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3 隆 中 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3 隆 中 对

23 隆中对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陇.亩( )/遂诣.亮( )/度.德量.力( )( )/帝室之胄.( ) 沔.( )/存(xù) /汉室倾(tuí) /箪.食壶浆( )/西和诸(róng)

因屏.人( )/乐.毅( )

2.《隆中对》选自《》,作者,字,朝史学家。所著《》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课内达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好.为《梁父吟》( )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3)谓为信然

..( )

(4)先主器.之( )

(5)此人可就.见( )

(6)不可屈致.也( )

(7)将军宜枉驾顾

...之( ) ( )

(8)凡.三往( )

(9)因屏

..人曰( ) ( )

(10)孤不度.德量力( )

(11)遂用猖獗

..( ) ( )

(12)名微而众寡

..( )

(13)抑.亦人谋( )

(14)利尽

..南海( )

(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6)不知存恤

..( )

(17)保其岩阻

..( )

(18)内修政理

..( )

(19)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20)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自董卓已来。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5.下面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

B.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先主曰:“善.!”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

6.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陈寿所著《三国志》。

B.这篇文章是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

C.诸葛亮在对策中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确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充分展示出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D.文中写道“时人莫之许也”“关羽、张飞等不悦”,说明诸葛亮不善于与人相处,像杨修一样恃才放旷。

扩展阅读

(一)亮少有逸群之才

[晋]陈寿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②,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③,刘琮举州委质④。而备失

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⑥,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⑦,拜亮为丞相。(选自《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解带写诚:解下衣带赠送给对方,以表示诚意。

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其父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当时荆州牧刘表之子。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自己也投降当了人质。⑤吴会:吴国。⑥宿:一向。⑦尊号:帝号。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时人异.焉( )

(2)江南悉.平( )

(3)以亮为军师,将.军(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10.从这段文字看,诸葛亮是如何帮助刘备摆脱困境的?(用原文回答)

(二)七擒孟获

选自《三国志》

建兴三年,(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①,募生致之②。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阵,若祗如此③,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纵,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④。

[注释]①夷汉:指当地少数民族人和汉人。②募:要求。③祗(zhǐ):只是。④渠率:同“渠帅”,头领。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向者

..不知虚实( )

(2)亮笑,纵使更.战( )

(3)南人不复反.矣(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为.夷汉并所服。

A.谓为.信然。

B.以弱为.强者。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2)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14.诸葛亮为什么要生擒孟获,而且要七纵七擒?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神医华佗

选自《三国志》

佗行道①,见一人病咽塞②,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④,县车边⑤,欲造佗⑥。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⑦,自相谓曰:“似逢我公⑧,车边病是也⑨。”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注释]①佗:即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②病咽塞:患咽喉堵塞的病。③蒜齑(jì)大酢(cù):蒜泥和大醋。④蛇:此指一种寄生虫。⑤县:通“悬”,悬挂。⑥造:到……去。⑦逆见:迎面看见。逆,迎着。⑧公:指父亲⑨车边病:指悬挂在车边的寄生虫。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嗜食而不得下.( )

(2)即如.佗言( )

(3)病自当去.( )

(4)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17.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华佗是怎样一个人?

(四)江东对

选自《三国志》

权即见肃①,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②,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③。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④,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之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⑤,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⑥。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⑦。规模如此,亦自无嫌⑧。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⑨,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板⑩,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注释]①权:孙权。肃:鲁肃,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引:拉。

③桓文: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都曾经建立以周王室的名义统率天下诸侯的伟大功业。④高帝:指汉高帝刘邦。区区:诚挚,一心。义帝:项羽立楚王孙为帝,以从民望。不曰楚帝,而曰义帝,犹假帝。⑤窃:私下;私自,谦词。⑥卒:通“猝”,仓促,这里是“短时间内”的意思。⑦衅(xìn):争端。⑧此句的意思是说,天下局势就是这样,(我方)自己也不要谦让。规模:局势。嫌,通“谦”。⑨黄祖: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部下,他的部下曾射死孙权的父亲孙坚,与东吴结下世仇。⑩此句的意思是说,占据整个长江流域。竟,完全。极,尽。

1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即见.肃(拜见)

B.何以佐.之(辅佐)

C.肃窃料.之(认为)

D.因其多务.(事)

19.用“/”符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21.说说看鲁肃为孙权献的是什么计策。

(五)诸葛亮故事两则

选自《三国志》

(一)

刘表长子(刘)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②,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③?”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④?”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⑤。

(二)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⑥,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⑦。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⑧,军无私焉⑨。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⑩,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注释]①处画:谋划。②将:带领。③不(fǒu):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④申生和重耳都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公子申生因被晋献公的宠妃骊姬谗害,自杀身亡。公子重耳出奔,流亡十余年,后来回到晋国做了国君。⑤江夏:地名,今湖北武汉一带。⑥“武功”和“五丈原”都是地名,在今陕西境内。⑦司马宣王:司马懿。渭:渭水,陕西境内的一条河流。⑧安堵:安定。⑨私:掠夺。⑩案行:巡视。2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阴.规出计(偷偷地) B.会.黄祖死(恰逢)

C.亮每患.粮不继(患病) D.冢足容.棺(容纳)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不悦于.琦。| 欲信大义于.天下。

B.敛以.时服。|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因山为.坟。| 为.坛而盟。

D.重耳在外而.安。|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

(2)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25.这几段文字表现了诸葛亮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

课文知识链接

1.陈寿与《三国志》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自幼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等职。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失街亭以后,陈寿的父亲和马谡一样受到处罚,马谡被诸葛亮投进大狱,死在狱中,陈寿的父亲受到髡(kūn,削发)刑,并被逐出军营。此后,陈寿的父亲回到家乡,几年之后生了陈寿。陈寿的父亲把他在失街亭当中满腔的义愤和不得志化作教育儿子成才的动力,从小对陈寿要求非常严格。后来,陈寿在其编撰的《三国志》中,对于因街亭战败而受牵连的老父却只字未提,对于惩罚父亲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足见陈寿对待历史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2.九州

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梁(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文中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

参考答案:

23 隆中对

1.1ǒng;yì;duó;liàng;zhòu;miǎn;恤;颓;dān;戎;bǐng;yuè2.《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承祚;晋;《三国志》;魏、蜀、吴3.(1)喜欢;(2)常常;(3)确实这样;(4)器重,重视;(5)接近;(6)招致,引来;(7)屈尊/拜访;(8)总共;(9)于是,就此/命人退避;(10)衡量;(11)因此/失败;(12)人少;(13)而且;(14)物资全部取得;

(15)大概;(16)爱抚,爱惜;(17)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18)政治;(19)亲自;(20)用箪盛饭,用壶装浆。4.D(A“已”通“以”;8“信”通“伸”;C“错”通“措”) 5.D(作为)(A通“伸”,伸张;诚信;B同意;左右;C友好;好的) 6.A(介词,凭借)(其余为表目的的连词,来) 7.D 8.(1)以为奇特;(2)全,都;(3)统率9.见译文。l0.身使孙权,求援吴会。ll.(1)先前;(2)再;(3)叛乱l2.C(被)(A是;8成为;D作为) 13.见译文。 l4.孟获是南中的首领,只有使孟获心悦诚服,才能真正恢复南中地区的秩序。15.(1)吞下去,吃下去;(2)按照;(3)除去;(4)类l6.见译文。17.医术高超,医德高尚。l8.A(接见) 19.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20.见译文。21.占据江东,静观天下的形势变化,等北方混乱,再西进占据整个长江流域,从而谋取天下。22.C(担心) 23.C(动词,做,这里是“筑”的意思)D(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A介词,对于;介词,在;B介词,用;连词,用来) 24.见译文。25.聪明机智,料事如神;治军有方,体恤百姓;善于作战;生活简朴。(答出两点即可)

《亮少有逸群之才》参考译文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诸葛亮年轻时就有出众的才能,气度非凡,身高八尺,相貌魁伟。当时的人认为(他)很奇特。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遭遇汉末动乱,(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想扬名于世。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诚心结交了他,交情深厚。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送给了曹操,自己也投降了曹操。于是刘备失去了依靠且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献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孙权一向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高雅,十分敬重他,立即派

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刘备得以用这三万兵来和曹操交战,(在赤壁)大败曹军,乘胜追击,江南全部平定。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占领益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统率军队。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当丞相。

《七擒孟获》参考译文建兴三年,(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兵)到达南中,所到之处战无不胜。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听说孟获这个人被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共同敬服,下令活捉他。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抓获以后,让(孟获)参观兵阵,说:“此军何如?”“这样的部队怎么样?”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孟获回答道:“先前不知道(你方的)真实情况,所以输了。今蒙赐观营阵,若祗如此,定易胜耳!”现在承蒙你让我参观了兵阵,如果仅仅就这样,肯定容易取胜!”亮笑,纵使更战。诸葛亮笑了,放他回去,再打一仗。七擒七纵,而亮犹释获。七次放回,又七次抓获,可是诸葛亮还要释放孟获。获止不去,曰:孟获站着不离开,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是最高的权威!南方的人从此不再造反了。”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于是到了滇池。南中平定以后,都让那里的部落首领继续留用。

《神医华佗》参考译文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打算去求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看,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面食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家去拜谢。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江东对》参考译文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孙权马上接见了鲁肃,和(鲁肃)交谈,很欣赏他。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其他的客人都退出去了,鲁肃也告辞退出,(孙权)于是单独带着鲁肃回来,将两人的几案合在一起,对坐饮酒。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孙权)悄悄说道:“现在汉朝衰微,天下大乱,我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遗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

公那样的功绩。你既然光临,用什么来辅佐我呢?”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鲁肃回答说:“从前汉高祖一心想拥戴义帝却不能如愿,原因在于项羽从中作梗。今之曹操,犹昔之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现在的曹操就像从前的项羽,将军怎么能成为当世的齐桓公、晋文公呢?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我私下认为,汉朝不会再复兴,曹操不可能马上除掉。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我)给将军出个计策,只有占据江东,来静观天下的争端。规模如此,亦自无嫌。天下局势就是这样,(我方)自己也不要谦让。何者?北方诚多务也。为什么呢?北方确实多事。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趁北方处于多事之秋时,剿灭黄祖,进攻讨伐刘表,占据整个长江流域,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来夺取天下,这就是汉高祖的功业啊!”

《诸葛亮故事两则》参考译文 (一)刘表的长子刘琦,也很器重诸葛亮。刘表因听信了后妻的话,喜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经常想向诸葛亮请教保护自己的方法,而诸葛亮一直推拒,没有给他献计。于是刘琦邀诸葛亮游玩观览后园,一齐上高楼,在饮宴的时候,令人搬走楼梯。(刘琦)便对诸葛亮说:“今天(说的话)上传不到天,下传不到地,(1)话从你的嘴里出,入的是我的耳朵,这回你可以说了吗?”诸葛亮回答说:“你不见申生在里面而被杀,重耳在外面却安全了么?”刘琦明白了,暗中策划出走的计划。恰逢黄祖死了,于是(刘琦)出任江夏太守。

(二)建兴九年(公元232年),诸葛亮再次从祁山出征,用木牛搬运,因粮食用完而撤军,和魏国将领张邰交战,射死了张邰。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率领所有部队从斜谷出军,用流马搬运,占领武功五丈原,和司马懿在渭水的南面对峙。诸葛亮常常担心粮草供应跟不上,让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开垦土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地。耕种的士兵夹杂在渭水岸边的居民当中,而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没有抢掠的行为。(蜀魏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当年八月,诸葛亮生病,死于军中,死时五十四岁。(2)等到(蜀国的)军队撤退后,司马懿巡视诸葛亮的营垒和住所,说:“真是天下奇才!”

诸葛亮遗嘱将他葬在汉中的定军山,顺着山势修筑坟墓,墓穴刚好可以装进棺材,以当时穿的衣服葬敛,不需要陪葬的器物。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全练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 (3)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疏”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 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 2.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 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能力提升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侯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1.诸葛亮明知刘备在阶下等候,为什么“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3 隆 中 对

23 隆中对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陇.亩( )/遂诣.亮( )/度.德量.力( )( )/帝室之胄.( ) 沔.( )/存(xù) /汉室倾(tuí) /箪.食壶浆( )/西和诸(róng) 因屏.人( )/乐.毅( ) 2.《隆中对》选自《》,作者,字,朝史学家。所著《》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课内达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好.为《梁父吟》( )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3)谓为信然 ..( ) (4)先主器.之( ) (5)此人可就.见( ) (6)不可屈致.也( ) (7)将军宜枉驾顾 ...之( ) ( ) (8)凡.三往( ) (9)因屏 ..人曰( ) ( ) (10)孤不度.德量力( ) (11)遂用猖獗 ..( ) ( ) (12)名微而众寡 ..( ) (13)抑.亦人谋( ) (14)利尽 ..南海( ) (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6)不知存恤 ..( ) (17)保其岩阻 ..( ) (18)内修政理 ..( ) (19)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20)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自董卓已来。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5.下面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 B.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先主曰:“善.!”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 6.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陈寿所著《三国志》。 B.这篇文章是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 C.诸葛亮在对策中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确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充分展示出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D.文中写道“时人莫之许也”“关羽、张飞等不悦”,说明诸葛亮不善于与人相处,像杨修一样恃才放旷。 扩展阅读 (一)亮少有逸群之才 [晋]陈寿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②,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③,刘琮举州委质④。而备失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教案一打印版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教案一 一、内容解读 1.中举前后变化大。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况,又可分为两层:范进进学(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范进向胡屠户借盘费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范进中举前生活的艰难困顿和社会地位的卑微低下。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这一部分又分三层:范进发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作者对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禄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并深刻地揭示出他们热衷科举的社会原因。 2.儒林小丑之范进。 (1)所处时代:范进生活在明朝时期,封建科举制度盛行,长达千年的科考制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全社会都沉浸在“科考热” +,所以在胡屠户的眼中,中了举的人是天上的文曲星,在众人眼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患的是富贵病,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是疯子。比较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那里面还有一个小男孩敢于站出来说皇帝没有穿衣服,可见中举的毒瘤漫及各个阶层,成为不治顽症,所以范进的疯在当时不足为怪。 (2)社会地位:范进出身低微,既贫且寒,穷得揭不开锅,借钱赶考不成,反遭胡屠户的一顿臭骂。中举后的范进社会地位猛升,众乡邻追捧巴结,张乡绅拉拢赠房,胡屠户更是赞不绝口。 (3)人物本性:范进遭胡屠户无端说教,只说“岳父见教的是"。范进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之下“东张西望”寻人买鸡,这说明范进“人心本善”,不纵恶, (3)商酌:商量斟酌。 (4)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5)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xx》教 学设计 【教学依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青史留名。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这段佳话。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地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对会面的经过则一笔带过,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势,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政治家、军事家形象。 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颂,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书中极早记载诸葛亮的篇段,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倡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记言”的xx写法 这篇文章对刘、诸二人会面的经过写得相当简略,大部分笔墨都用来写二人的对话,这种“记言”的写法是我国史传的特色,它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节性,但却将故事中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浮映得清晰明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

2.理解xx特有的精神个性 “记言”写法有效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他身居乡野而指点江山、定鼎天下,是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教学中,要能领会这种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追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3.学习阅读浅易文言文方法 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习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式〗 1.推动合作学习 文言文的学习要加强诵读,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同伴互助的互教、互读、互评、互议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努 力推动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指导多种方式的互助学习。 2.组织阅读比较 通过史传文学《隆中对》和小说《三国演义》(片断)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对照中辨别和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了解它对小说等其他语言艺术方式的影响。 3.启发思考感悟 学习者是学习者的学习,而不应该是教师的灌输和给予。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欲识他年分鼎处──趣事为引子,导入

第23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题:《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文章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材处理: 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本文与《孔乙己》一文主题方面的差异。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熟悉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小说中涉及到的其他内容(如范进中举前后的故事情节) 2、认真研读《教学用书》,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二、学生预备

《三顾茅庐》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三顾茅庐》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教案带教学反思

23三顾茅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3):写刘备和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经过。 第三部分(4):写刘备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品味亮点词语】 1.“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句中加点词语对表现人物起着怎样的作用? “拱立阶下”,刘备谦恭、求贤之状凸显。 2.玄德下拜曰:“汉室末冑、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上句中刘玄德的动作和语言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刘备的“下拜”,自称“末冑”“愚夫”,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谦卑、求贤若渴的刘皇叔。 3.“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备安忍夺之”可见刘备弘毅宽厚的一面。 1.第3段中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2.“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这句诗与文中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欲归隐,却“星落秋风五丈原”。为下文埋下伏笔,诸葛亮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3.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同时也表现出张飞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对人物典型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谦恭;张飞则粗犷、豪放,性格莽撞,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等话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 2.侧面烘托。 文章用张飞的莽撞、暴躁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意,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文章还用刘备拜访诸葛亮时遇到的波折,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不凡。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仿写文中刻画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个性。

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校本作业本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二十三课隆中对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好.()为乐.()毅屏.()人度.()德量力 存恤.()胄.()屯.()新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 (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 (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 (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X璋暗弱,X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5.指出下面句子中两个“将”字的不同之处。 则命一上将(A)将(B)荆州之兵 A.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_。 B.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 6.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8.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词句。 (1)曹操能打败袁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当前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替X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回答9-14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X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广东省仁化县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

23 隆中对 教学目标 (一)读一读、写一写,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陇: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本文中的“陇”与“亩”结合在一起,泛指田地。 好:喜欢。 颍:注意不要写成“颖”。 诣:去,到,一般用于到上级或所尊敬的人的地方去。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颓:崩坏,倒塌。 度:估计、衡量。 胜:尽。 数:计算。 挟:挟持,控制。 沔:水名。 会:指会稽郡,今浙江北部。 殆:大概。 暗:昏暗,愚昧。 殷:富裕。 (二)积累常识 1、关于《三国志》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2、关于陈寿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蜀亡后,仕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积累知识 1.《隆中对》节选自,作者,是朝家,所著本书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2、文章《隆中对》中的“隆中”是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对”是的意思。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听两位同学示范朗读,进行评议。 评议标准如下:①读准字音;②读清句读,特别是句中语意停顿;③读出重音,特别是逻辑重音;④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概述课文大意。

2.字词句过关 (1)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欲信大义于天下。 董卓已来。 (2)辨析古今异义。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义:。今义:。 ②凡.三往。 古义:。今义:。 ③孤.不度德量力。 古义:。今义:。 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古义:。今义:。 ⑤抑.亦人谋也。 古义:。今义:。 ⑥此可.攀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①谓:A、谓为信然。( ) B、谓先主曰。( ) ②然:A、谓为信然。( ) B、然志犹未已。( ) ③信:A、谓为信然。( ) B、信义著于四海。( ) C、欲信大义于天下。( ) ④为:A、谓为信然。( ) B、贤能为之用。( ) 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好为《梁父吟》。( ) ⑤因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B、因屏人曰。( ) ⑥诚:A、此诚不可与争锋。( )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 (4)句子翻译 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君与俱来。 ③时人莫之许也。 ④欲信大义于天下。 ⑤孤不度德量力。 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第二课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23、隆中对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时】:两课时 【教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板题】: 23、隆中对 诸葛亮 二、解题: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

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划分朗读节奏。(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4、齐读课文。 四、新课讲授: (一)、疏通文意。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每]常常。[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确实这样。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人[信]通“伸”,伸张。[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停止,罢休。[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临…,抑亦]不仅……而且[谋]筹划(得当)[挟]挟持,控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争锋]争强,争胜。[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外援。[囹]谋取。[利]物资。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隆中对 平湖市城关中学周静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巩固相关文言词汇,了解历史人物传记的特点。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刻画方法,领略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3、领略古人的智慧,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历史人物传记的特点。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刻画方法,领略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以杜甫《蜀相》引出诸葛亮 说说你眼中的诸葛亮 小结: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2、说内容 ⑴说到诸葛亮必定会提到另一个人物——刘备,他们的结缘有一段历史佳话——三顾茅庐,谁能讲一讲三顾茅庐的故事。 预设: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

⑵比较阅读 《三国演义》第38回(选段)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隆中对》:凡三往,乃见。 小结:与《三国演义》小说艺术形式比较,突出历史人物传记的特点:叙事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保持事件的完整性,有些事情不可不说,但又不宜多说,这就要求选材得当、语言精练。 课文中还有类似这样的区别吗? 预设:徐庶举荐,羽、飞不悦等 3、话人物 选材得当,语言精练,但是文中选段却对诸葛亮对策的内容下了这么长一段,是否显得啰嗦了,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不啰嗦,这是能突出诸葛亮才华主要部分,听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诸葛亮隆中对策的高妙之处。 预设:曹操方面,此诚不可与争锋(有人谋,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方面,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据有江东,已立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地利方面,夺取荆、益二州(地理位置优越,用武之国,刘表、刘璋、张鲁皆有弊端)…… 小结: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非凡的才识,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陈寿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23课 范进中举 课前预习单

第六单元品味古典名著 23.范进中举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腆.()作揖.()见.教()心窍.()星宿.() 桑梓.()侥.幸()斟.酒()不省.人事()不由分.说()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盘chan()淋lí()名huì()商zhuó()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权变: (2)轩敞: (3)桑梓: (4)唯唯连声: (5)今非昔比: (6):商量斟酌。 (7):不容许分辩。 (8):形容家产很多,非常富有。 4.文学常识填空。 《范进中举》选自《》,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字,号粒民,晚年又号。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分哪几个层次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的?对范进疯态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中可看出胡屠户是个怎样的人? (3)范进中举前后,众邻居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 1.tiǎn yī jiàn qiào xiù zǐ jiǎo zhēn xǐng fēn 2.缠漓讳酌 3.(1)随机应变。(2)高大,宽敞。(3)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4)连连答应。唯唯,恭敬的应答声。(5)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很大。(6)商酌(7)不由分说(8)万贯家私 4.儒林外史讽刺吴敬梓敏轩文木老人 5.(1)分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四个层次。对范进疯态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可用“前倨后恭”来概括。在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称他为“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马上变换了称呼,称之为“贤婿”“老爷”“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还一路低着头替范进扯了几十回滚皱了的后襟。从中可看出胡屠户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人。 (3)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对他的困难不闻不问;在他中举后称他为“新贵人”“范老爷”,拿酒、拿米、拿鸡,主动跑腿办事。这反映了当时嫌贫爱富、冷漠势利的社会风气。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隆中对》学案 新人教版

隆中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2、积累有关的文言词汇。 【合作探究】 1、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 【当堂评价】 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__的历史著作《__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__。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 2、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根据自己的积累,说说有关诸葛亮或刘备的故事。 【拓展提升】 课后搜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或对联几首(幅)。 【课后检测】 完成《精英》23课基础部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战略方针。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如何评价诸葛亮及隆中对策。 【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二)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 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三)品味语言: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时人莫之许也”。 2、“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徐庶说:“诸葛孔明青,卧龙也……” 【当堂评价】 填空: ⑴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地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拓展提升】 古今对话:假设诸葛亮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课后检测】完成《精英课堂》第23课。 【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隆中对》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3《隆中对》 一、教材分析 《隆中对》是一篇自读文言文,编排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前有《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后有《出师表》和《词五首》。第六单元共五篇课文。《隆中对》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局部却是诸葛亮为刘备“信大义于天下”所作的对策。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之为“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根底上得出的结论,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未出茅庐确定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新课标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学习这篇文章,既要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才智之化身”的机智才智,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完全的三国文化,还可以为下一课《出师表》的学习奠定根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七、八年级两个学年度的学习,接触过了多篇文言文,已经具备必需的文言文根底学问,参照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能根本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学生的开展是不均衡的,他们的整体水平存在差异,在学习本课时,要兼顾各方面:既要引导较差的学生文对字词意义和句子翻译,又要拓宽较好学生的视野和加深他们深化的思索。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开展。 三、教学目标 1、驾驭局部文言实词的用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学问目标〕 2、理解隆中对的课文构造,理清作者思路〔实力目标〕 3、体会刘备礼贤下士、求贤假设渴的精神〔情感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驾驭局部文言实词的用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难点:理解隆中对的课文构造,理清作者思路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 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 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 (3)不胜愧赧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4)屏人促.席促:靠近 (5)奸臣窃命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6)而不知存恤 ..存恤:爱惜,体恤 (7)总揽 ..英雄总览:广为延揽 (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 B.刘备思贤若渴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 ....,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 ...,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8.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三顾茅庐》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时作业

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 第23课三顾茅庐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谒.(jié)侥.幸(jiǎo)半晌.(shǎnɡ) B. 涿.郡(zhuó) 甲胄.(zhòu) 谬.举(niù) C. 赐.教(cì) 迄.今(qì) 茅塞.(sāi) D. 吴会.(kuài) 汉沔.(miǎn) 存恤.(xù)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三顾.茅庐() (2)未审.得入览否() (3)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4)此诚.不可与争锋() (5)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6)民殷.国富() 3. 翻译下列句子。 (1)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3)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4)惟将军图之。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着眼前的沧海桑田 ....,他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B.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 ....,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初三学生箪食壶浆 ....,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5. 整体感知,说说文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6. 学习了本文后,班级举行了“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平时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2)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补写出下面的歇后语。 ①刘备借荆州———( )

9年级上册语文中心思想总结

9年级上册语文中心思想总结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者及中心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者及中心思想 阅读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 2、雨说(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2首,及诗集《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等2部。作者把自己比作雨,亲切而生动地写出了雨与孩子玩耍的场面.表达了他对刚经历过动荡的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和对孩子们的美好期盼. 3、星星变奏曲(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68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胶丸厂工作。“文革”时期开始诗歌创作。1978年12月与芒克、北岛、严力等人在北京创刊《今天》杂志,后成为《今天》的重要诗人。1980年5月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88年旅居美国。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

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4、外国诗两首(叶赛宁) 蛔蛔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诗歌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全诗意境既精微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夜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从而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