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公开课教案

课题: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明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位置。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师先向学生分门别类地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接着向学生介绍评价思想内容的方法,最后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老师介绍的知识解决高考试卷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浸淫而养成的。难怪近几年来,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

出示2006年某某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鉴赏诗歌。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提示:“闲居〞与诗中的“空床〞“寥落〞相应,写出了作者精神闲极无聊时的孤独与寂寞。而“素秋〞那么创造出了凄凉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2007年某某卷〕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3、出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

高考考生说明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察的内容有如下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某某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离骚》。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某某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X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某某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某某慢》、X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某某某某》、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某某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的苍茫的江雨荷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的方法步骤。

1、读作者。

2、读序言。

3、读注释。

阅读辛弃疾《青玉案》,完成试题。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检测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两首诗中都有一个“独〞字,请分别谈谈“独〞在诗中不同的意蕴。〔2〕两首诗在写景技巧上异中有同,试综合赏析并指出题目的相同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课标要求】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单元目标】 1.初读四首诗歌,感受唐诗、宋词、明曲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精读四首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传达的不同情感。 3.研读四首诗歌,从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4学习写作诗评,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提升诗歌鉴赏经验。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属于古诗词诵读单元,、由一首唐诗《登岳阳楼》,两首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和一首明曲《游园》组成。 【设计说明】 四首诗歌的编排顺序体现了诗歌的发展过程,需要给学生普及诗词曲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而把握这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诗歌样式。在对每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之后,找出诗歌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阅读,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然后用诵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用写作诗歌短评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经验。 第1 课时登临赋诗多悲情:《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教学目标】 1.精读两首诗歌,从意象、技巧、情感等角度欣赏,运用知人论世、比较等方法,理解诗歌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发现诗人独特的艺术创造。 2.撰写诗歌推荐词,与同学交流体会,做到有理有据,语言准确。 3.梳理归纳登临诗的文化内涵,探究其原因,尝试创作登临诗。

【评价任务】 1.能否叙述诗人生平,语言是否简洁;能否有意识地结合诗句,从意象、技巧等角度赏析,能否表述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意蕴,能否对诗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鼓励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 2.推荐词是否有自己的观点,评论角度是否恰当,推荐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流畅、生动。分小组交流评选,选出三篇优秀推荐词进行朗诵与展示。 3.能否梳理出至少三点文化内涵,提纲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准确、简练。 4.创作的诗歌能否基本表达诗意,是否押韵。展示同学们的诗歌作品,以投票形式选出“十佳登临诗作"。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 1、背诵两首诗词 2、搜集关于古典诗词题材分类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登临诗。 课堂导入: 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望远,不仅可以遍插茱萸,赏菊放歌,将一切爽朗开阔的美景尽收眼底,更能诉说人们寄予山川河流的动人生命体验。 情境呈现: 我校团委准备举办一次以“登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鼓励同学们一起读诗,一起体悟人生。 活动任务一:奇文共赏话因由 1、请你从《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选一首,填写表格,并结合表格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提示: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字数不限。可以在你所读到的情感的精深处、表达技巧的精到处、意象的精妙处等方面尝试微写作。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朋友严武已去世,他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内容情感的把握》

(2012年片区公开课教案)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招命题的方向,归纳备考策略。 2、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复习要领。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做一梳理与复习。(板书: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我们先来看一些中考例题: 二、考题呈现。 分别出示2006-2011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上的相关试题。 三、明确温州市2012年古诗文赏析考点。 (1)明情感内容:理解古诗内容(包括描述具体情境或概括情景特点),把握诗人情感。 (2)赏修辞语言:能对古诗语言从修辞角度作一点赏析。 (3)析表现手法:能对古诗中显著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作一点分析。 四、例题展示。 例题一:山中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 (喜爱山林的情感和以山中迷人的美景挽留客人的热情。) 归纳:方法一,借助诗词题目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丰乐亭游春(其一)[宋]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解】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之情。) 例题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的斜体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美景图,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西湖美景的赞美与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归纳:方法二,借助关键词语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例题三: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描写了十余种种意象,渲染了寂寞冷清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 悲伤思乡之情。 归纳:方法三,借助诗歌意象把握内容情感。 冰壶洞[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诗歌后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例题四:浣溪沙[宋]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解】欧阳修早年被贬为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即“绿腰”,为唐代琵琶曲名。 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你从中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归纳:方法四,借助注释或背景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诉衷情[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公开课教案 课题: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明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位置。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师先向学生分门别类地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接着向学生介绍评价思想内容的方法,最后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老师介绍的知识解决高考试卷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浸淫而养成的。难怪近几年来,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 出示2006年某某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鉴赏诗歌。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提示:“闲居〞与诗中的“空床〞“寥落〞相应,写出了作者精神闲极无聊时的孤独与寂寞。而“素秋〞那么创造出了凄凉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2007年某某卷〕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3、出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 高考考生说明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察的内容有如下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某某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离骚》。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某某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X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某某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 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优秀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二、知识讲解1 考点表现手法分类就会因为对类型掌握不全面而影响到表现手法的样式多而凌乱,如果没有规律地去记,准确判断,影响到答题效果。在此,将常见手法归为三类,便于记忆的同时,也方便了审题和答题。(详细解析见附录)常考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等。1.修辞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2.抒情手法借古讽今等。(以动衬静、动静想象与联想),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节描写,虚实(虚实结合、3. , 观察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景物特点(形、声、色)等。动静结合)2 考点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1)直接抒情((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这种方式直观而痛快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抒发了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 /

9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所以要特别注意概括景物的特点。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的意象。 如《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之情。 【注意】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 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抱负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③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讽喻当朝。 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④用典抒情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能够更含蓄、洗练、委婉地表达情感,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等典故;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 / 9 考点3 描写手法 (1)衬托对比 ①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 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 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 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 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在训练时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高能力培养上达到一般能力的收效。 二、古诗分解讲析: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04典型考题]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北京卷) 解题思路:分析诗歌所写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颜色、特点、形状等)和内神(品格、精神、气质等)。 答案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 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 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常用方法】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 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例题剖析】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的鉴赏》0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广西藤县第一中学 黄靖媚 学习目标: 1掌握考纲对诗歌人物形象类考点的要求 及命题形式。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3稳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了解考纲对诗歌人物形象的要求。考什么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 级,即鉴赏评价。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PPT 展示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师生共同复习,老师作必要的补充 1课文回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高中阶段所学过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都有哪 些?要求:自主完成〔2-3分钟〕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例如: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木兰诗?中的木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 抒情主人公〔诗人〕的形象:?雨霖铃?中的柳永、?定风波?中的苏轼、 ? 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2.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情回忆 2021没考; 2021年全国乙卷李白?金陵望汉江? ;2021年全国甲卷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四、诗歌人物形象考题的命题形式。怎样考 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 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 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人物的形象。 4 通过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怎样应考 1 回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师生共同回忆,教师作必要补充〕 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的三要点 ①写了谁〔特征身份〕; ②用了什么手法?〔直接描写、侧面衬托〕; ③有什么意义〔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 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2举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一、说教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鉴赏唐宋诗词。编者意在要求学生在前一单元系统学习四言诗、骚体诗、早期五言诗并了解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明了表现手法。故而,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把握意境,明了手法,结合背景理解梦境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说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1)诵读领悟,把握诗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阐明诗歌人物的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重难点: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尽管每个诗人的创作方法和风格都不尽相同,但他们会通过创作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意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要把握诗歌的主题,就必须把握意象。因此,意象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重点。 202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作品意象是指诗歌作品塑造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思想感情。包括人物形象、场景形象和事物形象。欣赏诗歌,要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典型意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欣赏诗歌中的人物。2、诗歌中的人物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诗歌强调叙事)在叙事诗中,诗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委婉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兴趣、情感或思想。3、了解人物形象欣赏的主题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21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21年天津卷,2021年山东卷、福建卷,2021年四川卷、山东卷,2021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21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 1.范例指南1:(安徽卷2022)读下面的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言文翻译习题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总结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 2、根据总结的技巧,借助旧知,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重点:重点是总结翻译的技巧。学生的翻译常常是随心所欲的,不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写出答案,往往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让人啼笑皆非。所以,重点是总结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翻译的准确性。能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准确的解决新文段中的难词难句。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板书:概括归纳法图形示意法 学情分析:高考中翻译的分值是10分,而整个古诗文的阅读赋分是32分。想要得分,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插手做题,能够得分,但是不能得满分,这里丢一点,那里丢一点,就变成了中下游的水平。古诗文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从高一我们就要下功夫,教给方法,辅以练习,狠抓规范。王安石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幽默小故事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以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顾愕然,不觉大笑。 ————《明清小笑话》 2017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表述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赋分是10分。这个考点出错较多,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严格要求,认真完成。今天这节课我们针对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下规律,增强采分点意识。

二、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没有紧扣句子,逐字逐句翻译。 2、没有准确翻译固定词组。 3、没有补充出句子成分和关联词。 4、没有删除发语词和语气助词 5、没有调换句式的顺序。 6、没有结合具体语境,不合情理。 三、规律总结——三字真言。 扣字词,直译先。单变双,巧扩展。名和号,各有专。见固定,即替换。 增省略,补关联。删语助,仔细观。调句式,位置换。 学情分析 高一学段普通学生,虽然初中已经学习过简单的文言文,对于文言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高中学段闻言部分的内容。在阶段性考查中也有相应的对答经验。鉴于文言文本本身的难度,学生在解读和鉴赏方面还存在水平不足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好处是现阶段考查的能力要求仅限于高考考纲要求。学生可以针对性地积累和学习。针对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再次落实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1) 留。(2) 译。(3) 意。(4) 删。(5) 换。(6) 选。(7) 补。(8) 调。(9) 固。来让学生做习题。 效果分析 本课内容是古诗文阅读的文言文翻译,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在阅读鉴赏中,分析平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本节课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效果如下: 首先通过展示课前习题中出现的问题来导出课堂学习目标。所展示问题经过执教老师认真批阅筛选总结,是学生常见的共性问题,揭示的是学生阅读鉴赏古诗文时相关语文素养的欠缺,也是现阶段学生急于提升的能力短板。开门见山地不加掩饰地明确提出,是对学生最

古诗词诵读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教案 《临安春雨初霁》 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

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四、单元解读 古诗词诵读 五、学习提示 陆游的平生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但长期得不到重用,使他深感希望渺茫,即使起知严州、来京陛辞,也提不起太多兴致,“谁令”一句,自问自悔,奠定了诗作的基调。颔联和颈联细写诗人一夜未眠,静听春雨,次日清早又遥闻深巷中叫卖杏花之声。白日漫长,所做之事无非是闲作草书、细乳分茶。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这两联写得细腻生动,闲适恬静,深为孝宗激赏,但其中的长夜不寐和日中无聊,其实都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最后,诗人只好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了,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这既跟开篇两句绾合照应,又和中间四句自然贯通。诗作中间四句,通过一些日常细节,含蓄自然地传达出等待中的清闲落寞,诵读时要好好体会。 六、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接触过陆游的诗,但不能准确的把握陆游诗的特点和风格,学习《临安春雨初霁》,学生要体验作者特定时期感情表达还有一定难度。 七、教学目标 让学生以“古诗词阅读五看”为主线,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诗歌风格。②对照注释翻译全文,知晓诗歌大意,品析诗歌语言。③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表达艺术,感知作者情感。 八、教学重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艺术,感知作者情感。 九、学法指导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 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灵魂。中华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 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 养的基本理念相契合,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围绕核心素 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展开研究,首先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鉴 赏教学的意义,然后深入分析了当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最后提出了基于核心 素养为导向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旨在为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践行在高中语文 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诗词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 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 及其品质。”同时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 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古诗词鉴赏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诗歌,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还应逐步塑造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自身的涵养,培养其人格魅力。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高中语文 教学中,教师要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推进培养学生 的核心素养。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 重要作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让 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学会鉴赏不同时代、不同风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古诗词鉴赏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古诗词鉴赏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古诗词的鉴赏问题备受关注。古诗词在 课堂教学中地位的变化,高中生鉴赏能力的不足以及缺乏对古诗词文 化的理解和热爱,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为了提升高中生的古诗词鉴 赏能力,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如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加强对古诗 词的深入学习。尽管新课改为高中生古诗词鉴赏提供了更多机会,但 仍需要进一步强化。这表明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创新,来激发学生 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培养出更多热爱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学子。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生、古诗词、鉴赏、问题、对策、课堂教学、能力、缺乏理解、热爱、提升、推动、深入学习、机会、平台、强化。 1. 引言 1.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古诗词鉴赏的问题及对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古诗词鉴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遗产,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体制的改 革和社会发展的变化,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古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以背诵为主,缺乏对古诗词的深入解读和理解。这导致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无法真正领悟其中的意境和内涵。 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存在不足。许多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无法准确把握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导致对古诗词的理解局限。 学生们缺乏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学习压力,学生们往往对古代文化产生抵触情绪,觉得古诗词跟自己的生活脱节,缺乏对古诗词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认同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古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解读古诗词,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通过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文化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古诗词文化氛围,推动高中生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新课改为高中生古诗词鉴赏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但高中生古诗词鉴赏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共同推动。 2. 正文 2.1 古诗词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变化 古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在新课改背景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过去,古诗词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往往被当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经典古诗美文是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 风骨、智慧、情趣。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 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 种人文素养, 而优美的古诗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重要精神资源。人 文精神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 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近一年的研究实践工作中,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和实践 计划,做了大量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引导青少年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已经成为大家公 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打下青少年终身 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文化经典 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因为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 传承的重要载体。苏轼曾说过“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诵读经典,不但能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长期 的经典诵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这些经典可作为他一生 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从而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

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性格的基础。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 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青少年。 (一)提高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 文化的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 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 确提出“中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我校 的学生因生源少及地域限制,语文素养并不高,解决这一问题,除 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最重要的也是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课内外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 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宽厚的基础。然而,扩大阅读 量应该读什么呢?我校课题组研讨达成共识:认为只要我们这个民 族还使用汉语来表达,那么把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来 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孩子,永远是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 要的方式。孩子在心灵最纯粹、吸纳能力最强的年龄段,把最优美 的语言文字的精华诵读得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这 种学习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反复诵读,一个人 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 语言材料,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青少年时的积累慢慢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词人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此词怀古抒情,苏轼先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这对于人生阅历不足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主要针对“知人论事”进行讲解,期待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苏轼的旷达和对于历史的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考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方法理解诗情。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为: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教学难点为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谈话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王国里的一道风景——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黄州的赤壁,不禁触景生情,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__语言,增强__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环节设置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老师进行配乐朗诵,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画出朗读停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