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

一、传播学概述

传播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从传播和传媒中产生的效果,以及传播的过程与结果。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传播学的重点是研究传媒工具(如广播、电视、广告、网络等)如何影响社会,以及传播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感知。

二、传播学专业

传播学专业主要以研究传播功能为基础,在研究传播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内容的研究领域,开发传媒产品以及运用其技术、理论、技术等来发挥传播功能的专业知识。

传播学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主要有:

(1)广播电视新闻学:包括传播学、媒体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媒体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新闻资料的采集、可行性研究、传播策略、媒体管理技术、编辑发行服务等内容。

(2)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等有关的知识,以及如何通过广告发挥其传播功能。

(3)网络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媒体的发展、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传播功能、网络广告的设计等内容。

(4)社会传播学:研究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主体、传播参与者等内容。

传播学复习内容

一、什么是传播学 1.传播的定义 所谓“传播”,即人类(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传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传播的类型 二分法:大众传播、亲身传播;四分法:自身、组织、人际、大众。 传播分为四类 1)从符号的角度分为语言传播(包括口语和文字)和非语言传播(包括图像和实物)。 2)从性质的角度分为人尖、非人类、社会、非社会传播(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传播中的社会传播)。 3)从传播的规模、范围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要记住) A.自我传播,属于非社会传播,不作为传播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形象地看作是I和me 的对话,从规划上看,这是最小的。这里所说的I和me、主我和宾我的对话,包括出声和不出声的全部心理活动。特点:自我传播是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构成了一切外身型(人际、组织、大众)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可以看到自我传播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成长极端的重要性。 B.人际传播: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是社会的“粘合剂”。人际传播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即只要没有正式的组织参与其中,参加者再多也还是人际传播,这些参加者只能叫“群集”而算不上“群体”。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情感、持续才相互影响并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 C.组织传播:定义,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为的群体。它与一般群体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它有明确的“目标”;第二,它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即程序和设计、行动的指挥等)。 传播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任何组织的有效管理,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信息传播系统的状况如何。 组织传播的方式有纵式和横式两种。 D.大众传播:定义,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地球村”的概念就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鲁汉提出来的。 优点:快(传播的速度快)、广(传播的范围广)、多(传播的信息数量多)、好(传播的信息质量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 4)从技术、手段的角度分为亲身传播、大众传播。 亲身传播是以人的身体为媒介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以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为媒介的传播活动。 二、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 1.传播研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传播媒介及技术的改进和革新; 2)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技巧。 2.传播学的四个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 1)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贡献:A.提出了传播学的5W模式;B.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2)卢因,1890-1947,美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贡献:A.首创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B.提出“把关人”概念。 3)拉扎斯费尔德,1901-1976,美籍奥地利人,社会学家,贡献:A.提出“二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B.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传播学的内容

传播学的内容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传媒、社交网络、传播技术、传播效果等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信息传播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传播学研究的是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在传播学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传播者和接受者。传播者是信息的发送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媒体等;接受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社会等。传播学研究的是传播者如何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以及接受者如何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 传播学有多种研究方法。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有效性。理论研究是指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来构建和发展理论。在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验等;在理论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方法,传播学可以揭示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 传播学涉及了多种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播者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平台。传播媒介可以是口头语言、书籍、报纸、电视、互联

网等。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例如,口头语言具有亲密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可以快速传递信息;而书籍具有持久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可以长期传播信息。传播学研究的是不同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以及如何利用传播媒介来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 传播学关注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传播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衡量,例如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和行为改变等。传播学研究的是如何通过不同的传播策略和传播媒介来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例如,通过使用感人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图片,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使用适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效果。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传播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接受者的需求和反应,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信息传播。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传播者如何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以及接受者如何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传播学有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传播学涉及了多种传播媒介,包括口头语言、书籍、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学关注传播效果,即信息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通过研究传播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信息传播的挑战和机遇,实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定义

传播学定义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关、新闻、传媒、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传播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学科。 传播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传播的定义和意义 传播是信息在人际间或群体间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传播,而传播学研究的就是这一过程。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传播的过程和模型 传播学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常用的传播模型包括线性模型、双向模型和多步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传播的路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传播的媒介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的媒介和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从印刷媒体到电视、互联网再到社交媒体,不同的媒介和技术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传播学研究这些媒介和技术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

四、传播的效果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可以了解信息传播对公众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传播者更好地控制和引导信息传播的效果。 五、传播的伦理和法律 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关注信息传播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传播伦理和法律可以帮助我们规范传播行为,确保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和道德性。 六、传播的策略和技巧 传播学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技巧。这包括广告、公关、新闻等领域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来进行传播。 总结起来,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关、新闻、传媒、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通过研究传播的过程、媒介、效果、伦理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共关系、媒体、社交媒体、传媒、传媒技术、计算等领域,以及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报道、编辑、出版和广告的行为。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既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传播规律以及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等。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奥古斯都大帝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时,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行为。那个时候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随着语言、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传播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意义。意义是传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传播中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会给信息赋予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取决于传播者和接收者的主观意识。因此,意义的产生和传播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机构。机构是信息传播的基本单位,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和中介。机构可以是实体机构,也可以是虚拟机构。实体机构包括新闻机构、广告机构、公共关系机构等。虚拟机

构包括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机构通过发布和传播信息来实现自身目标,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 此外,传播学还研究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传播者是信息的发送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机构。接收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机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受到彼此的影响。 传播学还研究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效果。传播的途径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视传播、广告传播、互联网传播等。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效果是相互作用的,途径决定效果,效果又反过来影响途径的选择。 传播学还研究传播的规律和传播的过程。传播的规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规律,包括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影响力等。传播的过程是指信息从传播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包括信息的生成、编码、传输、解码和接受等环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观察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信息传播现象来获取信息的方式。实验是通过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信息,了解人们的传播行为和态度。访谈是通过与被访谈对象的交流来了解他们的看法和经验。案例研究是通过研究特定案例来抽象出通用的规律和原则。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广告、公关、媒体、社交媒体、传媒等方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交流和传播过程。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传播学通过研究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和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传播学还研究意识形态传播。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社会现象、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的总称,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对人们进行灌输和影响。传播学研究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分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现象,揭示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和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传播学还研究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和交流。传播学关注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文化。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样。实证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和推断。文献研究是传播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来获取研究材料和信息。调查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它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数据和信息。案例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特定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来揭示案例背后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它不仅关注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还探讨了传播的规律和效果。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样,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通过传播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传播学的内容

传播学的内容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行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包括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等。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例如,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可以通过大规模传播来影响公众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而互联网则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平台。 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传播内容。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可以是新闻、广告、宣传、娱乐等形式。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传播内容的特点和效果,分析其对受众的影响和反响。例如,新闻报道可以传递事实信息,广告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宣传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传播学研究的还包括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传播渠道是指信息传递的路径,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双向互动传播。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和效果,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传播受众是指接受信息的人群,可以是大众受众,也可以是特定受众。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接受和反响。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后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影响,分析其对受众态度、行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改变。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和机制,为传播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学科。它涉及到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学知识,提高传播效果,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 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本文将详细阐述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它们分别是:传播模式与理论、媒介技术与形态、受众与传播效果、内容与信息分析、传播与社会关系。 一、传播模式与理论 传播模式与理论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探讨信息传递的方式、过程和规律。它包括符号学、语义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信息传播的线性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非线性模式(如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理论。这些理论和模式对于理解传播的本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媒介技术与形态 媒介技术与形态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主要探讨媒介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它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新媒体技术、媒介融合、数字媒体等方面,以及不同媒介形态的特点和影响。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 三、受众与传播效果 受众与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关注受众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和行为。它包括受众心理学、受众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传播效果的评估和测量等方面的技术。通过研究受众和传播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影响,为传播实践提供指

导。 四、内容与信息分析 内容与信息分析是传播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主要关注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它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图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等方面的技术。通过研究内容和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和影响,为信息的制作和传递提供指导。 五、传播与社会关系 传播与社会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关注传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包括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传播和社会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涵盖了从信息传递的基础理论到媒介技术的实际应用,从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到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从单一的传播现象到复杂的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这些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学科体系。通过对这些范畴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的本质和过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1、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积累、批判、创新 2、传播学的知识层次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 3、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1)哲学方法2)专项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方法)3)横向方法 (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4)具体方法 4、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1)拉斯韦尔(1902-1977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提出5w传播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即控制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及效果分析),内容分析法,主要研究《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术》。 2)勒温(1890-1947年)美籍犹太人,传播学中“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著有《群体生活的渠道》 3)霍夫兰(1912-1961年)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者,他将心理实验法带进了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效果,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主要针对传播效果、宣传、说服性进行研究。 4)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年)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著有《人民的选择》,提出二级传播理论(传播效果及机制研究),“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工具制造者”,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 5)李普曼(1889-1974年)德国犹太人,著有《舆论学》,提出拟态环境及刻板印象概念。 5、传播学的研究现状: 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地(传播学的优越性、适应性及伸缩性)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 6、传播学的研究趋势: 1)鲜活化趋势(新的学说和观点以及分析丰富多彩)2)融合化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独立的母体、主干学科相互融合)3)科学化趋势(积极探索传播规律、构建理论体系、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4)操作化趋势(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5)分支化趋势(要素研究、层级研究、领域研究、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影响研究)6)本土化趋势(迎中有拒,拒中有迎) 7、传播的五种概念(即五说): 1)共享说(传播是信息共享的过程)2)影响说(传播是影响受传者行为的过程)3)反应说(传播是是受传者对传播信息的反应)4)互动说(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5)过程说(传播是传递信息、思想及观念的过程) 8、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题和轴心;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9、传播的特点:社会性和阶级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永恒性和历史性 10、传播的分类:(传播范围的大小分)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群体传播) 1)内向传播即人内传播,指每个人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一个思考的的过程,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 2)人际传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3)大众传播指职业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传播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过程。 11、传播的革命:语言传播革命(约十万年前)——文字传播革命(公元前3500年)——印刷传播革命(公元前620年)——电子传播革命(1844年)——网络传播革命(1946年) 12、五次传播革命的意义:第一次传播革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第二次使得人类文明得以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第三次革命使文化和教育普及;第四次由大众传播带进跨国传播;第五次让人类进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13、优秀传播模式的五个因素(标准):呈现性、整体性、超陈性、启发性、实用性 14、优秀传播模式:1)单项传播模式即拉斯韦尔的5W模式,即谁(传播者控制分析)——说什么(讯息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媒介分析)——对谁(受众受众分析)——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效果分析)2)香农和韦弗的数学模式:信源(要传递的信息)——发射器(有将信息转变为信号的能力)——接收器(有将信号解释为信息的能力)——信宿(信息要送达的目的地—人或物);再加上噪音来源(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各种干扰) 15、传播的功能

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是人们通过媒介,运用符号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信息:是事务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 模式:人们运用抽象与简化的方法,对现实的复杂现象进行理论性描述 受众: 是接受信息的人,它既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信息群体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 反馈:是指从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的过程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载送信息的代码 媒介: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过程守门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 守门人理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受众的选择机制: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意见领袖: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 受众的知情权: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 媒介组织及其特点: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双重性和兼容性 传播者的权利:是人们通过斗争逐步提出来的,并争取到的和得到承认的一系列传播权利.分为一般性和专业性权利,包括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专业保密权,安全保护权传播者的赢效因素: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悦目性 传播活动的依据原则: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 传播过程的组成元素: 1、传播主体2、传播对象, 3、讯息,4、媒介,5、反馈 守门人的特征:隐性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 守门人的功能:检查,加工,评价,导向,桥梁功能 符号的功能:指代,表义,自律,显示,认识,交流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补充,替代,强调,否定,重复,调节的功能

传播学原理重点内容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的系统运行,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权力。社会是大系统,传播是重要的子系统,使人认知环境,改造环境。多种定义:1、共享说:共享信息的过程或传播符号。#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以理解和产生为共同条件#以规范性批判未定义#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主观愿望2、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播者对受传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或过程#缺点:把劝服者看成一切目的和本质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3、联系说:把生命世界不相连的部分联系起来的过程 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就传播的关系性而言,又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重要前提之一,受传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五人哈罗德拉斯维尔:划分传播研究领域(5w)who what which whom what effect(忽略信息反馈)。。1控制分析领域2控制分析领域3传播渠道领域4受众分析领域5效果分析领域。贡献:1传播体系的初步建设2从功能角度提出的三大功能:1、雷达功能(环境监测功能),作用:让人们从社会成员变成公民(参政议政被告知)2、协调功能(社会变化快,利益团体,群体结构复杂)3、协调功能(讲台作用:教化—传播大众)作用:文化传播(广告娱乐功能) 5w评价:他把传播看成现行单向的流动过程,没充分认识到受传者主观能动性,没看到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1、保尔—拉扎斯菲尔法:利用实证派的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大众传播,改变了美国社会学面貌。有限效果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作用有限,有时是微乎其微。两级传播:信息由传播媒介传向一部分人,再传到大众。量化: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大规模社会问题)

传播学原理、自己整理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 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 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传播学,研究“传播”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 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 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 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 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 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 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 信息:什么都是信息。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 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 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 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

一、两种分类方法 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二、自我传播 三、人际传播 四、组织传播 五、大众传播 六、各类传播的特点 各类“社会传播”的特点之比较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 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 空间小中大 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 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 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 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重点:施拉姆)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 三、传播学的形成 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 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 四、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 1.H·拉斯韦尔(1902-1977)

传播学复习要点及详细内容

第一章 1、传播的概念: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信息活动; (2)社会信息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4、社会传播的五个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⑴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⑵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⑶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⑷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第二章 1、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1 )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2、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能动性和创造性。 3、人类依靠什么手段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体外化和社会化的信息系统 4、人类传播四个发展阶段:⑴口语传播时代;⑵文字传播时代;⑶印刷传播时代;⑷电子传播时代 5、人类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及其意义:文字;⑴文字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⑵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⑶把信息传到遥远的地方;⑷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6、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7、哈特对传播媒介的分类:⑴岀示的媒介系统;⑵再现的媒介系统;⑶机器媒介系统。 8、“全国信息高速公路”设想是1993年美国提岀的,并在1995年提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设想。 第三章 1、信息、符号、意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2、⑴人类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是:声音符号;⑵人类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是:文字符号 3、符号、信号、象征符的联系与区别: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2 )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象征符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象征符具有自由行与随意性。 4、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语言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具有发音的经济性,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非语言符号有三个类型:语言的伴生符体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 号 5、符号的基本功能:⑴表述和理解的功能⑵传达的功能⑶思考的功能 6、符号意义的分类:⑴明示意义与暗示意义⑵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⑶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传播学复习大纲

传播学复习大纲 传播学复习大纲 传播学内容: 1.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一级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2)内容分析法(3)实验法(4)个案调查法(5)定性研究方法 3.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3)有助于提高船舶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4.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美国。(1)政治: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3)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5.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拉斯维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6.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2)口语时代(3)文字时代(4)印刷时代(5)大众传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新闻学和传播学都属于文学类专业,但是二者初试考 试科目有三科相同,即政治、英语、综合考试[新闻传播类],另外一门有差异的学科为:

新闻学——新闻学基础 传播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研究重点不同 传播学重理论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 新闻学重业务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实务-历史-理论。 研究方法不同 新闻学沿用传统的人文学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方法; 传播学则以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多采用试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传播学研究范围更广;新闻学是大众传播的一种现象,是传播学的母体之一。 传播模式(什么是线形传播?)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Who(谁);Say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 (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④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传播学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传播的基本概念 一、传播的定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组织》1909年 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符号)——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 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徐耀魁1990 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李彬1993 总结: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话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玫瑰花与爱情) 5、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一个系统。(新闻) 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不但要分析传播过程,还要分析传播环境。 四、传播顺利进行的条件:传播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在与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文化可能由于宗教类别、种族、群体、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种族主义、年龄代沟等之不同,而产生差异。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一、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其实是一步媒介演进史。 二、人类传播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300万年前)、文字传播时代(1500BC)、活字印刷传播时代(1450年)、电子传播时代 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 费德里曼《世界是平的》将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全球化1.0社会、全球化2.0社会、全球化3.0社会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出发来分析,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区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也是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出发来分析的)四、信息社会的特点:⒈社会经济的主体有制造业转向一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⒉劳动力主题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⒊交易结算不在主要依靠现金,二是主要依靠信用。⒋贸易不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⒈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能指是形式,所指是意义。 能指于所指发生关系的三种机制:表示或者症候、图像、象征。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和约定性:符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过程,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形成时期是任意的符号的任意性只是相对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而言,它不仅仅是任意的,恰恰相反,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它。 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分为口头语言符号(语音符号)和书面语言符号(文字符号)。语音符号中语音是符号的形式,语义是符号的内容(在次语音是能指,语义是所指)。文字符号具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方面的统一(在此字形、字音是能指,字义是所指)。 非语言符号分为三种类型: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

新闻学传播学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新闻学传播学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 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 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 (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 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

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 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 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 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 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 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 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 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