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子宫肌瘤手术临床途径

子宫肌瘤手术临床途径

子宫肌瘤手术临床途径

一、子宫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肌瘤(ICD)

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ICD);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ICD)(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5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1.病史:①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症状。月经周期缩短、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持续性或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等;②有明显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2.体征:①肌瘤较大,子宫增大超过妊娠12周大小,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②肌瘤生长迅速,有恶变可能;③粘膜下有蒂子宫肌瘤,特别已位于宫口内或突出于子宫颈口以外者。

3.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凹凸不平隆起,浆膜面、肌壁间或突向宫腔的肌瘤回声图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5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

(1)子宫增大,子宫≥妊娠子宫2½月;

(2)症状明显并继发贫血。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肌瘤生

长迅速、疑有恶变者。

3.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或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根据疾病的性质、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机率、年龄因素等诸多因素进行恰当的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D25子宫肌瘤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合并有附件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Ⅱ期以上或宫颈癌Ⅰb 期以上者不宜单纯全子宫切除术;伴有急性盆腔炎症。(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及相关的生化检查;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丙肝、艾滋病、梅毒);(5)胸部透视,心电图;

(6)超声检查;

(7)宫颈细胞学检查;

(8)阴道清洁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选择:

(1)血清CA125

(2)血β-hCG。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患者或有相关既往疾病者);(4)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药物。

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

2.手术方式: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一般不需要。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2.切口愈合良好;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主诉,恢复正常饮食;

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泌尿器官损伤、肠管损伤、出血、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并发症: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或脑血管类疾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是指在诊断某种疾病或进行某种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特征和临床表现,设定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的一种管理方式。下面将对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 一、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路径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和随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早期筛查和诊断: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对于预防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至关重要。临床路径中包括了宫颈抹片检查、宫颈刺激试验和宫颈组织活检等相关检查。临床路径的设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的宫颈癌风险,并尽早发现异常。 2. 治疗方案选择:宫颈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病变的分期和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临床路径中会根据国际标准对不同分期的宫颈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3. 术后和随访:宫颈癌手术后的康复和随访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临床路径中会规定术后护理、术后复查和随访频率等内容,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长期随访。

举例:张女士,50岁,通过人流检查发现宫颈异常细胞,经过妇产科专家的评估,确定进行宫颈组织活检,并确诊为宫颈癌早期。根据临床路径,张女士接受了宫颈锥切术,并术后进行了放化疗。术后,张女士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了康复护理和定期复查,并保持了长期随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随访,张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二、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在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诊断:临床路径中包括子宫肌瘤的常规检查,如盆腔超声、MRI等。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医生确定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评估患者的症状以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保留子宫的手术和切除子宫的手术。临床路径中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子宫大小和症状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如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子宫切除术,而对于年轻女性,可以选择较为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3. 术后管理:子宫肌瘤手术后的术后管理涉及到术后康复和随访,包括恢复期住院护理、术后用药和定期复查等。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术后护理、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随访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或经腹剔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月经改变; 2.妇检:子宫增大、表面不平、质硬; 3.辅助检查:B超。 (三)纳入标准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 2.无基础疾病,无手术禁忌症,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 3.各项辅助检查基本正常(贫血除外)。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有严重的其他科合并症需要特殊治疗者。 (五)标准住院日为≤11天

(六)治疗常规 1.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全/次全切术或剔除术; 2.药物:抗菌素预防感染,止血(必要时,根据术中情况),对症; 3.术前准备2--3天; 4.抗菌素使用不超过72小时。 (七)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2.切口Ⅱ/甲愈合; 3.体温正常; 4.血象基本正常。 (八)有无变异及变异原因 1.术中发现其他部位病变或术中出现并发症者; 2.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子宫肌瘤者; 3.术中改变麻醉方式者; 4.术后出现并发症者(如血管栓塞、下肢静脉栓塞等); 5.因宫颈细胞学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导致住院天数延长者。

二、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床号: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1 天/实际住院天数:天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及进展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及 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现将目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疗效及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1 经腹手术 1.1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目前多采用腹壁横切口,小切口手术。TAH主要优点是不受子宫体积大小的限制和盆腔粘连及病灶部位的影响,但需开腹,腹壁有切口,术后有切口痛,住院时间相对长。 1.2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宫颈、阴道形状不变,有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但术后要定期复查,以防残端宫颈癌的发生。 1.3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受肌瘤数目限制,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但肌瘤有复发的可能,黏膜下肌瘤禁忌。 1.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适用中等大小的2~3个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并且直径小于10 cm或6~7 cm,也有学者认为腹腔镜下切除较大的肌瘤亦是安全的。LM术中应避免剔

除过多的肌瘤壁间肌瘤,肌瘤多于4个或者肌壁间肌瘤直径大于6 cm,手术时间将明显延长且出血增多。增加转为开腹的机会。 1.5 腹腔镜辅助下肌瘤剔除术(LAM)该手术保持了LM的优点,LAM适用于直径大于10~12 cm或者多个浸润深的肌瘤,且需多层缝合的患者。其优点是缝合子宫较快,易清理切除的肌瘤,能够保持子宫的完整形态。 LAM能够切除更大的肌瘤,出血量和开腹手术相近,故可以代替开腹手术。小于5 cm的浆膜下肌瘤可以很容易通过LM剔除,但是肌壁间和更大的肌瘤需要长时间手术分离肌瘤并缝合。LAM 通过小切口缝合,取出大的肌瘤,减少了手术时间且不需要太多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2 经阴道手术 2.1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 TVH除具有子宫良性疾病切除术的一般指征外,需综合考虑子宫活动度,是否盆腔广泛粘连,子宫体积及瘤体部位等。但子宫体积的大小,并非绝对,取决于子宫的解剖和医生经验。而瘤体部位更为关键,有学者提出子宫<3个月妊娠大小或<500 g为手术适应证。阴式子宫切除术禁忌证:(1)子宫恶性肿瘤;(2)宫颈肿瘤;(3)阔韧带肌瘤;(4)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5)严重的盆腔粘连[1]。 2.2 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被认为是治疗黏膜下肌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主要有子宫穿孔、术中出血、感染、吸收过多的低张液。

子宫肌瘤手术临床途径

子宫肌瘤手术临床途径 一、子宫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肌瘤(ICD) 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ICD);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ICD)(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5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1.病史:①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症状。月经周期缩短、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持续性或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等;②有明显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2.体征:①肌瘤较大,子宫增大超过妊娠12周大小,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②肌瘤生长迅速,有恶变可能;③粘膜下有蒂子宫肌瘤,特别已位于宫口内或突出于子宫颈口以外者。 3.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凹凸不平隆起,浆膜面、肌壁间或突向宫腔的肌瘤回声图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5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 (1)子宫增大,子宫≥妊娠子宫2½月; (2)症状明显并继发贫血。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肌瘤生

长迅速、疑有恶变者。 3.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或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根据疾病的性质、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机率、年龄因素等诸多因素进行恰当的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D25子宫肌瘤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合并有附件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Ⅱ期以上或宫颈癌Ⅰb 期以上者不宜单纯全子宫切除术;伴有急性盆腔炎症。(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及相关的生化检查;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丙肝、艾滋病、梅毒);(5)胸部透视,心电图; (6)超声检查; (7)宫颈细胞学检查; (8)阴道清洁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选择: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表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表 1.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子宫肌瘤的临床路径表,旨在帮助医生和病人了解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2. 概述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临床上常见到的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感等。 3. 诊断 子宫肌瘤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 3.1 临床症状:结合病人反映的临床症状,如月经异常、下腹坠胀感等,进行初步判断。 - 3.2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波、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进一步确认诊断。 - 3.3 病理学检查:对于影像学检查存在争议的病例,可考虑进行病理学检查,获取更精确的诊断结果。

4. 分级 子宫肌瘤根据其位置、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分级: - 4.1 子宫壁肌瘤:位于子宫壁内。 - 4.2 子宫腔肌瘤:位于子宫腔内。 - 4.3 子宫蜕膜下肌瘤:位于子宫蜕膜下。 - 4.4 子宫蜕膜内肌瘤:位于子宫蜕膜内。 - 4.5 子宫外肌瘤:位于子宫外。 5. 治疗 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 - 5.1 观察:对于无不适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子宫肌瘤,可选择观察,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 5.2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促排卵剂、黄体酮、长效受体激素释放剂等。 - 5.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等。

6. 结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影 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子宫肌瘤的分级,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子宫肌瘤临床路径表的概述,供医生和病人参考。具体 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决策。

子宫肌瘤高强度超声热消融术治疗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海扶刀治疗临床路径 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肌瘤(ICD-10 : D25.900)子宫腺肌病(ICD-10 : N80.003) 行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术(ICD-9-CM-3:68.29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症状:月经量增多、痛经等。 2.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肿瘤标志物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治疗方式: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w 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 : D25.900子宫肌瘤、ICD-10 : N80.003

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 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HPV ; (5)乙肝两对半、阴道炎五联检、血HCG心肌酶谱、甲功 (6 )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 片、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4 天。 1. 麻醉方式:镇静、镇痛麻醉。 2.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其他必需用药。 (八)术后住院恢复w 1-2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等。 2. 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017最新子宫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标准流程

子宫平滑肌瘤(2016 版) 一、子宫平滑肌瘤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 (ICD10:D25.900)行经腹/经阴道/经腹腔镜下子宫全/次全切除术 (ICD9CM-3:68.39/68.49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2.体征:子宫增大; 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2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900 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 腔CT 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 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 8 天。 1. 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

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探讨

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探讨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肿瘤科室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我院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2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在住院费用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以手术天数为横坐标、以阶段性护理内容为纵坐标,强调循序渐进、标准化,打破了传统的零散式护理,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加速术后康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子宫肌瘤;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沿时间横轴向前推进的一种全新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其核心在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合理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促进护患间的沟通,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1]。本文选取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护理模式下患者疗效及满意度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行子宫肌瘤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症状、体征及病理学检查检查予以确诊,排除妊娠合并症、有恶性可能的肌瘤等。年龄37~52岁,平均(44.4+5.3)岁。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比较在年龄、子宫肌瘤类型、术式、麻醉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子宫肌瘤手术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出院时填写“服务满意度评估表”。观察组采取我院妇外科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即以手术(住院)时间为横坐标,以入院指导、体检、用药、日常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功能训练、出院计划等为纵坐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表,按照此表开展护理,具体如下: 1.2.1入院前准备患者入院第1~3d,在与患者及家属对接后,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对医院、妇外科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必要时向其介绍主治医师、对接护士等资质、经验等一一描述。待患者熟悉适应环境后,开始向其讲解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及治疗期间注意的情况,特别是叮嘱患者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并指导阴道准备方法,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治疗。术前1天,向患者讲解手术准备事项、麻醉方式,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咳痰、床上排便方式、自我沐浴更衣。叮嘱患者注意术前饮食、睡眠等。

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

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 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现代医学的里程碑 引言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特别是在育龄妇女中。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诸多不适和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本文将探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的现代应用,它的优势以及手术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子宫肌瘤概述 子宫肌瘤,也被称为子宫肌腺瘤,是一种生长在子宫壁内的非恶性肿瘤。这些肿瘤通常在子宫肌层中形成,可以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贫血、尿频、便秘等,严重者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因此,对于那些症状严重或希望怀孕的患者来说,治疗子宫肌瘤是至关重要的。 二、微创手术的兴起 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通常涉及腹部切口,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去除肿瘤,但却伴随着明显的并发症风险,包括出血、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此外,传统手术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干扰。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和不便,微创手术逐渐崭露头角。 三、微创手术的类型

1. **腔镜手术**: 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常见微创方法。它通过腹壁小切口,将腔镜引入腹腔,以可视化操作方式切除子宫肌瘤。这种手术不仅减少了创伤,还使患者术后康复迅速。腔镜手术适用于较小的肿瘤和单一的子宫肌瘤。 2.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颗粒物质注入子宫动脉,阻塞了肿瘤的血液供应。这一过程导致了肿瘤缩小和症状的缓解。子宫动脉栓塞术适用于那些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或者是寻求保留子宫的女性。 3. **子宫内膜消融术**: 子宫内膜消融术是一种非侵入性微创手术,适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相关的月经不规律和出血过多。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宫腔内引入设备,直接消融子宫内膜,减少月经出血量。这对于那些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四、微创手术的优势 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更小的创伤**:微创手术通常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降低了手术相关的创伤和疼痛。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17期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22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及临床路径组各11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护理及出院指导;护理路径组对既往住院期间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根据腹腔镜手术特点、护理特征,患者自身情况以及医院条件、科室情况制定护理路径表,依据表格中内容实施操作,完成各项护理,并做好记录。结果:护理路径组健康教育评分(93.27±6.22)、护理满意度评分(97.02±1.13)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2.32±11.26)、(91.22±4.04),差异显著(t=4.238、3.505,P<0.05);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1.68±2.40)h、住院时间(6.79±0.35)d低于常规护理组的 (15.47±5.30)h、(7.80±0.52)d,差异显著(t=3.580、2.975,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131-02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疾病,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可达到治愈目的,腹腹腔镜安全性高、切口小、愈合快,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所有目前常用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1],但围术期应激反应可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仍需做好相关护理工作[2]。本文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11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与常规护理110例患者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220例,排除患有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患者;妊娠女性,藥物过敏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及临床路径组各110例,两组资料无差异,详见表1。

子宫肌瘤妇科外科ERAS实施流程(模板)

子宫肌瘤妇科外科ERAS实施流程(模板) 1. 引言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是一种通过优化全程治 疗过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本文档 旨在提供子宫肌瘤妇科外科ERAS实施的流程模板,以帮助医疗机 构在实施过程中更加规范和高效。 2. 实施流程 2.1 术前准备 -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定手术适应症。 - 与患者进行术前交流,解释手术过程、风险和术后恢复预期。 - 在手术前一天,告知患者快速清除肠道的要求。

- 准备手术室和必要的设备、药物等。 2.2 术中操作 - 麻醉团队通过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 药物。 - 术中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 - 经皮腹腔镜或经腹部切口等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选择。 - 在手术过程中,优先选择微创手术技术,减少组织的损伤。 2.3 术后处理 -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根据术后患者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当的镇痛和液体支持治疗。

- 早期活动,促进患者的康复。 2.4 术后随访 - 术后第一天,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和教育,明确术后饮食和活动的注意事项。 - 术后第一周,进行术后复查,包括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等。 - 术后第一个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 3. 结论 子宫肌瘤妇科外科ERAS实施流程是一个多学科、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旨在优化术后康复效果。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和术后随访,实现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的加速。医疗机构在实施该流程时,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开腹手术临床路径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开腹手术临床路径 (一)适应对象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1.病史:月经紊乱、腹部包块、月经量多、月经周期及周期异常,继发性 贫血、有压迫症状、严重痛经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月经经期及周期异常。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行盆腔核磁及CT检查。 4.注意事项:术前停用抗凝药物1周。 (二)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入院后给予按妇科常规护理、二级护理及普食。 2.入院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术前三项)。 (4)彩超:盆腔、肝胆胰脾、双肾、膀胱、输尿管。 (5)心电图。 (6)胸部X片检查。 (7)妇科阴道微生态、HPV、TCT或阴道镜检查。 (8)肺功能检查(年龄大于45岁)。 (9)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否则签署拒绝诊刮同意书。 3.阴道准备:妇科检查、阴道擦洗及阴道上药。 4.肠道准备:口服氟哌酸(0.2g,3/日)及替硝唑(1g,1/日)。 5.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超声心动、盆腔CT或MRI检 查、肠道及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三)手术前特殊准备 1.术前1天签署手术同意书。 2.术前1日给予术区备皮,备血(红细胞及血浆)。 3.术前1日半流食,术晨禁食水(年龄大者术前3天进半流食,术前1 日进流食)。 4.术前1日口服硫酸镁或甘露醇行肠道准备,必要时给予灌肠。 5.抗生素皮试,术中带药。 6.术晨给予阴道擦洗,留置导尿。 7.术前针:。 8.必要时预约冰冻病理检查(78721),填写冰冻病理检查单并签字。 9.子宫肌瘤剥除术需准备垂体后叶素。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有几种方法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有几种方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会给女性带来一定的疼痛感,而且会导致很多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等症状,但是一般对于子宫肌瘤最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很多女性都存在一些顾虑,认为手术治疗就是将子宫全部切除,下面一起了解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有几种方法。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有几种方法 手术治疗 其适应情况有以下几点: ①有明显的症状,如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以及因肌瘤压迫所引起的疼痛或尿潴留者等; ②肌瘤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因不易萎缩但易发生退化性变;

③肌瘤生长迅速,有恶性变可能; ④粘膜下有蒂肌瘤,特别是已突出于宫颈口这; ⑤宫颈肌瘤; ⑥肌瘤有蒂扭转或发生感染时(但需先控制感染); ⑦青年妇女尚未生育者,为免肌瘤影响生育,可及早行肌瘤摘除术; ⑧珍断不明确,有卵巢瘤可能者。手术范围包括肌瘤剔除、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和子宫体中心切除;手术途径可经腹、经阴道、及宫腔镜、腹腔镜下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维持子宫生理功能,保持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下丘脑-垂体一卵巢一子宫轴影响最小。相对于子宫切除术,其缺点包括:术后复发二莩高;手术对予宫腔人小无改变,对于那些因宫腔过大致月经过多者的症状改变可能有限;成形后的子宫在H后分娩中可能发生破裂等。 1.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孟慧等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等发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两者剔除的肌瘤大小、数目、类型各有不同,特别是剔除肌瘤重量明显不同。 2.无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近年来,有学者尝试用无气腹腔镜完成直径较大的肌瘤剔除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浅谈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与护理新进展

浅谈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与护理新进展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地推动下,医学领域的相关技术、设备及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由传统的有创手术方式向微创手术,甚至是无创手术方式转变。子宫肌瘤的护理也随着治疗方式的转变相应地不断发生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治疗需要和患者的护理需求。 标签: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护理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治疗中多发、常见病,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育龄妇女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25%~30%[1]。在医学技术及设备不断发展地推动下,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正逐步由传统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式子宫全切术等向宫腔镜下肌瘤摘除术、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等方式转变。本文就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及护理新进展进行研究探讨,现做如下综述。 1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方式进展分析 1.1 有创的子宫肌瘤手术方式 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有创子宫肌瘤手术方式主要包含以下7种:①经腹子宫切除术,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可对病变子宫进行整体切除。②腹膜外子宫切除术,其优点主要体现为对患者腹腔造成较小损伤。③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优点主要体现为手术时间短、操作较为简单、并发症少等。④保留部分宫体及子宫内膜手术方式,其优点体现为即可保留宫颈,又可保留子宫内膜。⑤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其优点为操作简单、保留子宫浆肌层、保留部分子宫内膜。⑥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优点表现为手术时间短、膀胱无损伤等。⑦肌瘤剔除术,其优点表现为不影响生育功能、经阴道或宫腔镜可将宫颈肌瘤进行切除。 1.2 微创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 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①阴式子宫切除术。该种手术方式具有较广的适应证,其安全性明显高于有创手术方式。②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该种手术方式为成熟的妇科临床治疗方式。其优点主要体现为无需开腹、子宫无切口。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该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微小、痛苦小等优点。④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该种治疗方式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观察下,在子宫肌瘤供血动脉上插入导管,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肌瘤的供血动脉,促使肌瘤发生变性,进而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 1.3 无创的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 高强度超声聚能刀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型无创性的方式。该种方法是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在患者体内的特定靶区,利用聚焦产生的高能量超声波形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0版)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显示35岁以上妇女20%患有子宫肌瘤。其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手术途径有开腹、经阴道或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重 要的术式。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用专门设计的电 动分碎器对子宫(肌瘤)进行分碎,目的在于使组织标本成为碎片以方便经穿刺孔取出至腹腔外完成手术。腹腔镜电动分碎器自1991年问世以来,临床一直沿用至今。既往普遍认为这种电动肿瘤分碎术(power tumor morcellation )仅适用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因此术前需要 充分评估排除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肉瘤)的可能,以实施分碎术。国外文献报道,大约每350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为子宫肉瘤(0.29% ),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的数据为 1/158 ( 0.63% )。虽然子宫肉瘤被分碎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腹 腔内肉瘤广泛性播散种植转移对患者的危害却很大。早期子宫肉瘤与 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表现、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方面很难鉴别, 而分碎术后的组织碎片又会影响子宫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容易漏诊子 宫肉瘤。另外,即使是子宫肌瘤,也存在经分碎术后发生腹腔内平滑 肌瘤种植再生的可能性,导致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发生。因此, 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疾患,肿瘤细胞与组织碎片的播散种植都可能导 致疾病的复发,大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并且可能影响预后,尤其是

子宫肉瘤患者更是如此。鉴于此,国内学者于2012年5月发表了"关注子宫分碎术对早期子宫肉瘤预后的影响"等文章,对分碎术的不良后果提出了警示。2年后的2014年4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发出对电动分碎器使用的警告并停止其临床使用。 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质疑FDA废用腹腔镜分碎术以及媒体对FDA处理该问题的偏见和批评。2017年欧洲妇科肿瘤协会在有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共识中指出,子宫肌瘤切除后应该在密闭的分碎袋中进行隔离分碎取出肌瘤组织。但时至今日,临床仍可见子宫肉瘤患者因术前误诊为所谓"良性"子宫肌瘤进行了无保护措施的分碎术,而导致不良预后的病例。尽管腹腔镜分碎术可以使良性肿瘤患者获得微创手术的效果,但无保护措施的分碎术却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子宫(肌瘤)分碎术的共识或指南。因此,非常有必要组织国内专家,制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术前评估、术中处理以及术后监测的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 1 子宫肌瘤与子宫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1.1子宫肌瘤大体观,子宫肌瘤颜色呈灰白色或略带红色,切面平滑肌束纵横交织呈漩涡状纹理及编织样结构。较大的肌瘤有时为多个肌瘤结节聚合在一起,可呈不规则形状,肌瘤周边正常肌层常因受压萎缩形成分界清楚的假包膜。子宫肌瘤也可表现出类似恶性肿瘤 的蔓延或转移方式形成播散性平滑肌瘤等。子宫肌瘤可发生病理变性,常见的有萎缩、透明变性、黏液变性、囊性变、红色变性、脂肪变性和钙化等。镜下观,典型的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分化的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肌瘤细胞常纵横交错,排列成编织的束状或漩涡状,失去正常肌层的层次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