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便要还家()皆叹惋()

1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

1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参考答案: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同邀邀请惊讶,惊奇

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1)(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15.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7.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C.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分)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分)

【小题5】[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4】(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小题5】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

著名诗人。(2分)

小题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潜元亮东晋

小题2:D

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

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

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

小题5:C

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4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果,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

D.鸡犬相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写出《大道之行也》中与本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境相近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2)全、都(3)寻找(4)不久。

2.D

3.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5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

②村中闻有此人/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从口人/民弗从也

④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说的桃花源美好的地方体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

(2)请

2.①

3.①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②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

感叹起来。

4.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和平安宁,人民生活快乐富足。(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6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咸来问讯______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

③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桃源中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请用简短文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都。

②不必说;更不要说。

③告诉。

④不值得。

2、①(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②便带著妻子跟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俗隔绝的地方。

3、因为桃花源中人并未见到过外人。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怕外人扰乱他们宁静和平的生活。

6、“略”。提示:只要答出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7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节选语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该段写了渔人与桃花源人的交往,表现了桃花源古朴淳厚的民风。

B.该段通过村人的自诉,说明了桃源人的来历及其与世隔绝的原因。

C.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富足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王朝的更迭引发的战乱。

D.村人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不知世道变化,故不值得外人知道他们。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

小题2: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复、延、其)

小题3:D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语段的内容可知是《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节选,这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其作者、作者的生活朝代一般是不会不知道的,但要注意把字写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延”等。“延”是古今异义词,应译为“邀请”。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村人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不知世道变化,故不值得外人知道他们”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渔人把桃源外的情况“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桃源人知道了外界的人们仍旧过着动乱不安的生活,所以不想让世人知道桃源这个地方,怕打破桃源的宁静,打破他们这里的安宁的生活。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8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D

2.B

3.C?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9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欣然规往()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交错相通(2)计划

2.B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

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0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欣然规往()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9、陶渊明东晋

10、代词,这交错相通通“邀”,邀请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4、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1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4分)

答案

【小题1】(1)原来的,从前的;(2)计划,打算。

【小题1】(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小题1】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呢?(3分)

答案:

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A

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3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阡陌交通交通____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__

(3)子之哭也子__________________

(4)苛政猛于虎也苛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一个字)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交错相通;(2)“要”同“邀”,邀请;(3)你;(4)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3.记述(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

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悲惨,更令人不堪忍受。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4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篇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②屋舍俨然() ③甚异之()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美好,那么你理想中的社会王国是什么样的?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2、(1)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对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 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4、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5、“略”。符合社会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篇二」 文言文阅读 【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___ (3)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

(4)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2.D 3.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4.(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词。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 C.便舍船屋舍俨然 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整齐的样子。②通“邀”,邀请。 2.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A 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等等。 5.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②乃不知有汉③处处志之④欣然规往 12.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13.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 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 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4. 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内容作答。 【答案】11. (1)交错相通(2)竟然(3)做记号(4)计划 12. D 13. C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3、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成语是: 4、“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8、“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9、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10、文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11、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2、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用原文语句作答) 13、、文中与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4、、成语“无人问津”化自文中“ ”一句。 1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 1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这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18、语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桃花源? 19、请你概括第二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20、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表现出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21、桃花源中的人们听了武陵渔人的见闻后,为什么“皆叹惋”呢? 22、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3、第3段文字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25、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卟为外人道”?请谈谈你的理解。 26、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该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意见。 28、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 29、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30、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 31、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32、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为什么? 3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5、桃花源中人曾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外出后竟“诣太守”,谈谈你对渔人做法的评价。 36、陶渊明在此文中不是寄托了社会理想吗?请问我们今天应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38、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39、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参考答案: 1、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豁然开朗 4、不想被外面的战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集锦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集锦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集锦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0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 ②无论魏晋( ) ③寻向所志(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题3:渔人遇桃源,“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你认为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通:邀“邀请②更不用说③原先 小题1:(1)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小题1: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小题1: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学生应注意“要”通假字现象;“无论”的古今异义现象。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这里注意“妻子、绝境、间隔、延”等词语要做重点理解。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要求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选文主要是通过“渔人进出桃源”内容,和虚构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空间,来表达一种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的主题情感,回答时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篇1 桃花源记(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渔人甚异之()(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3.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3分) 答: 答案 1.(3分)(1)以......为异,认为......奇异(2)通“邀”,邀请 (3)记,做记号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1分。 2.(3分)这个人一五一十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他们)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叹、惋惜。 评分标准:3分,意思符合即可。 3.(2分)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篇2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缘:__________________ ②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篇一」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A、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原因是() A、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B、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D、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3、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练习就是用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通过多方面的强化,恰当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和技巧。题,既包括书面文字,又包括口述和动手操作的实验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篇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12.解释下列加点词(1分)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便要还家() 13.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是()(2分) A.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C.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D. 具: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和平;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认识。(2分) 12. (1分)(1)与世隔绝的地方(2)通邀,邀请13.D(2分)

14. (2分)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15.(参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优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生活富足,人人自得其乐等。(2分)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篇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2)未果,寻病终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参考答案] 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15分)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4)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B.便舍船屋舍俨然C.复前行不复出焉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小题3】.、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

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答案: 【小题1】(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3)选贤与能(同举推举)(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小题1】C 【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 (2)同:物质上富有精神上文明、和谐,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 异:用自己的话或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或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 大道之行:老有所终……己。或: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练习就是用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通过多方面的强化,恰当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和技巧。题,既包括书面文字,又包括口述和动手操作的实验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篇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12.解释下列加点词(1分)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便要还家() 13.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是()(2分) A.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C.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D. 具: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和平;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认识。(2分)

12. (1分)(1)与世隔绝的地方(2)通邀,邀请13.D(2分) 14. (2分)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15.(参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优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生活富足,人人自得其乐等。(2分)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篇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2)未果,寻病终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较阅读《》(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15分)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4)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 鲜为人知B.便舍船屋舍俨然C.复前行不复出焉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小题3】.、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 惋惜”?(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答案: 【小题1】(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3)选贤与能(同举推举)(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小题1】C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 (14分)(20xx,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阃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昊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 学射于周同⑤。同射三矢⑥,皆中的⑦,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菩⑧;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 ⑦的:箭靶的中心。⑨管(ku6): 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 ___②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____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R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3分) 参考答案: (1)①邀请②没有成年(意思对即可) (2)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较易。例句中的“与”是“和”的意思。A,C,D三项的“与”都是“和”的意思,只有B项的“与”是“给予”的意思,所以选B。 (3)①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②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意思对即可) (4)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答出其中的三点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5)刻苦读书;苦练射箭。(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2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附答案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欣然规往()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篇一」 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2)咸来问讯。咸: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为: 3.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 (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乃不知有汉乃: ②陈胜、吴广乃谋曰乃: ⑵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余: 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㈢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