生通过观看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看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力量.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讨论、探究新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透镜的作用及特别光线的作图,对学

生进展颜色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试验进展认真观看、分析,最终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泼,求知欲旺盛,具有剧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根底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许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把握欠缺,他们的抽象规律思维还需要直接阅历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学问,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学问。 三、教法与学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状况,转变过分强调学问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受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讨论方法,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实践力量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争论,指导试验,归纳结论。运用争论法、直观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案

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

请大家参考刚才的思路对以下六种透镜分类,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 在物理学中将中间厚,两边薄的称为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成为凹透镜。 (二)透镜的制备: 【探究】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以上透镜都至少有一个面为球面,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着球体来说明透镜的制备。当两个球体靠近时,会在中间出现重叠,这个部分恰好为一个凸透镜。如果连接两个球面的圆心会得到一条直线,其叫做主光轴,主光轴又称主轴。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是光心。对于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的薄透镜而言,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光心在透镜的中心。光心这个点特殊在哪里呢?实验表明通过光心的光线不会改变其传播路径。若两个球体延主光轴远离彼此,那此时中间会呈现出凹透镜。同样凹透镜也有光心,并且过光心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在其另外一侧放上一张纸或者树叶,通过移动放大镜的位置,让纸上呈现出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如果保持该姿势一段时间,会发现纸会被点燃。这个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凸透 镜也叫会聚透镜。 【探究实验】 下面从几条特殊光线来说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首先,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凸透镜,此时会发现光路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请试着描述一下。

(偏向主光轴、交于一点) 这个点我们定义为是此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紧接着下一个概念,那就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在此衍生一个问题,如果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用一束平行光去照射,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在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我们就找到了其焦点的位置,再去测量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就可以得到其焦距了) 将入射光线转移到凸透镜的另一侧会发现光线同样会会聚到一个点上。这说明一个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特殊光线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平行过焦) 【分析归纳】 结合三棱镜对光的折射现象,解释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可得第二条特殊光线,即入射光线过焦点,则出射光线会平行于主光轴(过焦平行)。 最后一条特殊光线,如果入射光通过光心,那么其传播方向不改变(穿心箭,向不变)。 【课堂练习1】 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饮料瓶对光 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镜,它对太阳光有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在野外生存时,可以使用“削冰取火”的办法点火取暖,“削冰”过程就是把冰制成 镜,“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位置;这是利用了该透镜对光有作用。【探究实验】 给手电筒带上近视眼镜,会发现此时墙上的光斑变大了,也就是说凹透镜对于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从特殊光线进行分析,首先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发现出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如果将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会发现其交于一点,这个点是凹透镜的焦点,不过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这是一个虚焦点。 第一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透镜》教案.doc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1透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 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 线条美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三、教学重点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征及对光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找出透镜的焦点、焦距,掌握透镜中特殊光线的作图 五、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人们一直以为碎玻璃和未熄灭的烟蒂才是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现在看来,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我们在森林内游玩时,应尽量将矿泉水瓶喝尽并将其扔进背光的垃圾桶里,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一瓶水也能引起火灾?为

了解开大家的心中之谜,我们一起来学习透镜。 2、进行新课: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90、91页,完成下列填空: 1•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2.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3.透镜上两个通过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ft,简称主轴. 4.在透镜中,凡是通过某一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该点叫光心. 2、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都有一组透镜,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它的中间和边缘部分,发现厚度不一样,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师生总结 此处透镜的分类是依据透镜的形状特点进行的•凸透镜是把两个球相交的部分用透明物质制成,凹透镜是把两个球相离部分用透明物质制成,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应将透镜中间的厚度与透镜边缘的厚度进行对比,进而得出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结论•因此中间凸出来的透镜不一定就是凸透镜,如果中间凸出来, 但是其厚度与边缘处的厚度相比,要薄些,仍然属于凹透镜. 4、ppt展示跟踪训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91、92页,完成下列填空: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将会聚于一点射出. 4.平行于凹透镜的光将发散射出. 2、老师演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