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门脉高压症是指门脉系统内部的静脉压力增高,并且伴随着门-体分流,即门静脉的

血液不再全面进入肝脏。门脉高压症的最常见原因包括肝硬化、门脉血栓形成、门脉动脉

瘘等。门脉高压症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食道静脉曲张、腹水、脾功能亢进等。治疗门

脉高压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介入性门脉断流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本文即将探

讨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我们来了解一下介入性门脉断流术的原理。介入性门脉断流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治

疗门脉高压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介入手术在门静脉内放置支架或者栓塞物,阻断门脉分

支的连接,使血液重新进入肝脏,减轻门脉高压状态。介入性门脉断流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且有效,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轻门脉高压、改善门-体

分流、重建肝内血流等方面。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可以有效减轻门脉高压状态。门脉高压症

使得门静脉压力升高,严重影响了肝脏的正常血液循环。介入性门脉断流术通过阻断门脉

分支的连接,使得血液可以重新进入肝脏,从而减轻了门静脉的压力,缓解了门脉高压状态。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还可以重建肝内血流。门脉高压症使得肝内血流减少,严重影响了

肝脏的功能。通过介入手术在门静脉内放置支架或者栓塞物,可以重建肝内血流,从而改

善肝脏的功能,减轻门脉高压状态,促进肝脏的康复。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轻门脉高压、改善门-体

分流、重建肝内血流等方面。通过介入手术在门静脉内放置支架或者栓塞物,可以有效地

改善门脉高压症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介入性门脉断流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和风险,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慎重考虑,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 (最全版)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为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特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本共识,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基本的规范。本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期望帮助临床医师在本共识的指导下针对大多数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共识反映当前该领域公认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今后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1门静脉压力的评估 目前,临床上评价门静脉压力的最常用方法是肝静脉压力梯度[1](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信性。HVPG 正常范围是3~5 mmHg(1mmHg=0.133 kPa),≥12 mmHg 是形成静脉曲张和(或)出血的阈值。HVPG 变化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进展、破裂出血风险以及非曲张静脉并发症发生和病人死亡有预测价值。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GOV)出血及预测 静脉曲张最常见的部位见于食管下段2~5 cm 处。该处浅静脉缺乏周围组织的支持,易发生破裂出血。近50%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肝功能Child -Pugh 分级A级病人仅40%有静脉曲张,Child-Pugh C 级病人则为85%。肝储备功能分级见表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早期,甚至在未形成肝硬化前就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HVPG<12 mmHg 时不会形成静脉曲张;HVPG≥12mmHg 时,易形成静脉曲张。当HVPG≥20 mmHg 时则易发生早期再出血(入院第一周复发出血)或不可控制的大出血,而且1年内病死率较高。未经治疗的病人约60%会发生迟发性再出血,多在上次出血后1~2 年内发生。 无静脉曲张或曲张静脉小的病人每年以8%的速度出现静脉曲张或发展成大的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为5%~15%。对于出血最重要的预测因子是曲张静脉的大小,大的静脉曲张病人出血风险最高(每年15%)。尽管40%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以自行停止,但目前6 周内病死率仍高达20%。胃底静脉曲张比食管静脉曲张少见,仅见于5%~33%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与分型

门脉高压断流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手术 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在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门静脉压力增高后,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以及腹水等症状。 根据门静脉血流受阻的部位,可分为肝内、肝前和肝后三型。在我国90%以上的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肝内型;过去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由于血吸虫病性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也很常见。 解剖概要 门静脉主干是由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后者又收集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液。脾静脉的血流约占门静脉血流的20%。门静脉主干在肝门处分为左、有二支,分别进入左、右半肝,逐渐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内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经肝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所以,门静脉系是位于两个毛细血管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内的肝窦。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还存在有四个交通支,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这些交通支在正常情况下都很细小,血流量都很少。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入上、下腔静脉。 4.腹膜后交通支腹膜后,有许多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相互吻合。 病理生理 因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首先是由于肝小叶内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增生的纤维索和再生的肝细胞结节挤压肝小叶内的肝窦,使其变窄或闭塞。这种肝窦和窦后的阻塞便门静脉的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也就随之增高。其次是由于位于肝小叶间汇管区的肝动脉小分支和门静脉小分支之间的许多动静脉交通支,平时不开放,而在肝窦受压和阻塞时即大量开放,以致压力高8~10倍的肝动脉血流直接反注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小分支,便门静脉压力更形增加。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首先出现脾充血肿大。长期的脾窦充血,发生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再生,引起脾破坏血细胞的功能增加,因此,就形成充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2.交通支扩张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上述的四个交通支因而显著扩张。临床上,特别重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它离门静脉主干最近,离腔静脉主干较较近,压力差最大,因而经受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也最早、最显著。这些位于食管下段和胃底的静脉发生曲张后,可使覆盖的粘膜变薄,变薄的粘膜易为粗糙食物或胃酸返流腐蚀所损伤;特别在恶心、呕吐、咳嗽、负重等使腹腔内压突然升高,门静脉压力也随之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 10-09-03 15:03:00 ] 编辑:studa20 作者:姚永良杨卫平邱伟华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外科治疗·肝移植 除了肝移植外,其他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并发症,即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脾功能的亢进等,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治疗[2],但仍不理想。而肝移植用于治疗PH现在越来越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因其既能改善PH所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又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 1 传统外科治疗 1.1 分流术分流术是最早用于治疗PH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传统的分流性手术虽然有效地减低了门静脉的压力,但显著减少了肝脏血流的灌注量,容易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生。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门腔静脉分流术、肠腔静脉分流术、脾腔静脉分流术、脾肾静脉分流术以及冠腔静脉分流术等。分流术的主要优点是可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3],止血效果肯定,术后再出血率低,胃黏膜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充血水肿及病变减轻,胃黏膜屏障功能得以恢复;其主要问题是手术对肝脏的血液循环,尤其是门静脉血流的影响较大,使门静脉向肝血流减少,甚至形成离肝血流。术后患者肝脏营养的重度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肝脏功能,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王宇[4]进行了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的实验研究,该术式通过强化肝动脉灌注增加肝血供,相对增加肝营养因子的供给,对肝功能有一定维护作用,能减轻术后肝纤维化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门腔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不足。大部分学者认为门体分流术吻合口径一般严格限制在8~10 mm [5]。 1.2 断流术断流术是一类相对简便的手术,从理论上讲,断流术既阻断了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从而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又能保持甚至增加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保护。断流手术的方式有:食管下段横断术、胃底横断术、联合阻断食管胃底血管术、食管下端胃底切除术以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在这些断流术式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有效,手术范围不大,创伤较小,止血作用较好,对肝脏灌注影响小,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远期疗效较满意。日本学者Sugiura和Futagawa创立了经腹、经胸联合断流术[6]。但Sugiura手术创伤大,手术死亡率较高,现多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7-8],即经腹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简化了手术方式。 杨镇[9]根据食管下段与胃贲门区的静脉解剖特点而设计提出了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PCDV),其针对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不足,主张紧贴下段食管(6~10 mm)的外膜和胃底贲门区的

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症状,门静脉海绵样变治疗【专业知识】

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症状,门静脉海绵样变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为减轻门静脉高压,在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支循环或阻塞后的再通。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儿童CTPV多属原发性,主要是肝门部及其分支部门静脉管腔的缺失,结构先天发育异常,狭窄或闭锁所致。目前认为下列情况可以导致儿童CTPV: 1.门静脉先天畸形,在静脉导管闭塞后出现脐肠系膜-肝静脉之间的静脉丛异常增生,以代替闭塞的门静脉。 2.CTPV本身就是一种门静脉的血管瘤。 3.门静脉血栓的结局,新生儿的败血症、脐部感染及腹腔感染。炎症病变累及门静脉系统,最终导致门静脉闭塞和门静脉周围侧支静脉形成。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多属继发性,其特点是原有正常的门静脉系统的管腔结构,由于门静脉炎、肝门周围纤维组织炎、血栓形成、凝血疾病(红细胞增多)、肿瘤侵犯、胰腺炎等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或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为减轻压力,门静脉周围建立侧支循环再通。门静脉增宽呈实性改变,门静脉周围见细小迂曲的血管。已报道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肝癌。谢亦农报告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其中7例肝硬化,2例肝癌,1例脾切除术后引起门静脉栓塞。其他如脾切除术后、长期口服避孕药、脐静脉插管、脱水及低血容量休克等引起栓塞的原因也可导致门静脉海绵样变。然而,尽管有详尽的病史采集及完善的检查,仍有50%~60%的CTPV难以查明原因。 二、发病机制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门脉断流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减少肝脏血流量,从而减轻肝脏负荷, 改善门静脉高压等肝脏疾病症状。本文将探讨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主要指门脉血流的速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这些参数与肝脏健 康密切相关。肝硬化等疾病可以导致门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例如门静脉高压、血流 淤积等,从而出现各种肝功能不全症状。门脉断流术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性手段,在肝门处 植入一种阻止或减少门静脉血流的器械,从而达到减轻肝脏负荷的目的。 具体来说,门脉断流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单纯的阻断门静脉血流,使血液通 过侧支循环引流至下肢静脉系统;二是通过减少门脉血流而使肝脏获得更少的血流,从而 减轻肝脏的负担。这两种方式在门脉硬化、门静脉肝硬化等肝疾患的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 一、减轻肝脏负担 门脉断流术能够减轻肝脏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肝脏负荷,使肝脏恢复一定的功能。肝 脏功能的恢复能够降低肝衰竭的风险,减少肝移植的需要。 二、影响侧支循环 门脉断流术阻断门静脉血流后,侧支循环将成为肝脏的主要血源。这个过程受到多个 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侧支循环的状态等。门脉断流术后的侧支循环能够 对肝脏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侧支循环的调节是门脉断流术术后治疗的关键。 三、改善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等肝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理学表现。门脉断流术能够减轻门静脉高 压并改善其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例如腹水、胃肠道出血等。尤其是门脉分流术,能够使 门静脉高压下的脾静脉血流减少,从而降低脾脏的体积,改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疾病的 症状。 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针对患者个体化开展治疗。通 过合理选择和应用门脉断流术,能够达到减轻肝脏负荷、改善门静脉高压等作用,为肝疾 患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帮助。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状的疗效分析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状的疗效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状。断流术是指切除脾,并且用手术的方式阻断门奇静脉简单反常血流,这其中还包括食管下端横断术、食管下端胃底切除术、胃底横断术、贲门周围离断术。该研究选择该院治疗并且具有0.5~5年随访记录的120例使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探讨断流术对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状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所选择的120例门静脉高压症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男73例(60.83%),女47例(39.17%),男女比例约为1.55;年龄:20~30岁19例,31~40岁33例;41~50岁35例;51~60岁28例;61~70岁5例,平局年龄46.3岁;肝硬化109例(肝炎性84例,酒精性18例,血吸虫性7例),其他性原因肝硬化11例;120例患者进行断流术之前对其肝功执行CTP标准,同时通过常规B超等辅助检查确定患者的肝脏病灶硬化程度、腹水情况、门静脉以及脾静脉的相关信息以及食管胃底周围曲张静脉的病灶程度等;按照CTP标准,120例患者的肝功能情况:A级34例(28.33%),B级69例(57.50%),C级17例(14.17%)。 1.2 治疗方法 120例门静脉高压症状患者均采用断流术进行治疗,其中选择择期进行手术的104例,选择进行急诊手术的6例。120例患者的手术均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在辅助检查时出现腹水症状的患者首先对腹水进行处理,手术阶段通过患者胃网膜右静脉的血管对其门静脉的压力进行测量与记录。择期手术即常规断流术,分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腔内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冠状静脉结扎术以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急诊手术分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胃底横断术、贲门周围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系肝内门静脉阻力增加和门静脉高动力循环所致,以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断流术、分流术和分断流联合术。现将我院普外科2021年3月~2021年10月采用分断流联合术治疗的43例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分断流联合术的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7~61岁,平均41.4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或病理证实为门静脉高压症,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肝功能Child A级8例,B级34例,C级1例。经胃镜或X线造影证实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中度12例,重度31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剖腹探查后经胃网膜静脉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切除脾脏并游离脾肾静脉,然后行脾肾静脉吻合。游离脾静脉主干断端,从脾静脉断端向右侧游离主干,长约3 cm。探查左肾,解剖显露左肾静脉并观察脾静脉与左肾静脉走行解剖关系,左肾静脉需游离出其周径1/2以上,为2~3 cm。采用GF-1或Ⅱ型吻合器行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游离脾肾静脉和完成吻合口平均约需40 min。尽量充分利用脾静脉口径并保证较大的吻合口。然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游离胃小弯反常血流血管时应切断高位食管支以防遗漏。离断食管下段至少6 cm,以及上半胃周围的全部反常血流,来自胃冠状静脉丛垂直状进入食管下段的“穿壁静脉”。测FPP完成手术。 2 结果 全组术前FPP为(3.88±0.41)kPa,联合手术后FPP下降为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一、解剖概要与病理生理1.解剖 门静脉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静脉系统,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脏。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肝,然后逐渐分支变细,进入肝小叶内的肝窦,再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经肝静脉流人下腔静脉。所以,门静脉系统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 2.门静脉系统主要侧支循环通路 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 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这是最具有外科意义的门一体静脉交通支 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 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由于此处有较强大的括约肌,故其所能耐受的静脉压力较高,所以临床上较少出现门静脉 高压症引起的出血L 前腹壁交通支 门静脉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 别流人上、下腔静脉。门汾脉高压症时扩张的静脉似“海蛇 头”状 腹膜后交通支 腹膜后有许多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相互吻 合。正常门静脉压力在13-24cmH 2O ,术中直接测定自由门脉压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若压力超过30cmH 2O ,则门静脉 高压症诊断明确 3.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血流受阻时,出现脾脏充血性肿大。长期的脾窦充血,导致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倘细胞再生,引起脾破坏血细胞的功能亢进 上消化道大出血 多为呕血和黑便,出血量大且急。门静脉高压症时上述四个交 通支显著扩张,其中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最有临床意义该交 通支离门静脉和腔静脉主干近,压力差大,因而受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也最早、最明显。这些静脉发生曲张后,使覆盖的黏膜 变薄,当腹腔内压和门静脉压突然增高时,可以导致曲张静脉 破裂,引起不易控制的急性大出血 腹水 (l)门静脉压力增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 肝内淋巴液的容量增加,大量淋巴液自肝表面漏人腹腔,这是

2020年外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4):门静脉高压症

2020年门静脉高压症 一、A1 1、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有4处交通支,正确的是 A、腹膜后交通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相吻合,称Retzius静脉丛 B、前腹壁交通支:脐旁静脉与腹上、下深静脉相吻合,血流入上、下腔静脉 C、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静脉丛与奇静脉相吻合,血流入上腔静脉 D、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相吻合,血流入下腔静脉 E、以上都是 2、门静脉的正常压力为 A、1.27~2.35kPa B、1.18~1.96kPa C、0.49~1.27kPa D、2.35~3.43kPa E、2.97~3.92kPa 3、下列静脉血管中,不属于门静脉系统的是 A、肠系膜上静脉 B、肠系膜下静脉 C、肝静脉 D、冠状静脉 E、脾静脉 4、肝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的主要优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明显降低肝门静脉压力 B、手术并发症少 C、既能控制出血又能保持肝血液供应 D、手术简单易于推广 E、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 5、门静脉高压症行分流术或断流术的主要目的是 A、防治肝功能衰竭 B、预防上消化大出血 C、治疗腹水 D、治疗肝性脑病 E、治疗脾功能亢进 6、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指征 A、上消化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或有出血病变 B、脾功能亢进 C、腹腔积液 D、出血倾向 E、以上都不是 二、A2

1、患者男,60岁。肝硬化病史15年,一直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药物治疗,病情平稳。下列哪一个体征为此病失代偿期最常见、最突出的表现是 A、腹水 B、脾肿大 C、肝大 D、蜘蛛痣 E、乳房发育 三、A3/A4 1、男性,65岁,既往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今晨突然发生呕血,色鲜红,量约1500ml,急至医院就诊,查体:BP 80/50mmHg,P 106次/分,面色苍白,四肢末稍凉,脾于肋缘下5.0cm,触及移动浊音(+),腹壁可见静脉曲张,至医院后患者又呕血一次,量约300ml 。 <1> 、患者的出血原因最可能是 A、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B、脾功亢进 C、脾破裂 D、胃溃疡出血 E、肝内胆道出血 <2> 、根据患者肝硬化造成的门静脉高压,针对门静脉高压错误的说法是 A、最具有外科意义的门-体静脉交通支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 B、门静脉压力超过20mmHg,就可以诊断为门静脉高压 C、门静脉高压症时扩张的静脉似“海蛇头”状 D、门脉高压症可分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3类 E、肝前型的主要病因是门脉主干的血栓形成 2、患者男性,50岁,肝炎10余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半年来医院就诊。查体:巩膜右黄染、腹部膨隆,发现大量胸腔积液。脾大,B超显示肝硬化结节形成,门静脉增宽。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1> 、下列哪项指标不能提示肝功能严重损害 A、清蛋白明显降低 B、转氨酶明显提高 C、重度黄疸 D、大量腹腔积液 E、扑翼样震颤 <2> 、对该患者不适当的治疗措施为 A、卧床休息 B、忌盐饮食 C、精氨酸静脉滴注 D、合并应用留钾和排钾利尿剂 E、反复多次抽放腹腔积液 <3> 、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出现 A、上消化道出血 B、低蛋白血症 C、肝性脑病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原理(一)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原理(一)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 介绍 •什么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 •使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病症 •术语解释 原理 1.门静脉高压的概念和危害 2.基本原理:通过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支、静脉曲张血管或治疗 门静脉病变来降低门静脉压力 3.断流的方式:手术、导管介入、微创手术等 –多巴胺治疗 –经皮腹膜置管和经颈外静脉灌注 –脾端-肾假体分流术 –静脉吻合术 –血管内逆行性肝内门静脉断流术

操作步骤 1.检查与准备 –患者的一般检查 –门静脉压力测定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 2.手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手术器械和药品使用 –分步进行手术操作 •麻药局部浸润 •皮肤切口 •开放腹腔 •处理门静脉高压病变部位 •关闭切口 3.术后护理与恢复 –监测患者病情 –防止并发症

–术后康复与护理 优势与风险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优势 •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结论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病变的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并注意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介绍 •什么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是一种通过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支、静脉曲张血管或治疗门静脉病变来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手术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治疗门静脉高压病变,并减少相关的并发症。 •使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病症门静脉高压断流术主要用于治疗门静脉系统的病变,如门静脉高压症、脾脏血管瘤、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病变可以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术语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系统的阻力增加,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病症。

–吻合支:指门静脉系统中被病变或血栓堵塞的血管通过侧支循环与其他血管连接在一起的情况。 原理 1.门静脉高压的概念和危害门静脉高压是指由于门静 脉系统内部的病变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病 症。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腹水、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2.基本原理:通过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支、静脉曲张 血管或治疗门静脉病变来降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 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术或导管介入等方式,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 支、静脉曲张血管或治疗门静脉病变,从而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这样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门静脉高压导致的并发症。 3.断流的方式:手术、导管介入、微创手术等门静脉 高压断流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手术、导管介入和微创 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类型,选择适合的断流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多巴胺治疗:通过给予多巴胺等药物,促进肾血流增加,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门静脉高压症状。 •经皮腹膜置管和经颈外静脉灌注:通过手术在腹膜区域建立起腹膜-肾假体分流通道,将体内产生的腹水引流出去,从而减轻门 静脉压力。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原理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原理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手术将门静脉与脾静脉连接的分支血管断开,从而减轻肝脏门静脉压力,缓解门静脉高压症状。 门静脉高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肝硬化时,肝脏组织发生广泛纤维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血流受阻,门静脉血压升高。门静脉高压会引起门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腹水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目的是减轻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改善肝脏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中,医生会先给患者全身麻醉,然后进行腹腔镜检查,确定手术切口位置。接下来,医生会通过手术切口进入腹腔,找到门静脉和脾静脉连接的分支血管,并将其断开。 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中,医生需要十分小心地操作,因为门静脉和脾静脉是人体重要的血管,手术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门静脉高压断流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来完成。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通常情况下,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以在手术后几天内康复。然而,

术后仍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并非适用于所有门静脉高压患者。手术的适应症包括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反复消化道出血、难以控制的腹水等。对于一些轻度门静脉高压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非手术方法来缓解症状。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方法。通过断开门静脉和脾静脉连接的分支血管,减轻肝脏门静脉压力,可以改善肝脏功能,缓解门静脉高压症状。然而,手术风险较高,仅适用于一部分适应症的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和康复非常重要,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02月至2010年0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断流术与分流术治疗86例门脉高压患者,对手术前后患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及腹水消失率均优于断流组(P均<0.05)。断流组再出血率22.03% (13/59);分流组11.11% (3/27)。分流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P<0.05)。断流组无肝性脑病发生,分流组2例发生肝性脑病,占7.41%。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理想的术式,已成为急诊手术术式的首选术式。此术式维持入肝血流, 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操作较简单,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外科争论的焦点,近几年,随着彩色多普勒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深入, 门静脉高压症采用断流与分流术治疗逐渐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1]。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自2001年02月至2010年02月间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或分流术治疗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现对手术效果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02月至2010年02月,本院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或分流术治疗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41~72岁,平均57.8岁。6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4例为酒精性肝硬化,3例为原因不明肝硬化,既往有2次以上出血者15例,一次出血者41例。入院时肝功能Child 分级:A级22例,B级49例,C级15例。上消化道钡餐、摄片或纤维内镜检查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其中重度75例, 中轻度11例。 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进腹后分别行断流或分流术,术中用玻璃水柱法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测自由门静脉压(FPP)。59例行断流术,其中38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食管横断吻合术,均保证完全离断冠状静脉主干、高位食管支,食管下段游离6~8 cm。27例行分流术,其中16例行脾肾分流术,11例行脾腔分流术。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和腹水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至6个月。分流组近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及腹水消失率均优于断

门静脉置管在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

门静脉置管在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范欣鑫;何长生;曹建民;刘宝晨;丁威威;吴性江;刘凯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对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术前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门静脉直接抗凝)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直接门静脉造影和测压、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断流术的彻底性、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和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门奇静脉断流术后1周,门静脉CTA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26.7%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门静脉测压示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7d稍有回升.直接门静脉造影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和食管静脉曲张显影4例,采用弹簧栓栓塞.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3.3%(1/30)和16.7% (5/30).门静脉CTA复查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无显影,对照组病人显示冠状静脉和食管静脉曲张,TIPS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结论经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直接门静脉造影、冠状静脉栓塞以及抗凝可以提高断流术的彻底性、降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能动态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16(029)003 【总页数】4页(P170-173)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门奇静脉断流术;门静脉血栓

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 析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经脾切除术等相关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能够导致肝硬化或节段性萎缩。门静脉血栓可发于门静脉的任何节段,多数病例病因不明,初步认定出现这种情况与全身或局部感染,如胆囊炎、淋巴结炎、胰腺炎等有关。当前,很多医院都相继开始研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方法,但是由于该种疾病的病因不明,临床诊断中难以发现,采取单纯的抗凝治疗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采用控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提高脾切断流术后抗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选取2021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的患者110例,对其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的患者11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脾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在12~68岁,另外行脾切除术后合并非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5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均在11~65岁。 1.2方法对110例患者均行脾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2d均停用止血药,开始在皮内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术后5d左右,患者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测量血小板计数达到500×109/L后,就需要加服双嘧达莫,2次/d。术前要观察一般临床表现,术中要观察各项指标、生命体征等情况,术后1d进行血检,后每隔1d检查1次,观察患者血功能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术后分不同时间复查患者的肝功能、PT等,术后每周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