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

《经济生活》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了解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3. 掌握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4. 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经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3. 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4. 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法:通过PPT和黑板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全面阐述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等;

2. 互动答疑法:在讲授的过程中,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

3. 观摩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听取专家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经济生活,增强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2. 掌握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3. 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

时间|内容

-|-

第一课时|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1 经济生活的概念

1.2 经济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2.1 农业与工业

2.2 服务业

第三课时|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3.1 效率与效益

3.2 单位成本和经济规模

第四课时|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4.1 经济行为

4.2 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六、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1. 讲授PPT和黑板;

2. 观察和参观企业和商场;

3. 进行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询问: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进行提问;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课后报告;

3.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作业及考试成绩。

《经济生活》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和特征。

2.认识生产要素及其作用。

3.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4.认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及特点。

5.掌握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经济生活的概念和特征。

2.生产要素及其作用。

3.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4.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及特点。

5.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生产要素及其作用。

2.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示范。

2.问题导入,案例演示。

五、教学步骤

1.导入与自主学习(10分钟)

启发:请同学自由讨论什么是经济生活?经济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2.经济生活的概念(10分钟)

(1)什么是经济生活?

(2)经济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3.生产要素及其作用(15分钟)

(1)生产要素有哪些?

(2)生产要素的作用是什么?(地、劳、资、企)

4.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0分钟)

(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市场经济的基本实现方式是什么?

5.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及特点(15分钟)

(1)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2)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及特点是什么?

6.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20分钟)

(1)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2)如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七、巩固与扩展(10分钟)

请同学自由讨论:

1.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如何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介绍了经济生活的概念、生产要素及其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及特点和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经济生活有更深的认识,不仅提高学生经济素养,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现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济生活》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认识经济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理解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培养经济意识和经济行为。

3.熟悉货币使用的历史和货币的作用,理解现代货币的本质和特点。

4.掌握货币与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等经济现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货币的历史和作用。

3.货币与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即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交换活动。

2.理解货币的本质和特点,以及货币与经济中其他重要现象的关系。

3.分析经济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交流、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地观察等。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代人

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学

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经济生活。

2.知识讲授(35分钟)

(1)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通过对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经济

生活是什么,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有什么。

(2)货币的历史和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同时,对于货币的

本质和作用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货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3)货币与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货币与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的关系,使学生了解货

币政策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实例分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分类。

3.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30分钟)

设计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各种案例,比如

经济活动中的市场变化、货币发行政策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从中掌握

经济生活的本质和重要性。

4.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目标和效果。同时,将学习成果与真实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将经济生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讲解具体、通俗易懂,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环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是,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对生活中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经济生活》学案、教案教师版

2013~2014届马塘中学高一政治国庆自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居民将废旧物品卖给回收站,这里的“废旧的物品”是A.商品B.劳动产品C.交换媒介D.一般等价物 2.“酒逢知己千杯少,好友相逢莫言醉。”6年前北京侯姓工程师随意注册的“莫言醉” 白酒商标,因莫言获奖而升值到税后1000万元人民币,是当初注册花费1000元的一万倍。这里的1000万元 A.是超前消费B.是按劳分配C.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D.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3.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主要是指 A.通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饯B.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地方 C.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D.挣钱要善于经营,要抢抓机遇 4.有人说:金钱不能当饭吃,但它可以购买到食品。这说明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B.一般等价物C.价值符号D.使用价值 5.2012年9月21日,IPhone5正式登陆香港市场。16G的IPhone5官方价是5588港元。网上订购中签者拿到手机后,这里的“5588港元”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 6.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用卡在任意场所都可以刷卡消费 B.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箅、査询于一体C.信用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不安全D.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可以任意透支7.2012年8月1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6.4442,2013年8月1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l:6.3721。这种变化表明 A.美元汇率升高B.美元汇率降低C.人民币汇率升高D.人民币汇率降低 8.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 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 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 C.图1表明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 D.图2表明市场处于供小于求的情况 9.在同一时空下,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的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赔本,其根本原因在于A.生产技术条件不同B.出售产品的价格不同 C.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D.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10.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是 11.假定当甲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甲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甲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甲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甲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甲商品的需求数量为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12.需求法则指商品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下降,随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高雨伞价格,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雨伞

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精品教学案: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教学重难点】劳动与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与劳动者 在某大学校园招聘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只招一名政府公务员的摊位前一个个大学生手拿简历排起了“长龙”;而另一个招20多名普通员工的私营企业却少有人问津。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看来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的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和考虑,你的这种就业观念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课题。 投影展示上海东方电视塔、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等图片。以图片引入主题,这些美丽、壮观的建筑物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付出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劳动是光荣的。引用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马克思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任何一个民族,一旦停止了劳动,不要说是千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耍灭亡。众多名人对劳

动如此关注说明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请学生举例说明建国以来,在不同时代在各条劳动战线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劳动模范人物,从而说明在社会主国家,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业绩,一切正当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比如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水电修理工人徐虎、北京公交公司售票员李素丽,五六十年代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这些耳热能详的普通劳动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最终成长成为本行业的耀眼明星。) 2、就业是民生之本 劳动使人伟大,就业使人生存。就业是人们参加劳动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课前作调查、访问,课堂上把调查、访问的结果与大家分享。让学生自己谈心得体会,如他们认为就业有什么作用等。 老李自从下岗之后,就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许多热心人也帮他介绍过几次。可他不是嫌累、嫌工资少、嫌离家远、嫌地位低,就是嫌与他那个适用面很窄的技术不对口,因此一直没找到工作。人们为什么要就业呢?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提高人的精神境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晴神财富。 3、我国的就业形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精品优秀教案全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教案 经济生活 第一课神奇地货币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地:(见考点导航) 重点;理解货币地产生与本质;基本职能;树立正确地金钱观 难点: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 教法: 教具: 一、考点导航 1.了解商品地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地产生与本质 3.理解货币地基本职能 4.了解纸币地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5.了解信用卡地含义、功能及优点 6.了解外汇与汇率 7.树立正确地金钱观 二、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商品地含义、基本属性 货币地本质货币地产生、含义 货币地本质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揭开货币地货币地基本职能贮藏手段 神秘面纱其他职能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地含义 神奇地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地优点 信用卡信用卡地含义 信用工具使用信用卡地优点 支票地含义转帐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地种类 外汇现金支票 外汇地含义 外汇汇率(汇价) 人民币币值稳定地含义及意义 三、考点疏理 1.商品地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地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地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地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地体力和

脑力,即无差别地人类劳动. 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地劳动交换. (2)商品地使用价值与价值地关系 ①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地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地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地本质属性.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地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地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地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地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地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地实现. 2.货币地产生、含义与本质 (1)货币地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地商品. (2)货币地产生.偶然地物物交换——扩大地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地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3)货币地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对待货币地正确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地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地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地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地地方. 【注意】 (1)货币与商品地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地商品.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地关系:一般说来,要求作为货币地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价 值比较大用较少地物品能进行较大地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便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地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地 范围内进行交易.但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地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地职能. ②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地货币,并不需要现实地货币. ③价格与价值地关系.价格是价值地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地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地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地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地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地货币,不能用观念上地货币. ②流通中实际需要地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地,它主要由商品地价格总额和货币地流通速度所决定. ③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地关系:第一,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地概念.流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了解价格的含义;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正确对待金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 1、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模式 常规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一百元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啊?想不想要啊?学生回答。你们知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职能?它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它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 (一)商品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从内涵把握,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举例辨别:空气、礼物) 2、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 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3、从属性把握: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疑难解析: ①商品为什么一定要有使用价值?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以有使用价值。 ②为什么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高中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学案教案

经济生活学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 (一)、商品 1、商品的产生: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2、商品的含义:

思考:阳光、空气是商品吗?别人送的笔、农民自己吃的粮食是商品吗? 注意: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3、商品的基本属性:和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 注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劳动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3)两者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注意:价值是人类劳动的耗费,是抽象的东西,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具体 的物质上面,由使用价值作为其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耗费再多劳动 也不能形成价值。 思考:①不同的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 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 ③为什么商品生产者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充当,标志着货币产生。 思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货币”—马克思 判断: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思考:货币与其它一般等价物有何区别? 典型题例:货币与一般等价物质区别是() A.货币可以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则不是 C.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D.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2、货币的含义: 3、货币的本质:是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与两大基本职能。 思考:一支标价为2元的圆珠笔与用2元钱购买一支圆珠笔,货币分别执行什么职能?货币在执行这两种职能时有何不同? (1)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但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思考: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吗? 4、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货币符号,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经济生活》国家财政教学案

《经济生活》国家财政教学案 《经济生活》国家财政教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②了解国家预算和决 算的含义; ③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 ④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⑤理解财政的经济稳 定职能; ⑥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具体获取渠道;⑦理解影 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⑧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⑨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 的合理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 实践能力; ②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 能力;

③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④初步知道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 ⑤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②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考试要求】 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财政收支平衡 5、我国财政的作用1、我国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入的、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财政收入形式、影响因素 ②财政的作用 ③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材联系实际法、座谈法 2、学法点津 ①、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 ⑵、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⑶、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⑷、搜集当前经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反思】 一、财政 ★1、目的 2、含义 3、实现 ①、国家预算: ②、国家决算: 二、财政的基本作用 1、 2、 3、 三、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

《经济生活》教案共3篇 《经济生活》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了解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3. 掌握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4. 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经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3. 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4. 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法:通过PPT和黑板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全面阐述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等; 2. 互动答疑法:在讲授的过程中,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 3. 观摩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听取专家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经济生活,增强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2. 掌握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3. 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 时间|内容 -|- 第一课时|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1 经济生活的概念 1.2 经济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2.1 农业与工业 2.2 服务业 第三课时|经济生活的规律和特征 3.1 效率与效益 3.2 单位成本和经济规模 第四课时|如何参与和建设经济生活 4.1 经济行为 4.2 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六、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1. 讲授PPT和黑板; 2. 观察和参观企业和商场; 3. 进行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询问: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进行提问;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课后报告; 3.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作业及考试成绩。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全部教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全套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一、货币的本质(板书)货币不是天神创造的, 也不是圣贤发明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活动探究:列举生活中的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寻找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商品的含义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泉水矿泉水商品物品劳动产品 问题探究:根据商品的含义,判断哪些是商品。自然界的空气、母亲为你织 的毛衣、雪山上待售的氧气、你在使用的笔、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回收的啤酒瓶。 生:回答 2、商品的基本属性生:阅读P5 问题:你为什么要买某某商品? 你为了得到这一商品,必须付出什么?有毒有害的产品能成为商品吗?生:回答师:总结过渡:购买商品需要货币,二者在同时产生的 吗?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模拟交易活动:货币的产生活动步骤:模拟叫 卖、模拟交易、交易感受、讨论、提出成交的办法、按大家的办法,找出 媒介,再进行交换。 3、货币的产生①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最初的商品 交换是不是像我们现在用钱买商品的呢?(不是)最初的是物物交换。 那时候还没有钱出现。 课程 讲授

②、物物交换的困难 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 价值 , 充当各种商品 交换的媒介。 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物物交换的缺点: 红珍珠和牛奶 的交换要几经周折才能实现。 花时费力,交换成功的 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怎么样才更方便呢)人们在长期的无数次交换中, 认识到,某一地方的市场上, 必有一种或几种商品是 人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就好像北方人比较喜欢吃面 食、南方人喜欢米饭。 人们把自己手上的商品先换成 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再用它换回自己想要的商品, 这样一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 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最初,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一般等价物各有不同, 比如有牲畜、 贝壳、 布等等。后来人们发现,牲畜等 不便分割、保存等,于是开始寻找一种更好的等价物, 人们发现了贵金属金银。 从此,一般等价物的任务就 固定在金银身上了, 货币就产生了。 所以说货币的本 质是一般等价物,只不过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 物,不随时、地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明白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知道了货 币就是一般等价物,它并不神秘。 小结 课后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课堂 练习 哪些是商品? 商品、货币的含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一、教学设计思路: 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6.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来自同学中的问卷调查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喊出绿色消费的口号,通过给“故事加个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通过板书的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主要的消费心理的种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怎样看待和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环保和绿色消费的意识。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 教案标题:经济生活教案 教案目标: - 使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培养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 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技能 教案步骤: 第一步: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兴趣,例如:“你知道经济生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第二步:概念讲解 1. 讲解经济生活的定义和内涵,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经济活动。 2. 引导学生理解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决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步: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1. 解释供求关系和市场经济原则,让学生了解价格、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探讨经济生活中的效益和成本,以及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佳选择。 第四步:经济决策与管理技能 1. 介绍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储蓄、预算和投资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决策,如购物、消费和资源利用等,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步:案例研究与分组讨论 1. 提供经济生活案例,例如家庭预算管理、公司的市场策略等。 2.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针对案例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步:小结与展望 1. 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技能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答他们可能有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责任,促进他们对经济生活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参与。 教学资源: - 图片、视频或实物,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经济生活案例,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 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以促进学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评估方式: - 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小组或个人项目,要求学生应用经济决策和管理技能。 -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互动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 通过课堂讨论、问答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是针对中学生设计的一套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份经济生活教案的示例,字数约为500字: 主题:购买力和消费决策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购买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分析个人或家庭的购买力,并做出合理的消费决策; 3. 掌握购买力计算方法,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性的消费行为。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购买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购买力的定义和衡量指标,如物价指数和工资水平等。 3. 分析案例: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计算并比较不同个体的购买力。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购买力与个人收入、物价水平、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关系。 4. 制定消费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购买力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并解释背后的理由和考虑因素。 5. 实践应用:学生将自己的消费计划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记录并反思实际消费情况,分析是否符合预期,并思考如何改进。 6.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性消费和合理规

划的重要性,并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7. 反思:要求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思考个人在购买力和消费决策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商品或服务,并根据自身的购买力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策略,写一篇短文阐述其理由和实施方法。 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购买力和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2. 讨论与互动:在讲解和案例分析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应用:将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评价方法: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准确度、与他人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选取商品或服务的合理性、消费策略的科学性、阐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 教案概述 •教案名称:经济生活 •适用对象:小学生(三年级) •学科:社会科学 •教学目标: –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经济素养。 教学内容 一、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1.经济生活的定义 –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和交换物品和服务时的活动。 –经济生活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活动。 2.经济生活的意义 –经济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动力,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生活是社会分工和合作的基础,促进了社会进步。 –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和规律 1.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 –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和使用物品和服务的活动,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交换:是指人们通过买卖、交易等方式进行物品和服务的互换。 2.经济生活的基本规律 –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经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关系,供需平衡可以使市场稳定。 –劳动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决定了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资源有限性:资源是有限的,人们要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解:通过演示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经济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案例学习: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和规律,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入经济生活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通过多媒体讲解,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和规律。 3.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生活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经济思维和经济素养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经济活动,写下观察和思考的内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 在教学工作中每个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篇1 一、总体思路 以课程标准、省颁的《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复习课模式,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能力。具体讲: 1、以培养考生的学习方法为根本。考能力知识是基础,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方法具有根本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有了一定文化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应把培养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摆在最突出的位置,高考中这失分那失分,根本原因是学、练、考不得其法。 2、以全面培养素质为目标。指导学生以全面的联系观点抓学习,在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开展身心保健活动,又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促进文化学习兴趣与效率的不断提高。 3、以考生为主体。考试中取得成功取决于考生自己,讲方法、练素质,也取决于学生积极性,在政治课教学复习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总之,要引导学生抓住根本,把握方法,跳出题海,提高效率。 二、具体设计 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目标:根据学生实际,依纲据本,系统全面复习高中政治高考考点,逐一落实,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参与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

②措施: 第一: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模块安排按单元从考点、重难点、易混点、典例分析、讲练结合、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第二:一定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漫画取材于课本,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可适时采取默写和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第三:加强学法指导,重视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尤其加强探究题、评析题的解题技巧训练。 第四:继续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把时政学习常态化,“化整为零”。 第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人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心若在,梦就在,自己永远是自己的动力源”引导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综合能力突破。 ①目标:紧扣时政热点,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完善体系。 ②措施: 第一: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它主要侧重于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要重视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着重关注本年度的热点问题,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原则,围绕热点寻找切入点,教师要结合题目给学生以详细的示范,如怎样分析归纳材料要点,怎样寻找材料和知识的结合点,怎样以知识去统领材料,怎样组织答案等。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脱稿练习,逐一突破。 第二:通过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网的重新整合和修补。 第三:加强导优辅差和情感沟通工作,积极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3、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应用能力提高。 ①目标:瞄准高考、试题、重点训练、掌握技巧,规范答题、强化信心。 ②措施: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掌握经济生活中的关 键概念和术语,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技能。 教学重点 1.经济生活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2.消费观念和理财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技能。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游戏模拟等。 教学内容 第一讲:经济生活的概念和原则 1.1 经济生活的概念 经济生活是指人类在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 1.2 经济生活的原则 经济生活有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效益原则、资源优化原则、市场竞争原则、政 府调节原则等。 第二讲:消费观念的培养 2.1 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 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是指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科学有效地进行消费,不盲目跟风、不浪费和不贪图便宜。

2.2 消费风险的防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必须认真了解产品质量、服务内容、价格等方面 的信息,以避免自己成为不良商家的受害者。 第三讲:理财技能的掌握 3.1 理性理财的基本原则 理性理财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制定预算、分配理财资产、避免借债消费、控 制赌博等。 3.2 投资风险的认知和防范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要在投资过程中认清风险, 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 课堂练习 1.请列举至少5个与经济生活相关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2.请自行设计一张理性消费的预算表格,并以每月为时间单位进行预算。 3.针对某种投资方式,请自行设计一个关于投资风险、收益和期限的投 资决策模型,并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 课后作业 1.阅读一篇涉及理财投资的相关文章,写一篇至少500字的读后感。 2.选择一款消费品,调查其市场价格、品牌、质量和服务,并用自己的 话写一篇300字的产品评测文章。 3.自行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包括储蓄计划、投资计划、收支平衡等, 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和参与。

经济生活教案第三单元.doc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本单元教学计划 引言 生产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那么,我国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什么意义?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于大众生活、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税收对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理解公民依法纳税的基本义务,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引言 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把蛋糕做大固然重要,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又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教学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材分析 木课分为两框。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必然性,指岀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屮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公平、效率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要注重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课2课时;复习课1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①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中学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中学政治经济生活教案1 情感看法价值观:学生渐渐相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从而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率地否定自己。 实力:学生能够依据指定题目进行口头表述,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至少一点)并通过分析得出重要结论 学问:明确独特性是普遍存在的,相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才智,相识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及其表现 教学重点 相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教学难点 相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一、小活动:《我说你猜》 请一名学生背对屏幕,依据同学的提示,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 其他学生看到屏幕上的图片,用语言提示,帮助同学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看看谁能够快速地、精确地帮助同学猜出来。 提问:要想帮助同学快速而且精确地猜出图片,你在提示的时候须要特殊留意什么? 要想把握一个事物,就必需把握事物的特点。的确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区分于其它事物的特点,正如两句哲学味道很浓的名言所表达的

意思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不行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你们将来学习哲学的时候会有更深化的探讨。 正因为这很多不同的事物、各种各样的生命,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欢愉。这一点,我们在前两节课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今日我们要进一步去体会的是,在这全部的生命中,有一种最为独特的生命,就是人。 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投影) 相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首先须要把视角放到世界之外,谛视一下人类这个群体,看看人类区分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 提问:你觉得人类区分于其它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人类区分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的才智。 人类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其它生命,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翱翔在蓝天,也不能像鱼儿那样悠然地在水中漫游,人不如猎豹跑得快,不如狗鼻子灵,不如蚂蚁能举重……,但人类有才智,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拥有了其他生命的一些功能,甚至于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其他生命。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活动共享人类的才智。 小活动:说说人类的才智(投影) 提问:说说人类利用才智弥补自身不足,为人类以及世界服务的事例。 通过刚才这个活动,的确让我们体会到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才智,这也让我们深深感到能够做人是多么的幸运和骄傲。 让我们再把视角放回到我们自身,因为在全部人的生命群体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最独特的,让我们一起谛视我们各自生命的独特性。 小活动:画出自己的生命线(投影)

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课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备注 第一课时新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讲授、讨论、探究课时练习第二课时新课信用工具和外汇讲授、讨论、探究课时练习第三课时复习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归纳、总结、识记督查 第四课时练习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训练、提问、讲解批改 第五课时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讲授、讨论、探究课时练习第六课时新课价格变动的影响讲授、讨论、探究课时练习第七课时复习课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归纳、总结、识记督查 第八课时练习课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训练、提问、讲解批改 第九课时新课消费及其类型讲授、讨论、探究课时练习第十课时新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讲授、讨论、探究课时练习第十一课时复习课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归纳、总结、识记督查 第十二课时练习课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训练、提问、讲解批改 第十三课时探究课正确的对待金钱自学、讨论、探究搜集资料引言 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购买。我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怎样看待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知识上的准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引言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货币到底是什么?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教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材分析 本课从商品入手,让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货币的知识。具体包括: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与货币发行相关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人们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等一系列知识。 第1页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教案]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得货币 (一)揭开货币得神秘面纱 1、货币得本质。 (1)商品与货币得密切联系,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 (2)物物交换得困难与一般等价物得产物; (3)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得商品。 2.货币得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就是货币得第一种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与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得大小。若不就是一切商品,就不就是货币,只就是商品得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就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她商品价值得大小。商品得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得时候就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就是观念上得货币。 (2)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得第二种基本职能。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得区别。流通手段强调得就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得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得就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手段得货币必须就是现实得货币,不能就是观念上得货币。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得金属货币量得计算公式。 3.纸币得产生与发展 纸币就是随着商品交换得发展,在铸币得基础上产生得。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 得。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得优点。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就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得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与外汇 1。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得含义:信用卡就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得客户发行得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得优点: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得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得便利。

③信用卡得使用。 (2)支票 ①支票得含义:支票就是活期存款得凭证,就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就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得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与现金支票 (3)汇票。 ①含义: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得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②分类:汇票包括银行汇票与商业汇票。 ③作用:汇票得使用,有利于汇款人得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得不便与风险。 2.外汇 (1)外汇得含义:用外币表示得用于国际间结算得支付手段。 (2)汇率得含义:汇率又称汇价,就是两种货币之间得兑换比率。 (3)人民币外汇得牌价。 三、学法指导 (一)知识篇: 重点问题分析 1、货币得本质 准确理解货币得本质,就是准确把握本课知识得基础与关键,就是连接本课其她知识得纽带 与关键。货币得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财富得象征。在人们眼里,货币蒙上了神秘得面纱,具有某种神秘得力量,对货币得各种不正确得观念(如拜金主义,金钱万恶论等)便应运而生。 (1)等价物得含义。在商品得价值关系中,一种商品充当表现其她商品价值得材料而能够同一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它就处于等价形式上,也称等价物。 (2)一般等价物得含义。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与其她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她商品价值得商品。第一,它首先就是一种商品,就是某一地区市场上人们比较认同、乐意接受得。第二,它自身有一个演化得过程。第三,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就是货币。 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得商品。货币得本质就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一种商品,但与其她商品不同,就是一般等价物,就是可以与其她一切商品相交换得商品;货币与其她一般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 货币与其她一般等价物得区别。产生时间不同,其她一般等价物出现比货币早。特征不同,如货币价值比较大,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其她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她一般等价物不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货币得基本职能 货币得基本职能就是本课知识得核心。现实经济生活中得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得职能,就无法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经济生活得需要。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得两个基本职能。在这里“基本“就是指这两个职能就是从货币产生时就有得,货币得其她三个职能即储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以及世界货币职能,都就是在这两个基本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得。 (1)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她一切商品价值大小得尺度得职能。如果不就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而就是一个或几个,那就不就是货币,只就是等价物。货币之所以能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就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对商品价值言,表现为价格,价格就是价值得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得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得大小成正比,与货币本身得价值成反比。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得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得货币。 (2)流通手段得职能,就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得职能,这一职能又叫购买手段职能。流通手段强调得就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得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得就是商品如何进行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