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七章思考题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七章思考题

第七章决策

第一题: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答: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

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1)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第二题:组织中的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何为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

答: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未受到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决策为追踪决策。因此,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时刻注意环境的变化。

第三题: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答:

1、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4、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5、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第四题:决策的理论有哪些?

答:

一、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一种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际

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代替。

二、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1950年代。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 A 西蒙,他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的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其他学者对决策者行为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的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三、回溯决策理论或隐含最爱理论把思考重点放在决策制定之后,解释决策者如何努力使自己的决策合理化。该理论是1967年彼得索尔博格提出。该理论说明,决策事实上只是为已经做出的直觉决策证明其合理性的一个过程,说明了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

第五题: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

决策的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影响决策的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第六题: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何谓政策指导矩阵?它有何特点?

答: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由美国波斯顿咨询公司建立,该法主张,在确定每个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

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

政策指导矩阵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创立。顾名思义,政策指导矩阵即用矩阵来指导决策。具体来说,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并把他们标示在矩阵上,据此指导企业活动方向的选择。

第七题: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答:

确定型决策方法: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只有一种并为管理者所知,则须采用确定型决策方法,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有线性规划和量本利分析法等。

风险型决策方法: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不止一种,管理者不知道到底哪种情况会发生,但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须采用风险型决策方法。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就是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管理者不知道未来情况有多少种,或虽知道有多少种,但不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须采用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等。

《管理学》习题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参考答案)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 (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 ) A. 纺织厂 B. 医院 C. 电视剧制作中心 D. 学校 2. 命令统一原则是指( )。 A. 每一个人只有一个直属上司 B. 权责对等 C. 责任不可委任 D. 反映组织系统的相互关系 3. 适当的充分的授权可以减少上下级之间的接触次数和密度,节省上级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上级管理者可以拥有较大的( )。 A. 控制权 B. 管理幅度 C. 管理权 D. 监督权 4. 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 )。 A. 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 B. 所管理的部门数量 C. 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 D. 以上都不对 5. 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会使管理费用(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没有任何关系 参考答案:1.C; 2.A; 3.B; 4.A;5.A;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因素中有助于管理幅度扩大的因素有哪些?( ) A. 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较高 B. 计划制订得详尽周到 C. 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 D. 下属的工作地点在地理上比较分散 E. 工作环境稳定,变化不大 2.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 )。 A. 目标导向 B. 命令统一 C. 人人有事做 D. 尽量减轻主要管理者的压力,多设副职 E. 权责对等 3. 组织设计的任务包括( )。 A. 研究与开发 B. 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 C. 分析财务构成 D. 编制职务说明书 E. 确定管理幅度与层次 4. 下面关于非正式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元的,一个正式组织中可能存在多个非正式组织 B. 目的性强,成员由于相互吸引而自发地成立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七章思考题

第七章决策 第一题: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答: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 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1)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第二题:组织中的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何为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 答: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未受到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决策为追踪决策。因此,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时刻注意环境的变化。 第三题: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答: 1、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4、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5、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第四题:决策的理论有哪些? 答: 一、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一种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际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 第7章 管理信息

第七章管理信息 一、复习要点 1、信息的概念。 2、有用信息的特征。 3、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开发步骤。 4、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名词:信息、数据、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 二、习题之填充题 1、在管理学科中,通常把信息定义为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2、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对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对信息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3、质量是有用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4、例外报告是在事情超出常规时产生的。 5、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收集、处理、维持和分配信息的系统方法。 6、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7、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把原始数据加工或转换成有意义和有用的信息的过程。 8、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来说,除了五个基本要素外,还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库。 9、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10、系统设计是考察系统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11、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形成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12、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为日常决策提供服务,还提供有关组织外部环境的信息。 13、由于结构化和系统化性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不能提供异常报告或反映异常经营情况的信息。 14、用户以一种交互和实时的方式与决策支持系统对话。 15、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分析模型和特殊化的信息库。 16、对任何形式的信息来说,只要是以光或电的方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它所利用的传送技术就称作电信。 17、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 三、习题之选择题 1、下列属于有形成本的是(ABC )。 A.购买计算机 B.厂房 C.系统维护和升级 D.公司信誉的降低 2、下列不属于无形成本的是(C )。 A.员工士气不振 B.工作程序变动造成的工作瘫痪 C.员工工资 D.公司信誉的降低 3、有形收益包括(ABCD )。 A.销售额的上升 B.成本的下降 C.旷工率的降低 D.新产品的开发 4、无形收益包括(ABC )。 A.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B.士气大振 C.更好的顾客服务 D.生产率的提高 5、信息的完全性要求(ABC )。 A.尽可能详细 B.尽可能简洁 C.在详细和简洁间找到一种平衡 D.信息提供越多越好 6、如果借助金字塔来对管理决策或控制进行分类,则位于塔底的是(A)控制,位于塔中部的是(A)控制,位 于塔尖的是(A)。 A.业务或操作,战术,战略计划和控制。 B.战术,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 C.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战术。 D.业务或操作,战略计划和控制,战术。 7、除了信息系统之外,组织通常还可以利用(ABCD )等信息技术。 A.电信和网络 B.专家系统 C.机器人 D.办公自动化 8、有效信息(有用信息)的特征有(ABCD )。 A.高质量 B.完全 C.及时 D.相关性 四、习题之简答题/问答题 1、信息和数据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比较信息和数据)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信息和数据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数据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因为其确切含义往往不明显。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数据→加工处理→信息。

管理学_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练习题与答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职能 3、“科学管理” 4、霍桑试验 5、系统管理理论 6、权变管理理论 7、“管理科学”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1.A ) A、赫伯特·A西蒙 B、彼得·F·德鲁克 C、弗雷德·E·费德勒 D、弗里蒙特·E·卡斯特 2、管理的核心是(2.C )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 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 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 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 指(3.B )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4.B ) A、管理的科学性 B、管理的艺术性 C、管理学的历史性 D、管理学的实用性 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5.A ) A、麦格雷戈 B、赫兹伯格 C、梅奥 D、马斯洛 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6.C ) A、法约尔 B、西蒙 C、巴纳德 D、卢桑斯 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7.D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8.B ) A.巴纳德B.西蒙C.卡斯特D.卢桑斯 三、多项选择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1.AB )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2.ACE )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 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 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 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

周三多《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按其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c 】 A.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2.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 b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3.1990年,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这就是【 b 】 A.《企业再造工程》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D.《管理的实践》 4.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霍桑试验,在哪个阶段试验得出了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结论【 c 】 A.工场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C.大规模访谈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5.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关于保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 A.保健因素能预防和减少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其对工作非常满意 B.保健因素最大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C.保健因素的满足,能使员工对工作非常满意 D.保健因素的满足,有助于员工潜力的发挥 6.“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d 】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万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C 】 A.60台B.70台C.80台D.90台 8.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推销型领导方式适用于【 B 】 A.高任务、高关系B.高任务、低关系 C.低任务、高关系D.低任务、低关系 9.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 A 】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习题

管理,11e(罗宾斯/库尔特) 7章经理作为决策者 1)决策过程由确定决策标准开始。 答: 假 页次: 179 主题: 决策过程 目的:1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2)决策标准定义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或相关的内容。 答案: 真 页次: 180 主题: 决策过程 目的: 1 困难:容易 分类: 概念性 3)在决策过程中,在将权重分配给决策标准之后, 决策者列出了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答案:真 页次: 181 主题:决策过程 目的:1 困难:容易 分类:概念性 4)一旦确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决策过程中的下一步就是选择其中之一。答: 假 页次: 181 主题:决策过程 目的: 1 困难:容易 分类:概念性 5)实施替代是指选择最佳选择的过程。 答:假 页次: 182 主题:决策过程 目的:1 困难:容易 分类: 概念性

6) 决策是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一部分, 是管理的本质。 答案:真 页次:182 主题:决策风格 Objective:2 困难:容易 分类:概念性 7) 理性决策的一个假设是决策者不知道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和后果。 答:假 Page Ref: 183 主题:决策风格 Objective:2 困难: 容易 分类:概念性 8) 根据有限理性的概念,管理者理性地做出决策,但受到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答案:真 Page Ref: 183 主题: 决策风格 Objective: 2 困难: 容易 分类:概念性 9) 承诺升级现象是指尽管有证据表明它可能是错误的,但对先前的决定作出了更大的承诺。 答案:真 Page Ref: 184 主题:决策风格 Objective: 2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10)直觉决策是对理性决策的补充,而不是有界的理性决策. 答:假 Page Ref:185 主题: 决策风格 Objective:2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南大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及试题

南大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及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 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 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 3、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 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 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思考题完整版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思 考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人类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1、具有目的性,人类活动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2、有依存性,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须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3、有知识性,人类活动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只是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烦人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有人类活动,有人类活动就一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管理实践,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管理者扮演这三种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这三种技能: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有着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实现本单位的既定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进行着任务,资源,职责,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协调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管理工作也有着它的特殊性,有多少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就会有多少种特殊的问题,也就会有多少种解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章 控制

控 制 教学目的:明确控制职能的地位,了解控制类型与过程,掌握控制的方法。 教学要求:阐明控制基本原理与原则,明确控制的要求。 教学内容:控制概述、控制原则与程序。 教学重点:控制类型与程序 教学课时:4 第一节 控制内涵 一.控制的含义 一般意义的控制就是指引导一个动态系统达成预定状态。例:空调器对室内温度的控制。 管理学中的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程。 二.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最重要职能之一,是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作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管理控制的必要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 三.控制原理 控制理论中有下列基本原理: (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接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控制标准Z 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S 的函数,即Z=f(S)。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 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四.控制的类型 1.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防患于未然。 现场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事后控制——是指在同一个时期的组织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管理的投入 管理的过程 管理的产出 事前控制 现场控制 事后控制

信息流向 纠正措施 2.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集中控制——对组织的重大项目与事务成立专门的控制机构,进行重点控制。 分散控制——对日常的一般性、常规性事务则由各部门、各岗位及全体员工自行控制。 3.战略控制与战术控制 战略控制——即对战略规划的控制。 战术控制——即对经营战术活动的控制。 4.程序控制与跟踪控制 程序控制——又叫计划控制,是一种将预先编制好的内容和步骤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从而对整个管理过程予以控制的方式。 跟踪控制——又叫目标控制,是一种将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从而对整个管理过程予以控制的管理形式。它具有对环境干扰和受控系统运动变化的主动适应能力。 第二节控制过程 一般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一.确立标准 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确定控制对象 ►选择控制的重点 ►制定标准的方法 制定标准的方法有三种:统计分析法、工程测量法、经验估计法 二.衡量成效 找出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价实际工作的优劣。衡量成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衡量成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三.纠正偏差 即在发现偏差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必要的纠正措施。 应注意的问题: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正偏差的实施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第三节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一.控制的原则 1.系统控制原则 系统是一个由各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组成的有机体。系统控制是指在控制中要树立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的观点。 2.以人为中心原则 1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第十章思考题

第十章组织设计 第一题: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 答: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需委托一定数量的人分担其管理工作,委托的结果是减少了他必须直接从事的业务工作量,但于此同时,也增加了他协调受托人之间关系的工作量.因此,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为管理幅度. 有效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取决于企业组织所处的状态和他们的影响因素。 第二题: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可以使高层尽快的发现信息所反应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可能性也小。同时较大的管理幅度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众多的信息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 优点与局限性正好和扁平结构相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 2)工作内容和性质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B:下属工作的相似性C:计划的完善程度D:非管理事务的多少 3)工作条件A:助手的配备情况B: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C:工作地点的相近性4)工作环境. 第三题: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依据哪些基本原则? 答: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即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 设计时,逻辑性的要求首先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要求因事设职,因职用人,而非相反.同时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 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1:组织设计往往不是全新的 2:组织中的各岗位的工作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 3: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而不是事和物的集合 (二)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 (三)命令统一的原则。 第四题: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58.周三多《管理学》关键名词概念

57.《管理学》思考题 、一。什么是“泰罗制”,你怎样评价泰罗制? 2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管理职能有那几种? 4、什么是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5、行为主义者进行的“霍桑实验”是什么? 6、简析伦理的功利观 7、管理的主要技能有哪些? 8、决策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9、管理的经济方法是什么? 10、说明管理的绩效原理。 11、简介哈罗德.孔茨的计划的层次体系。 12、什么是目标管理”,谈谈你认为目标管理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58.周三多《管理学》关键名词概念 周三多《管理学》关键名词概念 第一章:管理、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管理者技能。 第二章:泰罗制、霍桑实验、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精益生产、企业再造。第三章: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 第四章:管理伦理、社会责任、伦理的功利观。 第五章:管理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 第六章:决策、战略决策、程序化决策、风险决策、行为决策理论、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第七章:计划、战术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第八章:目标管理、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流程再造。 第九章:组织设计、管理幅度、组织的扁平结构、部门化、集权与分权。 第十章:人员配备、工作轮换。 第十一章:非正式组织、直线关系、参谋职权。 (为帮助同学们做好期中考试复习准备,特依据周三多教授的《学习指导》及近年全国考研试题,拟定上述名词概念) 怎样解答名词概念题? 对管理学名词概念的解释,要依据不同类型作相应的简要回答: 1、对名称解释要简明准确:如: 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对科学原理的解释则要复杂一些,必须简介发明者(国别、职务职称、地点、发表的书刊)、目的、内容(主要观点)、影响及意义。如: Z理论——由日裔美国教授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主要内容是: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该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3、实行个人负责制;4、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5、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6、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Z理论将东方文化的人文感情揉进了管理理论,是对X理论和Y理论的一种补充完善。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章练习题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章练习题 第7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选择题(共3题) 1. 关于计划的实际效果,许多管理学家都进行过仔细研究,其基本结论是()。(中山大学2009年研) A.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比不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绩效要好 B.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不一定就有好的绩效 C.制定正式计划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D.好的计划可以消除变化 标准答案:B 2.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标准答案:C 3. 下列属于非例行活动的是()。 A.新产品的开发 B.品种结构的调整 C.工资制度的改革 D.生产规模的扩大 标准答案:A,B,C,D 二、判断题(共1题) 1. 在环境迅速变化的时代,计划工作的价值降低了。(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研) ( ) 标准答案:错误 三、名词解释(共2题) 1. 战略性计划(四川大学2007年研) 标准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

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性计划的内容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战略性计划的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订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2. 计划(首都经贸大学2008年研;上海交大2005年研;东北大学2004年研) 标准答案: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计划管理工作。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②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项目和预算等。(3)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四、简答题(共3题) 1. 划分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标准是什么?(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研) 标准答案:一般来说,划分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标准是计划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指标。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个要素:

管理学(周三多)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管理者具备的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6.何为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社会反应有何区别? 企业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责任偏向于主观性,是企业应该承担没有法律指令强制规定。义务是被动要求的,是国家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工具强制执行的。责任不履行受到社会的指责和讨伐,义务不履行会受到国家执行机关的惩罚和勒令执行. 8.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 古典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了最大的福利。在社会经济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益取向相容。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或许使企业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来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的多的长期利益,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第三章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涉及两个或者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特许、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这几种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可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竞争阶段。从企业发展角度可分为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有哪些? (1)利用优势能力(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4)抵御和分散风险(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4.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 (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此外,它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的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 (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全球模式的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使得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跨国模式。特点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跨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和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第六版)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与管理学 一、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二、习题 (一)选择题 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_____,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_____,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______。 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 2. ____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______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_______.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5.在_______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__________。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 7.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____________。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8.___________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9.__________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 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10.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11. 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 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12. 作为______,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______,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 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13.投入产出模型、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概念基础之上的,属于________。 C.解释性模型 14.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_________ 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习题 一、填充题 1.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__________的。 2.战略性计划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阶段构成。 3.__________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 4.公司环境的最关键部分是__________。 5.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__________。 6.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企业成长的基础是__________。 8.常采用的防御性战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式。 9.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加强型战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有效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法。 12.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乘积。 13.滚动计划法是一种_________的方法。 14._________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 15.网络图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 16.有一些工序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它们叫做_________。 17.比较各路线的路长,可以找出一条或几条最长的路线,这种路线被称为_________。 18.韦尔奇提出,公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概括性的、明确的语言确定_________。 19.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0.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_________。 21.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人本原理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周三多《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按其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c 】 A.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2.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 b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 3.1990年,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这就是【 b 】 A.《企业再造工程》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D.《管理的实践》 4.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霍桑试验,在哪个阶段试验得出了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结论【 c 】 A.工场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C.大规模访谈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5.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关于保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 A.保健因素能预防和减少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其对工作非常满意 《 B.保健因素最大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C.保健因素的满足,能使员工对工作非常满意 D.保健因素的满足,有助于员工潜力的发挥 6.“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d 】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万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C 】 A.60台B.70台C.80台D.90台 】 8.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推销型领导方式适用于【 B 】 A.高任务、高关系B.高任务、低关系 C.低任务、高关系D.低任务、低关系 9.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