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高热的中医护理

一、高热的概念:

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实热"、“日晡潮热”、等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时。

二、护理评估:

1、评估高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发高热.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滞而发热。

2、评估高热的病位:脏腑、气血阴阳。

3、评估高热的病性:

⑴外感发热

①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故恶寒,寒气袭表,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则发热,寒性收引,经脉拘急,筋骨失于温养,则头身疼痛,邪寒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寒性凝滞,腠理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

②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风热,微恶寒,热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热邪伤津故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③暑热之邪:暑热之邪多直入气分,正盛邪实,交争剧烈,初起即见状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症状,且易伤气耗津,故可出现津气欲脱危重之变。

⑵内伤发热

①五志过极化火: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器的生理平衡,

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阳而化热。

②邪郁化火:瘀血、食积导致机体阳气的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气血沸涌,则见发热、壮热,面赤,舌苔黄而干燥,脉洪大,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

4、评估高热的病程

一般来说,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痊愈,部分病人感热毒之邪太盛,邪毒内陷,或脏腑原有宿疾,正气损伤已久,易产生惊厥闭脱之变证,病情凶险,预后多有不良。三、常见护理问题:

⑴体温过高。

⑵活动无耐力。

⑶体液不足。

⑷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过低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室温可保持在20℃~22℃.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高热病人口咽容易干燥,冬天可在暖气上放一盆清水,使其蒸发以湿润空气,有条件可使用加湿器。另外,还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影响病人休息.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2、饮食护理

⑴高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宜.

⑵病人口渴时应鼓励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等。汗出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或给淡盐水,不能饮水者,应用鼻饲揉法或静脉输液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耗,以免脱水。

⑶高热病人应忌食油腻、辛辣、厚味食品。热病初愈,饮食仍以清淡稀软为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补充营养,要少食多餐。可选择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3、服药护理

高热病人起病急、病势重、变化快,如按常规每天服1剂,效果不明显,可每天服2~3剂,每2~4小时1次。服药困难时,可将药液浓煎以减少药量,或用鼻饲给药法灌服。服药后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降温护理

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辩证选择降温方法。

⑴物理降温法

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或腹股沟等部位,或用中药煎汤擦浴,如石膏水擦浴、或用温水、乙醇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下降情况以及病情变化,以免体温骤降而致虚脱,冷疗过程中注意皮肤、阴囊有无冻伤,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半小时测体温1次,使体温降至38℃~38.5℃为宜。

⑵针刺法

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或十宣放血法降温。

⑶刮痧法

中暑高热病人,可在两肋部、夹脊部、肘窝等部位进行刮痧.

⑷药物降温

选用柴胡、金银花、黄芩、大青叶等中药煎饮或用注射剂,如柴胡注射液、黄芩注射液等、中成药可选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

⑸中药灌肠法

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也能够降温退热.

(二)、辨证施护:

1、表里证

⑴病邪在表里者,严禁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以免引邪入里而致热入心包。

⑵如病人热已退,发散药即应停服,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津液.

⑶外感发热如恶寒重时可给生姜红糖水或苏叶水、葱白萝卜水。风热型高热可给金银花、板蓝根水,并多饮清凉饮料。

⑷风寒表里证中医治法为辛温解表,方药用葱岐汤或荆防败毒散;风热表里证中医治法为辛凉解表,方药用银翘散加减。用发散药时,汤药应热服,服药要加盖衣被,以微微汗出为宜,或进食少许热粥以培汗源,助邪外达;并观察病人服药后汗出的多少,如汗出过多,会引起津液损伤而致动风神昏。

2、里热征

⑴里热征病人病情较重,病人在高热时喜冷恶热,病室内要清爽。可酌情选用各种降温法降低体温。

⑵对可能出现热极生风的高热病人应密切观察,如发现四肢肌肉不时跳动,口角颤抖,两目呆滞,则是动风的征兆,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报告医师。

⑶发现病人有谵妄或神志模糊时,可能为邪入心包,应注意观察变化.

⑷病人口渴喜冷饮或大渴引饮,是热邪实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宜多给清凉饮

料或水果、果汁等。

⑸对热结阳明、大便秘结的病人,可用缓解泻药通便。

⑹里热炽盛,热入营血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斑疹、吐衄、便血等血证,应按

血证进行护理.

⑺中医治法为清泄里热,护阴保津。方药用白虎汤。

五、健康指导:

1、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被,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

2、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平素易于感冒者可进行耐寒锻炼,自夏天开始,坚持冷水浴,持之以恒,可收良效.

3、体质虚弱者,可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高热患者,严格卧床休息,注意变换体位,使患者有舒适感。病室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室温维持在20~22℃, 湿度55%~60%为宜,经常通风换气。患者宜穿透气、棉质衣服,避免衣物过厚而阻碍散热,有寒战应保暖。(2)口腔、皮肤护理:高热患者易发生口腔炎,可用生理盐水餐前、餐后、睡前漱口。病情重者,协助口腔护理。患者大量出汗后给予温水擦拭,及时更换衣裤及被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防止感染。 (3) 补充营养及液体:患者应摄取足够的液体与热量,如无心、肾功能损害,每天至少摄入足量的水分以防脱水。能进食者,以清淡为宜,给予细软、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流质或半流饮食,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改善机体的抵抗力。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液,不仅可补充水分和热量,且能迅速降温。 2、临床观察 (1) 监测体温变化:根据病种和病情决定测量体温的时间间隔。注意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身心反应,结合实验室检查,以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2) 降温及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联合应用,注意在短时间内不宜将体温降得过低,注意观察病情,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末梢循环情况、出入量、体重、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治疗及护理效果等。(3) 高热惊厥的护理:注意保护,防止坠床和碰伤,床边备开口器,及时吸出鼻咽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药物治疗的护理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须进行病原治疗,护士应了解病原 治疗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用药间隔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严格按规定用药,以保证药物疗效。如应用激素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在应用由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组成的冬眠合剂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及休克等情况。 4、预见性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伴随症状,如寒战、大汗、呕吐、腹泻、皮疹、 出血颅内压增高、惊厥等,以协助诊断,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 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发热的特点及伴随症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麻疹、瘀斑、黄染等。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弹性。 [护理措施] 1、疑似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隔离要求隔离。 2、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惊厥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 4、对体温在39℃以上者,可施行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用32~36℃的温水擦浴(血液病患者除外),或采用冷盐水灌肠。如患者出现颤抖,应停止降温。 5、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但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慎用药物降温。对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注意药物剂量。 6、高热期间,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7、保持衣着及被盖适中。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体温骤降时,应给予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8、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9、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过去有无类似的发作史,是否有诱发惊厥的相关脑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2、评估患者惊厥类型、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3、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4、观察患者有无黄疸、皮疹、脱水等。 5、评估惊厥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高血压、瞳孔扩大、舌咬伤、剧烈头痛等。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宜安静、光线稍暗。集中安排患者的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以免诱发惊厥。 2、惊厥发作时患者宜解开衣领,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有惊厥发作史的患者应设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惊厥发作时,切勿用力牵拉或按压患者肢体。 4、抽搐严重及发绀者,给予吸氧。有痰时,及时给予吸痰。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急救准备。 5、遵医嘱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惊厥缓解情况。

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体温超过39℃称为高热。根据致热源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高热以细菌引起的最多见,病毒次之。非感染则多见于结缔组织病和肿瘤,其次为中枢性高热、中暑。 1、护理评估 (1)评估体温升降的规律、热型及伴随症状。 (2)评估神经系统症状,如有无意识障碍、昏迷、抽搐、惊厥等。 (3)评估脉搏频率、节律及与体温升高的关系。 (4)评估呼吸节律、频率及血压变化。 (5)评估有无皮疹及皮疹形状、颜色、分布、出疹日期、出疹顺序特点,有无出血点、紫癜。 (6)降温时,要注意评估体温下降情况及有无大汗虚脱等现象。 (7)评估患者皮肤温度、湿度、弹性及尿量情况。 (8)评估评估有无感染的相关症状,如咽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 (9)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 2、护理常规 (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原发病护理常规。 (2)一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惊厥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高热 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低于3000ml。不能进食者, 按医属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 (4)每4h测1次体温、脉搏、呼吸,必要时测量肛温。采用降温措施后30min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骤退至36℃以下 时,停止降温并酌情给予保暖,注意观察有无大汗、虚脱、 血压下降等现象。 (5)降温:①头部及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或化学致冷袋。 ②温水或酒精擦浴,亦可与酒精擦浴交替进行。 ③肠道无疾病的病人可用冷(4℃)生理盐水50~ 150ml低压保留灌肠。 ④持续高热不退者,按医嘱给药物降温,注意避免体 温骤降,防止发生虚脱。 (6)口腔护理:饮前、饮后、睡前协助病人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炎症、溃疡、出血或不能漱口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 清洁口腔2~3次;溃疡处涂以冰硼或锡类散,每日3~4 次。口唇干裂者涂以液状石蜡。 (7)皮肤护理:保持患者身体清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床单,协助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翻身,并做皮肤护理,使 患者舒适,预防褥疮发生。 (8)对谵妄、烦躁不安、昏迷的病人应加床挡,以防坠床。(9)高热原因待查,疑有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处理。 (1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发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 测量体温:定期测量体温,记录发热程度和变化。护理措施包括使用准确的体温计,确保体温计清洁卫生,正确测量体温并准确记录。 2.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报告医生。 3. 维持水分平衡:发热病人容易出现脱水,需要适量补充水分。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病人的饮水量和尿量,给予适当的液体补充。 4. 保持空气流通: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护理措施包括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避免病人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中等。 5. 控制体温: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控制病人的发热,如使用冷敷、擦浴、冰垫等。同时,对于高热病人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护理措施包括根据医嘱使用物理降温方法或药物退热。 6. 提供舒适环境:保持病人的床铺整洁干净,舒适安静。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病人周围的环境整洁,提供合适的睡眠环境等。 7.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饮食情况和医嘱,提供适量、易消化

的食物。护理措施包括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加强病人的营养摄入。 8. 防止交叉感染:发热病人可能携带疾病的病原体,需要采取合理的感染预防措施。护理措施包括洗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控制传染源等。 护理措施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个体化的制定和 执行。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病人的全面评估和监测,及时报告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护理措施。 继续发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9. 保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发热病人身体虚弱,需要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来恢复。护理措施包括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帮助病人放松和入睡。 10. 照顾病人的皮肤:发热可能导致出汗增多和皮肤不适,需 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和保湿。护理措施包括每天清洁皮肤,并使用适当的保湿剂,避免摩擦和刺激。 11. 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抗病毒或其 他适当的药物治疗发热的原因。护理措施包括按时给药,监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12. 提供心理支持:发热病人可能感到焦虑、恐惧或情绪低落,需要护士的关怀和支持。护理措施包括与病人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担忧,提供心理安慰和鼓励。

简述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1. 引言 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指体温超过正常值并持续升高的情况。对于高热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热可能引发许多其他并发症,如中暑、惊厥等。本文将着重介绍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2. 护理目标 高热病人的护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控制体温 首要任务是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以防止进一步的身体损害。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如冷敷、冰擦等)和药物降温(如退烧药物)。 2.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高热病人由于大量出汗,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护理人员应监测高热病人的水分摄入和排出情况,并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 提供舒适的环境 高热病人常常感到不适,护理人员应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包括调节室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轻噪音等,以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2.4 病情观察与记录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高热病人的体温变化、症状、体征等,并进行详细记录。这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护理措施 3.1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控制高热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 1.冷敷:将湿毛巾或冰袋放在病人的额头、颈部、腋下等血管丰富的部位,可 以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2.冷水浴:对于高热严重、体温持续升高的病人,可以使用冷水浴进行全身降 温,但需要注意掌握好水温和时间,以避免低温损伤。 3.冰擦:用湿毛巾浸水后拧干,在高热病人的身体表面轻轻擦拭,可以达到降 温的效果。 3.2 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常用的药物包括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在使用药物降温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频率,并且遵循医嘱指导。 3.3 液体补充 高热病人常常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补充适量的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 3.4 饮食护理 高热病人在降温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食欲不佳。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口渴程度和胃部不适情况,适当调整饮食,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饭、蔬菜汤等。 3.5 观察与记录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高热病人的体温变化、皮肤色泽、意识状态等,并及时记录。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等),以及排尿、排便是否正常等。

高热病人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超过41℃称为过高热,高热超过1-2周,尚未查明原因者称不明热。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高热时人体各系统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如新陈代谢加强,呼吸、心跳次数增加,特别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严重时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全身抽搐等,甚至昏迷,因此对高热患者就积极降温,避免高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温高于38.5℃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博、呼吸,处于体温变化过程中的患者应2小时测量一次并做记录,或按病情需要随时监测。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证每日摄水量达 2500ml-3000ml,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从静脉路补充营养与水分,同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并保持大便通畅。 4、体温高于39℃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等,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冷湿敷法,是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大腿根、腋下、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用冷生理盐水灌肠,婴儿每次

100-300ml,儿童500ml,或采用针灸疗法如针刺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 5、通过物理降温仍不能使患者体温下降者,应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柴胡、安痛定肌内注射或口服阿司匹林、银翘散、柴胡汤等。用药后30分钟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出汗多者应及时更换内衣,防止感冒,如体温急骤下降,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应立即给予保暖,以免降温过快或过低而导致患者虚脱,一般体温应控制在不低于37℃。 6、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7、对于躁动、幻觉的患者,护士应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加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碰伤或坠床。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防止舌咬伤,可用开口器置于上下磨牙间,如舌后坠应用舌钳拉出,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8、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9、可疑传染病者在确诊前,应做好床边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10、做好心理护理,热情对待患者,对高热患者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保持患者心情愉快。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高热患者的舒适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舒适。以下是一些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1. 体温管理:高热患者的核心体温可能升高,因此护士应定期监测体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体温,如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擦浴)或药物降温(如解热药物),以确保患者的体温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2. 液体管理:高热患者往往会呕吐、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液状态,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液体补充,以确保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3.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重要因素。护士应确保患者所在的空间有足够的通风,并避免患者暴露在过于闷热或拥挤的环境中。 4. 舒适的睡眠环境:高热患者通常面临睡眠困难。护士应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如降低噪音、调节室温、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等,帮助患者获得充足的睡眠。 5. 疼痛管理:高热患者可能会经历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提供相关的舒适护理措施,如按摩、热敷等。

6. 增加休息和放松时间:高热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劳和虚弱。护士应帮助患者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提供适当的放松活动,如音乐疗法、放松呼吸等,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7. 心理支持:高热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不安。护士应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调整情绪,提高抗病能力。 8. 协助日常生活活动:高热患者可能会受到体力和活动能力的限制。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个人卫生、穿衣等,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保持体力和尊严。 9. 定期评估和监测:高热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迅速变化,护士应定期评估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总之,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合理的体温管理、液体管理、提供舒适的环境、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协助日常生活活动等措施,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适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舒适。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高热的中医护理 一、高热的概念: 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实热”、“日晡潮热”、等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时。 二、护理评估: 1、评估高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发高热。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滞而发热。 2、评估高热的病位:脏腑、气血阴阳。 3、评估高热的病性: ⑴外感发热 ①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故恶寒,寒气袭表,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则发热,寒性收引,经脉拘急,筋骨失于温养,则头身疼痛,邪寒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寒性凝滞,腠理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 ②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风热,微恶寒,热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热邪伤津故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③暑热之邪:暑热之邪多直入气分,正盛邪实,交争剧烈,初起即见状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症状,且易伤气耗津,故可出现津气欲脱危重之变。 ⑵内伤发热 ①五志过极化火: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器的生理平衡, 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阳而化热。 ②邪郁化火:瘀血、食积导致机体阳气的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气血沸涌,则见发热、壮热,面赤,舌苔黄而干燥,脉洪大,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 4、评估高热的病程 一般来说,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痊愈,部分病人感热毒之邪太盛,邪毒内陷,或脏腑原有宿疾,正气损伤已久,易产生惊厥闭脱之变证,病情凶险,预后多有不良. 三、常见护理问题: ⑴体温过高。 ⑵活动无耐力。 ⑶体液不足。 ⑷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人体最高的耐受热约为40.6℃~41.4℃(105°F~106°F),高达43℃(109.4°F)则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 一、一般护理 (1)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2)降温高热患者体温一般在39℃以上,环球医学网校整理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温。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

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30min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 (3)保持清洁和舒适高热患者在退 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条件允许应洗头、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但要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加强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应进行口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观察舌苔、舌质,保证口腔卫生。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状石蜡或稀甘油,有疱疹者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软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调整被盖,限制活动等。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病人每4 h测1次体温,环球网校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二、饮食鼓励 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 三、安全护理 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安,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寒战、面色苍白、头痛、出汗等导致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对于长期高热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其心理反应。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给予相关的知识教育。

高热病人的中医护理

高热病人的中医护理 概述 高热病人是指体温超过38.5℃的患者,通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造成的。中医在对高热病人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但在护理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中医护理具体措施 1.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 高热病人应该保持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或过于寒冷,容易引发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此外,病人的病房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以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问题。 2. 煮药喝水预防脱水 高热病人常常会因为出汗过多而导致脱水。因此,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方法是用草药煮水来喝。如:菊花茶、薄荷茶等。这些草药有消炎、祛热、解毒等功效,能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减轻身体负担。 3. 轻柔按摩 高热病人常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和疲劳,这时,可以采用轻柔按摩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护理。中医认为,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但是在按摩过程中需注意操作方法和按摩力度,不能造成伤害。 4.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一种治疗感冒和发热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医常用的护理方法之一。通过加热中药,让药物散发出来的蒸汽深入肺部和呼吸道,起到改善呼吸系统、消炎、祛热等作用,对高热病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 自我护理 除了上述的护理措施外,高热病人还需要自己采取相关的自我护理措施。如保持清洁、勤洗手等,避免交叉感染、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规律作息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1.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治疗 措施; 2.在进行中药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并严格按照药物使 用规定的剂量和煎制方法,以免发生药物中毒等意外情况; 3.每个中医护理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 用; 4.护理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问题。 ,中医护理的方法对于高热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切实关注病情变化和患者的身体需求,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医护理的新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不过疾病的一个症状,对高热的对症治疗是必需的,但查明病因是根本。在医生明确诊疗以后,以为能够在家治疗者,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高热病人一定卧床歇息,减少肌肉活动,减少耗费和热量产生。 2、多饮水,成人每天许多于 3000 毫升(指无静脉补液者)。水分能促进毒素排泄。能够采纳糖盐水、淡茶水、 各样水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澄汁、柑汁等,忌饮用啤酒、浓茶、咖啡。 3、室内要通风。夏季要使室温尽量降低,可采纳室内搁置冰块。室温低 有益于大批体热经传导辐射发散,有益于降温。 4、用冷水或冰水湿敷额部,可降低头部温度,保护脑细胞。家中如无冰 袋,可用热水袋装冰水枕于头部。有畏寒或寒战的病人则不使用冷敷。 5、高热病人耗费大,消化能力差,如不是消化道疾病所惹起的发热则不用禁食,食品要易消化有营养,能够采纳牛奶、豆浆、蛋花麦片、蛋花藕粉等。发热病 人口苦,有时不喜甜食,能够采纳鱼片汤、肉末粥、肉末挂面,高热期不用 牵强进食,因可能引发恶心呕吐。退热以后,食欲恢复时要增添营养,少食多餐,促进身体恢复。 6、退热过程常伴有大批出汗,更要洁净毛巾擦抹,实时改换衣服,防备 着凉感冒。 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体温调理中枢来控制的。当人的机体免疫功能降落,抵挡力降低,身体遇到外来刺激或病毒、细菌侵袭时,就很简单发热。惹起发热的主 要疾病有感冒、肺炎、扁桃体炎、风湿热、结核病等。假如发热症状较轻,在家 中护理即可,免得在医院交错感染。 7、物理治疗: 若体温高达 39℃~ 40℃,且一时难以退烧时,可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头部。注意勤换,同时能够用温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浅薄表血管扩充,有助于退烧。 内容总结 (1)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不过疾病的一个症状,对高热的对症治疗是必需的,但查明病因是根本 (2)2、多饮水,成人每天许多于 3000 毫升(指无静脉补液者) (3)能够采纳糖盐水、淡茶水、 各样水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澄汁、柑汁等,忌饮用啤酒、浓茶、咖啡 (4)有畏寒或寒战的病人则不使用冷敷 (5)惹起发热的主 要疾病有感冒、肺炎、扁桃体炎、风湿热、结核病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