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

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评价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

辛弃疾手刃叛徒

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一个和尚义端,他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因为受不住在义军里当差之苦,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邀功。义端曾经也是一小股义军的头头,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也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誓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

天快亮的时候,那义端真的骑马来到。义端一见是杀气腾腾的辛弃疾,

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

头青兕(犀牛),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吧!”面

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

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一)背景链接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词人时年35岁,南归已逾12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时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他赞美了古人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用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的含蓄及典雅者,即称“用典”。用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①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②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③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④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不仅增加诗词的外形之美,且使其内涵更为丰富。

Ⅱ.文化常识

千里清秋

1.楚天

..

楚天: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泛指南方。

看了

2.把吴钩

..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草草

3.元嘉

..

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意为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无处觅英雄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风流:指英雄业绩。]

住 。住过。[巷陌:这里指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长于京口,并于京口起兵北伐,后建立刘宋政权。]

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凭谁 问:廉颇靠谁来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 否?老了,饭量还好吗?[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

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一)读准字音

1.稼轩..

(ji à xu ān ) 2.遥岑.(c én ) 3.玉簪.

(z ān ) 4.螺髻.(j ì) 5.堪脍.

(ku ài ) 6.揾.英雄泪(w èn ) 7.孙仲.

谋(zh òng ) 8.舞榭.(xi è) 9.巷陌.

(m ò) 10.金戈.(g ē) 11.狼居胥.

(x ū) 12.佛狸祠.(c í) (二)写准字形

1.⎩⎪⎨⎪⎧ c én (岑)寂汗c én c én (涔)(涔)

j īn (矜)持

2.⎩⎪⎨⎪⎧ 玉z ān (簪)ji àn (僭)越z èn (谮)言 3.⎩⎪⎨⎪⎧ 可k ān (堪)回首k ān (勘)探

k ān (戡)乱

4.⎩⎪⎨⎪⎧ y íng (赢)得l éi (羸)弱y íng (瀛)海

(三)词语解释

1.遥岑.

远目:小而高的山。 2.断鸿..

声里:失群的孤雁。 3.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

4.倩.何人唤取:请。

5.揾.英雄泪:擦拭。

6.忧愁

..风雨: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7.遥岑远目.:名词作动词,看。

8.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9.一片神鸦社鼓

..: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

10.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

11.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

12.尚能饭.否:名词作动词,吃饭。

(四)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词人寄托在词中请缨无路的苦闷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2.理解两首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一)研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词中的“游子”指谁?为什么?

明确:指辛弃疾。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

2.“落日”“断鸿”“吴钩”“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意象的含义是什么?试完成下表。

明确:本句从修辞手法看是比喻、比拟。“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中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词人自己的行为,请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明确:看、拍、登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词人对这些人和事各持什么态度?又有什么样的用意?试完成下表。

明确:①不愿辞官归乡②谋求私利③赞赏④桓温⑤对时光流逝、北伐前景的忧虑

6.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寂寞惆怅之情。

(二)研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舞榭歌台”是吴国太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8.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再”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词的下片作者写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此作者有什么感想?

明确: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惨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形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明确:①孙权②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③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④刘义隆⑤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

警告⑥拓跋焘⑦廉颇⑧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11.本词除了用典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试完成下表。

明确: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执着

1.从教材中积累

年轻的辛弃疾率义兵北上力图收复中原,不想朝廷昏庸懦弱,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报国无门,他慨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只能“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壮志难酬,他的愤懑喷薄而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尽管一生怀才不遇,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始终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

2.从历史中积累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的知识。即便如此艰难,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有一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被月光映照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执着,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从现实中积累

父亲去世,她骤然跌落为平民和孤儿,饱受社会的背叛和唾弃,人生几度陷入绝望。然而她毕竟是一朵美丽顽强的“无穷花”,在对中国哲学智慧的执着追求中,她渐渐看清了前行

的方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凭借对国家的热爱、对使命的执着,她重返政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位女总统。她,就是朴槿惠。一个从巅峰到谷底再到巅峰的女人,正是执着的力量使她从容转身,完成今生最华美的蜕变。

4.从名言中积累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4)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

(5)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日光不经透镜屈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毛姆

(二)这样运用素材

[精彩片段]

执着于改革,则能兴盛;执着于奋斗,则获成功;执着于创新,则有发明;执着于登临,则览名胜;执着于求知,则得渊博……年轻的辛弃疾率义兵北上力图收复中原,但昏庸懦弱的朝廷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尽管一生怀才不遇,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始终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由是观之,执着是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气。执着,是对生命最本质的坚守。

[领悟]作文片段论述的中心是“执着,是对生命最本质的坚守”。片段开头以排比句的形式指出执着的重大意义,引出议论话题。接着举辛弃疾毕其一生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的例子,论证其执着精神。然后引用屈原、李白的诗句点明执着的精神实质,从而加深了对执着内涵的理解把握,最后顺势归结出中心论点。课文素材看似普通,但作者能巧妙挖掘出坚守生命的主旨,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了。

佳作赏析

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

想象。文章叙述了文学史上三位

成功名人,他们抛开人们世俗的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哭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照应了全篇。

写作借鉴

1.学人称

本文主体内容采用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同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李白等人的距离,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2.学对比

将人们的期望与李白等人的选择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坚守自我、守护精神家园的美好品质。3.学排比

文章所用排比的精妙之处就是排比中暗含用典,如“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一组排比就暗含了用典,它让我们似乎看到了陶潜、嵇康、晏殊等更多孤独的文人,以及更多精彩的人生。

4.学选材

文章的可取之处便是围绕中心选材,且从不同方面选取材料。文章的主体选取文学史上三位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礼记·文王世子》

[翻译]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别人。

[明理知义]人的一生在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位置,由为人子到为人父,兼有双重身份。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能督促自己为子女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培养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上的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所以说,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时,如果换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可能就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宋濂不隐真情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译文:

参考答案: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参考译文:

宋濂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来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

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他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见有值得采纳的内容,便将朝臣都召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彼特·丁拉基凭借《权利的游戏》中的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这一角色,不仅赢得了艾美奖,还拿下了一支以他马首是瞻的粉丝军队。但是在当年的少年心里,住着一个悲愤的灵魂。

1969年6月11日,彼特出生在新泽西州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然而彼特一出生就患上了软骨发育不全症,这是一种遗传病,发病率只有两万五千分之一。这种疾病让彼特失去了和其他孩子一样长高的机会,也让他的骨骼变得畸形,但他的父母并没有在生活中给予他特殊照顾。“他们从不表现得我很特殊,”多年之后彼特回忆道,“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有一点点和别人不一样而已。”

“因为我的身高,我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戒备心。我觉得娱乐界只看到了我的身高,没有看到我的才华。于是我就装作身高对我不重要,并且只出演那些与我的身高没有任何关系的角色。但看看提利昂,我的身高显然是我得到这个角色的原因。如果我不是这样,我也不可能扮演这个角色。”

随着心态的日渐成熟,彼特渐渐放下了自己的这份执拗,因为他已经知道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身高条件,而不是被利用。此时命运也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那就是独立电影。2003年,他出演了托马斯·麦卡锡编剧导演的《心灵驿站》,这部电影是以彼特的形象为灵感写就的,上映后广受好评,彼特凭借此片收获了一大堆影评人奖项的提名,他的事业局面就此打开。

把身高化作一把利剑,他借此接到“小恶魔”这样的好角色,并让世人看到了他的锋芒。如今,彼特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表演经验,出演了三十余部影视作品,获得了全球的知名度。现在的彼特·丁拉基再也不担心别人总是让他出演脸谱化的矮人角色了。

[人生教益]

找到自己的位置。身高问题曾经让彼特如临大敌,如今他却将其化作一把利剑。把身高

化作一把利剑,他借此接到“小恶魔”这样的好角色,并让世人看到了他的才华。摆正心态,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定能走上通往“圣坛”的康庄大道。

一、语言表达专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 B .鲈鱼堪脍.

脍:把鱼、肉切细 C .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

解析:选D “饭”是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 .⎩⎪⎨⎪⎧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

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

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

⎪⎨⎪⎧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 解析:选A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

“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3.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

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

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解析:选B B 项,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4.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_①_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__②_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_③__,如耕种、纺织、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参考答案: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②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具有多种功能)③所以窗花大多表现农民(农村)生活

6.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九年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和增长率的整体形势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参考答案:九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金额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10年之前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至2011年增长率快速下降,2011年后呈现出平缓稳定的增长趋势。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这一景色,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的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两句笔力遒劲,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不禁感叹:“,。”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中的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答案:(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8.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9.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这首词下片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

参考答案: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0.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叫着;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1.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品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①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②。宝镜③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安石,即谢安。②《世说新语》载,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③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2.从构思上看,上片三个层次,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请试作说明。

解析:首先要根据题干将上片划分为三个层次,再理清层次间的关系。开头三句为一层,总写登楼吊古,无限感慨;四、五两句为一层,写心中感慨;后五句详细描绘眼前景象,具体展现“兴亡满目”。答题时应突显“层层递进、环环紧扣”。

参考答案:开头三句写词人登上高楼“吊古”,触景生情。四、五两句写具体的“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指出“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是建康如今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

13.辛词多用典故。仔细揣摩后回答“谢安”“宝镜”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析:从注释中可以看出,作者活用了谢安的典故,意在说明谢安的功业已成过往,只得在棋局间打发时光,而自己现在与之对照,又有何不同?用宝镜之典故,借宝镜不可再得,说明自己的赤诚之心难为人知晓。

参考答案:活用谢安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南宋主和派以极大的讽刺;借用宝镜典故,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4.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15.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辛弃疾词两首》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课时预设】三课时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检查。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完成,上课展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 3、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1、导入新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2、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 (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3、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

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人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侘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镇江任职的。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二.名句品味积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9: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 2.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 (设计说明: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 两首 Word版含答案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本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被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信任,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心境下,辛弃疾登临建康赏心亭,见景生情,以古喻今,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词作,抒发郁积在心头的悲愤之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事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事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 1.《永遇乐》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4.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 5.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借此孙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7.《永遇乐》通过当年演出歌舞的楼阁仍在,但英雄功业已被风雨打散的两句:(),()。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衣涤净尽。 13.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 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评价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 辛弃疾手刃叛徒 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一个和尚义端,他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因为受不住在义军里当差之苦,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邀功。义端曾经也是一小股义军的头头,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也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誓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 天快亮的时候,那义端真的骑马来到。义端一见是杀气腾腾的辛弃疾, 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 头青兕(犀牛),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吧!”面 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 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一)背景链接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教学博苑 02-12 1202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鉴赏词意: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空阔苍凉的意境,孤独悲愤的词人形象,描述词作的画面;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2.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动作暗示,用典传达。 3.梳理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词眼提挈,知人论世,

意象解词,以诗解诗,揣摩典故,朗诵传情等等。 教学重点 鉴赏词作“登临意”及其表现方法。 教学思路 学生试读和质疑——鉴赏意象——鉴赏典故——归结全词,入情朗诵 主要教学 方法诵读和鉴赏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科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环节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 一课时 一、诵读领起聆听,稍作引导。 教师“无为”而始,尊重学生宝贵的原初体验,据此调整教学行为。【活动一】 学生诵读,初谈体会,质疑。引导学生质疑,进入对诗歌主旨的探究。 二、鉴赏诗歌意象,解读“登临意”。老师根据学生的初步感知,或顺水推舟,或投石激浪。 (一)细细品味词句(景物烘托登临意,动作暗示登临意) 点拨要点如下,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取舍。 1.第一句要点:诗中描绘的景象及其感受 空阔清远。悲凉感,孤独短暂感。 2.第二句要点:倒装、移情的写法。或解词,或翻译,或诵读,让学生有所发现。 解词入手:解释“玉簪螺髻”。 揣摩倒装的作用:强调愁恨。 提问引起思考:谁在献愁供恨?愁恨何来? 3.第三句要点:意象的暗示义,及“游子”身份的内涵 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断鸿,孤苦无依感。江南游子含义:北国南来;南来投闲置散,并无归属感。(引入相关背景资料。) 4.第四句要点:吴钩和词人动作的意象的内涵 1)以诗解诗细说吴钩: ——理解吴钩意象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训练落实篇: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推荐

第6课训练落实篇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 ..kuài) 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 【解析】B项中“戈”应读gē;C项中“羹”应读gēng;D 项中“尽”应读jǐ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 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 【解析】B项“概”应为“慨”;C 项“胪”应为“鲈”;D项“雀”应为“鹊”。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 ..远目(小而高的山) ..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 B.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 ..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 ..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脍”指把鱼、肉切细,D. “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辛弃疾的词,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 到辛弃疾的作品特色和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 和鉴别能力; 3.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在写作中体味文学的真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课将学习辛弃疾的两篇词作品——《青玉案·元夕》和《青玉案·横塘路》。这两篇词作品体现了辛弃疾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性领悟,对爱情的悲壮抒发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在学习这些词作品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鉴赏。 2. 教学方法: 1.前置知识导入法——利用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向学生 介绍和解释相关的知识点; 2.讲授法——老师讲授相关的知识,解释文学鉴赏方法和 技巧; 3.示范法——通过对样例的解析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词 作品的鉴别分析; 4.启发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感知,最终归纳出 正确的答案。

3.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引入:通过一些民俗图片,如元宵、灯笼、拥挤的人群等,向学生介绍元宵节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青玉案·元夕》的创作背景、意境和韵律特点,并阅读原文; 3.指导学生进行押韵规律把握和句意情感理解的练习; 4.组 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成和特色。 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2.解析《青玉案·横塘路》的作品 背景、主题、意境和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进行字句的理解、赏析和鉴别; 4.通过大班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文学鉴赏 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程的授课中,我们深入挖掘了辛弃疾的词作品,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课堂讨论、文字分析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尤其是对辛弃疾及其作品的感性领悟和理论把握。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激发大家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使大家逐步体会到文学的内在力量和魅力。 总之,本次课程的教学反思中我们认为,这种方式适用于 高中语文阶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学鉴赏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在指导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鉴别和评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心,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 【基础检测】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该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怜悯与安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下面各题。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几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季鹰”这一典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几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各题。 (1)上阕写了孙权和刘裕?写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可堪回首”一句写得好,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量提升】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字用得精妙,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突然又说“却道天凉好个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念奴娇 辛弃疾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洒垆身世,惋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1)“药笼功名,酒垆身世,惋惜蒙头雪”,句中用了几个典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1)上片中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这一结尾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曾提出具体而有远见的抗金北伐备战方案。同时做了大量细致的抗金北伐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时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时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人 教版高一必修四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 1.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就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慷慨激昂中绽放自我光芒,留下生命的灿烂。 ②想要收获漂亮的语文成绩,就要和语文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常学不懈,必定功不唐捐。 ③一块2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成为全市的重大项目建设主战场,38亿元的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④研究者认为,这部著作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从源头预防腐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⑥在热烈的掌声中,为期一星期的漫长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作为主办方,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亚特兰大的“大中华”超市简直能拿来当作华人生活的陈列馆。在国内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既能找到北方人熟悉的菠菜、花菜、大白菜,也有岭南人爱吃的菜心、芥蓝。 B.马尔克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非凡的想象,将现实与神话、传说融为一炉,营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 C.站在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D.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使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脍炙人口把鱼、肉切细.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 课时优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 B.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振聋发聩 C.浅尝辄止悲喜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易混成语的能力。重点是掌握相关成语的含义,把握其重要区分点。 ①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有一个大致印象,但印象不深。由“便再不染政”可知,此处应填“浅尝辄止”。②大起大落:大幅度的起与落,形容变化大。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意为纠结,一边开心,一边难过。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的结构可知,此处应填“大起大落”。③忧心如焚:忧愁的心情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忧心忡忡”偏重于“忧愁”,“忧心如焚”偏重于“焦急”。由“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治国方略”可知,此处应填“忧心如焚”。④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由“诗歌”“才能炸响”可知,此处应填“振聋发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4: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答案D 解析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答案C 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答案B 解析B项使用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C项用“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4。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只填序号。 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________________。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①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②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③便再不染政④亦政亦文⑤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 答案⑤③②④① 5.请在横线处补写出合适的语句.要求: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杜牧晚立枫林 6。辛弃疾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凭着矢志不移的斗志,卓越的文学才华,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词作.假设辛弃疾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请你为他写一则颁奖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披着千年的铠甲,他从寂寞中走来。800多年前他投身沙场,最终却以文为业。一首首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是他留下的人生写照。他是威震八方的爱国将领,心系国家安危、百姓安乐;他是震撼宋朝文坛的“词中之龙",刚柔并济;他还是有雄才伟略的政治精英,《美芹十论》留名千古.高楼危处,他的叹息声与拍栏声还在回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如曹操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也写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词人对大好河山沦陷的痛心。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格一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维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重点目标目标1.2 难点目标目标3 导入示标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⑦众里寻她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 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你能有感情的诵读本词吗?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 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老 师一起探讨。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学做思二:你能理解本词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吗? 导学:结合注释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1、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板书)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 1."永遇乐"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权在建都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慨:〔〕,〔〕。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4.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权的句子:〔〕,〔〕。 5.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慨的两句:〔〕,〔〕。借此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7."永遇乐"通过当年演出歌舞的楼阁仍在,但英雄功业已被风雨打散的两句:〔〕,〔〕。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慨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迹。 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缅怀英雄权,并发出〔〕,〔〕的感慨,感慨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衣涤净尽。 13.感慨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14."永遇乐"描写裕〔小名寄奴〕生活环境普通的三句:〔〕,〔〕,〔〕。 1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1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裕两度挥戈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两句。 17."永遇乐"中回忆裕当年带着军队气势如虎的三句:〔〕,〔〕,〔〕。 18.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等国,并收复、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裕北伐的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是本课教学重点。 2、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法、诵读法 第一课时 一、知人论事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词作出自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之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可以是个非常特别的词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往我们接触过的很多诗人词人们,有的是以落魄书生形象出现的,比如杜甫,柳永这样的,要么就是官场失意之人,比如陶渊明,白居易这样,还有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学者型的,比如苏轼这样的,有自己独特且成体系的世界观,又是诗人,又有点像哲学家。但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文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给人一种有点弱不经风的感觉。而辛弃疾不是,辛弃疾在还没有凭借他的词作出名之前,是个地地道道的民族英雄,是以一个武将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的。这和岳飞似乎有些相似。史书上记载,辛弃疾出生在北方,是山东济南人,长得是那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一看就是一副英雄的模样。但当时的宋朝已经偏安江南,山东已经被金人占领,已经不属于宋朝的国土。用今天的概念来套的话,当时的山东就是个殖民地。大家想想,生长在这个地方的人,一个从小就颇有英雄胆识的人,他对于国家,对于国土,是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辛弃疾青年时期最名动朝野的有这么一件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辛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2000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为掌书记,并劝耿就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次年正月,受耿京的委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等人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百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那一年,辛弃疾只有22岁,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吧,那么年轻。而且就兵力来讲,50人对5百万,这个比例大家可以算一下,足可见辛弃疾的厉害!大胆地猜测一下,他的本事,应该不会太次于岳飞的。但他和岳飞却又很不同,首先是际遇不同。岳飞是一直执掌兵权,可说是戎马生涯,大半生都是在打仗,但辛弃疾却在那次以后,几乎没有再打过仗。为什么呢?首先,南宋的皇帝,大多都是很没什么胆识的皇帝,满足于一时的安逸和繁华,觉得守着南宋这么个半壁江山就可以了,而辛弃疾却一致劝诫,要收复北方河山,他与当权者的政见显然是不相容的,所以皇帝不喜欢他。其次,大家知道,一个皇帝,他要守住自己的权利和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苏轼之后,豪放词少有名家,鲜有佳作。真正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辛疾疾的 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放风格的形成,首先取 决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今天就让我们来 感受一下“辛式”的豪放风味和他的爱国之情。 因为你的爱国之心无法看破凡事红尘; 来处事圆滑,公私兼顾;你不是苏东坡,因为你的词来于沙场,来于战事;你不是你,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独上高楼,栏杆拍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祖国江山的壮阔、秀丽之美,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激发了他那一腔报国热忱。正是因为国恨家仇、报国雄心壮志,所以他对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对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而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为伍。 “把吴钩看了”,他是多么想手持锋利的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把“栏杆拍遍”以泄其愤。那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一颗爱国之心的灼热和跳动。 [运用角度]“责任”“爱国”“意志”“执着”等。 ⊙运用示例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吗?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吗?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吗?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