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9、诸君勿复.言古:今:

三、一字多义:

1、好:好.为《梁父吟》()与亮情好.日密()

外结好.孙权()

2、将: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

君谓计将.安出()

3、谓:君谓.计将安出()谓.先主曰()

谓.为信然()

4、国:用武之国.()国.险而民附()

5、然:然.志犹未已()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6、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7、已:然志犹未已.()已.历三世()

壮士不死即已.()已.拥百万之众()

自董卓已.来()

8、欲:欲.信大义于天下()从民欲.也()

9、隧:先主遂.诣亮()遂.用猖蹶()

然操遂.能克绍()

10、为:谓为.信然()好为《梁父吟》()

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

11、而:而.智术浅短()国险而.民附()

而.不可图()而.其主不能守()

名微而.众寡()挟天子而.令诸侯()12、之:时人莫之.许()先主器之.()

岂愿见之.乎()已拥百万之.众()

孤之.有孔明()贤能为之用()

因之.以成帝业()天府之.土()

帝室之.胄()将军宜枉驾顾之.()13、于:自比于.管仲()欲信大义于.天下()

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14、以:以.弱为强者()此可以.为援()

以.迎将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5、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身.长八尺()

16、比:每自比.于管仲()曹操比.于袁绍()

17、善: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

18、因: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9、用:遂用.猖蹶()贤能为之用.()

20、犹:然志犹.未已()犹.鱼之有水也()

21、许:时人莫之许.()高可二黍许.()

22、诚:诚.如是()此诚.不可与争锋()

四、词性活用:

1、与亮情好日.密()

2、所以资.将军()

3、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不箪.食壶.浆()()

6、不可屈.致也()

7、贤能为之用()

17、君.谓计.将安出.()()()

18、非惟天时()19、抑.亦人谋()

20、挟.天子()21、不可与争锋()

22、利尽

..南海()()23、民殷.国富()

2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5、不知存恤()26、总揽.英雄()()27、保其岩阻()28、内修政理()

29、身.率益州之众()30、情好日.密()

31、遂用.猖蹶()()32、箪食壶浆()()33、国险而民附.()34、屯.新野()

35、豪杰并.起()36、然志犹.未已.()()

六、翻译句子: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时人莫之许也。

3、谓为信然。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6、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7、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9、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1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1、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2、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1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6、诸葛孔明者,卧龙也。1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8、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5、这篇文章以的回答和的咨询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人物)

的卓越才能。

6、“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有“”的诗句。

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

10、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9、诸君勿复.言古:又、再今:重复

三、一字多义:

1、好:好.为《梁父吟》(喜欢)与亮情好.日密(友好)

外结好.孙权(友好)

2、将: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将领)(率领)

君谓计将.安出(应该)

3、谓:君谓.计将安出(说)谓.先主曰(对……说)

谓.为信然(说)

4、国:用武之国.(地方)国.险而民附(地势)

5、然:然.志犹未已(然而)谓为信然.(这样)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6、信: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通“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用)

7、已:然志犹未已.(停止)已.历三世(已经)

壮士不死即已.(罢了)已.拥百万之众(已经)

自董卓已.来(通“以”)

8、欲: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从民欲.也(心愿)

9、隧:先主遂.诣亮(就)遂.用猖蹶(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

10、为:谓为.信然(是)好为.《梁父吟》(唱)

以弱为.强者(变为、成为)贤能为.之用(被、给)

此可以为.援(结为、作为)

11、而:而.智术浅短(然而,表转折)国险而.民附(表并列)

而.不可图(表转折)而.其主不能守(表转折)

名微而.众寡(表并列)挟天子而.令诸侯(表承接)

12、之:时人莫之.许(指这件事)先主器之.(代他,徐庶)

岂愿见之.乎(代他,诸葛亮)已拥百万之.众(的)

孤之.有孔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贤能为之用(代他)

因之.以成帝业(代它)天府之.土(的)

帝室之.胄(的)将军宜枉驾顾之.(代他)

13、于:自比于.管仲(和、与)欲信大义于.天下(在、向)

曹操比于.袁绍(和、与)信义著于.四海(在)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

14、以:以.弱为强者(由)此可以.为援(把)

以.迎将军(来)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

15、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亲自)身.长八尺(身体)

16、比:每自比.于管仲(比拟,和……一样)曹操比.于袁绍(比较)

17、善:元直与亮友善.(友好)先主曰:“善.!”(好)

18、因:因.屏人曰(于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

19、用:遂用.猖蹶(因此)贤能为之用.(使用)

20、犹:然志犹.未已(仍、还)犹.鱼之有水也(如同)

21、许:时人莫之许.(承认、同意)高可二黍许.(左右)

22、诚:诚.如是(果真)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的确)

四、词性活用:

1、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名作状)

2、所以资.将军(资助、给予名作动)

3、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向西名作状)(向南名作状)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对内名作状)(对外名作状)

5、不箪.食壶.浆(用箪装)(用壶盛名作动)

6、不可屈.致也(使……屈,委屈使动用法)

7、贤能为之用(贤能的人形作名)

8、思贤.如渴(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形作名)

17、君.谓计.将安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计策)(产生)

18、非惟天时(不仅)19、抑.亦人谋(而且)

20、挟.天子(挟持、控制)21、不可与争锋(争强、争胜)

22、利尽

..南海(物资)(全部取得)23、民殷.国富(兴旺富裕)

2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

25、不知存恤(爱抚、爱惜)26、总揽.英雄(广泛地罗致)(招致)27、保其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28、内修政理(政治)

29、身.率益州之众(亲自)30、情好日.密(一天天)

31、遂用.猖蹶(因此)(失败)32、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装酒)33、国险而民附.(归顺)34、屯.新野(驻扎)

35、豪杰并.起(同时、一起)36、然志犹.未已.(仍、还)(止)

六、翻译句子: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

2、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一般的人没有谁同意这种比附。

3、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5、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汉朝(的统治)崩溃,奸诈臣子盗用政令,皇帝遭难出奔。

★6、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在天下人面前匡复汉室,消灭奸臣。

★7、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但是由于智谋差,办法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将采取怎样的办法?

★9、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终于战胜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1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同他较量。

★11、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有才的人被他所有,(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12、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荆州北面凭据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质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会稽郡,西面直通巴郡,蜀郡,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1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是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汉高祖刘邦凭着这个地方建立了帝业。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酒水来欢迎将军您呢?

16、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诸葛孔明是躺着的龙。

1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有诸葛亮,就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

18、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信用在天下闻名,广泛地招致英雄人物,如饥似渴地想得到优秀人物,如果再兼有荆州、益州,守住险要地方。

19、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七、问答题:

1、诸葛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最终战略目标)

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答:战略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是从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上推论出来的。

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其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3、诸葛亮在对刘备集团前途分析过程中反复强调“人谋”,这有何作用?再联系实际,谈谈

10、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答: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 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依据新课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学习古人说理叙事的方式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依据学生的情况分析制定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 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隆中对》。 (二)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四)解释重点实词。 (五)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诸葛亮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4)写刘备三顾茅庐,着重写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5)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 (六)作业:熟读文章。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实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9、诸君勿复.言古:今: 三、一字多义: 1、好:好.为《梁父吟》()与亮情好.日密() 外结好.孙权() 2、将: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 君谓计将.安出() 3、谓:君谓.计将安出()谓.先主曰() 谓.为信然() 4、国:用武之国.()国.险而民附() 5、然:然.志犹未已()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6、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7、已:然志犹未已.()已.历三世() 壮士不死即已.()已.拥百万之众()

自董卓已.来() 8、欲:欲.信大义于天下()从民欲.也() 9、隧:先主遂.诣亮()遂.用猖蹶() 然操遂.能克绍() 10、为:谓为.信然()好为《梁父吟》() 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 11、而:而.智术浅短()国险而.民附() 而.不可图()而.其主不能守() 名微而.众寡()挟天子而.令诸侯()12、之:时人莫之.许()先主器之.() 岂愿见之.乎()已拥百万之.众() 孤之.有孔明()贤能为之用() 因之.以成帝业()天府之.土() 帝室之.胄()将军宜枉驾顾之.()13、于:自比于.管仲()欲信大义于.天下() 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14、以:以.弱为强者()此可以.为援() 以.迎将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5、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身.长八尺() 16、比:每自比.于管仲()曹操比.于袁绍() 17、善: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 18、因: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9、用:遂用.猖蹶()贤能为之用.() 20、犹:然志犹.未已()犹.鱼之有水也() 21、许:时人莫之许.()高可二黍许.() 22、诚:诚.如是()此诚.不可与争锋() 四、词性活用: 1、与亮情好日.密() 2、所以资.将军()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 23 隆中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由是先主遂诣.( )亮 (2)好为.( )《梁父吟》 (3)挟.( )天子而令诸侯 (4)汉室之zhòu() (5)欲shēn()大义于天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将军岂.愿见之乎( ) (2)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董卓已来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莫之许也。 (2)先主曰:“君与俱来。” (3)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5“时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有______________的名句。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不可与争锋 ..(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4)总揽.英雄(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8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③白:使……露出白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复习练习(1) 新人教版

一、划分节奏 1、句中停顿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句间停顿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好为《梁父吟》() 2、莫之许也() 3、先主器之( ) 4、此人可就见( ) 5、宜枉驾顾之() 6、先主遂诣亮() 7、凡三往() 8、因屏人()9、汉室倾颓() 10、然志犹未已()11、遂用猖蹶() 12、国险而民附()13、亮躬耕陇亩() 14、不可胜数()15、欲信大义() 16、帝室之胄() 1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8、谓为信然( ) 1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句子翻译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8、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四、内容理解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怎样的?近期目标又是什么? 2、诸葛亮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什么?外交方面该如何做?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1)曹操(2)孙权 (3)荆州、益州(4)诸戎、夷越 4、诸葛亮为刘备制定对策的依据是什么? 5、对刘备来说,荆州、益州有哪些有利条件? 6、综合看来,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7、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任意写出2个。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隆中对》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隆中对 一、整体把握 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历史人物传记主要是表现主人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突出作用。这篇课文虽属节选,但仍可从中看出诸葛亮在推动汉末的纷乱局势向三国分立的方向发展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全文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其余无关的细节则一概略去。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这件事本来也有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作者只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由此引出刘备“三顾茅庐”一事,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第三部分(第3至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这是全文的重点,刘备怎样问、诸葛亮怎样答,都写得相当详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天才预见。第四部分(第6段)是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也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选材精当,详略分明。历史人物传记,叙事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保持事件的完整性,有些事情不可不说,但又不宜多说,这就要求选材得当、语言精炼。课文这个特点十分突出。例如刘备访诸葛亮源于徐庶的推荐,这本来需要说明徐庶为什么推荐诸葛亮、刘备为什么接受徐庶的推荐,为什么亲自去邀请等等。对这些问题作者都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了回答:“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处境极其困难,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同步练习(3)(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同步练习(3)(含 解析)新人教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陇.亩( ) 屏.人( ) 倾颓.( ) 度.德量力( ) 吴会.( ) wǎng( )驾 wò( )野存xù( ) 猖jué( ) 帝室之zhòu( ) 2.解释句中加点词。 (1)此人可就.见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国险而民.附 (4)益州险塞 .. (5)总揽 .. ..英雄 (6)内修政理 (7)先主器.之 (8)因.屏人曰 (9)帝室之胄. (1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今义: (3)此可.以为援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语句。 (1)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此诚.不可与争锋( )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 (2)遂用.猖蹶(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 (3)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 (4)因.屏人曰(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5)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 ( )( ) 6.填空。 (1)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最终的策略目标 是,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外交方面的方针是“”,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另一路是“”。(2)“时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

禹锡的《陋室铭》中也有“”的诗句。 7.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下面以“说不尽的三国风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吟三国华章】阅读下面语段,填写诗文。 昔魏武挥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其志宏阔如宇; 武侯临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其情沛然如注;孙权劝学,蒙曰,“,即更刮目相待”,其事流芳千古。太守出猎,狂书“,亲射虎,看孙郎”,托古以言志;英雄梦回,忽作“马作的卢飞快,”,用典以抒怀;书生论史,偏说“,铜雀春深锁二乔”,借题以讽今; 诗仙饯别,且吟“,中间小谢又清发”,激赏建安文风;稼轩登临,笑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总论三国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多少事,都在诗文中! (2)【说三国俗语】三国人物和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众多的口头俗语,如“说 曹操,曹操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能再说出一个吗? (3)【品三国人物】在荆州这个群雄角逐的大舞台上,各路豪杰俊秀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文韬 武略、胆识才智和思想品格,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现在荆州举办“三国文化节”,要选择一位三国人物作为“形象大使”,你认为选谁最合适?说出你的理由。 阅读“自董卓已来……汉室可兴矣”,回答后面的问题。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挟.天子而令诸侯(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他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1)曹操: (2)孙权: (3)荆州、益州: (4)诸戎、夷越: 11.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 12.下列对文章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隆中对

《隆中对》课文原文及译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知识讲解

《隆中对》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夺朝廷大权,地方军阀割据称雄,政治日趋黑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反抗的星星之火遍布全国。黄巾军起义就是一个代表。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地方割据势力却因此得到增强,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课文中刘备说的“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刘备也是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但他的兵员既少,又没有地盘,在当时算不上割据势力。他很有才略,然而志不得伸,曹操说他是“人中之龙”,而生平“未尝得水”,这是很恰当的评价。二十余年间他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他。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对:回答、应对。 2.躬:亲自。 3.陇亩:田地。 4.好.(hào):喜爱。 5.为:唱。(好为.《梁父吟》) 6.许,承认,同意。(莫之许.) 7.友善:友好,关系好。 8.谓:对……说。 9.信然:确实这样。(谓为信然 ..) 10.屯:驻军防守。 11.器:器重,重视。 12.谓:对……说,告诉。(谓.先主曰) 13.俱:一起。 14.就:接近、趋向。就见:到那里拜访。 15.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16.枉.(wǎng):委屈。 17.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18.顾:拜访。 19.诣.(yì):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20.屏.(bǐng):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1.汉室:指汉朝。 22.倾颓.(tuí):崩溃、衰败。 23.奸臣:指董卓、曹操等。 24.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校本作业本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二十三课隆中对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好.()为乐.()毅屏.()人度.()德量力 存恤.()胄.()屯.()新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 (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 (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 (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X璋暗弱,X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5.指出下面句子中两个“将”字的不同之处。 则命一上将(A)将(B)荆州之兵 A.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_。 B.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 6.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8.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词句。 (1)曹操能打败袁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当前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替X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回答9-14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X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隆中对》学案 新人教版

隆中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2、积累有关的文言词汇。 【合作探究】 1、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 【当堂评价】 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__的历史著作《__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__。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 2、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根据自己的积累,说说有关诸葛亮或刘备的故事。 【拓展提升】 课后搜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或对联几首(幅)。 【课后检测】 完成《精英》23课基础部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战略方针。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如何评价诸葛亮及隆中对策。 【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二)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 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三)品味语言: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时人莫之许也”。 2、“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徐庶说:“诸葛孔明青,卧龙也……” 【当堂评价】 填空: ⑴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地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拓展提升】 古今对话:假设诸葛亮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课后检测】完成《精英课堂》第23课。 【教学反思】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隆中对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3课隆中对 ★★★【重点难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4、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积累∙欣赏 《蜀相》唐·杜甫·七律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基础练习: 1、读课文,画出生字,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解释: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意思是 自董卓已来已,通“”意思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陇亩好每时莫之许友善信然屯器谓……曰与俱来就见屈致枉教师学生批注栏: 【翻译】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赏析】诗人游览武侯祠,描写了武侯祠周围的景色,抒发了对诸葛亮崇敬的心情及深切的缅

驾顾由是遂诣凡乃见因屏汉室倾颓窃命孤度德量力信用猖獗已计安已来不可胜数众寡非临…,抑亦谋挟令诸侯争锋国险而民附援囹利尽此用武之国殆资险塞天府之土因暗弱殷存恤胃信义著总揽岩阻戎夷越修政理身箪食壶浆诚如是日 ▲▲▲思考练习 1、一词多义: 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曰 已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已历三世 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谓为信然然志犹未已 用遂用猖獗贤能为之用此用武之国 2、词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 3、句式(翻译出来)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4、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用怀。而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更让诗人倍感惋惜。全诗内涵深刻,感人至深。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期末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在线练习(2022-2023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期末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在线练习(2022-2023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玄虚恣睢孤军奋战为民请命 B.抽噎潮讯断章取义吹毛求疵 C.煞白扶腋温声细语持之以桓 D.萧索睿智维维连声歇斯底里 【答案】A 【解析】 B.潮讯—潮汛; C.扶腋—扶掖;持之以桓—持之以恒; D.维维连声--唯唯连声; 故选A。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科幻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创设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设想,谁又能保证这些设想多年后不会成为现实呢? B.鸿达公司要求公司员工在为顾客服务时,要身临其境地为顾客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桃花村的村民依靠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答案】B 【解析】 A.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使用正确; B.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语境使用错误; C.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使用正确;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使用正确; 故选B。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季里的三湖连江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这句话有语病。)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这句话的主干是:人汲取知识。) C.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中国的国家实力即使非常强大了,但决不会走霸权扩张的道路。(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运用正确。) 【答案】D 【解析】 A. 这句话有语病。主语“三湖连江风景区”与宾语“季节”不能搭配,应将“季节”改为“地方”。表述正确; B. 本句主语中心语是“人”,谓语中心语是“汲取”,宾语是“知识”,主干判断正确。表述正确; C. “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三句句式相同,意义相关,构成排比。表述正确; D. 关联词运用错误。正确的关联词组合是“虽然……但”“即使……也”。表述不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的是()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批驳当时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鼓舞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 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 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 (3)不胜愧赧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4)屏人促.席促:靠近 (5)奸臣窃命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6)而不知存恤 ..存恤:爱惜,体恤 (7)总揽 ..英雄总览:广为延揽 (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 ...开.。 B.刘备思贤若渴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 ....,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 ...,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 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8.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 9.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

202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24课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不全

《三顾茅庐》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 A.拜谒.(yè)鄙.贱(bǐ)半晌.(shǎng)顿开茅塞.(sài) B.吴会.(huì)存恤.(xù)豫.州(yù)箪.食壶浆(dān) C.愧赧.(nǎn)沃.野(wò)傲.慢(ào)如雷贯.耳(guàn) D.纶.巾(lún)鹤氅.(chǎng)侥.幸(jiǎo)思贤.如渴(x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C ) A.待立枉临徐步而入顿首拜谢 B.倾颓谬举民殷国福名微德薄 C.荆州愚鲁帝室之胄迄无所就 D.争峰苍生顶足之势曲赐教诲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C ) A.纶.巾/涤纶.衣冠./面如冠.玉顿开茅塞./塞.翁失马 B.愧赧./显赫.迄.今/傲然屹.立消失殆.尽/消极怠.工 C.画轴./压轴.殷.红/民殷.国富屏.人促席/天然屏.障 D.嘱.咐/瞩.目拜谒./竭.尽全力谬.以千里/戮.力同心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存恤衣襟拔云雾荒芜田亩鼎足之势 B.疏懒傲慢齐桓公空老林泉经世奇才 C.躬耕挟持飘飘然国险民富犬马之劳 D.教诲顷颓五丈原三顾茅庐名微德薄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欲伸大义于天下。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7.《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诸葛亮——火烧新野 B. 曹操——火烧乌巢 C.关羽——火烧赤壁 D.陆逊——火烧连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痛恨) B.曲.赐教诲(敬辞,表示对方降低身份) C.开.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D.玄德屏.人促席而告(使回避) 9.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三姓家奴”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典故,特指袁绍,意在讽刺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的人。 B.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借东风等情节都能表现诸葛亮的“智绝”。 C.三国是刘备死后出现的,首先称帝的是曹丕。 D.从“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 B.刘备思贤如渴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 ....,使偷盗者惊恐地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箪食壶浆 ....,热情地犒劳他们。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 隆中对练习题(一): 《隆中对》练习题 从各个侧面写人物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的行为,是从______面写其抱负;徐庶推荐,则是从______面赞其才能;刘备的“三顾”表现其并非______的俗人. 从爱好方面写其抱负;从侧面赞其才能;并非趋炎附势的俗人.【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二): 给点初三《隆中对》的古文阅读练习 《隆中对》练习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隆中对练习题(三): 隆中对练习题: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应该选哪个why 选C 因为隆中对前后没有什么正侧面描写的,他说的压根不着边 隆中对练习题(四):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课后习题最后一题答案

原文与三国演义的37.38回比较.有何艺术加工 原文说的是诸葛亮一直回答刘备的问题,回答完后便与刘备一起打天下,而三国演义中先是刘备三顾茅庐,最后一次才见到他,在交谈的过程中诸葛亮还拿出了一张分析势力,地形的战略图,给刘备回答完后他还不想出山,刘备哭求,感动了诸葛亮,他就打算和刘备一起兴复汉室.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刘备的诚意进行了很多加工,还有卧龙冈的环境,诸葛亮的巧言善辩,以及手下人的看法都有进行夸张描写. 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隆中对的基础上加了很多加工. 我是9年级的学生,刚学完这课,这是我的看法. 隆中对练习题(五): 隆中对练习题 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练习题(六): 帮我做几道隆中对练习题 1.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隐居隆中又自比管仲乐毅,他是不是自高自大对此你怎样看 3.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当今社会,还需要刘备这样的人吗 4.根据本文内容拟一组不少于五言对偶句 是练习册上的题,没答案,我不会做,谢谢了 根据《隆中对》的内容拟对偶句 1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习题(含答案)

《三顾茅庐》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侥.幸(jiǎo)拱.立(gǒng) 半晌.(shǎng) 倾颓.(tuí) B.鹤氅.(chǎng) 存恤.(xù) 鄙.贱(bǐ) 末胄.(zhòu) C.教诲.(huì) 侍.立(shì) 造逆.(nì) 疏懒.(lǎn) D.纶.巾(lún) 愧赧.(nǎn) 殷.红(yān) 金帛.(b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思贤如渴玄德衣襟属咐 B.经事奇才豪杰造逆谬举 C.如雷贯耳拜揭犹然施礼 D.顿开茅塞鼎足荒芜避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C.《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D.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4.2017·扬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 ....,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乱中。 B.毕业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 ....,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C.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 ....,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 ....,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5.2017·衢州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C.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 D.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别怕,有我在。” 6.学习了本文后,班级举行了“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平时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2)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补出下面的歇后语。 ①刘备借荆州——( ) ②徐庶进曹营——( ) ③张飞穿针——( ) (3)“桃园结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结交朋友。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试题(附解析卷)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原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倥.偬(kōng) 荷.锄(hè) 半晌.(shǎng)拜谒.(yè)顿开茅塞.(sài) B.侥.幸(jiǎo)惆.怅(chóu) 松篁.(huáng) 殷.红(yān) 箪.食壶浆(dān) C.熟谙.(ān) 吴会.(huì)云笺.(jiān) 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 D.纶.巾(lún)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思贤.如渴(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峨冠搏带思贤如渴愕然逍遥社稷 B.安帮定国经事奇才斡旋造逆谬举 C.民殷国富如雷贯耳拜揭庸懒施礼 D.功盖寰宇顿开茅塞悒怏荒芜匡扶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 ....,举拳便打。 B.这道数学题非常简单,一看到题目我便茅塞顿开 ....,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完了。 C.《范进中举》一文通过对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趋炎 .. 附势 ..的心态。 D.历史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 ....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欲伸大义于天下。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