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课标要求】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单元目标】

1.初读四首诗歌,感受唐诗、宋词、明曲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精读四首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传达的不同情感。

3.研读四首诗歌,从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4学习写作诗评,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提升诗歌鉴赏经验。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属于古诗词诵读单元,、由一首唐诗《登岳阳楼》,两首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和一首明曲《游园》组成。

【设计说明】

四首诗歌的编排顺序体现了诗歌的发展过程,需要给学生普及诗词曲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而把握这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诗歌样式。在对每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之后,找出诗歌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阅读,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然后用诵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用写作诗歌短评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经验。

第1 课时登临赋诗多悲情:《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教学目标】

1.精读两首诗歌,从意象、技巧、情感等角度欣赏,运用知人论世、比较等方法,理解诗歌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发现诗人独特的艺术创造。

2.撰写诗歌推荐词,与同学交流体会,做到有理有据,语言准确。

3.梳理归纳登临诗的文化内涵,探究其原因,尝试创作登临诗。

【评价任务】

1.能否叙述诗人生平,语言是否简洁;能否有意识地结合诗句,从意象、技巧等角度赏析,能否表述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意蕴,能否对诗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鼓励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

2.推荐词是否有自己的观点,评论角度是否恰当,推荐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流畅、生动。分小组交流评选,选出三篇优秀推荐词进行朗诵与展示。

3.能否梳理出至少三点文化内涵,提纲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准确、简练。

4.创作的诗歌能否基本表达诗意,是否押韵。展示同学们的诗歌作品,以投票形式选出“十佳登临诗作"。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

1、背诵两首诗词

2、搜集关于古典诗词题材分类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登临诗。

课堂导入:

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望远,不仅可以遍插茱萸,赏菊放歌,将一切爽朗开阔的美景尽收眼底,更能诉说人们寄予山川河流的动人生命体验。

情境呈现:

我校团委准备举办一次以“登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鼓励同学们一起读诗,一起体悟人生。

活动任务一:奇文共赏话因由

1、请你从《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选一首,填写表格,并结合表格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提示: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字数不限。可以在你所读到的情感的精深处、表达技巧的精到处、意象的精妙处等方面尝试微写作。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朋友严武已去世,他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

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无一字”,音信断绝,“孤舟"飘泊度日,年老多病,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推荐词:

示例1.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近看孤舟,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一贯忧国忧民的杜甫,胸中必定会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也正是由此,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

示例2.前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唐庚评点杜诗道“杜诗虽小而大”,虽为渺小的个体,却总以阔大的胸襟容纳天下,便为杜诗中“小" 与“大”的辩证体现。

约写于王安石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

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推荐词:

词的上片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瑰丽又壮美的山川景色。在修辞上采用了比喻。在写法上,远近交错,动静结合。下片通过《泊秦淮》和《台城曲》两个典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念"“叹”“谩嗟"所领起的三句话所表达的感慨在程度上逐渐加深。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难以在朝廷上施展抱负。他来到金陵,看到了国家的隐忧,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从个人遭际到国家安危,他急于将兴亡的规律告诉统治者,不再让“悲恨相续”。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总结鉴赏方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积累知识、熟悉典故,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活动任务二:悲情根源细思求

1.归纳情感内涵

同学们讨论交流,得出大致结论。

展示总结:登临诗的情感内涵丰富,思念之情、身世之悲、壮志难酬、忧国忧民、励志喻理、愉悦闲适等。总体的审美倾向是“言愁叙悲"。

2.读书沙龙活动的交流环节,主要任务是探讨“为什么登临诗词情感以悲情为主”。每个参与者都要发言。请结合所学诗歌,列提纲与同学交流,并诵读所学诗歌作品。

小结:

(1)无限风光一望中——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河山,发作者登临之愉悦。

(2)散上峰头望故乡——羁旅流离之愁,思乡怀亲之苦,表达孤独寂寞之感。

(3)山登绝顶我为峰——抒怀励志,抒发作者的远大理想与豪情壮志。

(4)万方多难此登临——怀古抒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

(5)喻理谴怀陶性情——寄寓登高幽情,感悟人生哲理,抒发自己的追求。

结合作品:《观沧海》《登飞来峰》《望岳》《相见欢》《登高》等。常言道“登楼必愁,登台必悲。"为什么登临诗词情感以悲情为主?

参考提纲:

1、视野上的改变。登高时候景物给人的视觉冲击,会让人心境豁然开朗。然而,人生的渺小与天地的阔大相比,放眼有不可见之处,极目有不可达之境,也使人油然生出怅惘之情。。

2、人生现实。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处境,不同地点,都会在登临之时生发不同的情感。

3、文化传统。中国自古就有登高的习俗,文人也有“登高望远,登高必赋”的文化情结。

诗歌就是遭遇理想与现实背离的诗人寂寞诗魂的精神见证。

活动任务三:诗词文化一脉流

新时代的青年,传承文化,责无旁贷。读书沙龙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诵读展示自己的登临诗作品,你能否创作一首参与交流?(注意押韵、情感,不重平仄)

1、学生作品呈现并点评

2、教师诗展示

登高

郦波

层台花未开,揽佩起徘徊。

云向鬓间过,风从心上来。

忽然起浩荡,已矣叹弥哀。

桃李人间事,刘郎安在哉!

3、结束语:登临而生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无不展现出古人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人生感悟。通过登高所见所感,杜甫老病孤愁、忧国忧民的悲情,王安石借古讽今、忧患朝廷的悲情,彰显了诗人们心系家国的人格境界,无不在警醒我们要有悲悯情怀、家国情怀。

【检测与作业】

整理课上两首诗歌的推荐词,写成500字左右文学短评。

【学后反思】

中国古典诗词不胜枚举,如果把古诗词以题材归类,相同题材的

诗词往往会有相似的情感,推而广之,可以做到“读一首诗,知一类诗"。这一节课,我们以《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为范示,群文教学,并联系曾学过的诗词《观沧海》《登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概括这类登临题材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鉴赏诗词的基础上体悟诗人登临时多表现出的悲情。

本节课学习活动一让学生写“推荐词”,培养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更是锻炼学生微写作能力,为本单元最后的文学评论写作打下基础。2022年高考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冯至的《江上》第9题“谈谈你的理解",官方解析答案近乎于500字的纯粹文学评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把握作品,发表见解的能力非常重要。

存在的问题:学习活动二“悲情根源细思求”,由于学生积累上的欠缺,所以迁移的很多诗词的例子,教师总结过多,可以用制作归类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积累并进一步完善。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在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对比中,更深刻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在李、杜对比中,深刻体会杜诗的风格和杜的情怀。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 2、比较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洞庭湖上,一岳阳楼,古往今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大家请跟我诵读这样的字句,一楼何奇?一楼不奇。奇的是众文人的才华,众文人的情怀。范仲淹曾在岳阳楼上感慨,那句话是?这就是范的情怀。在中国历史上,像范这样忧国忧民的伟大人物是从不会寂寞的,就像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杜甫,也留下了千古佳作----《登岳阳楼》。请听范读。 有这样一副对联,对二人作了如此比较。提问。后乐先忧,范希文差不多了解这个道义;昔闻今上,杜少陵才可以谈论诗歌。范在杜后,但可见后人对杜的评价高。《金玉诗话》有评:“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不知少陵心中吞几云梦也。”杜甫此诗一出,后人不敢复写洞庭,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杜甫绘景太妙,还是情怀感人至深?众多同样题材的诗词中,单单给了杜甫这么高的评价,这节课就让我们鉴赏一下杜甫这短短的五言律诗,看看妙在何处? 二、吟诵 1、全体背诵 2、同学们首先获得的感受是什么? 3、在这样的基调上再次吟诵,个人背诵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吟诵古诗要注意两点:(1)理性把握。知人论世,走进诗人内心,感同身受。想当时,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年老体衰。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 (2)感性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同学们吟诵此诗的感情不到位,是因为大家还没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指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课标要求】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单元目标】 1.初读四首诗歌,感受唐诗、宋词、明曲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精读四首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传达的不同情感。 3.研读四首诗歌,从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4学习写作诗评,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提升诗歌鉴赏经验。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属于古诗词诵读单元,、由一首唐诗《登岳阳楼》,两首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和一首明曲《游园》组成。 【设计说明】 四首诗歌的编排顺序体现了诗歌的发展过程,需要给学生普及诗词曲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而把握这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诗歌样式。在对每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之后,找出诗歌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阅读,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然后用诵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用写作诗歌短评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经验。 第1 课时登临赋诗多悲情:《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教学目标】 1.精读两首诗歌,从意象、技巧、情感等角度欣赏,运用知人论世、比较等方法,理解诗歌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发现诗人独特的艺术创造。 2.撰写诗歌推荐词,与同学交流体会,做到有理有据,语言准确。 3.梳理归纳登临诗的文化内涵,探究其原因,尝试创作登临诗。

【评价任务】 1.能否叙述诗人生平,语言是否简洁;能否有意识地结合诗句,从意象、技巧等角度赏析,能否表述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意蕴,能否对诗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鼓励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 2.推荐词是否有自己的观点,评论角度是否恰当,推荐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流畅、生动。分小组交流评选,选出三篇优秀推荐词进行朗诵与展示。 3.能否梳理出至少三点文化内涵,提纲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准确、简练。 4.创作的诗歌能否基本表达诗意,是否押韵。展示同学们的诗歌作品,以投票形式选出“十佳登临诗作"。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 1、背诵两首诗词 2、搜集关于古典诗词题材分类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登临诗。 课堂导入: 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望远,不仅可以遍插茱萸,赏菊放歌,将一切爽朗开阔的美景尽收眼底,更能诉说人们寄予山川河流的动人生命体验。 情境呈现: 我校团委准备举办一次以“登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鼓励同学们一起读诗,一起体悟人生。 活动任务一:奇文共赏话因由 1、请你从《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选一首,填写表格,并结合表格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提示: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字数不限。可以在你所读到的情感的精深处、表达技巧的精到处、意象的精妙处等方面尝试微写作。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朋友严武已去世,他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 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山西运城鹳雀楼。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岳阳楼整体建筑没用一颗铁钉,没用一道横梁。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的头盔。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有很多描写岳阳楼美景的句子,比如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 五、回顾旧知 (一)如何读懂诗歌? 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形象+手法+语言为什么写——情感 (二)方法——五读法 1.读题目 2.读作者 3.读注释 4.读意象(梅兰竹菊松等) 5.明典故

6.读选项问题:范围、要求等 ①读题目 登:点明题材(登临诗),如《登高》《登鹳雀楼》《登幽州台歌》等 岳阳楼:交代地点 登临诗词鉴赏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诗人在登高时所作的诗歌,内容一般为登高见闻,借登高来抒发某种情感、志向。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古及今,文人所赋之深情,从总体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望天门山》 2、登高怀人、客中思乡,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登鹳雀楼王之涣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李益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宣州谢朓(tiǎo)楼饯别校(jiào)书叔云李白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6.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表达对宇宙无穷,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②读作者: 1、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 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沉郁悲壮的诗风。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诗歌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吊古讽今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回顾,识记生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一起欣赏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含板书)

桂枝香金陵怀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本词,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问题探究、自主合作探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配乐展示金陵(南京)古城照片。 配合语言描述:金陵古城,见证着历史的更迭与变幻。文人墨客,登高望远,看六朝繁华褪尽,生发出满怀的愁绪。发忆古之幽情,吟伤今之离恨,凝 聚笔端,成就名篇佳作,经久长新。当金陵古城遇到王安石,又会碰撞出怎 样的火花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桂枝香·金陵怀古》。 请一位学生大声地诵读课文。 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回答课前预习作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展示: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词 1.作者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 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 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世称荆公。卒谥文。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2.写作背景。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廿年仕宦生涯, 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3.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王 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桂枝,喻名贵的树木。 三、诵读诗词,把握情境 教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学生注意读音与节奏。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 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欣赏。 问题一读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学生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词的上阕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背诵整首词 一、导入新课 孔子曾言:“仁者怀山,智者抒水。”古代先贤在潺潺流水面前总能汲取不少深刻的智慧。范仲淹对着洞庭湖发出感叹:“面对先天下之忧而自忧,追随后天下之乐而自乐。”毛泽东在江水中击浪时代表全国百姓问道:“苍茫的大地,谁能主宰沉浮?” 水,是情感的触媒,它承载着千古不变的家国之情。今天,让我们沉浸在诗意的境地中,感受千年洞庭水与长江波澜的奇妙;在明亮的景致中理解情感,体味水中流淌着的千古家国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初入诗境,观水识人 初入诗境,观水识人 二、初入诗境,观水识人(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我们将一起进入诗意的胜境,通过赏析杜甫和王安石的诗句,以及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深入感受洞庭湖与长江的壮阔景色。首先,我们先来听一下两组同学朗读的课文,请注意找出描写水的句子。 学生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学生2:“千里澄江似练。” 老师:很好,你们已经成功找出了描写水的两句诗句。现在,请你们谈一下这两句水景的特点。 学生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乾坤日夜浮”表现出水的辽阔和浩大,仿佛是整个天地都浸润在水之中。而“千里澄江似练”则描绘了江水清澈透明,宛如一层薄薄的练子覆盖在水面上。 老师:很棒,对水景特点的理解很到位。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杜甫和王安石这两位诗人。谁能告诉我杜甫和王安石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作的这些描写水的诗句呢?

学生4:杜甫是在公元768年,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漂泊江湖来到岳阳,写下了这些描写水的诗句。而王安石则是在公元1076年,回到澄澈的长江时写下的。 老师:不错,你们对于诗人背景的记忆很清晰。现在,我想了解一下这两位诗人在他 们的时代里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5:杜甫是在唐朝,他是一位文学巨匠,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切。而王安石是在北宋,他是一位政治家兼文学家,他进行了变法改革,推动了北宋的社会进步。 老师:很好,你们对于诗人在历史时期的社会影响有着清晰的认识。最后一个问题, 杜甫和王安石在他们的生平中都经历了一些波折,能谈一谈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吗? 学生6:杜甫在晚年身体状况不好,但他仍然坚持漂泊写诗,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而王安石则在长期的仕途生涯中经历了变法的成功和失败,但他一直保持睿智和决断。 老师:非常棒,你们对于诗人生平的描述很生动。在学习这段内容时,记得多思考诗 人们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作品的内涵。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深入思考。谢谢大家! 三、再入诗境,缘景明情(小组合作探究) 老师:早上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深入诗境,通过分析杜甫和王安石登临高处时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对诗句的深度理解,来感受他们心中的河山壮丽。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动作表情的句子。 学生1:“凭轩涕泗流”和“叹门外楼头”。 老师:很好,你们已经找到了这两组描写动作表情的句子。现在,请问一下,当杜甫和王安石登临高处时,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呢? 学生2(青云组代表):当杜甫凭轩涕泗流时,表情应该是沉痛而深思的,而叹门外楼头应该是表达着一种哀叹和叹息的心情。他们的动作表情都透露出对身世和时局的深刻忧虑。 老师:非常好的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洞庭组和澄江组的任务。洞庭组同学,你们能告诉我们登上岳阳楼的情景是如何呈现的吗? 学生3(洞庭组代表):当我们登上岳阳楼,我们为杜甫搵英雄泪,向他询问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这表现出对杜甫深刻内心的关切,同时也是对他在历经磨难后所流露的情感的理解。 老师:非常赞赏你们对杜甫情感的敏感洞察。澄江组同学,王安石在千里澄江畔登临时,有什么样的观感和思考呢?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 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怀古? 二、《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共性特征 三、作者杜甫和王安石 四、作者的写作意图:发己声(为什么写?Why )怎样写?(how)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怀古?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这个特征,不仅表现作品的数量上,更是颤动于每位作者的思维习惯、寻访敏感和表达模式间。古代诗歌,亦然。 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之一,但让人骄傲的是它是现在唯一个还在传承还保有生命力的文明。历史悠久,文化文明灿若星河,当然,每一个活在这种文明中的人,必然在读写中都会代入古人古事古迹。怀古是在华夏血脉传承重要的一环。古人古事在诗人的书中,在诗人的头脑中,古迹在诗人的眼前,自然而然,成为诗人写作的重要一部分。 二、《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共性特征 咏史怀古诗特征:题目特征(外貌特征):古迹名、古人名、咏、怀古、览古 三、作者杜甫和王安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歌忧国忧民,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王安石(1021.12.18-1086.5.21),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 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 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诗歌知识点总结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战马,代指战争)关山北,凭轩(倚窗)涕泗sì流。 内容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手法: 1.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夸张、动词的运用。“坼”“浮”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境界广阔、气魄宏大。 情感: 颈联写出了自己老病孤苦悲惨处境。 尾联是两个景象: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和岳阳楼上倚窗眺望流泪的老诗人。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因为想到了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诗歌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的无可奈何的苦痛。心系天下的情怀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爽,天高气爽)。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各个王朝接连覆亡)。千古凭高(登临高处)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内容: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手法: 1、比喻、由近而远、动静结合。“似练”“如簇”“星河”是比喻。“归帆”“酒旗”“鹭起”等是动态。整体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2、用典。“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的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度,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的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 3、虚实相生。上片写眼前景,下片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情感: “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对陈后主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嘲讽和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3.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词的能力。 4.体悟王安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梳理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并能学以致用。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创意】本首词与之前学过的两首怀古词相比,在理解鉴赏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本节课在设计之初,充分阅读体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根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以及课程内 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 ..诗歌的过程中去体会诗歌的情感。在鉴赏的基 础上,归纳总结鉴赏怀古词的方法步骤 ..............,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落实。 总之,诵读 ..诗词是体会诗歌的重要途径,所以本节课多次要去学生用 不同的形式进行诵读 ..的形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语文 ..,最终再用诵读 课堂不能没有读,诗歌更不能不读!学习又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 ..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成为一个阅读鉴赏文本的独立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怀古词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文化魅力。 二、整体感知鉴赏 1.一读,读准字音 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 2.二读,读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句意,对句意的理解,还有哪些疑问,相互交流。 ①可能存在的疑惑: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帆棹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代指江面上的船;背,是迎着,逆着的意思;矗:矗立。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是华美的小船;云淡是指天空上笼着一层淡淡的云;星河是指倒映着星空的长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怎样就流走了?随流水,这里表面上看是长江之水,但在这里应该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六朝的繁华奢靡都随着朝代的更替消逝在历史的长河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 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文诵读中的一篇,《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诗歌之美、诗人之情,主导学生思维走向及课堂走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淡化了对诗歌诗句的逐步串讲,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这首词能够在众多怀古词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在立意和识见上,高瞻远瞩,寄意深远。所以,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过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培养对诗歌的意境分析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1、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2、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学生对宋词的学习鉴赏有一定难度,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导入。 《桂枝香·金陵怀古》 一、认识金陵,走近诗人 1、导入:芳草萋萋,澄江似练,“虎踞龙盘帝王州”的金陵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记取了多少诗人的千古喟叹! 2、走近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2、学习目标 ①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②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③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3、读诗词,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斜矗漫嗟荣辱寒烟衰草 上片写景,下片借古讽今。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天气:初肃。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一、导入: 北宋时期,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登上金陵的高处,面对大好河山,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这位词人就是王安石。 《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意思是说:有三十多首写金陵怀古的“桂枝香”词,但王安石的这一首是最好的。 那么这首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金陵: 金陵: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在秦淮河畔建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先后有春秋时期的吴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十三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所以南京被称为十三朝都会,那么悠久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别名就特别多,比如说:金陵、秣陵、越城、建康、应天等等。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 三、播放朗读音频,或者让同学们朗读课文; 四、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并与同学们一起对课文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展现在作者眼前的虽然是一副秋景,却丝毫不见萧瑟悲凉之感,眼前所见,高远明丽,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提问:“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答:用典:化用谢眺《晚登三山环望京邑》中的”澄江静如练“之句。 比喻: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 动静结合: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的下片,王安石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个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来追忆六朝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最后的陈后主,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的“门外楼头”,化用了杜牧的《台城曲》,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最后六朝君主就想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那么对此呢,王安石发出了深深地感叹。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的感叹,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那么在最后呢,王安石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提问:从“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一句思考:后人是否吸取前车之鉴? 答:没有;本句强调“至今”“时时”两词,这是对当今朝廷向六朝统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总结:上阙: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 下阙: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借六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五、艺术特色的鉴赏: ①、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 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抓住意象,体会意境特点,把握感情。 2、品味本词的语言,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抓住意象,体会意境特点,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词的语言,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这样一座古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这座城是?(金陵) 有这样一个文人,他才气纵横,诗、词、文俱佳,身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名传千古;他也是政治家,怀揣强国之梦,书写了北宋历史上变法图强的亮丽风景。这个人是?(王安石)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王安石,就在金陵留下了自己的千古绝唱《桂枝香金陵怀古》。今天,让我们走近本词,感受其艺术魅力。(板书课题) 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2.王安石名句知多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三、写作背景 《桂枝香》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出知江宁府1076年之时,即熙宁年间。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在秦淮河畔建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先后有春秋时期的吴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十三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南京被称为十三朝都会,那么悠久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别名就特别多,比如说:金陵、秣陵、越城、建康、应天等等。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四、整体感知 题目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题材:咏史怀古诗、登临诗 2.听文正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chéng) 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 ) /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lù) 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jiē)/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

登岳阳楼、金陵怀古、过洞庭、罗皂袍原诗、翻译、赏析【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2020】

必修下册古诗词赏析资料【高中部编语文2020版】 资料内容:【原文】【翻译】【赏析】 古诗词目录: 登岳阳楼/杜甫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游园(【皂罗袍】)/汤显祖 登岳阳楼/杜甫备课资料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赏析】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的博大襟怀。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资料 【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赏析】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以“登临送目”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理解性默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精选 《登岳阳楼》 1.《登岳阳楼》中表现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3.《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4.(2016山东)杜甫《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5.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基础的诗句是:,。 6.《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参考答案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6.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桂枝香·金陵怀古》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在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绢;远山青翠可爱,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 2.《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 3.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 4.《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 7.《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词人关注到江中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 8.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就是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亡国之恨。 9.《桂枝香》中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水和山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 10《桂枝香》中用“归帆”“西风”“酒旗”等意象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秋日残阳图”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日落之江天,“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1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以“________________”四字领起,为全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1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抒发人们耽于享乐,不能借鉴前朝教训的感慨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桂枝香·金陵怀古》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