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讲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讲义

初中语文《狼》

课文精讲

激趣导入:

这位老人他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却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贡考,为岁贡生。但是他却成为清朝著名小说家、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他就是——蒲松龄。今天我们借他的文章——《狼》,来感受一下他的文字风格。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把握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2. 结合具体描写,分析狼与屠户的性格特点。

二、难点

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课文精析

一、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多次应举不第,以做幕宾、设馆教书为生。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创作有《聊斋志异》,“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 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 内容回顾

本文主要叙述了屠户和狼搏斗的故事。根据双方搏斗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二、重点研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疏通文意,品味内容

(1)止:仅,只。

(2)缀:连接、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4)从:跟从。

(5)并驱如故: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6)窘:处境困迫,为难。

(7)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8)顾:看,视。

(9)积薪:堆积柴草。

(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1)弛:解除,卸下。

(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

(14)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6)久之:时间长了。

(17)瞑:闭上眼睛。

(18)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19)暴:突然。

(20)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1)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2)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23)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4)黠:狡猾。

(25)顷刻:一会儿。

(26)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7)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从着。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惑敌方的。

狼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 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特点

明确:

(1)主要通过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来刻画狼: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将狼馋涎欲滴想吃人的眼睛刻画了出来;写狼“犬坐于前”的行动,“目似瞑,意暇甚”的神态,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塑造了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狼的形象。

(2)主要通过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来刻画屠户:

从“惧——投骨避狼”到“大窘——骨尽狼仍从”,再到“恐——前后受其敌”,最后“悟——刀劈两狼”,表现了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而通过“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劈”“毙”,“转视”“断”“毙”等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屠户的动作干净利落,表现了其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形象。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的方法,试图摆脱狼的跟踪,说明他没有认清狼的贪婪本性,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为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3. 思考:“止增笑耳”笑的仅仅是狼吗?从屠户最后的胜利,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明确:

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典例精析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a)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近之,则死狼也。仰首(c)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

注释:蚤:同“早”。昧爽:拂晓。直:同“值”,价值。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

(3)有屠人货肉归______ (4)屠即径归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从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看,视挖洞卖仔细观察

解析:(1)中的“顾”在这里的意思是“看,视”,不能与“三顾茅庐”中的“顾”(拜访)相混;(2)中的“洞”是名词作动词,“挖洞”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常作名词,意思是“窟窿,深穴,孔”等;(3)中的“货”在这里是动词“卖”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常作“钱币、商品”等意思;(4)中的“径”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的意思。

2.(1)狼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2)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多两银子呢。(于是)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解析:翻译句(1)时,要注意“黠”(狡猾);“而”(表转折,可是、但是);“顷刻”(一会儿);“毙”(被砍死);“变诈”(诡诈、欺骗);“几何”(多少)等词的意思;翻译句(2)时,要注意“时”(当时);“直”(同“值”,价值)等词的意思。另外,文言文翻译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具有完整性与流畅性。

3. 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不知变通,贪婪愚蠢,为了眼前蝇头小利白白失了性命,实在愚笨可笑至极!启示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答:①从屠户角度回答:面对恶势力应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②从狼的角度回答: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会因小失大,害了自己。

总结提升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故事,一共三则,这是第二则。这篇课文以极其简练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屠户与两只狼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聪明反被聪明误”,“顷刻两毙”。最后作者不禁发出感叹:“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故事部分文字生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议论部分既诙谐风趣又耐人寻味,点明题旨。

1. 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

本文第一部分是故事本身,开端写屠户遇狼,发展写屠户惧狼,高潮写屠户御狼,结局写屠户杀狼,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在故事中刻画了鲜明的艺术形象。狼的贪婪、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屠户机智勇敢的性格,都是在矛盾冲突中,在起伏跌宕的情节发展中得到展现的。

2. 运用讽喻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了狼的本质。无论是狼遇到担有剩骨的屠户时贪心地“缀行甚远”,还是遭屠户防御时的“眈眈相向”,甚或是“目似瞑,意暇甚”的“假寐”,都是作者笔下极生动的刻画。故事结束时作者发表的议论,告诉人们道理,事与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3. 语言精练生动,细腻形象。

文章写狼的“假寐”,“犬坐”的生动比喻,屠户与狼斗争时的一系列动词:“奔”“倚”“持”“劈”“断”等,都极为生动。文中还多次巧妙地运用了文言代词“其”,如“受其敌”“断其股”的“其”代狼,“故其后”的“其”代屠户,“积薪其中”的“其”代麦场,“奔倚其下”“洞其中”的“其”代柴草堆。用一个“其”字分别指代几个对象,使文句更加简洁。

拓展阅读

赵城虎

蒲松龄

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一日入山,为虎所噬。妪悲痛,几不欲活,号啼而诉之宰。宰笑曰:“虎何可以官法制之乎?”妪愈号啕,不能制之。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以威怒,遂给之,诺捉虎。媪伏不去,必待勾牒出乃肯行。宰无奈之。即问诸役,谁能往之。一隶名李能,醺醉,诣座下,自言:“能之。”持牒下,妪始去。隶醒而悔之,犹谓宰之伪局,姑以解妪扰耳,因亦不甚为意。持牒报缴,宰怒曰:“固言能之,何容复悔?”隶窘甚,请牒拘猎户,宰从之。

隶集诸猎人,日夜伏山谷,冀得一虎庶可塞责。月余,受杖数百,冤苦罔控。遂诣东郭岳庙,跪而祝之,哭失声。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虎入,殊不他顾,蹲立门中。隶祝曰:“如杀某子者尔也,其俯听吾缚。”遂出缧索絷虎项,虎帖耳受缚。牵达县

署,宰问虎曰:“某子尔噬之耶?”虎颔之。宰曰:“杀人者死,古之定律。且妪止一子,而尔杀之,彼残年垂尽,何以生活?倘尔能为若子也。我将赦之。”虎又颔之,乃释缚令去。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启扉,则有死鹿,妪货其肉革,用以资度。自是以为常,时衔金帛掷庭中。妪从此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窃德虎。虎来,时卧檐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数年,妪死,虎来吼于堂中。妪素所积,绰可营葬,族人共瘗之。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虎直赴冢前,嗥鸣雷动,良久乃去。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郭,至今犹存。

参考译文:

赵城县有一位老妇人,七十多岁了,只有一个儿子。一天她儿子进山,被老虎吃了。老妇人痛不欲生,哭叫着到县衙门告状。县官笑着说:“老虎能用官法去制裁它吗?”老妇人更加哭闹不止。县官呵叱她,也不害怕。县官可怜她岁数大了,不忍心惩罚她,就答应为她捉虎。老妇人趴在地上不走,一定要等县官发出捉虎公文才肯回去。县官实在没有办法,就问堂上的衙役,谁能去捕虎。一个叫李能的衙役,喝得醉醺醺地走到县官面前,自告奋勇说:“我能!”李能拿着勾牒下去,老妇人才回去了。李能醒过酒后很后悔,又一想,这可能是县官应付老妇人的骗局,以解脱她的纠缠,所以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便拿着勾牒去交差。县官发怒地说:“你说能办到,怎能容许反悔!”李能很为难,便请求县官召集猎户进山提虎,县官答应了。李能召集了所有的猎人,日夜埋伏在山谷中,希望能捕捉到一只老虎,搪塞过去。过了一月多,一只虎也没捉到,李能为这事挨了几百板子,冤苦无处申诉,就到城东庙里跪下祈祷,失声痛哭。一会儿,一只老虎从外边进来。李能惊慌失措,害怕被老虎吃掉。老虎进来,哪里也不看,只是蹲立在门当中。李能向老虎拜祝说:“如果害了老妇人儿子的就是你,你就趴下让我捆起来。”接着就拿出绳索捆住老虎的脖子,老虎俯首贴耳让他绑了。李能牵着老虎来到衙门,县官问老虎说:“老妇人的儿子是你吃了?”老虎点点头,县官说:“杀人偿命,是自古以来的定律。况且老妇人只有这一个儿子,你杀了他,老妇人风烛残年,依靠什么生活?如果你能给她当儿子,我就赦免你。”老虎又点点头。县官于是让衙役给老虎松了绑,放它走了。

老妇人埋怨县官不杀了老虎为她儿子偿命。第二天早晨,她打开门,看见一条死鹿。老妇人卖了鹿皮鹿肉,用来度日。从此老虎经常送东西来,有时衔着金钱或布匹扔到院子里。老妇人从此富裕起来,生活比她儿子在世时还好,心中不禁暗暗感激老虎。老虎来了,时常趴在屋檐下,一整天不走,人畜相安。几年后,老妇人死了,老虎来到房中大声吼叫。老妇人平素的积蓄,足够置办葬事的,家族中的人一块来把老妇人埋葬了。刚把坟墓修好,老虎突然跑来,送葬的宾客都吓跑了。老虎一直跑到坟前,像打雷一般嗥叫了一会儿,才走了。村里人在东郊立了一块“义虎祠”,至今仍在。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

数刀毙之()()隧()入尻()尾

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

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2. 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3)止:

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4)意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5)前: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3. 请将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 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 填空。

(1)《狼》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6.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2)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3)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

(5)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写出来。

(6)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

1. zhuìjiǒng shàn bìyǐshùbìsuìkāo弛眈眈瞑暇黠寐

2. (1)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②它,代狼。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④它,代狼。⑤结构助词,“的”。

(2)①攻击,动词。②敌人,名词。

(3)①停止,动词。②同“只”,只有,副词。

(4)①神情;态度,名词。②打算,动词。

(5)①前面,名词。②上前,动词。

3. (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3)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的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户前面。

(4)打算从通道进入,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

(5)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 (1)蒲松龄清《聊斋志异》

(2)书斋记述奇异的事

6. (1)晚、少时、久之、顷刻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由恐惧到与狼斗争并积极出击杀死了狼。

(4)找柴堆做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杀死一只狼。痛打落水狗,又杀死了另一只狼。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凭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知识点归纳

《狼》知识要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特殊字词 1.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2、古今异义: 古今 ①屠自后断其股.大腿屁股 哉多少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 .. ③只增笑耳.出现在句尾时,"罢了" 耳朵 3、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③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苫 ④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⑤恐前后受其敌.:名词做动词,攻击 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⑦止增笑.耳:动词作名词,笑料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一狼仍从:“从”后省略了代指屠户的宾语“之”,应为“一狼仍从之”

②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 ③一狼洞其中:洞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一狼洞于其中” (2)倒装与省略句 投以骨:介词结构后置兼省略宾语“之”,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5、虚词: ①之: 久之: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起凑足音节 又数刀毙之:代词,代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②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以刀劈狼首:介词,表示工具,用。 6、一词多义: (1)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 意暇甚:神情。 (2)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这里是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3)前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4)止 止有剩骨:同“只”,仅仅 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文解析

《狼》教案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狼三则》讲述的都是狼在与人较量中失败的故事。但第二则更突出了狼的贪婪狡猾的特点。故事篇幅虽然不长,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在人与狼的斗争中表现了人的机智,告诉我们即便是凶残的狼也没有什么可怕。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狼》是一篇古典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小说仍然是一波三折,情节很吸引人。故事的开端,为我们设置了“一屠晚归”的图景,“晚”字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独自一人回家的屠户,恐怕最担心的就是“狼来了”。可是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两个。狡猾的狼先是远远地跟着,也许它们在揣测屠户的心理吧。果然,屠户害怕了。故事进一步发展,屠户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办法,先是将担中的“剩骨”投出去一个,结果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再妥协“复投之”,可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的贪婪可见一斑。最后,当“骨已尽”时,狼们并没有发善心离开,而是“两狼之并驱如故”。看来妥协是不能赢得它们的同情的,只能让贪婪的狼得寸进尺。屠户不得不进入抵御状态,当他发现“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时,决定找一个安全的防御之所。“奔”字突出了情况危急,屠户来不及多想,本能地“弛担持刀”面对两狼,但这已足以吓住了狼,狡猾的狼暂不敢上前,与之“眈眈相向”。故事的高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狼离开,一狼假寐。好在屠户没有错过进攻的时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此情此景读者也无不为屠户欢欣,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正要离

开的屠户突然发现身后“一狼洞其中”,原来它企图“隧入以攻其后”。到此屠户才明白,原来前面假寐的狼是“以诱敌”才如此,狡猾的狼竟然采用了分兵袭击的办法。此处的描写将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在人与狼的较量中,双方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策略,狼是由远远地跟着,到采用分兵袭击之策。屠户由妥协退让,到与狼对峙,到奋而杀狼。在这种斗争中,狼是表现了贪婪狡猾的特点,而人却由退让进而到了勇敢。所以人与狼的较量最终以人的胜利而告终,这恐怕正是作者要告诫我们的,不要惧怕强大的敌人,只要敢于与之抗衡,胜利最终是我们的。在勇敢智慧的人面前,再狡猾的豺狼也只能是失败。全篇虽不到二百字,但语言生动,刻画人及狼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堪称精短小说的典范。 二、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段在表现手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 前面的故事是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而结尾段却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点明全文主旨。古代这类文体的写法总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 2.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 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不是可以随意表明自己观点的年代,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讽刺那些奸邪狡诈的人,最后必将失败。 3.在这个故事中,斗争的双方一方是屠户,另一方是狼,在双方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处于什么位置?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故事的结局给你怎样的启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 原文及教案 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二、文学常识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课文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

蒲松龄《狼》知识点汇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蒲松龄)知识点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重点字解释】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惧:恐惧。投以骨:把骨头丢给狼。从:跟随。矣:了。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jiǒng):紧张、为难。恐:恐怕、担心。敌:敌对,胁迫、攻击。顾:转头看、看见。积薪:堆柴草。薪:柴草,指麦秸。苫蔽成丘shàn:覆盖成 小山似的。苫:盖上、覆盖。蔽:遮蔽。乃:于是,就。倚y dān)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18《狼》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八课《狼》 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录,与“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志”同义;“异”指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卓出。它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大成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聊斋志异》中《狼》共三则,本课为选编自其第二则。 2.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杰出文学家。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人物评价: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先生评《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于1961年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对联。 内容主题 这篇小说讲述了屠户在归途中遇到狼,在狼的步步紧逼下终于抛弃侥幸,与狼斗勇斗智,终于杀狼脱险的故事。小说成功塑造了贪婪、凶

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心存侥幸、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有勇有智地坚决斗争,才能保全自己。 写作技巧 1.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此故事仅二百余字,却情节曲折有致,一波三折,而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从屠户遇狼开始,斗争双方就是你死我活的态势,但屠户因害怕而妄想“贿赂”狼以保平安。但两狼步步紧逼的现实让屠户意识到躲避、迁就、退让都是徒劳,唯有斗争才有生路。看清形势后,屠户奔倚“积薪”下,对峙与战斗才真正展开。情节至此出现了一个意外:一只狼竟自走了,另一只狼却悠闲地打起盹来。屠户不知狼的诡计,却终究勇敢地抓住了这个良机,暴起“毙之”。接下来,屠户才转身发现先前走开的那只狼的企图,亦“毙之”。整个故事情节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扣人心弦。 2.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文中的语言言简意赅,简练传神。文章主要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屠户和狼的形象,但对屠户和狼的动作、神态描写是极简化的。作者省去了与情节关系不大的所有次要信息,文中留存的是精纯的白描。纯以白描塑造生动传神的形象,编织曲折紧张的情节,此文可称典范。(对白描手法的解读可参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资料汇编) 关键字词 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讲义

初中语文《狼》 课文精讲 激趣导入: 这位老人他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却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贡考,为岁贡生。但是他却成为清朝著名小说家、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他就是——蒲松龄。今天我们借他的文章——《狼》,来感受一下他的文字风格。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把握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2. 结合具体描写,分析狼与屠户的性格特点。 二、难点 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课文精析 一、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多次应举不第,以做幕宾、设馆教书为生。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创作有《聊斋志异》,“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 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 内容回顾

本文主要叙述了屠户和狼搏斗的故事。根据双方搏斗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二、重点研读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疏通文意,品味内容 (1)止:仅,只。 (2)缀:连接、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4)从:跟从。 (5)并驱如故: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6)窘:处境困迫,为难。 (7)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8)顾:看,视。 (9)积薪:堆积柴草。 (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1)弛:解除,卸下。 (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 (14)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6)久之:时间长了。 (17)瞑:闭上眼睛。 (18)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19)暴:突然。 (20)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1)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2)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23)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4)黠:狡猾。 (25)顷刻:一会儿。 (26)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7)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知识点?生难字。 缀.行(zhuì)大窘.(jiǒnɡ)苫.蔽(shàn)眈眈.(dān) 黠.(xiá) 瞑.(mínɡ) 尻.尾(kāo) 假寐.(mèi) 少.时(shǎo) 弛.(chí) 意暇.甚(xiá) ?重点词语解释。 ①缀.行甚远(紧跟)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③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 ④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⑤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⑥弛.担持刀(卸下) ⑦眈眈 ..相向(注视的样子) ⑧目似瞑.,意暇.甚(闭眼;空闲) ⑨屠暴.起(突然) 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原来是) ?狼亦黠.矣(狡猾) ?复.投之(又一次) ?一狼仍从.(跟从)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苫蔽 ..成丘(覆盖、遮蔽) ?少时 ..(一会儿) ?其一犬坐 ..于前(像狗一样蹲坐) ?止露尻.尾(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作假、欺骗)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一词多义。 ①止?????止.有剩骨(副词,通“只”,只有)一狼得骨止. (动词,停止) ②之?????久之.(助词,补充音节)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助词,的)又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③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④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⑤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狼)场主积薪其. 中(代词,麦场)屠乃奔倚其. 下(代词,柴草)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意将隧入以攻其. 后也(代词,指屠户) ⑥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示目的,来)盖以.诱敌(介词,用)投以. 骨(介词,把)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胁迫、攻击)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文中指屠户) ⑧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古今异义。 ①屠大窘. 窘? ????古义:困窘急迫今义:贫困,为难 ②屠自后断其股. 股? ????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第18课《狼》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文学家,清朝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淄川区)人,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二、文体知识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志怪,就是记录怪异。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理解文言文 1.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注释】 屠:屠户。 止:仅,只。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行,走。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注释】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并驱:一起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 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扔给另一只狼一块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就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被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注释】 窘:处境困迫,为难。 敌: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覆盖、遮盖。 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去:离开。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态度。 倚:靠。 弛:解除,卸下。 前:上前。 眈眈:注视的样子。 【译文】 屠户处境困迫,非常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它们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狼》知识点

《狼》知识点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缀行(zhuì)大窘(jiǒng)苫蔽(shàn bì) 屠(tú)倚(yǐ)弛担(chí) 眈眈(dān dān)瞑目(míng)暇(xiá) 薪(xīn)隧道(suì)尻尾(kāo) 寐(mèi)黠(xiá) (2)同音字辨析 (3)解词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靠。弛,卸下,放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补音节,不译。) 方欲行(打算,想)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4)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 (5)同类活用 其一犬坐于前(名——状语,像狗似的。) 一狼洞其中(名——动,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状语,从隧道。) (6)多义词辨析 【重点句子分析】 本文是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狼的本性的。狼首先是遇见屠户就紧跟不舍,得到骨头就停下来啃,啃完后又跟着屠户不放,表现了狼十分贪婪的本性。当屠户跑到柴堆旁“弛担持刀”时,狼见无懈可击,就施出诡计,一只在面前装睡麻痹屠户,另一只绕到屠户背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结果双双毙命,揭露了狼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屠户起先对狼抱有幻想,想通过“投骨”给自己解围;后来“骨已尽”,而两狼则“并驱如故”,屠户终于认识到狼不会放过自己;为了保全自己,他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取出武器准备与狼搏斗;后来,他抓住战机,乘其不备,立毙“前狼”于刀下;“转视”,又表明他警惕性高,善于斗争。屠户能利用地势,抓住战机,行动迅速,而警惕性又高,所以能以一敌二,战胜恶狼。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现山东省淄博市)人,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清初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也称《聊斋》,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背景知识 本文是《聊斋》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余两则故事分别是:①屠户被狼追赶不止,不得已把肉用钩子挂在树上,才得以脱身。结果狼却被吊死在树上。 ②有个屠户被狼逼得躲进路旁的小土屋,并一下子抓住狼伸进的前爪,用小刀割破皮,用吹猪的办法把狼吹死。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段),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5段),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2)中心意思 这个故事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屠夫杀死两只狼的经过,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3)课文翻译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别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_,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3、《狼》体裁:短篇小说。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读准字音 缀.()窘.()苫.蔽()弛.()眈.()黠.()瞑.()暇.()隧.()尻.()寐.()少.时()积薪.()奔倚.()顷.刻()变诈.() 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字词分类整理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②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⑥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③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其一犬坐于前: 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六、译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狼》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二、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狼》知识点梳理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原文共三则,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二、正音释义 缀行:紧跟着zhuì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止:同“只”,只有。意:神情敌:攻击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jiǒng 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Míng 暴:突然。毙:杀死。 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xiá 三、重点字词 1、通假字:“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古今异义几何股暴去 3、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4、一词多义 (1)之 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久之音节助词,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结构助词,不译。 (2)以 投以骨介词,把。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来。盖以诱敌连词,用来。(3)其 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它们,指狼) 屠乃奔倚其下(指打麦场)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他,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它的,指狼的) (4)止:止有剩骨同“只”,只有一狼得骨止停止 (5)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想 (6)敌:恐前后受其敌指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7)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向前 5、时间词 少时久之方顷刻 四、重点翻译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5、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

《狼》课文解析 整体把握 (一)主旨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两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分别从屠户和狼的角度来理解。屠户最终战胜了两只狼,歌颂了人的勇敢、智慧和斗争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可妥协让步,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另外,从狼的角度来看,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着力突出狼的狡诈、阴险,“狼亦黠矣”但最终仍逃不了“而顷刻两毙”的命运,是不是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任何阴险狡诈卑劣的手段都战胜不了智慧和勇敢。讽喻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最终都要失败。 (二)结构 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段,是叙事,描写了整个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第五段,是议论,表明作者观点,点明文章的主题。 第一部分叙事主要借助于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形象、展开情节。 第一段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第二段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户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虽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 第三段“屠大窘”,说明情况已处危急关头,屠户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面临生死屠户意识到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机敏地“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知识点归纳 一、文章内容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淄川县人。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怀着对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笔锋刺向封建制度。如《促织》、《席方平》。二、对腐朽科举制度切身体会,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禁锢。如《书痴》。三、对人间坚贞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的赞美。如:《鸦头》。四、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 3、后人评价: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三、语音: 缀(zhuì)窘(jiǒng )苫(shàn )耽(dān )瞑(míng )暇(xiá)尻(kaō)黠(xiá)寐(mèi) 四、重点词语解释 1、实词 从:跟随故:原来驱:追赶窘:困窘急迫。顾:回头看。瞑:闭眼。 苫:盖上。驰:卸下。缀:紧跟。 2.多义词 止:止有剩骨(只)一狼得骨止(停止) 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向前) ⑤其:场主积薪其中(麦场)屠乃奔倚其下(柴草堆)恐前后受其敌(狼)以攻其后也(屠户)屠自后断其骨(狼) ⑥之:又数刀毙之(狼)。久之(不译)。禽兽之变诈几何(的) 3、词类活用 洞:名词作动词;意思:打洞。例子: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作动词;意思:钻洞。例子: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作状语;意思:像狗一样。例子:其一犬坐于前。 4、古今异义词: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5、通假字:止:通“只”只有。“只有剩骨”。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

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狼》复习资料 一、整体感知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郭沫若曾写对联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作品理解: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嘲讽了:象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揭示了:邪不干正(邪恶的力量终究压制不了正义)。 3、作品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 ***4、作品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词语品味: 晚:特定情境,路上无人,屠户无援,顿生悬念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狼尾随时间之长,距离之远,配合默契。表现狼的贪婪和凶狠。 一屠\两狼:对比明显,身处险境 眈眈相向:写出狼的凶残与贪婪,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表现狼的狡诈。 投以骨,复投之:对情节推波助澜,也写屠户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仍从:写狼的贪婪,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车轮战,狡猾多端,不易对付 恐、顾、奔、倚、弛、持:写屠户心理动作神态,丢掉幻想,准备反抗。 暴起,劈:当机立断,果断机智。 二***翻译重点句子 1.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 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3.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6.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8.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理解问答 “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目似瞑,意暇甚 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处境十分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又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夫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巧变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一、作者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作《聊斋志异》。 二、作品介绍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作者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采取谈狐说鬼的形式,借以抨击和讽刺当时社会现实和黑暗,揭露封建官府的腐败。但书中也存在着封建说教和迷信色彩。 本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的第二则,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三、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屠户遇到狼以后,开始是惧怕、妥协、退让,随着狼的步步紧逼,他决心与狼拼搏,最后终于杀死两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表现了人的智慧与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四、艺术特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狼》知识点梳理 译文: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突然来了一匹狼,窥视屠户担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跟着走了几里路。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 稍微后退了几步。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 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于是把肉挂 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狼于是停下来,屠户随即回家。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 的东西,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条死狼。抬头 来仔细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 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 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 笑啊!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二、读准字音 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 寐(mèi)少时(shǎo)积薪(xīn)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 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字词分类整理 1、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②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科考不利。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聊斋志异》。郭沫若评价其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记录;异:奇异的事情。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课文《狼》选自卷六,上下共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二、正文及翻译: 1.遇狼: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2.惧狼: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御狼: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译文: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4.杀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5.议狼: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三、课本词义: 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