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考试考点

管理学考试考点

农学院“高职升本”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管理者

★考核知识点:管理者的概念

2、战略计划

★考核知识点:计划类型

3、领导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领导职能

4、激励

★考核知识点:激励内涵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激励(motivation),就是刺激人们某个急切需求,产生相应的动机并由该动机引发特定行为发生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能够发挥潜在的能力,得到既能实现组织目标又能满足个体需求的行为结果。

5、组织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组织职能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组织的定义: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精细的人员安排。组织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作出决策的一种管理职能。

6、职权

★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职权:管理职务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与职位相联系。

7、目标管理

★考核知识点:目标管理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 MBO)由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 1954 年

提出,是一种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础的管理程序,由管理者和员工共同为员工设定目标,定期评价业绩,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报酬的过程。所以,目标管理又叫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特别强调员工与上司共同参与设定具体确实又能客观衡量成果的目标,其精髓是需要共同的责任感。它将组织整体目标借助于参与管理,逐层转化为各阶层与各单位的子目标,形成一目标体系,同时以订定的目标作为激励员工的工具,定期回馈上级共同讨论进行绩效评估,是一种完整的规划与控制程序。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每个职工

8、计划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计划职能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计划(Planning )是一种决策过程,管理者针对组织的未来设定组织目标,并拟定出达到目标的手段。计划分两部分:目的(What ,要完成什么?)手段(How ,如何完成?)

9、控制

★考核知识点:控制内涵

10、管理幅度

★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

11、目标

考核知识点:组织目标

12、职责

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

13、管理者角色

考核知识点:管理者

附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可以归结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4、强化理论

考核知识点:激励的强化理论

附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应重复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产生消极结果

的行为。有四种类型的强化:正向强化、负向强化、中止和惩罚。

总目 标

细分化

具体化

而 下

层 层

15、有限理性

考核知识点:决策的理性假设

附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西蒙的有限理性观认为:管理者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决策是在有限理性下达成的。有限理性意味着,决策者会受限于某些价值与潜意识的反应、技巧与习惯,并认为决策者还受限于不足与不完美的信息和知识。决策者不是追求最佳解,而是追求满意解

16、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

考核知识点:行政管理

附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他最著名的是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内容如下:

(1)劳动分工:将工作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同时将责任分配给特定的个人,这

样可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

(2)权威和责任:将权威和责任一起下放。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

任。责权对等原则。

(3)纪律:明确期望,惩罚偏离者。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

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

(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5)统一领导:员工努力应该集中在实现组织目标上,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整天利益应该优先。其前提当然是二者利益一致。

(7)人员的报酬。系统地为支付组织目标的努力提供报酬。它要求:劳资双方满意、能激发热情和公平。

(8)集权:明确高层管理者必下属具有相对的重要性。集权或分权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

(9)等级制度或跳板原则(“法约尔桥”):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这一原则

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

(10)秩序:使工作和材料有秩序以支持组织目标,做到“有其位,在其位,谋其事”。

(11)平等或公平:平等的纪律和秩序提升员工承诺。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

(12)人员的稳定:加强员工的忠诚,促进长期工作,因为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

(13)首创精神或创造力: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支持组织目标方面自己决策,使组织充满活力。

(14)公司精神:建立雇员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使组织和谐统一。

17、霍桑实验

考核知识点:人际关系学派

18、指挥链

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

附2.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指挥链:管理职务的持续职权线,它告诉人们要做什么并且希望他们做好。

19、事后控制

考核知识点:控制类型

附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事后控制又成为结果控制,是指在某个计划已经结束或是出现了阶段性成果之后进行的控制过程,事后控制的核心在于寻找计划执行结果的信息,并对此分析以获得下一次管理活动更好的控制效果,这种控制往往是以闭环控制的形式出现。

20、沟通

考核知识点:管理沟通

附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沟通就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21、公平理论

考核知识点:激励的公平理论

附2.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 1965 年出版的《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一书中提出了公平理论。该理论基于,个体不是独立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他们会不停的进行相互的各方面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直接的影响其在下一个工作中的努力的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员工在其完成任务并得到回报后,员工不仅关心其所得的多少,还会考虑把自己所得的回报与付出的努力之间的比率与其他人的比率进行横向的比较,同时也会把自己现在投入的努力和产生的回报之比与过去的状态进行纵向的比较。公平理论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O P/I P=O x/I x

O P表示员工对自己所获回报的感知。该回报包括金钱、福利、受重视程度、受人尊敬和晋升的机会。I P表示工对自己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的感知。该努力包括工作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学习、交际的时间。O x表示作为比较者的对自己所获回报的感知。P x表示作为比较者的对自己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的感知。

22、战略目标

考核知识点:目标类型

23、领导力

考核知识点:领导

24、前馈控制

考核知识点:控制类型

25、市场控制

考核知识点:控制方法

26、魅力式领导

考核知识点:新领导

附2.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领导需要有人追随。追随者会将他们所看到的领导者某些特定行为,归因于该领导者所具有的英雄属性或超凡的领导能力。魅力式领导具有三项特质:极端高度的自信、坚定的信仰与信念,以及影响他人的强烈意图。此外,他们往往对部属表现出高度的期望与信心。魅力式领导可能适合带领组织渡过危机。

27、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考核知识点:激励理论

附2.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美国管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David MaClelland)认为那些希望自己成为企业家的人,对成就感的需要表现的非常强烈。理论主要关注三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归属需要。(1)成就需要:他们总是向往把事作的比以前更完美、有效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2)权利需要:是一种通过控制别人行为来满足的需要。(3)归属需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简答题

1、为什么管理控制很重要?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控制职能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控制作为管理一个重要的职能,至少包含了以下方面的意义:①计划和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前提,控制通常具备计划性和目的性,控制与标准或是计划密不可分;②监督和矫正偏差是控制实现的过程,监督表现为组织拥有良好的信息反馈和预警能力,能够时刻识别组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即使予以矫正;③控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能够和组织运行相适应,所以我们可以将控制理解为是动态的、变化的控制。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P56

★考核知识点:科学管理

3、履行与管理者相关的职责和活动所需的管理技能是什么?参见 P14

★考核知识点:管理者技能

4、什么是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考核知识点:五力模型

附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麦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作为微观环境的分析框架。波特认为,影响一个企业微观环境有五种力量:供应商、顾客、替代者、新进入者和竞争对手。他们影响着管理者获取资源以及每日、每周、每月销售产品的能力,对于短期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图所示。

图3-3 微观环境的分析框架

管理者必须对这五种力量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的机会和威胁。如果供应商的谈判力量比较弱、顾客的谈判力量相对较弱、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小、替代品少、竞争对手之间合作多于对抗等等,这对组织来说,存在着机会。相反,如果供应商的谈判力较强、购买者的谈判力量相对较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大、替代品多、产业内竞争对手的对抗多于合作,那么对组织来说,存在着威胁。当然影响组织微观环境的这五种力量不可能同时带来机会或威胁,可能是一种因素带给组织的机会,其它四种因素带来的是威胁。或者相反。总之,管理者必须分析组织的微观环境中哪些因素是有利于组织的,哪些不利于组织的,以此作为决策参考。

5、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控制方法

附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管理控制主要有三种方法:市场控制、官僚控制和小集团控制。市场控制使用外在市场机制,如价格竞争和相对市场份额,在系统中建立使用标准。适用于产品和服务非常明确或确定,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比如以利润为中心,评价的标准是各自对公司利润贡献率。官僚控制:基于森严的等级制度。依靠行为规范、良好的工作描述和其他管理机制,特别是预算。有的公司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小集团控制:依赖共同的价值和规范。企业仪式,如周年员工颁奖晚餐、假日奖金发放等。讲公司缔造者的故事等。

告诉员工: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比较适合在团体合作频繁且技术变化剧烈的公司。许多组织混合使用这三种控制方法。总之,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系统的关键是帮助组织高效率且有效地达到它的目标。

6、团队与群体的区别是什么?参见课件第十章群体与团队

★考核知识点:群体与团队

附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团队是由一些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区别于群体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团队成员合作的紧密性和存在一个特定的目标。

7、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P330-332

★考核知识点:沟通障碍

8、组织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P219-222

★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

9、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什么?参见课件第六章战略管理

★考核知识点:战略管理

附2.2.9:(考核知识点解释)

战略管理过程包含 8 个步骤地过程,其中包括战略计划、实施和评估。

⑧评估结果

10、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激励

附2.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激励就是如何发动别人去工作,就是善用他人智慧去完成组织的工作。领导最主要的职能就是激励。激励(motivation ),就是刺激人们某个急切需求,产生相应的动机并由该动机引发特定行为发生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能够发挥潜在的能力,得到既能实现组织目标又能满足个体需求的行为结果。在管理学范畴,研究激励是必然要以特定行为的产生为研究基础的。激励理论包括:内容观点的激励理论、程序观点的激励理

论和整合观点的激励理论。

11、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参见课件 P272-273

★考核知识点:激励—需要理论

12、权变理论的内涵是什么? 参见 P37,也参见课件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考核知识点:管理权变理论

13、什么叫双因素理论?

★考核知识点: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附2.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美国的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 )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也叫作保健激励理论。该理论确认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可以决定此人完成该项任务的成功与失败。赫茨伯格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在其工作中那些情景是使其满意,那些情景使其不满意。通过整理答卷发现,一些因素总与工作满意有关,同时还有一些因素总与工作不满意有关。这两类因素就组成了---双因素理论。通过调查赫茨伯格还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对立的观点,提出满意的对立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是没有不满意。

①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工资、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公司政策、管理和监督等。这些因素只能安抚员工,却不能激励员工。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员工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该因素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只能保持员工的积极性,所以又称为维持因素。

②激励因素:是那些与人们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奖金、晋升、认可以及对未来事业发展的期望等。这些因素可以激励员工积极从事工作,如果处理不当只会造成员工没有满意,而不会造成员工不满意情绪的产生。

赫茨伯格的理论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在研究方法的方法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方法的信度受到质疑、没有对满意度进行整体的测量、忽视了环境的变化等。但是,这

SWOT

组织的

种做法长时间的被个大企业不停的传播而流行,也证明了该理论能使员工在计划和控制自己的工作方面拥有更多的责任感。

14、如何进行环境管理?

★考核知识点:环境管理

附2.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创造一个管理的环境并对这个环境进行有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任务之一。由于环境是不确定的,使得管理者没有足够的信息去了解环境或预期未来。所以,管理者必须开发收集、分类、解释环境信息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分析环境的力量,管理者识别出影响组织的机遇和威胁。环境管理包括扫描环境、预测环境、适应环境、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

15、什么是组织的使命?P101

★考核知识点:使命

16、什么叫 SWOT 分析? P137

★考核知识点:环境分析工具

17、试比较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优劣势。

★考核知识点:决策主体

附2.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与个人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有如下优点(Robbins and De Cenzo,2001).

第一、群体可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与个人决策相比,群体决策可以借助于更多人的经验与观点。第二、群体决策有较多的替代方案可供选择。群体拥有较大量且多样的信息,因此可以比个人决策提出较多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当群体的组成包含各式各样的专家时。第三、群体决策由于群体成员对决策的参与,因而可增加对解决方案的认同和承诺程度。如果那些未来将要执行方案或者会受到决策影响的人,能够参与整个决策过程的话,他们较易接受此决策,同时也会鼓励其他人接受此决策。第四、群体决策增加决策的合法性。由于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参与性相对比较符合民主的观念,因此群体所作的决策往往比个人的决策更具有合法性,也较容易认可和接受。

18、运用哪一种激励理论可以解释“无欲则刚”?

★考核知识点:期望理论

附2.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中提出了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员工对于其特定行为会为自己带来某种行为结果的期望程度,此程度会激励员工特定行为的形成,从而产生满意的行为结果。期望理论可用下述理论表示:激励力=效价×期望值。其中,激励力是指一个人所所受激励的程度。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预期成果或目标的吸引力作出的主观估价。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完成某项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从而三种因素之间构成了三种重要的关系和问题: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个体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绩效的可能性。个体作出了努力是否能够在绩效评估中得到表现?个体是否能够达到这种绩效水平?个体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1)绩效和奖励的关系:个体相信自己达到一定的绩效水平后可获得理想奖励的程度。个体达到规定绩效后能否得到上级的奖励?

(2)奖励和个人目标的关系:组织的奖励可以充分的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以及个人对未果的奖励的重视程度。奖励是否符合个人目标的需要?奖赏是否能够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3)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个人目标的实现,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组织中进行的所有行为都是以实现其个人的目标为相应的动机。如果无欲,无动机,那么就达不到激励效果。

19、管理学中是如何理解“问题”这个概念的?参看课件第四章决策问题和P153-154

★考核知识点:决策起点

20、如何确定目标?P88-89

★考核知识点:目标与目标管理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管理就是做决策?参见P4-5

★考核知识点:决策

附2.3.1:(P4-5页相关内容抄录)

管理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Harbert A.Simen)。他是卡内基.梅隆大学

教授,因“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 1978 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西蒙的主要观点:第一、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第二、决策的准

则或目标不是最大化,而是“满意”原则。第三、决策方式包括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decision making)就是管理者通过分析关于具体的组织目标和

行动方案的各种选择并最终作出决定或者说决策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的过程。管理者每次对组织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或者控制时,他们都要作出一系列的决策。管

理者承担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必作好的决策,一个好的决策将带来正

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选择,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一个不好的决策会降低组织的绩效。

2、如何理解管理可表述为“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参见P54-55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作用

3、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参见P135-138

★考核知识点:环境管理

附2.3.3:(P135-138页相关内容抄录)

一个组织必须首先面对行业内其他的竞争者。谁是竞争者?就是与组织争取相同顾客群的其他公司。麦克尔·波特认为,有五种力量影响着一个企业微观环境,即:供应、顾客、替代者、新进入者和竞争对手。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这五种力量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的机会和威胁。如果供应商的谈判力量比较弱,顾客的谈判力量相对较弱、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小、替代品少,竞争对手之间合作多于对抗等,对于组织来说,就存在着机会。企业必须分析组织的微观环境中哪些因素是有利于组织的,哪些是不利于组织的,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4、结合你自己的工作和经历,阐述管理是什么以及管理的重要性。参见P4-7

★考核知识点:管理及管理的作用附2.3.4:(P4-7页相关抄录)

管理到底是什么?有不同的答案。根据罗宾斯的定义,管理一个协调工作的活动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我们认为,管理就是提供给他人一个表现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是让人高效、愉快、正确地做事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正如德鲁克所言,“即使不说我们的生存是有赖于有效的管理者,至少我们大家个人的幸福确是有赖于有效的管理者。”

因为管理对于我们国家特别重要。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除了其他差距外,最主要的管理水平的差距。中国管理者的素质与美国相比相对要低,美国排名前 1000 家的公司,只有 24 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中国管理者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比较低。管理学是别人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学习,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们的企业少走弯路。由于我们每天都与组织打交道,通过学习管理学,

能认识到不良管理,采取措施纠正;另外,我们能识别优秀的管理,通过“用脚投票”鼓励管理优秀的组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管理是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共同劳动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经过了两次转折,管理学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一次转折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意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管理在生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次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看到,不依照管理规律办事,就无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这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现代社会,管理日益表现出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关键是由于管理落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将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因此,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对于具备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能的各级经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 21 世纪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管理人才的稀缺。因此,无论是企业各级管理者,还是普通人学习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本书将系统地解释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使读者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培养读者的管理思维与理论素质。

5、你自己工作所在的组织运用的是哪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参见P52-72

★考核知识点:管理理论与实践

附2.3.5:(P52-72页相关内容抄录)

参考答案如下:可能是科学管理理论,也可能是行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有许多:科学管理、行政管理、官僚管理、行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系统学派、权变学派和质量管理理论。等等。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是围绕工作、人和环境这三者的逻辑展开。从以工作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再到以环境为中心,最后是三者的互动,就是整个管理发展的基本历史的线索。

6.论述领导理论的演变过程。参见P302-313

★考核知识点:领导理论

7、论述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你相信哪一种人性假设?参见P314-317

★考核知识点:管理学人性假设

附2.3.7:(P314-317页相关内容抄录)

在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人性假设。主要有代表性的假设是:

①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经济现象

是由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产生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完全的私人利益。

此观点对管理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经济人假设类似于“性恶说”。如果假设人性是恶的,那么管理者运用得管理手段是克格勃式的。这种管理得使成本提高,结果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不愉快。经济人假设最有名的实践者是科学管理的鼻祖

泰勒,即认为人性生来是性恶的,偷懒,对工作不负责任,因此,应该加强对员工

的制度化管理和金钱刺激。

②麦格雷戈(McGregor)的 X 理论与 Y 理论。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性恶论,它对

人性抱持一种负面的看法。X理论认为人们没有上进心、不喜欢工作、希望避免责

任,因此管理者必须对其加以严密监督,才有效地工作。Y理论则是性善论,它对

人性抱持着一种正面的看法;它认为人能自动自发、接受责任,并将工作视同休息

与游戏一样的自然。麦格雷戈主张Y理论才是正确的人性假设,管理者应该根据Y

理论的假设来管理员工。

③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是梅奥在 1933 年发表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

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梅奥是从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他认为,职工是社会人,并非

像所描述的“经济人”那样,他们还具有更重要的一种需求,也就是社会方面、心

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个人不仅

受经济因素的激励,而且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根据社会人假设必

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职工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单纯从技术条件着手。

④“自我实现人”假设。人们除了一般的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能

力,发挥自己潜力的欲望。“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认为,人具有五类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它们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是逐级向上即当低层需求获

得满足时,人们便追求更高一层的需求;人们因工作而发展和更成熟,且其能力也被

开发,使人变得更能独立、自主;人是自动激发并能自我控制的,外在规定、控制很

可能对员工构成一种威吓,而造成不良适应,工人的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

为之间并没有冲突,如果能给员工一个机会,他会自动地把自已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

结合起来;如果环境有利,工作就象游戏一样自然。所以,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和环境使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融合一致。

⑤“复杂人”假设。其基本观点是,人不仅是复杂的,而且是高度可变的;人们通过

他们的组织经验是能够熟悉新的动机的;人们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中

的动机可能是不同的;人们能够对各种不同的管理策略做出反应。根据“复杂人”

的假设产生了权变理论。“权变”是指“视情而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管

理措施。从“经济人”假设到“复杂人”假设,管理学对人的理解越来越全面。有趣的是,每一种人性假设在实际中都有它的应用价值,这是因为人性具有未定性、

复杂性和深刻性。在信息化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管理学应整合各种人性理论,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8、如何理解“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有多远”?参见P86-87

★考核知识点:计划和目标的重要性

附2.3.8:(P86-87页相关内容抄录)

它说明一个组织的目标和计划非常重要。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一个全局性管理职能,因为它为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设定了框架和方向。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管理者必须进行全面的计划,以便找到有效的竞争战略。计划和战略一样,具有“导航”的作用,没有计划就好像驾着一只无舵之船随风飘流,或者没有地图和指南针而在雾中航行。

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新的机会;预见从而防止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行动方针,包括战略的和战术的;了解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危险。计划还可能通过调整和创新,朝着组织希望的方向变化,提高生产力,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从而帮助组织实行

目标。如果运用得当,计划能提高整个组织的知识体系,包括发现关键问题、机会及新的战略。

从个人角度,有目标非常重要。有目标的人会想方法,没有目标的人就会找借口。没有目标的人为有目标的人服务。从组织角度,改写错误的目标:浪费 1 美元。进行过程有错误:浪费 10 美元。结果有错误并修正:要花费 100 美元。这就是有名的 1-10-100原则。

9、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参见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考核知识点: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附2.3.9:(课件第一章第三页相关内容抄录)

我们认为管理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知识和科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而并非依赖于直觉。从管理历史发展看,管理的科学性是指自 20 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科学是人类长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所以,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有一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管理是一种随机的创造性工作,它不象有些科学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去求得最佳答案,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式,它只能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实施创造性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样,不同的管理方法,可能会导致相同的结果。相同的管理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同时,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所谓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即靠人的经验、感觉、魄力、权威等都无法度量甚至无法言传,被人们称之为“艺术”的部分,这部分也正是管理学应该开发的地方。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补充的。管理科学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是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管理科学又有娴熟的管理艺术,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0、如何运用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参见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考核知识点:学习管理的目的

管理学考点整理

(一)管理的定义(p2)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期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含义(p2) 第一层含义说明管理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为管理的五大职能。 1 计划职能主要包括对将来趋势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目标,然后制订各种方案政策,以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2 组织职能一方面是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计划能否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 3 控制职能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若工作发生偏差要及时发出信号,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纠正偏差或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 4 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主要涉及组织中人的问题,要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要对人进行指导训练和激励,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解决下级之间的各种矛盾,保障各单位信息畅通无阻。 管理的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 管理定义中的第三层含义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了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是组织活动的根本目的。 (三)管理学的特征(p4)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3.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4.管理学的系统观点。 5.管理学是一门软学科。 6.管理的复杂性。 7.管理的二重性。 (四)泰勒科学管理五条(p18) 1.工作定额原理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3.标准化原理 4.差别计件付酬制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 (五)法约尔主要观点和贡献(p23)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主要内容:1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结构2 管理的一般原则3 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 (一)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法约尔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概括为技术性、商业性、财务性、会计性、安全性、管理性6类工作。并认为随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重要性降低,而管理能力的要求逐步增大,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管理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减少。 (二)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首先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三)管理的五大职能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另一大内容是他首先把管理活动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职能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他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经理或领导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其它工作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2.法约尔一般管理的贡献: 他对管理的五大职能的分析为工业经济时代---权力为中心的管理理论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同时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

管理学考试考点

农学院“高职升本”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管理者 ★考核知识点:管理者的概念 2、战略计划 ★考核知识点:计划类型 3、领导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领导职能 4、激励 ★考核知识点:激励内涵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激励(motivation),就是刺激人们某个急切需求,产生相应的动机并由该动机引发特定行为发生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能够发挥潜在的能力,得到既能实现组织目标又能满足个体需求的行为结果。 5、组织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组织职能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组织的定义: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精细的人员安排。组织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作出决策的一种管理职能。 6、职权 ★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职权:管理职务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与职位相联系。 7、目标管理 ★考核知识点:目标管理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 MBO)由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 1954 年 提出,是一种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础的管理程序,由管理者和员工共同为员工设定目标,定期评价业绩,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报酬的过程。所以,目标管理又叫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特别强调员工与上司共同参与设定具体确实又能客观衡量成果的目标,其精髓是需要共同的责任感。它将组织整体目标借助于参与管理,逐层转化为各阶层与各单位的子目标,形成一目标体系,同时以订定的目标作为激励员工的工具,定期回馈上级共同讨论进行绩效评估,是一种完整的规划与控制程序。

管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赫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十种角色,分为下面三类)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 (1)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对基层管理最重要);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对高层管理最重要)。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下面5个方面: (1)工作定额(搬运生铁实验) (2)标准化(铁锹实验)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5.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它是科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2)它是加强企业基础性管理的科学方法; (3)它只解决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适应问题; (4)它把工人当作机器附属物,未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6.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内容: (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7.学习型组织定义: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它的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8.业务流程再造定义: 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 (2)个人特征(3)结构变量(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2.社会责任定义:

《管理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知识点以及考点详解含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名词解释 1.管理方法: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 和措施。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无法替代的。 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2.管理哲学: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由管理 辩证法、管理认识论、管理文化和管理的科学价值观构成。 管理辩证法是指管理活动所涉及的诸多要素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这些联系、作用形成管理活动的特定本质和管理活动的运动,引发管理活动的变化,产生管理活动的功能。 管理认识论是指管理思想和理论形成之后,又能反过来能动地指导管理实践,并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管理思想、理论的唯一标准。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总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唯物辩证的管理认识论,既是唯一科学的管理认识路线,也是唯一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 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标准,它代表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 充分重视科学对管理的渗透,自觉地应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来提高管理水平,懂得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现代化的价值,经常不断地从各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动态中吸取营养,是管理的科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3.法律方法: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和司法、仲 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围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 引言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务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责任的日益增加,公共管理学逐渐成为热门的考研学科。在考研中,了解公共管理学的考点热点以及真题解析是备考的重要一环。本文将重点讨论公共管理学的考点热点和真题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提高考试成绩。 考点热点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考研中,公共政策通常是作为公共管理学的考点之一。考生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定义、形成过程、实施与评估等相关知识。在真题中,通常会涉及到公共政策的分析、评价和设计等问题。考生需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政府绩效管理 政府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又一重要内容。政府绩效管 理涉及到政府部门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报告等方面。在考研中,政府绩效管理通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考点,考生需要掌握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实践经验等。在真题解析中,考生需要通过分析政府绩效管理的案例,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公共组织管理 公共组织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组织管 理主要涉及到公共组织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沟通等方面。在考研中,公共组织管理是一个常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公共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真题解析中,通常会涉及到公共组织管理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公共服务管理 公共服务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公共服务 管理主要涉及到公共服务的供给、需求、传递等方面。在考研中,公共服务管理是一个常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公共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真题解析中,考生需要通过分析公共服务管理的案例,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管理学原理考点

名词解释: 1.组织的价值观. P225 组织价值观就是组织内部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和基本观点。 2.矩阵型结构的定义 P 180 矩阵型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行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3.彼得原理p203 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提升后不能保持原先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大滑坡。 4.绩效评估p204 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5.计划的概念p125 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6.决策的概念p98 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7.组织设计的概念p164 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8.学习型组织的概念p22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9.组织文化p221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综合。 10.组织变革p209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以及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简答: 1.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p150 (1)制定目标。 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 理想的情况是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应有某一个人的明确责任。 (3)执行目标 组织中各层次、各部门的成员为达成分目标必须从事一定的活动活动中必须利用一定的资源。 (4)评价成果 成果评价既是实行奖惩的依据也是上下左右沟通的机会同时还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 (5)实行奖惩 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 (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成果评价与成员行为奖惩既是对某一阶段组织活动效果以及组织成员贡献的总结也是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组织成员及各个层次、部门制定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即展开目标管理的新一轮循环。

管理学考点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是什么?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对管理问题也有诸多见解。 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①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②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③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2、根据明茨伯格研究,管理者应扮演那些角色? 共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方法为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最后,将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表针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 ⑵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⑶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要根据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称为第一流的工人。 ⑷差别计件工作制。泰罗认为,工人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劳动的数量。计件工资虽能体现劳动的数量,但工人担心劳动效率提高后雇主会降低工资率,这样等同于劳动强度的加大。针对这些情况,泰罗提出了一种新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作制,其内容包括:①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爱制定有科学一级的工作定额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③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⑸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经验工作方法是指每个工人采用什么操作方法、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个人经验来决定。科学工作方法是指每个工人采用什么操作方法、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试验和研究的结果来决定。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计划部门的集体工作包括:①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②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工具③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④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等。 4、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企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美好。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使职工随着本企业的成长而得到全面的提高

南开大学22春“工商管理”《管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南开大学22春“工商管理”《管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某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此公司的业务要求?()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参考答案:C 2. 管理的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以上都 参考答案:ABCDE 3. 管理方格理论中,中庸之道型领导兼顾员工与任务,是最好的领导方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4. 关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B.管理学是一门历史学科 C.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D.管理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答案:A

5. 计划制订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 A.按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变化,定期修订已有计划 B.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中期考虑有机结合 C.按近细远粗的原则来制定,避免对不确定性远期的过早过死安排 D.以上三方面都是 参考答案:D 6. ()描述的是一个组织内部各种机构,以及其中相应的职位和相互关系。 A.职务说明书 B.组织系统图 C.组织手册 D.公司章程 参考答案:B 7.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 A.无法无天 B.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 C.人性化管理 D.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答案:B 8.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A.尊重需要 B.情感需要 C.生存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D

公基管理学高频考点

公基管理学高频考点 公基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之一,旨在研究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人力资源、公共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公共管 理领域中,公基管理学是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 学等学科的基础必修课程。 公基管理学知识点包括: 1.政府与公共事务:政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公共事务则是 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政府的角色是管理和调控社会事务的,需要运 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技能,如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 2.组织管理:公共组织在公共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了解 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组织变革等知识点。组织管理需要掌握管理策 略和方法,如领导力、决策制定、团队建设等。 3.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包括预算、会计、税收等方面。了解公共财政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运用资金和资源, 也有助于预测和规划公共财务。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学习公共政策的知识,可以帮助公共管理者更好地研究社会问题,制定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 5.公共人力资源:公共人力资源者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点。有了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才能让公共组织更好地运转。 6.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指政府为公众提供的服务,如公共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学习公共服务的知识,可以让公共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公共服务的重要性,评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公基管理学知识点广泛、内容丰富,是考研和事业单位考试中重要的考试科目。掌握公基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升管理者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服务公众和促进社会进步。

大一管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大一管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 组织和管理人员、资源和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作为大一管 理学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 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对大一管理学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1. 组织与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包括组织的定义、功能、特性以 及管理的定义、职能、原则等内容。 2.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涉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和研究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二、管理学的理论与模型 1. 赋权理论:解释权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概括赋权的原 则和方法。 2. 领导理论:介绍领导的概念、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风格, 以及领导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3. 组织结构理论:讨论组织的基本结构、类型和设计原则,并 介绍各种典型的组织结构模型。

4. 组织文化理论:探讨组织文化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组织文化。 5. 决策理论:介绍决策的过程、类型、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决策在组织中的应用。 三、管理的职能和技能 1. 计划与目标设定:包括制定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具体的计划和策略。 2. 组织与协调:涉及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以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同工作。 3. 领导与激励:介绍领导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4. 控制与评估:讲解监控组织运行情况的方法,以及对组织绩效的评估和反馈。 四、管理的环境与挑战 1. 内外环境分析:包括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评估,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2.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介绍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组织的管理挑战。 3. 技术与创新管理:讨论科技进步对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管理。 4.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五、实践案例分析 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实践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大一管理学课程中,通常会涉及一些实际的管理案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结合理论进行讨论和总结。 总结: 通过对大一管理学必考知识点的汇总,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了解管理的职能和技能,认识管理的环境和挑战,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这些知识点将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管理学以及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管理学》考点、要点提纲总结及思维导图

管理学

管拜:管理就是组织为『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资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L管理的我体是组织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工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理 工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基木卷件(特能“ L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管理活动) 正业近生是ii成组织目标的基木活动:管理活动确保作业活动ff效进行《 2.管理工作既具行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科学是客观规律(理论性),艺术是I观创造(实践性) 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 管理的职傩: 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力的彼先筹划和安fll 2.组织是为r完成计划加对分,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抖 3.领导是只会和影响下屈为实现纣织II标血努力工作的过程 4.苦削是为了保证纣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血进口的系列监督依杳工作 管理有效性的衡母: L效率:指投入与产出凶比值,沃为资源ff限,组织要用比较 经济的方法达到II标,意味者正确地做事,比如劳动生产率. 2.效果:指II标达成度,犷及活动的结果,意味着做止确的事,比如利洵薇, 管理的产牛.:1产生F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12.是人类怦体活动的产物, 管理的必要件:有纽织就羔要管理,协调群体活动,以实现目 标-L管理是社会进步叮发展的物质力量,组织的强用伴随行光进的管理: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茕要条修:3.管理具仃普遍性,任何组织以及组织的任何层次都行必要进行管理, 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管 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实现组级目标的人。 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管理者的分类(所处层次) Lι⅛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部赤仃的管理人 员例如:在小阿、苜席执行仃,总,或名经理等 2.中层管理者: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贡任的 管理人员例如:部门主任,科室主任.项H人 理、地区经郑、产品经理等 3.基层管理若:管珪作业人员的管理名 管理者的角色:角色就是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庆 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 L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混乱驾双片、资源分 配方、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1 ,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概念>人标》技术 基层管理替:技能>人际>概念 对任何一个乂次的管理者都同等承要的是人际技能, 仃效的管理外:「作多、质左好•门成满意.其大部分时间用于沟通和人力资源, 成功的管理者:晋开快。成大部分时间刖于维护网络关系。无好坏之分.将适介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 管理管理者管理学 管理学的特惠: L综介性2.不精确性 3.实践性 4.历史性 5.发展件

护理管理学高频考点

护理管理学高频考点 【考点1】管理的基本特征是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人,管理中最基本和传统的方法是行政方法。管理的关键职能是控制职能。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职能。 【考点2】护理管理的特点是广泛性。护理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护理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考点3】“科学管理之父”是指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作者是泰勒。 【考点4】属于系统特性的是整体性。 【考点5】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是梅奥。 【考点6】古典管理理论中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如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考点7】系统方法对应的原则包括整分合原则和反馈原则。 【考点8】计划工作“SWIH问题”:What,Why,When,Where,Who,How。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有利于控制工作。 【考点9】中期计划是指时间一般在1~5年,由中层管理者制订。【考点10】延续至今的护理技术操作比试,影响其的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考点11】计划工作的原则是弹性原则。计划工作的第一步骤是评估形势。评估形势的内容是社会需求。 【考点12】“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目标应具体”体现了计划工作原则的可考核性原则。

【考点13】发展可选方案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管理层的认可程度。【考点14】衡量计划工作进度和完成程度的重要标准是预算。 【考点15】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奖惩兑现属于目标管理的检查评价阶段。在护理管理中制定目标时应做到目标应具有挑战性。 【考点16】咨询指导属于目标管理的执行阶段。 【考点17】属于时间管理基本程序的是评估。时间管理的方法包括5W1H法。属于时间管理策略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考点18】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是战略决策。 【考点19】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决策步骤的第三步是拟订方案。决策时对方案实施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可行性。 【考点20】属于团体决策的方法是电子会议法。 【考点21】针对组织内部具体工作问题,在较小范围和较短时间内实施的计划是战术性计划。 【考点42】领导对初步成熟的下属给子说明、指导和检查体现的是高工作,高关系。授权意义的是提高管理效率。授权的第一步是分析、确定需授权的工作。 【考点43】为了使下属的潜能得以逆进式的发挥,管理者应奉行的原则是连续激励。 【考点4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马斯洛。 【考点45】公平理论对护理管理者的基本启示是应注意绩效与报酬

《管理学》激励知识点以及考点详解含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激励 名词解释 1. 动机★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有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是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出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 2. 内因与外因★★:人的运动可以分为两大类,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生命运动是思维运动的物质 基础,同时思维运动对生命运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是人活动的内因。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的,人和外界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根据这个观点,可以把人的行为B看作是自身特点P和所处环境E的函数。 3. 力场说★★★ 根据人的行为是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函数的理论,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领导者即可以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为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卢因所提出的人的行为的力场。 卢因把人看做是在一个立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驱动力和遏制力,人的行为便是诸力作用的产物。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职工行为的引导,就是要借助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遏制力,增强驱动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 4. 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 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为了使强化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注意实施不同的强化方式。 5. 负强化: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 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事实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譬如,过

高级管理学考点总结

1.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与之相对的传统组织设计的着眼点是效率。在学习型组织内,雇员参加问题的识别,这意味着要懂得顾客的需要。雇员还要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切综合起来考虑以满足顾客的需要。组织因此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其价值。它常常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 彼德•圣吉(Peter M. Senge)是美国“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当代杰出的管理大师。他于1990年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和能力的源泉则是使企业成为善于学习的学习型组织。而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它必须完成“培养成员的自我超越的意识”、“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愿景”、“搞好团体学习”及“运用系统思考”五项工作。其中,“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 具体地说,这五项工作的内容是: (1)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思。“自我超越”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建立愿景(指一种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二是看清现状;三是实现愿景。即组织中的每一成员都要看清现状与自己的愿景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出“创造性张力”,进而能动地改变现状而达到愿景。原先的愿景实现后,又培养起新的愿景。随着愿景的不断提升,又产生出新的“创造性张力”。显然,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能力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与其个人成长经历、所受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密码有关,因此并非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很完美。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就能弥补自己心智模式的缺陷。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源自个人愿景,它是经过各成员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组织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为组织的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 企业只有有了共同愿景,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进企业不断地发展。 (4)搞好团体学习。组织由很多目标一致的团队构成。“团体学习”指每一团体中各成员通过“深度会谈”与“讨论”,产生相互影响,以实现团体智商远大于成员智商之和的效果。它建立在发展“自我超越”及“共同愿景”的工作上。 团体是企业的基础,每个团体的“团体学习”都搞好了,企业才更有竞争力。因此,“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 (5)运用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指以系统思考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就是:从整体出发来分析问题;分析关键问题;透过现象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系统思考是见识,也是综合能力。这种见识和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逐渐形成。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工作是个有机体,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而“系统思考”则是其他四项的基石。因为其他四项都离不开系统思考的见识和能力。 基于此,专家学者们将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总结为:①全体成员共同的愿景和理想;②善于不断学习;③具有扁平式的组织结构;④员工能自主、自觉性管理;⑤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⑥领导者的角色改变为设计师、服务者和教师。 创建学习型组织意义在于: 第一,它解决了传统企业组织的缺陷。传统企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是分工、竞争、冲突、独立,降低了组织整体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组织注意力仅仅关注于眼前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根本的、结构性的问题,这使得组织的生命力在急剧变化的世界面前

管理学.考点整理

1、(简答)管理的含义: ( 1 )管理作为组织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这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 2 )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给管理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机 会,同时也给管理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威胁。 ( 3 )管理的实质是对组织拥有的各项资源的协调和整合。 ( 4 )管理活动最终要落实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职能上。 ( 5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2、系统的特点: 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整体性,控制性 3、泰罗制的分析评价: ( 1 )它冲破了一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 ( 2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 ( 3 )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 4 )泰罗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 ( 5 )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 4、管理经济的方法 1 、经济方法的特点(P210) 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2 、正确运用(P211) ①要注意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②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③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 5、技术的方法 1 、技术方法的特点 (P216) 客观性;规律性;精确性;动态性 2 、作用(P216-217) ①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与信息的质量 ②决策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决策的速度与质量 ③计划、组织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有关职能的执行效率,促进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3 、正确运用(P217) ①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②既然技术不是万能的,管理者在决策管理问题时,就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方法 ③管理者使用技术方法有一定的前提,即他本人必须努力学习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管理学原理考点汇总

管理学原理复习汇总 一、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简单地讲,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一系列活动过程。 经济人:按照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指的是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的人。 社会人:按照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社会人指的是”不仅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的人。 例外原则:高层管理者应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决策:决策是指为今后的行动确定目标,并从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为了组织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评价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如组织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文化等)进行调整、改进和革新的过程。 非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并非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等的总和。其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 沟通: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控制:控制就是按照计划和目标的要求来监控、衡量各项工作,纠正各种偏差,以确保计划和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控制过程一般都包括确定控制标准、对照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三个步骤。 激励:就是设法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去做某件事,即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引起被管理者的某种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促使其产生组织所需要的行为的一个过程。

管理学考点整理

管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1、管理(management)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一定方式对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促进其协调配合,发挥人的积极性,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2、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planning) :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管理既定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和安排的工作过程。 (2)组织职能(organizing):组织一是指组织形态;二是指组织工作,主要是第二层含义,即对人员角色安排和任务分配,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规划与变动、组织授权等。 (3)领导职能(directing):领导是指导和督促组织成员去完成任务的一项管理职能。领导就是管理者带领和指挥组织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执行组织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的活动过程。(4)人力资源管理(staffing):人事或人员配备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所进行的人力资源招聘和选拔,培训与发展,计划、预测和控制,配置与保障,工作分析与设计, 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或过程。 (5)控制职能(controlling):控制为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活动的检查、监督、调整等管理过程。 3、管理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教育方法;4)数量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基础上的决策方法。5)法律方法;6)社会心理学方法。 4、管理的基本持征:1)管理的二重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4)管理或管理人员任务的一致性 5、护理管理的概念: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 关其他人员、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 6、思考题 (1)护理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答:明茨伯格的三型十角色、霍尔的competence角色、其他有关角色。

管理学超全考点

1•管理的概念虽然十分简单,但其中的内涵却十分丰富。 概念:管理是在组织中,为实现组织运行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为了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 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目的的社会活动。 内涵:★ 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工作是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2•管理职能的内容,含义,识别动态变化管理职 能即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发挥的作用。 领导 计划组织控制 定义目标,确定战略,制订计划以协调活动决定需要做什知道和激励所监控活动以确 么,怎么做,谁有群体和个人,保工作按计划 去做解决冲突完成 实现组织宣布的目标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可复制 管理的艺术性:充满个性的人,变化的环境,(拿捏,尺度,分寸) 4•组织的层次及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者所做的保持、提高组织绩效的计划、 组织工作量越多,在管理层次中所处的位置 越高 技术: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与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理解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 技 术 技 能 -管理屢次越上,对概念技能要求越高 f 1 达到 5•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结构

1•西方管理思想发展概貌早期思想家(18th中叶〜20th初)亚当斯密:经纪人;推崇分工 科学管理思想(20 th初~20th20~30) ①科学管理傣罗) 工作定额 以工作挑选工人 将管理立为科学 ②一般管理(法约尔) 管理的原则:(联系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统一指挥(一对一指导) 统一领导(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 等级制度(法约尔桥:允许横向交流) 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经营管理之父,管理过程之父 ③官僚组织理论(甘特) 组织理论之父 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 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行为管理思想(20th20〜30〜第二次世界大站后) 霍桑实验:“社会人” 工作条件(利益)----------- 工作效率 个人态度---------- 人际关系 管理丛林思想(第二次世界大站后〜)系统管理理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管理启示一:组织间对资源的争夺是组织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管理启示二:组织各部分如何协调工作来提高效率和效益权变管理理论:不存在最佳的组织方式。管理者对于组织结构和控制结构的选择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等具体条件进行选择。 管理启示一:外部环境条件会影响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各部门应以最有利的方式获取 资源。 管理启示二:环境变化程度是影响组织获取资源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应对环境做出快速的反应。

管理学考研必背考点整理

管理学考研必背考点整理 管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他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 二、组织层次 管理者往往被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1、基层管理者:是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即生产产品 和提供服务。这样的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也可以称为区域经理,部门经理或工长。2、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 着基层管理者,他们可能具有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或者事业部经理的头衔。 3、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 计划和目标的责任,他们的典型头衔通常是执行副总裁、总裁、管理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会主席。 三、效率与效果的关系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活的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是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

标。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关注效果,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四、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 明茨伯格研究了管理者从事的工作,得出结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 所谓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行为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 (1)挂名首脑: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迎接来访者;签署法律文件 (2)领导者:负责激励下属;承担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 实际上从事所有的有下级参与的活动 (3)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关系和消息来源,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 发感谢信;从事外部委员会的工作;从事其他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 2、信息传递 (4)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阅读期刊和报告;与有关人员保持私人接触 (5)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举行信息交流会;用打电话的方式转达信息 (6)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 召开董事会;向媒体发布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