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2021《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2021《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__________

(2)未果,寻病终

寻: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答案

(2分,每空1分)桃花源记东晋(晋代)

(3分)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复、延、其)(3分)A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诚不可缺()

(4)卒亡天下()

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良田无论

B.绝境问讯

C.交通妻子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

2、(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3、C

4、(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5、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

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4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2分)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28、文中的“开明朗然”与文中的一词相仿。(1分)

29、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

24、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分)

25、(1)小孩(1分)(2)妻子和儿女(1分)(3)曾经(1分)(4)通“返”,返回(1分)(共4分)

26、B(2分)

2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分)(共4分)

28、豁然开朗(1分)

29、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属()

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

④怡然自乐()

3.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陶渊明东晋或“晋”或“晋代”

2.①类;②交错相通;③通“邀”,邀请;④愉快的样子。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6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5分)

①咸:②邑人:③绝境:

④无论:⑤不足:

小题3: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2分)参考答案:

小题1:东晋陶渊明

小题1:①都②乡邻③与人世隔绝的境地④不要说(或更不必说)⑤不值得

小题1: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

小题1: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1: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小题1: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小题1:试题分析:陶渊明也可写成陶潜。

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名家名篇,一定要知道三点,即出处,作者、生活朝代。

小题1:试题分析:“绝境” “无论”“不足”都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时要注意。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具”“叹惋”等。“具”在此句中是“详细”的意思,“叹惋”则是两个词组成的,应译为“感叹惋惜”。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原文中有相关语句,即“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回答时,可以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点评: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时,要能抓住并利用原文语句做答。

小题1:试题分析:从上文中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句子可以推知,桃源外的世界依然是纷争不断,人们过着鸡犬不宁的生活。所以桃源的人们害怕世人知道此处后,都会纷纷来这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里也就和世外一个样子了。

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

小题1:试题分析:“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很久没有见到陌生人了。

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水平。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7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

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阅读答案:

1.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2.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3.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意近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8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时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延至其家(2)处处志之

3.作者在第①段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从全文来看,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这种美好的理想能从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体现出来?

5.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1.陶渊明

2.(1(邀请(2)做标记

3.美丽的景物引起渔人的好奇,从而引出桃花源,并为描写桃花源的美景作铺垫。

4.通过第②段的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绘和第③段的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描写表现出来。

5.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的理想境界。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9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问题: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词。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

(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美好生活和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0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9.作者借甲诗表达对_________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______。(3分)

答案:

6.B

7.(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8.A

9.宁静淡泊的田园和平安宁不满。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1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咸来问讯______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

③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便要还家()皆叹惋() 1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 1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参考答案: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同邀邀请惊讶,惊奇 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1)(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15.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7.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2021《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2021《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__________ (2)未果,寻病终 寻: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词。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 C.便舍船屋舍俨然 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整齐的样子。②通“邀”,邀请。 2.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A 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等等。 5.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桃花源记》练习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桃花源记》一、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他名,字,是时期的诗人。《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也是成语的由来。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二、下列各项中蓝色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D.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三、下列句子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的语序应为: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初极狭,才通人。 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便舍船,从口入。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③②④⑥⑧⑦①⑤ B、④③②①⑥⑦⑤⑧ C、③⑥②④⑦⑧①⑤ D、⑤③⑦⑥①④⑧② 四、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 D.具答之 五、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 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源的路曲折而 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的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 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 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3.解释下列句中加 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 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缘: ②俨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1 2 3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桃花源记》练习题阅读 答案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陶渊明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①感到诧异②详细③走尽④计划⑤到、谒见⑥实现 4、①古:妻子儿女今:妻 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无出路的境地②古:交错连通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③ 古:更不必说今:表条件的连词 5、①沿着②整齐的样子 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②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7、①豁然 开朗②鸡犬相闻③怡然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 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晋太元〔太元:东晋孝武帝 的年号(376—396)〕中,武陵〔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落英:坠落的花瓣〕 缤纷〔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异之:对此感到诧异〕。复前行,欲穷其林。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林尽水源〔林尽水源:(桃)林在溪 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整 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 小路。〕,鸡犬相闻〔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3、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成语是: 4、“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8、“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9、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10、文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11、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2、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用原文语句作答) 13、、文中与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4、、成语“无人问津”化自文中“ ”一句。 1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 1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这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18、语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桃花源? 19、请你概括第二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20、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表现出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21、桃花源中的人们听了武陵渔人的见闻后,为什么“皆叹惋”呢? 22、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3、第3段文字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25、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卟为外人道”?请谈谈你的理解。 26、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该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意见。 28、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 29、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30、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 31、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32、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为什么? 3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5、桃花源中人曾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外出后竟“诣太守”,谈谈你对渔人做法的评价。 36、陶渊明在此文中不是寄托了社会理想吗?请问我们今天应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38、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39、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参考答案: 1、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豁然开朗 4、不想被外面的战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十二篇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十二篇 篇1:《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乃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原句。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童思。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3.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语句作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含答案)

第10篇桃花源记 一、[2021合肥包河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②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③,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①戴天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早年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②树深:树丛深处。③青霭:青色的云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初极.狭极: (2)土地平旷.旷: (3)屋舍俨然 ..俨然: (4)愁倚.两三松倚: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桃花源记》(节选)中,“”从正面写出桃花源人的辛勤;《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暗示道士已经外出。(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桃花源记》(节选)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桃源行(节选) 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①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丙】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访山川谿谷②之音,作乐六章,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③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节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栊(lóng):窗棂,有格子的窗户。②谿(xī)谷:山谷。③壤:古代一种游戏器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3)薄.暮渔樵乘水入薄: (4)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3)大哉,帝之德也! 3.【甲】文和【乙】诗中从听觉角度以动衬静,展现桃花源美好生活的句子分别是 “”“”。(2分) 4.【甲】文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世界。请分析【乙】诗和【丙】文所展现的世界与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有何相同之处。(4分) 第10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篇一」 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2)咸来问讯。咸: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为: 3.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 (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乃不知有汉乃: ②陈胜、吴广乃谋曰乃: ⑵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余: 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㈢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阅读理解《桃花源记》附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6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2021东城二模)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欲穷.其林山穷.水尽图穷.匕见 B. 具.答之百废具.兴别具.一格 C. 便扶向.路欣欣向.荣晕头转向. D. 欣然规.往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2.(2021东城二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洞穴)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渔人)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起来。 理解:山洞起初极其狭窄,没有一点光,往里走了几十步才宽阔明亮起来。 【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译: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理解:桃花源中家家热情好客、真诚淳朴,都用好酒好饭来款待渔人。 【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标记下来。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⑵阡陌 ..交通 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桃花源记》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桃花源记》中考复习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重点文常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他的诗大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他的《饮酒》中表达悠然闲适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划分节奏(用“/”划分节奏,每句停一处。) 1.忘路之远近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三、重点字词 1.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实词和虚词。 (1)缘.溪行() (2)欲穷.()其林 (3)乃.()大惊 (4)既.()出 (5)诣.()太守 (6)后遂无问津 ..())者 (7)具.答之() (8)欣然规.往() (9)才.通人() (10)屋舍俨然 ..() (11)便扶向.路() (12)处处志.之() (13)咸.来问讯() (14)延.()至其家 (15)为具.言所闻() (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中的序。作者是_ ;晋朝的陶渊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本文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的。其内容可归纳为渔人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复寻桃花源, 2.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作者写这一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能准确说明桃花源的山洞口位置的语句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3.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甚异之"(想看到桃花源的尽头)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人物:渔人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桃花源记》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桃花源记》《杨氏入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7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3)屋舍俨然 (4)老人引杨氏入山 1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请以军礼见 C、杨氏谢而从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15.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发现桃花林————离开桃花源——“”的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4分)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甲乙两文所写的农民生活的共同之处。(3分) 答案: 12.(1)惊异,诧议。这里是“对……感到惊异”(2)尽(3)整齐的样子(4)带领 13.A 14.(1)香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2)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15.行踪进入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人物对话 16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 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桃花源记》《雪窦游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6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交通() ..()⑵阡陌 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1.(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以……为子⑷憎恶 2.(2分)B

2020-2021人教版部编八年语文(下)每课一练《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课课练文段阅读理解

2020-2021人教部编八年语文(下)每课一练《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对《桃花源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长 期隔绝的地方。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一个富足和平的地方。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以免他出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三,四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 想。 二、解答题 2.《桃花源记》中渔人“一一”诉说时,桃花源村民为什么要“叹惋”? 3.读《桃花源记》,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中的。 5.《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三、复合题 6.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欲穷其林穷: ②才通人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咸来问讯。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阅读训练(word含答案)

人教版八下《桃花源记》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3)不独子.其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4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5题(共15分)

2021年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欧阳光明(2021.03.07) 【内容概述】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23段):第一层(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写作特色】 1、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2、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3、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2)林尽水源尽() (3)芳草鲜美鲜美() (4)屋舍俨然俨然()(5)便扶向路向()(6)寻病终寻() (7)便要还家要()(8)处处志之志()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古义,今义, (2)妻子:古义,今义, (3) 绝境:古义,今义, (4)无论:古义,今义, (5) 鲜美:古义,今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四、阅读理解 1、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答: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答:(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答: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 (2)、 (3)、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