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文读懂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文读懂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文读懂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展开全文

前面我们已介绍过锁骨下静脉穿刺,今天详细介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作者:麻醉小医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手术中输血输液、静脉高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插入肺动脉导管、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等情况,常用的穿刺位置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前面我们已介绍过锁骨下静脉穿刺,今天详细介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直径平均约1.3cm,最大可达2.4cm,其解剖位置比较固定。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是头颈部静脉回流的主干。

2、穿刺部位:左、右的选择

颈内静脉左右两侧均可选用,但优先选择右侧,这主要是因为:

(1)右侧颈内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的路径较直接,置入血管的导管长度要短,且大部分右侧颈内静脉直径要大于左侧颈内静脉。

(2)导管从左侧颈内静脉到上腔静脉需要经过两个方向相反的弯曲(颈内静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形成,且左侧颈内静脉与同侧头臂静脉形成的夹角近似直角),置管过程中这两个弯曲易使导丝置入困难。

(3)左侧肺尖高于右侧肺尖,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增加了气胸的风险;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的反复尝试,增加了胸导管损伤的风险。

(4)右侧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解剖位较多(头部由中立位旋转时,外侧解剖位减少:右侧由40%减至21%,左侧由26.5%减至10.5%),且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重叠较少(头部由中立位开始扭转时,右侧由23.3%增至32.9%,左侧由35.3% 增至52.8%)。右侧颈内静脉的这种解剖生理特点相对于左侧降低了误伤颈总动脉的风险。

3、穿刺入路:前、中、后的选择

(1)前路:

平卧,头略转向对侧,操作者的左手中、示指在中线旁开约3cm 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确认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静脉。

此外亦可在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在搏动的外侧旁开0.5~1cm,相当于喉结或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作为进针点,穿刺针指向胸锁乳突肌下端所形成的三角,与颈内静脉走向一致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40°角。

由此路进针基本上可避免发生气胸,但误伤颈总动脉的机会较多。

(2)中路:

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一个三角,称胸锁乳突肌三角,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在三角形的顶端处约离锁骨上缘2~3横指作为进针点,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若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偏斜5°~10°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的后缘,常能成功。

遇有肥胖、小儿以及全麻后病人,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作颈内静脉穿刺定点会有一定困难。

此时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用左大姆指按压,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1.5cm进针,针干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45°角,指向尾端前进。一般刺入2~3cm即入静脉;若未成功,针尖略偏向外侧即可进入静脉。

(3)后路:

在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下1/3交点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在此部位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穿刺时

肩部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柄上窝方向前进。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过深,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现临床已少用。

4、颈内静脉穿刺导管留置长度

右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的正确位置可按身高进行预测:身高<100 cm, 置管深度(cm)=身高(cm)/10 -1;身高>100 cm, 置管深度(cm)=身高(cm)/10 -2。

左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的正确位置约为15.8~16.8cm。

5、颈内静脉穿刺较其他路径中心静脉穿刺优、劣势

优势: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快速、操作简单、血管损伤小、拔管后静脉恢复快;且右侧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因此可提高置管成功率;此外相对于锁骨下静脉穿刺,误伤动脉时,可压迫止血;相对于股静脉穿刺,感染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

劣势:

颈内静脉易于塌陷,不适用于血容量相对过低或休克的患者(血容量不足可选择仍然很明显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影响头部运动,且慎用于怀疑颈椎受伤的患者。

6、颈内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及原因

(1)误穿动脉

由于颈内静脉和动脉距离近,伴行途径长,误穿动脉机会较大。若为外出血, 采用局部加压止血缓解。如发生内出血,血液流向纵隔形成纵隔血肿,则外部加压止血无效,应及时确诊进行手术治疗。因此穿刺前应充分评估术中风险,谨慎操作,如无把握为静脉,应反复测试,绝对避免扩管操作。

(2)气胸、血气胸

气胸、血气胸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常见又极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当注射器回抽见气体时,应分析排查是注射器与穿刺针连接漏气、创伤患者原来即存在血、气胸还是误穿气管。

(3)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

应注意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此类并发症可能性较大,术中注意动作轻巧,切忌反复穿刺,术后应严密观察。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压迫止血。此外,在针线固定导管时,应避开颈外静脉。

(4)感染

据报道中心静脉导管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导管性败血症等,处理不当有2% ~3 %的死亡率,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置管期间穿刺伤口应每日换药,用2%碘酊和75 %乙醇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而且,一旦发生局部感染,应避免侥幸心理,立刻拔管或换管。

(5)心律失常

同锁骨下静脉穿刺一样,往往是由于导丝或导管的位置过深,刺激到心脏内壁而引起。所以,一方面穿刺时应避免导丝及导管置入过深(导丝置入20cm刻度后就应该缓慢前置、导管留置长度参考上文),另一方面应在ECG 监测下进行穿刺。

7、提高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1)清醒患者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用力屏气)可提高颈内静脉的压力及充盈度,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2)麻醉状态下患者使用呼气末正压可以提高颈内静脉充盈度,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3)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

参考文献

刘波,周坤等.338 例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20):2540-2543.

万宏伟,李晓昕等.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6,21(8):48-49.

耿桂启,李泓等.Valsalva动作对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7):704-705.

聂丽霞,张彦清等.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767-768.

Lim C,Keshava S,Lea M.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carotid arteries:a CT evaluation[J].Austral Radiol,2006,50(4):314-318.

Salik ,Daftary A,Tal MG.Three-dimensional anatomy of the left central veins:implications for dialysis catheter placement[J].J Vasc Interv Radiol,2007,18(3):361-364.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是一种用于治疗烧伤、高危重症患者和需要长期血液净化的患者的医疗技术。它通过穿刺颈内静脉,插入导管使药物、营养液和血液被直接输入体内,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1. 的适应症 适用于需要加强营养、输液、血液透析等治疗的患者。常见的适应症包括高危重症、烧伤、肾功能不全及需要长期血浆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颈内静脉置管术可以有效地减轻痛苦,缩短治疗周期,并提高治疗效果。 2. 的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 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患者一般状况、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状况。给予必要的镇静剂和镇痛剂,并进行消毒,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和药品。

(2)手术操作 将患者头部转向反侧,利用轻柔的手术方法穿刺患者静脉。穿刺成功后,根据患者情况插入适当的导管,然后定位至正确的位置并与输液系统连接起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 3. 的优点和风险 (1)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穿刺处伤口小,术后恢复快,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痛苦。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颈内静脉置管术可以减少无数次多次穿刺血管的痛苦,缩短医疗时间,并且避免了不必要的转移和检查。 (2)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气胸、感染、血栓形成等。为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术前检查、消毒操作、以及穿刺和导管放置的技能和经验。 4. 的护理 后,患者常需要饮食调节、抗感染、血管抗凝等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生命指标,及时调整管路、输液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士还要注意术后伤口的护理和消毒,以及监测导管通畅情况和使用寿命,定期更换导管。 总之,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对高危重症、烧伤、肾功能不全及需要长期血浆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在医生和护士的通力合作下,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口径较大,尤其是右侧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几乎成一直线达上腔静脉。在颅底部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后方,向下其位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其后内方。在体表的投影是自耳垂向下至锁骨胸骨端的连线。根据这一解剖位置,穿刺点选在锁骨上小窝中点,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内侧缘,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一般可清楚认定。如果遇到肥胖或颈部有异常的病人,可把病人的头颈抬起,即可帮助准确选点。本组有2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点选在距锁骨上小窝中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1~2cm处,而且术者进针过深,伤及右肺尖,造成1例病人出现轻度皮下气肿及气胸并发症,右肺压缩面积达50%;另1例病人并发气胸,右肺压缩面积达30%,由于病人无呼吸困难现象,未行何特殊处理,1~2周后气胸自愈。造成操作失败的主要原

因是与操作者对局部解剖不熟悉有关,认为穿刺点偏外可避免刺中颈内动脉,而忽略了右胸膜顶高较容易伤及肺尖的可能。另外本组有2例老年男性患者和3例老年女性患者,常规选点穿刺回血是动脉血,再逐步向外侧1~3cm处选点,仍是刺中动脉,这可能是由于病人颈内静脉解剖位置存在着变异之故。为安全起见,终止操作,另选其他部位深静脉穿刺。 3.2 把握好进针的角度及方向根据笔者实践经验,行颈内静脉穿刺,由于穿刺点的正下方就是颈内静脉,所以,进针的角度一般取 45~60°,方向对着同侧乳头。角度大一点命中率高,如进针的角度偏小,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较深方能到达颈内静脉,而此时针尖容易偏离正确方向。本组有 19例进针点正确,由于角度偏小,针头进入皮下组织后方向偏内而刺中颈内动脉,其中16例经停止穿刺行局部压迫止血未有不良后

一文读懂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文读懂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展开全文 前面我们已介绍过锁骨下静脉穿刺,今天详细介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作者:麻醉小医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手术中输血输液、静脉高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插入肺动脉导管、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等情况,常用的穿刺位置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前面我们已介绍过锁骨下静脉穿刺,今天详细介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直径平均约1.3cm,最大可达2.4cm,其解剖位置比较固定。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是头颈部静脉回流的主干。 2、穿刺部位:左、右的选择 颈内静脉左右两侧均可选用,但优先选择右侧,这主要是因为:

(1)右侧颈内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的路径较直接,置入血管的导管长度要短,且大部分右侧颈内静脉直径要大于左侧颈内静脉。 (2)导管从左侧颈内静脉到上腔静脉需要经过两个方向相反的弯曲(颈内静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形成,且左侧颈内静脉与同侧头臂静脉形成的夹角近似直角),置管过程中这两个弯曲易使导丝置入困难。 (3)左侧肺尖高于右侧肺尖,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增加了气胸的风险;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的反复尝试,增加了胸导管损伤的风险。 (4)右侧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解剖位较多(头部由中立位旋转时,外侧解剖位减少:右侧由40%减至21%,左侧由26.5%减至10.5%),且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重叠较少(头部由中立位开始扭转时,右侧由23.3%增至32.9%,左侧由35.3% 增至52.8%)。右侧颈内静脉的这种解剖生理特点相对于左侧降低了误伤颈总动脉的风险。 3、穿刺入路:前、中、后的选择 (1)前路:

颈内静脉穿刺

解剖: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且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缘的内侧缘,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转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在其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渐移向靠内(亦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 1)前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颈总动脉外侧,右手持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常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2)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顶点穿刺(图6-78)。针轴与皮肤呈3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也可指向骶尾),一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 3)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①距上腔静脉较近。

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薄枕。头尽量转向对侧。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 3、消毒铺单后,找到胸锁乳突肌的锁骨端内侧缘及胸骨端外缘,用作定出穿刺点的界标。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先用6号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边回吸注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2-3cm左右)。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见到回血,可带负压边回退,如仍然无回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5、试穿成功后,沿相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用穿刺针穿刺,当回抽到静脉血时,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然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角度。当回抽血十分通畅时,固定针头不动。插入导引钢丝,注意插导引钢丝时不能有阻力。有阻力要重新调整位置,无阻力则插入导引钢丝过针头约5cm,退出穿刺针。 6、将导管套在导引钢丝外面,钢丝必须伸出导管尾部,用左手拿住,右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术】 精品学习网搜集了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图片详解,仅供参考。 颈内静脉穿刺术图(一) 解剖: 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且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缘的内侧

缘,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转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在其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渐移向靠内(亦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 1)前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颈总动脉外侧,右手持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常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2)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顶点穿刺(图6-78)。针轴与皮肤呈3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也可指向骶尾),一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 3)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①距上腔静脉较近。

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薄枕。头尽量转向对侧。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 3、消毒铺单后,找到胸锁乳突肌的锁骨端内侧缘及胸骨端外缘,用作定出穿刺点的界标。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先用6号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边回吸注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2-3cm左右)。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见到回血,可带负压边回退,如仍然无回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5、试穿成功后,沿相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用穿刺针穿刺,当回抽到静脉血时,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然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角度。当回抽血十分通畅时,固定针头不动。插入导引钢丝,注意插导引钢丝时不能有阻力。有阻力要重新调整位置,无阻力则插入导引钢丝过针头约5cm,退出穿刺针。 6、将导管套在导引钢丝外面,钢丝必须伸出导管尾部,用左手拿住,右手将导管与钢丝一起部分插入。待导管进颈内静脉后,边插导管边退出钢丝。一般成人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处约10cm左右。

颈内静脉置管术图解

颈内静脉置管术图解 右颈内静脉置管 置管深度: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应在上腔静脉的上部近右心房处, 在X线平片上应在心包影以上的位置------成人约在两侧锁骨头下缘连线以下 2cm处,相当上腔静脉与心包影的分界水平。成人估计值: ⒈身高<100cm者, 深度(cm)=﹙身高÷10﹚-1;2.身高>100cm者, 深度(cm)=﹙身高÷10﹚-2 。 局解的是活人吧哈哈!不错的图片~~~颈内那么粗,撮到动脉真是不应该了。Seldinger技术:Seldinger技术是为了纪念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博士而命名的。在1953年,他在进行放射性介入医学的研究中发明了这一技术和相应的器械。经过后人不断的改进完善而成为现代介入医学的基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器械的组成: 1 Seldinger穿刺针2 导管鞘套件3 导引钢丝-----------“J”型钢丝4 血管导管5 其它物品Seldinger技术注意事项1. 掌握穿刺部位局部解剖学知识;2.穿刺前要求定位清楚;3.刺中血管后必须要区分动静脉; 4.导丝插入之前要控制好穿刺针; 5.穿刺针要改变方向必须要先退至皮下再改变方向; 6.刺中血管后回抽血液必须通畅才能插入导丝; 7.推送导丝的过程要顺畅,遇阻力不可盲目插入,原则上导丝不能后撤(会被针尖割断),要后撤时穿刺针与导丝一并后撤。 颈内静脉解剖学特征:颈内静脉起源于颅底,下行后与颈动脉、迷走神经一同行走,共同包裹于颈鞘之中。在颈鞘内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继续下行与对侧的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易于被穿中,其内径平均为1.2cm以上,最大内径可达2.0cm。其与无名静脉汇合处呈纺锤型扩张,称为颈静脉下球,内有2~3个静脉瓣,有阻止血液返流的作用。(有时导丝不能送入就是因为被它阻挡所至)。临床上一般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因为右侧无胸导管,并且右颈内静脉与上腔静脉几乎为一直线,同时右侧胸膜顶部较左侧低。 头部的旋转对颈内静脉的解剖不造成任何影响,但有助于体表标志的显示,有利于穿刺定位。为了避免对动脉的损伤,必须了解其走行情况。两侧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内、颈内静脉的内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穿刺中容易损伤的是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方法:1.签知情同意书 2.准备物品a、手套、消毒用品、5ml注射器、肝素化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肝素帽、敷贴、缝线、缝针、洞巾等。b、专用的深静脉置管包。3.步骤⑴. 病人取仰卧、头低位150,头后仰并略转向对侧,必要时肩部垫高;⑵ . 定位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⑶ .先用22G(7号)细针试

颈内静脉置管术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体位:病人取头低15-20度,若病人存在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 力衰竭则可保持水平卧位穿刺。肩背部略垫高,头转向对 侧,使颈伸展。 2、戴消毒手套,消毒皮肤、铺洞巾。 3、选择穿刺点:触摸胸锁乳突肌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形成的三角, 确认三角形的顶点为穿刺点;或取锁骨上3cm与正 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4、局麻:用细针(5ml注射器)连接盛有局麻药物的注射器,在皮 肤穿刺点处做皮丘,并做皮下浸润麻醉。 5、细针试穿:细针针干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45度角进针,边 进针边回抽,保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徐徐进针。 当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感,回抽出暗红色血液 并且血流通畅。一经成功,认准方向、角度、和进针 深度后,拔出试穿针。 6、粗针穿刺:换粗针以同样方法,沿细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进 行穿刺。 7、放置导丝:成功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自穿刺针后插 入,保留到钢丝约40cm时拔出穿刺针。 8、扩皮:沿导丝插入静脉扩张鞘,接触皮肤后按同一方向旋转,随 导丝进入血管后撤出扩张鞘,并以左手用无菌纱布压迫穿 刺点防止出血。

9、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右手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 一边推进一边撤离导丝,尽量保持动作协 调,当导管进入14cm时,即可完全抽出导 丝; 10、再次回抽确认:用装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与导管尾端相接,反复 抽吸2-3次均可见顺利回血时,向导管内注入肝素盐 水2-3ml;同时用卡板锁定导管,撤下注射器,拧上 肝素帽; 11、固定:用缝合针将导管固定片在近穿刺点处缝合固定,用酒精棉 球擦除局部血迹,待干后再用无菌敷贴固定,撤除洞巾即 可与输液管连接。 解剖: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

CVP穿刺术

CVP穿刺术—颈内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压(CVP)或右房压是指血液在右心室舒张充盈期被推送进入心室时的压力。放置CVP监测导管的指征包括:测量中心静脉压,了解病人的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快速输血输液抢救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 经静脉紧急放置起搏器;缺乏足够的外周静脉,以及长时间输注高张力的液体(如全胃肠外营养)或对外周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氯化钾和多巴胺);现代麻醉监测和治疗中,角色的多样性,即术前预测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有大量液体置换时,在麻醉诱导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必要时置入右心漂浮导管。 中心静脉穿刺常选择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也有选择股静脉进行操作。 (一)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的解剖特点:起源于颅底;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再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颈内静脉穿刺特点: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易被穿中; 右侧无胸导管而且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几乎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临床上常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尤其是放置Swan-Ganz导管更为方便。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个人的习惯各有不同,一般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针。 ⑴前路颈内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成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⑵中路颈内静脉穿刺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试穿未成功,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以内的后缘,常能成功。若遇肥胖、短颈或小儿,全麻后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定位会有一些困难。此时可以利用锁骨内侧,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按压,以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1.5cm处进针,针干与中线平行,针尖指向足端,一般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若未成功再将针退至皮下,略向外侧偏斜进针常可成功。 ⑶后路颈内静脉穿刺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 以上三种进针点一般以中路为多,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故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而且颈内静脉位置较表浅,穿中率较高。由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距很近,为避免误伤动脉,以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深度,在正式穿刺前强调先用细针试穿。

颈内静脉置管术

专科技术规范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目的: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一)适应证 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他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二)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 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4.患者不合作。 (三)技术医师资格:住院医师及以上。 (四)操作方法 穿刺部位:以中路最为常用。 中路法定位: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距锁骨上缘3 ~ 5 cm。颈总动脉前外侧。 穿刺步骤:以常用的钢丝导引置入法(Seldinger 技术)为例。 1.根据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颈内静脉采用头低仰卧位(Trendelenburg 体位)。 2.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3.戴无菌手套。 4.0.5% ~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5.采用穿刺针或套管针静脉穿刺,穿入静脉后有静脉血液抽出。 6.固定穿刺针并插入导引钢丝;如用套管针者,先将套管针拔出,将套管留置在中 心静脉内,沿套管插入导引钢丝,并拔出套管针。注意插入引导钢丝困难时,不可强行插入。7.应用扩张器沿导引钢丝扩张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中心静脉。 8.插入导管取相应的导管,导管各腔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沿导引钢丝插入中心 静脉。 9.抽出导引钢丝。 10.分别检查导管各腔血流是否通畅。 11.用20 ~40 mg/dl 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各腔,并盖好肝素帽。 12.将导管缝合固定到皮肤上。 13.局部行无菌包扎。 14.建议置管后行胸部X 线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五)注意事项: 1.导管选择.成年人导管的直径一般在11---14Fr.右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2—16cm,左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4—20cm.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解剖简介: 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切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段的内侧缘,共同围城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较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在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逐渐移向靠内(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目的 1. 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 2. 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 3. 静脉输液低渗、高渗及刺激性溶液(高能营养,化疗药物等) 4. 需长期补液及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 5. 静脉造影或颈静脉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静脉支架植入、介入手术等。 颈内静脉穿刺路径的选择 前侧径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触及到颈动脉搏动,并将其向内侧推开,在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进针2-3cm穿入颈内静脉。此径路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约锁骨上3-5cm,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皮肤呈30-45 °。 一般选择中路,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方便可靠。 后侧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传入气管内。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目的】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internal jugular vein centesis)常用于急救时的加压输液、输血或取血液标本,血液净化治疗开放静脉通路等。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颈内静脉血管狭窄、畸形;肺气肿;剧烈咳嗽者。 【适应证】 1.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但需取血标本。 2.急救时静脉内注药,婴幼儿取血标本;常规输液,抢救用药。 3.中心静脉压测定。 4.血液透析治疗。 【准备工作】 1.事先向患者或亲属解释穿刺的大体过程及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2.术者着装、仪表符合要求戴帽子、口罩,剪指甲、洗手。 3.器械准备5ml无菌注射器及针头、10ml无菌注射器及针头、消毒盘、深静脉穿刺包(持针器、镊子等)。视需求准备试管、输血或输液用物。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头低20°~30°或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3.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1%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局 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作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 的下后方,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暗红色静脉回血,即表示已进入颈内静脉。 4.穿刺尾端接10ml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按试穿方向穿刺。 下导丝、并置静脉导管,拔出导丝。给予皮肤固定、用无菌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并发症及处置】 1.空气栓塞准确选择穿刺点,在置管、更换正压接头、输液时,严格排气。每次输液结束后,将导管末端针头用无菌纱布包裹扎紧,防止空气进入,固定好备用。 2.穿刺误伤颈动脉因进针点和角度偏内侧或解剖异位。如发生

颈内静脉置管术图解

颈静脉置管术图解 右颈静脉置管 置管深度: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应在上腔静脉的上部 近右心房处, 在*线平片上应在心包影以上的位置------成人约在两侧锁骨头下缘连线以下2cm处,相当上腔静脉与心包影的分界水平。成人估计值: ⒈身高<100cm者, 深度(cm)=﹙身高÷10﹚-1;2.身高>100cm者, 深度(cm)=﹙身高÷10﹚-2 。 局解的是活人吧哈哈!不错的图片~~~颈则粗,撮到动脉真是不应该了。Seldinger技术:Seldinger技术是为了纪念瑞典放射 学家Seldinger博士而命名的。在1953年,他在进展放射性介入医学的研究中创造了这一技术和相应的器械。经过后人不断的改良完善而成为现代介入医学的根底技术,在临床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器械的组成: 1 Seldinger穿刺针2 导管鞘套件3 导引钢丝-----------“J〞型钢丝4 血管导管5 其它物品Seldinger技术考前须知1.掌握穿刺部位局部解剖学知识;2.穿刺前要求定位清楚;3.刺中血管后必须要区分动静脉;4. 导丝插入之前要控制好穿刺针;5.穿刺针要改变方向必须要先退至皮下再改变方向;6.刺中血管后回抽血液必须通畅才能插入导丝;7.推送导丝的过程要顺畅,遇阻力不可盲目插入,原则上导丝不能后撤(会被针尖割断),要后撤时穿刺针与导丝一并后撤。 颈静脉解剖学特征:颈静脉起源于颅底, 下行后与颈动脉、迷走神经一同行走,共同包裹于颈鞘之中。在颈鞘颈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颈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集合成无名静脉,继续下行与对侧的无名静脉集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成人颈静脉较粗大,易于被穿中,其径平均为1.2cm以上,最大径可达2.0cm。其与无名静脉集合处呈纺锤型扩,称为颈静脉下球,有2~3个静脉瓣,有阻止血液返流的作用。〔有时导丝不能送入就是因为被它阻挡所至〕。临床上一般选用右侧颈静脉穿刺置管,因为右侧无胸导管,并且右颈静脉与上腔静脉几乎为一直线,同时右侧胸膜顶部较左侧低。 头部的旋转对颈静脉的解剖不造成任何影响,但有助于体表标志的显示,有利于穿刺定位。为了防止对动脉的损伤,必须了解其走行情况。两侧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颈静脉的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动脉和颈外动脉。颈静脉穿刺中容易损伤的是颈总动脉。

最新颈内静脉穿刺

解剖: 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且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缘的内侧缘,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转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在其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渐移向靠内(亦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 1)前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颈总动脉外侧,右手持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常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2)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顶点穿刺(图6-78)。针轴与皮肤呈3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也可指向骶尾),一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 3)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①距上腔静脉较近。 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薄枕。头尽量转向对侧。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 3、消毒铺单后,找到胸锁乳突肌的锁骨端内侧缘及胸骨端外缘,用作定出穿刺点的界标。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先用6号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边回吸注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2-3cm左右)。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见到回血,可带负压边回退,如仍然无回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5、试穿成功后,沿相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用穿刺针穿刺,当回抽到静脉血时,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然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角度。当回抽血十分通畅时,固定针头不动。插入导引钢丝,注意插导引钢丝时不能有阻力。有阻力要重新调整位置,无阻力则插入导引钢丝过针头约5cm,退出穿刺针。 6、将导管套在导引钢丝外面,钢丝必须伸出导管尾部,用左手拿住,右手将导管与钢丝一起部分插入。待导管进颈内静脉后,边插导管边退出钢丝。一般成人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处约10cm左右。 颈内静毗邻解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