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计算题差量法详解(含例题及练习)

高考化学计算题差量法详解(含例题及练习)

高考化学计算题差量法详解(含例题及练习)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1、质量差法

例题

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

【分析】

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Y升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练习】

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再分别加人一定量的镁、铝,充分反应后,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加人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9:8 (B)11:12 (C)12:11 (D)3:4

2、将4.6g钠和4.8g镁分别投入盛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总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不可能的关系为()

(A)m=n (B)m>n (C)m

2、体积差法

例1、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分析】

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C x H y + (x+y/4)O2 → xCO2 + y/2 H2O 体积减少

11+y/4

10 20

计算可得y=4 ,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

【练习】

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适量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原混和气体的为l.2L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L

≒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

0.05VL

(A)≒≒ (B)≒≒ (C)≒≒ (D)≒≒

3、物质的量差法

例3、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气)= PCl3(气)+ Cl2现将5.84克PCl5装入2.05升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0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1.01×105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物质的量为0.05摩,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

原PCl5的物质的量为0.028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PCl5(气)= PCl3(气)+ Cl2物质的量增加

11

X 0.022

计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结果为78.6%

【练习】

可逆反应C(s)+H2O(g)≒CO(g)+H2(g),达平衡时,测得气体的总质量为m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mol。当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值为≒n=x,且m>12x,n>x。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值≒M=

(3)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呈下列变化趋势,请确定m和n的关系:≒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有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有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有

高考化学计算题差量法详解(含例题及练习)

高考化学计算题差量法详解(含例题及练习)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1、质量差法 例题 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 【分析】 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Y升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练习】 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再分别加人一定量的镁、铝,充分反应后,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加人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9:8 (B)11:12 (C)12:11 (D)3:4 2、将4.6g钠和4.8g镁分别投入盛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总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不可能的关系为() (A)m=n (B)m>n (C)m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g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g,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g,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g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g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3∶2 C. 7∶2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A 6 、C7、A

高中化学差量法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附练习)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 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 1.质量减少的计算 〔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 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 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 〔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 差量法之二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 B.50% C.52.8% D.82.5% 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 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题3:8.1g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g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 例题4: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g,将32g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8≤m≤128 B.38<m<180

C.18<m<128 D.36≤m≤180 三、估算法 所谓估算法,就是根据有关的化学只是、抓住试题的某些特点或本质,对数据进行近似处理或心算而获得结果的一种解题方法。估算法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简单方法,估算法在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中尤其重要。如果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数值有明显的悬殊,一般可用估算法。 例题5:温度为t1℃和t2℃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和154g,现将t2℃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31g冷却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不含结晶水)() A.63.7g B.74.6g C.92.7g D.104.1g 四、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依据M1<M<M2,只要求出(或已知)平均值M,就可以判断M1和M2 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且快速的解出答案。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用平均值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进而提高解这类题的能力。 例题6: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25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A.2g B.4g C.8.5g D.10g 五、等效法 对于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角度,作适当假设,进行适当代换等,使问题得以解决,称为等效思维法。等效思维法的关键在于其思维的等效性,即所设的假设、代换都必须符合原题意。等效思维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有些题只有此法可解决,有些题用此可解得更巧、更快。 例题7:在320℃时,某+1价金属的硫酸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3%,向此溶液中投入2.6g该无水硫酸盐,结果析出组成为R2SO4·10H2O的晶体21.3g。求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高中化学差量法专题

差量法 ☆典型例题☆ 【典例1】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1.00 mol·L-1的H2SO4 (aq)100.0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2)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典例2】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C2H2)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 12.5% B. 25% C. 50% D. 75% 【典例3】反应2A(气)xB(气)+2C(气),在恒温下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增加了30%,A转化了20%,则x值为() A.1 B.2 C.3 D.4 ☆针对练习☆ 1.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1.00 mol· L-1的 H2SO4(aq) 100.0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镁粉 ....、过量铝粉 ....(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2)a、b的取值范围为。 2.某肥料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缓和气体。2.016L(标况)下该气体通过盛有红热CuO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反应为 CH4+4CuO CO2+2H2O+4Cu。当甲烷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少4.8g。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吸收,生成沉淀8.5g。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共4页第 2 页共4页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高一化学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2432683N Cl NH NH Cl +=+,把1.12L 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 (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 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 氨有2 mol 被氧化, 解之:g x 34.0= [例2] 在500mL 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g 75.0,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g x 铜析出,有y mol 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解之1.0,35.6==y g x mol ,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2.05 .01 .0=mol/L 。 [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g y g x 和。 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g m ,则有: 解之 )(56 100 g m y = 所以铁与碳酸钙质量比为: 675 39256100:5456=m m 。 [例4] 把g 1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g 76.0。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 ) A. 85% B. 80% C. 72% D. 16% 解析: 解:设试样中含二硫化铁g x ,根据反应方程式: ↑++2322 282114SO O Fe O FeS 高温 1204? : 理论质量差量166328?-? x : 实际质量差量76.01- 解之72.0=x 此黄铁矿的纯度=%,72%1001 72 .0=?选C 。

[全]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

[全]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例题详解 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 B.50% C.52.8% D.82.5% 【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AgCl↓+ NaNO3,NaBr + AgNO3→AgBr↓+ NaNO3。即NaCl →AgCl

NaCl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答案】A 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

Fe + H2SO4→H2↑+ FeSO4 , Mg + H2SO4→H2↑+ FeSO4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 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差量法”就是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如:2C(s)+O 2(g)=2CO(g);△H =-221kJ /mol ,其中△m(s), △n(g), △V(g),△H 分别为24g 、1mol 、22.4L 、221kJ ,在这当中,7个数值之间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前后固态物质质量减小,△m(s)24g ,气体物质的量增加△n(g)1 mol 气体物质体积增加△V(g)22.4L ,反应热△H221kJ 由此可得,差值可以应用于有关化学的计算。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化学计算中的 “差量法”的理论依据是数学上的“等比定理”: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变化,找出差量,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解题时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始态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时,才能用差量法。这种方法好在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二、差量法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三、 注意事项 ① x、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 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 四、解法对比 【例题1】KBr 和KCl 混合后质量为3.87 g ,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 3溶液中,生成6.63 g 沉淀,则混合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 A. 0.780g B. 1.56g C. 2.56g D. 5.14g 解析1:(常规方法)题目求混合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关键是求钾离子的质量。常规方法是根据题给条件及涉及的所有反应逐一书写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假设混合物中KBr 和KCl 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假设生成的AgBr 和AgCl 的质量分别为x 1和y 1 ,列方程组解方程,分别求出KBr 和KCl 的质量,再由每个化学式中钾元素所在的比例分别求出钾离子的质量,并相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过程如下: KBr + AgNO 3 == AgBr↓ + KNO 3 119 188 x x 1 由比例式解得x 1 == (g) KCl + AgNO 3 == AgCl ↓ + KNO 3 74.5 143.5 y y 1 由比例式解得y 1 == (g) 据题意有 x + y ==3.87 方程⑴ x 1 + y 1== 6.63 方程⑵, 并将x 1 和y 1 代入方程⑵,联立方程组解方程得x ==2.38 g ,y ==1.49 g 。 其中KBr 中的钾离子K +的质量为: == 0.780(g) 其中KCl 中的钾离子K +的质量为: == 0.780(g) 所以,混合物中钾离子的质量总共为0.78 g + 0.78 g ==1.56 g ,答案为B 。 解析2:(差量法)假设混合物的组成为 KR ,设R 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不定反应式如下,并用质量差求解如下: KR + AgNO 3 = == AgR↓ + KNO 3 质差量 ——— K + 39+M 108+M 108-39 39 3.87g 6.63g 6.63g -3.87g m(K +) 解得m(K +) ==1.56 g ,答案为B 。 对照解析1和解析2可看出,“差量法”解题省去了繁琐的设未知数一列方程组一解方程的求算过程,并且对于题目中的Br 和Cl 的质量也巧妙地作了回避,因而使问题更简单化了。 五、利用差量法解题的类型 1、质量差量法 如果题给某个反应过程中物质始态质量与终态质量,则可采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解题。 ①固体质量差量法 例1:将12.8g 铜片放入足量AgNO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3.56g ,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解析:铜与AgNO 3发生反应:Cu +2AgNO 3=Cu (NO 3)2+2Ag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有64g 铜被氧化,会生成216g 金属银,固体质量增加152g ,它与题中给出固体质量差量构成对应比例关系,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Cu +2AgNO 3=Cu (NO 3)2+2Ag 固体增加质量△m 64g 216g 216g-64g=152g m(Cu) 13.56g-12.8g =0.76g ②液体质量差量法 例2: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物质的量都为a mol 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 119 118x 5 .745.143y ) K (39 87.363.639108+== --m g g 38. 2119 39?49.15 .7439 ?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差量法”就是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如:2C(s)+O2(g)=2CO(g);△H=-221kJ/mol,其中△m(s), △n(g), △V(g),△H分别为24g、1mol、22.4L、221kJ,在这当中,7个数值之间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前后固态物质质量减小,△m(s)24g,气体物质的量增加△n(g)1 mol气体物质体积增加△V(g)22.4L,反应热△H221kJ由此可得,差值可以应用于有关化学的计算。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的理论依据是数学上的“等比定理”: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变化,找出差量,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解题时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始态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时,才能用差量法。这种方法好在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二、差量法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三、注意事项 ① x、y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 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 四、解法对比 【例题1】KBr和KCl混合后质量为3.87 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3溶液中,生成6.63 g 沉淀,则混合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 A. 0.780g B. 1.56g C. 2.56g D. 5.14g 解析1:(常规方法)题目求混合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关键是求钾离子的质量。常规方法是根据题给条件及涉及的所有反应逐一书写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假设混合物中KBr 和KCl的质量分别为x和y,假设生成的AgBr和AgCl的质量分别为x1和y1,列方程组解方程,分别求出KBr和KCl的质量,再由每个化学式中钾元素所在的比例分别求出钾离子的质量,并相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过程如下: KBr + AgNO3 == AgBr↓ + KNO3 119 188

差量法原理及例题

201643 差量法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设反应:A+B=C质量差 a c a-c (或c-a)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 ?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把质量为20 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例:100g 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 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 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4.一定期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 等,则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质量比为_______ <提示:涉及到的三个方程式是 ①2Na+2H2O=2NaOH+H2 ②Mg + 2HCI=MgCI2+H0 ③2AI + 6HCI=2AICI3+3H2 T

化学计算专题差量法

化学计算专题差量法 差量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计算方法,也是学习化学计算的最佳方法。它主要用于分析化学工业中大量的化学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关系,包括化学方程式、原子序数、分子间的亲和力等。对于这种方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做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例如这次我们讲在用差量计算化学方程时需要对原子序数、分子轨道之间等项关系进行确定,否则无法准确地计算出答案。用这个公式计算时往往会出现误差或者计算结果不符合要求。这个时候就要采取一些技巧来解决了,比如:直接取分子量,用分子间比较得出不同元素与不同化合物上的原子序数、不同元素之间具有相同亲和力等因素等等均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利用差量问题就需要运用特殊知识来解决。下面这几种方法就是典型例子:化学公式中分子间键力和电荷间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故通过方程求出对应数值便可以得到相应数量的解。这类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在研究化学时使用,用来求解化合物中各元素之间存在数量级差异问题或是一些特殊情况如分子数相差悬殊等原因而造成计算结果不尽相同或有差异等特殊情况时,可以用差量法去解决问题。常用方法有很多都非常有用。例如在不同化学计算题中所需要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知识。如:反应基本过程、化学反应、能量转化过程、电参数以及一些新成分等等。下面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进行介绍:首先给出具体参数式及有关问题描述:一组气体的原子序数 M和分子间距离 S单位(π)× h)和分子量 M之间存在正负电压,在差量定义下计算时就可以直接使用该正比,从而得到相应结果。例如:1+1=3/2=9.7 s 3-3 x 3+4 x 5=1.72 m等数据就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的解(由于采用多项式积分的方法求出公式时会有一些误差,所以需要利用差量法来进行计算)。其中对于离子及 一、离子: 以锂离子为例:这是由锂离子为溶剂制备的锂电池。锂电池的体积为1260 mAh×1260 mAh+3个锂离子(Cl)。首先我们就要先计算出锂离子数量及锂离子电荷的数量等数据,然后我们再用这些数据去求解锂离子的数量关系。这其中有两种类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数目大于0但元素原子序数大于0的锂离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数量大于0的锂离子。我们先用其中一个例子来说明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首先给出元素数目×(1+1)×1=213个;再用元素原子数(m=10)×1+2×1=517个进行对比分析后再求出结果就可以得出两者之间数值相等且两者都小于1 (这也是由于离子数量级差异导致求解结果不同或有差异)就可以得到离子数量关系。 1、离子型之间的差量 当我们得到了离子数及电荷的数量等数据后,那么我们就要去算出离子型之间的差量。这里面的离子型之间的差量和其电荷数量无关,它由两种元素原子序数和数量级差异导致,因此其离子数量关系也可以用两种元素原子序数和数量级差来表示。因为这种差异可以影响到两种元素之间的电荷数量等数据,所以先算出两种元素原子序数和数量级差后再求解相关参数即可得出两种元素之间的差量。再计算到两种类型之间的差量时:一般情况下两种类型离子数及电荷数量之间都小于1,这表明两种元素之间基本没有相互影响;而如果两种离子数及电荷数量之间也小于1的话,那么说明两种元素间是相互影响比较大。我们用其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是因为离子数及电荷数量对离子型之间差量有着较大关系,所以用其中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因为两种元素是在元素周期表上存在密切关系的,所以用其中一个例子来说明两种离子型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如图所示,当我们将一种元素原子序数大于0时,其元素数字为100,当此元素原子序数大于1时它与其元素数之间是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的;而当此元素原子序数大于0时其元素数字为0,因此它与其元素数之间是具有互相影响的关系的。 2、溶液型离子之间的差量 溶液型离子之间的差量与离子序列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根据离子的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但溶液型离子与非离子之间的差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在某一溶液中所存在的两种离子之间的差量,或者说两种离子中的离子含量比另一种离子含量多。例如:氢气,二氧化碳和水在水中都是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 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差分法 例题.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 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决议: fe+cuso4=feso4+cu棒的质量增加 566464-56=8 m(fe)100.8g-100g=0.8g 56∶8=米(铁)∶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总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 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分法的优点:它不需要计算反应前后实际不参与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将困难转化 为简单,将复杂性转化为简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看清楚并把握差异的本质,即根据问 题的意义确定理论差异,然后根据问题提供的实际差异列出正确的比例公式来找到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分法的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当差分容易获得时,差分法才是快速的。否则,应考虑其他方法。这是使用差分 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 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练习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 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a、 7:8b。8点7分。7点80分。80:7 2.标准状况下,把4.48l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3.36l气体,则 3.36l气体的质量是() a、 4.8gb。5.4gc。6.0gd。6.6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保存方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 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 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保护方法包括 (1).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 原子守恒是指在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数保持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是指在反应前后,每种元素的类型保持不变,每种元素的原子数保持不变,其物 质的数量和质量保持不变。 (3).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 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4). 增益和损失电子守恒意味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数必须等于 还原剂损失的电子数。 原子(离子)守恒 例1含有0.4g氧化铁,在高温下用足够的CO还原,所有生成的CO2被引入足够的澄 清石灰水中,以获得0.75g固体沉积物。这种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a.feo b.fe2o3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课程信息 【本讲教育信息】 教学内容: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 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3CD 8NH3 6NH4CI N2,把1.12L氯氮混 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 0.672L(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氨有2 mol被氧化, 观十価三如启阿①V 2x17^ :理论体积差2x224= 壮 :冥际体积差012 —0 672)上 解之:x 0.34g [例2]在500mL I 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0.75g,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x g铜析出,有y mol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Fe + CuSO4=閘O. + 旳 5M Imol「3严理论质量差:63 5-56 = 7 5g ymcl 1 x实际质墾差;宠 0.1 解之x 6.35g , y 0.1 mol,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0.2 mol/L。 0.5 [例3]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 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x g和y g。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 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mg,则有:

(完整word版)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差量法”就是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如:2C(s)+O (g)=2CO(g);△H=-221kJ 2 /mol,其中△m(s), △n(g), △V(g),△H分别为24g、1mol、22.4L、221kJ,在这当中,7个数值之间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前后固态物质质量减小,△m(s)24g,气体物质的量增加△n(g)1 mol气体物质体积增加△V(g)22。4L,反应热△H221kJ 由此可得,差值可以应用于有关化学的计算。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的理论依据是数学上的“等比定理”: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变化,找出差量,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解题时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始态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时,才能用差量法。这种方法好在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二、差量法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三、注意事项 ① x、y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 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 (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 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 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 y x 22.8-22.4=0.4 故析出铜 3.2 克 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 和 H 2 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 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 mol 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 设起始时 N 2 气为 a mol , H 2 为 b mol ,平衡时共消耗 N 2 气为 xmol 起始(mol) 变化(mol) 平衡(mol) 起始气体: a+bmol a b x 3x a-x b-3x 0 2x 2x 平衡气体: (a-x)+( b-3x)+2x=(a+b-2x)mol N 2+3H 2 2NH 3

差量法习题全解

差量法原理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我们甚至把“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解题步骤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②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对应成比例,注意:单位要一致),③求解。 差量法在初中、高中都要求熟练应用: 一、固体差量 [例1]在某些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了铜多少克? [分析]Fe+CuSO4=FeSO4+Cu 从化学方程可以看出,铁片质量的增加,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每溶解56g铁,将析出64g铜,会使铁片,质量增加: 64g-56g=8g 根据铁片增加的质量(1.16g-1.12g),可计算出溶解的Fe的质量和析出的Cu的质量. [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Cu为yg Fe=CuSO4=Cu+FeSO4质量差 56 64 64-56 x y 1.16-1.12 则:56646456 1.16 1.12 x y - == - ,解得:x=0.28(g) y=0.32(g)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析出了铜0.32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