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咏史怀古诗鉴赏公开课

咏史怀古诗鉴赏公开课

诗歌鉴赏及考前复习

[教学设想]

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鉴赏,使学生通过用典掌握咏史怀古类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思路]

真题展示→教师引导→解题分析→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鉴别咏史怀古类诗词,通过用典来掌握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故理解诗歌,学习咏史怀古类诗词的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明白、洞悉古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把握咏史怀古类诗词的鉴赏方法。

2、难点:通过对用典的分析来掌握作者的表达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有着它非凡的魅力与成就。古典诗词的鉴赏是历年高考的经典题目之一,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唐诗、宋词,期末考试就要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诗歌的考前复习。

二、真题展示

请大家看幻灯片,这是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1、提问:一首诗歌的鉴赏切入点是什么?

生一:

明确:当我们展开对诗词的鉴赏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该诗从诗歌内容上讲属于什么类型。

2、提问:那么从内容上划分诗歌有哪些类型呢?

(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等等)3、本词属于什么类型,何以见得?

六代即六朝。金陵今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东晋、孙吴、宋、齐、梁、陈

三、教师引导

1、今天我们就专项对咏史怀古类诗词进行学习掌握。本类型诗词的把握我归纳了十二字的口诀,请大家记录下来:

“临古地、思故人、忆其事、抒己志”(写板书)

根据这个口诀,所以我们在进行怀古类诗词鉴赏时,首先搞清楚作者临了什么地、思了什么人、忆了什么事。

四、解题分析

下面请大家分析下面这两首诗词中作者临了什么地、思了什么人、忆了什么事。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杜牧)

明确:

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吴越争霸之事,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今日之荒凉结尾。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乌江亭”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提问:

1、请大家思考刚才说的“临古地、思故人、忆其事”属于我们学过的什么表现手法?

学生回答:用典!(写板书)

2、那么在诗歌中用典,作者目的何在?

抒己志——这就是诗歌的终极目标。早在《尚书·尧典》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3、那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肯定不尽相同,我们在鉴赏时又如何准确的把握作者情感呢?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jù论其文也。”

知人论世之法: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自身的经历遭遇。(写板书)

五、迁移训练

下面我们进行实战演练,请大家结合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解题。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提问:请一位同学表述“本词如何表达作者情感”。

赏析:

本词中,作者来北固亭,因为眼前之景而想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表明了孙权的孙权的雄才大略,雄踞东南;作者对孙权的热情歌送反衬出南宋政权的偏安东南、怯懦无能,“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化用典故(《三国志》中的典故,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曹操赞叹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结合作者生活的南宋时代,国家积贫积弱,偏安于江南,无力也无心收复失地。作者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借古讽今,今昔对比,作者委婉含蓄的表达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也饱含自己北伐报国的愿望。

答题步骤指导: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词运用用典的手法,作者登上京口北固亭,想起了三国东吴雄才大略的君主孙权,借古讽今,今昔对比,暗指了当今南宋朝廷的偏安东南,委婉的表达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8年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提问:前两联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注: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赏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结合答题步骤作答:

答案:运用了用典手法。作者登临凤凰台而起兴,用凤凰的来、去象征王朝的兴盛、衰亡,通过颔联对吴国宫殿、东晋风流人物的变迁,进一步写首联“凤去台空”的历史感叹。通过六朝古都金陵的昔盛今衰的历史变化,寄寓作者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六、作业布置

请分析本词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满江红》(南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旁、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是南宋后期词人。

板书:

临古地

思故人主旨典故

忆其事技巧知人论世

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鉴赏公开课

诗歌鉴赏及考前复习 [教学设想] 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鉴赏,使学生通过用典掌握咏史怀古类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思路] 真题展示→教师引导→解题分析→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鉴别咏史怀古类诗词,通过用典来掌握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故理解诗歌,学习咏史怀古类诗词的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明白、洞悉古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把握咏史怀古类诗词的鉴赏方法。 2、难点:通过对用典的分析来掌握作者的表达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有着它非凡的魅力与成就。古典诗词的鉴赏是历年高考的经典题目之一,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唐诗、宋词,期末考试就要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诗歌的考前复习。 二、真题展示 请大家看幻灯片,这是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1、提问:一首诗歌的鉴赏切入点是什么? 生一: 明确:当我们展开对诗词的鉴赏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该诗从诗歌内容上讲属于什么类型。 2、提问:那么从内容上划分诗歌有哪些类型呢? (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等等)3、本词属于什么类型,何以见得? 六代即六朝。金陵今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东晋、孙吴、宋、齐、梁、陈 三、教师引导 1、今天我们就专项对咏史怀古类诗词进行学习掌握。本类型诗词的把握我归纳了十二字的口诀,请大家记录下来: “临古地、思故人、忆其事、抒己志”(写板书)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 庄周梦蝶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 (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 《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

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二)“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三、解题指导 (一)、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 何地何人何事 (二)、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 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 鉴赏教案 【--高考祝福语】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设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二.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三.知识链接㈠咏史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鉴赏

请仿照下面《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编写《赠友送别诗》,时间至10月20日。 排版要求: 1、A4页面,竖排,左右边距为默认,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总题目为黑体4号加粗,一二三四题目为黑体5号加粗,诗歌题目为黑体5号,作者及诗歌内容为楷体GB2312五号,诗歌小注为宋体小5号,诗后问题为宋体5号,答案为宋体5号红色。 (一)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一、温故而知新(高考推荐背诵篇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通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知识梳理(该类型诗歌类型的基本知识)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严格地讲,应该有“咏史”和“怀古”两个小类。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1、“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心理和感情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或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或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

咏史怀古诗高考教案

咏史怀古诗高考教案 教案标题:咏史怀古诗高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 2.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 4.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与创作。 教学重点: 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 分析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 运用适当的表达手法创作咏史怀古诗。 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解读经典咏史怀古诗,介绍其特点、主题和意境;

3. 分组讨论法: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实践法: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5. 展示评析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幅古代历史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提问:你对咏史怀古诗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咏史怀古诗的作用是什么? 二、讲授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1. 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例如对历史人物、古代事件、古代文化进行 歌颂和怀念; 2. 分析几首经典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表达手法。 三、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意境(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分析,讨论该诗的主题和意境。 四、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15分钟) 1. 讲解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达手法,如借景抒怀、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等; 2. 分析几首经典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和技巧。 五、创作咏史怀古诗(20分钟) 1. 提供几个话题或历史事件,让学生选择一个进行创作;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手法和技巧,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六、展示评析(15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析;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概念: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和怀古的异同: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一、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二、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三、诗词内容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四、具体表现: 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五、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吊古伤今 六、常见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七、思想感情 1.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4.追慕古贤的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5.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

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引言 咏史怀古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能够展现历史的风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批判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文将介绍一种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 2.了解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3.鉴赏并欣赏咏史怀古诗的艺术之美;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阅读兴趣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内容 (1)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 (2)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 (3)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欣赏。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 和写作风格,以及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互动,探讨 其中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3)朗读法:让学生朗读经典咏史怀古诗,使其更好地感受诗歌 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4)写作法:引导学生撰写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自己的创作来 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通过引入一段与古代历史相关的故事或者古诗开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 根据教材中选取的经典咏史怀古诗,结合诗歌欣赏,讲解咏史怀古 诗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点。例如,讲解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对仗、押韵 等修辞手法,并解释这些手法在表达历史情感上的作用。 3. 探究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 通过教材中选取的咏史怀古诗,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与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文物、古迹等,让学生 更加直观地感受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历史图景。

课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课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课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 篇目类别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过华清宫奢侈淫逸 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二、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

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 1.咏古迹 2.怀古人 3.忆古事 四、归纳思想内容 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作品,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情感; 2.掌握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3.熟悉并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考题型、答题步骤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难点:1.了解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情感 2.掌握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用典,对比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咏史怀古诗的简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法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山坡羊·骊山怀古》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

《山坡羊·骊山怀古》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1 山坡羊·骊山怀古 一、导入:(4)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在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听的那首歌吗?这其实是明代的杨慎写的一首咏史词。我们再来听一遍吧。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白发渔樵才是世外高人,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那份宁静与淡泊。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顿生开阔。杨慎这首词可以算是咏史怀古诗中的上乘之作。在杨慎之前的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5) 2、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用什么方法来体味呢?(品味诗中凝练的词,联想与想象)(2) 3、学生自由朗读点评这首诗。(7) 4、班内交流。(6) 5、教师简评。(3) 这首曲子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抒怀,再议论全曲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

《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其一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2了解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咏史怀古诗阅读 一导入新课: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诗文解读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王昭君) 2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3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4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王昭君因汉元帝不辨美丑远嫁匈奴,诗人因唐皇不分忠佞被贬谪。同时天涯沦落人。

诗人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君以自悲也。 ——王嗣奭shì语 怀人伤己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诗歌咏叹的史实 (1)马嵬之变: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潼关被攻破时,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军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哗变,随行将士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望马嵬杂乱地长着灌木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人一种枯败苍老之感,有人提议让他吟咏一首,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 3哪几句诗写这一史实?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诗人不是客观地再现史实,而是于叙述中饱含感情。哪些词语隐喻作者的观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看法? “徒闻”“未卜”“休”,讽刺、否定虚妄之说用典 “空闻”“无复”,昔安今危昔乐今苦反衬 “此日”“当时”,“当时”荒淫“此日”离散对比 5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句子含义: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宠妃,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

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

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语文《咏史怀古诗》教案 【教学设想】 新课程必修四第二单元有三首古诗,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另两首是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三首诗歌都是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达到伤己、伤今、反思等目的。用典只是手法、过程,而不是目的。学生要学会通过分析表面的典故,理解作者的主旨和用意所在。这一节课,就是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找到用典手法到咏史抒怀的通道,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感情、读懂诗歌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 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内容】 一、课堂导入:(课件展示)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 1、什么是怀古诗?(课件展示)

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 一个接点:找对接点。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课件展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运用了对比伤己手法。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咏怀古迹》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是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挖掘二者连接点(讨论练习):丞相祠(杜甫——诸葛亮)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单元教学目标: 这两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该单元精选了魏晋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属于豪放派词作的经典作,两者都在词中使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在辛词中,使用的典故侧重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以及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与愿违有关的历史事件,在苏词中,则是通过回忆周瑜来反衬自己此时的年华已老、功业无成,典故的选择均与作者的思想志向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比较两者用典的差异来感受词人不同的生命思考与精神境界,契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辛弃疾多处使用典故的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两首词用典的异同,两者使用典故均是为了刻画自我形象,寄托个人情感,不但用典故侧重点有所不同。(PPT1 、PPT2) 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高中,总体基础较薄弱,如果直接进行两篇词作的比较教学,可能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据此学情,我对两篇词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该课时的呈现是在学习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上,再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故该堂课以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主,最后再联系之前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会循序渐进,在联系和发展中体会用典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辛弃疾,一位南宋的孤勇者,他投鞭飞渡,剑指三秦,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接下来我们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读懂辛弃疾,领悟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二、走入文本 写作背景(PPT3) 齐读课文,用声音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PPT4) 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这就是怀古咏史词的特点,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用典。(PPT5) 本词就用了不少典故,接下来,我们就借助典故,领会作者如何丰富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任务一:典为何物,辨明原旨(PPT6) 那些活在时间深处的古人和古事,往往呼应了用典之人的情感需要。要理解作者,我们就要先弄清典故的来源。 自读课文,完成表格(PPT7) 任务二:用典何故,解读意旨(PPT8 PPT9)

咏史怀古诗-西塞山怀古全文赏析

《西塞山怀古》全文赏析 咏史怀古诗 余秋雨“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咏史”和“怀古” 两个小类。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特点归纳 A、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B、手法:用典、对比、反衬、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等。 C、意象:江水、草、鸟、月、烟云/烟雨、楼台、金陵、六朝。 D、意境:深远、开阔、空茫、苍茫。 E、风格:慷慨悲壮、苍凉悲慨、深沉感慨。 F、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怀古诗的主旨 怀古诗有的是咏古迹,有的是怀古人,有的是忆古事。但是多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1.怀人伤己:第一种是对比失落型、第二种是同病相怜型。 2.怀古伤今: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3.理性反思: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归纳: 1.感慨盛衰无常,如唐代李白的《越中览古》;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3.感慨国运衰微,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4.抒发爱国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卢照邻的《咏史四首》。 6.感慨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2、3——无我之境4、5、6——有我之境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标】 1. 品读诗句,感悟诗歌内容与手法。 2. 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3.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2.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最终化为青冢里的一缕魂魄,默默地守望着她的故园。她就是王昭君! 唐朝大历年间,怀才不遇、漂泊西南、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绵延起伏、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诗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怀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去寻找答案吧!展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律诗,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本首写的是王昭君,那么,诗人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又是如何写的呢?首先我们来诵读这首诗歌 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与情感,情感沉郁怨愤,所以语气要舒缓。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后点拨读音和重点词意。 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千山万壑逶迤不断一直延伸到荆门,生长王昭君的山村还存在。他离开了汉宫廷,远嫁到了北方的沙漠,如今只留下一座坟墓沉寂在黄昏中。当初汉元帝在画图中曾经见过王昭君的容貌,如今只有王昭君的魂魄仍在月夜归来,千百年来流传的她做的胡音琵琶曲,分明是在诉说她满腔的怨恨。 这首诗歌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颔联叙述其一生的不幸遭遇,颈联揭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尾联表达出蕴含其内心的感情。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图画: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奇伟形象,正所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好山好水好姑娘。 三、合作探究赏析文本 1.这首诗塑造了王昭君的形象,诗中点明其感情的词语是? “怨恨”,这也是诗眼。“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2. 昭君为什么怨恨呢?请同学们讨论,并从具体的诗句中寻找答案。 一怨:远嫁异邦,永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 二怨:画师的无耻行为。(画图省识春风面) 三怨:汉元帝的昏庸糊涂。 3.作者为什么写昭君的怨恨?诗人咏叹昭君其人其事的同时,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背景链接: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力元年(公元776年),是诗人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诗人因忠心进谏,上疏欲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心中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才叫《咏怀古迹(其三)》。

咏史怀古诗--古代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古代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古代诗歌鉴赏 一、什么是怀古诗 怀古诗又称怀古咏史诗,它一般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或抒发沧桑变化的人生感慨。风格一般雄浑壮阔。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怀想与该古迹有关的人、事 B、怀古人——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C、忆古事——借古讽今借古伤今 2、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世事)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抑郁不得志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咏史怀古诗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 二、高考怀古诗常见题型 (一)、从情感角度:“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二)、从手法角度:“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三)从综合的角度:从一个角度,写鉴赏性的文字。 1、(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题目。 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