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 3.2g

B. 4.4g

C. 5.6g

D. 6.4g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

85.47)

A. 锂

B. 钠

C. 钾

D. 铷

【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 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

B、C。

三、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应填:+2。(得失电子守恒)

四、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设MgCO3的质量为x,MgCO3 M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应选A。

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锌

B. 铁

C. 铝

D. 镁

【解析】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Zn—H2↑,Fe—H2↑,2Al—3H2↑,Mg—H2↑。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

“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六、极值法

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为极值法。

例题: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

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 3.06g

B. 3.36g

C. 3.66g

D. 3.96g

【解析】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

使用极限法,设2.00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

(2.00/74.5)*143.5=3.852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淀188

克,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188=3.160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和C。

七、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二元混合物(或组成)计算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它由二元一次方程计算演变而成。若已知两组分量和这两个量的平均值,求这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等,多可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

使用十字交叉法的关键是必须符合二元一次方程关系。它多用于哪些计算?

明确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条件是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别要注意避免不明化学涵义而滥用。十字交叉法多用于:

①有关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的计算。

②有关混合物组成及平均式量的计算。

使用十字交叉法的关键是必须符合二元一次方程关系。它多用于哪些计算?

明确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条件是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别要注意避免不明化学涵义而滥用。十字交叉法多用于:

①有关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的计算。

②有关混合物组成及平均式量的计算。

③有关混合烃组成的求算。(高二内容)

④有关某组分质量分数或溶液稀释的计算等。

例题: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平均原子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A. 39∶61

B. 61∶39

C. 1∶1

D. 39∶11

【解析】此题可列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但运用十字交叉法最快捷:191-Ir:193-Ir=(193-192.22):(192.22-191)=39:61,选A。

八、讨论法

讨论法是一种发现思维的方法。解计算题时,若题设条件充分,则可直接计算求解;若题设条件不充分,则需采用讨论的方法,计算加推理,将题解出。

例题:在30mL量筒中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

使气体充分反应,最后剩余5mL气体,求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解析】最后5mL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此题需用讨论法解析。

解法(一):

最后剩余5mL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若是NO,则说明NO2过量15mL。

设30mL原混合气中含NO2、O2的体积分别为x、y

4NO2+O2+2H2O=4HNO3

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10mL或3mL。

解法(二):

设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为y(mL)

(1)设O2过量:根据4NO2+O2+2H2O=4HNO3,则O2得电子数等于NO2失电子数。

(y-5)×4=(30-y)×1

解得y=10(mL)

(2)若NO2过量:

4NO2+O2+2H2O=4HNO3

4y y

3NO2+H2O=2HNO3+NO

因为在全部(30-y)mLNO2中,有5mLNO2得电子转变为NO,其余(30-y-5)mLNO2都失电子转变为HNO3。

O2得电子数+(NO2→NO)时得电子数等于(NO2→HNO3)时失电子数。

【评价】解法(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利用阿伏加德罗定

律转化信息,将体积数转化为物质的量简化计算。凡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均可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进行计算。无论解法(一)还是解法(二),由于题给条件不充分,均需结合讨论法进行求算。

4y+5×2=(30-y-5)×1

解得y=3(mL)

原氧气体积可能为10mL或3mL。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01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 3.2g B. 4.4g C. 5.6g D. 6.4g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02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A. 锂 B. 钠 C. 钾 D. 铷 【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03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应填:+2。(得失电子守恒) 04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设MgCO3的质量为x,MgCO3 M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应选A。 05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 摩尔数或质量。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 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 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在 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王晓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024400 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现就高中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汇总一下,分享给各位同仁! 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 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 2(SO 4)3、NH 4NO 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 (Al 3+ )+c (NH + 4)+c (H + )=2c (SO 2- 4)+c (NO - 3)+c (OH - )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 +、OH - ,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 - ,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 。 例题1、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 1,SO 2- 4为0.4 mol·L - 1,溶液中Na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 1 B .0. 2 mol·L -1 C .0.3 mol·L -1 D .0.4 mol·L - 1 答案 B 解析 在任何一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 (Al 3+ )+c (Na + )=2c (SO 2- 4),解得c (Na + )=0.2 mol· L - 1 例题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 (Mg 2+ )=2 mol·L - 1,c (SO 2- 4)=6.5 mol· L - 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 2+ 和Al 3+ 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 ) A .0.5 L B .1.625 L C .1.8 L D .2 L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 2c (Mg 2+ )+3c (Al 3+ )=2c (SO 2- 4), c (Al 3+ )=2×6.5 mol·L - 1-2×2 mol·L - 1 3 =3 mol·L - 1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 、Al 3+ 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 V (NaOH)= 2n 2-4 +n - 2 c =2×6.5 mol·L - 1×0.2 L +3 mol·L - 1×0.2 L 1.6 mol·L -1 =2 L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化学计算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解题技巧 高考考点 1.守恒法是高考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特别是氧化 还原反应的计算有时一定要用电子守恒的方法来解决。电解 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在Ⅱ卷题中也有较高的重现率。 2.用平均值法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和成分是高考I卷中常 考的题目,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这种题型还可能出现。 3.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组成及量的范围在Ⅱ卷综合计算 中会有所侧重。 4用关系式法可将复杂的化学过程进行简化,只要抓住始 态和终态,找准量的关系,即可使计算简捷和迅速。这种方法 常用于化工连续生产中量的计算,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方法。 方法技巧 1.守恒法 一切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均遵循着“守恒”规则。例如: (1)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4)化学反应前后总能量守恒。 (5)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6)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7)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 由于上述守恒关系不随微粒的组合方式或转化历程而改变,因此可不追究中间过程。直接利用守恒关系列式计算。 2.差量法 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均有一定比例.所以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或气体物质的体积变化等均与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量有一定比例关系。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3.关系式法 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尽管每一步反应都各自独立(反应条件和设备可能不同),但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寻找关系式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中的某些元素是否都转入到产物中去,中间产物是否又有原始原料参与,不可盲目地根据起始反应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直接得出关系式。 4.极值法-----极端假设的计算方法 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其主要应用: (l)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某组分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

[全]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

[全]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例题详解 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 B.50% C.52.8% D.82.5% 【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AgCl↓+ NaNO3,NaBr + AgNO3→AgBr↓+ NaNO3。即NaCl →AgCl

NaCl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答案】A 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

Fe + H2SO4→H2↑+ FeSO4 , Mg + H2SO4→H2↑+ FeSO4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 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度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 化学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1.商余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 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例2]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B.Al和ZnC.Al和MgD.Mg和Cu 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归纳

化学计算题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例如下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难看 出选取合适方法的重要性: 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升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mol/L B、8mol/L C、5mol/L D、10mol/L 解法一:因为题目中无指明硝酸是浓或稀,所以产物不能确定,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以设参与反应1的Cu为xmol,则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为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xmol,再设参与反应2的Cu为y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 x+y×64=, x+2y×=, 求得x=,y=,则所耗硝酸为x+4y=,其浓度为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铜片只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2+,则产物应为硝酸铜,且其物质的量与原来的铜片一样,均为mol=,从产物的化学式CuNO32可以看出,参与复分 解反应提供NO3-的HNO3有2×=摩;而反应的气态产物,无论是NO还是NO2,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N原子,则气体分子总数就相当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的摩尔数,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产生气体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两者的混合物,现有气体,即有摩HNO3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所耗硝酸为+=摩,其浓度为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本题是选择题,只要求出结果便可,不论方式及解题规范,而此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种方法运用了守恒法,所以运算量 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将化学方程式列出,配平,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题时间,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个方程式来求硝酸所导致的恐慌.再看下题: 例2在一个6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和2升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气+3Y气2Q气+nR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 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 解法一:抓住“X浓度减少”,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等于体积比,可分别列出各物质的始态,变量和终态: 4X + 3Y 2Q + nR 始态3L 2L 0 0 变量- ×3L=1L - ×1L= L + ×1L= L + ×1L= L 终态3-1=2L 2- == L 0+ = L 0+ = L 由以上关系式可知,平衡后终态混和气体的体积为2+ + + L即L,按题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即-5=5×5%,求得n=6;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或。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3,先在100℃时将KNO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3。现欲制备500g较纯的KNO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30℃时为46g) 3.某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

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A ·x A + B ·x B =AB —— (x A +x B ) 化简得: 若把AB —— 放在十字交叉的中心,用A 、B 及其交叉相减,用二者差的绝对值相比即可得到上式。 十字交叉法应用非常广,但不是万能的,其适用范围如表4 —2:

高中化学计算类型及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类型及方法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特点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高考试题中化学计算的内容占15%含有计算因素的试题大约占试卷总分的1/3 ,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化学计算试题,大至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化学知识与数学计算的有机结合 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计算是工具和手段。要进行化学计算,必须弄清“质”与“量”的相互关系,并自觉地从两者的紧密结合上去进行分析和解答。“明确化学涵义”与“理解量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 明确化学涵义指:应明确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涵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理解量的关系指:应理解数量、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在化学物质或化学反应中的计算、表示或相互关系等。 2.基础性强 重视基本化学物理量的计算和有关概念的应用,基本化学计算的考查在试题中重复出现的几率高。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等计算所占比例较大。并强调对化学原理的分析,避免繁杂的数学运算。 3.灵活性大 在计算题中设计一些巧解巧算试题,这些试题往往用常规解法也可得到同样结果,但要比巧解巧算多几倍的时间,以至影响全卷试题的解答。巧解巧算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 解化学计算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重要的是要建立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或者说是解题基本步骤。 二、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1.代数法 代数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根据题意设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化学知识,把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联系起来,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代数法在解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时,它的优越性更大。 2.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也叫比例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中有关物质数量间的关系建立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即表示某些量在变化时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 关系式法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解决比较复杂的习题时,如多步反应中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优点更为突出。 3.公式法 公式法是应用从化学原理和化学定律总结归纳的一般公式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公式法的优点是思维推理过程有据可循,并能迅速地列出具体解题算式。但应用此法必须注重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范围,及公式中各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公式,避免生搬硬套。 公式法在解决有关溶液的计算时,应用比较广泛。 4.差量法 这是应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成正比例关系列式求解 的一种方法。它的实质仍是比例法。如按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量为A1,生成物的量为B1;设反应物参加反应的量为A2,生成物的量为B2,由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可推出: A1-B1和A2-B2为质量差或体积差。这种方法在有关剩余物的计算和气体分析计算中常用。 差量法的实质是利用反应体系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按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In places deeper than night, there must be darker eyes than nigh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就在下面,欢迎大家一起学习高中化学解题技巧、高中化学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哦!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一.守恒法: 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质量守恒 1、某露置的苛性钠经分析含水:9%(质量分数,下同)、 Na2CO3:53%、NaOH :38%。取此样品 10.00 g放入 100.00 mL 2.00 molL-1 的 HCl(aq) 中,过量的 HCl 可用 1.00mol/L NaOH(aq)中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 2、Fe、Cu合金42g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无色气体为13.44L,将此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充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最后得混和氧化物,求氧化物的总重量。

二.估算法: 1、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 两种元素,甲、乙中 X 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30.4% 和 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 A.XY B.X2Y C.X2Y3 D.X2Y5 2、有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将5.6克样品跟足量稀H 2SO4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样品中一定含有 (A)Cu(B)Al(C)Ca (D)Mg 三.差量法: 遇到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发生变化时,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 (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 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 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 y x 22.8-22.4=0.4 故析出铜 3.2 克 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 和 H 2 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 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 mol 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 设起始时 N 2 气为 a mol , H 2 为 b mol ,平衡时共消耗 N 2 气为 xmol 起始(mol) 变化(mol) 平衡(mol) 起始气体: a+bmol a b x 3x a-x b-3x 0 2x 2x 平衡气体: (a-x)+( b-3x)+2x=(a+b-2x)mol N 2+3H 2 2NH 3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步骤如下: (1)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2)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3)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4)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一、一般比例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化学方程式在量方面的含义 a A(g)+ b B(g) === c C(g)+ d D(g) 质量比aM A∶ bM B∶cM C∶ dM D 物质的量比a∶ b∶ c∶ d 体积比a∶ b∶ c∶ d (2)一般步骤 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用完全反应的量进行求解。 ③选择适当的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 n(B)、V(B)、m(B)或设未知数为x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 ④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例1、已知:IO-3+5I-+6H+===3I2+3H2O。工业上利用NaIO3和NaHSO3反应来制取单质I2。 ①NaIO3不足时:2NaIO3+6NaHSO3===2NaI+3Na2SO4+3H2SO4 ②NaIO3足量时还会发生:5NaI+NaIO3+3H2SO4===3I2+3Na2SO4+3H2O 现模拟工业制取I2。在含31.2 g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2 mol·L-1NaIO3溶液V mL。 (1)当V=________mL时,再滴NaIO3就开始析出I2。 (2)当V为55 mL时,生成的I2的质量为________g。 二、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化学计算题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所以化学想要拿高分的同学一定不能忽略了化学计算题,下面有途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几种化学计算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的化学提高有帮助。 (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已知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渗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1)定量问题定性化; (2)近似估算; (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

(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注意解题规范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规范格式。 (2)注意分步作答。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0价配平法 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2.万能配平法 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而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行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3.合并配平法 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 (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化学计算题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同学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解题方法有哪些呢?今天给同学总结了以下14种! 1.商余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差量法 (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2C(s)+O2(g)===2CO(g) ΔH=-221 kJ·mol-1Δm(固),Δn(气),ΔV(气) 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 1.固体差量 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 5664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 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 A.2a-b a B. b-a b C. 2a-b b D. b-a a 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则 2NH3N2+3H2ΔV 2 2 x b-a x=(b-a) L 所以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a L-b-a L b L = 2a-b b 。 3.液体差量 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 2 56-2=54

化学中计算题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计算题的类型有: 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100% 2. 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3. 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100% 4. 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5. 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典型例题】 例 1.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 (1)7a - B .34a C .6(1)7a - D .12 (1)13 a - 答案C 解析 乙酸的化学式为C 2H 4O 2,而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从化学式可以发现两者中,C 与H 之间的数目比为1:2,质量比为6:1,碳氢的质量分数一共为1-a,其中碳占)1(7 6 a -。 例2.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 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 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 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 2SiO 3、HCl 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 2还原SiHCl 3过程中若混入O 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E.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 答案 (1)①SiHCl 3+H 2 1 357 K →Si+3HCl ②SiHCl 3+3H 2O H 2SiO 3↓+3HCl ↑+H 2↑ 氧气与氢气混合,可能引起爆炸;氧气可能会氧化SiHCl 3 (2)ABCD (3)现象:试管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并且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解释:Na 2SiO 3和NH 4Cl 均能够水解,二者相互促进,Na 2SiO 3水解生成H 2SiO 3,NH 4Cl 水解产生NH 3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考点点拨] 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化学计算应占试卷总分的15%左右,与有机化学、元素化合物具有同等的比例。化学计算涉及的面很广,知识点也很多,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的技能、技巧,同时借助于化学计算的形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化学计算的高考要求: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7、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8、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9、以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二)化学计算在高考试题中的两大类题型:1、选择型计算题;2、综合型计算题. 因为选择型计算题的命题意图是以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为主,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通过合理的巧妙的方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过程。选择型计算题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概念解析法、原理解析法、巧解法(如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极值法、估算法等)。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命题趋势,继续保持技巧性强、智能要求高的题型。 [智能整合]解题特点:“不要过程,只要结果,解题入口宽,方法多。”解题时应运用题干给的条件,备选答案给出的提示,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巧解妙算,实施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 解题方法:要注意从题干上抓信息,从备选答案中找启示,从定量关系上作判断,从限制条件中寻答案,从例题分析中学方法,要能自觉运用估算、极限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等去巧解速算。基础在熟练的化学基本运算,关键在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千万不能用常规方法,按部就班,“小题大作”。下面是各种巧解法的简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