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身体内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肾脏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肾脏本身或与肾脏相关的病理状态,包括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良的健康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介绍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

一、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的炎症性疾病,其中炎症等病理改变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量减少,蛋白尿和血尿,高血压等症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包括病理检查,尿液检查,肾脏成像和生化检查等。

治疗:治疗肾小球肾炎主要是通过减轻炎症,保护肾脏,并消除症状来缓解病情。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炎药等。剂量和持续时间的选择取决于病情和肾功能状态。

二、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多系统疾病,其诱因包括代谢异常、感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素等。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包括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等。

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保护肾脏,预防进展和控制症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目标,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针刺和草药等。

三、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在肾脏内形成的坚硬结构,由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而成。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腰痛、肾绞痛、腰部压痛等。

治疗:治疗肾结石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并预防结石的形成。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建议和手术。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消炎药和尿路扩张剂等。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嘌呤和盐含量食物。

四、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包括肾缺血、肾毒性等。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尿量减少、肾功能指标上升、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酸中毒等。

治疗: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恢复肾功能并预防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治疗方案包括控制电解质平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量蛋白排泄量的恢复,以及控制原因如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

五、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逐渐退化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尿量减少,血压升高,贫血,骨代谢异常和水肿等。

治疗:治疗慢性肾病的主要目标是延缓肾功能的退化和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案包括控制高血压、合理营养、尿毒症透析和肾移植等。

结论

肾脏内科疾病是一组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诊断的关键是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尿液分析和肾脏成像等。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因、病情和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制定,并应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和长期随访。

肾脏免疫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肾脏免疫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14 岁多见,校于2岁少见,男女之比为2:1。 【诊断及鉴别诊断】 往往有前期链球菌感染史,急性起病,具备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特点,急性期血清ASO滴度升高,C3浓度降低,均可临床诊断急性肾炎。 诊断多不困难,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只在考虑有急进性肾炎或临床、化验不典型或病情迁延者才进行。急性肾炎必须注意和以下疾病鉴别。 1.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肾小球肾炎多种病原体可引起急性肾炎,可从原发感染灶及各自临床特点相区别。 2.IgA肾病以血尿为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4~48小时出现血尿,多无水肿、高血压、血清C3正常。确诊靠肾活体组织检查免疫病理诊断。

3.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既往肾炎史不详,无明显前期感染,除有肾炎症状外,常有贫血,肾功能异常,低比重尿或固定低比重尿,尿改变以蛋白增多为主。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炎需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鉴别。若患儿呈急性起病,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血清C3降低,肾活体组织检查病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者有助于急性肾炎的诊断。 5.其他还应与急进性肾炎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炎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相鉴别。 【治疗】 本病无特异治疗。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即可下床作轻微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但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尿沉渣细胞绝对计数正常后方可恢复体力活动。 2.饮食对有水肿、高血压者应限食盐及水。食盐以60mg/(kg·d)为宜。水分一般以不显性失水加尿量计算。有氮质血症者应限蛋白,可给优质动物蛋白0.5 g/(kg·d)。 3.抗感染有感染灶时用青霉素10~14天。 4.对症治疗 (1)利尿:经控制水、盐入量仍水肿、少尿者可用氢氯噻嗪1~2 mg/(kg·d),分2~3次口服。无效时需用呋噻米,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摘自《临床诊疗指南·肾病学分册》 一、急性肾盂肾炎 【概念】 急性肾盂肾炎,又名急性上尿路感染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病毒、原虫、真菌}引起的一侧或两侧肾盂以及肾实质的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腰痛、高热、寒战,常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病史采集】 1.流行病学: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以育龄妇女最多见,50 岁以上的男性及女婴也常发病。 2.临床表现: (1)泌尿系统症状:急性起病,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部不适,持续性腰痛,出现尿浑浊和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见上腹或下腹的疼痛。 (2) 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全身乏力。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出现严重感染败血症者需行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检查:肋脊角和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 3.重症病人观察:神志、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表现为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微量为-~+;部分病人有血尿。 2. 尿细菌学检查: (1)清洁中段尿培养:尿中含菌量≥105/m1为真性菌尿,104~105/m1为可疑阳性,≤104 可能是污染。球菌≥103为阳性。 (2)尿涂片检查:未离心尿革兰民染色,在显微镜下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为真性菌尿。 3.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使尿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与Griess试剂反应显红色。 4.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者可协助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90%)。 5.肾小管功能检查:尿酶2项、尿微球蛋白测定等,含量升高者提示肾盂肾炎。 6.影像学检查:x线或B超检查可发现肾脏是否有结石、梗阻、反流、畸形或肿瘤。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即可作出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鉴别诊断】 1.应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症疾、败血症、伤寒等相鉴别。 2.与其他腹部器官炎症如急性阑尾炎、女性附件炎等相鉴别。 3.与肾结核相鉴别。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身体内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肾脏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肾脏本身或与肾脏相关的病理状态,包括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良的健康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介绍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 一、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的炎症性疾病,其中炎症等病理改变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量减少,蛋白尿和血尿,高血压等症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包括病理检查,尿液检查,肾脏成像和生化检查等。 治疗:治疗肾小球肾炎主要是通过减轻炎症,保护肾脏,并消除症状来缓解病情。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炎药等。剂量和持续时间的选择取决于病情和肾功能状态。 二、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多系统疾病,其诱因包括代谢异常、感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素等。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包括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等。

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保护肾脏,预防进展和控制症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目标,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针刺和草药等。 三、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在肾脏内形成的坚硬结构,由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而成。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腰痛、肾绞痛、腰部压痛等。 治疗:治疗肾结石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并预防结石的形成。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建议和手术。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消炎药和尿路扩张剂等。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嘌呤和盐含量食物。 四、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包括肾缺血、肾毒性等。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尿量减少、肾功能指标上升、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酸中毒等。 治疗: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恢复肾功能并预防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治疗方案包括控制电解质平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量蛋白排泄量的恢复,以及控制原因如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 五、慢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诊疗规范

肾病综合征诊疗规范 肾病综合征诊疗规范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临床以浮肿、腰酸乏力等为主要症状,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病”等范畴。 一、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3.5g/24h);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5.应做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体液免疫以及B超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肾穿剌活检术以助明确诊断。 上述前两项为必要条件。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风水相搏证 主症: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 次症:发热,咽痛,咳嗽等症。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数。 2.水湿浸渍证 主症:多由下肢先肿,逐渐肢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 次症: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尿短少。 舌脉:舌苔白腻,脉沉缓。 3.湿热内蕴证 主症:浮肿较剧,肌肤绷急,腹大胀满。 次症: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4.脾虚湿困证 主症: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后或午后加重。 次症:脘胀纳少,面色胱白,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 舌脉:舌苔白滑,脉细弱。 5.脾肾阳虚证 主症:全身皆肿,腰背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腰膝酸软,肢冷便溏。 次症: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或伴腹大胸满,卧则喘促。 舌脉: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6.瘀水互结证 主症:尿少浮肿,肿势轻重不一,水肿日久不消。 次症:面色黎黑,口唇色暗,肌肤紫暗或瘀斑点,妇女月经不调或闭经。 舌脉:舌质暗红或暗紫,舌边有瘀斑点,脉细涩或弦涩。 二、治疗 (一)西医基础治疗的原则 1.注意卧床休息,适度床上及床旁活动; 2.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3.注意补充微量元素、补钙等; 4.适当利尿治疗。可予双氰克尿噻25~50mg 口服,每天2~3次;可予速尿口服或静脉注射。积极控制血压,争取控制在120/75mmHg为佳; 5.必要时予降脂治疗; 6.抗凝治疗。可选用小剂量肝素(5000U/12h)、潘生丁(50mg~100 mg口服每天3次)或小剂量阿斯匹林(50~100 口服每天一次); 7.根据病情及病理类型,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个体化治疗);

急性肾损伤诊疗规范

急性肾损伤诊疗规范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病之一,在普通住院患者中发病率为3%~5%,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则高达30%~50%。远期预后研究发现,与未发生AKI患者相比,发生AKI 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KD)及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度明显增高。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规范的制定参考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临床实践指南。 1 AKI诊断标准及分期 1.1 诊断标准 肾功能在48h内迅速减退,血清肌酐升高绝对值≥26.5umol/L(0.3mg/dL),或升高比率≥50%(超过基线值1.5倍),或尿量少于0.5ml/(kg.h)≥6h,排除梗阻性肾病或脱水状态。血清肌酐基线值定义为患者入院时或出现临床表现一周内的血清肌酐值。 1.2 分期见表1。 表1 AKI的分期标准 分期血清肌酐尿量 1期增加≥26.5μmol/L或增至基线值的1.5~1.9倍<0.5ml/(kg·h),6~12h 2期增至基线值的2.0~2.9倍<0.5ml/(kg·h),>12h 3期增至基线值的3.0倍以上;或绝对值354umol/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RRT);或<18岁的患者,eGFR下降至 <35ml/(min·1.73㎡) <0.3ml/(kg.h),>24h:或无尿,>12h 注:血清肌酐和尿量标准只要满足一项即可成立诊断。 1.3 诊断指标 目前血清肌酐和尿量仍是AKI最常用的诊断指标。 血清肌酐应采用酶法技术测定。如果患者缺少基线血清肌酐值,可以参考3个月内(最长不超过1年)血清肌酐值,如该数值仍无法获得,应在24小时内重复检测血清肌酐以帮助AKI的诊断。 尿量测量必须精确,否则无法用于AKI的诊断。在已使用利尿

肾病科心肾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

心肾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1.SyndrOme,CRS)通常是指同时存在的心脏和肾脏病理生理紊乱,多数是由于某一脏器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导致另一脏器功能的急性或慢性减退,既包括继发于心力衰竭的肾功能减退,也包括肾功能受损后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随着社会老龄化,急慢性心、肾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大多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美国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注册研究显示,急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中,30%合并慢性肾功能减退史,20%血清肌W>2mg∕d1.o还有研究发现,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肾损伤Scutekindneyinjury,AKI)发病率高达55%,且是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又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主要死亡原因。美国肾脏病协会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南资料显示,CKD患者10年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20%。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心血管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超过50%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因此,心肾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CRS概念最早由1.ed。UX在1951年提出,当时仅指心功能不全引起肾功能受损。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将CRS定义为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因肾功能受损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2008年ROnco等提出CRS新定义,即因心脏或肾脏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而导致另一器官急性或慢性功能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该定义强调了心肾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根据心脏、肾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发病时间先后将CRS分为5型: I型CRS:急性心肾综合征,心脏功能急剧恶化继发引起急性肾功能减退; n型CRS:慢性心肾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导致慢性肾功能减退; in型CRS:急性肾心综合征,肾功能急性恶化引发急性心功能不全; IV型CRS:慢性肾心综合征,慢性肾功能减退引起慢性心功能下降; V型CRS:继发性心肾综合征,系统性疾病同时影响心脏和肾脏功能。 CRS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内分泌激活、炎症、免疫损伤、贫血、氧化应激等。CRS治疗原则强调兼顾心脏和肾脏。积极治疗心脏和肾脏基础疾病,及时发现和纠正CRS易患因素,积极改善心脏、肾脏功能,尽早阻断心脏-肾脏间不良相互作用。 第一节I型心肾综合征 I型CRS(急性心肾综合征)较为常见,是指心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恶化。I型CRS发病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心肾相互作用,多种因素参与其中。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1.ure,AHF)患者继发AKI不仅提示病情严重,还是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心脏功能急剧恶化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急性心脏后负荷过重、急性容量负荷过重、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衰竭等。 AHF时仔功能恶化可分为两种亚型。多数急性肾功能恶化主要与右心功能不全、右房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有

肾病科IgA血管炎肾损害诊疗规范2023版

IgA血管炎肾损害诊疗规范2023版 IgA血管炎(IgAVaSeUIitis,IgAV)曾命名为过敏性紫瘢(Henoch-SchoMeinpurpura,HSP),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的血管炎,其特征性表现为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的血管壁和肾小球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伴IgAI沉积。IgAV肾脏累及称为IgAV肾炎,既往称为过敏性紫瘢性肾炎,其特点表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表现为,荧光染色可见IgA特异性在肾小球系膜区颗粒样沉积。非血栓性皮肤紫瘢是最常见的表现,常位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还伴有全身其他脏器受累,包括腹痛、血便、关节疼痛伴或不伴关节炎和蛋白尿、血尿等肾小球肾炎表现。因其肾脏的组织学表现与IgA肾病相一致,提示此两种疾病可能具有相似的致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 IgAV病因不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多见于秋、冬季节,往往和前期感染,尤其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近年研究发现,IgAV肾炎的发病机制与IgA肾病相似,血清IgA亚型IgAI分子较链区0糖基化异常(Gd-IgAI)与抗Gd-IgA1.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小血管炎。IgAV肾炎与IgA肾病在肾脏具有相同的组织学病变,肾脏均以IgA沉积为主。补体激活在过敏性紫瘢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尤其凝集素途径和旁路补体途径也得到广泛认识。 【病理】 光镜下肾穿刺发现HSP与IgA肾病相似。典型的肾小球病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包括系膜细胞的增生和基质的扩张,可以是局灶性,亦可为弥漫性。在严重的病例,单核及多核细胞可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出现坏死现象。有些病例新月体形成,病变从节段到周围,起始为细胞性,最终变成纤维化。小管间质萎缩改变及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球损伤程度相一致。免疫荧光镜检可见IgA呈颗粒样在肾脏系膜区较广泛沉积,也可有IgG、IgM.C3备解素和纤维蛋白相关抗原的沉积。 国际儿童肾脏病理研究组将该病病理分为六类(表17-8-2-1.)o 表17-8-2-1国际儿童肾脏病理研究组过敏性紫瘢性 肾炎病理分型 分型标准 微小病变 系膜增生:局灶性

肾病科肝肾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

肝肾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1.syndrome,HRS)是在肝衰竭晚期、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出现的肾灌注不足,以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肾脏病理改变轻微,无急性肾小管坏死。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肝肾综合征常见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原发和继发性肝癌、妊娠脂肪肝等各种类型肝病引起的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的晚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少有肝肾综合征,这与胆盐的利钠、肾血管扩张作用有关。 随着门脉压力增高以及肠菌迁入门脉系统(可上调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门脉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增多,内脏动脉(胃肠动脉)扩张,继而体循环阻力下降,激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后二者导致肾皮质血管收缩,肾灌注减少。 内脏血管扩张并非是肾灌注不良的唯一因素,还包括:①肾血流自身调节曲线右移,需要更•高的血压才能保持肾的灌注。这是肾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管紧张素、腺昔和内皮素合成增加的后果。②肝损伤后炎性介质介导的肝硬化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的应激性反应迟钝,见于5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不足以维系动脉系统充盈低下时的心排血量增加的需求。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见于25%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削弱了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 【临床表现】 肝肾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尿量减少,显著的少尿与无尿发生在死亡前数日。血肌酹缓慢上升,有时这个过程会停止甚至好转。由于肝病,血肌酹水平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肾小球滤过率,肌爵清除率会过高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不同,肝肾综合征患者肾脏浓缩功能常维持正常,尿比重大于1.020,尿/血渗透压比值大于1.5,尿钠通常低于10mmo1.∕1.o尿蛋白阴性或微量,尿沉渣正常或可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透明、颗粒管型或胆红素染色的肾小管细胞管型。患者常有稀释性低钠血症,这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有关。如果血钠浓度正常,则要排除其他原因后,才能考虑为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动脉压降低,但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心排血量增加,因此得以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0mmHg左右。肝肾综合征患者很少有肺水肿。 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尤其是败血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肺炎是肝肾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肾综合征是一种排除性临床诊断,分为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三型。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岐山县医院内四科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操作常规-操作指南 【适应证】 1.各种原发肾脏疾病诊断不清或病情变化时;急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2.各种继发性或遗传性肾病无法确诊或病理资料可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 3.急性肾衰病因不明或肾功能急剧衰退原因不清时。 4.移植肾肾功能减退,排异反应或疑心原发病在移植肾复发时。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明显出血倾向,重度高血压,精神病或不合作,孤立肾,小肾。 2.相对禁忌证: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积脓,肾肿瘤,肾动脉瘤,多囊肾或大囊肿,肾位置过高或游走肾,慢性肾衰,过度肥胖,重度腹水,心功能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容量,怀孕,年迈。 【操作方法】 1.取俯卧位,腹下垫约10厘米厚硬枕,把肾推向背侧。kaoyii 2.穿刺点定位,消毒,铺手术巾,逐层局麻。 3.用腰穿针逐层刺入,直到肾被膜,记录针刺深度。 4.在穿刺点用手术刀划一小口,将穿刺针刺入,参考进针深度,观察针尾隋呼吸摆动时,令患者屏气,快速刺入2~3厘米,迅速拔针。 5.观察肾组织有无肾小球,压迫伤口2分钟,包扎伤口,捆绑腹带。 【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肾功能,备血,作双肾B超;术前3天停用抗凝药物,注射维生素K,术前给小剂量镇静剂。 2.术后观察:术后睡硬板床3天,严格卧床24小时,仰卧位6小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尿液。 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血尿不止可用垂体后叶素;肾周血肿继续增大,须行手术结扎止血。 腹膜透析管插植术操作常规-操作指南 腹膜透析管插植术 【透析管插植方法分两类】 1.穿刺植管。 2.外科手术植管,此又分为直视及非直视两种。 【透析管插植位置的选择】 腹直肌旁或腹中线脐下2~3cm。腹直肌旁、接近髂前上嵴至脐连线中点〔近麦氏点〕或麦氏点对侧相应部位。 【穿刺植管术】 1.病人准备:穿刺前灌肠、排空膀胱或放置尿管,备皮。 2.掌握管蕊针穿刺方法。 3.掌握管蕊针透析管的拔除。 4.预防及处理管蕊针插管的相关合并症:出血,肠穿孔,膀胱穿孔,透析液渗漏,透析液引流不畅,疼痛,皮肤感染。

诊疗规范-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指与糖尿病代谢异常有关的肾小球硬化症,属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范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氮质血症。有10~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约有50%发生肾脏并发症,而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即呈进行性发展,平均7年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占终末期尿毒症总数的1/3。 中医无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属于中医的“水肿”,“眩晕”,“肾劳”,“关格”和“厥脱”诸证范畴。 1.临床诊断 1.1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五期 Ⅰ期:主要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脏体积增大为特征,经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完全恢复正常,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此期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运动后增高,但休息后可恢复。 Ⅲ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UAE持续高于20~200μg/min(相当于30~300mg/24h),初期UAE20~70μg/min。 Ⅳ期:亦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其特点是大量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高于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和血压增高。本期蛋白尿的特点是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蛋白尿,不因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减少。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非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约见于30%的病人。糖尿病肾病水肿大多较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浆蛋白低外,尚有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 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伴有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此时患者可出现氮质血症所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并可继发严重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钙性抽搐,还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常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致死的原因。 1.2辅助检查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肾活检。2.鉴别诊断本病当与系膜增生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和过敏性紫癜肾炎出现肾病综合征者相鉴别 3.中医证型 3.1阴虚热盛: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或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头痛头胀,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3.2气阴两虚:神疲乏力,气短自汗,手足心热,口渴喜饮,腰膝酸痛,大便燥结,舌红少苔,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弦细。 3.3脾肾阳虚: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腰背冷痛,下肢浮肿,纳少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3.4阴阳两虚:面色黧黑,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口干欲饮,腰膝酸软,夜尿多,大便干或稀,甚则可见水肿,气急,恶心,神昏诸证,舌暗淡,苔白,脉沉细数。 4 治疗常规 4.1 中医治疗

肾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肾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肾病综合征 【概述】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多种病因引起,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差异甚大。临床上不能仅满足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必须对其作出病因、病理、并发症乃至完整诊断,以提高肾病综合征治疗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以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肾损害、肾肿瘤等。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前可有职业病史、有毒有害物接触史、服用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情况,可继发于呼吸道、皮肤的感染、病毒性肝炎、肿瘤、糖尿病、系统性疾病等,起病可急骤也可隐匿,患者可有乏力、恶心、腰酸、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除水肿、蛋白尿外,临床还可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其主要症状为水肿,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如眼睑、颜面等处,然后出现于下肢(常从踝部开始),多为指压凹陷性水肿,严重的可发展至全身,引起胸水、腹水、心包积液。水肿与体位有明显的关系,如出现一侧下肢与体位无关的固定性水肿,应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也有部分患者水肿不明显。 2.实验室检查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为: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 /d);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 此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正常或受损[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可伴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ANCA、免疫球蛋白等)、肿瘤指标(CEA、AFP、PSA等)、病毒指标(HBV、HCV、HIV等)、骨髓穿刺活检异常。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分型。3.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营养不良、免疫状态异常、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感染的机会增加。感染部位多发生在呼吸道、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其他如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疱疹病毒等)、真菌的感染机会也明显增加。在严重肾病综合征伴大量腹水时,易在腹水的基础上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 (2)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甚至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肾静脉和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部分可呈典型肺梗死表现。大多数肾静脉血栓的患者表现为亚临床型。膜性肾病中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可达50%以上,其次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急性肾衰竭: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可发生在肾病综合征的不同阶段,但以疾病初期和肾病未获缓解时的发生率为最高。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主要有:①严重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肾前性氮质血症;②缺血、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③感染、药物及过敏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④高凝所致的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⑤肾间质水肿。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早给予对因治疗,肾功能大多可恢复正常。 (4)代谢紊乱: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低白蛋白血症,蛋白代谢呈负平衡。长期低白蛋白血症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等。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 内 科 常 见 病 诊 疗 常 规 肾内科 2015-07-01

目录 一、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疗常规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四、继发性肾小球肾病的诊疗常规 五、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八、肾病综合症诊疗常规 九、血液透析诊疗常规

一、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概述】 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慢性肾脏病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治疗,最终将进入到肾脏病终末期而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 【诊断要点】 1、主要表现:在肾功能不全早期,仅有原发病的症状,只在检查中可发现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浓缩、稀释功能减退。若病情发展至”健存”肾单位不能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尿毒症症状就会逐渐表现出来,且症状复杂,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 1)泌尿系统表现:部分儿童患者和大部分成年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可有腰酸困痛,排尿困难,尿潴溜,夜间尿量常多于日间尿量,尿量逐渐减少甚或尿闭等症状。 2)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呕,口有尿臭味,口舌糜烂,严重时可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消化道出血等症。 3)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疲乏、头晕、头痛,可出现下肢痒痛或”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有蚁爬、发痒感,需移动双腿或行走后才舒适),晚期出现嗜睡、烦躁、谵语,甚至抽搐、昏迷。

4)心血管系统表现:常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紊乱。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5)造血系统表现: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晚期多有皮下瘀斑,鼻衄、齿衄甚或发生呕血、便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6)呼吸系统表现:呼出的气体有尿味,易患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 7)皮肤表现:皮肤干燥、脱屑,部分患者皮肤较黑,呈弥漫性黑色素沉着。也可有白色“尿素霜”沉着,并刺激皮肤而引起尿毒症性皮炎和皮肤瘙痒。 8)电解质平衡紊乱:①低钠血症和钠潴留:表现疲乏无力,表情淡漠,严重时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反之,钠的摄入过多则会潴留体内,引起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等。②低钙、高磷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幼年病人会产生佝偻病,成人则出现肾性骨病,如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骨质疏松、骨硬化症及转移性钙化等。③代谢性酸中毒:有轻重不等的代谢性酸中毒,表现疲乏软弱,感觉迟钝,呼吸深长,甚至昏迷。 9)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继发感染。 10)可以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腰痛等体征。 2、检查 1)尿蛋白:随原发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可有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和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尤其是蜡样管型。尿比重低或等张,多固定在1.010~1.012。2)血常规:血红蛋白(HGB)常<80g/L,红细胞比容(HCT)常<30%,血小板偏低或正常。 3)血清生化检查: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早期可不高,晚期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血肌酐>133μmol/L。血浆蛋白正常或降低。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可有血钙偏低而血磷升高,血钾、血钠可高、可低或正常。血pH或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降低,轻者在22.0~16.0mmol/L;重者可降至4.5mmol/L以下。 4)肾功能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核素肾图、肾扫描等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 6)其他检查: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B超,有助于病因诊断。 【临床分期】

肾脏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疾病诊疗规范 引言 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制定肾脏疾病诊疗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为医务人员提供肾脏疾病诊疗的规范指南,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标准,肾脏疾病的诊断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病史:包括患者的症状、疾病进程和家族病史等。 2. 体格检查:例如测量血压、检查尿液和触诊肾脏等。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 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病情的不同,肾脏疾病的治疗原则可简述如下:

1. 控制病因:特定病因导致的肾脏疾病应以治疗病因为主,如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 2. 保护肾功能:减轻病情,延缓肾功能恶化,包括限制蛋白摄入、合理用药等。 3.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控制水钠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4. 康复治疗:对透析或肾移植等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肾脏疾病的不同类型和分期,药物治疗的选择也不同。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包括控制血压、逆转病变、 缓解症状等。 饮食注意 对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控制也是治疗的重要 部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限制蛋白摄入、控制水钠摄入等。 结论

通过制定肾脏疾病诊疗规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以上为肾脏疾病诊疗规范的概要说明,具体的内容和细节需要根据相关指南和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诊疗规范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诊疗规范 慢性肾功能衰竭 【定义】 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发生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是由于肾单位严重受损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归属中医“虚劳”、“水肿”、“癃闭”等范畴。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早期往往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 状。只有当病情发展到残余肾单位不能调节适应机体的最低要求时,才会逐渐出现肾衰症状。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腰部酸痛、倦怠、乏力、夜尿增多、少尿或无尿等。 2.体征 (1)高血压:很常见,可为原有高血压的持续或恶化,也可在肾衰竭 过程中发生,有些患者血压较高,且常规降压药效果欠佳。(2)水肿或胸、腹水:患者可因水液代谢失调出现水肿,甚则可见胸、腹水。 (3)贫血:本病患者当血清肌酐超过300umol/L以上,常常出现贫血 表现,如面睑苍白,爪甲色白。 3.并发症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常有水、钠潴留,高钾血症,代谢 性酸中毒,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 (2)各系统并发症①心血管系统:患者可并发尿毒症心肌炎、心 肌病、也可因水液代谢失调出现心力衰竭。②血液系统:可出现肾性贫血,即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

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此外还可发生出血倾向、白细胞异常等。③神经肌肉系统:出现疲乏、失眠、抑郁或兴奋、精神异常等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者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不安腿综合征等。④胃肠道: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常见症状。⑤皮肤症状:皮肤瘙痒是常见症状,可能与继发性甲旁亢有关。⑥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简称肾性骨病):包括纤维囊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和肾性骨硬化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伴随的代谢性肾病,常表现为骨痛和近端肌无力。⑦内分泌失调:感染时可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血浆肾素正常或升高,骨化三醇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降低,胰岛素、胰升糖素、甲状旁腺激素等肾衰时作用延长。性功能障碍。⑧感染:尿毒症患者易于并发严重感染,这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功能异常有关。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尿毒症毒素、酸中毒、营养不良有关。以肺部感染最常见。⑨代谢失调及其他:如体温过低、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脂代谢异常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上升, Scr>133u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二氧化碳 结合力下降,血尿酸升高。 2.尿常规检查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或低比重尿。 3.血常规检查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4.电解质检查常表现为高钾、高磷、低钙等。 5.B超检查多数可见双肾明显缩小、结构模糊。 【诊断】 1.有慢性肾脏疾病史,平时有多尿或夜尿增多现象;慢性病容、 贫血、有尿毒症性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骨病或神经病变等;B 超示双肾缩小、结构紊乱。 2.依据1992年6月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病专业组专题讨论会所 制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分为4期。 2.1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80ml/min,血肌酐

肾内科诊疗规范(最新版)

临床诊疗规范·肾内科部分 编写委员会名单 主编:汤显湖 副主编:严文华林金称 编写人员:王建雄刘勋华操凤 王润秀李小生雷向宏 尹伟英张凤霞王岚枫 王健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分目录 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2) 第二节慢性肾炎综合征 (3) 第三节肾病综合症 (5) 第四节 IgA 肾病 (7) 第五节狼疮性肾炎 (9) 第六节高血压肾损害 (12) 第七节糖尿病肾病 (13) 第八节尿路感染 (15) 第九节急性肾衰竭 (16) 第十节尿路结石 (18)

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一、【临床表现】 在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三)、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血管病变是CKD 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五)、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六)、血液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七)、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尿毒症时可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周围神经病变。 (八)、内分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肾脏分泌1,25(OH)2 维生素D3、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II 过多; (九)、骨骼病变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相当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周转性骨病)、骨生成不良(adynamic bone disease)、骨软化症(低周转性骨病)及骨质疏松症。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要点: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 3 个月。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 下降<60ml/min(老年人GFR<50ml/min)超过3 个月。 3. 在GFR 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三、【治疗方案与原则】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以急 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以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可发生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后,但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本病好发于儿童,高峰年龄为2-6 岁。 (2)发作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7-21 天,皮肤感染 者潜伏期较呼吸道感染者长。 (3)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部分病人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 (4)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表现 为镜下血尿及血C3的规律性变化,重者出现少尿型急性肾功 能衰竭。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性脑 病。 (5)本病多为自限性,绝大多数病人于2-4 周内出现 利尿消肿、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少数病人轻度镜下血尿和微量白蛋白迁延6-12 个月。 (二)实验室检查 (1)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中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并可

在尿沉渣中查到少量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大多数病人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TP> 150mg)。 (2)血常规显示轻度贫血,常与水、钠潴留及血液稀释相关。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 (3)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 (4)肾功能检查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常出现一过性尿素氮升高。由于血液稀释血肌酐很少高于正常。肾小管功能多不受影响,尿浓缩功能正常。 (5)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检查常用咽拭子或皮肤感染灶细菌培养,结果多提示为A组链球菌感染。 (6)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多逐渐上升。 (7)免疫学检查应动态观察血补体Q、CH5o变化。本病的早期Q、CH5o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而血浆中可溶性补体终末产物C5b-9 在急性期上升,随疾病恢复逐渐恢复正常。 (8)其它检查如:粪常规、肝功能(10 项)、电解质、 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及尿B 2-MG 尿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滤过率(GFR或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抗脱氧核酸酶B 及抗透明质酸酶、血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风湿性因子(RF)、肾活检(必要时)。 三)诊断要点链球菌感染后1-3 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 高血压

肾内科诊疗规范(最新版)

肾内科诊疗规范(最新版)

临床诊疗规范·肾内科部分 编写委员会名单 主编:汤显湖 副主编:严文华林金称 编写人员:王建雄刘勋华操凤 王润秀李小生雷向宏 尹伟英张凤霞王岚枫 王健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分目录 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2) 第二节慢性肾炎综合征 (3) 第三节肾病综合症 (5) 第四节 IgA 肾病 (7) 第五节狼疮性肾炎 (9) 第六节高血压肾损害 (12) 第七节糖尿病肾病 (13) 第八节尿路感染 (15) 第九节急性肾衰竭 (16) 第十节尿路结石 (18)

现多样。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反复,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一)、临床起病特点 1.隐匿起病: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轻度浮肿,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多通过体检发现此病。 2.慢性起病: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痛、纳差;眼睑和(或)下肢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性大量蛋白尿。也有病人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伴有肾功能正常或不同程度受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 3.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因劳累、感染、血压增高、水与电解质紊乱使病情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 (二)、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尿检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镜检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见管型。 (三)、肾脏病理 慢性肾炎肾活检可表现为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病理检查对于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我国的常见慢性肾炎的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 肾病和非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及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病变后期,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不同类型病理变化本身的特点可部分消失。 二、【诊断要点】 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同时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鉴别诊断: 1.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2. 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3.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4.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 5. 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 慢性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合并症为主要目的。 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措施: (一)、积极控制高血压 1.治疗原则: (1)力争达到目标值:如尿蛋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