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

医疗救治技术方案

一、救护车转运流程

(一)目标.

1.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转送至医院,首选转运至可以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

2.进行院前急救处理;

3。传递院前信息(包括心电图)给目标医院。

(二)技术要点.

1。根据症状描述,就近派出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救要求的救护车;

2.指导患者自救,救护车尽快到达;

3.评估生命体征,施行现场急救;

4。到达后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5.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硝酸甘油等;

6。对持续胸痛>15分钟和心电图ST段抬高无禁忌症

的患者,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mg顿服,如可能加服氯吡格雷300mg;

7.优先转运至最近的、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

8。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微信、彩信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等院前信息至目标医院;

9.拨打医院专用电话,联系进行确认,转运患者至急诊科;

10.如条件允许,将患者直接送至导管室,续接流程五(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流程);

11。完成患者及资料的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三)考核要点。

1。患者呼叫至急救系统接听电话的时间;

2。急救系统接听呼叫电话至派出救护车辆的时间;

3.救护车组收到出车指令至出发的时间.

4.患者呼叫至救护车到达时间;

5。院前心电图完成的比例,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的比例;

6.传送心电图等资料到目标医院的比例;

7。送至可行急诊PCI治疗医院的比例。

二、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

(一)目标。

1.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2。确认/排除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

3.及早启动早期再灌注治疗和完善前期准备。

(二)技术要点。

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

2。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快采血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以启动心内科会诊、再灌注治疗;

3.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补充给予负荷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6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具体剂量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确定;

4.吸氧、心电监护、药物等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5。迅速评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心内科会诊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6。签署知情同意书,一键启动导管室,按照转运预案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急诊PCI治疗,或送至重症监护室溶栓治疗;

7.避免在家属谈话和知情同意书签署、办理住院手续方面延误手术时机,手术及住院手续同时办理;

8。保守治疗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

(三)考核要点。

1。STEMI患者就诊途径及比例;

2.入院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及首份心电图小于10分钟的比例;

3。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早期给予合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比例;

4.心血管内科会诊到达时间;

5.急诊科救治时间。

6.平均启动再灌注治疗的时间。

三、不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

(一)目标。

1.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2。确认/排除STEMI诊断;

3.及早启动转运PCI、院内溶栓加转运PCI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并完善前期准备。

(二)技术要点。

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

2.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快采血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启动心内科会诊、再灌注治疗;

3。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补充给予负荷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6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具体剂量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确定;

4。吸氧、心电监护、药物等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5.根据患者病情,择机转运患者至可行PCI医院:

(1)如预计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120分钟时,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

的医院;

(2)如预计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迅速评估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指征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急诊或按照转运预案转运患者至重症医学科溶栓治疗后,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有溶栓禁忌的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

(3)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无论时间延误,尽早转运PCI。

(三)考核要点。

1。STEMI患者就诊途径及比例;

2。入院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及首份心电图〈10分钟的比例;

3.有适应症患者溶栓治疗的比例;

4.将患者转运到可行急诊PCI医院的比例;

5.到医院就诊至转出时间(DI—DO)小于30分钟的比例。

四、急诊PCI流程

(一)目标.

1.为导管室提供各型急诊PCI治疗的规范、技术指导;

2.改善再灌注治疗效果。

(二)急诊PCI 类型及适应症:急诊PCI包括直接PCI,转运PCI,及溶栓后PCI,包括补救PCI和溶栓3—24小时造影后的PCI等。

1.直接PCI适用于:发病12小时内(包括正后壁心肌梗死)的STEMI患者,包含伴有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伴心源性休克或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不用考虑时间延误;发病12-24小时内具有临床和(或)心电图进行性缺血证据的患者。

2。转运PCI。STEMI患者首诊于不可行PCI医院,需将患者尽快转至可行PCI医院接受进一步血运重建治疗:如预计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120分钟时,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如预计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120分钟,则应于溶栓治疗后,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无需考虑时间延误;溶栓禁忌的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无需考虑时间延误。

3.溶栓后PCI。STEMI患者溶栓后尽快准备冠脉造影和PCI,根据溶栓是否成功,决定溶栓后PCI的类型:

(1)血管再通的间接判断标准:符合下述任意2项(①+③除外)支持溶栓成功,包括:①开始溶栓后60—90 分钟,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②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小时内,CK—MB酶峰提前到14小时内;③开始溶栓后2小时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④开始溶栓后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2)可行PCI医院可以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标准:心肌梗死溶栓(TIMI)2或3级血流表示再通,TIMI3级为完全性再通,溶栓失败则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TIMI0~1级).

(3)处理原则。对溶栓失败者尽早实施补救性PCI;对溶栓成功者于3—24小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必要时行PCI 治疗。

(三)考核指标

1.急诊PCI占全部STEMI患者的比例,各类型急诊PCI 比例;

2。到达医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2B)小于90分钟的患

者比例;

3.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至器械时间(FMC2D)小于120分钟的患者比例;

4.患者总缺血时间。

五、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流程

(一)目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由救护车直接送达可行PCI医院的导管室,以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

(二)技术要点。

1.救护车具备较完善的STEMI转运救治条件

2。到达目标医院前,已初步确认STEMI诊断:持续胸痛≥15分钟,(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院前信息(包括心电图)可传至目标医院;

4.与目标医院确认可收治患者;

5.目标医院已安排人员、设备和地点接收患者;

6。如可能,完成急诊PCI知情同意;

7。如可能,提前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确认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

8。转运过程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三)考核指标。

1.院前心电图传输比例;

2.直达导管室患者的比例;

3。直达导管室患者中确诊STEMI患者比例.

六、静脉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确认流程

(一)目标:确认STEMI患者是否具有静脉溶栓的时机和指征。

1.在可行PCI医院中,确认预计FMC2D延误〉120分钟的STEMI患者是否适宜溶栓治疗;

2。在不可行PCI医院中,确认预计FMC2D延误>120分钟及DIDO时间〉30分钟的STEMI患者是否适宜溶栓治

疗。

(二)技术要点.

1.根据适应症与禁忌症设计溶栓治疗筛查表;

2。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的信息,填写溶栓治疗筛查表,确认患者是否具备溶栓指征;

3.根据时间延误,确定适宜患者是否即刻行溶栓治疗;

4.溶栓适应症,包括:发病≤3小时的STEMI患者,在不能行PCI医院,优先考虑溶栓;发病12 小时以内,预期FMC 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的STEMI患者,可考虑溶栓;无急诊PCI条件,发病12-24 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

5。溶栓禁忌症,包括:

(1)绝对禁忌症:既往任何时间的脑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卒中;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6个月内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史(不包括4.5小时5 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外科手术.

(2)相对禁忌症:高龄≥75岁;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需在控制了血压的基础上(收缩压<160mmHg)开始溶栓治疗;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时间>10分钟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肋骨骨折、心包积血);痴呆或已知其他颅内病变;3周内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4周内发生过内脏出血;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感染性心内膜炎;妊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正在应用抗凝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2年内应用链激酶或既往有此类药物过敏史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

(三)考核指标:正确判断静脉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比例。

七、静脉溶栓流程

(一)目标:规范静脉溶栓及辅助抗栓治疗的流程。

(二)技术要点。

1。确定STEMI患者具有溶栓治疗的指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选择适宜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尽快启动溶栓治疗。

(1)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全量90 分钟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0。75 mg/kg在30 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继之0。5mg/kg于60 分钟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半量给药法:对低体重、有高危出血风险的老年患者,可采用50mg溶于50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推注8mg,之后42mg于90 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2)尿激酶原:一次用量50 mg,先将20 mg用10 ml 生理盐水溶解后,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 mg溶于90 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3)没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选用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用量用法:尿激酶(UK):150

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链激酶(SK):150万U,60 分钟内静脉滴注。

(4)根据溶栓药物选择不同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必须在有效的抗凝/抗栓基础上进行,应至少接受48小时抗凝治疗,最多8天或至血运重建。使用肝素期间应检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具体用法:

①根据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给予依诺肝素:如果〈75岁,则静脉推注30 mg,继以每12小时皮下注射1mg/kg (前2次剂量最大100 mg);如果≥75岁,则无首剂静脉推注,仅需每12小时皮下注射0.75 mg/kg (前2次剂量最大75 mg);如肌酐清除率<30 mL/分钟,则不论年龄,每24小时皮下注射1mg/kg。

②静脉推注普通肝素4000 U,继以12 U/kg/小时(最大1000 U/小时)滴注,维持APTT在正常的1。5-2。0倍.

(5)辅助抗血小板治疗: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阿司匹林:无禁忌证,STEMI患者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P2Y12受体抑制剂:年龄≤75岁,则用氯吡格雷300mg 负荷量.年龄〉75岁,则用氯吡格雷75mg。

3.判断溶栓是否成功,参见“溶栓后PCI流程”。

4.监测出血风险等情况.溶栓治疗的主要副反应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积极对症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其他对症处理。

5。溶栓后处理:参见“溶栓后PCI流程”。

(三)考核指标.可行PCI医院和不可行PCI医院,分别考核:

1.溶栓治疗占全部STEMI患者的比例;

2.溶栓药物种类及使用比例;

3.到达医院至溶栓时间(D2N)小于30分钟的比例。

八、溶栓后PCI流程

(一)目标.

1.对溶栓后的患者评估是否需要急诊PCI治疗;

2.进一步提高溶栓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成功率。

(二)技术要点。

1。就诊于不可行PCI医院的患者,溶栓后尽早转运到可行PCI医院:60分钟内溶栓效果初步判断,尽早启动溶栓后

转运;根据交通情况、地理位置、PCI资质医院分级列表并结合患者意愿,优先选择距离最近、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进行转运;人工拨打目标医院STEMI急救专用电话联系确认;利用STEMI微信公众平台,Internet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及必要资料至目标医院;联系院前急救系统或使用医院具备抢救条件的救护车转运患者;根据目标医院准备情况及患者病情,转运患者至急诊/胸痛中心或直接送至导管室/重症监护室;转运途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症处理;完成患者及相关资料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2.就诊于可行PCI医院的患者,因PCI延误行溶栓治疗后,如导管室完成术前准备留院处理。如果导管室仍不能就位,转运至其他可行PCI医院,转运流程见上。

(三)考核指标。

1.不可行PCI医院溶栓后将患者转运到可行PCI医院的比例;

2.溶栓成功者于3-24小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和立即PCI的比例;

3.溶栓失败实施挽救性PCI的比例.

九、从不可行PCI医院转至可行PCI医院流程

(一)目标。

1。将患者尽快从不可行PCI医院转至可行PCI医院;

2.建立院间转运的规范;

3。进一步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及成功率。

(二)技术要点.

1.确认首诊医院的诊断、治疗和转运至可行PCI医院的指征,尤其对症状发作大于3小时患者尽可能转运;

2。根据交通情况、地理位置、PCI资质医院分级列表并结合患者意愿,优先选择距离最近、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进行转运;

3。人工拨打目标医院STEMI急救专用电话联系确认;

4.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微信、彩信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及必要资料至目标医院;

5.联系院前急救系统或使用医院具备抢救条件的救护车转运患者;

6.根据目标医院准备情况及患者病情,转运患者至急诊、

胸痛中心或直接送至导管室、重症监护室;

7。转运途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症处理;

8。完成患者及相关资料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三)考核指标。

1。就诊于不可行PCI医院的患者向可行PCI医院的转运比例;

2。DI—DO时间小于30分钟的比例.

十、确认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转运患者原因

(一)目标。

1。分析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原因;

2。不可行PCI医院未行转运的原因;

3.改进流程以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

(二)技术要点。

1。可行PCI医院填报数据库,确认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和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原因;

2。不可行PCI医院填报数据库:确认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和未行的溶栓和或未行转运至可行PCI医院的原因;

3。统计分析,发现问题,针对性改进。

(三)考核指标。

1。可行PCI医院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及原因;

2.不可行PCI医院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及原因;

3.不可行PCI医院未行转运患者的比例及原因。

十一、出院前评估、二级预防及随访

(一)目标。

1。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2.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

3.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二)技术要点。

1.出院前病情评估:患者出院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心肌缺血、存活心肌、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非药物干预:患者教育;戒烟;控制饮食与增加运动

方式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病情稳定患者,建议每日进行30—6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

3.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5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或阿司匹林75—150mg Qd+替格瑞洛90mg Bid)使用1年,1年后酌情停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长期口服75-150mg Qd。有禁忌证者,可改用氯吡格雷75mg/d替代。

(2) 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时,应于发病后24h内使用,剂量个体化并长期服用.

(3)如无禁忌证,所有患者均应给予个体化的ACEI长期治疗。如不能耐受咳嗽副作用,可以换用ARB类药物。

(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

(5)对症治疗。

4。定期随访: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定期评估心血管危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 医疗救治技术方案 一、救护车转运流程 (一)目标. 1.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转送至医院,首选转运至可以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 2.进行院前急救处理; 3。传递院前信息(包括心电图)给目标医院。 (二)技术要点. 1。根据症状描述,就近派出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救要求的救护车; 2.指导患者自救,救护车尽快到达; 3.评估生命体征,施行现场急救; 4。到达后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5.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硝酸甘油等; 6。对持续胸痛>15分钟和心电图ST段抬高无禁忌症

的患者,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mg顿服,如可能加服氯吡格雷300mg; 7.优先转运至最近的、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 8。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微信、彩信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等院前信息至目标医院; 9.拨打医院专用电话,联系进行确认,转运患者至急诊科; 10.如条件允许,将患者直接送至导管室,续接流程五(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流程); 11。完成患者及资料的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三)考核要点。 1。患者呼叫至急救系统接听电话的时间; 2。急救系统接听呼叫电话至派出救护车辆的时间; 3.救护车组收到出车指令至出发的时间. 4.患者呼叫至救护车到达时间; 5。院前心电图完成的比例,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的比例; 6.传送心电图等资料到目标医院的比例; 7。送至可行急诊PCI治疗医院的比例。 二、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

(一)目标。 1.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2。确认/排除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 3.及早启动早期再灌注治疗和完善前期准备。 (二)技术要点。 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 2。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快采血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以启动心内科会诊、再灌注治疗; 3.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补充给予负荷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6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具体剂量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确定; 4.吸氧、心电监护、药物等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5。迅速评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心内科会诊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指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指南【概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的完全阻塞所致。心电图有ST段持续性抬高,大多为Q波心肌梗死。对STEMI 的诊断应及时准备,治疗以血运重建(包括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目标是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尤其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的重症STEMI。 【临床表现】 疼痛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常于安静时发生,程度较重,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多不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频死感。部分患者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放射至颈部、咽部、颌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部位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诊断要点】 1.有上述典型症状,要注意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

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2.体格检查心脏浊音界可正常或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也有少数减慢,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奔马律。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的患者可出现心尖部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早期血压可增高,多数患者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有新出现的肺部啰音或原有啰音增加。 3.18导联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改变发病数小时内可为正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数小时后ST 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4.心肌损伤标记物包括肌钙蛋白(cTnI或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且有助于罪犯血管的开通和预后的判定。 5.超声心动图可在缺血损伤数分钟内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有助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对疑诊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和肺动脉栓塞的鉴别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治疗方案及原则】 STEMI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频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完整版 1 前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抢救性治疗。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达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STEMI救治的核心。早期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与转归。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广。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不能于120 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略。China-PEACE研究显示,我国自2001—2011年,尽管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比例由10.2%升至27.6%,但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由45%降至27.4%,总体上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并未提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2007年、2009年、

本院STEMI药物治疗治疗常规方案

本院STEMI药物治疗治疗常规方案 1.明确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且发病≤12h,或伴有 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发病12-24h 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同意行急诊PCI术,立即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氯吡格雷6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行急诊PCI术。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一天一次、氯吡格雷75mg一天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一天一次”。 2.发病超过24h、无心肌缺血、血液动力学和心电稳定的患者。无急 诊PCI术的指证,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氯吡格雷6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以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一天一次、氯吡格雷75mg一天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一天一次”;并根据年龄、体质量、肌酐清除率(CrCI)给予依诺肝素。年龄<75岁患者,以每12h皮下注射1mg/kg(前2次最大剂量100mg); 年龄≥75岁患者仅需每12h皮下注射0.75mg/kg(前2次最大剂量75mg)。如CrCI<30ml/min,则不论年龄每24h皮下注射1mg/kg。 3.对无禁忌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建议服美托洛尔, 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若患者耐受良好,2-3d后患用相应剂量的长效控释制剂。 4.在无禁忌的情况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即可早期开 始使用ACEI,但剂量和时限应视病情而定,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不能耐受ACEI者用ARB替代。

5.所有无禁忌症的STEMI患者入院后应尽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 且无需考虑胆固醇水平。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23年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23 年版) 1. 简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 典型心绞痛 - ST段抬高 - 室性心律失常 2.2 实验室检查 - 心肌标志物升高 - 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 -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3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 治疗方案 3.1 急诊处理 - 给予氧气,维持氧合 - 给予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 - 吸入可的松或呋塞米等,减轻心肌负荷 - 加强监测和处理心律失常 - 静脉注射溶栓剂或直接介入手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3.2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 抗凝药物:氯伐他汀、肝素等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3.3 非药物治疗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心肌射频消融术(CRT)

4. 随访与康复 医生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生 活方式建议,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 5. 并发症处理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 6. 预防措施 提醒患者注意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血 管评估。 7. 结语 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医生和医疗团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 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年底发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 指南(2019)》是我国医学工作者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国情制定的更新要点。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对心肌梗死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 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 对于发病时间<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 接PCI基本相似,可以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但必须严 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对于发病时间在3~12h的患者,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应优选直接PCI。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 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 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对于初始 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的患者,推荐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

根据EARLY-MYO研究结果,对于发病时间<6h、预计PCI延迟≥60min或FMC至导丝通过时间≥90min的STEMI患者,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因此,新指南新增推荐对这类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 的心肌血流灌注。 此外,新指南降低了血栓抽吸级别。 根据2015年发表在Lancet的MATRIX研究,桡动脉入 路对于ACS患者有显著的好处。然而,同年发表在NEJM的TOTAL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常规手动血栓抽吸并不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因此,新的指南建议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进行PCI,并推荐使用新 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同时,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降低为Ⅱb,C。 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新指南建议进行 完全血运重建。此外,对于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在IRA 血运重建时进行非IRA急性血运重建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 预后。

2022《医院胸痛中心STEMI溶栓治疗方案》

XX医院胸痛中心STEMI溶栓治疗方案 根据最新指南,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现制定本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方案如下: 一、原那么 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死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溶栓适应症 1.严重的持续性胸痛/胸闷发作三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病症不缓解。 2.相邻2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三0. Imv, 胸导联20. 2mv,或者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3.发病W12小时者。 4.假设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12〜24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不能在120min内直接行PCI开通梗死血管。 三、溶栓禁忌症绝对禁忌症: 1.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颅内出血或未知原因卒中;.近6 个月发生过缺血性卒中; 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肿瘤或动静脉畸形;.近1月内有 严重创伤/手术/头部损伤、胃肠道出血; 3.原因的出血性疾病(不包括月经来潮);.明确、高度

怀疑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 4. 24h内接受非可压迫性穿刺术(如肝脏活检、腰椎穿刺)。 相对禁忌. 6个月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口服抗凝药治疗中:妊娠或产后1周; 2.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晚期肝癌疾病:感染性心膜炎; 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6.长时间或有创性复苏。 四、溶栓步骤; 溶栓步骤溶栓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及溶栓的必要性、溶栓风险、并发症及预防,并由患者和(或)家属签署溶栓知情同意书;同时完善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及血型等相关化验。1.即刻嚼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哨、氯嗽格雷300mg/ 替格瑞洛180mg, 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除尿激酶溶栓)普通肝素60U/Kg,最大剂量4000U弹丸式静脉注射。 4.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 (1)尿激酶原法:一次用50mg(10支),先将20mg(4支)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3min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mg(6 支)溶于90ml生理盐水,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注意: 第2页共7页加入生理盐水后轻轻翻倒2次,不可剧烈摇荡。 (2)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用法:应该18mg+l8mg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静推2nlin以上, 两次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规范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 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新发病理性Q波;(4)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2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首次心肌梗死28d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d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本指南主要阐述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危险分层 建议STEMI患者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FMC)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 一、初始诊断 STEMI的初始诊断通常是基于持续性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检查。 1.症状和病史: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应注意典型缺血性胸痛等同症状和非特异性症状。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有助于诊断,采集的内容包括冠心病病史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5期第380页-第393页 正文 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 已公布[1,2],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对STEMI治疗指南作了修订[3,4],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也已发表[5]。同时,国 内外又完成了多个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组织专家对2010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和治疗指南[6]作一更新。本指南对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Ⅰ类 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Ⅱ类 推荐指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Ⅱa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 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或操作是适当的,Ⅱb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Ⅲ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 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 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指资料来源于 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 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 一、心肌梗死分型 我国推荐使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1,2],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 1型: 自发性心肌梗死。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裂纹、糜烂或夹层,引起一 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流减少或远端血小板栓塞伴心肌坏死。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少数患者冠状动脉仅有轻度狭窄甚至正常。 2型: 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的心肌梗死。除冠状动脉病变外的其他情形引起心肌需 氧与供氧失平衡,导致心肌损伤和坏死,例如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冠状动 脉痉挛或栓塞、心动过速/过缓性心律失常、贫血、呼吸衰竭、低血压、高血压 伴或不伴左心室肥厚。 3型:

STEMI诊断及治疗流程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疗路径一.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ECG改变以及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升高。按心电图是否有ST段抬高,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 MI)和非STEMI。 二.诊断标准: 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症状:胸痛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新发或可能新发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下壁导联ST段抬高,应排除右室

STEMI;前壁导联ST段抬高,应排除后壁STEMI (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的99% (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鉴别诊断 1.主动脉夹层:向背部放射的剧烈撕裂样疼痛伴有 呼吸困难或晕厥,但有STEMI心电图变化者,应警惕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也可延伸至心包,导致心脏压塞或冠状动脉开口撕裂。 2.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常表现为突发呼吸困 难,可伴胸痛、咯血及严重低氧血症,心电图、D-二聚体检测及螺旋CT有助于鉴别。肺栓塞(PTE)S I QⅢTⅢ心电图特征:I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q波及T波倒置。 3.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表现胸膜刺激性疼痛, 向肩部放射,前倾坐位时减轻,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表现除aVR导联外的其余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无镜像改变。

急性STEMI的规范化救治

急性STEMI的规范化救治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I2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ESC,2017年)。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1项临床指标。 急性心肌缺血: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分钟),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应注意典型缺血性胸痛等同症状和非特异性症状。 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STEMI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呈单相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常伴对应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ESC,2017年)、《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 一般治疗: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有效镇痛等。 再灌注治疗: A. 直接PCI(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且有持续性的ST段抬高的患者均推荐再灌注治疗。②在无ST抬高但怀疑有进行性缺血心肌梗死的患者满足以下至少一条均推荐血运重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反复或进行性的药物难以控制的胸痛;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MI的机械性并发症;急性心衰;间歇性ST段抬高。③发病时间虽已大于12小时,但患者仍有进行性缺血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推荐进行血运重建。④发病12~48小时患者可以考虑常规急诊PCI。⑤发病超过48小时,无心肌缺血表现、血液动力学和心电稳定的患者不推荐行直接PCI。

2023急性STEMI溶栓治疗合理用药指南—溶栓前救治流程(全文)

2023急性STEMI溶栓治疗合理用药指南—溶栓前救治流程(全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隶属于这一系列指南,以下主要为该指南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救治流程”的相关内容。 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是近年提出的STEMI 救治新理念,其意义在于强调STEMI 救治的时间迫切性,强调STEMI 的救治应从FMC 开始启动,即强调争取就地、就近、及时救治,如有条件,可在救护车、诊所及家庭等地进行溶栓治疗,而非既往的患者到达医院后才启动溶栓治疗的理念,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全方位的救治,力争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 迅速确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FMC后应尽早、尽快确立STEMI 诊断,应于10分钟内完成12 导联(必要时18 导联)心电图记录和分析,同时送检心肌坏死标志物。确立STEMI 诊断的主要依据: ①梗死性心绞痛的特点(程度重,时间>20 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酯或速效救心丸后不缓解); ②STEMI心电图ST-T 动态演变(T 波增宽、增高→ST-T融合抬高→ST-T 单向曲线型抬高→Q 波形成);

③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cTn)I/T 超过正常值上限2 倍]。 值得重视的是,STEMI 早期并无典型ST 段单向曲线型抬高及Q 波形成,仅见T 波增宽增高等超急损伤期改变和对应导联的镜像性改变;另外,STEMI 发病2 小时内心肌坏死标志物可不升高,故早期STEMI 诊断治疗不必等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升高、不必等待心电图呈典型ST 段单向曲线型抬高及病理性Q 波形成(即“三不等”),可主要依据梗死性心绞痛特点及心电图T 波增宽增高、ST-T 融合抬高作出STEMI 的早期诊断。 STEMI 的诊断需除外急性主动脉夹层,并与急性肺动脉栓塞等胸痛相关疾病相鉴别。 图1 STEMI诊断和溶栓治疗流程图

2017ESC-STEMI诊疗指南

ESC2017 | ESC最新STEMI指南(中文版) 2017 ESC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 ——欧洲心脏协会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管理特别工作 组 编者语 2017年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了最新版本的《急性心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这一指南梳理了急性STEMI 救治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部分理念和概念进行了修订,从诊断、再灌注策略选择、药物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等诸多方面原指南做出了进一步更新。该指南的发布对于我国进一步做好急性STEMI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简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管理指南更新的标准:基于由临床试验得出的证据或专家共识。即使最出色的临床试验,其结果也要公开进行解读,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所在的临床环境或资源进行调整。 表1 推荐等级

表2 证据等级 1.1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定义为:有心肌损伤的证据(定义为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至少一次超过99%参考上限值),临床症状与心肌缺血性相符。考虑到要立即实施一些治疗措施,如再灌注治疗,有持续胸部不适或提示缺血症状,并且ECG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考虑诊断STEMI。 1.2STEMI的流行病学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且其发病率仍在上升。然而在过去30年内,欧洲地区由缺血性心脏病导致死亡的发生率却在下降。欧洲地区每年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人数为180

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0%,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虽然STEMI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下降,而NSTEMI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却在逐渐升高。STEMI在年轻人中发病率较老年人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近期几项研究指出STEMI后期死亡率下降可能与再灌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治疗以及二级预防有关。尽管如此,其死亡率仍居高:ESC注册研究显示不同国家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12%,血管造影注册研究显示STEMI患者第1年死亡率约为10%。 尽管女性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平均年龄较男性晚7-10年,心肌梗死仍是女性致死原因中的首要原因。急性60岁以下男性发生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机率是女性的3-4倍,但75岁以上,女性则构成了ACS患者群体的大部分。目前,关于女性心梗预后是否不良有所争议,一些研究显示女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与女性心梗患者年龄更大、并发症更多相关。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女性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再灌注治疗比例较男性患者低。所以,指南指出了男性和女性经再灌注治疗和STEMI相关治疗后获益相当,男性和女性患者应该接受同样的管理策略。 2 指南更新要点

202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06-07 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已公布,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对STEMI治疗指南作了修订,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也已发表。同时,国内外又完成了多个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组织专家对2021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 本指南对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Ⅰ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Ⅱ类推荐指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Ⅱa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或操作是适当的,Ⅱb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Ⅲ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 1 一、心肌梗死分型 我国推荐使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 1型:自发性心肌梗死 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裂纹、糜烂或夹层,引起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流减少或远端血小板栓塞伴心肌坏死。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少数患者冠状动脉仅有轻度狭窄甚至正常。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的心肌梗死 除冠状动脉病变外的其他情形引起心肌需氧与供氧失平衡,导致心肌损伤和坏死,例如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心动过速/过缓性心律失常、贫血、呼吸衰竭、低血压、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心室肥厚。 3型: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左束支阻滞,但无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 4a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步骤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流程步骤 (一)分诊要点: 典型表现:剧烈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部疼痛不适、胸闷。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不典型表现:胸闷、心悸、乏力、出汗、晕厥、低血压、不典型疼痛(下颌痛、颈痛、牙痛、上腹痛、左肩或左上肢疼痛) (二)快速评估: 1.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2.护士:制动并卧床、给氧、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做心电图、床旁备除颤仪、接心电监护、查肌钙蛋白、必要时(准备呼吸球囊、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备抢救药品) 3.医生:无呼吸及心跳者:立即心肺复苏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异物、吸痰 呼吸异常者:呼吸球囊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询问病史:胸痛性质及时间、冠心病史、诱因、缓解方式等 心电图:①如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则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请心内科病房专科医师急会诊,心内科病房必须安排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并报告本科二值医师。 ②如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或ST段和 T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则建议住院进一步观察与治疗,不进入绿色通道。

(三)处置 急诊科医师: ①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无效则5分钟后再含一片,仍 然无效,则在患者血压正常的情况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②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急诊一包药) ③口服可定20mg ④若期间患者病情变化,就地抢救,维持生命体征 心内科会诊医师: ①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并参与抢救,杜绝医师之间推诿病人 ②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告病危 ③如患者有PCI适应症且无禁忌症,则会诊医师和患者及(或)家属谈话,建议行急诊PCI,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和手术的具体指征及风险。如同意,会诊医师安排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④报告本科二值医师,二值医师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到达抢救地点进行抢救 ⑤如需进行急诊PCI: 急诊护士协助家属办理住院证(入心内科,转ICU) 二值医师通知介入科技师,护师准备手术 急诊医师、心内会诊医师、急诊护士共同送入病人介入室 二值医师负责通知ICU开好手术医嘱 急诊PCI绿色通道目标:从接诊至球囊开通时间(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l)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规范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l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1〜2011年,我国STEMl 患者住院率增加近4倍(男性患者从4.6/10万增长至18/10万;女性患者从1.9/10万增长至8/10万)。从2013年开始,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大幅超过城市。发病12h内到达医院的STEMI患者有70.8%接受再灌注治疗,但县级医院的再灌注治疗率明显较低【"I。2015年我国制走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H),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等先后对STEMI诊断与治疗指南和抗血小板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 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已发布。同时,我国也已完成多个STEMl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胸痛中心和STEMI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更加完善。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W冠心病学组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复习相关资料和硏究进展基Wl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l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本指南对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I类推荐指已证实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J应该采用;II类推荐指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 a类推荐扌旨有关破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牺作是适当的,Ilb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In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指南(含表格)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指南(含表格)一、心肌梗死分型 二、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一)溶栓治疗 1. 对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 2. 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Ⅱa,A)。

3. 左束支传导阻滞、大面积梗死(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溶栓获益较大。 4. 适应证 (1)发病12 h以内,预期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 min,无溶栓禁忌证(Ⅰ,A); (2)发病12~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若无直接PCI 条件,溶栓治疗是合理的(Ⅱa,C); (3)计划进行直接PCI前不推荐溶栓治疗(Ⅲ,A); (4)ST段压低的患者(除正后壁心肌梗死或合并aVR导联ST段抬高)不应采取溶栓治疗(Ⅲ,B); (5)STEMI发病超过12 h,症状已缓解或消失的患者不应给予溶栓治疗(Ⅲ,C)。 5.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包括: (1)既往脑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卒中; (2)已知脑血管结构异常; (3)颅内恶性肿瘤; (4)3个月内缺血性卒中(不包括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5)可疑主动脉夹层; (6)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7)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伤或面部创伤; (8)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外科手术; (9)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对紧急治疗无反应。 相对禁忌证包括: (1)年龄≥75岁; (2)3个月前有缺血性卒中; (3)创伤(3周内)或持续>10 min心肺复苏; (4)3周内接受过大手术; (5)4周内有内脏出血; (6)近期(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7)妊娠; (8)不符合绝对禁忌证的已知其他颅内病变; (9)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10)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stemi患者急救方案及标准化操作流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紧急处理。以下是针对STEMI患者的急救方案及标准化操作流程,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建议,实际操作中请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急救方案及标准化操作流程: 1. 识别症状: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压迫感、呼吸急促、出冷汗等。 -若患者表现有可能是STEMI,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2. 呼叫急救服务: -立即拨打紧急救护电话(例如,在中国拨打120)。 3. 提供急救支持: -让患者坐下来,保持安静。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咨询他们的药物过敏情况,询问是否有心脏病史。 -若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搏,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4. 嚼服阿司匹林: -如果患者没有阿司匹林过敏史,给予患者嚼服一片阿司匹林,帮助减少血栓形成。 5. 收集患者信息: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过敏史、药物史等。 6.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7. 急救车到达前提供支持: -如果急救车还未到达,继续提供基本生命支持。 -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8. 急救车接手: -一旦急救车到达,将患者转交给专业急救人员。 -提供急救人员所需的患者信息。 9. 医院急救措施: -患者送达医院后,医院将采取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血栓溶解治疗等。

10. 与家属沟通: -与患者家属沟通,提供相关信息,并安慰他们。 这个流程是一般性的操作建议,具体的急救操作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进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时的急救和专业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非常关键。

2019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全文)

2019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全文)一、概述 (一)定义 根据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的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升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①急性心肌缺血症状;②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③新发病理性Q波;④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⑤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1]。 (二)分型 根据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1]。 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2型: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 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但死亡发生于心脏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采集之前或发生于心脏生物标志物明确升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 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 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相关心肌梗死。 为便于确定即刻治疗策略(如再灌注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根据有缺血症状时心电图是否存在相邻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3,4]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5,6,7]。大多数STEMI属于1型心肌梗死[2,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