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doc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doc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doc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doc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

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

“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10分)

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

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15分)

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5分)

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5分

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5分)

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

七、翻譯下面句子。(15分)

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3、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5分)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A

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

1.“十三经”的名称

2.《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二、解释术语:(15分;每小题3分)

1. 传

2. 正义

3. 之为言

4. 拗救

5. 破读

三、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句子中,“及”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故不能推车而及。

C、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D、无庸,将自及。

E、七月亨葵及菽。

F、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

2.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句子是()。

A.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B.求解乎楚、魏。

C.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D.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E.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F.秦於是乎输粟于晋。

3.下列句子中,“焉”用作兼词的句子是()。

A. 制,巌邑也,虢叔死焉。

B.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C. 晋国,天下莫强焉。

D. 且焉置土石?

E.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F.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方式:(10分,每小题2分)

1.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2.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3.腥醲肥厚。

4.或有孤臣危涕,薛子坠心。

5.放勋乃徂落。

五、五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七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 |-,据此写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各一首。(10分;五律、七律各5分。)

六、翻译下段古文:(13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七、下段古文取自《十三经注疏》,给经文原文及注疏加上标点,同时给注疏文字标上符号并指出传、笺、疏、注音的作者(传笺疏注音())。(15分)也

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B

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

1.三十六字母

2.《老子?小国寡民》

二、填空:(9分;每空1分)

1.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的传者是_______代________;笺者是_____代________ ;疏者是_____代________。

2.《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________肃也。”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笺云:“泮_____畔。”

4.《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________ 怀王也。”

三、单项选择:(8分;每空2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____上。

1.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是______。

A. 动词,面向海洋。

B. 名词,海神的名字。

C. 连联词,仰视的样子。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是_______。

A. 介词,表关涉对象。

B. 介词,表处所。

C. 介词,表原因。 E. 动词词头。

3.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以”是________。

A. 介词,表原因。

B. 连词,表结果。

C. 连词,表目的。

4.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这种注解不仅解释古书原文,同时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这种注解是________ 。

A. 集解

B. 笺

C. 疏

D. 章句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翻译全句。(12分;每小题3分)

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八月剥枣。

五、从押韵、对仗、平仄三个角度谈谈律诗的构成。(20分)

六、翻译下段古文:(20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

七、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10分)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

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父已为嫠妇及老託于纪鄣纺(搓绳)焉以度而去(去:收藏)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即孙书)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譟城上之人亦譟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胡安顺《古代汉语(下册)》内部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傳:

箋:

疏:

正义:又叫“疏”,(1分)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1分)

讀為:

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曰、为、谓之

貌、之貌

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

读若、读如

章句:古注的一種。这种注释不仅对字词进行解释,同时指出章旨和句意。

五音

古無輕唇音:钱大昕关于上古声母的结论之一,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在上古读成重唇音,轻唇音在上古不存在。

並提:修辞方式,将两句合为一句,使相同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之言:声训术语。

陽聲韻:

陰聲韻

破讀:

三十六字母

十三經:

失粘

三平調: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則為第五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三平調”,是近體詩絕對不允許的。

平水韵

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聯中對句和出句的平仄應當相對(尤其是雙數字及句尾)。

孤平:乙種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為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句式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韻腳字是平聲以外只有一個字是平聲這叫做“犯孤平”。

借对

流水对

二、选择题

下面各小题之下,都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歧注:“五谷稻黍稷麦菽也。”赵注用的注释术语应该是:

A、曰、

B、谓

C、谓之

D、为

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借也”。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之言

B、谓之

C、犹

D、读若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玄注:“泮畔。”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谓

B、读为

C、曰

D、之言

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高。”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谓之

B、貌

C、之貌

D、为

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朋,同志友。”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谓

B、之为言

C、谓之

D、曰

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郑玄笺:“掺掺纤纤。”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谓

B、之言

C、读曰

D、犹

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章句:“美人怀王。”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曰

B、谓

C、谓之

D、为

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饥,菜不熟馑。”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谓

B、读如

C、犹

D、曰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二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二单元 文选 臯陶謨《尚書》 【尚書介紹】《尚書》,儒家經典著作,保存了虞、夏、商、周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傳由孔子選編而成。“尚”即“上”,指上古。西漢時期,《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由秦博士伏生傳授,共二十九篇(或说为二十八篇,是将其中的《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篇计)因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故稱今文《尚書》;另一種是漢武帝末年在孔子的舊宅壁中發現的,共四十九篇(据《汉书·艺文志》),由孔子的十一代孫孔安國獻給朝廷,其中二十九篇與伏生的傳本基本相同,因用戰國時期的古文字寫成,故稱古文《尚書》。西晉永嘉之亂(西元311年)後,今、古文《尚書》相繼失傳。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獻出古文《尚書》五十八篇,一般稱作《孔傳古文尚書》,後收入《十三經注疏》。其中三十三篇的內容與伏生傳本基本相同,多出的二十五篇叫做“晚書”。經宋代以來特別是清代學者的研究,學界一致認為《孔傳古文尚書》中有三十三篇確屬伏生所傳,另外二十五篇則是後人的偽作,稱作《偽古文尚書》。 《尚書》集中反映了上古帝王的統治思想和經驗,歷代封建統治者多將它作為統治人民的教科書,但其文字比較難懂,所謂“詰屈聱牙”。古代注釋家為閱讀《尚書》作了許多工作,最早為《尚書》作注的學者是孔安國,其注稱作《傳》。唐時孔穎達在孔氏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尚書》作了注,其注稱作《正義》。唐以後的注本主要有清人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注疏》等。 【題解】本文時是臯陶和大禹一次談話的的記錄。臯陶在談話中提出了一整套修身、用

人、安民、治國的主張,反映了儒家勤政愛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和倫理道德禮儀等級觀念。其中“知人則哲”“安民則惠”的思想對後代一些帝王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篇選自《尚書·虞夏書》。注釋分前後两部分,〇之前是孔安國的《注》,〇之後是本书編者的《注》。 曰若稽古①。臯陶(yáo)曰:“允迪厥德,謨(mó)明弼諧②。”禹曰:“俞,如何③?”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④。惇(dūn)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⑤。”禹拜昌言曰:“俞⑥!” 【注釋】 ①亦順考古道以言之。夫典、謨,聖帝所以立治之本,皆師法古道以成不易之則。○曰若:句首語氣詞,可譯為“關於”“至於”,或不譯,又寫作“越若、粵若”等。稽古:考察古代。 ②迪:蹈。厥:其也。其:古人也。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臯陶:或作“咎繇”。傳說爲虞舜的大臣,掌刑獄。允:信實,誠信。迪:實行,推行。謨:謀略。弼:輔佐,這裏指大臣。諧:團結。 ③然其言,問所以行。○禹:即大禹,舜的大臣。俞:《史記·夏本紀》引作“然”,表應答的歎詞。 ④歎美之重也。慎修其身,思爲長久之道。○都:歎詞,表肯定,可譯為“應該如此”。 ⑤言慎修其身,厚次敘九族,則衆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勵翼戴上命,近可推而遠者,在此道。○惇敘三句:使九族真正合乎等級順序,大家都明確勤勉效命的職責,這樣可以由近及遠地治理天下。惇,敦厚。敘:《夏本紀》引作“序”。九族: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孫、曾孫、玄孫九代古時合稱九族。庶:衆。翼:輔佐。邇可句:《夏本紀》作“近可遠在已”。 ⑥以臯陶言爲當,故拜受而然之。○昌:《夏本紀》引作“美”。 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①。”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②。知人則哲,能官人③。安民則惠,黎民懷之④。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huāndōu)⑤?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⑥?” 【注釋】 ①歎修身親親之道在知人所信任,在能安民。○人:指官員。 ②言帝堯亦以知人安民爲難,故曰:“吁!”○吁:嘆詞,可譯為“對啊”。咸若是:都感覺是這樣。時,通“是”,代詞。惟:連詞,可譯為“即使是”。 ③哲:智也。無所不知,故能官人。○能官人:善於任用人。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 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 “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10分) 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 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15分) 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5分) 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5分 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5分) 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 七、翻譯下面句子。(15分) 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3、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5分)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A 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 1.“十三经”的名称 2.《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二、解释术语:(15分;每小题3分) 1. 传 2. 正义 3. 之为言 4. 拗救 5. 破读 三、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句子中,“及”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故不能推车而及。 C、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D、无庸,将自及。 E、七月亨葵及菽。 F、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 2.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句子是()。 A.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B.求解乎楚、。 C.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D.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E.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著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 第一節字典 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其中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古代汉语胡安顺绪论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文言文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上古书面语以及汉代以后模仿这种书面语的语言,例如儒家著作的语言,诸子著作的语言,《史记》、《汉书》的语言,唐宋八大家作品的语言、明清文言作品的语言,等等。文言文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大,不学习便很难懂古代的典籍。古白语是指六朝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接近于当时口语的书面语,如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歌辞、唐代的曲子词、演唱佛经故事的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等。古白话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小,比较容易看懂。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接近于口语,东汉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的文言文与口语发生了严重脱离。唐以后的文言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是模仿先秦两汉文言文的色彩很浓厚,另一方面是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当时的口语成分,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是如此。这就是说,唐以后的文言文和唐以前的文言文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故不可将唐以后的文言文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等同起来。“古代汉语”课教学的内容是古代的文言文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古白话,重点是先秦两汉的文言文而不是唐以后的文言文。古白话容易看懂,故一般不作为教学内容。唐宋以后的文言文固然也要学,但由于即非源头,也相对好学,故不作为重点。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哲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也是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教学或研究的基础与工具。 我们祖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以便更好地为今天的四化建设服务,这既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完成这一重任,必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没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读不懂古代典籍,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问题便是一句空话。“古代汉语”这门课正是基于传承祖国数千年优秀文化为四化服务这一目的而开设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果把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知识比作一座宝库的话,“古代汉语”课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 “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语言工作打好基础。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古汉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感性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一般的古代典籍。对于师范院校的学员

2012陕师大文学考研 古代汉语 胡安顺 教学大纲

教 学 大 纲 学时:108 学分:6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工具课。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的通用语,他针对于现代汉语而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现代汉语则由古代汉语发展和演变而来。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优秀文献,这些文献的主要语言载体是古代汉语,因而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须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这一重要的工具。此外,古代汉语是本科学生学习中文专业其他课程,尤其是中国文学史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掌握古代语言理论,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 古代汉语课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其理论性主要体现在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部分上;作为一门工具课,其实践性与应用性主要体现在文献阅读与理解上。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注的古代白文,提高古典文献阅读水平,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相关课程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从高等师范教育的层面看,该课程的目的还表现在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准确地解决中学文言作品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并顺利的进行中学语文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两大部分组成。 文选部分的设置旨在增强学员对古汉语的感性知识。学习古汉语和学习其他语言一样,没有较多的感性知识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的。感性知识越丰富、越具体、越多样化,进步就会越快。文选主要是讲授唐代以前的历代古文名篇,尤其是先秦两汉文献中的散文名篇。文选的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 基础知识部分的设置旨在使学员了解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诗词格律、修辞、文献以及文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前人对古汉语各种语言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员掌握古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举一反三,加快学习速度。 四、学时分配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着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古代汉语_胡安顺_古代汉语试题11

古代漢語試題(下) 一、默寫:1、《答李翊書》“氣,水也;-------愈白”。(10分) 二、名詞解釋:(15分) 傳: 箋: 疏: 讀為: 衍文: 陽聲韻: 破讀: 三、填空:(15分) 1、三十六字母的喉音是、、、;牙音是、、、。 2、《十三经》是、、、、、、 、、、、、、。 3.中古音是指的语音,一般以音系为代表。 4、《孟子·梁惠王上》“河东凶亦然”中的“然”是一个词,意思是。 5.当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和及物动词结合的时候,“者”字指代的是,“所”字指代的是。 四、説明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性、詞義或語法意義:(10分) 1、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 2、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3、天子嫁女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4、後燕王盧綰復反,率其黨且.萬人降匈奴。 5、夫天地之生萬物,固.有餘足以食人矣。

6、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與江。 7、非劉豫州莫.可當曹操者。 8、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9、紂貴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 10、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並寫出其本字:(5分) 1、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5、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六、簡述:為什麽說“古無舌上”音。(5分) 七、翻譯下列句子:(15分) 1、僕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與者,義之表也;恥辱者, 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4分)司马迁《报任安书》 2、纵横家者流,概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4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3、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於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5分)《典論·論文》 4、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2分)《老子·小國寡民》 八、注出下面這首詩的平仄,如有拗救,請指出:(10分)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红字内容只需要总结出给定的知识点即可,不用再出题。蓝字内容总结出知识点,在出五个小题。如果感觉知识点不好总结,可以调整,但不要和他之前的106个总结好的重复。周五晚上之前交即可。 古代漢語 知識點總結 1.古代漢語常用字典辭書有哪些? 古代漢語常用的字典辭書有許慎的《說文解字》,首創部首編排法,分為540個部首;最早的韻書是李登的《聲類》;《四庫提要》、《康熙字典》;王引之的《經傳釋詞》,近人楊樹達採用注音字母序編著的《詞詮》等等。 (1)()首創部首編排法。 (2)我國最早的韻書是()。 A李登的《聲類》B孫愐的《唐韻》C陸法言的《切韻》D陳彭年的《廣韻》(3)查找文言虛詞的詞典,影響較大的有清()的《經傳釋詞》和近人楊樹達的()。 (4)《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是我國最大的官修書目。 (5)《詞詮》的編排順序為()。 A筆畫序 B平水韻目序 C古聲母序 D注音字母序 答案 (1)《說文解字》 (2)A (3)王引之《詞詮》 (4)《四庫提要》 (5)D 2.說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是什麼? 清朝說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分別為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和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 (1)清代說文四大家分別為段玉裁、王筠、()、()。 (2)說文四大家中段玉裁的代表作為(),是學習和研究《說文》的最佳注本。 (3)說文四大家中()的代表作為《說文解字義證》。 (4)說文四大家中朱駿聲的代表作為(),對字義的來源和發展有較為細緻的分析。 (5)說文四大家中王筠的代表作為()。 答案 (1)桂馥朱駿聲 (2)《說文解字注》 (3)桂馥 (4)《說文通訓定聲》 (5)《說文句讀》 3.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有哪些?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以下是关于古汉语学习的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一、选择一本实用的训诂学教材。 选择一本关于“训诂学”教材、大纲一类的书,最好是正规大专院校使用的教材,尽管这类书的学术水准平平,但其针对性强,实在利于自学,且每节后还有思考题,更助于理解,比如北师大陈绂之《训诂学基础》。此外,如能找到“训诂”专著亦可,如陆宗达之《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有新版)、洪诚之《训诂学》(见《洪诚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周大璞之《训诂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齐佩容之《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训诂学无论是教材还是专著,内容大致相同。其作用主要是让自己对训诂的渊源、训诂方法、训诂内容,以及一些训诂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这对日后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们的作用。 二、选择一本好的文言文选本。 关于文言文的选本,自古及今,数不胜数,我个人首推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尽管有不少人对此书颇多非议,但我还是比较看重。且不说此书选文广泛,篇幅适中,单就其流行之广便足以说明一切。如何阅读此书,我认为正文固然重要,而其中的小字部分尤见功力,是阅读的重中之重,有些地方则需要反复玩味。其每篇之后都有一二句对本文的简短评析,这些评析依据传统,精准之至,是今天决计见不到的高论。当然自学倘若仅靠这些小字,还远远不够,是否有其他辅助的方法,我一时想不起来,不知其他网友是否有高见。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今天市场上《古文观止》的版本很多,其中“今译”、“新注”一类占多半。而这类书正是我最不看好的,并且也恰恰是这类书,把原书中的小字删去,自己再去作注解,可笑之至。 三、选择一本好的工具书。 市场上关于古代汉语辞典、字典一类的工具书很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干脆一步到位,将《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社、湖北出版社合编)购回家。《汉语大字典》是迄今对汉字收集、注解最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该字典有多种版本:有分册出版(如“上中下”本、1-8卷本),也有单册出版(如“缩印本”),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择。此外,该字典还有一种是“简编本”或“普及本”,把一些不常用的释义进行删减,对于古汉语的普通阅读来说完全可以满足,本地一家书店曾以40元的超低价出售过,却早已告磬。但以我看来,“简编本”如果没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是选择“缩印本”为宜,只是“缩印本”字太小,是件烦心的事。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没有“速成”一说。不过依此三步同时入手,将一部《古文观止》完完整整阅读下来,文言文基本上就不存在什么障碍了。让人感叹的是,此书在古代不过是私塾的启蒙读物,而在今天却足可独步一方。当然学无止境,在阅读过程中,必定会对某位作者、某部作品或某朝代的名物制度产生兴趣,这样再作进一步延伸阅读,便是专家之路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