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梁红岭郑秀丽吴冬梅

【关键词】肝硬化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存在严峻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紊乱。最近几年来采纳多种手腕研究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病史、体征、乙肝标志物、B超、CT及胃镜等检查确诊。男35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或腹水。依照ChildPugh肝功能积分分级:A级14例,B级20例,C级11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为我院职工,肝功能正常,乙肝三项检查均阴性,且无嗜酒史。

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B&K 3535型。患者空肚12 h,静息状态下取仰卧位,于上午探测门静脉直径、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探头频率为 MHz,取样容积2 mm取样线与血流夹角≤60°,检查时得临时屏气,同一患者每次测定门静脉时取样位置固定取样线和血流夹

角维持一致。别离测门静脉骨干(PV)、脾静脉(SV)及肠系膜上静脉(SMV),三条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cm/min)血流量Q (ml/min),依照公式Q=π(D/2)2×V・60。

统计学方式数据以(x±s)表示,统计分析采纳t查验。

2 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转变见表1。

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PV、SV和SMV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SV与SMV血流量之和接近或大于PV血流量且不同有显著性(P<)。

表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转变(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转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见表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Child A、B、C三级患者的门静脉内径比较不同无显著性(P>),与门静脉血流速度不同有显著性(P<)。

表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转变与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略)

3 讨论

目前关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机制有后向血流与前向血流两种学说。前者以为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是由于门静脉阻力增加,门静脉被动充血所致;后者以为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是维持门脉高压的重要条件。一样初期为门静脉阻力增加所致,后期那么为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的结果,在门静脉高压形成进程中二者一起发挥作用。本资料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转变是门静脉阻力增加及高动力循环,支持前向血流机制。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以食管静脉为主的侧支静脉曲张,当达到必然临界值时,破裂出血。门静脉血流的显著减慢反映了门静脉阻力的增加,支持后向血流机制。ChildPugh 分级是评估肝硬化严峻程度的较好方式,对判定预后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内径不同无显著性,提示门静脉内径宽度不是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灵敏指标。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门静脉血流程度慢慢下降,这是由于正常肝脏血供的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二者为肝脏供氧50%。门静脉血中有许多营养物质,需要在肝脏代谢处置。门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减少,致使肝清除率下降,即肝功能的降低。因此,门静脉血流速度从必然程度上反映出肝硬化患者实质受损害的严峻程度。

目前关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机制有后向血流与前向血流两种学说。前者以为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是由于门静脉阻力增加,门静脉被动充血所致;后者以为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是维持门脉高压的重要条件。一样初期为门静脉阻力增加所致,后期那么为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的结果,在门静脉高压形成进程中二者一起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管径增宽,血流速度减慢,门静脉血流量―肝功能不同状态改变不尽相同。因此,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转变,对判定肝功能状态,选择医治方案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管径、血流量,探讨它们与食管静脉曲张之关系。方法: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84例。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它们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静脉径和血流量,同时结合内镜检查的食管静脉曲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扩张程度正相关,与门脾静脉血流量正相关。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门脾静脉时,它们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正相关。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约为(35~80)%,其破裂出血是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1/3患者最终会发生破裂出血,其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极高[1]。本文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旨在观察门脉系统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及与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以筛选对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和预测出血有意义的多普勒超声指标。 1 对象和方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入选条件[1]为:脾肿大、质硬,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 型超声检查门静脉内径≥1.4 cm,患者无或有少量腹水,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少数近期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心得安、硝苯砒啶及利尿剂治疗者停药观察1周以上,各项指标稳定后再进行观察。100例患者中,男61例,平均年龄42.7岁,女39例,平均年龄47.8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96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2],A级28例,B级41例,C级31例。未行分流术,无并发高血压、心衰、肺动脉高压等疾病,肝炎后肝硬化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使用EBU -565A,APOGEE 800 PIU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 SMHz按竹原氏和Ohnishi等[3]方法由两名令职超声医师测定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和血流量。 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4 结果 4.1 食道静脉曲张的内径与门静脉的内径具有显著相关性(r=0.3839 P 60%分3组。随QSV /QYV的增加,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逐渐加重,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 60%;同时有3例门静脉内径增宽超过15 mm而食管静脉曲张只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 临床意义 余东升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58例,患者按照Child-Pugh法分成三个等级,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在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共计58例,并作为对照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以及腹水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Dpv、D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大(P<0.05);肝硬化患者Qpv、Q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多(P<0.05);肝硬化患者Vpv、Vsv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减慢(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以及是否发生门静脉高压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6(006)005 【总页数】3页(P183-185)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作者】余东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罗山 4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中毒等疾病引起,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常常导致患者死亡,肝硬化确诊必须要做病理检查,但该检查具有创伤性,目前研究发现在肝硬化的发生过程中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也出现异常改变[1]。彩色多普勒超声没有创、成本低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诊断人 体各种疾病,这里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分析其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58例,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48~71岁,平均(53.0±1.5)岁。观察组的患者已经实验室化验和肝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肝硬化,我们按照Child-Pugh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三级[2],将患者5个指标(包括一般 状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评分,每个指标记1分、2分和3分,将5个指标合计,总分1~5分为A级,6~10分为B级,11~15分为C级,其中A级13例、B级19例、C级26例。参与研究的58例 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指标 1.2.1 研究方法所有参与的研究对象要在检查前一周内不能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检测前12h开始禁食。采用德国Siemens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被检查者要仰卧于检查床上,平静呼吸,门静脉检测点选取在门静脉汇合口距肝门1~2cm处,脾静脉检测点选取在脾门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束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梁红岭郑秀丽吴冬梅 【关键词】肝硬化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存在严峻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紊乱。最近几年来采纳多种手腕研究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病史、体征、乙肝标志物、B超、CT及胃镜等检查确诊。男35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或腹水。依照ChildPugh肝功能积分分级:A级14例,B级20例,C级11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为我院职工,肝功能正常,乙肝三项检查均阴性,且无嗜酒史。 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B&K 3535型。患者空肚12 h,静息状态下取仰卧位,于上午探测门静脉直径、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探头频率为 MHz,取样容积2 mm取样线与血流夹角≤60°,检查时得临时屏气,同一患者每次测定门静脉时取样位置固定取样线和血流夹

角维持一致。别离测门静脉骨干(PV)、脾静脉(SV)及肠系膜上静脉(SMV),三条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cm/min)血流量Q (ml/min),依照公式Q=π(D/2)2×V・60。 统计学方式数据以(x±s)表示,统计分析采纳t查验。 2 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转变见表1。 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PV、SV和SMV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SV与SMV血流量之和接近或大于PV血流量且不同有显著性(P<)。 表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转变(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转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见表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Child A、B、C三级患者的门静脉内径比较不同无显著性(P>),与门静脉血流速度不同有显著性(P<)。 表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转变与

肝硬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肝血流变化的临床评价

肝硬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肝血流变化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及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预后评价。方法根据肝硬化临床分型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其两类肝硬化,选取97例代偿期肝硬化,5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另选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各组门静脉主干内径(Dpv)、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肝动脉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Ta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性患者门静脉主干增大,门静脉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肝动脉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增加,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的改变对临床治疗、评价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门静脉;肝动脉 目前超声对于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较多,但对肝动脉或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病因多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临床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特征,预后较差,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而死亡[1]。本文旨在通过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的多普勒超声监测,探讨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为肝硬化临床诊断治疗、评价预后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152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患者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1.5岁),均有血清、病毒及肿瘤标记物检测,90例有肝组织病理学活检。以病因分类,112例病毒性肝硬化,1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4例酒精中毒性肝硬化,6例药物中毒性肝硬化,3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选取无肝病史、实验室及病毒标记物检测各项指标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年龄20~60岁(平均34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 1.2 方法采用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用LOGIQ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所有受检者空腹8h以上,仰卧位常规扫查肝、胆、脾、胰、肾及腹腔,并记录相关数据。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Dpv)、平均流速(Vpv)、门静脉血流量(Qpv),在门静脉腹侧寻找肝动脉并检测其相关参数,肝动脉收缩期峰值(Psv),肝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av),肝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另外需观察有无合并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副奇静脉开放、门静脉栓塞,腹水等病变。肝组织活检使用美国bard自动穿刺活检枪,16G粗针创次,取肝组织18mm,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与网织纤维染色。 1.3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

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前后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在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用药后门静脉流速降低,脾静脉流速、流量降低,肝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结论:肝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是判断门脉阻力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目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药物多种多样,疗效观察众说不一,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治疗前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来观察波依定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病例来源: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B型超声及钡餐透视、CT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5~60岁,平均(43±9.3)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9例,1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1.1.2 肝硬化的诊断依据是肝活检或(和)临床、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CT检查。其中10例病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 1.1.3 仪器:GE公司LOGIQ400、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0 MHz。 1.2 方法 1.2.1 治疗:应用无锡阿斯利康有限公司生产的波依定,每天1次,早晨七时口服,2.4 mg/次,用药10 d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和脉搏。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禁饮食1夜,次晨空腹,静卧10 min,二维超声探查门静脉(PV)、脾静脉(SPV)、肠系膜上静脉(SMV)、肝右动脉(RHA);彩色多普勒检测上述血管的流速、流量及RHA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取样容积2 mm,多普勒角小于60度。治疗10 d后重复上述检

必压生和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病人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比较

必压生和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病人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作用的 比较 曹灿红;陆玮;陈员根;刘菲;杨宝年 【期刊名称】《肝脏》 【年(卷),期】1998(003)001 【摘要】目的:比较必压生和垂体后叶索对肝硬化病人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 作用及它们引起副反应情况。病人和方法:两组肝硬化病人,每组各10例。实验前三天停用影响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实验当天禁食8小时并静卧2小时后,取仰 卧位,分别经静脉给药,给药速度为0.4U/min。由一名资深B超室医师用彩 色超声多普勒测定用药前,用药后即刻,20分钟,40分钟,60分钟.80分钟.100分钟的门静脉主干(portal vein,pv),门静脉左支(Jeft portal vein,lpv),脾静脉(soleen vein,spv)的管径(caliber,mm),血流量(now,ml/mm),最大 流速(Vmax.crn/sec)。实验中记录用药后副反应情况。结果:加压素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肝碰化病人门静脉系统血流量、最大流速,对管径无影响。降血流量作用,必压生作用较垂体后叶素强,月于门静脉左支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必压 生副反应显著少于垂体后叶素。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曹灿红;陆玮;陈员根;刘菲;杨宝年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200040;上海邮电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1 【相关文献】 1.老年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静脉和动脉属支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J], 赵彤;尹帅;李彦芳;于淼;王昊;闫铁成 2.必压升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血82例疗效观察 [J], 范铁岩;梁蓓;柏永成;王宪刚;司丽娟 3.非酒精性脂肪肝致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检测 [J], 金玲;丁虹;富单萍 4.生长抑素、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系统性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 [J], 雷婷;李茜;刘萍 5.脉冲超声多普勒对正常成人及肝硬化病人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测定 [J], 王英德;黄天卫;付永潜;徐文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肝硬化是肝实质病变的终末期,其特征为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结构重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30%~40%。门静脉高压导致了门脉系统内压力升高,进而致使一系列严重临床问题,如肝肿大、腹水、脾功能亢进等,故及早诊断与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和仪器的进步,腹部彩超已成为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评价腹部彩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腹部彩超可检测门静脉高压的直接标志物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时,门静脉内压力升高,门静脉流速减慢,进而导致脾静脉和胃静脉内压力升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直接标志物为门静脉内径的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速度的降低。腹部彩超能够通过测量门静脉的内径和流速来评估门静脉内压力和门静脉血流量,从而能够直接检测门静脉高压的存在。 二、腹部彩超能够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门静脉直径和血流速度是反映门静脉高压程度的重要指标,峰值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的关键参数。门静脉内径大于13mm、峰值血流速度小于12cm/s都被认为是门静脉高压的标准之一。而腹部彩超可以通过测量门静脉的相关参数来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不仅能够定量评估,还能够直观展示影像。 三、腹部彩超可判断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随着门静脉高压的加重,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肝脾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腹部彩超能够通过检测肝脏、脾脏、腹水、食管胃底静脉等情况来判断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治疗措施多种多样。腹部彩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监测门静脉高压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为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腹部彩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通过测量门静脉的内径和流速来直接检测门静脉高压的存在,可以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判断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并且在门静脉高压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门静脉血栓形成(PT) •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 •门静脉血栓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肝前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门静脉血栓性阻塞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 •单纯的肝外门静脉阻塞则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发病原因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有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腹腔手术后、外伤性及原因不明性等。25%~30%的成人门静脉血栓病例继发于肝硬化。婴幼儿门静脉血栓多继发于先天性门静脉闭锁、脐静脉脓毒血症、阑尾炎等。PT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国外报道372例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现周围静脉炎、腹腔炎症性疾病、腹部大手术与门静脉高压是发生的主要因素,且以脾切除术后为常见。局部因素在PT形成的危险因素中占40%,局部因素的存在促进了门静脉血栓的形成,这些局部因素主要分4类:局部感染灶、门静脉系统损伤、腹腔肿瘤和肝硬化,临床上以肝硬化伴发PT为最多。PT还可见于妊娠(特别是子痫患者)、口服避孕药和引起门静脉淤血的患者(如肝静脉阻塞、慢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有学者认为至少有1/3的PT患者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临床症状 急性型发病突起,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呕吐,主要因胃肠淤血所致;若血栓繁衍至肠系膜上静脉,则可有腹泻、血便、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叩击痛等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在婴幼

儿,可表现为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多属轻微;若血栓蔓延至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则可出现大量腹水。 慢性型病人若渡过急性期,由于门-体静脉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即自然分流的形成,腹水可能缓解或减少,脾肿大常是一个突出的症状。一般来说,脾脏肿大的程度取决于病程的长短;脾脏长期充血后,脾髓细胞增生及纤维组织沉积,大量抑血细胞使血细胞破坏增多,出现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此时部分患者发生鼻出血,但很少发生紫癜。 若门静脉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则因门静脉的血流经腰静脉及腹膜后静脉的侧支循环进入体静脉,很少或没有门-奇静脉间的侧支循环,故无食管静脉曲张和出血。值得提出的是小儿对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耐受性好,且由于血管弹性好,腹膜后形成自然分流快而丰富,第1次出血后,若迟至15岁后仍无出血复发,行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又无发生出血的先兆,手术并非都必须进行。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黄疸,但肝性脑病少见。其他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多较轻。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胆囊炎、原发性腹膜炎等。在以下不同情况下应考虑本病的诊断:腹痛、腹部脓肿、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在临床诊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过程中,对于急性起病、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血样便,无明确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脾大,不明原因的麻痹性肠梗阻,合并有血液高凝状态,特别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的患者,应警惕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可能,但确诊还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诊断困难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门静脉造影可做出诊断。

肝脏门静脉临床表现、位置、供血主要作用及超声检查目的

肝脏门静脉临床表现、位置、供血主要作用 及超声检查目的 人体组织器官主要由动脉供应血液和营养,然后再由静脉回收血液和代谢产物。肝脏门静脉却是一类特殊的血管系统。 首先表现在肝脏门静脉的解剖结构方面。正常情况下,肝脏的门静脉主干是一短而粗的血管,长6~8cm,内径0.8~1.2cm,其起始段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面汇合而成,主要收集来自胃肠道、胰腺和脾脏等脏器的静脉血液; 在肝门处,门静脉主干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入肝后继续逐渐反复分支,其分支与肝动脉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再由肝窦后毛细静脉收集,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肝静脉,最后进入下腔静脉。 门静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胃肠道、胰腺和脾脏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脏小叶的肝窦,这就是门静脉的特殊表现之一。 其二,门静脉对肝脏的供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脏的血供具有双重性,肝脏的血液供应的70%-80%来自门静脉,20%-30%是由肝动脉供应。肝窦主要生理功能是将肠道吸收物质输送到肝脏进行分解、合成、解毒、储存,而负责输送的血管则是门静脉。门静脉供血量大于肝动脉供血量,而且两者的血液成分完全不同,肝动脉血液主要是供氧,而门静脉血液则是向肝脏输送需要处理的营养物质。门静脉还缺乏静脉瓣,包括门静脉主干和属支。 静脉瓣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血液逆流,人体内只有少数的静脉不存在静脉瓣,包括上、下腔静脉,面部的静脉以及肝脏的门静脉,由于缺乏静脉瓣,当肝内或肝外的门静脉出现阻塞时,门静脉内的血液可

以发生逆流,从而导致肝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 对于门静脉定义,一种说法是静脉干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则称该静脉干为门静脉,包括肝脏的门静脉和垂体的门静脉,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特指肝脏的门静脉。门静脉特殊结构决定门静脉超声检查目的的特殊性。 门静脉系超声检查主要用来评价门静脉血流是否通畅、门静脉内有无血栓或瘤栓,以及评估门静脉有无高压、监测门-腔静脉分流手术后效果等等,特别是肝硬化的患者,我们不仅需要观察肝脏的实质部分,也需要对门静脉进行仔细的观察,这是因为肝硬化合并的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临床观察到门静脉高压症体征时已是肝病晚期,,如何在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体征出现之前就发现并及早治疗,这是取得最佳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超声的检查目的。

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_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超声特点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4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60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动脉、腹腔动脉的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肝硬化出现门脉高压及侧支循环时,随着门脉压力的增高及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门静脉及属支、脾静脉及左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行超声检查,可较直观地观察到患者肝脏及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正确诊断肝硬化、判断门脉高压的存在、观察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状况,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定。超声检查肝硬化血流动力学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2 方法采用日立EUB-6500HV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被检查者检查前需空腹8-12h,嘱其平卧或取右前斜位,按从肋间至肋下顺序、依次从横向、纵向、冠状位扫查。注意观察肝脏大小、包膜、肝实质光点,回声等情况;重点测量门静脉及属支、脾静脉及左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然后对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各期峰值流进行测量,并做详细记录。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肝脏大小、包膜、肝实质光点、回声等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组的门静脉、肝动脉等血流动力学情况。 1.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84例患者声像图主要表为肝脏包膜不光滑,肝实质光点增粗、回声不均匀、肝肿大等;60例对照组包膜、肝实质回声、肝脏大小形态等均正常。 2.2 观察组肝动脉、腹腔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宽、流速加快,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门脉主干内径均大于1.4cm,严重者可达1.6cm,血流色彩暗淡、流速减慢,偶可见逆流;脾静脉扩张,内径大于1.0cm;胃左右静脉扩张,胃左静脉内径大于0.5cm;左肾静脉扩张,内径大于0.5cm;脾脏厚度大于4.0cm;可见附壁脐静脉开放、胆囊壁增厚。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范围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随着超声造影剂的诞生及成像技术的,超声已逐渐用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中[5]。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脏包膜不光滑、肝实质增粗、回声不均匀、形态增大(P<0.05);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均减小,血流峰值速度减小,肝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由此我们看出,超声在对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还可判断门脉高压的存在,观察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状况[6],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定。参考文献 [2] 刘智力.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与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10):619-921. [4]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第六届国际治疗内镜和消化疾病学术会议汇编.2000,11:35-392. [6] 孙晓飞,范天利.彩色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征250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48-149.

最新:中国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专家共识(2023版)

最新:中国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专家共识(2023版) 当前,全球肝硬化患者超过1.2亿,每年致死人数约120万,超过了因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中国肝硬化患者约700万,门静脉高压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的发生发展。目前,国际已有前瞻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早诊早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大力推进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肝病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点剪切波弹性成像(point shear wave elastography,p-SWE)、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wave elastography,2D-SWE)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尚无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和参考阈值标准。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inese Portal Hypertension Alliance,CHESS)联合发起并组织国内超声医学、肝病学、消化病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依据《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共同制订《中国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共识”),旨在规范化不同超声弹

性成像技术的检查流程,标准化肝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和脾硬度(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SSM)在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compensated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cACLD)、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避免胃镜筛查、门静脉高压危险分层以及个体化管理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该部专家共识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注册号:IPGRP-2022CN187)。 笔者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的检索式为(“liver stiffness”OR“spleen stiffness”OR“elastography”OR“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aging”)AND(“compensated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OR“portal hypertension”OR“cirrhosis”OR“complication”OR“decompensate*”OR“ascites”OR“varices”OR“variceal bleeding”OR“hepatic encephalopathy”),中文数据库的检索式与外文数据库相似,限定文献发表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23年3月。纳入标准为:(1)原始论著、荟萃分析、系统评价。(2)将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作为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将胃镜检查作为诊断高风险静脉曲张(high risk varices,HRV)的“金标准”。(3)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排除标准为:(1)会议纪要。(2)病例报告。(3)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研究。(4)非中文、英文文献。(5)动物实验研究。

肝硬化超声鉴别诊断

肝硬化超声鉴别诊断 肝脏硬化缩小,肝脏被膜不光滑,呈凸凹的锯齿状改变,门静脉增宽等是典型的晚期肝硬化表现。有研究报道肝硬化多有肝右叶缩小,肝尾状叶不同程度增大,当肝尾状叶和肝右叶比率≥0.65(正常比率<0.6)时,其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100%,准确率达 94%。亦有报道说肝尾状叶和肝右叶比率对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的敏感性最高,而其他各型肝硬化的敏感性较低。超声显像在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1 各类型肝硬化超声显像特点 超声显像显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扩张则提示淤血性肝硬化。肝右叶缩小,特别是肝右后叶明显缩小,肝左叶相对增大或正常大小可提示为门脉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则表现肝右叶缩小左叶增大。肝右叶增大,在肝实质内可见多量粗大结节回声则提示为坏死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的超声显像除具有肝硬化的表现外,还应有胆道系统梗阻的表现,即在小儿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在成人多为胆系结石或肿瘤。肝豆状核变性为大结节性肝硬化,小儿或青年时期发生的肝硬化无病毒性肝炎病史者,要高度怀疑本病的发生,临床应做进一步检查。 2 复合型Caroli病 Caroli病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病理上分为单纯型及合并肝脏纤维化两种类型,前者肝组织无明显变化,后者合并肝脏纤维增生和门静脉高压。临床曾有误诊肝硬化病例。本病属家族性,可在儿童期发生,但最常在青年时期出现症状始被发现。本病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肝内胆管增殖缺陷,引起肝内胆管囊性扩张。本病常伴有肾脏畸形、肾盂或上输尿管扩张及肾囊肿。 3 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纤维化症是指骨髓中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沉积伴有肝、脾等器官髓外造血特征的综合征,由于髓外造血引起相应器官的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脾大,有报道脾增大的速度是每年1cm,约有50%的患者就诊时脾大已达盆腔。脾增大与脾血流量增加、肝内血流阻力增加及脾脏髓外造血有关。50%-70%的患者有肝大,多为轻到中度增大,少数可达脐下,质坚而不痛,表面光滑,有10%-20%的病例合并肝硬化,系由于肝窦周围血管阻塞及肝窦内髓外造血而引起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所致。因肝静脉及门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导致Budol-Chari综合征。 4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中之弥漫型须与结节型肝硬化鉴别。此型原发性肝癌之癌结节呈多发的弥漫性,结节直径多在1-2cm,且又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困难不小,其超声显像特点为肝脏形态失常,肝脏常增大而不像典型肝硬化那样肝脏硬化缩小。癌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结节有突破边缘浸润生长之势,其内部回声不均匀,肝内管道系统多有受压移位和绕行,门静脉内可发现癌栓,CDFI显示丰富的血流束,频谱为高速动脉血流。 5 单发低回声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之鉴别 有些肝硬化结节早期超声显像为低回声,原发性小肝癌亦为低回声,特别是当AFP检查为阴性时,两者的鉴别甚为困难。注意观察两者的区别:肝硬化结节边界不清楚,包膜较光滑;肝癌结节边界清楚,包膜回声较高。动态观察可发现肝硬化结节回声可增强,结节大小无变化而肝癌结节可突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结节回声增强,体积增大。CDFI可发现肝癌结节内部和周边彩色血流增多,呈动脉频谱;肝硬化结节血流无改变。 6 脂肪肝、慢性肝炎和其他弥漫性肝病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细胞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晚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早期肝硬化,肝脏一般无特殊改变,仅表现为肝脏包膜欠光整,实质回声增粗,分布欠均匀,隐约呈网状结构,肝内管道结构走形清晰自然。典型的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部分患者肝脏左叶可有代偿性增大,肝脏包膜增厚,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内可出现高回声结节,边界整齐,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肝静脉内径变细,肝门静脉相对增宽。临床上患者还会出现脾脏肿大、腹水等症状,可以辅助诊断。 病例1:女,36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近来出现右上腹不适,偶有腹胀,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 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形态尚规则,包膜尚光整,仅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隐约呈网格状表现(图一),彩色多普勒显示肝内血管走形自然,门静脉无扩张(图二)。 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 网格状

门静脉 病例2:男,64岁,乙肝病史20年,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不适,纳差,消瘦,近9天来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来我院门诊就诊。 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包膜不光整,表面凹凸不平,肝脏实质回声增高增粗,分布不均匀(图三、图四),肝脏右叶还可见稍高回声的结节,边界光整,大小约为0.8cm×0.7cm(图五),肝门静脉增宽,局部宽约1.4cm(图六),另可见脾脏肿大,肋间厚度约5.1cm(图七),下腹部可探及大量无回声区,为腹水(图八)。 超声诊断:肝硬化伴结节;门静脉扩张;脾脏肿大;腹水。

检测门静脉解剖结构的几种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意义

检测门静脉解剖结构的几种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意义 对门静脉系统进行研究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等,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各种影像学方法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彩色多普勒超声 1.1方法:通过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彩色血流显像来判断血流方向、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1.2优点: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操作方便;可获取各种方位的超声检查断层图像,层次丰富,接近其真实解剖结构,对血管内小病变有较好显示能力;能及时取得检查结果,并反复多次行动态观察,对重危患者可床旁检查。 1.3缺点:超声的精确度易受操作者技术、观察视野限制,也易受肠气、腹水和患者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且超声的图象缺乏空间解剖结构的直观性,尤其对侧支循环、曲张静脉的显示精确度低。 1.4临床意义:对分析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无创评定肝功能、帮助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方法:根据有无出血史将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出血组Dpv、Vpv、Qsv与未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Dpv、Vpv、Qsv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状态的有效指标。 2 CT门静脉血管成像 2.1方法:将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后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连续扫描肝脏,三维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析门静脉的解剖结构。 2.2优点: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门静脉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门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

肝硬化的超声检查

肝硬化的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通过超声检查对部分肝硬化患者恶性变引起充分的重视。方 法患者空腹,暴露检查部位,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坐位。在肝区作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结果肝炎所致的217例典型肝硬化中发现恶性变9例,占4%。结论肝硬化患者可发生恶性变,可见强回声型、混合回声型、低回声型。 【关键词】肝硬化恶变超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肝 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继而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破坏、改建,形成假小叶,使整个肝脏变形、变 硬而形成肝硬化。 1.肝脏大小、形态肝硬化早期肝脏可正常或轻度增大。晚期肝形态失常, 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脏缩小,以右叶为著(图1-1-13);左肝和尾状叶相对增大,严重者肝门右移。右叶下缘角或左叶外侧缘角变钝。旰脏活动时的顺应性及柔软 性降低。 2.肝表面肝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呈细波浪、锯齿状(图1-1-13)、大波浪 状或凸峰状。用5 MHz或7.5 MHz高频探头检查,显示肝表面更清晰,甚至可 见细小的结节。有腹水衬托时,肝表面改变亦更清晰。 3.肝实质回声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图1-1-13),部分 患者可见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图1-1-14A、B)。 4.肝静脉早期肝硬化肝内管道结构无明显变化。后期由于肝内纤维结缔组 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肝小叶重建挤压管壁较薄的肝静脉,致肝静脉形态 失常,管径变细或粗细不均,走行纡曲,管壁不光滑,末梢显示不清(图1-1-13)。CDFI显示心房收缩间歇期肝静脉回心血流消失,多普勒频谱可呈二相波或单相波,频谱低平,可能与肝静脉周围肝实质纤维化和脂肪变性使静脉的顺应性减低有关。 5.肝门静脉改变及门静脉高压征象 (1)肝门静脉系统内径增宽主干内径>1.3 cm,随呼吸内径变化幅度小或无变化, CDFI显示肝门静脉呈双向血流或反向血流,肝门静脉主干血流反向是肝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肝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频谱平坦,其频谱形态 及血流速度随心动周期、呼吸、运动和体位的变化减弱或消失。 二维超声显示右肝(RL)缩小,形态失常,肝表面呈锯齿状(↑),肝实质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匀,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肝静脉变细。肝前间隙见液性暗区(AS) 二维超声显示肝缩小,肝表面凸凹不平,右肝前叶包膜下一稍低回声结节,向肝 外突出,结节边界不清,内部同声均匀(A,↑);CDFI显示等回声结节内部尢明显 血流显示(B,↑) (2)侧支循环形成:也是肝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①附脐静脉开放:肝圆韧带内或其旁出现无回声的管状结构,自肝门静脉左 支矢状部向前、向下延至脐,部分附脐静脉走行可纡曲(图1-1-15A),CDFI显示为 出肝血流(图1-1-15B),多普勒频谱表现为肝门静脉样连续带状血流。 ②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扩张、纡曲,内径>0.5 cm。肝左叶和腹主动脉之 间纵向或横向扫查显示为纡曲的管状暗区或不规则囊状结构,CDFI显示其内有不 同方向的血流信号充填(图1-1-16A、B),为肝门静脉样血流频谱。胃冠状静脉是 肝门静脉主干的第1个分支,肝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最先引起胃冠状静脉压力变化,故胃冠状静脉扩张与旰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肝脏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肝脏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测技术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二维实时超声显像主要用于肝脏形态的变化,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用于肝脏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的病变图像,属于声学物理的性质变化。同一病变,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图像表现不同;而不同病变,其声学物理性质相似,超声图像的表现可能相同。因此超声不能提示病理解剖学的诊断。小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测不能鉴别良、恶性,如弥漫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有些肝内小结节则难以区别为炎性或肿瘤。必要时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肝脏介入性活检或其他检查。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提示的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饿饭年息后确定诊断。 [适应症]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 2.膈下积液或脓肿。 3.肝内液性病变,如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及肝脓肿形成期。 4.脂肪肝。 5.肝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6.肝内明显的血管异常,如淤血肝、门静脉异常病变、动脉瘤。 7.肝先天性异常。 8.血吸虫性肝病。 9.肝外伤出血。 [检查方法]

1.使用常规检查实时B型超声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 2.5~5.0MHz。观察肝血管血流状态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 后检查。 2.受检查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亦可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平静均匀呼吸,但测量肝肋下斜径与左叶的长度和厚度时,深呼吸后屏气。 3.检查肝脏大小、位置,常规观察以下4组切面 (1)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脏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但你、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2)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3)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4)剑突下横或半横切面,探头前后转动显示第一肝门,门静脉及其左干分支,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三支肝静脉,第二肝门与部分下腔静脉。 疑肝、脾易位时,左侧肋间隙检测并与右侧比较,观察胆囊的位置,门静脉、总胆管与其分支肝内走向及肝圆韧带,确认肝、脾位置。 4.显示肝血管。门静脉系统与肝动脉并行,由第一肝门进入肝实质,其主要分支在肝内走行;三支肝静脉由肝周边回流,至第二肝门进入

酒精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119

酒精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对酒精性肝病(ALD)的诊断有较明确的价值。B型超声结合频谱多普勒、彩色多 普勒血流显像、二次谐波显像及介入超声等新技术将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 硬化及并发肝癌的超声诊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酒精性肝病的超声诊断要与饮酒史、临床 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 酒精性肝硬化属于门脉性肝硬化类型,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声像图特征: ①酒精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肝脏大小呈轻中度增大;肝前方回声增强,前半部回声细密,呈一片“云雾”状,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肝静脉狭小,门静脉管腔回声减弱, 但无明显扩张,无腹水。脾脏形态大小正常。 ②酒精性肝炎声像图特征:肝脏可增大,也可正常,肝实质回声可粗大,也可正常,但在 肝内门静脉肝段或亚肝段分枝可出现平行管状结构,频谱多普勒声像图显示一条或多条扩张 的肝动脉分枝。 ③酒精性肝硬化声像图特征: 酒精性肝硬化超声诊断表现一:酒精性肝硬化早期,肝脏假小叶形成的再生结节较小,周围 的纤维束较狭窄而整齐,超声检查各径线测值常增大,肝内回声密集增强,稍增粗,与其他 慢性肝病不易区别。随着病程进展,肝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再生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超 声检查切面图像可显示无数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结节较肝炎后肝硬 化者细小而均匀,大小多为0.2~0.5cm之间,结节周边可见纤维组织包绕而呈网格状强回声。 酒精性肝硬化超声诊断表现二:肝包膜增厚,回声增强,但并不出现肝炎后肝硬化常见的锯 齿状改变,肝脏体积常缩小。超声检查发现门脉系统增宽、门体静脉侧支循环开放和腹水等 对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有很大帮助,但敏感性较低。门脉性肝硬化时,肝细胞再生结节压迫 周围门静脉分支、Disse间隙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使血管扭曲、闭塞,使肝动脉和门静脉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流减慢,甚至出现高肝血流。彩超能显示肝内血液循环改变的主要特征,显著提高酒精性肝硬化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酒精性肝硬化超声诊断表现三: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而肝动脉搏动指数(PI)升高。肝血管指数是指门静脉血流速度/肝动脉搏动指数,以该指数降至12cm/s为限,对 肝硬化的诊断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3%。在酒精性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流速度和平均 流量与门脉高压的程度相关。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肝患者也日渐增加,但由于酒 精性肝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常规肝功能检查无特异性,因而对超声检查声像图的表现应予重视,近年来超声诊断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简便、经济、无创伤、无痛苦、便于重 复检查等优点,已成为临床对酒精肝分级分期诊断的首选方法。超声声像图上独特的改变, 可清晰直观反映肝脏损伤情况,且临床符合率较高。对酒精肝的临床诊断及分型,特别是判 断病情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2003. [2]孙斯琴,陈利,宝福洋.B超对酒精性肝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0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