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ICD-10:A08.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6-24月龄小儿多见,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10余次,伴或不伴发热、呕吐。

2.体征: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08.001轮状病毒肠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

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肠道菌群调节剂。

3.胃肠粘膜保护剂。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腹泻好转。

2.无呕吐,脱水纠正。

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多发年龄为5-18岁。

2.咳嗽突出而持久。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

4.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血清冷凝集滴度>1:32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

(5)X线胸片。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肝肾功能。

2.胸片。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即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应不佳的支原体肺炎,包括三方面:

(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情;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周,仍有咳嗽,肺部阴影持续无吸收好转;

(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2.对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可在炎症反应的极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静注丙种球蛋白,亦可合用利福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麻疹合并肺炎(ICD-10:B05.201↑J17.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传染病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流行病学资料。

2.麻疹各期临床表现(麻疹黏膜斑、皮疹特征、皮疹消退后留下的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等)。

3.在患麻疹病程中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咳嗽加剧,气急,发绀,肺部有细湿啰音等明显体征。

4.X线胸片提示肺部感染病灶。

5.呼吸道分泌物致病原检测阳性或血标本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传染病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10天。

2.氧疗:鼻导管、面罩,必要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

3.雾化吸入疗法。

4.抗病毒治疗,必要时加用抗生素治疗。

5.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注。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5.201↑J17.101*麻疹合并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 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4)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

(5)血气分析;

(6)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必要时行呼吸道分泌物其他致病原检测,肺部CT,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病毒药物。

2.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

3.胸片。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咳嗽减轻,精神好转。

2.肺部体征减轻。

3.X线胸片提示肺部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肺炎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 P55.101)

行光疗99.83或换血治疗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黄疸出现早,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2.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型多为O型,婴儿血型为A型或B型。

3.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下降、网织和/或有核红细胞升高、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等溶血依据;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治疗: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

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P55.101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外周血血细胞涂片,网织红细胞计数;

(3)血清胆红素、肝肾功能、电解质;

(4)患儿及其母亲血型鉴定;

(5)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

2.如需行换血,则要完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光疗和换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1.光疗注意事项:

(1)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执行;

(2)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3)注意监测体温,光疗特别是荧光灯管光疗时可因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发热;

(4)光疗中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

(5)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2.换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1)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执行;

(2)严格掌握换血指征,必须签署换血同意书。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胆红素、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血清胆红素稳定下降,结束光疗24-48小时后,胆红素仍低于需要临床干预的黄疸标准。

2.血红蛋白稳定。

3.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增加理想。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高胆红素血症进一步加重的其他情况,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如发生胆红素脑病,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及处理,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ICD-10:Q43.1)

行手术治疗(ICD-9-CM-3:48.4101-48.4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出生后出现便秘症状且日益加重。

2.钡灌肠显示有肠管狭窄、移行和扩张的表现。

3.肛直肠测压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

4.直肠活检提示先天性巨结肠病理改变。

其中1为必备,2、3、4具备两项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小儿外科学(第四版)》(施诚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2.腹腔镜辅助或开腹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3.开腹巨结肠根治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若住院前已完成部分术前准备,住院日可适当缩短。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43.1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编码。

2.符合短段型、普通型、长段型巨结肠诊断的病例,进入临床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7-1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培养、血型、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心电图、胸片(正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3.术前进行充分肠道准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8-15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加骶管麻醉。

2.手术方式:短段型及普通型巨结肠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长段型行腹腔镜辅助或开腹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3.输血:视术中和术后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8天。

1.术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便秘症状消失。

3.伤口愈合良好,无出血、感染、瘘等。

4.无其他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经手术证实为特殊类型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型、超短段型等),手术困难,术后恢复慢,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2.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ICD-10:Q40.0)

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或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ICD-9-CM-3:43.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临床症状表现为:生后2-4周出现喷射性呕吐,不含胆汁;失水、营养不良。

2.体征:右上腹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橄榄形肿块。

3.B超检查:幽门环肌厚度≥4mm,幽门管长度≥15mm。

4.X线检查:吞稀钡造影特征表现(1)胃扩张;(2)胃蠕动增强;(3)幽门管细长如“鸟嘴状”;(4)胃排空延迟。

其中3、4可任选一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幽门环肌切开术。

2.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40.0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心电图、胸片(正位)。

2.根据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异常者);

(2)C反应蛋白等。

3.注意补充水、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1-2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骶管麻醉(年龄<30天者)。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和患儿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2-5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电解质、血常规;

2.术后用药:注意补充水、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可选用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一般不超过2 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进食可,没有或偶有呕吐。

2.伤口愈合良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存在其他系统的先天畸形,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转

入相应的路径治疗。

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

矮小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 《P edia tric End ocin olog 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 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 ediatric En docinology》(Mark A.S perlin 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1.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ICD-10:A08.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6-24月龄小儿多见,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10余次,伴或不伴发热、呕吐。 2.体征: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08.001轮状病毒肠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 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肠道菌群调节剂。 3.胃肠粘膜保护剂。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说明

儿童J06. 90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J06. 90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一般年长儿轻,婴幼儿重。鼻部症状如鼻塞、鼻涕、发热、咽痛,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重症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可引起高热惊厥、急性腹痛。 2.查体咽喉壁淋巴组织充血、淋巴结肿大,疱疹性咽炎咽部可有疱疹、溃疡。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表面可见斑点状白色渗出物。 3.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多增高,严重者可减低,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 2.病毒感染多用中药,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支持疗法、 局部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儿童J06. 90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C反应蛋白(CRP),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肌酶谱、降钙素原; (4)心电图、胸片。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 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卫办医发(2015) 43号)执行 (八)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V37. 5℃o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2.合并以下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1)感染自鼻咽部蔓延至附近器官,如鼻窦炎、喉炎、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上颌骨骨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心整理 矮小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 -10︰E34.3)。 (二)诊断依据。 诊治指南》(《Pedia tric 》(人民卫生出2005年九省/诊 治指南》lsevier 出版社,1.2.3.4.5.6.1.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甲状腺功能(T3、T4、TSH 、FT3、FT4)、乙肝两对半;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 (4)骨龄、垂体MRI(怀疑肿瘤时需强化); (5)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包括精氨酸激发试验、胰岛素激发试验、可乐定激发试验、左旋多巴,必选2项,其中前两项必选一项)。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2)骨密度; (3)25羟维生素D3; (4 (5 (6 (7 (8 (9 (10 1. 2. (1 (2 (3 1. 2.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检查发现存在较严重的内科系统性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的原因等,并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二、矮小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矮小症(ICD-10:E34.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天

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 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

儿科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甘肃中医学会儿科分会 甘肃省中医院儿科 2012-6-9 目录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张士卿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原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石宗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沈玉鹏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吴丽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樊彩娥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史正刚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 甘肃中医学院张士卿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功能失常而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功能改变的反应。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各异,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一样,因而就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所以,临证时就必须根据症状表现,以推求病理机制,判断发病原因,从而把握疾病的癥结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疾病的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内经》对于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很多篇章,其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明确指出探求病机的重要性、分析病机的基本原则以及举例示范分析病机的方法的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余(黄帝)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歧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这段经文一开头就把病机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强调,要想让重要的医学理论得到切实的推广,要想使疾病的治疗能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就象拔刺雪污一样容易,使一般医生的治疗技术能达到工巧神圣的地步,关键是要掌握审察疾病的机理的本领,不能违背六气变化的规律。正如明代张介宾所说:“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 一、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 《内经》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该论旨在讨论“五运六气”,而运气学说是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所以,其文中所言病机主要是指外邪致病的机理。但后世医家在阐发经义时多有发挥,所以,对于病机十九条的应用范围已进一步扩大,可用于多种内伤疾病的病机分析。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但概括言之,总不外乎体质强弱和致病因素两个方面,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正常的气候,一般不会致人以病。即使气候不正常,只要人体的正气不虚,亦不会招致疾病。只有在气候既不正常,而人体正气又极虚的情况下,“两虚相得”,才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说疾病发生的过程,也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其中,人体内在的正气,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外来的邪气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所以体质既有不同,发病亦大有出入。同样遭受外邪侵袭,有当时发病者,有当时不发病者,有潜伏一段时间待机而发者,亦有再次感受而引发旧邪的。这都说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致人以病。因此,著名中医任应秋教授在其《病机临证分析》一书中说:“凡一病之成,不由于邪气之实,便由于正气之虚,实者即当知其为实而议泻之之法,虚者当辨其为虚而议补之之方,是谓之“无失气宜”。因而认识到发病的一邪一正,是掌握病机的首要之图。” 导致疾病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统而言之,不越三端:一为外感六淫,一为内伤七情,一为饮食劳伤。病机十九条中,大部分是在阐发六淫邪气致病的机理问题,但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首先影响脏气,而脏气诸变,也能引起风、火、热、湿、燥、寒等病,因此,十九条中各条所言,并不完全是指外淫。我们必须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症状,以及一切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探求其病变的性质所在和发病机制,从

儿科、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肺炎(ICD:P2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疾病诊断标准》(李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反应差,如反应低下、软弱、吃奶差等。 2、有下述表现: (1)口周青紫和(或)口吐白沫; (2)安静时呼吸持续增快,>60次/分; (3)点头呼吸或三凹征; (4)有羊水吸入史或反复呛奶; 诊断判断:具备2中任何两项均可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新生儿医学》(吴圣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 3、抗感染治疗; 4、征得家属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肺炎; 2、排除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住院生化; 3、免疫常规; 4、血型鉴定; 5、C反应蛋白; 6、胸片(正侧位)。 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呼吸道病毒检查; 2、血气分析。

八、选择用药: 抗生素使用: 1、轻度:青霉素;7天 2、中-重度:Ⅱ-Ⅲ代头孢类;10-14天 九、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生命体征平稳。 2、肺部体征正常。 十、有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 2、病情加重。 3、有严重其他系统合并症。 4、家属拒绝带患儿出院。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新生儿肺炎(ICD:P23.9) 患者姓名:性别:日龄:住院号: 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天数:10-14天

小儿感冒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感冒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的患者。 一、感冒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朱福堂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感冒”主证证候 风寒感冒证 风热感冒证 时疫感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感冒”治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感冒。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峡炎。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降钙素原(PCT) (4)肺炎支原体检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细胞形态、肝功、肾功、心肌酶谱、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 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 时疫感冒证:清热解毒。 夹痰证:风寒夹痰者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宜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夹滞证:疏风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2.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1)中药敷脐及药物穴位敷贴疗法 (2)雾化吸入疗法 (3)耳穴压豆 (4)中药灌肠 (5)小儿推拿捏脊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连续3天腋温<37.5℃。 2.无明显咳嗽,无气急,无气喘,一般状况良好。 3.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出现肺炎表现或喘息症状,或较严重的腹泻、呕吐,或有先天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2022年版小儿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临床路径(2022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编码:J18.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罗小平、刘铜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儿科学》第九版(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中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儿科学》(赵霞李新民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1.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常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重症肺炎表现:重症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警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DIC、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附:肺炎心衰诊断标准 a. 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儿童>14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b. 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加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c. 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甲微循环充盈时间延长,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d. 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e. 肝脏肋下婴幼儿≥3.0cm,儿童≥2.0cm以上,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者。 f.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 具备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衰。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儿科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 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并发脓胸、脓气胸者进行胸腔抽气、抽脓、闭式引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8.0支气管肺炎编码。

儿科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一、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喘(TCD编码为: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2.病期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无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临床常见证候: (1)痰瘀内伏证 (2)肺气亏虚证 (3)脾气亏虚证 (4)肾气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收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9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喘(TCD编码为:BNF040)和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4.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期,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血清特异性IgE、过敏源,肺功能、胸部X线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痰瘀内伏证:化痰祛瘀。 (2)肺气亏虚证:益肺固表。 (3)脾气亏虚证:健脾化痰。 (4)肾气亏虚证:补肾益气。 2.穴位敷贴 3.膏方(冬至时开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没有发生。 2.两肺听诊未闻及哮鸣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哮喘急性发作,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患儿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或其监护人的意愿影响治疗依从性,退出本路径。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 社,2002 年)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 。 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伤络证 血热妄行证 阴虚火旺证 气不摄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 。 性紫癜)诊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ICD-10 编码:D69.004)的患者。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 (TCD 编码:BEZ240)和过敏性紫癜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入院标准: 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 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 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 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 ④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证候诊断 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

儿科 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小儿慢性咳嗽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心因性咳嗽)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心因性咳嗽(ICD-10编码:J98.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慢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痰热壅肺证 痰湿蕴肺证 肝火犯肺证 肺脾气虚证 阴虚肺热证 外寒内饮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慢性咳嗽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咳嗽病和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心因性咳嗽的患者。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肺炎支原体检测、胸部X线片、过敏原检测、呼吸道病毒检测、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1)痰热壅肺证:泻肺清热,化痰止咳。 (2)痰湿蕴肺证:清肺燥湿,化痰止咳。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理气止咳。 (4)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5)阴虚肺热证: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6)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2.辨证使用中成药 3.外治法 (1)中药敷胸;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 (3)吸入疗法; (4)中药敷脐; (5)中药灌肠; (6)拔罐疗法; (7)隔药艾灸; (8)中药直肠保留灌肠法; (9)远红外止咳贴; (10)敷贴合离子导入;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 一、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肺炎(ICD-10:P23.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有胎儿宫内窘迫史或生后窒息史,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可从口腔中流出液体或泡沫,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对症治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头罩吸氧,或机械通气,清理呼吸道,在分娩后呼吸出现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 2.预防和控制感染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P23.900新生儿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5)X线胸片。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肝肾功能。 2.胸片。 (九)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2.对于难治性新生儿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二、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肺炎(ICD-10:P23.9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儿科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 一、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ICD-10 :A08.00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6-24 月龄小儿多见,有或无传染病接触史,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3-10 余次,伴或不伴发热、呕吐。 2.体征: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血常 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4-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A08.001 轮状病毒肠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 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 CRP );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尿半乳糖检测、心肌酶谱等。 (七)药物选择。 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肠道菌群调节剂。 3.胃肠粘膜保护剂。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电解质。 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腹泻好转。 2.无呕吐,脱水纠正。 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或伴随其它需要处理干预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肠套叠、休克、肾功能不全等,退出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 2.存在需要处理干预的基础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儿科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的门诊患儿。 一、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ICD-10编码:F9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本(DSM-Ⅳ-TR,2000 )。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犯肺证 肝亢风动证 痰热动风证 脾虚肝亢证 阴虚阳亢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儿童抽动障碍的门诊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等系统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脑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沉、类风湿因子、微量元素、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尿有机酸分析、铜蓝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宣肺解表,平肝熄风。 (2)肝亢风动证:平肝泻火,熄风止痉。 (3)痰热动风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4)脾虚肝亢证:扶土抑木,熄风定痉。 (5)阴虚阳亢证:养阴补肾,柔肝熄风。 2.针刺疗法。 3.耳穴贴压。 4.心理治疗。 5.家庭护理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抽动发作完全缓解,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 2.YGTSS(耶鲁综合抽动严重度量表)评分改善率:>95﹪。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2.出现严重强迫症、自伤行为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痰热壅肺证 痰湿蕴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3)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3.敷贴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两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其他系统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