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甘肃中医学会儿科分会

甘肃省中医院儿科

2012-6-9

目录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张士卿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原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石宗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沈玉鹏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吴丽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樊彩娥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史正刚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

甘肃中医学院张士卿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功能失常而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功能改变的反应。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各异,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一样,因而就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所以,临证时就必须根据症状表现,以推求病理机制,判断发病原因,从而把握疾病的癥结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疾病的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内经》对于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很多篇章,其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明确指出探求病机的重要性、分析病机的基本原则以及举例示范分析病机的方法的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余(黄帝)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歧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这段经文一开头就把病机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强调,要想让重要的医学理论得到切实的推广,要想使疾病的治疗能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就象拔刺雪污一样容易,使一般医生的治疗技术能达到工巧神圣的地步,关键是要掌握审察疾病的机理的本领,不能违背六气变化的规律。正如明代张介宾所说:“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

一、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

《内经》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该论旨在讨论“五运六气”,而运气学说是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所以,其文中所言病机主要是指外邪致病的机理。但后世医家在阐发经义时多有发挥,所以,对于病机十九条的应用范围已进一步扩大,可用于多种内伤疾病的病机分析。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但概括言之,总不外乎体质强弱和致病因素两个方面,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正常的气候,一般不会致人以病。即使气候不正常,只要人体的正气不虚,亦不会招致疾病。只有在气候既不正常,而人体正气又极虚的情况下,“两虚相得”,才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说疾病发生的过程,也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其中,人体内在的正气,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外来的邪气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所以体质既有不同,发病亦大有出入。同样遭受外邪侵袭,有当时发病者,有当时不发病者,有潜伏一段时间待机而发者,亦有再次感受而引发旧邪的。这都说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致人以病。因此,著名中医任应秋教授在其《病机临证分析》一书中说:“凡一病之成,不由于邪气之实,便由于正气之虚,实者即当知其为实而议泻之之法,虚者当辨其为虚而议补之之方,是谓之“无失气宜”。因而认识到发病的一邪一正,是掌握病机的首要之图。”

导致疾病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统而言之,不越三端:一为外感六淫,一为内伤七情,一为饮食劳伤。病机十九条中,大部分是在阐发六淫邪气致病的机理问题,但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首先影响脏气,而脏气诸变,也能引起风、火、热、湿、燥、寒等病,因此,十九条中各条所言,并不完全是指外淫。我们必须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症状,以及一切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探求其病变的性质所在和发病机制,从

而了解疾病的本质。这就是病机十九条开端所说的“审察病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辨证”,这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列举十九条病机之后,再次指出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胜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这是十九条的主要精神所在,是进一步强调临证辨析病机的重要,并指出审察病机,重在求属,也就是要探求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分析邪正盛衰的力量对比和变化。具体而言,如对于有外邪的要探求其外邪的种类和性质,没有外邪的也要探求其致病的原因;对于病证盛实的要探求其邪实的原因,病证亏虚的也要探求其正虚的机制。正如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病机一注》中所说:“凡或有或无,皆谓之机,有者言其实,无者言其虚。求之者,求有无之本也。……写其盛气,责其有也;培其衰气,责其无也。求得所本,而直探其颐,则排难解纷,如拾介也。设不明逆顺盈虚之道,立言之意,而凿执不移,所谓面东者不见西墙,面南者不睹北方,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察一时者不可与言大,未免实实虚虚,遗人害矣。”任应秋教授更明确指出:“如十九条的最后所说:‘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这就是辨证的问题。有阳证则求之于阳,有阴证则求之于阴,有表证则求之于表,有里证则求之于里,有寒证则求之于寒,有热证则求之于热。而阴阳表里寒热诸证,又当进而责其为虚为实。能如此,辨证之能事毕矣。”“也就是说十九条诸病,一一都应该用辨证的方法来分析它,例如其言属于热、属于寒也,而寒热均有虚实表里之分,不能热仅谓之热,寒直指为寒,便算完了。……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是说有多种振掉和眩晕的风病,同样是有关于肝。必须辨其为肝虚、肝实、肝寒、肝热而治之。假使简单地解释为:一切振掉、眩晕的风病,都是肝病,这便毫无辨证的余地,徒见其以词害意而已”(《病机临证分析·前言》)。只有这样,才不失病机十九条求责有无虚实之大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为临证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病机十九条的临证启示

病机十九条是《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讨论病机时作为举例提出来的,其文字简捷,寓意深刻,所列病证计有眩晕、振掉、瞀冒、瘛疭、口噤、项强、厥逆、痿躄、鼓栗、痉病、强直、收引、转戾、胕肿、胀满、疮痒、痠疼等形体诸病;喘促、膹郁、冲逆、呕吐、吐酸、暴注、下迫、固秘、癃闭、腹泄、遗尿、水液浑浊或清冷等脏气失调和排泄失常诸病;以及狂躁、惊骇等精神异常诸病近四十种。涉及病因有风、寒、热、湿、燥、火(原文缺“燥”,后经金代刘完素补入),病位有五脏、上部、下部、头、身、皮肤、筋脉、四肢、二阴以及神志、水液等多个方面。可见,病机十九条是以大量的临证资料为依据,经过系统归纳总结而确定的辩证示范。其目的是示人以规矩,从临床病象入手,结合藏象理论、运气学说等进而教人识别病机之法。因此,病机十九条不仅可以直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而且还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类证鉴别、证治异同,应学会举一反三、引申发挥,从而扩展其应用范围。

如:同为筋脉运动异常的病证,十九条中有瘛、痉、强直,收引、转反戾等不同的描述。瘛、痉、强直三者都是指筋脉拘急抽搐,但其发作形式则各有不同。所谓瘛,是指手足有节律地时伸时缩,临床上又称为瘛疭;痉为口噤不开,项背强急,角弓反张;强直,是指筋脉强直,伸而难屈的发作状态,其发作过程中亦可见四肢抽搐的表现。而掉,则为手足不自主地震颤摇摆,或站立不稳,步履蹒跚,共济失调,故又称摇;收引则是指筋脉拘急挛缩,常常伴有疼痛,俗称“抽筋”;转反戾皆为筋脉不自主扭曲反转,呈现刚柔不协、弛张失度之状,其在四肢则表现为转筋,在背部则表现为角弓反张,在躯干则表现为身体扭曲。

上述诸证,乍看起来有些相似,但认真辨识,则是有区别的,而且在病机上亦有风、湿、寒、热之不同。综观病机十九条中,类似这种病证相同或相似而病机各异,或病证虽然不同而病机却相类同者很多,因此,临证时必须细心审察,认真辨析,在治疗时亦应本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分别对待。

《内经》病机十九条不仅对于外感疾病和内科杂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指导价值,对于儿科临证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十九条中属火的有5条,属热的有4条,对此,金代医家刘完素深入研究了运气学说和《内经》病机十九条,提出“六气皆可化火”的明论,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还密切联系临床,将属热类的病证增加了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秘、惊惑悲笑谵妄等,将属火类的病证增加了喉

九条的应用范围。刘氏在其《原病式》一书中立“六气为病”一章,对六气兼化的原理作了精辟的阐述。如说:“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风言风者,热也。”并认为“凡人病风,多因热甚。”从而指明“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的道理。又如说“积湿生热”,“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这是对湿热兼化之理的阐发。他还认为“热能耗液”、“火能燥物”、“夫燥渴之病,多兼于热”,阐明了燥热兼化的关系。至于暑气,本来就是盛夏之主气,属火热之气所化,亦能耗气伤阴,故属火热之邪无疑。只有寒邪一气,本属阴邪,收引凝滞,易伤人阳气,然若袭人入里,亦可因“阳气怫郁,不能宣散”(《宣明论·伤寒门》),而有化热化火之可能。正如《素问·热论》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说明寒邪也是多种热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刘氏对于《内经》病机十九条的阐发,尤其适用于儿科临证。刘氏在其《宣明论方·儿科论》中就明确指出:“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他还说:“《素问》云:身热恶寒,战栗惊惑,皆属热证,为少阴君火。暴强直、支緛戾,里急筋缩也,皆属风证,为厥阴风木。”“故引《素问》少阴、厥阴证,以小儿病惊风热多矣。”

“六气伤人,因人而化”(《医原·百病提纲论》),小儿热证较多,亦是因其体质特点所决定的。小儿生理上体禀纯阳,但阴阳均尚稚嫩,故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温病条辨·解儿难》);小儿病理上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一旦受邪,则阳易亢,阴易乏,极易从阳化热。所以,急性热病的发病率远较成人为高。特别是时行疫疠之邪,本属温热病毒,或湿热秽气,更易侵袭小儿。加之小儿脾常不足,肺脏娇嫩,最易为乳食所伤或外邪所感,然“六气著人气血,皆化为热,饮食不化,蕴蒸于里,亦从热化矣”(《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所以叶天士也一再强调“襁褓小儿,……所患热病最多。”儿科临床常见的因风温犯肺引起的感冒、咳嗽、痰喘,因风水相搏、湿热内蕴引起的风水以及黄疸、热痢、暑泻、麻疹、猩红热、水痘、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都是外邪所致的热性病变。其他如因喂养不当,调护失宜,饥饱失度,寒温不适等损伤脾胃而致生的呕吐、泄泻、虫证、疳积诸病,亦往往兼有热症。

三、病机十九条理论儿科临证应用举隅

《内经》病机十九条包括五脏病机5条,上下病机2条,六气病机12条。此外,因原文缺燥邪致病1条,后经金代刘完素补之。现结合儿科临证以次列出,以兹参考。

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儿科常见病如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儿科常见病如胎寒、盘肠气痛、胃痉挛等。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儿科常见病如肺炎、哮喘等。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儿科常见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5. 诸热瞀瘛,皆属于心(火)

儿科常见病如高热惊厥等。

6.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儿科常见病如咳喘、呕吐、小儿麻痹初期等。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儿科常见病如便秘、泄泻、癃闭、遗尿等。

8. 诸痛痒疮,皆属于火(心)

儿科常见病如湿疹、手足口病、水痘、疖痈、口疮、疱疹性咽唊炎等。

9.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儿科常见病如疫毒痢实热内闭期等。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儿科常见病如暴发火眼、鼻衄、胃热呕吐等。

11.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儿科常见病如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

12.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儿科常见病如热痺、关节型过敏性紫癜等。

13.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儿科常见病如疳积、肝炎综合征等。

14.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儿科常见病如疳积属气积为主者。

15.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儿科常见病如暑痉等。

16.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儿科常见病如湿热泻、急性胃肠炎等。

17.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儿科常见病如脐风、破伤风、急惊风等。

18.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儿科常见病如暑痉等。

19.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儿科常见病如寒泄、寒咳、风寒感冒、虚寒遗尿等。

20.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儿科常见病如干性湿疹、鱼鳞病、燥咳、肠燥便秘等。

下面仅举两案以详辨细析:

1.多发性抽动案(刘弼臣教授医案)

李某,男,15岁。初诊日期:1994年5月10日。患者1988年开始无明显诱因挤眉弄眼,思想不集中,上课不能好好听讲,小动作很多。1989年经常出现不自主地摇头晃脑,身动、眨眼。1990年病情加重,喉中怪鸣而休学,遂至当地某医院检查脑电图正常,彩色电脑声相仪见双侧大脑未见异常,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服用西药氟哌啶醇、安坦、安

定、泰必利等,初则有效,继用则收效不显。近二年来病情发展为多言多语,吵闹、秽语、污言,走遍省内外和北京各大西医医院,迭经中西医、气功和秘方、单方治疗效果不佳,后找到刘弼臣老师处诊治。刻诊:摇头耸肩,挤眉弄眼,缩鼻张嘴,少腹时而向前挺动伴以喉出异声,秽语,心烦,怪象频作,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呈黄腻,脉象弦滑。检查:鼻腔黏膜破溃,咽唊红赤,听诊心肺(-)。刘老辨证属痰热内扰,肝亢风动,亟投豁痰通窍,柔肝熄风以平亢动,方用:

辛夷 10g 苍耳子 10g 元参 10g 板蓝根 10g

山豆根0.5g 木瓜 10g 半夏 10g 伸筋草 15g

黄连 3g 菖蒲 10g 钩藤 10g 全虫 3g

制军 10g

每日1付,连服20付,于1994年6月4日复诊,家长诉说患儿症状明显减轻,精神愉快,饮食二便正常,惟仍时有轻度摇头、眨眼,喉中吭吭有声,咯痰不爽,舌苔薄黄,脉象弦滑。刘老认为前药豁痰通窍见功,阳亢风动未平,再守原方增易以希接效,免生他变。遂于前方去辛夷、苍耳子、制军、菖蒲,加天麻3g,蝉衣3g,僵蚕10g,山栀5g,菊花10g。再进20付,前后调7次,历时5个月,全部症状消失。后改投调理脾胃以善其后,并随访未再复发。(摘自《刘弼臣临床经验辑要》)

按:抽动-秽语综合征,今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本病在我国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4/1000左右,而且近来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在中医学中无相类病名,但据临床表现来看,当属于“筋惕肉瞤”、“振掉”、“抽掣”或者“慢惊风”范畴。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这是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肝之性能与自然界的风、木是相互通应的。人体之肝与自然界之风、木皆具有调达疏泄之性,故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其病易于化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说:“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说,阴主柔静,阳主躁动,如果阴阳能够守使相依,相互协调,则不致于发生疾病。而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在体合筋,在窍为目,若肝之阴阳失调,血不荣筋养目,则易于阳动生风而发生振掉、抽掣、眩晕等病症。

小儿生理特点为心肝阳热常有余,君相二火易炎上。若心肝之脉经血不足,燥而不润,筋脉失濡,则伸缩振动;心肝失养,神魂失守,则情绪躁扰,惊惕不安,秽语连连。小儿生理特点还表现在脾常不足、肺脏娇嫩,若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则心肝血虚,阳动无制;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则阻肺碍气,清肃失令。加之现代儿童学习紧张,压力过大,电视、电脑、游戏频玩,休息不好,心理承受力差,更易致气郁不舒,肝失条达。如是则风、痰、火、气内生,四者互为因果,相并而作,还会导致痰气交阻,血运亦滞,痰瘀互结,随气冲逆,或上搏于咽喉,或走窜于经隧,或鼓动于脏腑,阴阳乖戾,变化多端,故患儿可见怪相频作。

刘老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提出本病“本源在肝,病发于肺,风痰鼓动横窜经隧,形成阳亢有余,阴静不足,动静变化,平衡失制”的新观点,在治疗上提出“疏肝调肺,涤痰通络,燮理阴阳”的新思路,在临床上很有指导价值。

对于本病,我在临床时习用《时病论》清离定巽汤配合导痰汤、逍遥散加减化裁。药用:生地、元参、连翘、竹叶、冬桑叶、钩藤、白芍、当归、柴胡、甘菊花、木瓜、菖蒲、郁金、胆南星、天竺黄。若抽搐明显者加僵蚕、地龙、全蝎;挤眉弄眼者加枸杞子、密蒙花、蝉衣;喉发怪声,鼻塞不通者加山豆根、桔梗、苍耳子、辛夷;扭颈、耸肩明显者加

葛根、川芎、羌活;夜寐不安,或有夜惊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炒枣仁等。其治疗原则不外清心平肝,养血柔筋,理脾肃肺,顺气化痰,佐以熄风止抽为法。

2.小儿喘咳案(熊继柏教授医案)

易某,女,1岁2个月。

初诊(2005年5月22日):患儿咳喘7夭,发热3天,伴呕吐,食少,便塘,精神疲倦。诊见喘促抬肩,阵发咳嗽,喉中痰鸣,体温39.2℃,舌红,苔黄腻,纹紫。

辨证:痰热闭肺。

治法:清热涤痰,宣肺定喘。

主方:五虎汤加味。

炙麻黄 2g 杏仁 5g 生石膏 20g 细茶叶 3g

葶苈子 6g 桑白皮 10g 炙紫菀 10g 百部 8g

白前 8g 法半夏 6g 川贝母 10g 甘草6g

3剂,水煎服。

二诊(2005年5月25日):服上方后体温降至37.8℃,喘促显减,但时咳而呕。诊见舌红,苔薄黄,纹紫。痰热尚盛,再拟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 2g 杏仁 5g 生石膏 18g 薄荷 6g

桔梗 6g 桑白皮 10g 炙紫菀 8g 百部 8g

白前 8g 陈皮 6g 法半夏 6g 川贝母 10g

甘草 6g

4剂,水煎服。

三诊(2005年5月29日):服药后体温已正常,喘促已平,间咳,余无他症。诊见舌红,苔薄黄,纹紫。痰热未尽,宜化痰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贝止嗽散。

桑白皮 10g 川贝母 10g 杏仁 5g 桔梗 6g

炙紫菀 8g 百部 8g 白前 8g 陈皮 6g

法半夏 6g 薄荷 6g 甘草 6g

3剂,水煎服。服后病愈。

(摘自《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

按: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而朝百脉。在生理上肺的功能正常,则上焦气机通利,周身津液得以施布。若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伤及肺脏,则可致肺气不调,宣降失职,而证见胸闷气促,咳嗽喘息,此为肺气上逆所形成,多属实证。若肺气虚,气不得布,亦可引发咳喘,其特点是少气不足以息。故张景岳说:“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以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景岳全书》)

《内经》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膹”,指呼吸急迫喘促;“郁”,指痞塞郁闷之感。故“膹郁”一证,即系指呼吸喘促,胸中痞闷的症状而言。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寒、风热等外邪所伤而引起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患。本例患儿高热,喘咳并重,喉中痰鸣,苔黄腻,纹紫,乃属外为邪感,内因脾胃不和,致使痰热内盛,阻闭于肺,肺失宣降,而发喘咳。故其治疗以清热涤痰,宣降肺气,开肺定喘为要务,方用五虎汤加葶苈子、桑白皮、紫菀、百部、白前、半夏、川贝母等,以增强泻肺化痰平喘之功。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社,2002 年)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

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2.证候诊断

。小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伤络证

血热妄行证

阴虚火旺证

气不摄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ICD-10 编码:D69.004)的患者。

(TCD 编码:BEZ240)和过敏性紫癜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5)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过

、尿NAG 酶、血沉、ENA 抗体谱、血型、肝胆肾脏彩超检查、敏原测定、C 反应蛋白(CRP)

;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如抗核抗体(ANA)

、抗双链D NA 抗体(ds-DNA)输血前检查;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学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热伤络证: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2)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4)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活血止血。

2.辨证选择中成药注射液及中成药

3.中药熏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选择不同治法方药。

4.儿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无大量新出皮肤紫癜。

2.关节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变化,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腹痛、呕血、便血、尿检明显异常、胃肠道穿孔等),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3 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完成病情评估签署相关告知书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完成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调整和补充诊 疗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 □注意防治并发症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辨证膳食指导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治疗

□静点中成药注射液 □中药熏蒸法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辨证膳食指导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治疗

□静点中成药注射液 □中药熏蒸法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入院护理评估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及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紫癜、腹痛情况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二、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紫癜(过敏性紫癜)(TCD 编码:BEZ240、ICD-10 编码:D69.0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病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8 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年月日

(第4~17 天)

年月日(第18 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病程记录

□防治并发症

□复查相关检查项目

□完成出院记录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通知出院

□开具出院带药

□书写出院小结,预约复诊日期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辨证膳食指导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治疗

□静点中成药注射液

□中药熏蒸法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饮食添加

□健康宣教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出院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指导出院随访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肺炎的轻症患者。

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 编码:J18.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

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肺

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毒热闭肺证

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和肺炎(ICD-10编码:J18.901)

2.符合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肺炎支原体检测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部C T、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心肌酶谱、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人型P PD、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风热闭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阴虚肺热证: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2.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1)中药敷胸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

(3)肺炎贴经皮治疗

(4)雾化吸入疗法

(5)中药敷脐

(6)中药灌肠

(7)拔罐疗法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无气急,无气喘,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肺部罗音消失,X 线胸片显示炎症消失或吸收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肺炎喘嗽变证出现或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重度肺炎表现或有先天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3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舌象、指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监护人沟通,向其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 充诊疗方案

□完善入院检查,据检查结果予相应处理 □注意病情变化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按不同年龄选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流 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 养)

□辨证内服中药汤剂、中药煮散剂 □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外治法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C 反应蛋白(CRP ); □血生化检测; □肺炎支原体检测。 □胸部 X 线片。 □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按不同年龄选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流 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 养)

□辨证内服中药汤剂、中药煮散剂 □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外治法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静脉抽血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喂养和

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二、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轻症(TCD 编码:BEZ020,ICD-10 编码:J18.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病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

住院日:≤14 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年月日

(第4~9 天)

年月日(第10~14 天)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

□据检查结果予相应处理

□注意病情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时间。

□符合出院标准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

访方案,

□指导出院后康复,预约复诊日期。

□通知出院

□完成出院前的有关记录

□健康宣教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按不同年龄选择喂养方式(母乳喂

养、流质、半流质等)

□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口服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外治法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体质进行营养喂养指导

□配合康复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送患者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反

复呼吸道感染。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

件”

2.证候诊断

。小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证候:

肺脾气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肺胃积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60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

(4)血微量元素测定

、 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唾液分泌型I gA(sIgA)及鼻、胸部X线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补益肺脾。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3)肺胃积热证:清宣肺胃。

2.其他疗法

(1)捏脊疗法。

(2)中药穴位注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病情符合同年龄组正常标准。

2.异常的免疫功能、血微量元素等得到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治疗期内,患儿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因病情需要,针对性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相应治疗时间超过10 天者,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28 天) 年 月 日 (第 29~60 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血微量元素 □其他检查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药/中成 药

□捏脊疗法 □中药穴位注射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向家长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完成复诊记录

□据检查结果予相应处理 □注意病情变化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宣教

□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随访计划、门诊随访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身高: cm (脱鞋) 体重: Kg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完成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疗程时间≤

60 天

实际治疗时间:

治疗后随访 1~6 月情况 时间 年 月 日 (治后 2 个月)

年 月 日 (治后 4 个月) 年 月 日

(治后 6 个月) 疾病 改善 情况 随访2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随访 4 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随访 6 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中医 证候 改善 情况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儿科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痰热壅肺证 痰湿蕴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3)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3.敷贴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两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其他系统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 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20210201075159)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反 复呼吸道感染。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证候: 肺脾气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肺胃积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w 6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 尿常规 (3) 大便常规 (4) 血微量元素测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免疫球蛋白(IgA 、IgG、IgM、) T 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CD8)唾液分泌型I gA(slgA)及鼻、胸部X线检查等。 ( 八) 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补益肺脾。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3)肺胃积热证:清宣肺胃。 2.其他疗法 (1) 捏脊疗法。 (2) 中药穴位注射。 ( 九) 完成路径标准1.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病情符合同年龄组正常标准。 2.异常的免疫功能血微量元素等得到改善。 (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在治疗期内,患儿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因病情需要,针对性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相应治疗时间超过10天者,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退出本路径。3.因患儿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实用4篇)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实用4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 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

儿科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甘肃中医学会儿科分会 甘肃省中医院儿科 2012-6-9 目录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张士卿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原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石宗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沈玉鹏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吴丽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樊彩娥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史正刚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 甘肃中医学院张士卿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功能失常而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功能改变的反应。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各异,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一样,因而就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所以,临证时就必须根据症状表现,以推求病理机制,判断发病原因,从而把握疾病的癥结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疾病的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内经》对于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很多篇章,其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明确指出探求病机的重要性、分析病机的基本原则以及举例示范分析病机的方法的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余(黄帝)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歧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这段经文一开头就把病机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强调,要想让重要的医学理论得到切实的推广,要想使疾病的治疗能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就象拔刺雪污一样容易,使一般医生的治疗技术能达到工巧神圣的地步,关键是要掌握审察疾病的机理的本领,不能违背六气变化的规律。正如明代张介宾所说:“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 一、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 《内经》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该论旨在讨论“五运六气”,而运气学说是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所以,其文中所言病机主要是指外邪致病的机理。但后世医家在阐发经义时多有发挥,所以,对于病机十九条的应用范围已进一步扩大,可用于多种内伤疾病的病机分析。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但概括言之,总不外乎体质强弱和致病因素两个方面,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正常的气候,一般不会致人以病。即使气候不正常,只要人体的正气不虚,亦不会招致疾病。只有在气候既不正常,而人体正气又极虚的情况下,“两虚相得”,才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说疾病发生的过程,也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其中,人体内在的正气,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外来的邪气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所以体质既有不同,发病亦大有出入。同样遭受外邪侵袭,有当时发病者,有当时不发病者,有潜伏一段时间待机而发者,亦有再次感受而引发旧邪的。这都说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致人以病。因此,著名中医任应秋教授在其《病机临证分析》一书中说:“凡一病之成,不由于邪气之实,便由于正气之虚,实者即当知其为实而议泻之之法,虚者当辨其为虚而议补之之方,是谓之“无失气宜”。因而认识到发病的一邪一正,是掌握病机的首要之图。” 导致疾病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统而言之,不越三端:一为外感六淫,一为内伤七情,一为饮食劳伤。病机十九条中,大部分是在阐发六淫邪气致病的机理问题,但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首先影响脏气,而脏气诸变,也能引起风、火、热、湿、燥、寒等病,因此,十九条中各条所言,并不完全是指外淫。我们必须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症状,以及一切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探求其病变的性质所在和发病机制,从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入院标准: 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 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 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 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 ④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证候诊断 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

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科左中旗中医医院 小儿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14岁以下儿童,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感冒(T C D 编码: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 断标 准:参照中华人民共 和 国中 医 药 行业标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l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感冒 2、风热感冒 3、虚证感冒 4、兼证:(1)挟惊 ;(2)挟滞;(3)挟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l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小儿感冒(TCD 编码: ) 2.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胸部X线片、血生化检测、心电图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加减。 虚证感冒: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兼证(1)挟惊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 (2)挟滞解表药加消食导滞之神曲、麦芽、山楂、枳壳、莱菔子、或用保和丸煎服。 (3)挟痰偏于风寒者,加用三拗汤;偏于风热者,加用杏苏饮。 2.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1)药物穴位敷贴疗法 (2)雾化吸入疗法 (3)中药敷脐 (4)中药灌肠 (5)拔罐疗法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流涕等症状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等,或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儿科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儿科种单病种临床路径 表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 (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 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 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 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措施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措施 一、组织原则 1、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管理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2、儿科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科主任,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3、科室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储金华副主任医师担任。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3、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的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定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三)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3、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

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科室医疗小组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报告科主任,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在长期医嘱中下达“病种质控”医嘱,并将该评估结果通知责任护士。 2、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沟通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住院天数、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相关内容,并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单。 3、按照医师版临床路径单中的服务项目进行诊疗,在项目完成后,逐项填写临床路径单,不能空项,执行者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医师版临床路径单的规范填写纳入医疗护理文书管理)。 4、个案管理员对当日有变异病历的情况,记录在《科室质控活动记录》本上,并指导本医疗组医师分析病人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5、出院时管床医师在病案首页“限价病种”中标记该病历信息,以便进行数量统计及质控数据采集;责任护士在打印的病案首页加盖“病种质控专用章”,同时收回患者版临床路径单,做出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2022年版小儿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临床路径(2022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编码:J18.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罗小平、刘铜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儿科学》第九版(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中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儿科学》(赵霞李新民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1.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常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重症肺炎表现:重症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警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DIC、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附:肺炎心衰诊断标准 a. 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儿童>14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b. 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加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c. 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甲微循环充盈时间延长,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d. 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e. 肝脏肋下婴幼儿≥3.0cm,儿童≥2.0cm以上,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者。 f.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 具备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衰。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 入院标准: 1.患儿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0℃以上)、呕吐、头疼、腹痛等不适; 2.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乳蛾(TCD 2019版:A10.04.29)。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 编码:J03.9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2016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十版(主编:刘蓬;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具体如下: ①病史:常有过度劳倦、外感、过时辛辣炙煿史; ②症状:起病急,咽痛,吞咽困难,痛连耳窍。全身可伴有发热、头痛、纳差、乏力、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可用高热、抽搐、呕吐、昏睡等症状。 (2)西医诊断:

参照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主编:孙虹、张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具体如下: ①由病毒感染所致者,有时可见扁桃体表面见到斑点状白色渗出物,同时软腭和咽后壁可见小溃疡,双侧颊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但黏膜表面光滑; ②由链球菌引起者,发病时全身症状较多,有高热、畏寒、呕吐、头疼、腹痛等,咽痛或轻或重,吞咽困难,扁桃体大多呈弥漫性红肿,舌红苔厚,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小儿乳蛾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风热犯咽证:发热,恶风,咽喉疼痛逐渐加重,吞咽不利,单侧或双侧喉核赤肿,咽痒不适,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滞见于风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主编:孙虹、张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及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制定)。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 2. 患儿适合,同意接受本路径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 2.当患儿合并热型惊厥、急性喉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本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 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伤络证 血热妄行证 阴虚火旺证 气不摄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编码:BEZ240)和过敏性紫癜(ICD-10编码:D69.004)的患者。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 451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DOI:10.16659/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19123926.html,ki.1672-5654.2015.32.167 该研究通过单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掌握、临床实习、临床病例讨论等日常带教活动,探讨了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使临床带教更加科学、规范、标准且简便可行,为中医儿科临床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标签:临床路径;教学法;中医儿科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治疗恢复的延迟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临床教学工作过程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1]。为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将单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引入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中,进一步提高中医儿科临床教学效果。 1 临床带教现状 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作为中医临床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较强,且患者年龄小,表达能力差,配合度低,学生临床学习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教式教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2],临床教学主要根据带教老师的诊疗流程、经验进行,有一定的差异、随意性。加之学生的理论基础个体差异,有时不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意识。 2 临床路径教学法具体操作 2.1 强化理论学习,掌握中医临床路径 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儿科临床带教中,实习生进入科室首先进行统一培训,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包括临床路径概念、管理理念、内容、实施方法以及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优化的诊疗方案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儿科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文本。临床路径本身就是精心编制的教材,为医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而且为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完整规范的病例库[3]。 以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教学为例,除小儿厌食病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引入小儿厌食病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内容。从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符合小儿厌食病(TCD编码:BEZ070),同时西医诊断符厌食症(ICD-10编码:R63.0)的患者;诊断应以食欲下降,食量减少作为主要指标,病程超过1个月;进入路径标准等方面,介绍小儿厌食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最新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 痰热壅肺证 痰湿蕴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3)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3.敷贴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两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其他系统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 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儿科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性早熟的门诊患儿。 一、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ICD-10编码:E3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10年卫生部医政司《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性早熟临床常见证候: 痰热内结证 阴虚火旺证 肝郁化火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枢性性早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伴有其他疾病暂不进入本路径。 4.患儿及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3)骨龄(左手包括腕关节X线摄片)。 (4)B超检查:女童子宫、卵巢、乳腺;男童睾丸、阴囊。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密度、核磁共振成像(MRI)、CT 扫描、颅骨及四肢X线摄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热内结证:化痰清热。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3)肝郁化火证:疏肝泻火。 2.特色疗法 (1)耳针; (2)体针; (3)耳穴贴压。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睾丸、乳房明显缩小,阴道分泌物及阴道出血消失,阴毛生长缓慢。 2.骨龄与身高龄相近。 3.女童B超卵巢容积减少,男童睾丸容积减少,FSH≤5IU/L,LH≤2.5IU/L。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为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它不良事件时,采取停药、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等相应措施。 2.治疗期间,患儿加用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或其监护人的意愿影响治疗依从性,退出本路径。

2022年版小儿急喉痹(急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喉痹(急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2022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咽炎的住院患儿。 一、急喉痹(急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喉痹(TCD编码:BRY0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咽炎(ICD-10编码:J02.9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07~321-2012)(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指南》(第4版)(郑宏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急喉痹(急性咽炎)协作组制定的“急喉痹(急性咽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喉痹(急性咽炎)临床常见证候: 外感风热证 外感风寒证 肺胃热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急喉痹(急性咽炎)协作组制定的“急喉痹(急性咽炎)中医诊疗方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指南》第4版(郑宏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喉痹(急性咽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喉痹(TCD编码:BRY021)与急性咽炎(ICD-10编码:J0 2.900)的患者。 2.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

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口咽及间接喉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鼻咽喉镜等。 (八)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①外感风热证: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②外感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利咽。 ③肺胃热盛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特色疗法 ①中药吸入 ②中药含服 ③中药吹药 ④中药含漱 (4)针灸疗法 ①体针 ②放血疗法 ③耳穴 ④穴位注射 2.西医治疗 ①抗病毒与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引起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 ②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 ③对症处理:止痛、止痒、降温、消肿、止咳等。 ④局部处理:具有口腔清洁、杀菌作用的含漱液。 3.其他疗法 ①按摩法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一、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编码:I40.001\I4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1999年9月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拟定。 2.病程分期标准 (1)急性期 (2)迁延期 (3)慢性期 3.急性期病情分型标准 (1)轻型 (2)中型 (3)重型 4.证候诊断 标实证: (1)热毒犯心证 (2)湿毒侵心证 (3)气滞血瘀证 (4)痰湿痹阻证

本虚证: (1)气阴虚损证 (2)阳气虚弱证 (3)气血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 2.病程分期符合急性期或迁延期。 3.急性期病情分型符合轻型或中型。 4.合并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的患儿,不进入路径。 5.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考虑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的患儿,不进入路径。 6.患儿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及病因、病程特点,确立辨证,注意证候间的相互兼夹、孰轻孰重及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