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能说出具体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三、重、难点:

理解力的概念,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四、评价任务目标1:DO自学导航一1、2,DO 当堂检测1、2、3,DO 课后练习2、7. 目标2:DO自学导航一3、4,DO 活动四,活动五,针对训练1、2,DO 课后练习4、5、6。

目标3:DO自学导航一2,DO活动六,DO 课后练习1、3、5。

目标4:DO活动一、二、三,DO 课后练习1。

五、资源与建议1、教材分析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这一节又是整个力学的第一节,起奠基作用,所以打好力学基础知识就尤为重要。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生活中的最熟悉、最常见有关力的现象,以学习的兴趣

入手,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物理,对力学现象中的共性问题,加以观察研究,寻求规律。

2、学法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基本上处于具体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都喜欢动手、喜欢提问、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调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所以教师应适时的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动手实验、分析思考,从而领悟知识,并获得感性的认识。

六、探究过程过程(一)、自学导航一。

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完成预习提示1、力的定义:力是。力的单位是,谈到力有几个物体,分别是:

、。

2、人踢足球: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人踢足球同时脚感到疼,这时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几个分别是:

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的作用效

果是使物体发生,用力踢足球足球飞出去了,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改变物体的。

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三要素分别是:

、、。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 2 3 4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我的体验: 力(for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力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力的作用效果1. 活动二: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变长1 2 3 2. 活动三: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三)、探究四:力的三要素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是_______ ,符号是_______。

2、演示:观察用力向下压弹簧和向上拉弹簧有何不同?轻轻拉弹簧与用力拉弹簧有何不同?在门轴处推门和在门把手处推门有何不同?总结: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四)、活动五: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针对训练:画力的示意图1.小明用F=1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重。G=5的小车 2.用F=5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点拨画法:

1.确定力的作用点(没有说明时,一般画在几何中心)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明力的大小。

3. 如果在同一图中有两个以上的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五)活动六:力的作用是怎样的1.: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四、课后练习,拓展提升: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4.如图一所示,让一条薄钢条的一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如图中A、B、C、D 所示的性变,如果力F1 F2=F3=F4,那么(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B 图一A F1 F2 F4 F3

C

D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6画出一辆马车受到的力的示意图。马车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00N,同时收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500N.

7、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五、学习反思: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用羽毛球拍击球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磁铁对铁钉有力。是否必须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力?答:______________是否必须有两个物体?答:-______________

3.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____ 发生了改变。

4.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落地点和旋转性各不一样,这说明力的____和_____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5.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不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6.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地完成了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

是应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____的原理.二、选择题1.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并不吸引带电体B.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有些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D.如果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3.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4.图1(a)、(b)、(c)、(d)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a)和(b)

B.(c)和(d)

C.(a)和(c)

D.(b)和(d)

5.下列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B手对气球的压力C人揉面团的力D脚对足球的踢力 6.下列几个力中,用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用力弯折钢尺,使尺变弯B用手将篮球投出C用力推桌子D马拉车7.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水作用于桨上

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8.如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最明显的反映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9.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发动汽车使它从静止变为运动B.汽车匀速向右转弯C.石块在空中越落越快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10、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1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收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三、作图题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动它,请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2作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小车的力.(2)沿倾斜角为30°的斜面向上拉小车的力.科学世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什么向后喷气能将火箭推向前去? 为什么炮弹向前运动时,炮身会向后运动?这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的时候,物体乙必然同时回敬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是自然界万物都有的通性。我们走路的时候,脚将地往

后蹬(作用力),地就把脚往前推(反作用力),使我们的身体前进。划船的时候,桨将水往后推(作用力),水将桨往前反推,从而使船能前进。同样,往后喷射出去的燃气反推着火箭前进。炮在发射时对炮弹施加作用力,炮弹向前运动的同时,反作用力将使炮身向后运动。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比如,我国先秦时代的墨子学派就说过,船夫用竹篙钩岸上的木桩,木桩能反过来拽着船靠岸。大量事实表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 力》教案

《第1节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4.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从力的相关实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力”,虽说我们是今天来学习,但是呢,“力”在我们生活中确是非常的常见呀,已经是老朋友了。生活中处处是“力”,就跟我们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可惜呀,我们看不见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力》。(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独立思考并完成: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符号是什么? 答: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力。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托起一本物理书的力大约为1 N,请感受手受力的大小。 3.请列举工农业生产中,有力存在的事例,并说出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范例: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推土机受力物体:土 答:起重机吊起货物施力物体:起重机受力物体:货物。 4.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自主阅读教材P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想想做做: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手握着教室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里面门把手和外面门把手推门,能使门打开和关闭。这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用同样的力从外面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推外边框(选填“门轴”或“外边框”),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呢? 答: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第七章力 一力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 物体的形状。 2、基本技能: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 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基本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经历从许多 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 归纳能力,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4、基本经验: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三段四环五步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教学过程: 第一时段:课前(学) 预习问题: 1:什么是力?列举生活中力的实例。 2:力的作用效果是: 3:力的三要素: 4: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时段:课中 一、有趣的导入(学) 投影“天宫二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天宫二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知识的输入 一力的概念: 1.展示并罗列现象(学)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优秀导学案 章节合集(含答案解析)

第一节力 一、课程实施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三.知识要点 1.力的概念 力(forc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手拍击桌子,手是_______,桌子是________;(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___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 (2)现象:小朋友向右使劲推墙,小朋友会往后退。 分析:小朋友施力给墙时,墙面也施加一个力给______________,这个力使小朋友_________。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反作用力;桌子;手 (2)小朋友;往后退;反作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一: ①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力压弹簧,弹簧会_________________,用力拉弹簧,弹簧会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二: 说明: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③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 ④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 ____________。 ⑤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 _________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两个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_;力可以改变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案

第七章力第1节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现象归纳出力的概念 2. 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掌握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采用直观手段丰富感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器材 教师:气球2个、多媒体课件、乒乓球 学生:橡皮筋2条、尺子1把、手边器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从生活到物理) 师:将气球吹大并放开,观察现象,问:气球为什么会向上飞? 生:思考、回答 二、探究新知 (一)归纳概括力的概念 列举生活中有力的事例,并将典型事例展示在PPT上,思考共同点、

认识力的概念。 如: 渔翁拉渔网 推土机推土 压路机压路 运动员踢球 磁铁排斥磁铁 学生完成活动一的内容。 (一)认识什么是力? 1、分析比较图课件中几幅表现力的图片中有什么共同点?(展开让学生思考) 。 2、通过这些力的实例归纳“力”的概念。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小组间交流得出这些事例中的共同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对物理的作用。对于“作用”教师可根据实际进行必要的直接讲授,像推、拉、压、举、提等动作都是作用。 在分析比较几幅图的共同点前可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强调至少要有几个物体? (2)只有人才能产生力吗? (3)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产生力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讲解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加深了对力的概念的力理解。 3、学生阅读课本 掌握:力的符号F、单位牛顿(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让学生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作用的实验 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二的内容 学生利用桌上的提供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然后“小组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组展示、组间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发现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2.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作用的实验。 你的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3.能得出结论是:。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化认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在“运动状态”方面可根据实际点拨引导。 4.看视频判断有无力的存在? 教师播放演示微小形变实验微课视频。 (三)力的三要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能说出具体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三、重、难点: 理解力的概念,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四、评价任务目标1:DO自学导航一1、2,DO 当堂检测1、2、3,DO 课后练习2、7. 目标2:DO自学导航一3、4,DO 活动四,活动五,针对训练1、2,DO 课后练习4、5、6。 目标3:DO自学导航一2,DO活动六,DO 课后练习1、3、5。 目标4:DO活动一、二、三,DO 课后练习1。 五、资源与建议1、教材分析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这一节又是整个力学的第一节,起奠基作用,所以打好力学基础知识就尤为重要。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生活中的最熟悉、最常见有关力的现象,以学习的兴趣

入手,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物理,对力学现象中的共性问题,加以观察研究,寻求规律。 2、学法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基本上处于具体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都喜欢动手、喜欢提问、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调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所以教师应适时的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动手实验、分析思考,从而领悟知识,并获得感性的认识。 六、探究过程过程(一)、自学导航一。 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完成预习提示1、力的定义:力是。力的单位是,谈到力有几个物体,分别是: 、。 2、人踢足球: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人踢足球同时脚感到疼,这时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几个分别是: 。 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的作用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理 第七章 第1节---力 教案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究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教学难点】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教师用:拉力器、多媒体平台、乒乓球等。 学生用: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锯条、橡皮泥、气球、鸡蛋等。【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布置自学】 1.阅读“力的单位”部分

3、观察下图力可以使物体。 【问题情境设置】 想一想:同学们回顾一下,打台球的情况。1、观察:用不同的力度(大小)打一个台球时,力越大球移动的越远。 A B 【知识归纳】 力的三个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如果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画出题中的力的示意图:用200N 、箱子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箱子所受重力 G 30 设计意图 是理清画力的示意图的要

参与力的作用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其中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给这个物体以力的作用,所以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力 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引出力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一步认识力,明确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明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最后介绍力的三要素,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五部分组成。这些内容是初中力学的基础,为后面的研究做了铺垫,重要性可见一斑。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丰富,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材强调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感受力,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因此要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这个中心组织教学。同时,让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列举相关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去上好这节课。 学情分析★

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厚实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进修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干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干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惹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干运动等。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惟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法指导★ 阅读法、事例法,学生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力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演示实验】如右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木块,一木块上放一铁块,另一木块上放一个条形磁铁。把两木块放在水面上,让它们相距较近距离,再松开手。 【学生观察现象】两木块相互靠近。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木块会相互靠近呢?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页至第5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力的作用效果 (1)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拿起一本书、打篮球、背书包等等)。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教师课堂演示图7.1­2的有关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手边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评估。学生探究活动:所用器材有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物体施加力时,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教师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一袋方便面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70kg 的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7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探究】(1)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是否不同。 (2)用方向不同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塑料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塑料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 【教师讲解】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学生练习】画出铁块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课本图7.1­6,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的时候,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5.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投影“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舟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新课讲授 1. 力是什么 师引导提问: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谁用力了?谁受了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力的存在;工人用了力;车受了力。 师: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生:思考回答。 师:出示下列实例,引导学生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实用优质的教育word文档

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是: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踢、举、吸引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学生自学力的符号和单位。 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 2.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实验1 捏一下橡皮泥;拉伸一下弹簧。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结论。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演示实验2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放的磁铁吸引,速度变快;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讲授:运动快慢变化或运动方向变化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吗?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学生思考、讨论。 不相同(举例说明);改变大小;改变方向。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将物理教材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教材到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生:参与实验,思考,回答。 不相同:与力作用点位置有关。 师讲授:力作用的位置称为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 实用优质的教育word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1节力 教案

第1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及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4.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难点: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力 (1)力的概念 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做一个“掰手腕”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这其中涉及动作“掰”。又如“手敲门”“书压桌面”,其中涉及动作“敲”“压”。有动作,就有力。 我们如何给力一个科学的定义呢?请同学们也来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力,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出力的概念。 知识归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学情境:涉及到力的现象时会有几个物体?一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举例:各种各样的力现象中,指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提问:不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吗? 演示用磁铁靠近铁钉(不要接触)的实验。 知识归纳: 力的现象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说明: ①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 ②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 教学情境:大家知道,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知识归纳: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注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3.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情境: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 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手拉车前进、用力拉弓后把箭射出去、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全章教案

第1节力 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 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 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 上面这些实例中的力都与人有关,都伴随着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提问: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货物……(学生举例) 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均是直接接触的。由此可见,没有人的参与,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提问: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学生举例) 小结: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 2.活动一:体验力。 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互相设计并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1 力 教学案设计

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力》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内容包含四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①力的概念;②力的作用效果;③力的三要素;④力的示意图。力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力、描述力和分析力,对力有很好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的各种力的现象也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力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一些辅助手段来更好的理解力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生活实例入手,慢慢的引入物理学的知识,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分辨两种不同的效果,能用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会画力的示意图,会根据示意图判断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重点 了解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两种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准备 课件、演示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拔河比赛 提出问题:学生们们用“力”拉绳,那么力是什么呢? 二、力的概念和单位 观察以下情形,分析其中的情况:谁施加了力?谁受到了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示例。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出问题:(1)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2)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一定要接触吗?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讲解:力的单位:牛顿、符号是N。并让学生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住两个鸡蛋)。 展示PPT:展示各种常见的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1节力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受力物体.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注意:力总是跟两个物体有关,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2.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注意: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可以同时产生,也可以单独产生.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注意:画力的示意图时,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北海中考)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 )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 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 D.撑竿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 2.(吉林中考)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C )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几种情景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C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4.(百色中考)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知识点总结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产生力的条件:(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包括形状和体积改变) (2)改变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快慢和方向)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直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 6.力的表示: (1)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箭头末端标注力的大小(符号)。 7.相互作用力特点: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跟踪练习 1. 力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扛50kg 化肥的力约为N. 2.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拉弓:手对施加力,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 踢球:对球施加力,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 5.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 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二是力的作用是的。此外,网拍击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6. 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的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力预习学案(无答案)(2020新版)新人教版

7.1力(第一课时) 一.预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1)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日常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二预习重、难点: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三预习过程 任务一:力 一预习内容: 阅读课本2页, 二预习活动及要求 1根据大象拔河插图人推车、弹簧受力、推土机推土进行归纳总结---力2力的单位是牛、符号N 三预习诊断 1、力是。 2、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任务二:力的作用效果: 一预习内容: 阅读课本p3 二预习活动及要求 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橡皮泥有什么变化? 2用力拉弹簧,弹簧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三预习诊断: 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可以使物体速 度的、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了变化是指物体的或发生了变化 3、归纳: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任务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一预习内容: 阅读课本p4 二预习活动及要求 1观察图7.1-3,试着推门,感觉力的作用效果, 2什么是力的示意图? 三预习诊断 1、踢球时,脚用的力越大,球被踢出去的越远,这说明力的影 响力的作用效果。 2、向左扔球和向右扔球时,球的运动方向相反,这说明力的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更省力, 这说明力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和叫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受力物体上沿着画一条线段,在线 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 的,有时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 的。注意: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 任务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 力 导学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 第1节《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自主预习】 1.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力,物体间这种作用是相互的,例如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形状,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运动状态____。 2.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桌子_____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____的。 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书。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子____。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运动速度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力。 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B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6.人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C ) A.手臂划动的力 B.手臂推水的力 C.水对手臂的推力 D.手和脚拍打水的力 7.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C)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预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力预习学案 第一节力 【基础知识】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 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______ 5.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6. 力的测量:测力计 7.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 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习题精选】 1. 力是对 _ 的作用,力用字母—表示。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____________ 3.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4. 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_ _、一 _ _。这三个因素都能 影响力的_ _。 5. 力的单位是_ _,用字母表示。拿起二个鸡蛋所用的力 大约是。 知识应用 1. 生活中经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要发生力的作用 至少要个物体。拍掌时,两只手都感觉到痛是因为。 2. 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___________ 对_____________ 的作用力的结果;脚感到 痛是 _________ 对_________ 的作用的效果,此时施力物体是_ 一,受力物体是_ _ 一。以上事实说明力的产生离不开_____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3.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会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一个力,这个力就是_____ 力的 施力物体是_ _。 4.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 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D. 彼此接触的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5. 如下图所示的四幅画,其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一规律的是() (a) 图I 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全章导学案(精校版)

第一节力 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 (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力的三要素。 1、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绘制力的示意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