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系肝内门静脉阻力增加和门静脉高动力循环所致,以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断流术、分流术和分断流联合术。现将我院普外科2021年3月~2021年10月采用分断流联合术治疗的43例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分断流联合术的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7~61岁,平均41.4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或病理证实为门静脉高压症,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肝功能Child A级8例,B级34例,C级1例。经胃镜或X线造影证实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中度12例,重度31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剖腹探查后经胃网膜静脉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切除脾脏并游离脾肾静脉,然后行脾肾静脉吻合。游离脾静脉主干断端,从脾静脉断端向右侧游离主干,长约3 cm。探查左肾,解剖显露左肾静脉并观察脾静脉与左肾静脉走行解剖关系,左肾静脉需游离出其周径1/2以上,为2~3 cm。采用GF-1或Ⅱ型吻合器行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游离脾肾静脉和完成吻合口平均约需40 min。尽量充分利用脾静脉口径并保证较大的吻合口。然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游离胃小弯反常血流血管时应切断高位食管支以防遗漏。离断食管下段至少6 cm,以及上半胃周围的全部反常血流,来自胃冠状静脉丛垂直状进入食管下段的“穿壁静脉”。测FPP完成手术。

2 结果

全组术前FPP为(3.88±0.41)kPa,联合手术后FPP下降为

(2.29±0.36)kPa。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4个月~7年,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减轻34例,减轻9例。肝功能分级无变化39例,减退4例。复发出血1例,1例肝功能C级因衰竭死亡。

3 讨论

PHT是以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肝内和(或)门静脉系内血流量增多、阻力增加是门静脉系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表明,PHT时机体抗疾病的代偿表现是门静脉压力升高和自发性门体分流。门静脉系统“脾胃区”自发性门体分流(包括上行性和下行性门体分流)则使淤滞在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得以转流而疏导,从而缓解了门静脉高压和高动力血流状态;但“脾胃区”自发性门体上行性分流(尤其是胃冠状静脉和胃短静脉“反常”血流侧支)势必造成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终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PHT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或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致的大出血,解除脾亢,控制或减少腹水采取何种术式应根据个人习惯及术中情况决定。单纯分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度降低,导致肝血流量减少,肝性脑病发生率高达30%。断流术后近期止血效果良好,肝性脑病发生率较低,但胃壁静脉曲张的加重易形成门奇间新侧支而再出血。分断流联合术治疗PHT具有断流和分流术的优点,既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和血流量并控制出血,又能较好地维持向肝灌注血流,降低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本研究采用降低门脉压力幅度居中的脾肾静脉分流术,减少了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干扰。另外,脾肾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相对减少,降压幅度虽较门腔分流差,避免了过分降低门脉压而影响肝脏的血流灌注,在PHT治疗中临床实用价值较大。本研究中手术多选择肝功能Child A、B级患者,对少数40岁以下、肝功能Child C级且有出血史者,经充分术前准备、情况改善后择期手术。本组1例术前肝功能C级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总之,分断流联合术止血彻底,不发生单纯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低,且易控制。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分断流联合术在PHT治疗中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PHT的一种理想的术式。

门脉高压断流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手术 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在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门静脉压力增高后,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以及腹水等症状。 根据门静脉血流受阻的部位,可分为肝内、肝前和肝后三型。在我国90%以上的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肝内型;过去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由于血吸虫病性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也很常见。 解剖概要 门静脉主干是由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后者又收集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液。脾静脉的血流约占门静脉血流的20%。门静脉主干在肝门处分为左、有二支,分别进入左、右半肝,逐渐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内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经肝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所以,门静脉系是位于两个毛细血管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内的肝窦。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还存在有四个交通支,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这些交通支在正常情况下都很细小,血流量都很少。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入上、下腔静脉。 4.腹膜后交通支腹膜后,有许多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相互吻合。 病理生理 因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首先是由于肝小叶内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增生的纤维索和再生的肝细胞结节挤压肝小叶内的肝窦,使其变窄或闭塞。这种肝窦和窦后的阻塞便门静脉的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也就随之增高。其次是由于位于肝小叶间汇管区的肝动脉小分支和门静脉小分支之间的许多动静脉交通支,平时不开放,而在肝窦受压和阻塞时即大量开放,以致压力高8~10倍的肝动脉血流直接反注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小分支,便门静脉压力更形增加。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首先出现脾充血肿大。长期的脾窦充血,发生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再生,引起脾破坏血细胞的功能增加,因此,就形成充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2.交通支扩张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上述的四个交通支因而显著扩张。临床上,特别重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它离门静脉主干最近,离腔静脉主干较较近,压力差最大,因而经受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也最早、最显著。这些位于食管下段和胃底的静脉发生曲张后,可使覆盖的粘膜变薄,变薄的粘膜易为粗糙食物或胃酸返流腐蚀所损伤;特别在恶心、呕吐、咳嗽、负重等使腹腔内压突然升高,门静脉压力也随之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 10-09-03 15:03:00 ] 编辑:studa20 作者:姚永良杨卫平邱伟华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外科治疗·肝移植 除了肝移植外,其他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并发症,即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脾功能的亢进等,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治疗[2],但仍不理想。而肝移植用于治疗PH现在越来越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因其既能改善PH所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又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 1 传统外科治疗 1.1 分流术分流术是最早用于治疗PH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传统的分流性手术虽然有效地减低了门静脉的压力,但显著减少了肝脏血流的灌注量,容易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生。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门腔静脉分流术、肠腔静脉分流术、脾腔静脉分流术、脾肾静脉分流术以及冠腔静脉分流术等。分流术的主要优点是可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3],止血效果肯定,术后再出血率低,胃黏膜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充血水肿及病变减轻,胃黏膜屏障功能得以恢复;其主要问题是手术对肝脏的血液循环,尤其是门静脉血流的影响较大,使门静脉向肝血流减少,甚至形成离肝血流。术后患者肝脏营养的重度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肝脏功能,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王宇[4]进行了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的实验研究,该术式通过强化肝动脉灌注增加肝血供,相对增加肝营养因子的供给,对肝功能有一定维护作用,能减轻术后肝纤维化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门腔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不足。大部分学者认为门体分流术吻合口径一般严格限制在8~10 mm [5]。 1.2 断流术断流术是一类相对简便的手术,从理论上讲,断流术既阻断了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从而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又能保持甚至增加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保护。断流手术的方式有:食管下段横断术、胃底横断术、联合阻断食管胃底血管术、食管下端胃底切除术以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在这些断流术式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有效,手术范围不大,创伤较小,止血作用较好,对肝脏灌注影响小,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远期疗效较满意。日本学者Sugiura和Futagawa创立了经腹、经胸联合断流术[6]。但Sugiura手术创伤大,手术死亡率较高,现多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7-8],即经腹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简化了手术方式。 杨镇[9]根据食管下段与胃贲门区的静脉解剖特点而设计提出了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PCDV),其针对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不足,主张紧贴下段食管(6~10 mm)的外膜和胃底贲门区的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时机与术式选择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时机与术式选择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窦前、窦性或窦后阻塞致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在我国主要以乙型肝炎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多。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解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尽管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套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IIFlSs)或其它非手术疗法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总体来说其远期疗效仍不如手术治疗理想,尚难以取代外科治疗。一、手术适应症和时机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有以下4种情况时需外科治疗:①反复出血或正在出血,经系统内科治疗无效者;②曾有出血史者;③从未出血者,拟行预防性手术; ④特殊类型的门静脉高压症,如B锄ti脾或Budd-ChiaIj综合征等。对于肝功能属Cllild c级患者,特别是合并黄疸、腹水、肝性脑病和凝血机制障碍者应禁忌手术。因并非所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会发生致命的大出血,据统计在曲张静脉患者中约有60%左右发生出血,首次出血的病死率在现代治疗的情况下已大为降低,且肝硬化特别是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能力多已达到极限,手术风险大,故目前多不主张行预防性手术-l J。但若有明显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和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胃镜下伴有红色征时可考虑手术。当前非手术疗法对绝大多数急症出血都能有效控制,而急诊手术死亡率高,应尽量避免,待各方面条件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但对于有些病人经严格的保守治疗仍不能控制出血,就应果断行急诊手术,以免反复大出血导致肝功能衰竭而失去手术抢救的机会。对于术后复发出血者应慎重,首先要详细了解过去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情况,其次是要行急诊胃镜检查,如果是由于出血性胃粘膜糜烂引起的,可以经非手术疗法止血。如果是第一次手术不彻底、不完全,遗漏了高位食管支或异位高位食管支,则应采取早期手术处理 二、手术方法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方式繁多,大致可分为分流术、断流术、分流加断流联合术及肝移植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主要为断流术和分流术,其中各又可分为多种术式,但尚无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门脉断流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减少肝脏血流量,从而减轻肝脏负荷, 改善门静脉高压等肝脏疾病症状。本文将探讨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主要指门脉血流的速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这些参数与肝脏健 康密切相关。肝硬化等疾病可以导致门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例如门静脉高压、血流 淤积等,从而出现各种肝功能不全症状。门脉断流术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性手段,在肝门处 植入一种阻止或减少门静脉血流的器械,从而达到减轻肝脏负荷的目的。 具体来说,门脉断流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单纯的阻断门静脉血流,使血液通 过侧支循环引流至下肢静脉系统;二是通过减少门脉血流而使肝脏获得更少的血流,从而 减轻肝脏的负担。这两种方式在门脉硬化、门静脉肝硬化等肝疾患的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 一、减轻肝脏负担 门脉断流术能够减轻肝脏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肝脏负荷,使肝脏恢复一定的功能。肝 脏功能的恢复能够降低肝衰竭的风险,减少肝移植的需要。 二、影响侧支循环 门脉断流术阻断门静脉血流后,侧支循环将成为肝脏的主要血源。这个过程受到多个 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侧支循环的状态等。门脉断流术后的侧支循环能够 对肝脏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侧支循环的调节是门脉断流术术后治疗的关键。 三、改善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等肝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理学表现。门脉断流术能够减轻门静脉高 压并改善其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例如腹水、胃肠道出血等。尤其是门脉分流术,能够使 门静脉高压下的脾静脉血流减少,从而降低脾脏的体积,改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疾病的 症状。 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针对患者个体化开展治疗。通 过合理选择和应用门脉断流术,能够达到减轻肝脏负荷、改善门静脉高压等作用,为肝疾 患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帮助。

2023年版:中国门静脉高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临床实践指南(全文版)

2023 版:中国门静脉高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临床实 践指南〔全文版〕 门静脉高压可以引起一系列严峻临床病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裂开出血、顽固性胸腹水等,肝硬化则是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缘由。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从构造上显著降低门静脉阻力,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TIPS 已广泛地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裂开出血、顽固性胸腹水、布加综合征〔BCS〕及肝窦堵塞综合征等。经过近 30 年的不断探究和进展,特别是随着专用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我们对 TIPS 的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标准、分流道支架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了的生疏 [1,2,3]。但目前国内存在着如 TIPS 操作流程及围手术期治理欠标准、技术质量把握治理欠佳、相关临床数据缺少标准化采集及录入治理等问题,从而限制国内 TIPS 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与进展。 基于目前国内TIPS领域存在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国内 TIPS 领域相关专家依据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标准[4],共同制定了本实践指南。本指南以已发表的文献为根底,主要面对临床医师,在应用中兼顾灵敏性。承受证据质量分级和推举强度系统。证据质量分为高〔A〕、中〔B〕、低或极低〔C〕3 个等级,推举强度分为强〔1〕、弱〔2〕2 个等级〔表 1〕。证据质量越高,推举强度越强。在没有明确证据存在

的条件下,推举意见主要基于参与争论专家的共识。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 指南注册平台〔〕注册且获得指南注册号:IPGRP-2023CN005。本指南 发表后,打算每 5 年更 1 次。 表 1 证据质量分级和推举强度分级系统内容 一、TIPS 操作准入标准 TIPS建议在具备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中心开展,中心有门静脉高压症多学科诊治团队支撑,TIPS操作者应限于具备丰富的肝脏、心肺血流淌力学相关专业学问的介入放射科医师或受过特地训练并在以下方面有阅历的医师:〔1〕能通过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并插管至门静脉;〔2〕能评估及解释肝脏和心肺血流淌力学;〔3〕能娴熟把握经导管栓塞技术;〔4〕能处理操作相关并发症。TIPS 是否可行,需由介入放射学及消化肝病学等专家多学科来评估临床适应性及技术可行性。对于高危患者,应邀请外科医师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肝移植。 二、TIPS 适应证 〔一〕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1.早期 TIPS: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系肝内门静脉阻力增加和门静脉高动力循环所致,以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断流术、分流术和分断流联合术。现将我院普外科2021年3月~2021年10月采用分断流联合术治疗的43例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分断流联合术的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7~61岁,平均41.4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或病理证实为门静脉高压症,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肝功能Child A级8例,B级34例,C级1例。经胃镜或X线造影证实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中度12例,重度31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剖腹探查后经胃网膜静脉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切除脾脏并游离脾肾静脉,然后行脾肾静脉吻合。游离脾静脉主干断端,从脾静脉断端向右侧游离主干,长约3 cm。探查左肾,解剖显露左肾静脉并观察脾静脉与左肾静脉走行解剖关系,左肾静脉需游离出其周径1/2以上,为2~3 cm。采用GF-1或Ⅱ型吻合器行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游离脾肾静脉和完成吻合口平均约需40 min。尽量充分利用脾静脉口径并保证较大的吻合口。然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游离胃小弯反常血流血管时应切断高位食管支以防遗漏。离断食管下段至少6 cm,以及上半胃周围的全部反常血流,来自胃冠状静脉丛垂直状进入食管下段的“穿壁静脉”。测FPP完成手术。 2 结果 全组术前FPP为(3.88±0.41)kPa,联合手术后FPP下降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02月至2010年0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断流术与分流术治疗86例门脉高压患者,对手术前后患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及腹水消失率均优于断流组(P均<0.05)。断流组再出血率22.03% (13/59);分流组11.11% (3/27)。分流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P<0.05)。断流组无肝性脑病发生,分流组2例发生肝性脑病,占7.41%。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理想的术式,已成为急诊手术术式的首选术式。此术式维持入肝血流, 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操作较简单,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外科争论的焦点,近几年,随着彩色多普勒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深入, 门静脉高压症采用断流与分流术治疗逐渐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1]。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自2001年02月至2010年02月间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或分流术治疗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现对手术效果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02月至2010年02月,本院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或分流术治疗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41~72岁,平均57.8岁。6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4例为酒精性肝硬化,3例为原因不明肝硬化,既往有2次以上出血者15例,一次出血者41例。入院时肝功能Child 分级:A级22例,B级49例,C级15例。上消化道钡餐、摄片或纤维内镜检查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其中重度75例, 中轻度11例。 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进腹后分别行断流或分流术,术中用玻璃水柱法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测自由门静脉压(FPP)。59例行断流术,其中38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食管横断吻合术,均保证完全离断冠状静脉主干、高位食管支,食管下段游离6~8 cm。27例行分流术,其中16例行脾肾分流术,11例行脾腔分流术。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和腹水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至6个月。分流组近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及腹水消失率均优于断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原理(一)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原理(一)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 介绍 •什么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 •使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病症 •术语解释 原理 1.门静脉高压的概念和危害 2.基本原理:通过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支、静脉曲张血管或治疗 门静脉病变来降低门静脉压力 3.断流的方式:手术、导管介入、微创手术等 –多巴胺治疗 –经皮腹膜置管和经颈外静脉灌注 –脾端-肾假体分流术 –静脉吻合术 –血管内逆行性肝内门静脉断流术

操作步骤 1.检查与准备 –患者的一般检查 –门静脉压力测定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 2.手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手术器械和药品使用 –分步进行手术操作 •麻药局部浸润 •皮肤切口 •开放腹腔 •处理门静脉高压病变部位 •关闭切口 3.术后护理与恢复 –监测患者病情 –防止并发症

–术后康复与护理 优势与风险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优势 •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结论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病变的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并注意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介绍 •什么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是一种通过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支、静脉曲张血管或治疗门静脉病变来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手术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治疗门静脉高压病变,并减少相关的并发症。 •使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病症门静脉高压断流术主要用于治疗门静脉系统的病变,如门静脉高压症、脾脏血管瘤、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病变可以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术语解释 –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系统的阻力增加,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病症。

–吻合支:指门静脉系统中被病变或血栓堵塞的血管通过侧支循环与其他血管连接在一起的情况。 原理 1.门静脉高压的概念和危害门静脉高压是指由于门静 脉系统内部的病变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病 症。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腹水、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2.基本原理:通过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支、静脉曲张 血管或治疗门静脉病变来降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 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术或导管介入等方式,破坏肝内门系统的吻合 支、静脉曲张血管或治疗门静脉病变,从而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这样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门静脉高压导致的并发症。 3.断流的方式:手术、导管介入、微创手术等门静脉 高压断流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手术、导管介入和微创 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类型,选择适合的断流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多巴胺治疗:通过给予多巴胺等药物,促进肾血流增加,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门静脉高压症状。 •经皮腹膜置管和经颈外静脉灌注:通过手术在腹膜区域建立起腹膜-肾假体分流通道,将体内产生的腹水引流出去,从而减轻门 静脉压力。

肝功能Child-Pugh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急诊断流术后疗效分析

肝功能Child-Pugh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急诊断流术后 疗效分析 胡虞乾;邓水柱;范平;苏庆;李有政;杨威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2(021)003 【摘要】目的对16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急诊断流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期望在手术时机、适应症、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方法 16例Child-Pugh C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诊内窥镜证实为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时,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实施急诊止血,术后积极配合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死亡率、术后复发出血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HG)发生率分别为12.5%、6.25%、6.25%;(2)生存者随访至今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1)Child-Pugh C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发生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时并非手术禁忌,但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并重视手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处理;(2)术后复发出血和发生PHG均可以非手术疗法治愈. 【总页数】3页(P278-280) 【作者】胡虞乾;邓水柱;范平;苏庆;李有政;杨威 【作者单位】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普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普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普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普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普外科,桂林市,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普外科,桂林市,5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5.3 【相关文献】 1.脾切断流术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清HGF、TGF-β1和肝功能的影响 [J], 许日昊 2.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影响及止血效果的研究 [J], 齐建平;毕旭东 3.保脾断流术在肝功能不佳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唐羿;於建鹏 4.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Child-Pugh A/B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李昌旭;徐露瑶;汝娜;任雪康;唐朝辉;王英超 5.腹腔镜门静脉测压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的影响 [J], 齐锐;王何斌;李劲;刘德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通常由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或其他肝脏 疾病引起。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中,经内镜治疗(TIPS)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随 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将对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TIPS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在肝门静脉与门静脉分流术(即横隔抽吸术)之间引入支架,减少门静脉高压,解除腹水和胃肠道出血,改善肝功能,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 压的有效手段。TIPS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局限性,比如支架梗阻、支架内血栓形成、静脉系统栓塞、胃肠道出血等。如何提高TI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和挑战。 近年来,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一方面,通过改进TIPS技术和材料,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合药物和介入手术,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TIPS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关于TIPS技术和材料的改进。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导管技术的改善,支架材料的创新,TIPS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支架的材料和设计不断更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管技术的不断改进,也使TIPS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这些技术和材料的改进,为TIPS治疗提供了更加坚 实的基础。 药物和介入手术的结合。在TIPS手术的基础上,结合药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药物控制血栓形成和静脉系统栓塞,可以减少TIPS术后的并发症。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如肝内外胆管受压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结合介入手术 和药物治疗,可以更好地解除门静脉高压,改善肝功能。这种多学科治疗模式,对于一些 复杂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来说,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疾病病因和临床表现各异,传统的TIPS治疗方案往往难以适用于所有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提高TIPS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病因、合并症和术后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的疗效 分析 裴仁广;汪国祥;王勇;刘少峰;杨江华;周春泽 【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1)4 【摘要】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在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接受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例患者纳入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顽固性腹水4例,门静脉全程血栓合并腹胀腹水1例。结果:TIPS手术成功率为88.7%(13/1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6周控制率为100%(8/8);顽固性腹水消退率为75%(3/4);1例门静脉全程血栓患者术后门静脉恢复通畅,腹胀和腹水消退。随访中,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为肝癌伴门脉癌栓,1例为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结论:TIPS手术是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和门静脉血栓;并发有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可能不适合行TIPS 手术。 【总页数】3页(P351-353) 【作者】裴仁广;汪国祥;王勇;刘少峰;杨江华;周春泽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介入科;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感染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放射介入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4;R575.2 【相关文献】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中远期疗效评价 2.浅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年生存分析 4.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联合功能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5.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后静脉及Retzius静脉在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

腹膜后静脉及Retzius静脉在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 脉高压症的作用 6.1前言 腹膜后静脉和Retzius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腔静脉侧支循环的重要分支,对缓解门静脉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位置深在,发生破裂出血的机会较少,且基本不影响各种治疗,在临床上未受到重视。笔者近年来施行小口径近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由于手术本身需要离断胰腺后段部分腹膜后曲张静脉及Retzius静脉,因此得以观察到上述静脉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加深了对腹膜后静脉在自然分流中的认识,报告如下。 6.2资料和方法 6.2.1研究对象 同3.2.1,该研究仅限于行脾腔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病例。 6.2.2手术方法 同3.2.4。 6.2.3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同 3.2.5,另外于从后腹膜游离胰体尾部前后,即断流术完成后,分流术完成前测定FPP。 6.2.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6.3结果 6.3.1腹膜后静脉及Retzius静脉曲张的发生率 在联合手术组135例患者中,腹膜后静脉及Retzius静脉曲张发生患者共92例,占68.15%。根据术中所见,按照曲张静脉的形态,将腹膜后曲张静脉粗略分为3型:I型表现为胰腺与后腹膜及肠系膜之间密布直径<3mm的曼状毛细血管丛,血管间隙清楚,外观略呈暗红色,无主干血管,此型最为多见,约占73.9%(68/92),见图6-1A。II型:表现为胰腺与后腹膜及肠系膜之间数支直径>3mm的迂曲静脉,或腹膜后出现静脉团快,此型少见,占6.5%(6/92),见图6-1B、C。III型:具有I型和II型的特征,此占型19.9%(18/92),见图6-1D。 图6-1 腹膜后及Reitius静脉曲张示意图I型:胰腺后缘可见直径<3mm的毛细血管丛,血管间隙清楚,外观略暗红色(A)。II型:胰腺后缘可见数支直径>3mm的迂曲静脉(B)或者粗大的曲张静脉(C);III型:腹膜后可见迂曲静脉与毛细血管交织分布,具有I型和II型的特征(D)。 6.3.2胰后Retzius静脉对FPP的影响 ) 表6-1 两组患者术中术中监测FPP结果(cm H2O, x s 组别开腹后脾切除后断流后胰体尾游离后分流术后曲张组(n=36) 37.5±1.5 31.1±3.0 34.1±2.0 36.5±2.11a32.0±1.8b 无曲张组(n=24) 37.1±3.0 32.0±1.8 33.9±1.8 33.3±2.6 31.5±3.3c t值0.6839 0.9804 0.3856 5.4461 0.6769 P值0.4968 0.3286 0.7012 <0.05 0.50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采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和分流术对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流组患者在腹水治愈率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愈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断流组(P <0.05)。同时,分流组患者在术后的再出血率方面也显著优于断流组患者(P<0.05)。分流组有3例患者发生了肝性脑病,而断流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肝性脑病问题。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贲门周边血管切断术联合脾切除是最为有效的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肝性脑病不易发生、能够彻底止血和手术时间较短等特点,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断流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70例,女3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3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岁。所有患者术前都接受了磁共振血管造影、上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还有部分患者进行了肠系膜动脉造影和脾动脉检查。所有患者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血小板和血白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和脾大等问题。将患者平均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组分别进行治疗,每组50人,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对贫血症状严重的患者进行输血,对于6例血小板数不足30×109/L的患者,在手术之前要输2个左右的血小板量;而蛋白过低的患者,要进行血白蛋白的输入,保证该指标达到30 g/L左右;给患者进行K140 mg/L的维生素注射,用抗生素来预防患者感染。 1.2.2 手术方法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都要进行全身麻醉。患者在分流或断流术以及进腹后,从胃网膜的右侧静脉插管,通过玻璃水柱法来测定患者的自由门静脉压。断流组患者接受脾切除周边血管切断术,其中39例患者进行贲门周边血管切断术,11例患者接受食管横断吻合术以及贲门周边血管截断术,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高位食管支及冠状静脉主干截断术,并游离到患者食管下方的7 cm处。分流组患者接受脾切除周边血管的分流手术,其中32例患者接受了脾肾分流手术,18例患者接受了脾腔分流手术,脾静脉分流直径在0.9~2.3 cm 之间,平均直径长度为1.3 cm。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两组患儿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门脉高压症急诊改良Sugiura手术观察

门脉高压症急诊改良Sugiura手术观察 目的:观察急诊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未见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在食管镜直视下扩张后均缓解,未见吻合口瘘出现,所有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在治疗门脉高压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彻底、断流充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门脉高压;急诊;改良Sugiura手术;临床效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在临床比较多见,且往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属肝硬化进展为晚期且高度危及生命的一种外科急症[1]。由于并发门脉高压症时已至严重肝硬化期,病情极其凶险,且患者多伴有黄疸、腹水、凝血异常甚至肝性脑病等病症,因此需要内外科协同处理,以手术为主,配合积极护理治疗[2]。目前关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术式,包括断流术、限制性分流术和段分流联合术等,其中尤以断流手术应用最为广泛。笔者所在医院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就诊的18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改良Sugiura 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小的35岁,年龄最大的60岁,平均(48.0±1.3)岁,长时间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2例,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16例,肝功能Child分级包括A级15例和B 级3例。18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脾功能亢进和肝脾肿大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发现有中~重度的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16例Child分级为A级患者在住院后第3~5天进行手术,而2例Child分级为B级患者则在进行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至A级后进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在其左侧肋缘下方作一大弧形的切口,进腹后经大网膜静脉或胃网膜右静脉属支间接检测门脉高压,压力最小为28.0 cm H2O,最大为cm H2O,平均(33.4±1.8)cm H2O;接着分别对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脉、冠状、胃后以及左膈下静脉进行离断,并切断和结扎同静脉伴行相同名称的动脉;向上将食管下段游离,紧靠食管壁将食管支、高位食管支以及异位高位食管支进行切断和结扎,同时将下段食管游离至离贲门上端7~9 cm处,以便“去血管化”;随后在患者胃体大弯前壁处的胃壁作一3.0 cm切口,并放置26号消化道管状吻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临床效果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 断流术后症状复发临床效果 陈斯良;胡朋;林志鹏;赵剑波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Pugh评分(HR=1.653,95% CI=1.721~3.298,P=0.003)、HE (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18(027)0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