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难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成为承袭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的积极力量,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由于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的现象。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他们从小就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花草树木┉┉这些都能带给他们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其次、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另外,他们父辈的艰辛及要求摆脱贫困、渴望子女成才的强烈愿望,在孩子心中激起了浓烈的情感,和他们所表现出的韧劲,是城里的学生所不及的。

二、课题的界定

1、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

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2、乡土教学:利用人们生活相关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展开教学,使人们对乡土的环境有充分的理解,以作为培养乡土感情的基础及建设乡土的基本知识。培养人们对乡土有爱并具有责任感,乡土观念才能形成,显示乡土教育具有情意的教育功能。缺乏情意的教育功能,便失去乡土教育的意义。透过对乡土艺能的学习,对乡土的认知将更为深刻,也可使乡土艺术获得传承。

3、乡土作文教学:以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作为写作的素材,通过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来赞美家乡,从而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研究的策略

本课题是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乡土作文的创作来实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终实现要我写为我要写的目的。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力求在乡土作文教学中寻找到更适合学生的写作教学指导策略。

1、体验农村生活活动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引导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有自己的亲身体验,作文就具有生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1)活动体验,获得真实感受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走出家门,参与农村劳动,玩一玩大人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等,进行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改变活动的组织形式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并获得参与活动的真实感受。

(2)课堂交流,再现生活

根据自己、伙伴间开展的活动进行课堂交流,将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最受

的细节描述下来,在教师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质量时,以学生的交流质量作为一个方面,使学生不断完善语言组织,

(3)梳理材料,聚集焦点

对于学生所交流的活动由于事先教师没有进行统一安排与组织,出现活动内容五花八门,学生的兴趣往往集中在自己没有参与过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发言交流的材料,选取自己也感兴趣的活动,最后确定我们最喜欢(想参与)的活动,并再请中选学生进行活动全过程的说明与交流,使整个活动更加完善,同时对于抽到交流的学生来说又一次获得语言训练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写作点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落实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在作文中等写作技巧。

(4)当堂作文,再现活动

根据学生的活动复述以及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自己参与的活动写具体40分钟内完成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写作。

(5)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学生完成活动经过的写作后,进行当堂作文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议,修改;同桌互改作文;完成全文的写作,评选出若干活动奖项。

2、收集乡土性文学的教学策略

(1)收集乡土语言、民间故事、传说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其日常口语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最鲜活最生动的作文语文,学生在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并在作文中加于运用,农村学生在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语言来作文,不仅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还能激发作文的兴趣。(2)收集民间的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它又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时代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同时这些民间故事还能激励人们热爱生活、颂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

(3)收集农村中发生的新奇事。

农村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奇的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身边新奇的事。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随笔撰写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新鲜事的

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学习随笔的撰写,为写好作文提供相应的素材。

3、观察农村变化纪实性作文教学的策略

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观察能力偏弱一直以来是困扰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选材。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给予观察方法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景、物等通过作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1)观察农村自然风光

农村的风光其实是一片最好的观察实验田,引导学生进行自然风光的观察,将目光定格在农村积极向上的风景之中

(2)观察农村变化

近一段时间来,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农村中每月都有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如果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学生可能会对此熟视无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导学生

(3)观察农村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发展,如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通过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展示家乡,从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4、描绘未来农村想像性作文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在小学高年级段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怎样引导学生写想像性的作文,而非学生胡思乱想,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引导学生以现实为基础,旧的事物之上发展新的事物。

(1)想像未来农村

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让学生记下农村中不和谐的一面,以此为情景,引发学生议论,提出改进的看法。再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想像——《20年后的新农村》、《未来的农村学校》等想像性作文的写作。(2)新编民间故事、传说

农村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干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

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编写、创作民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011.9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难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成为承袭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的积极力量,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由于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的现象。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他们从小就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花草树木┉┉这些都能带给他们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其次、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另外,他们父辈的艰辛及要求摆脱贫困、渴望子女成才的强烈愿望,在孩子心中激起了浓烈的情感,和他们所表现出的韧劲,是城里的学生所不及的。 二、课题的界定 1、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第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几年来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神”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言之有物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我首先从以下三方面来扫除农村小学生写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了“言之无物”的恐惧。 说真话就是作文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写,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了。面对这种现状,我引导学生“说真话”,效果颇佳。 如,教完《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刚给同学们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我马上让同学们观察“从上课铃响”到“教师开始上课”这大约1分钟的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下来。结果篇篇形象生动。其中一位同学下课时忘了上厕所,铃一响他着急了,我引导他把自己刚才的“经历”先说出来,而后稍给予指导,再让他写出来。他写道:“‘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糟糕!我还没上厕所呢,怎么办?我扭头就向厕所里冲刺。啊!正巧与往厕所外边跑的王刚撞个趔趄。也顾不上说声‘对不起’,赶紧往厕所里挤。等我解完手后,来不及系裤子。于是,一边跑一边系裤子。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门口喊‘报、报、报告’时,同学们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哄堂大笑。”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初步探索》 中期研究报告 古冶区吕家坨第一小学赵月李晓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作文教学一直是较难的议题,学生作文时,常有“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啃铅笔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一从学生因素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我校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却不用说去野外劳动,就连泥中玩耍、山上采花这些游戏也已不可能,他们过着的是“望着四角的天空,守着电视机”的生活,阅读面窄,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成的作文大多是套话、空话。二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看,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师依然遵循“教师讲——学生做”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作文教学不够重视,没有从“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一高度去认识写作,对作文教学不能提前谋划,对许多观察作文没有安排学生去体验。三从现行教材看,教材整体偏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被弱化。作文教学变成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技巧训练,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因而因地制宜,整合农村教学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课堂常态下进行,采用文献研究法、资料搜集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 2.文献研究法:根据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小学有效教学理论;听取和观看专家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资料搜集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4.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5、经验总结法: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 6.个案研究法:树立优秀个人和优秀作文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注重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提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仍有提升空间,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教育环境。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重要性、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培养、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教师水平、提升空间、关注支持。 1. 引言 1.1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文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1.2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在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落后等因素影响,作文教学往往被忽视或滞后。许多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甚至出现了“教而不学、学而不用”的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和培训,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也体现在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许多学生在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观点立意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作文重复性较高,缺乏个性化和创造性。这种现象不仅制约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发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亟待改进和完善。只有认清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提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优质的作文教育。 2. 正文 2.1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要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是指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文化习惯等。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独特,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充分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作为习作题材的来源。乡村风景、农事活动、民间传说等都是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作为习作的题目可以是“我的家乡”,让学生写一篇描绘家乡风景的文章,通过描述山水田园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独特之处;或者可以是“爷爷的故事”,让学生写一篇描述爷爷的本事或者乡土故事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作为习作内容的背景。在习作中加入一些乡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习作的内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在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习作中,可以引入乡土文化中的某种民族服饰或者饮食,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把习作写得更加生动有趣。 乡土文化资源还可以作为习作写作技巧的培养对象。乡土文化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运用到习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进行一些乡土文化表达的训练,如用对仗的方式表达乡土人物的特征或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乡村的景色,都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乡土文化资源也可以作为习作的评价标准。习作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而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和格式。通过对习作内容和思想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要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乡土文化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采集和整理乡土文化故事,设计习作题目和材料,组织学生观察和体验乡村生活,开展乡土文化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乡土文化。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充满乡土气息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充满乡土气息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事实告诉我,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相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农村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作文素材十分贫乏。但,农村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学生可谓生长在一个得天独厚的创作环境中,我们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一、热爱农村,寻找素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为热爱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才会体验到写作之快乐、写作之情趣,才能把写作当成书法自己真实情感,表达自己真正想法的平台。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也是孩子们习作素材的宝库。我们的家乡——定埠位于胥河之畔,这里人杰地灵,物华景秀,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曾经挥毫赞美这锦绣河山。因此,我们该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绿水田园,欣赏家乡的菜园、绿野、果林。这样,大量习作素材将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强烈的习作兴趣。 二、关注农村生活,积累素材。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应该像闰土一样心里有着

巧用乡土资源搞活作文教学

巧用乡土资源搞活作文教学 初中生的作文,普遍较为肤浅,与现实生活脱节较为严重,假、大、空的现象仍然存在着。在作文教学中,要突破这个弱点,巧妙利用乡土资源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乡土资源即本地资源,家乡资源,这种资源为学生们所熟悉,也较容易使他们感兴趣。教师若能注意平日的积累,并能在作文教学中时常引用,将会提升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与写作水平。 一、充分利用诸如校刊、校报、文学社刊等校内作文资源为榜样,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 我们教师在平常的作文讲评课中,都会把学生的好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宣读。这是一种好方法,但我们选“范文”的范围若能扩大到全校,就需要校刊、校报来帮忙了。如老师布置了写新年的作文,本班的学生没有很出彩的,但是能在校刊中找到下面一篇出色的短文: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睛 俗话说:不过十五都过年。今天,我家也像过年一样热闹。 我家大年初五杀鸡鸭。因为大年初五杀鸡鸭的民俗传统,所以我家杀鸡鸭。不是我们要杀鸡鸭,也不是我们想杀鸡鸭,而是我们不得不杀鸡鸭,因为风土民俗。 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做作业。因为老师要检查,所以要做作业。不是我们想做作业,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做作业,因为老师要检查。 想着我就笑了,这世界有那么好玩的事。世上有许多不想做的事,但是你必须去做,因为有人逼。木然的我们早已习惯如此。不然,为什么一种新学说会遇到那样大的阻击,遭到他人的不认可,这就是墨守成规的表现。 今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真理。它是有趣的、深沉的、明了的、有道理的,因为这个真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一处。(节选自校刊《百草香》;作者为七年级学生刘帆) 一般而言,在校内找到的现有的优质资源,都是较为新鲜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能受到他们的欢迎,能引导他们的目光向身边的生活探索,写出有真情的作

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农 村小学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差异,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生在作文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一、培养语文兴趣 在农村小学中,许多学生有着较为贫困的生活背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利用生动 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语文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朗读、听写等 方法,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二、打破思维定势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常常存在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 到语文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并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 表达。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传授写作技巧 农村小学的学生教育水平较低,很多学生在作文方面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应 该如何写作。因此,教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写出较好的作文。比如, 如何构建写作思路、如何补充细节等。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 教学方法和计划,让学生有系统地学习写作技巧。 四、组织写作比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写作比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比如,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章或者对 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点评,增强交流互动的意识。此外,还可以举行作文评选活动,评选 出一些高水平的作文,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只有让 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际重要性,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得语文教 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论文:浅析农村小学作文的有效教学

浅析农村小学作文的有效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在有限的作文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立足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广阔的田野无处不美,孩子们喜欢洒满童年欢乐的竹林,喜欢夏季游泳的池塘,还喜欢自家的菜园子、美丽的小院。在那里,没有任何浓妆艳抹,没有人为雕饰,全是实实在在的“朴”和“真”。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能给以充分的引导、深切的关注,并给他们观察策略的指导,拨动学生心灵之弦,生命的灵性与活力能得到凸现,独特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童真童趣就会得以释放,写景状物的习作孩子们就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还颇有情趣。 在农村,乡风民俗式节日应接不暇:正月里拜年祝寿说吉祥话;三月扫墓“插清明”,五月端午赛龙舟,吊唁屈原吃粽子;七月初七观银河,浅析农村小学作文的有效教学牛郎织女会鹊桥;八月中秋吃月饼;九九重阳敬老人;腊月家家忙过年……这

些都构成了灿烂的乡土文化,是农村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孩子们留意,教孩子们筛选,其中该有多少人和事可以入文。很多的时候,孩子们对此熟视无睹,犹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对此,我常提醒孩子们留意身边的这些乡风民俗,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节日让他们去参与、去体验,并将其当作一次次的作文契机。每当孩子们群情激奋,我便予以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一篇篇鲜活的习作便应运而生了。 走进自然景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像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游芳草地,去赏绿荷池,去唱秋收歌,去吟白雪诗,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情绪高昂,在一次又一次的亢奋之中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促成其“情动而辞发”。孩子们收获了成功,尝到了走进大自然的甜头,往往会自觉地去拥抱大自然而乐此不疲。这不失为写作收集素材的妙法。 二、灵活多样的形式激起孩子多动笔的好习惯 农村的孩子好动,农村的孩子好玩,农村的孩子好说,但农村的孩子并不好写。他们看书不多,词句的积累量不足;他们心中有话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只想早点完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通用9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通用9篇) 篇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由于人才流失和待遇问题,农村小学教师数量稀少,而且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的作文教学知识。 2.学校条件欠佳。很多农村小学资源有限,图书馆和实验室不齐全,这给作文教学造成了不少阻碍。 3.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由于农村环境的限制,许多学生没有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高,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2.完善教学资源。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投入,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看到更多的优秀作品。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策略,就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二: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积极性和可读性,甚至有时语言表达不清晰,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不了环境的束缚。 一、现状分析 1.缺乏阅读习惯。由于环境的限制,部分农村小学生没能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课外知识缺乏。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师力量有限,许多学生往往只能参加少量的艺术、音乐等课外活动,缺乏广泛的知识背景。 3.思维能力有限。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机械式记忆中,而缺少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对策建议

跟着《乡土中国》学写作

跟着《乡土中国》学写作 好的文章是从心底里发出的美妙乐章,让听的人如痴如醉,也让写的人熠熠生辉。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篇好的作文反映出一个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现出的是他(她)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和情感态度。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一篇作文能够写的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呢?我认为有一些问题是有着共性的,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谈一谈吧。 一、作文要写具体 善于观察。苏轼在他的诗句中有一句充满哲理性的名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写出了事物具有多个角度的特点。因此我们观察生活的时候,要相应的以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全面细致地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中,他当然不仅对静止的事物,对变化的事物整个过程也要看全,每个发展阶段也要看细。写作离不开创意,能打动读者的就是一篇文章的出彩之处。换而言之,创意对于一篇好的作文也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创意需要作者的构思,是对文章内容的更深层次的把握。费老师在写关于礼治秩序的内容里,他说西方大多数国家从古到今一直有法的存在,他们遵从的是用一个普遍的法律来维持一个国家的秩序,而这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方式是大为不同的,古代社会是传统的礼法,乡土社会运用的就是礼制的人治社会。乡土社会的人和,展示了当时人民的信任与古朴。这样对比中西方的描写,让读者对礼法的认知程度也更近了一步,也不失为是增加了文章的创意。 勤于思考。写作文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调动起思维的活跃性。记事的作文,离不开事情的起始、发展、高潮和结果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写人的作文也离不开具体事件的发生。《乡土中国》里不乏有对各种人物、事件和风俗习惯的介绍。费孝通先生说,土地就是农民的根本,正是世世代代的农耕生活养育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农民,所以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造就了一个这样的乡村社会。他从社会的发展脉络中讲起,看到了中国农民身上的淳朴和厚重,剖析的诸多乡村现象,看似与城市里车水马龙的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着其中紧密的联系,让读者在读完文章以后依然保留思考的兴致,这就是文章的巧妙。 培养兴趣,提高自身修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兴趣,那就很难做好。对写文章来说不敢动笔去写,或者是漫不经心地去写也是

浅谈农村小学创新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创新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收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许多农村小学的孩子还是怕写作文,很多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许多农村老师的看法不一,但大同小异,认为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困难。 在创新作文教学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上要善于抓住农村小学的优势,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创出一番新天地。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开拓习作资源。 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长期处于一种环境中,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熟视无睹,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自然风光,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去体验农村的风土人情,如:春暖花开时,让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劳动,拾麦穗,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等。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事,状物的文章,由于写作素材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写起来便会如鱼得水,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并给以指导,在用心潜词造句的同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标点,使得文章锦上添花。 二、积累写作素材,丰富习作内容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1) 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就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再如“白露三朝晚稻齐”,说的是水稻一般在白露前后抽穗。学生通过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一举两得。 (2)体验农村新生活 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的劳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要鼓

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李丽霞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1期 内容摘要:乡土作文教学是指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反映乡土文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策略,即试图从“乡土化”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乡土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给作文以灵性,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 关键词:乡土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看,乡土作文是乡村学校作文教学必须选择的理念。 一.开发生活素材,丰富学生感受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作文”的源泉,虽然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但很多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色彩斑斓,真正明白生活就是作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与感受。儿童的生活经历是“作文”的源泉,虽然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但很多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色彩斑斓,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逐渐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 2.家校合作,创设更多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在学校里,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课内,开展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课外,开展春游、秋游等活动,或者根据节日开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为学生打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充分张扬个性魅力,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又让他们赢得了第一手习作材料。 二.自由表达,绽放心灵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最新乡土作文教学的

乡土作文教学是以乡土资源、乡土文化为依托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乡土作文教学拉近了新生代与乡土厚重历史文化的距离,把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长期以来存在对乡土认识的偏颇,对乡土作文主题理解的思维固化。乡土的不是农村的,城市也有它的乡土;乡土作文也不是单一的歌颂褒扬家乡美,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引导更多的教师去思考关于乡土的方方面面问题,这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思考,继承发扬乡土文化中的精华。 一、乡土作文提出的背景 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享之不尽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乡土并不是农村孩子特有的,每座城市都有他独有的乡土资源,这是本乡本土的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城市也有他的过去,有他的乡土情意,也有很多本土性的知识可歌可颂,不能忽视城市的本土文化。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理念:“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乡土取材,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提升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自己家乡的认同感。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而乡土作文无论是从取材还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大角度来说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乡土作文的阐释与写作 (一)乡土作文的含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乡土”就是本乡本土。本乡本土是指主体生存地域的本土性,但是这并不排斥城市的本乡本土性,并不是只有农村才有本乡本土的,城市也是有他的“乡土”。每个人生存的地域都有他的特殊性所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他特有的本土的东西,可以是风土人情,可以自然景观,可以是标志性的建筑物,可以是特定的节日,也可以是某位文化名人,只要是具有代表性的展现地域的特征的就是乡土的。乡土,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地域特征;乡土,不是乡村和农村的代名词,它是地域独一无二的象征,城市也有他本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 在浓浓的“乡村气息”中张扬个性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在浓浓的“乡村气息”中张扬个性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农村这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因势利导,在浓浓的“乡村气息”中诱发情趣,在浓浓的“乡村气息”中张扬个性。教学中,只有注重指导小学生学会积累农村素材,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多种方式表情达意,写出有血有肉的流露出“乡村气息”的文章来。 一、给“磁力”——激发情感 情感是习作和其他活动的动力。激发情感对于学生在习作中张扬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轨迹,努力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兴奋情感的手段,发掘他们潜在的情感,将学生的习作情感唤醒至最佳水平。 农村的自然景观、乡情民俗和文化生活都是十分丰富的。平时笔者总是把适合表现农村生活的习作题材先向学生做一番口头描述,或展示相关图片,放一段录象等,以激发学生表达热爱家乡的愿望。比如,一次作文要求“描写一处景物 或一件东西,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不少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农村,既没有公园又无古迹,哪有稀奇的景物可写。是呀,都是农村的孩子,在他们眼中的景物只有乡土罢了。如果教师不做指导,强行练笔,学生内心无表达欲望,习作多半是抄录型或是改写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习作课上,利用自己的摄像机拍的几幅描述家乡风土人情的彩照,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大家饶有兴趣的欣赏着散发浓浓乡土人情的照片。有的被“鱼塘秋色”逗乐,有的被“蠕动着蚕宝宝”吸引,有的为“猪棚鸡舍”激动,有的捧着“丰收乐”双手要嗅出那香澄澄的稻谷的清香……-同学们在啧啧地赞美声中深深感受到他们熟视无睹的这些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对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的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其实,农村具有丰富的题材,都是我们教学的好素材。古语有云:“问渠哪里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我们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来”。那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呢?本文着重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农村特点,根植农村实际,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因人施教,大力挖掘农村素材,发挥农村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写身边的人、事、景、物,培养作文兴趣和爱好,不断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力图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1 、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biě ,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着实担忧。 2、教师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不怎么会写文章,很多是半路出家由民办转正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更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拟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既无目标,也无路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 3、教学方面:对习作教学总体目标认识不清楚,或是盲人摸象,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 潞江镇坝湾小学魏再聪孔德军 内容概要:教小学语文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太难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文教学缺乏兴趣,作文素材匮乏,不能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写作,瞎编乱造,致使写出来的作文很多都不切合实际,内容虚假空洞。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深入考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把乡土资源融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乡村历史、风土人情中发现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地方文化底蕴为背景,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拓宽写作天地,增强作文内涵;在感受乡俗民情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关键词:生态教学挖掘教材因地制宜乡土资源 何为生态教学呢?生态教学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着学生的天性而进行的教学。也曾有专家提到过:“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那什么又是自然的过程呢?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成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那咱们的课堂就应该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自然,乡土资源的开发是符合生态教学要求的,是势在必行的。 其实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特色,自然景观、人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字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我们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

农村作文教学

农村作文教学 第一篇:农村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 自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农村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下面我就对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由厌烦甚至厌恶写作到喜欢写作。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分析学生厌恶写作的原因。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我根据这一现象生怕自己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分析每位学生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首先让他们感到有写的。并善于捕捉闪光点大力表扬,激发他们写作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还采取了很多办法如: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在一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农村特色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农村特色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农村特色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农村特色 摘要: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农村小学的写作教学要贴近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小学生喜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新意,写出农村特色;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热爱农村生活,观察农村生活,让学生把写作文真正当成是自己表达的需要。 关键词:转变观念;贴近农村;观察生活;喜于动笔;乐于表达 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农村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品并不高,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学生对作文没兴趣,写作仅仅是为完成作业而已,尤其是与农村生活相脱离,这一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干巴巴、空洞。不是对人物和事件做具体、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而是满足于说个大概意思,内容模糊,空洞无物。不能给人以具体、切实的印象。学生的作文脱离平凡的农村生活,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 (二)缺乏对写作目的的明确认识,言不由衷,爱说假话、大话、空话、过头话,废话连篇。学生作文应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吾手写吾心”,怎么想怎么写,可有的学生却偏要唱高调,不加思考的写些豪言壮语,争三好,立壮志等,有的甚至写成了检讨书、保证书等。有几分切合实际呢?胡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