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课 行政决策

第七课 行政决策

第七课行政决策<新课讲授>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一、决策和行政决策的含义:

(一)所谓决策,从广义上讲,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就是决定政策和策略,是社会组织为实现某个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二)、行政决策的概念

行政决策: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依据法律和政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达到某种行政目的而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从决策主体看,只有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代表这些组织的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从决策内容看,行政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

从决策作用看,行政决策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从决策依据看,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从而决定了行政决策具有很强的政策规定性。

从决策目的看,行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虽然也讲经济效益,但更注重社会效益,所以,行政决策不直接以营利为目的。

从决策性质上看,行政决策属于政治范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三、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决策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行政决策,行政管理的其他各项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没有方向,没有现实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开展的前提和依据。

(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在行政管理实施和执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如何加以实施和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说,行政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

(3)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行政决策的成功,是行政管理最大的成功;行政决策的失败,是行政管理最大的失败。

四、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决策模型

(一)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以古德诺、怀特等阐发德“政治——行政”二分法占据了政府管理思想的支配地位,他们仅把政府管理看作一种技术性活动,与国家的政治和决策无缘。

1937年,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在《组织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

1938年巴纳德发表《经理的职能》,较早地提出了决策是管理工作重要内容的命题。

西蒙的决策理论。

在继承和发展巴纳德行为主义和系统论的组织观和决策观的基础上,西蒙于1947年发表《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首次把决策范畴引入行政学.提出“决策管理的心脏:管理就是决策”为著名命题,并对决策中组织影响作了详细的说明,完善和发展了古典的和行为主义的组织理论从而冲破了"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思想樊篱.把整个政府管理活动看作是一系列决策行为构成的决策过程.

(二)决策模型

行政决策的分析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

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首创的一个分析模型。作为决策理论研究开创者,H.A.西蒙的概念体系的一个核心部分,便是把“过程”的观念引入决策研究之中。西蒙认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找出决策的理由;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在各个行动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具体地,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查环境,寻找达成决策要求的条件,称为“情报活动”;

第二阶段——创制、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称为“设计活动”;

第三阶段——从可以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个可行的、合理的方案,作为行动的准则,称为“抉择活动”;

第四阶段——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称为“审查活动”。

西蒙指出,一般地说,“情报活动”先于“设计活动”,“设计活动”又先于“抉择活动”,所以可以构造一个基本的过程序列:“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但是,另一方面,阶段循环比这种循环序列要复杂得多,决策的每一个特定的阶段,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例如设计活动可能需要新的情报活动;而任何阶段中的问题又会产生出若干次要问题,这些次要问题又有各自的情报、设计和抉择的阶段。也就是大的循环圈中包含小的循环圈,小的循环圈包含着更小的循环圈。然而,随着组织决策过程的展开总的情报设计、抉择活动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他还指出,决策结果的执行活动,仍然可以看作政策制定活动的构成部分,不仅执行过程是政策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必要条件,执行活动本身不过是更详尽的、细节性的决策活动,使执行政策和制定政策的活动很难加以区分。

2.系统分析模型一政策为系统的产出

这是美国政治学家D.伊斯顿所提出来的一个决策分析模型。他针对传统政治学单纯的从制度的静态分析进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动态的、研究政府运行过程的政治系统论。他认为,政治系统指相对关联的结构与过程所形成的团体,其功能在于为某一个社会提供权威性的价值分配。作为一个系统,它为了适应外在环境所产生的环境压力,必须随时采取对应措施,作成必要的决策;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政治系统稳定的压力为投入;环境则指被界定的政治系统的界线之外的任何条件或情境;政治系统的产出是系统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以及这些分配所构成的公共政策。

系统分析模型描绘公共政策为政治系统的一种产出。系统概念的内涵,为社会中一套可认明的制度与活动,其功能在于将需求转换成权威的决定,这个决定需要获取全社会的支持。同时,系统的概念也蕴含着:系统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不断地反应环境的压力,因为系统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的各种变迁。总之,伊斯顿的系统分析模型,从一个动态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涉及政治决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即系统、环境、需求与支持的投入、转换过程、产出的政策以及反馈等,并且描述了这些因素在整个政治运行过程的位置,为科学地认识政治过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概念工具。但这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模型,有许多问题尚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

3.渐进决策模型

这个模型是由美国政治经济学家C.E.林德布洛姆对H.A.西蒙等人的理性决策模型作了挑战性的批评后,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他认为,政策的制定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经由渐进变迁的过程,而达成共同一致的政策。政

策制定过程一般都是以现行政策作为一个基本方案,与其他的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做出哪些现行政策应修改,或应增加哪些新政策的决策。这里所说的所有的其他方案,都是对现行政策所作的小规模的或大规模的调整,或者两者综合进行。因此,决策者并不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只着重于那些与现存的政策具有渐进差异的政策方案;他们只考虑有限几个政策方案,而不是涉及所有逻辑上可能的方案;对每个政策方案也只评估几个很可能产生的并且很重要的后果。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仅作边际性的调整,问题的解决在于边际的比较,决策抉择于边际,并不全盘考虑每一项计划或每一个方案。C.E.林德布洛姆认为,政府决策过程为渐进调整过程的根本原因在于:

(1)社会由不同的阶层,甚至不同的种族所组成,不同的团体,各有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因此,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之下,政府为维持社会稳定,获取政策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改革,因为它虽然可能促成特殊的社会目标,但相对地也要付出可观的代价。

(2)之所以运用渐进调整的策略,还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通常在政策过程中,争论中的项目,若只限于增删预算,或修正现行计划,决策者较易达成协议;反之;在重大的政策变更之际,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之时,容易引起决策者之间的冲突。既然每年通过的新计划或政策,会引起严重的政治紧张,则过去成功的政策,在未来几年因此将会维持下去,除非发生大幅度的政府改组。可见渐进决策在化解冲突、维持稳定和维护政治系统方面,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3)政党与政治领袖对于基本国策的看法是一致的,当他们在竞选或争取选票以及其他争取公民支持的时候,仅对每项政策提出渐进的修改而已。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所以林德布洛姆的渐进模型既是作为策略提出,又是对政治现实的描述。

(4)转轨的困难。现行计划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本,因而排除了任何根本上的变革。这些投资有的是经费、建筑物,或其他现款的项目;有的是心理性向,行政惯例,或组织结构,因此,实际的决策情况,并非审慎地考虑全部的政策方案,而只检讨不致造成自然、经济、组织与行政失调的方案而已。

(5)技术上的困难。决策者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智慧或经费,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虽然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发展仍未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以了解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将来的后果。何况,决策者处在那么多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交互作用的情境下,实在无法预估每一项政策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思想,作为一种有影响的观点,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念。但它也具有许多的困难,在一个稳定水平的社会里,这个模型的效度相当高;反之,在急速变迁的社会里,渐进变迁便不能满足各种社会主体勃发的新需求。另外,渐进模型一味地企图化解冲突,维护现状,对于社会革新则显然无能为力,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保守倾向。

4.团体决策模型

这是美国政治学家D.B.杜鲁门提出的一个决策分析模型。他的观点集中反映在197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中。

团体决策模型的基本命题: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事实。一般而言,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均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成某一个团体,以便向政府提出他们的需求,这种利益团体的存在,乃是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谓利益团体,指具有共同态度的团体,向社会中的其他团体提出主张,其目的在于建立、维持与增进共同态度所蕴含的行为模式。当利益团体向政府任何机关

提出这个主张时,它就是政治性的团体了。个人在政治上如要有其重要地位,就必须代表团体利益而行为,因此,团体便成为个人与政府间的重要桥梁。政府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团体间争取影响政策的过程,在这种影响之下,政策便成为各种团体之间竞争后所造成的均衡。这种均衡取决于各个利益团体的相互影响力,一旦这种影响力的格局发生变化,政策便可能随之改变。

团体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以下诸因素:成员的多少、财富的多寡、组织能力的强弱、领导能力的高低、与决策者的接近或远离以及团体内部的凝聚力等。

杜鲁门指出,在团体影响的政治运行机制中,政治系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团体竞争的规则、安排妥协与平衡利益、制定政策用以规定妥协的方式、执行妥协以解决团体间的冲突。

另外,比较有影响的决策模型还有拉斯韦尔所描述的模型、德热对理性过程模型和渐进模型进行综合所提出的综合决策模型,以及戴伊在《民主政治的讽刺》中所提出的精英决策模型等等。

这些模型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理解理论决策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这些模型所依据的基本上局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运行实践,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决策模式,它们的理论普遍性因此受到影响。而且,它们都只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抽取某些因素来建构分析模型。对于复杂的、动态的决策过程,进行了抽象和简单的处理,无法科学地、客观地反映行政决策过程的全部奥秘。

五、行政决策的种类划分

依决策主体地位不同——国家决策——战略性

地方决策——局部性

基层决策——具体性

依决策目标性质不同——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有常规可循

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决策)——无规可循

依决策条件结果不同——确定型决策——条件确定,结果确定

风险型决策——条件确定,结果不确定

不确定型决策——条件不确定,结果不确定

依决策目标多寡不同——单目标决策——一个目标,标准单一

多目标决策——多个目标,标准复杂

依决策主体人数和权力不同――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依决策是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并严格依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可把行政决策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六、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1·信息原则。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和加工过程。

2·目标原则。行政决策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保持目标的合理弹性,这是对决策的最基本要求。

3·预测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预测是保证决策成功的必要前提。

4·可行原则。实是求是,尊重主客观规律,注重可行性分析,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5·系统原则。系统相关性是政策问题的典型特征,因而,行政决策应树立综合观念,从整体把握个体,由局部想到全局。

6·智囊原则。借助外脑,发挥思想库的作用,让专家参与,这是现代政府决策不可缺少

的外部条件。

7·优化原则。选择性是决策最突出的特征,没有选择就无所谓决策。追求优化是决策的自然选择。

8·动态原则。行政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必须重视反馈控制,保持应变能力。

第二节行政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一、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行政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如何发现问题——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统计资料对比分析

社会调查行政检查

进一步弄清问题的性质、特点、范围、程度、原因、趋势等。

如何确定目标——分析基础上抓主要矛盾(急迫、关心、瓶径等)

目标要明确、具体、量化

目标要有主次(必达与期望)

目标要成体系(有层次,有联系)

明确目标的约束条件(有利与不利)

(2)制订备选方案

对方案的要求——方案要有新意,勇于创新

各方案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不能大同小异

至少二个,多多益善

方案要具体、切实可行,摆明所需条件

方案要有应变能力

(3)选择最优方案

评价择优内容——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

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风险

实施方案的难度和所需条件的具备程度

实施方案可能诱发的事件和遇到的困难

方案的应变性(敏感度)

评价择优方法——定性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

(4)方案修正优化: 方案优化——针对选定方案的不足进行

方案修正——针对方案实施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

选择决策方案的几种方法

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暂缓抉择

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

非确定型决策:人们对未来的自然状态无法作出明确估计,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亦无法明确。

因此在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只能根据主观选择的一些原则来进行。

乐观原则。也叫“大中取大原则”,是指选择在最好自然状态下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决策实施方案。

悲观原则,也叫“小中取大原则”是指选择在最差自然状态下仍能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最小后悔值原则。决策者应先计算出各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某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该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然后找出每种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并据此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后悔值对应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后悔值是指在其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与各方案的效益值之差。后悔值法也称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常用的行政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 brain storming)法:直译为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奥斯本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会议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2.德尔菲(Delphi)法,又译特尔斐法,德尔菲是古西腊的一个地名,阿波罗神殿的所在地。后人用德尔菲比喻神的高超预见力。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RAND)公司命名并首先使用。(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赫尔墨创立)

这种预测方法是对传统专家会议法的改进和发展。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争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技术处理后会得出预测的结果。

三、行政决策实施

1、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2、行政组织和行政指挥;

3、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

四、行政决策完善

1、信息反馈(真实性和及时性)

2、决策修正

3、追踪决策

第三节行政决策体制

一、行政决策体制的涵义和演变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

二、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决策中枢系统;信息系统;咨询系统

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亦称决策中心,是由有权做出行政决策的机构及领导者组成。是行政决策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行政决策目标的确定和行政决策方案的抉择。

在中国现实情况是:由党的领导机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确定目标;由全国人民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作出决议决定;由政府行政机关设计、初选方案,提出议案并负责执行。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由研究人员组成的官方和非官方专门从事决策研究咨询活动的工作系统。

在国外称为“智囊团”、“思想库”。

行政决策的信息系统,是指为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收集、加工、传输、贮存信息的服务系统。

三、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趋势

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凭经验决策到客观、科学化和程序化;

谋与断的相对分离;

断与行的相对分离

四、行政决策智囊团

1、现代西方行政决策智囊团的产生

1913年,英国咨询工程师协会——雏形

1918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919年胡佛研究所;先驱

2.行政决策智囊团的组织形式

内部智囊机构

外部智囊机构:美国兰德公司(1948年)、胡佛研究所;英国的伦敦战略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

柔性智囊机构

3、我国的决策咨询机构

(1)政策研究机构

(2)政策问题的专门研究机构

(3)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4)科学技术学会,研究会

(5)大专院校研究所(武大环境法研究所)

2020年《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华南理工随堂练习

2020年《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华南理 工随堂练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需要是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力。领导科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 第二节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研究和研究领导科学,应把应用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章领导概论 第一节领导的产生与发展

领导是领导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原始社会的领导活动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要领导方式是家长式专制领导。斯隆是“现代组织之父”。西蒙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是现代领导科学产生的现实基础。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专家式的领导应运而生。领导是根源 于人类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的需要,是一种影响力,指的是领导的自然属性。领导主要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或有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内部,指的是领导的社会属性。在我国,服务是领导的本质。 第二节领导的本质、特征要素 为人民服务是一切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领导体制是领导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形成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 3.领导活动的标尺是组织目标。 4.“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调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 挥主导作用。 5.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责,施行领导的基本条件是权力。

6.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是组织法定权,人格影响权不是。 7.工人、农民、军人属于被领导者,乡长不属于。 8.省长、市长、县长属于领导者,科研人员不属于。 第二章领导概论·第三节领导的职能和作用 1.领导的基本职责是实现领导职能。 2.出主意和用干部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3.领导是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协调有序的保证。 第二章领导概论·第四节领导的基本原则 1.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2.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领导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领导理论概要·第一节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 1.韩非子认为以法吏治是确保吏治清正的根本。 2.“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水所以覆舟”是民本思想。 第三章领导理论概要·第二节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 1.领导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领导活动具有环境属性和社会属性。

行政决策与咨询

行政决策与咨询 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学者马文曾对高层管理者进行调查,对他们提出三个问题:“你每天花时间最多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每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在履行你的职责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90%以上的回答:决策。 据有关统计,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五千亿元以上,相当于1980年全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的总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作出了及时正确的决策,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使国家开始走上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道路。 1.根据所学行政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西蒙的观点。 2.马文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3.最后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您认为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请围绕以上问题,做一个调查报告,报告字数不少于800字。

1、西蒙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他主要是从强调决策在管理过程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角度来讲的,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决策是行动的先导,行政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需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问题,都首先依赖于行政决策。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和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任何行政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行政决策。当然,行政决策不是行政管理的仅有内容。 2、马文的调查结果说明了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技能。 3、最后两段材料说明了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成败。 4、A.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着用人惟亲、权钱交易的现象。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时而有之,这不仅是对人才的不公和浪费,对政治风气、社会风气也有极大危害。 B.在考核和奖惩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考核不实事求是,晋升不惟功,奖励不惟绩,严重压抑了一心想干点事、增长点“本事”的人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事行政功能的发挥。 C.目前人事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不公正、不公平和不公开。前面两点就是讲的不公正、不公平。而不公开即案例中提到的“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甚至由某个别领导“秘密”进行成“内定”。所有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切不可听之任之,必须杜绝! (2)A.本事强不过“人事”违背了人事行政在用人问题上的量才录用、任人惟贤原则。B.要想克服和避免本事强不过“人事”的不良现象,必须:首先,把人事行政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和健全规范的法律体系,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晋升与奖励等方面严格照章办事。其次,加强对人事行政的监督。干部的选拔录用等方面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

第七课 行政决策

第七课行政决策<新课讲授>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一、决策和行政决策的含义:

(一)所谓决策,从广义上讲,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就是决定政策和策略,是社会组织为实现某个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二)、行政决策的概念 行政决策: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依据法律和政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达到某种行政目的而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从决策主体看,只有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代表这些组织的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从决策内容看,行政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 从决策作用看,行政决策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从决策依据看,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从而决定了行政决策具有很强的政策规定性。 从决策目的看,行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虽然也讲经济效益,但更注重社会效益,所以,行政决策不直接以营利为目的。 从决策性质上看,行政决策属于政治范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三、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决策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行政决策,行政管理的其他各项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没有方向,没有现实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开展的前提和依据。 (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在行政管理实施和执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如何加以实施和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说,行政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 (3)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行政决策的成功,是行政管理最大的成功;行政决策的失败,是行政管理最大的失败。 四、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决策模型 (一)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以古德诺、怀特等阐发德“政治——行政”二分法占据了政府管理思想的支配地位,他们仅把政府管理看作一种技术性活动,与国家的政治和决策无缘。 1937年,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在《组织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 1938年巴纳德发表《经理的职能》,较早地提出了决策是管理工作重要内容的命题。 西蒙的决策理论。 在继承和发展巴纳德行为主义和系统论的组织观和决策观的基础上,西蒙于1947年发表《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首次把决策范畴引入行政学.提出“决策管理的心脏:管理就是决策”为著名命题,并对决策中组织影响作了详细的说明,完善和发展了古典的和行为主义的组织理论从而冲破了"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思想樊篱.把整个政府管理活动看作是一系列决策行为构成的决策过程. (二)决策模型 行政决策的分析模型

行政管理学知识第五章行政决策

第五章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概述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行为设计和抉择的活动 )和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2)、国家行政机关内的公务人员(3)、依宪法、法律规定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享有行政权的社会组织)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 行政决策常见的类型有: 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国家(中央)决策和地方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战役决策和战术决策. 3。依据决策目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5.依据决策目标要求,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此外,依据决策目标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依据决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依据决策进程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性决策和渐进性决策;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集体和个人决策;按照决策者的思维反应模式: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按照决策的时间先后顺序: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等. (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并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2.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3、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4、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基本步骤.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和制度,对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对决策程序作了大量的研究,对决策程序的划分繁简不一,例如,赫伯特·A·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哈罗德·孔茨认为,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决策过程包括“拟定抉择方案”、“评价抉择方案”、“选取抉择方案”三个阶段;国内许多行政学者也对此提出各种不同的概括。我们认为,决策程序可概括为如下四个阶段。

行政决策

第六讲行政决策(6学时)学习要求: 1、了解行政决策的概念和特点。 2、明确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理论模式。 3、懂得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构架。 4、掌握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学习重点: 1、行政决策过程和理论模式。 2、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行政决策概述 (一)、决策概念的阐释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决策一词,《韩非子孤愤》中有“智者决策于愚人”的说法;楚汉相争时代,韩信就战争战略问题提出过有名的“决策向东,争权天下”的思想。然而,决策作为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术语,首先出自于美国。“决策”一词的英语表述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时至今日,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但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诸多界定归纳起来,基本有以下三种理解:一是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二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三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以上对决策概念的解释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学地理解决策概念,有必要考察决策专家西蒙在决策理论中对决策内涵的看法。

西蒙曾从主体行为选择的意义上界说决策概念。他认为,抉择和决策是“两个可以互替的术语,”即决策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选择。把决策看成对行动方案的选择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决策,它表现着决策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人的任何有意识、有目的行为的途径、方式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在多种可能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或选择。因而决策是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只要人们欲求组织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必须进行决策。从这种意义上说,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个人的饮食起居,无一不包括对行动方案的选择,也无一不需要进行决策。但是选择往往是在不同的境况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的,既可以能是条件反射、习惯反应或本能反应的非理性行为,比如打字员在打字时不会为选哪个按键废脑筋;司机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会下意识地紧刹制动阀。选择也可能是经过思考的理性的行为,是主体从需要出发,对以往的经验和拥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以致于经过构思行动方案并选择方案等思维过程而做出的选择。显然,理性行为的决策应当是决策理论主要研究的内容。从西蒙对决策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决策的如下涵义:决策首先是一个过程,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瞬间的“拍板”。如果没有“拍板”前的一系列思维活动,选择就没有基础,即使做出决策,也只能是主观武断。其次,决策的核心是选择,没有在多种方案中“择一而行”的选择,谈不上决策。再次,决策过程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据此,决策就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对未来行动方案的选择。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的一种,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对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行政决策具有企业决策、社团决策等其它组织决策的共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决策的权威性。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政府各级行政机构,由于其决策依据的是公共权威的意志,表现出一定的权威性。 第二、决策主体的合法性。行政决策的依据是政策和法律,行政决策主体只能根据自身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依照法定的决策程序进行合理、合法的决策。 第三、决策内容的广泛性。行政决策的客体是管辖区内的国家与社会的公共事务,涉及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国防等,决策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是其它组织决策无法相比的。

行政决策

第七章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特点 (一)决策与行政决策的概念 决策: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中, 行政决策: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确定性 2.行政决策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依据的法律性 4.行政决策实施的强制性 5.行政决策目标的非营利性 二、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二)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三)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三、行政决策的类型 (一)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分为高属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二)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和权力分配情况分为群体决策、集体决策、个人决策。 (三)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不同内容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四)依据行政决策有无先例可循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五)依据行政决策是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并严格依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分为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六)依据行政决策的思维反映模式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七)依据行政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可靠性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八)依据行政决策所要达到目标的多寡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九)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分为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第二节行政决策的体制 一、行政决策体制的涵义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 二、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一般由行政领导集体及其工作机构或办事机构组成。 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既可实行委员会制,也可实行首长制。 行政决策的信息系统,是指为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收集、加工、传输、贮存信息的服务系统。 现代决策的咨询系统应是由各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渊博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 第三节 一、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一)信息原则:信息准确信息全面 (二)系统分析原则:坚持系统分析原则,充分考虑到与决策有关的各方面情况。整体与局部、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眼前与长远及相互关系。权衡利弊得失作出科学决策 (三)对比择优原则:决策方案的设计、拟定、评价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比分析决策方案,最终择优确定决策方案。 (四)民主参与原则 一是实行行政人员的民主参与二是实行专家学者的民主参与三是实行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

行政组织决策

第八章行政决策 学习要求: 1.了解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明确行政决策体制、基本原则和程序。 3.掌握行政决策的概念、特点与种类。 学习重点: 1.行政决策的概念、特点与种类。 2.行政决策体制。 3.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与特点 (一)决策与行政决策的概念 从词义上讲,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或决定对策。它一般是指在两种以上的行动方案中作出选择。在管理学、领导学等学科中,决策是一个比较严谨的科学术语,它指人们为实现比较重要的目标而进行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决策并不只是简单的拍板,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行政决策是众多决策的一种。它是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它表明:第一,行政决策的承担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第二,行政决策应有明确的目标;第三,行政决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符合国家法律,符合人民利益等;第四,行政决策应对主客观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第五,行政决策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应充分发挥行政决策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决断力等;第六,行政决策是包括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等一系列环节的活动过程。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与其他各种决策相比,它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其他不具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除经特别授权,都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第二,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所以其作出的行政决策对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 第三,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所以其决策范围非常大,决策内容具有最大的广泛性。 二、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决策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决策的成功,是行政管理最大的成功;行政决策的失败,是行政管理最大的失败。 (一)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行政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主要活动或管理环节,而所有这些主要活动或管理环节的开展,都必须以行政决策为前提和依据,都是为完成行政决策所规定的任务和实现其目标服务的。换言之,没有行政决策,行政管理的其他各项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没有方向,没有现实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开展的前提和依据。 (二)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在现实行政管理中,行政决策一经作出,就要付诸实施,进入执行阶段。而在行政管理实施和执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如何加以实施和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行政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美国管理学家H·A·西蒙关于“管理就是决策”的论断虽然有失偏颇,但它确实道出了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全过程这一基本事实。 (三)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如前所述,行政管理是一个由许多管理环节构成的复杂过程。在这个由许多管理环节构

高二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概括

高二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概括 学会积累,持之以恒。通过课堂上老师的举例,课下收集的时政热点,做习题时的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中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概括1 ⒈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⒉我国政府的职能 ⑴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即政治职能。A保卫保护;B 保障;C打击。 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文化职能。宣传科学理论,提高两个素质;发展各项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⑷加强社会建设。政府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我国政府的作用是管理与服务。 ⒊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⑴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⑵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表现: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⑴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 ⑵意义:①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促使政

府不断改进工作。 ⒋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 ⑴为什么 必要性:①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③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重要性: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正建设,增强政府的;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⑵怎么办 要求: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⒌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④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制度和纠错制度。 ⒍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⑴为什么 必要性:①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②权力是双刃剑,运用得好,造福人民;不好,可能滋生腐败;③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重要性:①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

第七章行政决策

第七章行政决策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与特点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 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主体决策的特定性-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 只有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2)国家行政机关内的公务人员 (3)依宪法、法律规定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享有行政权的社会组织 2、行政决策主体的广泛性 由于行政管理范围和对象的及其广泛,行政决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的重大事务。 3、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 行政决策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是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而制定,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行政方式作用于社会,

它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决策构成的三个要件 1、目标---基于决策问题的需求而产生的一定的目标 2、行动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多项行动方案 3、结果---不同的行动方案及其具体实施所达到的不同结果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类型 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国家决策、地方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不同----战略决策、战役决策、战术决策 3、依据决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所依据的条件的不同----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4、依据决策使用方法的先进程度---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5、依据决策目标的要求不同---最优决策、满意决策 6、依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集体决策、个人决策 7、按照决策的时间先后顺序: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8、根据决策目标数量的不同: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三、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1、信息原则 (1)行政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 (2)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是和信息成正比的。信息越及时、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第十四讲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要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就必须实现行政决策的规范化,找到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行政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拟定行政决策方案;第三,行政决策方案的评估、选优;第四,行政决策方案的试点;第五,行政决策方案的执行;第六,追踪决策。 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政府的存在是以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前提的,如果没有社会问题或者政府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政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是以发现现存的和即将产生的社会问题为条件。 (一)行政决策问题的含义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政府决策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1. 问题的定义:在行政决策中所说的“问题” ,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现状的差异而引起的,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行政决策中的“问题” ,就是从社会现状、期望状态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三个方面进行界定的。 2. 形成问题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解决这两种差异,就是行政决策要达到的目标。 (1)由于维持社会状况引起的 (2)由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引起的 3. 政府的决策问题与公共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1)政府决策问题属于公共问题,它不涉及个人问题 (2)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均是政府决策的问题 4. 行政决策问题具有的基本构成要素: (1)政府行政决策问题是一种客观状态 (2)行政决策问题是一种被认知的状态 (3)行政决策问题是大多数人认识或关系到大多数人利害关系的一种状况 (4)行政决策问题是政府权威部门有必要采取行动而加以解决的一种问题 5. 行政决策问题的特点 (1)相互依赖性 (2)主观性 (3)历史性 (4)动态性 6. 行政决策问题的类型 1)依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领域,将决策问题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 2)依据政府权力作用的范围和管理领域,将政府决策问题划分为提取性的、分配性的和管制性的问题以及还有象征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行政决策学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决策:人们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立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即作出决定的过程,既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决断过程,因而也是人民意志活动的过程。 中庸决策观:主张人民在决策过程中选择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方案时应适可而止,达到中等程度的要求和水平即可,以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作为决策行为的基本准则。 决策枢纽系统:公共部门决策中心,是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后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最为决策领导机关,由公共部门的主要领导者组成。 决策问题:公共管理主体的主观意志和公共管理现实的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3 分) 战略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该公共部门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规划论:研究计划管理工作中如何通过有关安排和估值在满足既定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最优方案,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 知变决策观:决策正确的关键在于决策者所知道的信息量的多少和信息是否正确,决策者能否正确的理解信息与处理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估计,以及决策者能否根据时间、地点、情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自己的策略和措施。 决策信息:为决策而收集整理的、或者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对决策有用的情报信息。 主观解释论:渐进主义认为在决策者面前根本不存在既定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明确说明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带有政治的或非理性的因素。对于问题究竟是什么单靠理性分析做不出解答,往往存在争论的余地。 战略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该公共部门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风险决策——也叫随机决策或概率决策,是使人们对损失可能性大小的分析所作的一种判断和决择 损失期望值法——是指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已知或可以估测时,对各种风险事故给出一个处理方案,首先分别设计出每种方案受益(损失)的期望值,然后选择期望值最大(最小)的方案,为最优决策方案。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承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总称,具体包括行政决策各项职能由哪些机构承担,哪些人员参加,各个机构和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合理分工才能实现行政决策的职能等。 满意决策——是指决策者根据现实的条件. 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策,它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为基础,选择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案. 以期达到决策目标。 行政决策者——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依法拥有行政决策权力、从事指挥行政决策活动并对完成的决策负有责任的个人或集团。 问题:所谓问题,乃是理想目标与工作现状,或应该做到的事与实际做到的事之间的差距。损失期望值法——是指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已知或可以估测时,对各种风险事故给出一个处理方案,首先分别设计出每种方案受益(损失)的期望值,然后选择期望值最大(最小)的方案,为最优决策方案。不确定型决策:就是在人们不仅无法准确确定未来事件的自然状态是否发生,而且也无法了解到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决策。 满意决策——是指决策者根据现实的条件. 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策,它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为基础,选择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案. 以期达到决策目标。 决策:指个人或群体,针对特定问题并为达到某种目标,从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有关未来事件设想中所作出的一种抉择或决定 常规性决策——也称程序性决策、规范性决策和重复性决策等, 是指对经常地、大量地、反复出现的事情所进行的决策。常规性决策是相关条件可控, 决策结果预先可以估计和计算的决策 效率评估——是指通过对决策投入与决策效力或决策投入与决策产出之间比例关系的对比

行政决策方法

行政决策方法 【导读】 行政决策方法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一直都是考生比较陌生的知识点,本文就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行政决策的方法进行介绍,帮助大家扫清知识盲点。 1.头脑风暴法。又称直接头脑风暴法,它是根据一定规则,通过专家共同讨论问题,发挥宏观智能结构的总体效应,进行高创造思维的一种方法。其要求是:严格规定会议内容;专家必须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重复别人的意见,目的是激发大家的想象力;也不能批评别人的意见,但可根据别人的意见补充、改进、调整自己的意见;强调意见的总体数量;鼓励创新,特别是临场创新,营造一种十分自由的总体气氛。为达此目的,专家会议的人数、互相关系、职务职称级别、专业特长,预先均应有所设计。这样,会议最后的结果,将是专家集体智能的一个总合效应,它比单个人分别提出的意见方案,从数量上要多得多,质量上也会大大提高。 2.反头脑风暴法。它一般是在直接头脑风暴法之后衔接进行,目的是对前者已提出并归纳了的设想、意见办法提出质疑,从而进一步检验其可靠性。过程可分2个阶段:一是将前述设想或办法逐一评论,挖掘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

意见。二是进行意见整理。针对前述每组或每一个办法,分别列出第一阶段评论、改进意见一览表,供最后决策选择。 3.德尔斐法。它是一种匿名函询调查法。针对所决策问题聘请有关专家分别提出建议,然后将他们所提建议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请其据此再斟酌修改自己意见,然后再整理再征询,如此3到5次反复,最后提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性意见。这里关键是,设计一个非常精确的建议征询表,并将建议进行科学统计。 4.可靠性分析技术。这是在若干决策方案设计出来之后,通过检验这些决策方案适用条件、范围的宽窄,即检验决策方案抗干扰的能力,从而确定各个方案实施后达到目的的可靠性程度的一种方法。一般步骤是:第一,找出各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条件、环境变化的情况;第二,确定这些因素或变化各对方案造成影响的参数,并人为地变动这些因素,计算造成影响的不同结果;第三,评价这些结果,与原决策目标比较,判断各种变化影响决策目标的不同程度。当每个方案都这样检测之后,再进行横向比较,就可知各方案抗干扰能力的大小。通过上述程序找到抗干扰能力最强,能适应各种情况变化的最稳妥可靠的方案。 5.容错技术。它也是提高决策方案可靠性的方法。与可靠性分析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在设计方案时即预先估计到方案中错误肯定会出现,因而预设了对付差错的措施,从而能

7行政决策解析

2 第七讲行政决策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 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 第三节行政决策过程 3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和特点 行政决策定义为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的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任何决策都需要一个决策主体,即作出决策的个人或组织。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

(二)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行政决策的内容既涉及到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如政府人事行政事务、机关后勤管理事务等,更多地则涉及到社会公共事务,如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事务。 (三)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社会中的每个个人作为“经济人”,其决策准则是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营利性的工商企业也是遵循的这一准则,其具体的决策准则是利润的最大化。 4二、行政决策的类型 所谓决策类型,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目前常见的分类主要有: (一)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主要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二)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常规决策或重复性决策。 (三)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这样一类决策: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只受一种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 (四)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五)单项决策与序贯决策 单项决策又称静态决策,它是有关解决某个时期重大问题、提出总任务的决策以及解决有关某个时点状态存在问题的决策的总和。 5 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决策贯串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行政决策具有优化行政管理目标、节约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行政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 6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 一、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所谓行政决策枢纽系统(Central system,也称为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终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一般说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1、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在整个行政决策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子系统。 2、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行使决策领导权的系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