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课时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能够说出黄河的概况。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黄河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黄河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再展示一组突出黄河危害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们观看。看完后,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我国黄河的图片或录像,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50页图2.41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某某省、某某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某某、某某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某某省、某某省和某某省、某某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三)黄河的奉献与忧患

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某某平原景观图,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某某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

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的水电站有X家峡、龙羊峡、某某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建立,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多媒体展示资料

资料一“痛苦的记忆”: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资料二“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资料三黄河断流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豫、鲁两省因断流无法灌溉而减产粮食10亿千克以上。1995年断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即高达42亿元。而断流时间最长的1997年,黄河下游有13.33万公顷粮食绝收,减产粮食27.5亿千克,棉花5000万千克,胜利油田200口油井被迫关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5亿元。1997年,空前严重的断流影响到130万人的吃水问题。

资料四水污染的漫画或录像。(略)

资料五源头荒漠化的图片。(略)

资料六课本第52页活动题1。(图2.45)

学生回答:

洪水威胁、泥沙含量大、断流损失、水污染、凌汛、荒漠化、水土流失、“地上河”隐患等。

教师进一步引导:

(1)黄河上、中、下游三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分别主要是什么?

(2)各河段产生以上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组间进行交流补充。

教师总结:上游产生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和凌汛,中游产生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的问题,下游产生的主要问题是“地上河”隐患、断流和凌汛。

教师提问:产生以上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教师展示资料,并结合课本的活动题1(图2.45)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共同合作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

资料一多媒体展示黄某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的录像或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出黄河上游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和毁林开荒等。

资料二课本第53页图2.45分析产生凌汛的河段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的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流域跨纬度较大,这是造成凌汛的主要因素,即以自然因素为主。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

针对资料三提问:

(1)图中的某某、河口、龙门、陕县、利津等含沙量分别是多少?黄河流经哪一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

(2)从陕县到利津含沙量和输沙量各有什么变化?沙到哪里去了?

针对问题1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可从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方面总结)黄土土质疏松、易流失,植被破坏严重,暴雨使大量泥沙与雨水汇入黄河造成中游严重水土流失。这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针对问题2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陕县到利津含沙量和输沙量都在减少,该河段主要流经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到了河床,变成了“地上河”。

教师提问:“地上河”有什么危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它的危害是随时有发生洪水的危险。下游的地上河形成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水土流失,这也是下游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课堂过渡:我们通过以上大量材料、图片、录像分析出黄河各河段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我们也意识到它们对黄河流域人民的不利影响,为了让黄河更好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必须积极寻找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究竟如何治理更有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献计献策。

课堂设计

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的阅读材料“治黄百难唯沙为首”,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分别对黄河各河段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然后,结合课本第52页的活动题2,提出我国是如何解决的?学生看书回答。展开想像;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班内进行讨论,寻找治理黄河忧患的措施和方案。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针对上游的荒漠化可以采取退耕还草、还林,合理放牧,植树种草;针对凌汛可以采取破冰、疏导。对中游的水土流失应从人为因素考虑,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地上河”隐患可以采取治沙、疏浚河道、加固大堤,加强中游泥沙的治理等措施;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建水利枢纽;等等。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

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对黄河的“功”与“过”进行了学习,重点针对黄河的开发和利用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设想了许多治理措施和方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课时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能够说出黄河的概况。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黄河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黄河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再展示一组突出黄河危害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们观看。看完后,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我国黄河的图片或录像,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50页图2.41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某某省、某某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某某、某某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某某省、某某省和某某省、某某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三)黄河的奉献与忧患 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某某平原景观图,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某某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

2.3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3)“滔滔黄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学过程

黄土高原的治理地上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黄河源窑洞龙羊峡“塞上江南” (选做一题,在课外完成)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 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一、黄河的概况 二、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三、黄河的忧患 1.上游:土地荒漠化、凌汛 2.中游:水土流失 3.下游:“地上河”、凌汛 四、黄河的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多尝试、多探索,让地理走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也许教师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变得更加忙碌,但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一样获益匪浅,套用一句口号“我付出、我幸福;我忙碌、我快乐!”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滔滔黄河 一、教学内容分析 “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前面中国的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方面,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而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设计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实事热点,如黄河的断流等。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2.精心设计活动在教学中,努力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流域水系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精品教案、学案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地图、文字素材,完成学习任务,概括和理解黄河在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河流知识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所以,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为主,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运用资料和已经掌握的地理读图技能、地理分析方法,掌握黄河的水文状况和各河段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开门见山 教师:关于黄河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切换幻灯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朗诵诗词。 教师:这句诗词描述的是黄河的哪个特征? 学生回答预设:源头和入海口。 教师:回答得很贴切,我们首先来找一下诗句中的“天上”和“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讲授新课──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和相关文字资料,了解黄河水文特征 教师:(切换幻灯片)参阅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文字资料,在空白图上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诗句中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海”指的是渤海。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镇,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桃花峪。黄河干流主要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是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完成黄河水文状况的学习。】 教师:填图很认真,也很准确。接下来,全班同学按照方位,分成三组,分别代表黄河的上、中、下游,了解每个河段的特点。每个组要完成2个学习任务,在班上汇报并与其他小组交流。为每个组分发学习任务。 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小组内分成两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疑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师:现在我们来展示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小组交流。首先是上游地区的第一组。切换幻灯片,展示上游第一组的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玛曲县面临的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荒漠化正在加剧。这些问题会导致黄河水量减少,泥沙含量增加。为改变现状,玛曲县需要采取退耕还草、还林、合理放牧、植树种草等措施进行治理。 【设计意图:通过玛曲县的案例,反映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黄河上游湿地、湿地放牧、土地沙化景观图片。不合理的放牧,导致了玛曲县的草场退化,为黄河埋下了隐患。请上游地区的第二组来汇报。切换幻灯片,展示上游第二组的学习任务。播放视频:凌汛─宁夏。 学生回答预设:黄河上游河段有一部分是由低纬向高纬流,在冬末春初、秋末冬初,低纬度已经解冻或未结冰,而高纬度未解冻或已结冰,低纬度河段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高纬度河道水位猛涨,形成凌汛。一般采取的措施是疏通河床和爆破冰面。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凌汛常识,了解黄河给上游地区的人们带来的忧患。】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复习课课件) 授课老师牟晓敏 复习目标: 1、了解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 的分界点,支流) 2、知道长江与黄河上中下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 3、知道长江与黄河目前开发的现状 复习重点: 1、长江的开发,特别是水能资源的开发。 2、黄河的治理,特别是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复习难点: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开发(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 2、黄河“地上河”、凌汛形成的原因 复习过程: (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国家第一大河是哪一条河?我国的第二长河又是哪一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在这节课里,我们主要复习长江的开发与黄河的治理。 一、掌握长江的概况 播放地理课件,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重要城市,长江流域的支流及主要湖泊,长江流域流经的地形区。二、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 播放地理课件“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及景色”,让学生分析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与宜昌以下的下游地区地势的特点。 教师小结: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落差达5000多米,河水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急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宜昌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航运价值大。 播放地理课件,以虎跳峡为例,主观感受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 播放地理课件,在图上指出巫山的位置,分析指出此山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横断山脉的位置(一名同学在图上填出),分析指出此山脉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呢丰富。请三名同学在图上准确填出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的的位置。 三、长江干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播放地理课件,老师指出长江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其中洪涝灾害最为突出。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教师小结: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分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长江上游山区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物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支流经常同时涨水,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排水不畅,往往形成洪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习题: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_黄河的治理与开发_有答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达标测评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指的是() A.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位于() A.宁夏、河南 B.陕西、山东 C.内蒙古、山东 D.内蒙古、河南 3.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二长河 B.只流经我国的第二、三级阶梯 C.含沙量较少 D.冬季无结冰期 4.下列黄河没有流经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5.“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6.读右图,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 7.有关治理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B.下游修建水库 C.上游退耕还草、还林 D.下游加固大堤 8.(2009·福建晋江)“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A.黄河上游 B.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长江下游 9.黄河流域除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外,近年来又出现了() A.新的冲积平原 B.河流改道 C.断流、水污染 D.“地上河”消失 10.下图是我国东部四条大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黄河的是()

二、综合题 1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全长5 464千米,流经九个省区。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山脉 B_________城市 C_________河流 D_________湖泊 (2)黄河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 (3)建国以来, 我国对黄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4)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该区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诗中的“天上”是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诗中的“海”是指黄河最后注入的海洋——渤海。 2.D 【解析】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孟津,分别位于内蒙古、河南。 3.A 【解析】从我国地形图上看出,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结冰,该河长度约5 500千米,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但由于河流年径流量小,是我国第二长河,该河流经植被覆盖少、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B 【解析】黄河自上游至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第二章第三节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名师点拨黄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支离 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2)中游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作用大,加剧了水土 流失。 (3)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 保持差。 易错提醒(1)黄河虽为我国第二长河,水网四通八达,却因其泥沙含量大,水流不稳,季节变化大等原因,其航 运价值却远低于长江。 (2)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四川,共同流经的地形 区是青藏高原。 (3)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上中游河段,长江的水能资源主 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4)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但年 径流量仅是珠江年径流量的1/7,因此黄河不能称为中国第二 大河。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黄河的概况 1.黄河的概况。 知识点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3.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4.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

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5.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措施。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黄河的概况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B) A.唐古拉山脉、东海 B.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C.喜马拉雅山脉、东海 D.昆仑山脉、渤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位于(D) A.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 B.陕西省、山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 D.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 知识点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读黄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完成3~5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黄河: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2、颂黄河:知道黄河的贡献和作用 3、忧黄河:剖析黄河所面临的问题 4、治黄河:探究如何治理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2、难点: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登鹳雀楼》、《将进酒》。 师:在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黄河,黄河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让文人们钟情于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板书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呈现本节课学习目标: 1、知黄河: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2、颂黄河:知道黄河的贡献和作用。 3、忧黄河:剖析黄河所面临的的问题。 4、治黄河:探究如何治理黄河所面临的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知黄河 师:首先,知黄河,了解黄河的概况,请同学们读课本49-50页图文资料,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比一比,谁完成的更快。(板书) 【自主学习】 读P49——P50图文资料,并完成: 1、在图“黄河流域水系图”描绘黄河干流。 2、黄河发源于高原上的山脉,自向,注入海,是我国第长河。 3、黄河干流源头至入海口依次经过: 青、、、、、、、、鲁。 4、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依次:高原、高原、高原、平原。 5、黄河的主要支流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上游--______--中游--______--下游。 7、黄河主要的水文特征:水量____、汛期____、含沙量____、____结冰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学案: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案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掌握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 掌握黄河的基本情况,以及治理措施。 【学习难点】 知道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学习过程】 黄河的治理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 读课文内容和图2.41和图2.42完成: 1、在图中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界线河口、孟津,看它们都位于哪个省区。 3、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4、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 6、地上河的分布河段、形成过程。 7、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与治理。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进行学习结果的交流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1、分析黄河的作用。 2、为什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3、讨论完成课本52页活动“认识黄河的忧患”。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后质疑】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2、黄河断流现象出现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上游 3、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淮河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引黄淤灌 B、加固黄河大堤 C、全流域综合开发 D、中游水土保持 5、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二、综合题 下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黄河发源地:________山;②注入海域:________海;黄河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________,中、下游分界处④是________;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 主要支流⑦是________,⑧是________; 主要水电站⑨是________水电站。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是黄河输入泥沙最大的河段,其形成的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下游形成世界闻名的“地上河”,它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黄河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河下游有支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

地理 八年级 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教学设计 胡玉玲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微课教学设计 贵州省德江县第四中学胡玉玲 一、课标要求 本微课要求学生运用黄河图片,视频说了解黄河忧患与治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 二、教学设计思想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分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具体设计如下: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材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图

地理八年级(上)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第一课时众多的河湖 金桥中学孙亚玲 黄河的治理?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的 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才能得到进步;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进步分析问题的才能。 〔3〕德育目的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比照,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 〔2〕根治黄河的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景观图,以及黄河形成的文化图片,增加学生对黄河的感官认识。〔导入新课〕采访一下同学们:刚看了那么多的有关黄河的图片,你对黄河的初步感受是什么? 〔学生活动〕黄河黄 〔老师活动〕黄河是中国含沙量最高的河 〔学生活动〕黄河长 〔老师活动〕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那第一长河是什么 〔学生活动〕长江 〔老师活动〕那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活动〕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气势磅礴,宏伟…… 〔老师小结〕可见这些都是黄河为我们所作的奉献,但与此同时啊,黄河却是一条害河,应为她在历史上屡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那么多的灾难那我们得想法治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河的治理〔板书〕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过渡〕要理解黄河,必须先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 〔提问〕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曾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海洋,那么找一找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学生看投影答复下列问题〕 〔提问〕1、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谁能在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并按源头→下游方向说出来? 2、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学生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区,地形区。老师纠正。〕〔承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详细讲都有哪些奉献呢? 〔老师出示问题以及图片,学生答复〕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教案

《黄河的治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但两节课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应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鉴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如下几点: 1知识目标: 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黄河现存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黄河的忧患及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治理黄河的关键。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出黄河自古多忧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学生能力分析与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也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关于黄河已了解多少,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对于部分内容只要教师再强调或练习巩固即可。而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与否,只要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就行了。 故以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三、教学媒体准备 多媒体平台(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中游三门峡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 四、板书设计 、概况 二、黄河的贡献:1.灌溉2. 水能3. 旅游 三、治理黄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3节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含答案)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河流中跨地势三级阶梯,并穿越三大高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对黄河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发源于地势高峻的巴颜喀拉山脉 B.“一桶水,半桶泥”——黄河泥沙含量大 C.“地上河”——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河床高出两岸 D.“黄金水道”——黄河沟通东西交通,运输量大 3.读某省级行政区域略图,甲河为流经该省级行政区域的最大河流,有关甲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下游河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B.该河流经黄土高原,中下游河段含沙量大 C.该河为我国第二长河,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D.该河流经暖温带地区,无结冰期 4.下图中字母与地形区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A.A——青藏高原 B.B——内蒙古高原 C.C——四川盆地 D.D——华北平原 黄河干流弯曲多。下图示意黄河水系。读图,完成第5~6题。 5.以下四个河弯中,冬季最先结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河弯④的河水含沙量比河弯③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修筑梯田 B.打坝淤地 C.植树种草 D.修建水库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黄河四个水文站的数据资料统计表,完成第7~8题。 7.下列有关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增加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B.增加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C.减少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高 D.减少汇入支流少,输沙量少 8.桃花峪到利津河段年平均流量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A.华北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B.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加上蒸发量大,水量减少明显 C.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偏少

肥城市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人教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从图上获知黄河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2.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难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一、导入新课 展示黄河景观图片,再播放一段黄河景观视频,配上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教师:此刻我们冲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二、讲授新课 教师:李白曾吟诵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哪里?“海"又是指哪里? 学生:“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因为海拔高,故形容为“天上来",“海〞是指注入的海洋——渤海。 教师:观察图2.41“黄河流域水系〞,说说黄河干流像什么字。 学生:黄河干流像一个“几"字. 探究:继续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对照“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各组同学自主查找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及主要的支流.查找后同桌互相交流,展示讨论的结果. 学生1:对照“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可知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学生2:对照“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可知黄河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黄河的概况 1.黄河的概况。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渤海 流经的省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 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度5464千米,我国的第二长河 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干流流经的干湿 地区 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上、中、下游分界 点 河口、桃花峪 水文特征水量较小,有结冰期、凌汛,含沙量大,汛期短 知识点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3.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4.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5.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措施。 河 段 忧患治理措施 上 游 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水土流失 严重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 水利枢纽 下游“地上河”易决堤改道,形成涝灾;初春或初冬时节,部分河 段有凌汛 加固黄河大堤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黄河的概况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B) A.唐古拉山脉和东海 B.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C.喜马拉雅山脉和东海 D.昆仑山脉和渤海

田林县十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题一: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是东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 B.黄河下游支流众多 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水量丰富 D.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题二: 读图,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无结冰期 B.①河段水流平缓 C.②河段有凌汛现象 D.③河段为地上河 题三: 读“黄河流域简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段③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2)黄河“地上河”景观主要出现在河段() A.① B.② C.③ D.④ 题四: 读黄河水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黄河流经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源头位于唐古拉山脉 B.上游全部流经青藏高原 C.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 D.下游流经江淮平原 2.黄河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长度较短,结冰期较长 B.中游为地上河,没有支流注入 C.流域内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D.含沙量大,汛期较短 题五: 读黄河示意图,关于图中甲、乙两段水能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B.甲地水量较小,水能资源缺乏,乙地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C.两地均位于我国地势交界处,落差大,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D.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题六:黄河流经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域,支流众多,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读“黄河水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①和④ B.B山脉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C.A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C处是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 2.在黄河干流③处修建的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A.龙羊峡 B.刘家峡 C.三峡 D.小浪底 题七:三门峡是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下表为某年三门峡库区冲淤数据。 时段7月6日至9日7月10日至8月2日8月3日至9日平均流量(m3/s)5069 1519 3908 平均含沙量(kg/ m3)391 52.7 369 0.20 -0.114 0.104 泥沙淤积量(×103 t) 读表,从表中信息可知() A.流量越大,含沙量越小 B.流量越大,泥沙淤积量越小 C.淤积量与含沙量毫无关系 D.为减轻泥沙淤泥,三门峡水库定期泄洪排沙 题八:阅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中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初冬或初春,黄河某些河段会发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南、北段封冻或解冻时间的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 (1)上、中、下游河段中,最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游和游。当凌汛来临时,人们经常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2)上游的兰州至河口镇河段,年平均径流量逐渐变,从水系特征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①,②。 (3)上中游的兰州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严重的黄土高原区。为了防止泥沙下河,我们应大力实施的生态措施是。 (4)黄河下游流经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变,泥沙大量,导致河床抬高,高于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河堤一旦决口,沿岸广大地区将遭受(灾害)威胁,为了防止这一灾害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