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6篇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6篇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6篇

篇一: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

二、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

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

季度领取俸禄,严禁-;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四、学习小节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五、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附:板书设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1、北魏建立;2、统一

北方;3、融合的概况。二、迁都洛阳:1、迁

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

3、历史作用。四、北朝的形成

篇二: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改革开放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

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

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1、调查、收集、整理

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起,在三个方面进行。

1992年起,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

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篇三: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

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两汉经营西

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

观。[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

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

容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x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

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篇四: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古代印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

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

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

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

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

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板书设计

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3.种姓制度;

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篇五: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

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1)

历史老照片对比(或学生家庭照片对比)

(导入2)

改革开放前后新旧四大件对比引入

(导入3)

学生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容,由现在的生活状况,引出学生对以前人们生活探究的欲望。

(导入4)

刘兴民《生于七十年代》中的一段描写引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

解][服装表演][小

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

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食:[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

原因等)[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

据[小故事]伤心往事

3、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

况调查。

(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行:[社会调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

的变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

[小品表演]:20年重回故土

[情境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变[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

才交流会随处可见。[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

(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

(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

[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录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

善[数据展示]

(1)到2001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

(2)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1996年的12﹪提高的2002年6月的99.3﹪。

(3)到2002年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

[谈一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你带来的感受?

[小结]

[课外拓展]

1、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历史小报。

2、专题研究:从票证看历史。

篇六: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x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

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

[3]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x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1、指导学生根据

[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新疆》。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6篇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6篇 篇一: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 二、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 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 季度领取俸禄,严禁-;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四、学习小节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五、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附:板书设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1、北魏建立;2、统一 北方;3、融合的概况。二、迁都洛阳:1、迁 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 3、历史作用。四、北朝的形成 篇二: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改革开放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 历史还包括使用叙事来检查和分析一系列过去事件并客观地确定造成这些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学科。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湖北新军 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 篇)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习本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进程是艰巨的、曲折的。 【学情分析】从问卷调查和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生认知障碍点: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概括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历史情境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表演等,认识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3、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读图,指导学生表演,以突出重点。 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课前渲染:在背景音乐下,播放一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人物图片和教材插图)一导入:1.视频播放歌曲《国民革命歌》并投影歌词,2.提问:请从《国民革命歌》歌词中找出国民革命的目的? 3.你想知道国民革命的高潮和结果吗?请打开课本50页。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学习新课: 版块一:自主探究“国民党一大召开”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 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1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学难点: 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想一想,他是谁呢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 1.赵州桥 (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 (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 2.唐都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发明的。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3.隋唐医学的发展 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留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下面我们学习辉煌的唐诗艺术。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我国自古至今都有诗歌,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呢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2.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总结: “诗仙”:李白:盛唐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圣”:杜甫盛唐到衰气魄行浑,沉郁悲怅 白居易中唐通俗易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2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篇1 一、导学目标: (1)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我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主、客观影响。 (3)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是历史的进步。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给中国带来的主、客观影响。 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三、导学建议: 本课安排1课时,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归纳整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四、学法点拨: 问卷调查:改革开放前后,普通家庭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分析变化发生的原因。 方面 内容

作用 交通、通讯的出现 交通 轮船和火车 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通讯 有线电报、电话 成为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文化生活的变迁 照相、 电影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报纸 《中外新报》 《申报》 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弊的喉舌文化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 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社会习俗的变化 装束变化 强令男子剪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礼服 改变了不好的社会习俗,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礼节变化 废除跪拜之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称谓变化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五、导学过程: 1、课前预习导学: 阅读:P104教材 质疑:西方文明刚传入中国时中国人为什么无不充满好奇呢? 2、课堂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工业革命后,外国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主、客观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出现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学法] 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

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

人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

人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 人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 每个历史老师要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成绩,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人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1】 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 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宋平、汤铭辉。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

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 人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下册教学内容共分为16个单元,叙述世界古、近、现代时期的历史,共49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基本情况: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的5-8班,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

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 历史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时间顺序,按文化,按地区和按主题排列。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八年级历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 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 以导学式为主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题目) 体验新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生:交流信息: 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3、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师: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呢(展示课件) 生: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事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时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时教案五篇2020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时教案1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 公私合营 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时教案2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发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每个教师都会经常接触到教案。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收集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4、充分利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和歌曲、讲故事和诗歌的朗读等手段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进行情景教学。 5、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表现来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丰富课堂教学。 6、组织开展小品表演,唱歌和鼓励学生收集时事新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进度表 第一至三周完成前言及第一课及第二课教学任务 第四至六周完成第三、四课教学任务 第七至九周完成第五、六课教学任务 第十周复习检测 第十一至十三周完成第七八课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至十五周完成第九课教学 第十六周时政复习 第十七至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篇2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通用6篇)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通用6篇)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通用6篇)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篇1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问题导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是怎样失败的? 自学探究 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_______对中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 5、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三国是_____ _____ _____。 6、1895年率中国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义军首领是________ 7、“中国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中,中国台湾归日本在《》中规定的,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要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探讨比较: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危害、影响上的异同。 尝试性练习 小试身手,你能行!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a、慈禧太后 b、光绪帝 c、咸丰帝d 、李鸿章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林则徐 b、康有为 c 、邓世昌d、孙中山 3、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a 、左宗棠b、李鸿章 c 、慈禧太后d、林则徐 4、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1)俄国(2)法国(3)英国(4)日本 a、(1)(2)(3) b、(1)(2)(4)c 、(1)(3)(4)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a 、《南京条约》b、《瑗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方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方案5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就不会出现先射击后画靶子的情况,打到哪儿就算哪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方案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说明_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教学计划7篇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教学计划7篇 人教版历史八班级教学方案支配7篇 人教版历史八班级教学方案怎么写呢?其实历史教育工们也会预备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为的就是让同学更好的学习,从而提高历史成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历史八班级教学方案,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伴侣喔! 人教版历史八班级教学方案精选篇1 经过初一这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娴熟,语言恰当、精确。但还是有些同学似懂非懂,成果不是很抱负,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同学的身上,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取得更大的突破。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学问目标 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进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斗爆发直至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大事、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力量目标 组织同学收集、整理历史学问,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索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抱负。 本学期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抵抗 其次单元近代化的探究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斗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斗的成功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重点:理清近代中国近代是的进展脉络。 难点:对重大历史大事的比较讨论。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在本栏内说明全学期讲授教材起讫的章节或篇目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支配) 第一单元侵略与抵抗 其次单元近代化的探究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斗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1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培养其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导入 小助教复习旧知。 提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简略补充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知识。 讲一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要完成这几项任务? 读图分析: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历史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表是几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请算一算1957年比1952年增长多少,按百分比填入表内 项目19521957增长百分比 钢(万吨) 原煤(万吨) 粮食(万吨) 棉花(万吨) 动手找资料:课文列出了我国国产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产生以及建成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等资料。请查找资料,说出我国第一套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块国产手表产生的时间和它们的生产企业名称。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八年级历史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 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感到耻辱,义愤填膺,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 假设: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总结:和同学们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今天我们就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初二历史教案大全10篇

初二历史教案大全10篇 历史一词,说白了就是“经历的过去的事情”,所以历史要求必须真实。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历史教案大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初二历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思考:动脑筋 教材第20页 [教师引导]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