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先生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李煜《虞美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区分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还是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客观人物形象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客观人物形象

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情主人公形象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抒情主人公形象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客观人物形象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杜甫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高考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诗句概括出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并加以归纳整理。

1、如杜甫《春望》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3、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4、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罢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5、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表现了他们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蔑视权贵的形象

6、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7、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说明诗人安贫乐道,对田园的喜爱;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0、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

令人扼腕悲叹。

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知识积累·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题解析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5分)

同学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月亮照亮庭院,雅雀栖在枝头,露水无声却沾湿了桂花,营造出冷清、萧瑟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故乡家人的思念。

(2)前两句通过描写夜晚乌鸦独立枝头,桂花被冷露打湿的凄清之景,描绘出诗人深情凝望月亮、专注的形象。

(3)通过描写白色的月光洒在庭院地面,树上停栖寒鸦,及夜晚露水湿透桂花,营造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写出了一个独自站在庭院赏景的诗人形象。

(4)前两句描写了庭院中白色的场地,树上栖息着寒鸦,寒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桂花,写出了诗人独立院中、孤独赏月观景的游子形象。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引出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

(1)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2)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手法?

(结合小说里面塑造为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等。

(3)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五、真题演练

1: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什么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

热情。(步骤三)形象意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2湖北卷)(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什么形象

(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象特点。形象的特征

(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形象意义

六、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以意逆志,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板书: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所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作业:1、归纳整理诗歌人物形象类型;

2、核按钮P68板块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4题。

课堂小结

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特点:(特征+身份)

(神态、行动、心理、处境、情感、喜好)+身份

[本诗塑了一个的()形象]。(最关键)

2、具体分析表现:结合诗句有关描写手法,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手法+表现)

常用描写手法:细节刻画、烘托渲染、对比反衬、比兴牵引,借古、借物抒情寄托。以总体特征为“中心论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特征。

3、指出形象意义:深层含义、特别寄托,

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

检测反馈

(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问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蜀相教案【优秀7篇】

蜀相教案【优秀7篇】 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篇一 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 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 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 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所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中说:“子美(杜甫字)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那么,本首诗的哪个句诗,具体描述了诸葛亮的事迹?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诗歌形象鉴赏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高考备考专题复习:诗歌形象鉴赏教者:谢小平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楼五楼会议室 授课班级:高三(6)班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学习诗歌形象鉴赏方法,培养理解与分析能力,知识运用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与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典型例题及训练题,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学会规范回答诗歌表述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感 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学会规范回答诗歌表述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学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知识回顾: 1.温习,给学生三分钟,让其复习诗歌意象的相关概念。 2.提问,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 形象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 人物形象 A诗歌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B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事物形象 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即托“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篇一: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

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 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 “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

(完整版)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诉衷情陆游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 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

高中诗歌示范教案

高中诗歌示范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 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 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 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 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 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 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 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 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景物 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 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 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 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 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 形象的塑造。(偏重抒情的诗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一 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 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 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苏轼 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首词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 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 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 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 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 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把握《诗经》的根本学问。 2、积存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娴熟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把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沟通,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育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模糊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并且他们已具备肯定的阅读审美力。由于《诗经》年月长远,阅读上会有肯定困难,但诗歌篇幅短小,借助解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依据本诗的特点,主要采纳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和争论法。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中的文言学问点有清楚的熟悉。通过反复诵读,培育学生的语感,熟识课文内容。提问和争论使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到达本课的教学目的。另外为了与高考内容接轨,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高考考点链接,以及高考古诗文考题题型练习,让学生既能把握本课学习内容,又对高考学问点考察内容及题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幻灯片出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

诗歌解读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诗歌解读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公开课的讲解,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掌握诗歌表达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诗中的 人物形象,发现其中的深层意义。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其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人物形象刻画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2. 诗歌中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 什么是人物形象刻画,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2. 人物形象刻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如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 写等。 3. 通过对具体诗歌的解读,分析其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一段有关人物形象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 2. 理论讲解:主要讲解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及其在诗 歌表达中的作用。

3. 课堂练:以具体的诗歌为例,让学生自行解读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中的深层意义。 4.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解读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再次理解人物形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资源 1.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相关诗歌选集。 2. 教师所准备的有关人物形象刻画的课件。 3. 课堂练材料等。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发言、课堂笔记等进行评价。 2. 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其对诗歌表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成长情况。

高中语文_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考纲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了解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根据高考《考纲》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华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善良的明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在浩瀚的诗海词海中,伟大的诗人们词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采莲南塘的江南女子,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尽管世事多变化,尽管沧海变桑田,但这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形象却依旧鲜活。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形象内涵与分类 (一)何为“形象”?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二)分类概说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三、真题回顾 (一)【2014年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二)【2014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镜湖女 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橶(jǐ ),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1 《孔雀东南飞》是爱情的绝唱,是千古的咏叹。它是一曲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悲剧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既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就是悲剧中的崇高感。”(《美学原理》)这就是悲剧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尔说“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文学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孔雀东南飞》是如何写悲剧的,品味其悲剧美。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教师朗读歌词的前两段(屏幕显示),创设悲悯气氛。 问1:预习过全诗,请问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歌? 问2: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却更熟悉《孔雀东南飞》,为什么? 结合屏幕显示,迅速说明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屏幕显示“乐府”: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清代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最长的叙事诗应该是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百多万行,两千多万字)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二、过程 1.由《孔雀东南飞》引发的争议与探讨,引出本堂课程的目标: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抓住“有价值的”与“毁灭”两个关键词。 2.分析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 (1)刘兰芝的美好品质;(2)焦刘之间真挚的情感。 有价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赋的知识(铺陈渲染)、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反衬、比喻等。 3.如何毁灭——社会、性格 (1)不该毁灭的被毁灭,才是悲剧 社会悲剧:a.焦母和兰芝兄长的专制(焦仲卿对母亲的妥协;刘兰芝对兄长的屈服。根源:汉代独尊儒家后对礼教的推崇——孝。)b.女性的个人能力与社会世俗伦理的冲突。 焦仲卿两次求见母亲试图挽回;刘兰芝成功拒绝了第一次求亲,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剧:刘兰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内刚、率性倔强)与焦母性格(怪僻暴戾、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的冲突。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毁灭,才更可悲 性格悲剧:焦仲卿的性格(正直纯朴、懦弱内向、优柔寡断)。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屏幕显示:性格决定命运! 方法提示:从字词句入手,从细微处读书。品味艺术形象时,应就文段本身中的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总结 我认为:《孔雀东南飞》通过东汉末年人物性格冲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剧,以及刘兰芝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个体命运的悲惨和维护自尊的悲壮。焦刘夫妇不是时代文化的先觉者,也不是自觉的反叛者,但他们用自身的行动作了一次对文化的超越。我们在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设计 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教师朗读歌词的前两段(屏幕显示),创设悲悯气氛。 问1:预习过全诗,请问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歌? 问2: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却更熟悉《孔雀东南飞》,为什么? 结合屏幕显示,迅速说明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屏幕显示“乐府”: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清代沈归愚称其为 “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最长的叙事诗应该是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百多万行,两千多万字)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二、过程 1.由《孔雀东南飞》引发的争议与探讨,引出本堂课程的目标: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抓住“有价值的”与“毁灭”两个关键词。 2.分析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 (1)刘兰芝的美好品质;(2)焦刘之间真挚的情感。 有价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赋的知识(铺陈渲染)、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反衬、比喻等。 3.如何毁灭——社会、性格 (1)不该毁灭的被毁灭,才是悲剧 社会悲剧:a. 焦母和兰芝兄长的专制(焦仲卿对母亲的妥协;刘兰芝对兄长的屈服。根源:汉代独尊儒家 后对礼教的推崇——孝。)b. 女性的个人能力与社会世俗伦理的冲突。 焦仲卿两次求见母亲试图挽回;刘兰芝成功拒绝了 第一次求亲,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剧:刘兰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内刚、率性倔强)与焦母性格(怪僻暴戾、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的冲突。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细节描写,人物形象 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毁灭,才更可悲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阐明诗歌人物的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重难点: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尽管每个诗人的创作方法和风格都不尽相同,但他们会通过创作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意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要把握诗歌的主题,就必须把握意象。因此,意象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重点。 202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作品意象是指诗歌作品塑造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思想感情。包括人物形象、场景形象和事物形象。欣赏诗歌,要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典型意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欣赏诗歌中的人物。2、诗歌中的人物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诗歌强调叙事)在叙事诗中,诗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委婉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兴趣、情感或思想。3、了解人物形象欣赏的主题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21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21年天津卷,2021年山东卷、福建卷,2021年四川卷、山东卷,2021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21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 1.范例指南1:(安徽卷2022)读下面的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高中语文_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当中,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游子形象、少年形象、战士形象、闺妇形象等等。 2、齐读这些诗句。 3、交代学习目标:古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课件3)。 二、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虽然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很多但基本可以分成两类(展示课件4) 了解了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对我们把握人物形象,分析鉴赏诗歌,做诗歌鉴赏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高考当中人物形象鉴赏题目有哪些类型。 三、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展示课件5)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了这类题目的问法,我们再来看这类题目如何解答,也就是我们来学习一些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①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②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③“蓬头”“侧坐”等表明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例2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1、逐胜:寻觅美景 软红光:柔软的红色光芒 2、这首诗歌中的形象是否是诗人自己? 3、运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形象? 4、突出诗人的哪些特点?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5、规范答题步骤(展示课件9) 分析人物形象切入点一: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衣着和所处的环境描写等。 例3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1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 2.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 技能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2.能够准确判断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意义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欣赏和理解力 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导入环节: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岑参离别时所作。诗中通过草原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思绪。此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通过欣赏该诗歌,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二、讲解环节:介绍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 此环节将着重介绍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案例的解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写法及其用意有透彻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学生自选一首古典诗歌进行解析 学生将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深入剖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其蕴含的意义,从而实践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内容。 四、总结环节:集中讨论各组学生的分析成果 此环节将旨在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梳理和总结以前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

此次教学将采用“讲解+实践+讨论”的教学方式。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诗歌欣赏带入课堂;在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和案例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手法;在实践环节,学生将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总结讨论环节,学生将交 流各自分析的成果,从而提供一个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梳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简介古典诗歌所表现的文学形态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欣赏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讲解环节(30分钟) 1.教师讲解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常用语言技巧。 2.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如豪放浪漫的诗人形象、 纯美丽的女子形象等)的典型例子及其意义。 三、实践环节(30分钟)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优秀9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优秀9篇 篇一:《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驾驭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3、评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摧毁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罪恶。 二、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实力。 2、培育学生结合语境观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实力。 三、过程方法 品读法、探讨法 四、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相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华蜜生活的罪恶,培育学生珍爱生活。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听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孔雀东南飞》 二、走进文本(用问题带动阅读) 1、你认为焦母遣弃刘兰芝的缘由是什么? 预设: a、专断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b、无子说:共事二三年。 c、门第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2、能不能让他俩殉情的先后依次颠倒一下,让仲卿先“自挂东南枝”,然后,再让兰芝“举身赴清池”? 预设: a、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诚与坚毅 b、焦仲卿对爱情与母亲的顾虑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 为什么刘兰芝离婚后还能风光再嫁? 资料共享:

汉代对于妇女再嫁,亦与后世不同。汉代出现数位皇太后如汉文帝之母薄姬、汉武帝之母王姬都是再嫁之身,堂而皇之地做国母,无人以为异。女子再嫁三嫁,亦是不绝于书。据称,嫁人次数最高者大约是宰相陈平的妻子,嫁给陈平已经是她的第五次婚姻,这亦是令后人惊讶的一个例子。(《中国历史上的执政太后:女人天下》作者:蒋胜男华东师大出版社)汉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进一步滑落,表现在婚姻恋爱上,就是其自由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汉代妇女还未完全脱离社会生产领域,贞节观念也未形成习俗禁锢她们的心灵,加上汉代距原始社会尚近,原始古风尤存,使她们拥有肯定的权力和自由。她们可以自择夫婿,可以离婚、再嫁,甚至婚外恋也不受时人严厉非议。可见,汉代妇女具有比后世更多的婚恋自由。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东汉末年的闻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验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

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古诗中事物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义或社会义。 2.梳理鉴赏事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答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诗中常见事物形象的形象特征及象征义,总结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既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本节课我将结合高考题与同学们一起突破此考点。 二、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一)诗歌的事物形象 诗歌的事物形象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追求及对人事的看法,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小松》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①柱石功。为谢西园②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①方资:正可用来。②西园:西晋石崇的园林别墅金谷园,当时达官贵人们经常游聚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秀"表现了小松虽然孤独,遭受冷落,却能以其细叶轻阴独秀青葱,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形象。 B .小松要长到百尺,成为栋梁之材,就必须具有耐得住寂寞,经历许多次的枯荣变化,经受炎暑风霜的精神。 C .运用对比衬托是这首诗的特色。与李之盛对比来表现小松的“孤秀”,以霜雪严寒来衬托小松的坚强挺拔。 D.全篇虽未着一“松"字,却在字里行间处处凸显出小松的形象,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了小松的品格和精神。 (2)诗歌中“桃李”和“西园车马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诗人对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明确:(1)选B “小松要长到百尺……经历许多次的枯荣变化”错误。“一年几变枯荣事",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经历枯荣变化的不是小松,而是桃李。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用“桃李”象征赫一时的权贵,诗人对他们表达出嘲讽挖苦之情;用“西园车马客"象征对权贵趋炎附势之徒,诗人对他们表达了深深的不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示例: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

《木兰诗》 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8木兰诗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3.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我国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离真实的花木兰仍然有着差距,动画片中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果大家想认识原汁原味的花木兰,那么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走进花木兰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品,了解人物 向学生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表达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参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屡立战功。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代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籍贯、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目标导学二:诵读诗歌,疏通文义 1.诵读诗歌。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疏通文义。 (1)字音字形 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hán)鞍鞯.(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燕.山(yān)金柝.(tuò) 赏赐.(cì) 云鬓.(bìn) (2)积累文言词语 ①写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②写出以下加点词的古今义。 a.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人家、门第) b.阿爷.无大儿(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 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d.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e.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离开) ③请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义。 a.将将.军百战死(统帅军队的人) 出郭相扶将.(扶持) b.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 c.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 ④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