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

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

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

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

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

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

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

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

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

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

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

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

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

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

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深入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应

用领域,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 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 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 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 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 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 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 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 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 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 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 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 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 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 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深入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应 用领域,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传播 引例;1.人类离不开传播 ?语言能力来自传播还是遗传(100个婴儿死亡实验) ?无传播环境对人智力的影响(博士生黑屋实验) 无传播状态→恐惧←传播消除恐惧 2.系统论:传播是社会系统的重要部分,系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受各部分影响,部分间是有联系的。 丹尼斯勒那:“传播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助推器。” 1.传播的种种定义及其简评⑴ (1)共享说 :传播者与受者间信息的共享称为传。 ①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②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a.理想型,规范化的定义:同一是共同追求目标,意向是行为前决定。 b.以理解接收,并产生共鸣为前提。信息的核心是意义,符号是承载形式。(2)影响说(劝服说):传播者试图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受者。 ①应用型,功利色彩(尤体现在广告,政治性宣讲中) ②未能包含所有人类传播现象,只是其中某些现象的一种形式。 ③自我传播也需要传播信息。 ③前提:告知,信息对称,相互间的联系。 ⑶联系说:将生命世界不相连的东西联系起来的过程叫传播。 缺点:认识空泛。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 二.传播的分类。 五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①自我传播:社会个体对信息于人体内部的自我传播。 ②人际传播:以眼面相见的交流为基本形式,延伸而来是非当面交流亦有肢体表现。 空间距离体现人际关系。 ③群体传播: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群体动力学。(陪审团效应) ④组织传播:有一定结构的群体,群体的角色认识。

⑤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 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 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 非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传播人类传播群体传播 社会传播组织传播 社会传播 三.传播学的特点。 1.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传播的具体内容,接收储存 发布是其基本过程。 2.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现。沟通交流是基于一定的 社会关系,传播是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建立与维持都依靠与传播。。关系是一种期望,角色意义,产生于相互作用。 3.最理想的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双向的交流。信息的流动是在传播者和受 传者间进行的。 4.传播发生的前提条件:传播者与受传者要有共通意义,空间(符号大致接近)大 体一致或接近的共同经验和文化背景,符合双方有交集利益兴趣。(有共同之处但不完全重合) 5.传播是分层次的,更高层的传播包含了较低层次的传播,最低层次的传播是基础。传播既是行为,又是过程(典型有将传播看成线性过程),亦是一个系统。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传播学概论重点__郭庆光版_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5、人传播的定义和性质特点 ①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向传播、自我传播、自在传播。 ②性质特点:a.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b.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反映;d.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5、人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①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

传播学概论 重点

传播学概论 1、信息 (1)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心的东西都是信息。 (2)信息的构成: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c.香农认为,所谓信息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从功能角度看,信息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概率的一种度量。) 2、传播 (1)概念: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库利的传播观: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3)传播的实质: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4)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5)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3、符号 (1)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2)符号的构成: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 (3)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4、意义 (1)概念: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2)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5、象征性社会互动 (1)象征行为 ①含义: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象征行为通常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象征符是具有双层意义的符号,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则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 ②特点:就是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这种转化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类比关系,即它们之间必须具有某种类似性。这种类似性并不是直接的和绝对的,而是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和想象。 ③特性:a.智慧性。需要在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 b.社会性和约定性。总是一定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并且需要得到较多社会成员的认同。 c.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象征行为包含了人们对“真善美”和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答案:现代化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的受众开展信息传播的活动。 2、反馈。答案:反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以后对传者所做出的反应。 3、传播单位。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式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而是统称为“解码者”,或者称为“传播单位”。他们把参与传播行为的各方描述成对等的,行使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编码和译码。 4、环境监视功能。答案:施拉姆把它称为“雷达功能”。就是向人们提供种种即将到来的灾害、威胁等警告,从而提高人们的警惕,促使人们加以防御。 5、《权力的媒介》。答案: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权力的媒介》一书被认为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包括的、世俗的;党派的、经济的,总之,是“某种权势的媒介”。并且认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官方关系,是由规定、法令和条例决定的;二是商业形式的关系,主要是广告商及商业伙伴;三是利益关系形式,比如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团体等;四是非正式形式,这主要是只亲朋好友。

6、EPS。答案: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 7、第四媒体。答案:互联网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8、地球村。答案: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原来比较分散、联系不够紧密的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使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就像一个城市或乡村社区部的联系那样紧密。 9、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意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同时,这种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比较弱。 10.容器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心世界类似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部。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重要人物,观点 ①施拉姆 ②麦克卢汉 2.传播学的欧洲渊源,几个社会学家的观点 ①孔德英国社会学创始人《实政政治体系》客观描述了人类思想发展逐级向上的阶梯特征,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传播由唯心走向唯物、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规律。 ②塔尔德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他用发明和模仿这两个因素的作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生活现象,宣称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发明、模仿、冲突、适应的循环过程,因而社会需要借助传播进行不断改革。 ③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人类不能只用生物和心理特征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而应该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多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并探寻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曾给传播过程研究给以启迪。如何观察社会现象:(1)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2)观察要又外入内、由浅入深;(3)观察结果要能客观确切地表现; ③齐穆尔德国社会也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交流网络才能被彻底而正确地认识 和理解。人与人通过信息交流组成群体,进而形成社会。社会犹如一张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传播网络。这位后来的传播学者分析人类的传播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 3.美国传播学的孕育 ①杜威信息的社会化责任共享工具 ②库利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折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发展“镜中我”:自我形成的渠道 ③帕克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换 ④米德首创符号互动论;“自我体”和“客我体”的社会形成和传递。

符号互动论:对符号意义的共识和交换,强调语言、副语言等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1)“主体我”代表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自然”特性,而“客体我”代表着自我的社会一面——内在化了的社会环境要求的以及个人对这种要求的领悟。 (2)人的自我是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在互动中体现。 (3)两者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4.传播学的产生于确立: ①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1)、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五W模式:who谁 what说些什么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whom对谁说 what有什么效果 传媒的三大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 2)、勒温(卢因)美籍犹太人社会心理学家守门理论、把关人观点(来自经济学);团 体动力学;实验法;创立“场论”和“群体动力论”,以及一系列由实地试验(实验法)得出结论 3)、霍兰夫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态度说服理论(传播效果理 论)说明实验使传播研究朝着效果问题的研究方向发展,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理论奠定基础;通过操纵变数以测量传播效果的实验性研究则构成了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 4)、拉扎斯菲尔德美国《人民的选择》“有限效果论”;“两极(多级)传播论”;数理 (定量)研究;调查研究法 《个人影响力》不仅破除了“魔弹论”的“电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而且还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从而导致了“有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 (填空10*2 名词解释4*5 简答题6*8 材料分析题1*12) 共学12章 第一章 名词解释 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有,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学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第五,传播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我们研究传播时,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传播过程’。 简答题 信息系统=传播系统=社会传播 分为种个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章 1.人类传播发展的七座里程碑:1 语言的出现 2文字的创造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和xx技术的发明 5摄影术与电影技术的发明 6广播和电视技术的发明 7电脑技术的发明 电子网络 上一层的局限性是下一层出现的原因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其直接作用就是在于使文字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每日纪闻——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 第三章 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信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的特点:1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的 2在形式上独立存在,它虽然和指称的对象事物或意义密不可分,但毕竟又是不同的两个事物 3编码和译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 2传达功能 3思考功能 象征性互动理论(G.H米德)核心问题: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1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传播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人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传播者和受传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的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和交替。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受讯息时则是受传者。 3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链接起来的纽带。现实生活中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邮政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络系统、有线和无线xx系统都是现代人常用的媒介。 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因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

1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本章重点) 一、环境监测功能。对社会而言,可能发出自然灾害等警告,促成信息流通,巩固社会规范。对个人而言,提高新闻人物的社会地位。对统治阶层而言,可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对文化而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各种文化的发展。 二、社会协调功能。激励和动员群众,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形成论文中心。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助于对信息的摄取和利用,也防止受传者因信息过多而无所适从。有利于巩固统治阶级地位,防止外来文化“入侵”。 三、三、文化传递功能。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对统治阶级来说,促成社会社会化是他们的一种权力扩张。对文化本身来说,可以起到促成该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的作用。 四、娱乐功能。有助于把统治阶层的权力扩展到生活领域,通过各种娱乐节目使意志和信念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文化体系来说,形成了“大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或精英文化。 2 传播的定义传播:既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共享说~该定义强调传播者与受众者对信息的分享 二交流说~强调传播是互动的活动 三说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达到说服的行为。 3简述传播的四种基本控制形态?—— 控制形态有: 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闻。 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 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应。 四、自我控制。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4传播契约的定义 传播契约: 参加传播的人带着可以支配他们的表现的契约进入传播关系,他们进入传播关系以遵守某种规定性为前提,这种契约,这种规定性,我们即称之为传播契约。 6把关人理论:大众媒介是信息在社会流通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他们对信息进行取舍,决定传播内容的重点,并企图以此给受传者造成某种预期影响。而在当代大众传播特别是新闻传播中,把关行为的难点在于在苛刻的时间限制中对及其大量的讯息进行取舍 7两级传播理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致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这就是两级传播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受众的分化,也强调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协同作用。在传播学中第一次依赖定量研究说明,受众成员是各个不相同的其中有些人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8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传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的一项研究。他通过分析受传者的媒介接触冬季或者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心里带来的心里和行为上的效用。 9舆论领袖:并非指提出思想的人,而仅是在思想传播过程中起到较大作用的人,他们较多的使用大众媒介。扮演者作为指导的特定角色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7.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简答题 1.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2.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拉斯韦尔“5W模式”:查书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点解答

一: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就是信息在传受两端间的传递与流动。 2:内向传播;人的内向传播是“主我”(I)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内向传播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3: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的非大众传播媒介(电话、书信等)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包括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及组织与环境的信息互动。 5:文化维模原理;即模式的维护功能。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 由于文化的这种功能,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当外来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容易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之中,如果外来文化对原有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时,维模功能便会起到一种“守门人”的作用,竭力阻止破坏性文化的侵入,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维模原理。 6:文化增值原理;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重新界定和认识文化的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估价和确定某种文化的价值,而且还要增殖和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 7:文化融合原理;《大唐西域记》中,大唐玄奘曾如此描写巴基斯坦名城塔克西拉,该城有2500年的历史,也是唐玄奘西游取经的最后一站,《西游记》中“西天”的原型。在塔克西拉,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古城曾历经波斯、希腊、佛教三种文明的冲刷,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见证者。 8:信息饱和;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人接受严重“超载”。 9: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形式:可以感知的。意义:人赋予的,约定俗成的。 10:聚谈;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面对面地交换意见与信息,或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它又可以分为街谈巷议和清议两种。 11:近体;近体就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沟通时的空间距离。分为四个区:亲密区、熟人区、社交区、公众区。 12:舆论领袖;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者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舆论领袖数量少,但是具有在社交场合较为活跃、与受其影响者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信息的特点。舆论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形成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13:传播效果;所谓传播效果,依据传统的传者中心说,是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所引起受者的思想和行为变化。 14: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个体系、媒介运作方式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二:解答题 1: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正:获取信息、社会化途径、知识教育、.舆论监督与引导、文化传承与交流、调节身心。 负:媒介情景非真实化、信息庸俗化、文化殖民化、思维行为惰性化。 2:人际传播的特征;A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可以在直接了解传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简介 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回顾一下传播学的概念和重要知识点。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和效果等方面。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知识点回顾 1、传播模式:传播学中有很多经典的传播模式,例如5W模式、循环模式、直线模式等。这些模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活动的结构和过程。 2、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每一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劣势,对信息传播的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和作用。传播学研究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析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如何提高传播效果。 4、大众传播与社会:大众传播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塑造 舆论、传承文化、提供娱乐等。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对大众传播产生

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5、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传播学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点,如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了解这些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播学。 三、重点分析 1、传播模式中,重点掌握5W模式和循环模式。理解这两种模式对于理解传播活动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传播媒介中,重点掌握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优劣势,尤其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发展趋势。 3、传播效果中,重点掌握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如媒介的性质、传播技巧、受众的个人特征等。同时,要了解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4、大众传播与社会中,重点掌握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舆论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了解社会环境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制约。 5、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重点掌握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点,如态度转变和说服理论等。同时,也要了解传播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的关系和交叉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22.00 《传播学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课程的讲授, 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该课程学习的主 要内容包括: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学流派、传播学研究方法等。期末复习以阅读教材(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为主,同时关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传播现象及历史发展一、什么是传播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第三,传播是 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第五,传播是一 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二、传播的历史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特 点(一)社会信息系统(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 第一章复习题 1、简述传播的含义。P5-6 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第三,传播是 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第五,传播是一 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迄今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8-34 (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6-8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4、简述社会系统及其特点。P9-11 所谓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指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递、接受和反馈的系统。实际上,传播系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和严密的信息系统。在传播学中,传播通常被分为五种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其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第二,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第三,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第四,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第二章传播类型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2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第二节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一)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二)姿态的传播功能(三)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第三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传播及其功能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上行传播,下行传播,横向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图表题六、案例分析 第一讲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资源、资本、信息(一)产生 它诞生于20世纪40-50年代 产生背景:①需求②行业③保障(详见笔记p1)美国人创立: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 (二)发展(1)早期阶段 ①20―30年代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行为主义理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 1.所谓沟通,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际关系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力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的五位创始人 (1)拉斯威尔(1902一1977)美国著名政治家。 其主要观点是通信的“5W模式”和基于“5W”的直线通信模式。 1-5w模式即who-谁-传者研究、says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which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虽然5W模型很简单,但它指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和传播研究的基本组成。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 列文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传播理论中“守门人”理论的创始人和群体动力学的导师。 “守门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doc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人类传播的介质。 3, 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4, 受众:又称受传者、信宿,既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5, 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6.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 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互相连接组成的新的信 息传播系统。 8. 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9. 群体传播: 10.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 组织外传播。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有明确领导结构和分工体制的社会体系。 11. 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 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2, 四大奠基人(可以单独出现):P248 (教材页数,下同) 13, 5W 模式:P248 14, 把关人:P249 15, 两级传播:P249 奠基者 16.意见领袖:P189 17. 施拉姆:P250 18. 李普曼:1889年生于纽约,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早期思 想、刻板印象以及拟态环境等概念。 19. 拟态环境: 20. 刻板印象:

传播学概论 重点

传播学概论 1、信息 (1)广义得信息概念:信息科学认为信息就是物质得普遍属性,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得物质运动形式。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心得东西都就是信息。 (2)信息得构成:社会信息就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得统一,主体与客体得统一,符号与意义得统一。 (传播学所关注得就是人类得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指得就是人类社会在生产与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得信息。c、香农认为,所谓信息就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她们可能得行为选择之概率得物质—能量得型式。从功能角度瞧,信息就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得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概率得一种度量。) 2、传播 (1)概念: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人类传播就是一种交流与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与社会互动得行为。 (2)库利得传播观:传播指得就是人与人得关系赖以成立与发展得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得手段。 (3)传播得实质:所谓传播,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得关系。 (4)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得科学。 (5)人类传播就是一种交流与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与社会互动得行为。 3、符号 (1)符号就是信息意义得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就是事物表述与传播中不可缺少得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就是携带与传达意义。 (2)符号得构成:符号分为信号与象征符两大类。 (3)符号得基本功能:一就是表述与理解功能;二就是传达功能;三就是思考功能。 4、意义 (1)概念:意义就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得认识,就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得含义,就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与交流得精神内容。 (2)符号与意义得关系:符号就是意义得载体与表现形态。 5、象征性社会互动 (1)象征行为 ①含义:指得就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得行为。这种象征行为通常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象征符就是具有双层意义得符号,第一层就是符号得字面意义,第二层则就是符号得类比或联想意义。 ②特点:就就是使象征符得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这种转化取决于两者之间得类比关系,即它们之间必须具有某种类似性。这种类似性并不就是直接得与绝对得,而就是基于社会生活得联想与想象。 ③特性:a、智慧性。需要在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 b、社会性与约定性。总就是一定社会实践与社会文化得产物,并且需要得到较多社会成员得认同。 c、价值性、动机性与行为取向性。象征行为包含了人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判断,包含着肯定或否定、称颂或批判得成分。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 (一)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1、媒介背景: 〔1〕政治:①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X、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②在战争时期,媒介对群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变得十分突出。 〔2〕经济:①媒介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美国的广告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中的大 多数业务由媒介承当。 ②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成为一种企业,为媒介资本家创造出 丰厚的利润。市场经济离不开媒介的协作,媒介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 滋养。 〔3〕社会: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①一方面,大量实用信息快速传播,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各 种娱乐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 社会繁荣。 ②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某某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 儿童,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学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 决问题的方案。 2、背景: 〔1〕美国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自由得学术气氛以与雄厚的物质与技术力量的

作用下,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方沃土,各地区优秀人才 纷至沓来。 〔2〕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 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 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二)传播的类型 1、符号角度:分为口语、文字、图像、实物等类型。进一步划分为语言传播〔包括口 语、文字〕和非语言传播〔包括图像、实物〕 性质角度:人类、非人类、社会、非社会 2、划分人类传播: • •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以传播的技术、手段为着眼点。〔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传播的X围、规模〔即参加者的多少、空间的大小〕为着眼点。 •〔P16重点〕 (三)各种传播与其比拟

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doc

1.传媒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媒介 媒介,又称为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工,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施拉姆),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生活中媒介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由B政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络系统、有线/无线电话系统。 3.符号 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 符号是使我们能想起现实不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的事物,-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物。 性质:符号具有指代性; 符号具有社会的共有性; 符号的发展性。 4.编码 编码又称为符号化,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的首先表现之一。编码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5.舆论 传播学中的"舆论”,不仅仅是的"公共意见”或"社会合意",其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众意识, 是公开意见。即被认为是多数人的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表达的意见才可能成为舆论。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6.把关人 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筛选、整理、加工并传播信息产品的人。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 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即面对大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新闻素材时,传播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 ",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7.拟态环境 即“信息环境",或“似而非环境拟态环境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8.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制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即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组织与环境间的信息互动过程。 要素:1)信息2)相互依赖3)网络4)过程5)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