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七下《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2.朗读节奏。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重点字词解释。

(1)临:靠近。

(2)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干,水边,河岸。

(3)圮:倒塌。

(4)并:一起。

(5)阅:经历。

(6)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7)曳:拖着,牵引。

(8)设帐:讲学,教书。

(9)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0)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木片。

(11)为:被。

(12)暴涨:洪水。暴,突然。

(13)湮:埋没。

(14)颠:颠倒,错乱。

(15)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

(16)盖:因为。

(17)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8)坎穴:坑洞。

(19)已:停止。

(20)倒掷:倾倒。

(21)如是:像这样。

(22)遂:于是。

(23)溯(sù)流:逆流。

(24)固:固然。

(25)如:依照,按照。

(26)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7)但:只,仅仅。

(28)臆断,主观地判断。

(29)欤:吗,表示反问语气。

(30)耳:罢了。

4.通假字

(1)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2)曳铁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5.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6.一词多义

(1)为:

A.以为顺流下矣(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

C.众服为确论(动词,是,认为是。)

D.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2)之:

A.闻之笑曰(代词,这件事。)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C.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3)如:

A.如是再啮(介词,像。)

B.如其言果得(动词,按照。)

7.古今异义

(1)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与湿相对)(2)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看)

(3)阅十余岁(古义:年;今义:年纪)

(4)是非木杮(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5)如其言(古义:按照;今义:如果,如同等)

(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一种学科)8.重要句式

(1)否定句是非木杮(使用“非”表否定)

(2)倒装句求石兽于水中(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宾语,果得(之)数里外〕9.重点句子翻译。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以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移动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发现踪迹。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在水底沙上,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流寻找石兽,岂不是错误吗?

(3)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它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错误;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加错误吗?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0.文本探究。

1.本篇小说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告诉人们:考虑问题要全面深入,不能凭主观臆断下结论,要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否则贻笑大方。

2.常人、学者、河兵分别从何处找二石兽?依据是什么?

答:常人:下游,习惯思维,水中之物随水漂流而走;学者:落水处,事物的一般道理,石重沙轻,重者下沉;老河兵:上游,根据石性、沙性、流水的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的关系。

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答:“其一”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正确看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共14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④。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注:①[佐领]地方官员。②[绠(gěng)]绳子。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④[格物]推究事理。⑤[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一寺临河干.干:

(2)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就: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特汲须修.绠耳静以修.身 B.蒸远能举其名.有仙则名.

C.不知其.二者多矣其.真无马邪 D.棹数小舟,曳.铁钯曳.屋许许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一联诗句使我们了解了乌鲁木齐城水源的走向源自于地理特点,由此你想到的能体现某地区地理或物候情况的古诗文语句是

“”(1分)

参考答案:

1.(1)河岸(2)靠近

(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2.D(2分)

3.(1)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

(2)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都出城从河中取水。

(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4.示例1:他们都能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逻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合理推断。

示例2: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经验,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石兽逆流而上的结论;乙文中,驻守伊犁的佐领了解当地情况,合理分析了土、树、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此处有水可以打井的结论。

(共2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1:门前流水尚能西示例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共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 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2)一日曝.书画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1.(1)经历(2)晒

2.(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3.(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

4.(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4分。)

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讲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

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

(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

【参考译文】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24《河中石兽》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二十四课《河中石兽》资 料汇编 文学常识 1.纪昀(yún)(1724年—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谥号“文达”,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2.《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主题 《河中石兽》是一篇寓言故事。河边寺庙门前石兽被大水冲出河中,十多年后,僧人们摹到资金要重修山门。僧人们向下游打捞未果,寺中便有“讲学家”提出石兽沉重,会在河底“渐沉渐深”,不会被冲向下游。众人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时,一位老河工提出,石兽会在河底因为水、沙、石的相互作用而“溯流逆上”的观点。最终人们竟真的是在上游找到了石兽。 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层次分明,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也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关键字词 河中石兽 清代·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河干gān:河岸),山门圮(圮pǐ: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焉,兼词,于此,在那里)。阅(阅:经过,过了)十余岁(岁:年),僧募金重修,求(求:寻找)二石兽于水中,竟(竟:最终,最后)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棹zhào:划)数小舟,曳(曳yè:拖)铁钯(铁钯pá:农具,用于平土、锄草等),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设馆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尔辈:你们这些人)不能究(究:探究,研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非木杮(木杮fèi:木片),岂能为暴涨(暴涨:洪水,大水)携之去?乃(乃: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湮yān: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颠倒,错乱)乎?”众服(服:信服)为(为:认为是)确论(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啮niè:咬,这里是冲刷之意)沙为坎穴(坎kǎn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遂:于是) 反溯流(溯流:逆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固:当然)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然:这样)则(则:那,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欤(欤yú:表反问的语气助词,译为“呢”)?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河中石兽》知识点 (一)课文字词详解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 ①临:靠近。②河干:河岸。③山门:佛寺的外门。④圮:倒塌。⑤于:到。 ⑥并:一起。⑦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①阅十②余③岁,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兽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为顺流⑧下矣。 ①阅:经过,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金:募集资金。⑤求:寻找。 ⑥竟:终了,最后。⑦以为:认为。⑧下:动词,流到下游。 ①棹(zhào)数小舟,②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③迹。 ①棹:划(船)。②曳:拖。③迹:踪迹。 一①讲学家②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③尔辈不能④究⑤物理。⑥是非木杮(fèi), ①讲学家:讲学的人。②设帐:设馆教书。③尔辈:你们这些人。④究:研究、探求。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⑥是非:这不是。 ①岂能②为③暴涨④携之⑤去?乃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⑦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①岂:怎么,哪里。②为:被。③暴涨:暴涨的大水。④携:带。⑤去:离开。⑥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⑦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众②服③为④确论。 ①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②服:信服。③为:认为。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①河兵闻之,又笑曰:“②凡河中失石,当求之③于上流。④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①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②凡:表示范围,所有的。③于:到。④盖:表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水不能冲石,其①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②啮(niè)沙为③坎穴。渐④激渐深,至石之半, ①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②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③坎穴:坑洞。④激:冲。 石必①倒掷坎穴中。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 ①倒掷:倾倒掉入。②如是:像这样。③已:停止。④遂:于是。⑤反:反而。⑥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①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如其言,③果得于数里外。 ①固:本来。②如:按照。③果:果然。 ①然则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一,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据理⑥臆(yì)断⑦欤(yú)? 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但:只。③其一:表面现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据理:根据某个道理。⑥臆断:主观地判断。⑦欤: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 2、【山门】 3、【圮】 4、【阅】 5、【求】 6、【竟】 7、【棹数小舟】 【棹】 8、【曳铁钯】 【曳】 9、【设帐】 10、【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究】 【物理】 11、【是非木柿】 【是】【木柿】 12、【湮】 13、【颠】 14、【众服为确论】 15、【河兵】16、【失石】 17、【反激之力】 18、【啮】 19、【坎穴】 20、【不已】 21、【遂】 22、【溯流】 23、【据理臆断】【臆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大言 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 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 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 ..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七下《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2.朗读节奏。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重点字词解释。 (1)临:靠近。 (2)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干,水边,河岸。 (3)圮:倒塌。 (4)并:一起。 (5)阅:经历。 (6)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7)曳:拖着,牵引。 (8)设帐:讲学,教书。 (9)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0)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木片。 (11)为:被。 (12)暴涨:洪水。暴,突然。 (13)湮:埋没。 (14)颠:颠倒,错乱。 (15)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 (16)盖:因为。 (17)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8)坎穴:坑洞。 (19)已:停止。 (20)倒掷:倾倒。 (21)如是:像这样。 (22)遂:于是。 (23)溯(sù)流:逆流。 (24)固:固然。

(25)如:依照,按照。 (26)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7)但:只,仅仅。 (28)臆断,主观地判断。 (29)欤:吗,表示反问语气。 (30)耳:罢了。 4.通假字 (1)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2)曳铁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5.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6.一词多义 (1)为: A.以为顺流下矣(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 C.众服为确论(动词,是,认为是。) D.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2)之: A.闻之笑曰(代词,这件事。)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C.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3)如: A.如是再啮(介词,像。) B.如其言果得(动词,按照。) 7.古今异义 (1)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与湿相对)(2)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看) (3)阅十余岁(古义:年;今义:年纪) (4)是非木杮(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5)如其言(古义:按照;今义:如果,如同等) (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一种学科)8.重要句式 (1)否定句是非木杮(使用“非”表否定) (2)倒装句求石兽于水中(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宾语,果得(之)数里外〕9.重点句子翻译。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背记手册及答案 第6单元 河中石兽

25 河中石兽 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 文言知识 生难字 河干.(ɡān)圮.(pǐ) 棹.(zhào)数小舟曳.(yè) 啮.(niè)沙臆.(yì)断欤.(yú) 铁pá(钯) 木fèi(杮) yān(湮)于沙上sù(溯)流 古今异义 1.是.非木(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2.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3.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看(文字)。]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句首发语词;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一词多义 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 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 ⎧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 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 力(的,助词)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动词)执策而临. 之(面对,动词) 精彩句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赏析】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某个道理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重量,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素材积淀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yìn)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hǎn),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赏析】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被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大家知道是什么课文吗? 生(齐):《河中石兽》。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来讲一讲吧。谁先来? 生1:讲的是有个寺庙在沧州南面,建在河岸上,山门倒塌了,门口的两个石狮子也掉到了水里。十多年以后,庙里的僧人募集资金重修寺庙,想从水里打捞石狮子,可是未能找到。他们以为石狮顺着河水往下流走了,就开着数只小船,提着铁耙,往下游寻找十多里也没有找到。一个在寺中讲学的人听到这件事,就跟他们说,你们不懂事物的道理,这石头又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河水冲走呢?石头这么重,沙子这么轻,他一定是掉在沙子上越沉越深了,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这个时候,一个巡河的老兵听说了,觉得这个讲学的人说的话也不对,告诉他们说,但凡河中掉了石头,应该到河的上游去找。因为石头很重,沙子很轻,水冲不动石头,便会在石头下面冲出一个小洞,石头掉进了洞里,水继续冲,洞越来越深,石头便又继续地转,这样不停的转下去,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僧人根据他的话往上游找,找了十多里后,发现了石兽。 这个故事就是说,天下的事情不能只看到它的表面,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空口乱言。 (学生一起鼓掌,掌声特别热烈持久) 师:大家的掌声就是对你的肯定。你说得太精彩了,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说明你自学能力很强,我为你感到高兴和自豪。 师:这个故事说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掉在河里的石狮子不仅没有被河水冲到下游去,反而到了河流的上游,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我们先来读读课文,朗读课文的方法很多。 师:我们先来慢读一遍课文。所谓慢读,就是要咬文嚼字,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学生一字一顿地慢读课文,字字铿锵有力,咬字清晰、准确)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不多,凡是注解中有拼音的字,我们要特别注意掌握。下面我们把注释中有拼音的字词读两遍,各自认读,声音要洪亮。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笔记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笔记 第六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1、“悲剧”表现:(1)失败之悲(2)作证之悲(3)死亡之悲(4)世人之悲 “伟大体现:(1)冒险精神(2)诚信(3)团结无私 2、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意思:第一个到达将成为人类探索史上一座具有开拓意义的丰碑,受世人瞩目,在这里表达了表达了斯科特一行人的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也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惋惜之情。 观点:同意,因为第一个到达的意义重大,第二次只不过是在重复前人的脚步,我们应追求“最好”。 不同意,第二次到达与第一次相比只是时间上的落后,但过程同样是精彩而丰富的。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冷酷无情”:斯科特等人也曾为了此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最终却要作为一个失败者的身份为自己的对手作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失败。 为什么:英国的绅士风度,他的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的品质让他不得不接受这项任务,这体现了他人格高尚,赢得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和往

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为什么: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斯科特的赞誉,意思是虽然他的肉体倒下了,但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点明主旨。 24、河中石兽 1、结合全文,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2、文章主旨(道理) 本文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课文精析(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课文精析(二) 1.朗读课文。 2.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课文中几位主要人物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样的?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应该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识,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应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6.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强调要通过实践认识事物,不可主观臆断。邓小平同志也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对“寺僧”和“讲学家”那样的人说“不”,对“刻舟求剑”的人说“不”,对“掩耳盗铃”的人说“不”。学习古人穷理不臆断的品质,用我们的慧眼,用我们的头脑,用科学精神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教材分析: 《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

良倾向出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走近作者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不中,竟不可得。 译:经过十多年,寺中的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到水中寻找两石兽,最后没有找到。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他们)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寻到一点(石兽的)踪迹。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了?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一定在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顺流而下去寻找,本来就颠倒了,在原地的泥沙中寻找,不是更颠倒(荒唐)吗? ②生代表上黑板将重点句的翻译板书于黑板; ③师总结,点出重点翻译句的重点字词,概括课文中的重点实词与虚词; ④齐读课文,概括全文的内容。 【梳理-总结】 课文讲了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如何找石兽的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抽查重点实词虚词及翻译(展示1) 圮()棹()曳( ) 湮()啮() 坎穴()溯流()臆断() 棹数小舟()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尔辈不能究物理() 2、随机点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展示2) 【交流-提升】 一、划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都用什么方法或理由寻找石兽,结果怎样? 明确:寺僧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认为石兽石兽被埋于沙下,无果。 老河兵分析石兽会逆流而上,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 二、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为什么只有老兵找到石兽?作者是怎样看待这问题的,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 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 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三、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明确: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僧寺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早读材料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早读材料 班级姓名 一、字词积累 拽zhuài:拉。无垠yín:没有边际。 癫diān狂:言行举止不庄重、轻佻tiāo。凛lǐn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ì:吞食;并吞。销蚀shí:消损腐蚀。 羸léi弱:瘦弱。千辛万苦: 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姗姗(shānshān )来迟:形容来得很晚。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精疲力竭jié: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闷闷不乐mèn:因有不开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鲁莽大胆: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莽撞。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与其……毋(wú)宁:与其……不如…… 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 负fù荷hè:承受的重量。俯fǔ瞰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无虞(yú):不用忧虑。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闲暇:闲空。凸现:清楚地显现。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心有灵犀(xī):指彼此心意相通。 二、文化常识及文章内容的梳理 1.《伟大的悲剧》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cí威格(人名)。课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太空一日》是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 3.《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通过写她深陷地心,只能通过传感眼镜感性地了解地球的故事,歌颂了为科学而不怕献身的精神,也表达了最平凡的事物才更需要我们去珍惜的哲理。 4.《河中石兽》体裁是文言笔记小说,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任《四库全书》总纂zuǎn官。课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三、文言文《河中石兽》 (一)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解析汇总

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解析汇总 一、又学常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作者:纪日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纪日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读准字音 河干(gm )圮(pi)棹(zh a o)曳(y 6 )铁钳(p员木柿(f e i 湮(y an )啮(ni e 坎穴(xu e)溯流(s u )臆(y i )觎(y u ) 三、对句翻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i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 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 找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 棹(zhao)数小舟,曳(y6)铁钳,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穷物理。是非木柿(f 6 i) . 译文: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人不能推 “你们这些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译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 湮(ya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译文: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 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位镇守河防的老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 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X 译文: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冉啮,石又再转。 译文: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 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 转转不已,遂反溯(sU)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 颠乎?” 译文: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按照他说的那样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真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 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四、重点词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近)山门圮于河(土己倒塌) 二石兽并沉焉(焉:于此)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竟不可得(竟:终于,到底) 棹数小舟(棹:船桨,名词用为动词,这里是划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复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复习 说明:本资料已经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一、课文内容梳理 《伟大的悲剧》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带上她的眼睛》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的核心。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二、单元字词汇总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拉。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 战栗lì:颤抖。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tú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kuàng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jié: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mèn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扬扬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lǚ行:实践。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姗shān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chōng忡:忧愁的样子。 吞噬shì:吞食。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羸léi弱:瘦弱。(赢yínɡ) 角逐:动词,这里指竞争。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厄,灾难、困苦。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孀,指寡妇。 冰凌:凌,(多指块状或锥状的)冰。

第25课《河中石兽》课堂实录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清代大文学家纪昀的《河中石兽》,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二、学习字词——积累VS应用 师:这个课文很难,你们有没有感觉到? 生:没有。 师:没有。行,我会让你们觉得难的。 师:我们先齐读一遍,看预习效果如何。 生齐:《河中石兽》,纪昀jì…… 师:读错了。还说不难!第一个就读错了。纪,应该是第三声,小学我们学过《纪昌学射》,纪,作姓氏用的时候,读第三声。把错的认为当成是对的,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主观臆断啊!再读。 (生齐读课文) 师:我们再以另一种方式检查预习:在借助注释之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的问题能引起别人思考,你的问题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这就是好问题。 生:我不知道“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其一”“其二”到底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其一其二”,解释为“只知道它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其它方面”。这个“其”有没有特指性,它是指—— 生:天下之事。 师:指所有的事情,并不是具体的一件事情。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都读懂了,那把书关上,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能不能准确理解。 【屏显】 牢记实词的含义 名词:河干山门尓辈物理确论坎穴

动词:阅圮棹曳湮颠啮不已溯臆断 师:开火车的形式哦。 生:河岸。 生:寺庙大门。 生:你们。 师:尔辈的近义词是尔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曹,就是你们这些人。 生:道理。 师:这个物理,其实也就是“物理”学科的含义。所谓物理,就是探究万事万物的规律、道理。 生:正确的言论。 师:请注意,“的”轻读,“言论”重读。这是偏正短语。 生:坑洞。 生:经过。 师:所以有时候,我们也把人生经历叫着“阅历”。“历”也是经过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跟很多人打过交道,社会经验丰富,我们说—— 生:阅人无数。 师:这个读什么? 生:pǐ。 生:划船。 师:这个字还有一个意思,船桨,名词。 生:埋没。 生:错误。 生:……这个字我不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与《河中石兽》比较阅读(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与《河中石兽》比较阅读 第 21 课《伟大的悲剧》 1.文学常识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2.文章思想内容 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斯科特探险队在争到南极点的竞争中失败了,他们作为失败者却要为胜利者作证,而且全队都在归途中覆没,世人都为他们而悲痛,所以这是悲剧;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探险途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高贵和震撼人心的,所以这出悲剧又是伟大的。 3.重点词语 拽zhuài:拉。 无垠yín:没有边际。 癫diān狂:言行举止不庄重、轻佻。 凛lǐn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ì:吞食;并吞。 销蚀shí:消损腐蚀。羸léi弱:瘦弱。 姗姗(shānshān都是一声)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千辛万苦: 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jié: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闷闷不乐mèn:因有不开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鲁莽大胆: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4.重点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沮丧,无奈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知识点梳理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六单元 1.易错字音 拽.(zhuài) 无垠.(yín) 癫.(diān)狂 凛.(lǐn)冽 吞噬.(shì) 销蚀.(shí) 羸.(léi)弱 步履.(lǚ) 告罄.(qìn ɡ) 遗孀.(shuānɡ) 毋.(wú)宁 风餐露.(lù)宿 闷.(mèn)闷不乐 毛骨悚.(sǒnɡ)然 忧心忡.(chōnɡ)忡 怏.(yàn ɡ)怏不乐 炽.(chì)热 逃逸.(yì) 轮廓.(kuò) 模.(mó)拟 舷.(xián)窗 俯瞰.(kàn) 无虞.(yú) 遨.(áo)游 确凿.(záo) 点缀.(zhuì) 隐没.(mò) 迟钝.(dùn) 凝.(nín ɡ)固 孤零零.(lín ɡ) 天涯.(yá)海角 圮.(pǐ) 棹.(zhào)数小舟 啮.(niè)沙 臆.(yì)断欤.(yú) 2.易错字形 烧灼. 屏息凝.视 褐.色 惊心动魄. 稠.密 闲暇. 心有灵犀. 铁钯. 溯.流 木杮. 湮.于沙上 3.多音字 宁⎩⎨⎧nín ɡ(安宁) nìn ɡ(宁愿) 禁⎩⎨⎧jīn (禁受) jìn (禁止) 调⎩⎨⎧diào (调动)tiáo (调整) 薄⎩⎨⎧báo (薄板) bó(轻薄)bò(薄荷) 载⎩⎨⎧zǎi (三年两载)zài (怨声载道) 泊⎩⎨⎧ bó(停泊) pō(水泊)

模⎩⎨⎧mó(模拟)mú(模样) 壳⎩⎨⎧ké(鸡蛋壳)qià o (地壳) 4.形近字 ⎩⎨⎧磬(qìn ɡ):钟磬罄(qìn ɡ):告罄 ⎩⎨⎧赢(yín ɡ):赢钱羸(lé i ):羸弱 ⎩⎨⎧癫(diān ):癫狂巅(diān ):高山之巅 ⎩⎨⎧壁(bì):墙壁 臂(bì):臂膀璧(bì):玉璧劈(pī):刀劈 ⎩⎨⎧舷(xián ):舷窗眩(xuàn ):头晕目眩弦(xián ):弓弦泫(xuàn ):泫然 ⎩⎨⎧笼(lón ɡ):笼子垄(lǒnɡ):田垄珑(lón ɡ):玲珑龚(ɡōnɡ):龚自珍 风餐露宿 耀武扬威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海市蜃楼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不期而至 设问: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1.悬念:《伟大的悲剧》开篇交代了时间、人物和事件,为下文设置悬念:这“美丽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对比:《太空一日》第60段俄罗斯的航天员从来不给新航天员讲述“抛伞”的过程,与“我”细致地给战友讲述该过程并安慰他们形成对比,说明我国航天员是敢于直面困难的,是团结友爱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对待航天事业的认真与严谨的工作态度。 1.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2.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课文内容梳理 《伟大的悲剧》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带上她的眼睛》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的核心。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

结论。 二、单元字词汇总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拉。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 战栗lì: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tú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kuàng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jié: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mèn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扬扬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lǚ行:实践。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姗shān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chōng忡:忧愁的样子。 吞噬shì:吞食。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