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

7.1力

主备人: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

二.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图表示力 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

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

二.先学后教

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

(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

出:力可以

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

体;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________。

活动四:阅读书本第42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五:力的图示。阅读书本第42页,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适当提示: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活动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

(5)看课文第33页图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小结:(约4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科收获)

当堂训练(15分钟)(学生学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单位

3、力的三要素:

4、力的图示:

教学反思:

7.1力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图表示力 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

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

(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

出:力可以

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

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

活动四:阅读书本第42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成下列问题: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____;用的力越小,弹簧被拉得越____;骑自行车时,蹬车的力越大,自行车运动的越____。蹬车的力越小,自行车运动的越____。这说明:力________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我们用力拉弹簧,弹簧会_____;用力压弹簧,弹簧会_____;司机师傅向左打

方向盘,汽车会向____拐弯;向右打方向盘,汽车会向____拐弯。这说明:力________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如右图: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当手距门轴越远(点A)时,越____力;距门轴越近(点B)时,越____力。(省\费)(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点叫力的作用点)这说明:力________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活动五:力的图示。阅读书本第42页,完成下列问题: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________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____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____或____表示力的______:在同一图中,越大,线段应

越长。

活动六:阅读书本43页探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说

合作探究: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小组讨论交流)

当堂检测:

1、力一般用字母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2、人推车时,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

3、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

4、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________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

5、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

B、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

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有力的作用;

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

C、只施加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较大。

7、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A、图(a)和(b)

B、图(a)和(c)

C、图(a)和(d)

D、图(b)和(d).

8、完成下面力的示意图

(1)用5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箱子。(2)用80牛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沿左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

第2节弹力

主备人:阮红梅审核人 :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弹力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活动1:自主预习

一、引入新课( 做一做)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试一试: 将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钉上以此固定弹簧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稳固木架以免倾倒,合作完成以下实验和填空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活动2:合作探究:

量一量: 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想一想: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说一说: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

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活动3:完成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弹性形变和弹力

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非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几种弹力支持力、拉力

3.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弹力和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劲度系数,单位N/m.

教学反思

第2节弹力导学稿

自主预习: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结合本节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P52-P5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做一做:(注意:不能拼命用力)

(1)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会;

(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

(3)橡皮泥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失去外力后;

以上现象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

总结:像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像橡皮泥一样,一旦受力变形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

想一想:为什么在前面的(1)和(2)中不让同学们拼命用力?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

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观察它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弹力

1、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2、讨论: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观看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你认为该怎样保护它?

(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做一做:用弹簧分别挂相同质量的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观察弹簧伸长的长度,你会发现;

填一填:测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

用一用:(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多少?______它的每一个小格表示_____N?为什么要看量程?_________(2)测量前要调零,你还知道哪些仪器也需要调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I0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N、5N、10N的力。

(3)试着用弹簧测力计提起你的笔袋,提起它所用的力是______?

说一说: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三看”、、②使用时: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③读数时,。

当堂检测:

1、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且发生,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的有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2、蹦床运动员在比赛时,往往是借助于蹦床形变而产生的,使运动员跳得更高.

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__________ ;实验室里常用测量力的仪器是_________。它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看清它的________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________,否则将会________弹簧测力计。

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它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___,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

________,图中M受到的拉力大小应为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位同学各用200牛顿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400牛顿;B、200牛顿;C、100牛顿;D、0牛顿。

7、要测量一个约8N的力时,应选用的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是()

A、量程为20N,分度值为0.5N

B、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1N

C、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

7.3 重力

主备人:吴文文审核人: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内容。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心的概念。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石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一、实验引入:(2分钟)

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

飞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那肯定在和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符号是。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7、力的三要素是:、、。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知识拓展:假如在地球没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现哪些情景?

二、新知探究: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响重力的因素,计算重力的公式

自学指导1:学生看书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1分钟)

重力的概念:用字母表示

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并进行试验,并完成导学练习“活动二”(10分钟)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

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写出你的猜想)

下表是研究重力与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

质量m/kg

重力G/N

G/m

﹙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你能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比,用公式表示为。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倍,即G / m =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 / kg)

训练:1﹚、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50g,它的重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二:掌握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自学指导2:探究重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球静止时,找出细线与水平面的关系。使铁架台倾斜再做实验。学生根据实验完成导学练习的“活动三”

1、重力的方向:不管怎样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悬挂在上面的小球静止时悬线的方向始终与的方向。所以说重力的方向始终是。

自学指导3、阅读课本找出以下问题:

1、重力的应用:。

2、当铅垂线和墙壁时证明墙壁竖直。

3、当铅垂线和桌子时证明桌子竖直

4、自制重垂线,并用它来检验窗台和自己桌子是否竖直。

学习目标三:知道重心的概念,会找重心

活动四:探究重心

1、请同学们把一本书或正方形的卡片放在手指上并让它们静止不动,并总结方法。并填写导学练习活动四的第一题。

2、将正方形的卡片撕掉一半再让学生找出重心,并总结方法。完成导学练习的活动四的第二题

3、看书找出重心的概念,完成导学练习的第三题

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3分钟)

板书设计:重力

定义: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三要素: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7.3重力的当堂检测

班级姓名分数

一、实验引入: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那肯定在和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符号是。力的三要素是:、、。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活动一:重力的概念:用字母表示

活动二:(10分钟)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

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写出你的猜想)

下表是研究重力与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

质量m/kg

重力G/N

G/m

﹙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你能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比,用公式表示为。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倍,即G / m =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 / kg)

训练:﹙1﹚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50g,它的重量是多少?

﹙2﹚一个物体的重力是200N,它的质量是多少?

活动三:探究重力的方向,观察演示实验明确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不管怎样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悬挂在上面的小球静止时悬线的方向始终与的方向。所以说重力的方向始终是。施工中要把墙垒得笔直工人用重锤线来检查。重锤线是利用了原理制成的。不管物体运动轨迹如何重力方向不变。

活动四:探究重心1、对于规则物体来说中心在。

2、对于不规则的物体来说用的方法来找重心。

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

4、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不发生变化时,其位置也发生变化。

5、看书找出重心的定义:。当堂训练:1、关于重力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和质量都不随位置而改变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重力就是质量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质量都是不变的

2、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树叶随风摇摆B物体不会下落C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D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B. —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 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D. 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4.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重力是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是4.9N,则物体质量大约是______g.

5、画出地面上重10N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6、画出静止在斜面上重20N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7、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5N的重力的示意图。

8、“想想议议”中提到的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去,因为很低,物体越。

思维拓展9、如图为桥头的限重标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该桥允许通过的车

15t

的总重是多少?

10、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1/6,一个连同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重约()

A900N B150N C5400N D600N

第七章力的复习教案

主备人:阮红梅审核人 : 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力的复习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定义,知道重力,弹力,摩擦力,会计算物体的重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会画出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的特征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感受重力的存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生活中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弹力,重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学方法:总结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活动1:自主复习

【知识结构】

1.定义:物体对物体______。

2.相互作用力: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______,所以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特点:大小____,方向____,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 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力 5.力的单位:_______,符号______。1N的力有多大?____________________。

6.力的示意图:先找力的作用点在找力的方向最后标明力大小

定义:因物体发生_____而产生了力叫做弹力。____、____实质是弹力。

7.弹力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应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一看______;二看______;

正确使用使用前要进行______ 测量时: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定义: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简称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______或______。g=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称为______。

滑动摩擦力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影响摩擦力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减小摩擦方法 ____________;增大摩擦方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活动2:一、课堂巩固:

1、下列物体的重力接近10N的是:()

A、一名中学生

B、一辆自行车

C、一件加厚羊毛衫

D、一个鸡蛋

2.、重锤线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用它来检查墙砌地是否________,木工常用水平仪检验工作台是否________。当把一水平仪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南边看垂体偏在中线左方。当把它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东边看,垂体偏在中线右方,此桌面的________高。

3.、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来看,使用时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

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剂E、脚踏板凹凸不平F、刹车时用力捏闸G、车轴处装有滚珠H、紧套在车把上的塑料套有凹处。

上述内容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变光滑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

4. 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叫,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测量力的大小 .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 一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请作出该物体受力示意图。(g取10N/Kg)活动三、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自行车刹车时,闸皮压紧在钢圈上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

D、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2.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锁生锈不好打开时,将少量食油注入锁孔后,就容易打开了

B.拉链拉不动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就容易拉了

C.搬运笨重货箱时,可在地上铺几根圆木,就容易推动了

D.汽车失事的马路上流满了润滑油,可在路面上撒些沙子或木渣子,就更安全了

3.赵强同学学了物理后,养成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他发现好多药瓶瓶盖的侧面都做有密集的竖条纹,如图所示,其目的是为了()

A.坚固耐用

B.增大粗粒程度,从而增大摩擦,便于旋开和旋紧

C.便于运输

D.节约材料

4.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A.铅笔与卷笔刀间的摩擦 B.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C.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再面间的摩擦 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

5、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A、泥鳅体表面的黏液

B、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

C、人手指上的螺纹

D、蛇体表的粗糙鳞片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家庭

8.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之后,目前正在实施“嫦娥一号”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6,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你可以做下列哪件事?()

A.直接跟月球上的同伴对话

B. 做大气压实验

C. 轻易地举起50kg的重物

D.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9、(恩施州)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10、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向空中上抛一只篮球,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作用

B、汽车在下斜坡时,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于坡面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上

D、地面的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其他物体支持的时候,会落向地面,是受到重力的原因

(二)填空、作图题

1.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请你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猜想。

(1) ;(2)

2、(乌鲁木齐)2010年6月,世界杯足球赛首次在南非举行,它既是足球运动的盛会,也是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盛会。

⑴比赛中,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同时运动员的头部会有疼痛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足球过“硬”时,运动员顶球时头部疼痛会更明显,这是因为足球内部气体过大的原因。

⑵比赛中,“地滚球”经过运动员的脚边时,运动员立刻沿着足球运动的轨迹追赶,一会儿,将足球控制在自己脚下。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足球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题

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方向长木板滑动,从而可以测出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在木块上加放砝码,并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从而改变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实验的过程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则:(1)在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动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除了要匀速拉动外,还应注意实验桌要,弹簧测力计拉木块的方向要。

(2)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的数据,比较表1中实验1、2、3可以得出的结论:;比较表2中实验1、2、3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 力》教案

《第1节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4.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从力的相关实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力”,虽说我们是今天来学习,但是呢,“力”在我们生活中确是非常的常见呀,已经是老朋友了。生活中处处是“力”,就跟我们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可惜呀,我们看不见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力》。(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独立思考并完成: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符号是什么? 答: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力。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托起一本物理书的力大约为1 N,请感受手受力的大小。 3.请列举工农业生产中,有力存在的事例,并说出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范例: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推土机受力物体:土 答:起重机吊起货物施力物体:起重机受力物体:货物。 4.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自主阅读教材P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想想做做: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手握着教室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里面门把手和外面门把手推门,能使门打开和关闭。这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用同样的力从外面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推外边框(选填“门轴”或“外边框”),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呢? 答: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须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策略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经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对力这个概念逐步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在上课前,我们老师一定要将有关的教案制定完善,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在课前写好教案,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 物理学涉及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通过学习物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增强科学素养。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力》教案,欢迎阅读!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

7.1力 主备人: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 二.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图表示力 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 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 二.先学后教 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 (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 出:力可以 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力》教案

第一节力 主备人:审核:审批:课时序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重点:(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力的初步概念。 难点:(1)学会科学归纳。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 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器材: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铁块、磁块、表面涂有一层蜡的两个软木塞、水槽 学生分组实验:橡皮筋 教学过程 【导学提纲】 1、力是对的作用,如顽皮的大象用力向下压跷跷板,这个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力通常用字母。

2、用手向上提包同时感到包也在向下拉手,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改变。 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激情导入】 师:我们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你能说出多少个关于力的词语? 生甲:力量、力气、身强力壮、力争、力行、说服力、生产力、力图…… 师:说服力、生产力、战斗力、这里的力表示事物的效能;力争、力行、力图,这里的力表示尽力;身强力壮、这里的力表示力量……可见,力这个词含义丰富。 在物理学中研究的力含义要狭窄的多,但有确切的含义,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板书: 第一节力 【自学设疑】 【小组讨论】 (一)力是什么? 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列说明。 生甲: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用力。 生乙:人用脚踢球用了力;人拉锯锯木头用了力。 生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 生丁:渔民捕鱼拉起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细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以上的实列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当人对物体推、拉、举时存在力的作用。 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 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加油站”。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人、动物也可以归纳到物体之中,请你将以上实例和实验现象共同点归纳出来。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优秀教案

第七章力 7.1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 1.力的示意图画法。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自学检测】 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演示P3实验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和图乙你看到小球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图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变快,图乙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答: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二、1.用磁铁靠近一悬挂起来的小铁球(不要接触)。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 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优质教案

《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 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力 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引出力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一步认识力,明确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明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最后介绍力的三要素,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五部分组成。这些内容是初中力学的基础,为后面的研究做了铺垫,重要性可见一斑。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丰富,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材强调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感受力,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因此要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这个中心组织教学。同时,让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列举相关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去上好这节课。 学情分析★

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厚实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进修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干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干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惹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干运动等。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惟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法指导★ 阅读法、事例法,学生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案

《力》教案 吉河中学: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画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拔河比赛”和“举重”图片,引入"力"。 二、预习课本知识,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三、新课教学 1、力的定义 (1)、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力的情景并回忆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力。

(2)、师生分析上表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两个物体中发出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和承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3)、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活动一:体会力的大小。 让学生感受: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初中生的体重大约是300N 至500N左右;托起物理课本所用的力大约是2N。 生讨论分析: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的出现最少的有两个物体,2、力作用时物体一定必须接触吗?不一定。 2、力的作用效果 (1):活动二:小组实验,请学生对收集到的实验器材用力,班内展示交流对物体施力,产生了哪些效果。 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要特别说明运动状态中的两方面:运动速度(播放视频观察并列举日常生活中实例)运动方向((播放视频观察并列举日常生活中实例))。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力的三要素(播放打台球视频引入思考:台球运动的距离和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说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活动三:请同桌之间配合完成实验:(甲同学将手臂伸直,乙同学用大小相同的力在同一地方分别向相同的方向和不同的方向推动手臂,观看力的效果;再用大

初中物理《力》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力》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力》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测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明确实验器具,而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实施实验: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确实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况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观察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况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四、板书设计 xx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案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风石堰镇紫冲中学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很普遍,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通过探究活动入手,以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基础,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力的概念比较抽象,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仍然是学生的障碍。所以课堂上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活动、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感悟、归纳,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作“力的示意图” 课时设计: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课题 1、Ppt播放举重画面,引导学生回答:运动员的力气真大呀! 2、播放长征七号发射视频。 教师:大家应该感受到了力的震撼,那么什么是力呢? 一、感受什么是力 1、学生生活动 小游戏:扳手腕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呢? 2、教师演示:磁铁吸引铁钉,手压桌子等。 教师举例:手压桌子------书本压桌子;人推桌子--------推土机推土;人举杠铃-----起重机提起货物;人拉车-----马拉车; 思考:磁铁吸引铁钉;地球吸引苹果。 二、认识力 1、什么是力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等概括为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力用符号 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例如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学生说出前面例子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桌面上有一些实验器材,同学们能否自己设计实验完成探究活动?动一动: 学生1:用力捏气球,气球变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2:用力压锯条,锯条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3: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教师引导学生将以上现象分类,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演示:捏橡皮泥、拉弹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演示:磁铁吸引钢球 师: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使物体的运动由慢变快,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由快变慢,由运动变为静止。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统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想一想:运动状态不变指的是什么意思?具体到机械运动是哪几种情况? 生: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变。具体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第二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磁铁吸引铁钉;地球吸引苹果是否有力的作用?你怎么知道的? 生:有,铁钉、苹果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动一动:用蓝色气球挤压红色气球,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气球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生:蓝色气球压红色气球,蓝色气球是施力物体,红色气球是受力物体。蓝色气球也发生形变,说明蓝色也气球受到力,这个力是红色气球施加的。此时红色是施力物体,蓝色气球是受力物体。 师:可见施力物体同时也在受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5.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投影“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舟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新课讲授 1. 力是什么 师引导提问: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谁用力了?谁受了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力的存在;工人用了力;车受了力。 师: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生:思考回答。 师:出示下列实例,引导学生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实用优质的教育word文档

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是: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踢、举、吸引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学生自学力的符号和单位。 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 2.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实验1 捏一下橡皮泥;拉伸一下弹簧。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结论。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演示实验2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放的磁铁吸引,速度变快;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讲授:运动快慢变化或运动方向变化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吗?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学生思考、讨论。 不相同(举例说明);改变大小;改变方向。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将物理教材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教材到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生:参与实验,思考,回答。 不相同:与力作用点位置有关。 师讲授:力作用的位置称为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 实用优质的教育word文档

2024(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 第七单元《力》 单元概述 【单元内容】 力是初中物理中较抽象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力学的基础。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会对以后学习物理产生很大的作用。 本章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出力的概念,通过活动、观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三要素,知道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特征。 教科书中安排了几个较大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观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科书在发展空间中设计了小制作、家庭实验室和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要求如下: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 3 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 4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三要素。 2、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会测力的大小。 4、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和弹力的三要素。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5、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让学生经历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及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等方面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6、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7、通过联系生活中力现象,拉近学生与力学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感悟,培养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单元情境】 学校里要举行拔河比赛,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这就要多用力。什么是力呢?比赛双方谁的拉力大呢?获胜的技巧有哪些?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力”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力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演示实验】如右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木块,一木块上放一铁块,另一木块上放一个条形磁铁。把两木块放在水面上,让它们相距较近距离,再松开手。 【学生观察现象】两木块相互靠近。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木块会相互靠近呢?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页至第5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力的作用效果 (1)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拿起一本书、打篮球、背书包等等)。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教师课堂演示图7.1­2的有关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手边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评估。学生探究活动:所用器材有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物体施加力时,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教师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一袋方便面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70kg 的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7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探究】(1)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是否不同。 (2)用方向不同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塑料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塑料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 【教师讲解】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学生练习】画出铁块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课本图7.1­6,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的时候,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 教案 本节课的主题是力学,旨在引出“力是什么”的问题。通过介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并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最后,介绍了力的三要素,让学生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内容是初中力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后续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要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这个中心组织教学,并让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列举相关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去上好这节课。 学生在研究力学时,可能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需要引导学

生通过阅读法、事例法等方法,结合生活经验来形成正确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如知道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等;以及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内容,如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了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力的概念和作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探索物理学中的道理,同时通过画力的图示来培养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是力的概念,其中形成力的概念时需要寻求现象的共性,同时需要理解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在新课引入部分,教师通过游戏和观察来引入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常用性和重要性。在新课讲解部分,教师首先解释了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然后介绍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最后,通过观察体育运动中的射箭、跳水、撑竿跳高等,学生了解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物理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物理教案人教版:力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物理教案人教版:弹力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