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内静脉置管术图解

颈内静脉置管术图解

颈内静脉置管术图解•

右颈内静脉置管

置管深度: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应在上腔静脉的上部近右心房处,在X线平片上应在心包影以上的位置-—————成人约在两侧锁骨头下缘连线以下2cm处,相当上腔静脉与心包影的分界水平. 成人估计值:⒈身高< 100cm者,深度(cm)=﹙身高÷10﹚-1; 2。身高> 100cm者, 深度(cm)=﹙身高÷10﹚-2 。

局解的是活人吧哈哈!不错的图片~~~颈内那么粗,撮到动脉真是不应该了。Seldinger技术: Seldinger技术是为了纪念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博士而命名的.在1953年,他在进行放射性介入医学的研究中发明了这一技术和相应的器械.经过后人不断的改进完善而成为现代介入医学的基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Seldinger技术穿刺器械的组成: 1 Seldinger穿刺针 2 导管鞘套件 3 导引钢丝—--——-----—“J"型钢丝 4 血管导管 5 其它物品 Seldinger技术注意事项 1.掌握穿刺部位局部解剖学知识; 2。穿刺前要求定位清楚; 3。刺中血管后必须要区分动静脉; 4.导丝插入之前要控制好穿刺针; 5。穿刺针要改变方向必须要先退至皮下再改变方向; 6.刺中血管后回抽血液必须通畅才能插入导丝; 7.推送导丝的过程要顺畅,遇阻力不可盲目插入,原则上导丝不能后撤(会被针尖割断),要后撤时穿刺针与导丝一并后撤。

主要并发症: 1。空气栓塞2。误穿颈动脉3.气胸、液胸、液气胸4。局部出血、血肿5.心肌穿孔6.心律失常7。血栓性静脉炎8。神经损伤9.导管相关性感染10。导管错位、断裂、阻塞、意外拔管

置管后护理: 1.置管后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 2.前3天每天局部换药,以后每周2次更换无菌敷贴和肝素帽,用碘伏消毒局部,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将导管拉出; 3.注意观察全身情况,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及穿刺点炎症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导管血培养及外周血培养; 4。每日更换输液装置,保持导管通畅,每次输液完毕,用碘伏消毒肝素帽,用肝素稀释液脉冲式封管; 5.肝素钠盐水配置:含肝素5~

10u/ml ; 6。输注高营养液体后要及时冲洗导管,以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 7.导管出现封堵现象时可使用注射器尽力回抽,严禁向内推注,以防肺栓塞发生,仍不通时只能拔管; 8。置管期间,如果发现导管有向外脱出,则不能将脱出部分再向内插入; 9.要注意,导管的意外拔除可能导致局部大出血;说明一下,新手建议二人操作,熟练后独自就可以操作了。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口径较大,尤其是右侧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几乎成一直线达上腔静脉。在颅底部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后方,向下其位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其后内方。在体表的投影是自耳垂向下至锁骨胸骨端的连线。根据这一解剖位置,穿刺点选在锁骨上小窝中点,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内侧缘,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一般可清楚认定。如果遇到肥胖或颈部有异常的病人,可把病人的头颈抬起,即可帮助准确选点。本组有2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点选在距锁骨上小窝中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1~2cm处,而且术者进针过深,伤及右肺尖,造成1例病人出现轻度皮下气肿及气胸并发症,右肺压缩面积达50%;另1例病人并发气胸,右肺压缩面积达30%,由于病人无呼吸困难现象,未行何特殊处理,1~2周后气胸自愈。造成操作失败的主要原

因是与操作者对局部解剖不熟悉有关,认为穿刺点偏外可避免刺中颈内动脉,而忽略了右胸膜顶高较容易伤及肺尖的可能。另外本组有2例老年男性患者和3例老年女性患者,常规选点穿刺回血是动脉血,再逐步向外侧1~3cm处选点,仍是刺中动脉,这可能是由于病人颈内静脉解剖位置存在着变异之故。为安全起见,终止操作,另选其他部位深静脉穿刺。 3.2 把握好进针的角度及方向根据笔者实践经验,行颈内静脉穿刺,由于穿刺点的正下方就是颈内静脉,所以,进针的角度一般取 45~60°,方向对着同侧乳头。角度大一点命中率高,如进针的角度偏小,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较深方能到达颈内静脉,而此时针尖容易偏离正确方向。本组有 19例进针点正确,由于角度偏小,针头进入皮下组织后方向偏内而刺中颈内动脉,其中16例经停止穿刺行局部压迫止血未有不良后

一文读懂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文读懂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展开全文 前面我们已介绍过锁骨下静脉穿刺,今天详细介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作者:麻醉小医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手术中输血输液、静脉高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插入肺动脉导管、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等情况,常用的穿刺位置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前面我们已介绍过锁骨下静脉穿刺,今天详细介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直径平均约1.3cm,最大可达2.4cm,其解剖位置比较固定。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是头颈部静脉回流的主干。 2、穿刺部位:左、右的选择 颈内静脉左右两侧均可选用,但优先选择右侧,这主要是因为:

(1)右侧颈内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的路径较直接,置入血管的导管长度要短,且大部分右侧颈内静脉直径要大于左侧颈内静脉。 (2)导管从左侧颈内静脉到上腔静脉需要经过两个方向相反的弯曲(颈内静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形成,且左侧颈内静脉与同侧头臂静脉形成的夹角近似直角),置管过程中这两个弯曲易使导丝置入困难。 (3)左侧肺尖高于右侧肺尖,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增加了气胸的风险;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的反复尝试,增加了胸导管损伤的风险。 (4)右侧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解剖位较多(头部由中立位旋转时,外侧解剖位减少:右侧由40%减至21%,左侧由26.5%减至10.5%),且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重叠较少(头部由中立位开始扭转时,右侧由23.3%增至32.9%,左侧由35.3% 增至52.8%)。右侧颈内静脉的这种解剖生理特点相对于左侧降低了误伤颈总动脉的风险。 3、穿刺入路:前、中、后的选择 (1)前路: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专科技术规范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目的: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一)适应证 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他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二)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 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4.患者不合作。 (三)技术医师资格:住院医师及以上。 (四)操作方法 穿刺部位:以中路最为常用。 中路法定位: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距锁骨上缘3 ~5 cm。颈总动脉前外侧。 穿刺步骤:以常用的钢丝导引置入法(Seldinger 技术)为例。 1.根据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颈内静脉采用头低仰卧位(Trendelenburg 体位)。 2.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3.戴无菌手套。 4.0.5% ~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5.采用穿刺针或套管针静脉穿刺,穿入静脉后有静脉血液抽出。 6.固定穿刺针并插入导引钢丝;如用套管针者,先将套管针拔出,将套管留置在中 心静脉内,沿套管插入导引钢丝,并拔出套管针。注意插入引导钢丝困难时,不可强行插入。7.应用扩张器沿导引钢丝扩张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中心静脉。 8.插入导管取相应的导管,导管各腔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沿导引钢丝插入中心 静脉。 9.抽出导引钢丝。 10.分别检查导管各腔血流是否通畅。 11.用20 ~40 mg/dl 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各腔,并盖好肝素帽。 12.将导管缝合固定到皮肤上。 13.局部行无菌包扎。 14.建议置管后行胸部X 线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五)注意事项: 1.导管选择.成年人导管的直径一般在11---14Fr.右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2—16cm,左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4—20cm.

颈静脉导管的置入技巧总结1

颈静脉导管的置入技巧总结1 中心导管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并使得能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液抽样。颈静脉是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入路之一,因为其方便穿刺,且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颈静脉也是暂时性血液透析优选入路。 颈静脉解剖 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的解剖学 颈内静脉是乙状窦的延续,自颅底颈静脉孔出颅。颈内静脉全长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动脉和迷走神经伴行( 图 1A-B)。 在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外部标志 在大部分患者中,右颈内静脉比左侧的宽大,超过1/3的患者表现出显著直径差异。在下降至胸腔的过程中,颈内静脉内径也在渐渐增大。一项利用CT评估颈部静脉直径的研究发现,上颈部静脉的平均直径为8.74mm,中颈部为10.83,下颈部为12.64mm。 颈内静脉在颈内动脉后方出颅,但在胸锁乳突肌后方走行时,其位于颈总动脉的前外侧。在环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后方,在更靠尾侧的颈底部,其位于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该区域中的静脉位置表浅,距离皮肤表面约下1-1.5cm。在锁骨内侧后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无名静脉)。 颈外静脉是通过肉眼可以识别的颈部浅静脉。该静脉斜向跨过胸锁乳突肌浅面( 图 2)。 颈内静脉后入路的外部标志 颈外静脉在前斜角肌前方或正外侧汇入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的直径约0.8cm,其与颈内静脉的直径成反比。 体表标记:颈内静脉套管插管的主要体表标记与胸锁乳突肌边缘有关( 图1B),通过屈肌(嘱患者将头抬离出床)或将患者头部转离静脉入路侧来凸显。触诊胸锁乳突肌的两个起点(即:胸骨头和锁骨头)以明确恰在锁骨内侧下方的一个三角间隙。较之宽而扁的锁骨头,胸骨头内侧更容易被触诊到。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走行至肌肉深处并沿锁骨头内侧缘出现。

医院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医院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通路,是重症病房、大手术抢救治疗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手段。 1.适应证 (1)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2)长期输液治疗。 (3)大量、快速扩容通道的建立。 (4)危重患者抢救和大手术期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5)用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治疗。 (6)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禁忌证 (1)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损伤、肿瘤或血管炎等。 (3)凝血功能障碍。 (4)不合作,躁动不安患者。 3.解剖特点颈内静脉从颅底颈静脉孔内穿出,颈内静脉、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

(1)上段位于颈内动脉后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内侧。 (2)中段位于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外侧,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 (3)下段位于颈总动脉前外方,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 (4)末端后方是锁骨下动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胸膜顶,在该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汇合后右侧进入右头臂静脉,左侧进入左头臂静脉。 (5)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与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容易穿刺,而且右侧无胸导管,是优先选择的穿刺部位。 4.用物准备 (1)静脉穿刺包1个,包括套管针(成人16G、小儿18G)、穿刺针、扩张器、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1根(双腔或三腔)、消毒用海绵刷、注射器(5mkIOml各1副),洞巾、无菌手套、持针器、缝合针(三角)、4号丝线、无菌输液贴(透明)。 (2)药品:消毒剂(安尔典等)、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5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1支配制)、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 5.穿刺路径的选择 (1)前路法:于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旁开0.5~ 1.oCnl处进针,针杆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

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简介

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简介 目录 •1拼音 •2操作名称 •3概述 •4适应症 •5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的禁忌证 •6准备 •7操作方法 •8注意事项 •9相关出处 1拼音 jǐng nèi jìng mài chuān cì chā guǎn shù 2操作名称 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 3概述 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简便的方法,对抢救危重病人,尤其是恶性肿瘤病人,解决使用周围静脉有困难,需要长期持续输液及静脉内高营养疗法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4适应症 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适用于: 1.恶性肿瘤病人需要长期持续输液及静脉内高营养疗法者,反复输注化疗药物,血管不易刺入者。 2.抢救危重病人加压输液、输血,采取血液标本,解决使用周围静脉有困难者。 5禁忌证 1.拟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2.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接受抗凝治疗者。 3.菌血症或败血症。

4.对局麻药或特定材质过敏者。 6准备 清洁盘,小切开包,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管,深静脉留置导管,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肝素15~2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甲紫。 7操作方法 1、平卧,头低20°-30°或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3、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作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回血,即表面已进入颈内静脉。 4、穿刺尾端接10ml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按试穿方向穿刺。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相同。 8注意事项 1.锁骨下静脉穿刺,如技术操作不当,可发生气胸、血肿、血胸、气栓、感染等并发症,故不应视作普通静脉穿刺,应掌握适应证。 2.躁动不安而无法约束者,不能取肩高头低的呼吸急促患者,胸膜顶上升的肺气肿患者,均不宜施行此术。 3.严格无菌技术,预防感染。 4.由于深静脉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常为负压,输液时注意输液瓶绝对不应输空;更换导管时应防止空气吸入,发生气栓。 5.为了防止血液在导管内凝聚,在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或0.4%枸橼酸钠溶液冲注导管后封管。 6.导管外敷料一般每日更换1次,局部皮肤可用乙醇棉球消毒。 9相关出处

颈内静脉置管术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体位:病人取头低15-20度,若病人存在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 力衰竭则可保持水平卧位穿刺。肩背部略垫高,头转向对 侧,使颈伸展。 2、戴消毒手套,消毒皮肤、铺洞巾。 3、选择穿刺点:触摸胸锁乳突肌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形成的三角, 确认三角形的顶点为穿刺点;或取锁骨上3cm与正 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4、局麻:用细针(5ml注射器)连接盛有局麻药物的注射器,在皮 肤穿刺点处做皮丘,并做皮下浸润麻醉。 5、细针试穿:细针针干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45度角进针,边 进针边回抽,保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徐徐进针。 当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感,回抽出暗红色血液 并且血流通畅。一经成功,认准方向、角度、和进针 深度后,拔出试穿针。 6、粗针穿刺:换粗针以同样方法,沿细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进 行穿刺。 7、放置导丝:成功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自穿刺针后插 入,保留到钢丝约40cm时拔出穿刺针。 8、扩皮:沿导丝插入静脉扩张鞘,接触皮肤后按同一方向旋转,随 导丝进入血管后撤出扩张鞘,并以左手用无菌纱布压迫穿 刺点防止出血。

9、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右手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 一边推进一边撤离导丝,尽量保持动作协 调,当导管进入14cm时,即可完全抽出导 丝; 10、再次回抽确认:用装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与导管尾端相接,反复 抽吸2-3次均可见顺利回血时,向导管内注入肝素盐 水2-3ml;同时用卡板锁定导管,撤下注射器,拧上 肝素帽; 11、固定:用缝合针将导管固定片在近穿刺点处缝合固定,用酒精棉 球擦除局部血迹,待干后再用无菌敷贴固定,撤除洞巾即 可与输液管连接。 解剖: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

颈内静脉解剖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剖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的基础上插管进行全胃外高能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建立体外循环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对四肢及头皮静脉塌陷或硬化而难以穿刺成功者,选择该途径也是可取的。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赛,伴随颈内动脉下降,初在该动脉之背侧,后达其外侧,向下与颈总动脉(偏内)、迷走神经(偏后)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该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以乳突尖和下顷角连线中点至胸锁关节中点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上姥段,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再分成中、下姥段。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外径分别为12.Omm、13.gmm和14.6mm。胸锁乳突肌位置恒定,其前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0mm、7.0mm 和13.3mm,后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4mm、l2.7mm 和9.3mm。颈内静脉末端膨大,其内有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中的血液逆流。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有侧颈内静脉较粗且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插管容易成功,故选有颈内静脉为宜。从理论上讲颈内静脉各段均可穿刺,但其上段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距离较近,且有部分重叠,尤其颈动脉寨在该段位置变化较大,故不宜穿刺。下段位置较深,穿刺有不定难度,但表面标志清楚,其位置在胸锁乳突肌二头与锁骨上缘形成的小三角内(锁骨上小凹)。中段位置较表浅,操作视野暴露充分,穿刺时可避开一些重要的毗邻器官,操作较安全,可选此段穿刺。

2·体姿参考患者多取仰卧位,肩部垫枕使之仰头,头偏向左侧(因多选右侧穿刺),操作者站于患者头端。 3·穿经结构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锁乳突肌(下段迸针不通过此肌)、颈动脉鞘,即达颈内静脉,颈动脉鞘比较坚韧,与血管壁紧密相连。 4·进针技术在选定的部位处,针头对准胸锁关节后下方,与皮肤角度为30度~45度,在局麻下缓慢进针,防止穿透静脉后壁。要求边进针边抽吸,有落空感并回血示已进入颈内静脉内,再向下进针安全幅度较大。进针插管深度应考虑到个体的身长及体型。一般自穿刺点到胸锁关节的距离,加上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长度,有侧约13.3~14.3cm,左侧为15.8~16.8cm。 5.失误防范 (1)颈内静脉是上腔静脉系的主要属支之一,离心脏较近,当有心房舒张时管腔压力较低,故穿刺插管时要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气栓。 (2)穿刺时穿刺针进入方向不可过于偏外,因静脉角处有淋巴导管(有侧)或胸导管(左侧)进入,以免损伤。 (3)穿刺针不可向后过深以免损伤静脉后外侧的胸膜顶造成气胸。 (4)选有侧颈内静脉比左侧安全幅度大,且易于成功,因有侧颈内静脉与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呈垂直位,插管插入颈内静脉后可继续向下垂直推进也无失误的可能. 关键词右颈内静脉;置管术 20世纪60年代晚期,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临床[1][2][3],Seldinger首次把导引钢丝用于深静脉置管术[4],从而使深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各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特别在危重、疑难和复杂的手术病人的应用显示了其越来越多的优越性,普遍受到了麻醉医生的关注和青睐。在深静脉置管术穿刺点选择中,目前临床上最常选用的是右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而从众多书籍和文章的统计结果来看,麻醉医生最常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外科医生则最常选锁骨下静脉穿刺。但不论选何进路,安全性和成功率都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从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临床至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已成为麻醉医生的首选[5]。原因有以下几点:(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3)成功率可高达90%~99%[1][5][6][7]。(4)位于患者头部,给麻醉医生的术中用药,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方便。

动静脉置管术

动静脉置管术 动静脉置管术 第一节动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证 (一)各种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复苏后。 (二)各类重大手术监测: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控制性降温、控制性降压等。 (三)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的测定。 (四)液体过量或自身输血时从动脉放血。 二、禁忌证 (一)Allen’s试验阳性者禁行同侧桡动脉穿刺可改行足背动脉穿刺。 (二)局部皮肤感染者,应更换穿刺部位。 (三)动脉病变或反复用同一血管穿刺测压。 三、穿刺途径 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足背动脉、股动脉及腋动脉等。 四、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一)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二)Allen’s试验:用本方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支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6s,平均3s,0~6s表示循环良好,7~15s属可疑,>15s 手血供不足,>6s者属Allen’s试验阳性,不宜选用桡动脉穿刺。 (三)操作技术: 1、常规消毒,局麻,取18G针刺皮下,形成导引遂道。 2、套管针与皮肤呈30度角(角度大小与皮下脂肪多少及桡动脉深浅有关),对准中指摸到桡动脉方向,套管针接近桡动脉表面时刺入动脉,直到针尾出现血液为止。

3、如套管已进入动脉,则可见血向外快速流出,即将套管向前推进。血流通畅表示穿刺成功,如无血喷出,应将套管缓慢退出,直至尾端有血喷出为止;再将套管沿动脉平行方向推进,血流通畅后即可接上连接管,装上简易测压器或压力换能器和监护仪。 5、套管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导管通畅,即可测压。 (四)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发现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6、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7、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8、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9、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拨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块,挽救肢体。 五、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略) 六、股动脉穿刺置管法 (一)定位 股动脉由骼外动脉分出,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进入大腿上部,股动脉外侧是股神经,其内侧为股静脉,股动脉和股静脉位于血管鞘内。 (二)操作技术 1、在腹股沟韧带下2cm或腹股沟皮肤皱褶处摸到股动脉搏动表面,食指与中指、无名指分开、穿刺点选在食指与中指间。此三指定位法既能指示股动脉位置,又可确定其行走方向。 2、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右手持针,与皮肤呈60度角进针,针尖接近动脉时刺入动脉。如针尾有血喷出,即可插入导引刚丝,如无血流出,可慢慢退针直至有血喷出,表示穿刺成功。插入导引钢丝时应无阻力,有阻力时不可硬插。不然,导引钢丝刺穿动脉,进入软组织内。最后经导引钢丝插入塑料套管。

颈内静脉穿刺三指法定位模板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 时间:2011-02-14 11:30来源:未知作者:Mr.Editor 点击: 765次 颈内静脉解剖:静脉入路的建立有多种途径。因为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相对固 定,穿刺成功率高,故常被采用。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示意图方法:患者仰卧, 头颈后仰(20~30,又称为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一般多穿刺右侧颈内 静脉)。颈内静脉穿刺有多条路径 颈内静脉解剖:.... 颈内静脉入路的建立有多种途径[4]。自Seldinger 经皮穿刺技术首次用于深静脉置管术以来[3],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已成为很多医生的首选。因为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相对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且多数人可以轻易地被触摸到颈动脉搏动,故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达90%~99%。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临床上颈内静脉穿刺主要用于输液,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浅静脉穿刺困难的大量快速输血,起搏器电极导管,长期或临时透析导管的植入和化疗。

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中段中路)示意图 方法:患者仰卧,头颈后仰(20°~30°,又称为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一般多穿刺右侧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穿刺有多条路径,理论上颈内静脉各段均可以进行穿刺,但颈内静脉上段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较近,周围的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交感神经)较多。颈动脉窦也位于此段。在高位穿刺危险较大。颈内静脉下段位置较深,不易作为穿刺位置。尽管有高位后路(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和低位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的报告,但颈内静脉中段的位置表浅,重要的相邻器官可在穿刺时规避,是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除此以外,选择颈内静脉中段穿刺入路也非常重要常见的入路有三种:

中心静脉导管(CVC)使用原则与维护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CVC)使用原则与维护流程! 导语: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包括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位置 呈弓形位于锁骨内侧约1/3的后上方,长度约为3.5~4.3cm。前上方:有锁骨及锁骨下肌 后方:有锁骨下动脉 下方:有第一肋骨 内侧后方:是胸膜顶锁骨下静脉与胸膜顶之间的距离也仅有0.5cm 颈内静脉位置 颈内静脉源于颅底

位于颈动脉的外侧 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 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内侧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 下面: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左右无名静脉收集左右颈总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静脉血,汇总到上腔静脉) 股静脉位置 为髂外静脉的延续 与股动脉同行于股血管鞘内,位于动脉的内侧 在腹股沟韧带下1.5-2cm处有大隐静脉汇入。

CVC置管部位特点比较 1锁骨下静脉 穿刺置管操作风险大,易误伤动脉,造成血、气胸,置管长度为12~15cm。 2颈内静脉 穿刺置管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一般置管长度为14~18cm。 3股静脉 穿刺置管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适用于短期置管患者,一般置管长度为20-25cm。 适应症 1治疗 1、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2、长期输液治疗 3、大量、快速扩容 4、胃肠外营养治疗

5、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6、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监测 1、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 2、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监测进行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测量工具 3、PiCCO监测(肺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检测 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 1、同侧颈内置管和起搏导线置管 2、穿刺部位静脉血栓 3、同侧动静脉造瘘管 4、穿刺区域的感染、蜂窝组织炎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2相对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 2、病人躁动不安、不配合 3、下肢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4、胸廓畸形、锁骨骨折有明显的畸形愈合 CVC使用注意事项 1 每天评估导管使用情况,保持导管通畅,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判断导管留置的必要性 2 如果导管在紧急情况下置入且无法确认其是否严格无菌操作,必须尽快更换导管且不要超过48小时 3 使用CVC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更换液体或封管,严禁液体流空。因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解剖简介: 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切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段的内侧缘,共同围城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较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在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逐渐移向靠内(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目的 1. 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 2. 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 3. 静脉输液低渗、高渗及刺激性溶液(高能营养,化疗药物等) 4. 需长期补液及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 5. 静脉造影或颈静脉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静脉支架植入、介入手术等。 颈内静脉穿刺路径的选择 前侧径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触及到颈动脉搏动,并将其向内侧推开,在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进针2-3cm穿入颈内静脉。此径路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约锁骨上3-5cm,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皮肤呈30-45 °。 一般选择中路,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方便可靠。 后侧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传入气管内。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目的】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internal jugular vein centesis)常用于急救时的加压输液、输血或取血液标本,血液净化治疗开放静脉通路等。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颈内静脉血管狭窄、畸形;肺气肿;剧烈咳嗽者。 【适应证】 1.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但需取血标本。 2.急救时静脉内注药,婴幼儿取血标本;常规输液,抢救用药。 3.中心静脉压测定。 4.血液透析治疗。 【准备工作】 1.事先向患者或亲属解释穿刺的大体过程及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2.术者着装、仪表符合要求戴帽子、口罩,剪指甲、洗手。 3.器械准备5ml无菌注射器及针头、10ml无菌注射器及针头、消毒盘、深静脉穿刺包(持针器、镊子等)。视需求准备试管、输血或输液用物。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头低20°~30°或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3.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1%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局 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作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 的下后方,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暗红色静脉回血,即表示已进入颈内静脉。 4.穿刺尾端接10ml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按试穿方向穿刺。 下导丝、并置静脉导管,拔出导丝。给予皮肤固定、用无菌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并发症及处置】 1.空气栓塞准确选择穿刺点,在置管、更换正压接头、输液时,严格排气。每次输液结束后,将导管末端针头用无菌纱布包裹扎紧,防止空气进入,固定好备用。 2.穿刺误伤颈动脉因进针点和角度偏内侧或解剖异位。如发生

中心静脉置管术课件

中心静脉置管术课件 中心静脉置管术平度市人民医院麻 醉科刘夕江 中心静脉置管术目的操作 CVP测定护理中心静脉置管的目的需长期维持输液 TPN 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短期内要大量补液复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CVP、RAP、RVP、PCAP、PCWP 中心静脉置管术插管工具穿刺部位和方法并发症中心静脉置管的工具一类是由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器和留置导管等组成另一类是由穿刺针、针外套管组成市场上常供应配备完善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包。测压装置可采用多功能监测仪。中心静脉穿刺部位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其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腋静脉颈内静脉的解剖颈内静脉入路前路中路后路前路1、平卧,头略偏向对侧,操作者的左手中、示指在中线旁开约3cm 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静脉。 2、确定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 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静脉。前路 3、也可在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在搏动的外侧旁开0.5 ~ 1cm,相当于喉结或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作为进针点,穿刺针指向胸锁乳突肌下端所形成的三角,与颈内静脉走向一致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40°角。 4、此路进针基本上可避免发生气胸,

但误伤颈总动脉的机会较多。中路 1、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一个三角,称胸锁乳突肌角,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 2、在三角形的顶端处约离锁骨上缘2 ~3cm横指作为进针点。中路 3、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若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偏斜5°~10°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的后缘,常能成功。 4、遇有肥胖、小儿以及全麻后病人,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作颈内静脉穿刺定点会有一定困难。后路 1、在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下1/3交点或锁骨上2 ~ 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 2、在此部位,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后路 3、穿刺时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柄上窝方向前进。 4、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过深,以免损伤颈总动脉。锁骨下静脉的解剖锁骨下静脉的解剖 1.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l肋骨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 2.静脉的前面为锁骨的内侧缘,下面是第1肋骨宽阔的上表面,后面为前斜角肌。 3.静脉越过第1肋上表面轻度向上呈弓形,然后向内、向下和轻度向前跨越前斜角肌,然后与颈内静脉汇合。锁骨下静脉入路上入路下入路锁骨下静脉上入路 1、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并挺露锁骨上窝。 2、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1cm 处为进针点。 3、针干与锁骨或矢转面(中线)呈45°,在冠状面针干保持水平或略向前15°指向胸锁关节前进。锁骨下静脉上入路 4、通常进针1.5 ~ 2.0cm即可进入静脉。 5、在进针过

超详细: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术图谱

超详细: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术图谱 血透室杨希 杨希资深透析师、副主任护师、高级营养师,讲述血透室的故事、血液透析护理及日常生活随笔。 1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关于深静脉置管常见概念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建立一条静脉高速公路。 PICC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静脉处的导管,最长可在体内留置一年,操作快捷,无严重并发症。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注到中心静脉处,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PICC常选择的静脉有:贵要静脉、头静脉、肱静脉。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常用置管静脉 深静脉置管主要是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为主。重点介绍锁骨下静脉置管。 适应症 1、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测量中心静脉压) 2、严重创伤,各类休克的液体复苏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

3、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腹部大手术术中术后监护; 4、需长期输液或接受完全肠外营养的病人; 5、需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病人; 6、外周静脉置管困难。 7、血液透析。 禁忌症 颈部解剖结构 锁骨下静脉是自第1 肋骨外缘由腋静脉延续而成,全长约3~4 cm,宽约 1~2 cm,呈轻度向上的弓形结构,与锁骨内 1/3 段几乎呈平行走行。 锁骨下静脉因为有结缔组织包绕,即使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锁骨下静脉都很明显,而且锁骨下静脉的行径,位置均较为恒定,起于第一肋的外侧缘,在行径锁骨内侧份后面时,恰位于锁骨、第一肋骨及前斜角肌之间,并借此肌和锁骨下动脉隔开,至胸锁关节后面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无名静脉。 (锁骨下静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位置的选择 锁骨下静脉左右两侧均可选用,而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右侧。左右两侧的解剖区别——锁骨下静脉的曲率和胸膜顶高度就决定了“锁穿”还是右侧较好。 锁骨上入路:病人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并挺露锁骨上窝。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 针干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角,在冠状面针干保持水平或略向前偏15°指向胸锁关节前进,通常进针1.5~2.0cm即可进入静脉,见有暗红色静脉血时,固定针体,送人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套入扩皮器扩皮肤及皮下组织,退出扩皮器,再沿导丝送人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留置深度12~15cm,拔除导丝,用注射器回抽,抽出静脉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