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老人股骨颈部骨质疏松,因此,在较轻

的外力下,如行走时碰撞、跌倒,即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诊断】

1.老人跌跤后,髅部疼痛剧烈,失去站立及行走能力。

2.患肢呈现外旋和短缩畸形。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50。者,属内收型,畸形明显,患肢短缩可达3cm左右,明显外旋。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30。者,属外展型,患肢仅有轻度外旋或短缩。

3.伤处瘀肿多不明显。

压痛以鼠蹊中部为明显。如骨折发生于股骨颈之基底部,则局部瘀肿较重,压痛明显。

4.股骨颈不完全性骨折,患肢稍能伸屈,畸形不明显。可作足跟叩击试验,如引起鼠蹊部明显疼痛,骨外展型内收型折的可能性较大。股骨颈骨折

5.X片可明确骨折的类

型及移位情况。无移位的骨折在X片上仅见微细的骨折线或仅有一侧骨皮质不连续。个别病员X片无明显的骨折征,但老人跌跤后璇部疼痛,功能障碍,足跟叩击痛明显者,宜按不完全骨折处理。

【治疗】

1.无移位的不完全性骨折,可作胶布皮肤牵引患肢,重量2~4kg,置患肢于轻度屈胸、屈膝和轻度外展位。合适的牵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

6.牵引过程中注意勿使扩展板抵及床栏或滑轮,否则失去牵引作用,甚至使断骨移位。如牵引后疼痛迅速减轻,则6~8周后可摄X片复查,如骨折线消失,可停止牵引,练习扶双拐行走。

7.对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可作手术治疗。较常用的为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无需牵引,可扶双拐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因断骨愈合困

难,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髅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大粗隆与股骨小粗隆之间的骨折。由于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所以骨折后比较容易愈合。

【诊断】

1.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外伤史,如从高处坠跌或重物撞击等。受伤时患者常自己感觉有骨擦音。

2.患肢大粗隆周围瘀肿明显,触痛较重,患肢可有外旋及短缩畸形,或有轻度内收成角畸形

3.患肢功能障碍,部分病员可触及骨擦音。

4.局部肿胀严重者,说明内出血量较大,病员可有发热、口渴、纳呆、便秘等症,体质较弱者要防止发生休克。

【治疗】

1.对无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作胶布皮股骨粗肤牵引,待患肢肿痛基本消失,6周以后停止牵隆间骨折

引,练习扶双拐行走,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X片呈骨性愈合,患肢方可逐步负重行走。

5.对有移位者,应在腰麻下整复,使患肢外展15°,并矫正至中立位。在两助手对抗拔伸下,术者用推提捺正手法,使断骨复位。复位后肌力强壮者,用骨牵引,重量4〜5kg。肌力一般者,用胶布牵引,重量3kg。2个月后X片复查,断骨初步愈合,可除去牵引,改用外展夹板固定。

6.外展夹板上起腋下,下至膝关节上,分作两块木板,于中点有活动轴连接。其上段固定于躯干,称躯干段板;其下段固定于大腿外侧,称肢段板。整个外展夹板有向外的弧度20°~30°,可以保持患肢于外展位。为使肢段板稳固,大腿应先用四块木板包扎于股骨四周,然后包外展夹板。

7.作骨牵引时,可同时使用外展夹板。嘱患者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伸屈活动。2〜3周后,疼痛减轻,可在床顶装吊环扶手,练习起坐,抬起臀部及躯干等动作。

8.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2个月后,酸痛已不明显,部分患者常行走负重过早,由于尚未骨性愈合,仍有可能使颈干角减小,引起患肢短缩及伤处酸痛。如欲弃拐行走,以半年后为宜。

9.股骨粗隆间骨折有移位的新伤患者,由于内出血量较大,少数病例可发生失血性休克。伤后第1~3天,每天少量输液,给服活血止痛中药,可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以儿童为多,常发生于股骨的中段。严重的暴力,可引起成人的股骨干骨折。

【诊断】

1.股骨干骨折后,患肢疼痛肿胀严重,不能动作。断骨重叠时,患肢即见短缩,可兼有向前或向外的成角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明显。严重者并发休克。

10断骨移位情况:凡发生于上1/3的骨折,近端断骨外展、外旋移位,远端断骨向上移位。中1/3骨折,多呈向前向外成角;重叠移位时,远端断骨向上移位;儿童可能呈青枝骨折,成角畸形。下1/3骨折,远端断骨受腓肠肌的牵引,向后下移位。

【治疗】

1.严重的股骨干骨折患者,要注意防治休克。

11成人的股骨干上1/3或中1/3骨折,如骨折线呈斜形、螺旋形、粉碎性,有轻度移位者,可采用夹板加纸压垫固定,平垫一般置于近端断骨之前外方,夹板四块置于股骨四周。加胫骨结节牵引,牵引至患肢长度与健侧相等,或仅短缩ICm左右时,即应注意调节牵引重量,勿使断骨发生分离移位。置患肢于下肢牵引架上。

12对于骨折有重叠移位或背叉移位者,应于腰麻下,作好胫骨结节牵引,再行复位。上1/3骨折,取外展位,作两端对抗拔伸,一人推近端断骨向内向后,一人握住远端断骨,由后向前端提,使断骨对位。中1/3骨折,在稍外展位牵引,术者用两手将远端断骨向外拉,加大成角,待骨折端互相顶接后,术者用两手由外侧向内侧加压,可使断骨互相对位。如为背叉移位,在轻度拔伸下,回旋远端断骨循原来移位路径复位。复位后,置患肢于下肢牵引架上,并用夹板及纸压垫固定。上1/3骨折,宜加用外展夹板。

13股骨干下1/3骨折,根据骨折线,作股骨跳上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如因断骨尖嵌插,牵引不能复位者,在对抗拔伸下,术者推远端断骨向前,然后于近端断骨的前方

加平垫,夹板固定,置患肢于下肢牵引架上。

14整复、牵引、固定后,应每日检查夹板、纸压垫位置和扎带松紧度。经常注意牵引是否完好有效。第1周检查断骨对位情况2次,以后每2周检查1次。

15功能锻炼第1周作踝关节背伸及股四头肌等锻炼。第2周起可利用两手及健足抵于床面上,抬起躯干及臀部,锻炼患侧髅、膝关节的伸直。第3、4周,利用床顶吊环扶手,使躯干能逐步抬得更高。5~6周后,如断骨对位好,有明显骨痂,骨折线模糊时,可解除牵引,于夹板固定下,逐步锻炼扶双拐步行,患肢逐渐负重,继之改用单拐步行,3个月后可独立行走时,除去夹板。

16成人股骨干中段骨折,常有轻度向外成角。在治疗过程中,不应作外展固定,因患肢外展时内收肌紧张,将加重成角,宜牵引固定在中立位为宜。一般成角在15°以内,当坚固愈合后,对功能影响不大。

17儿童股骨干骨折要求对线好,对位差些,重叠不超过2cm,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多可塑型矫正。治疗常用胶布皮肤牵引。3周岁以下可作双下肢垂直牵引,臀部稍离床面,便于护理大小便。3周岁以上用胶布皮肤牵引,或加小夹板固定。3周后,停止牵引,继续用夹板固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练习行走,直至徒手步行。

股骨骨折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数为关节囊内骨折,是5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尤以女性或骨质疏松者多见;致残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常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有绊倒、扭伤或其他外伤病史,暴力有时不剧烈,可因疏忽而延误诊治; 诊断 1.症状 1外伤后引起髋部疼痛; 2髋关节主动活动受限; 3除少数外展嵌顿型骨折以外,多数患者伤后站立、行走功能明显受限; 2.体征 1患者髋部轻度屈曲、内收位; 2下肢450~600外旋、短缩畸形; 3髋关节被动活动感觉疼痛; 4腹股沟中点压痛; 5大转子上移并有叩痛; 6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注意有无骨质疏松;按骨折线移位程度Garden分类可分为: 1不完全骨折,外展嵌顿型; 2无移位的完全骨折; 3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 4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症状明显,怀疑有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相隔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治疗原则 1.无移位Garden工、Ⅱ或外展嵌顿型骨折对于老年人,如条件允许,可行简单内固定治疗,稳定性骨折端,减少再移位可能,亦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如无条件,可采用患肢外展位皮肤牵引或穿防旋鞋保持患肢于外展、旋转中立位;鼓励半卧位、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有移位 GardenⅢ、Ⅳ骨折明确诊断后,检查和调节全身状况,除外手术禁忌,择期手术;手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骨骼密度、内科疾病、外伤持续时间、骨折移位程度和经济情况以及手术的医师经验与条件,选择下列手术: 1闭合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可选用多钉固定,如3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2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多根据患者生理年龄、体质、活动度、骨折类型、髋臼有无病变等诸多因素选择; 3.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患者与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者,如骨折无移位,可做下肢皮肤或骨牵引;牵引时下肢外展、中立位,在抬高床脚的同时患者取半卧位,加强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骨折已有移位,则不可能通过牵引使骨折愈合,可放弃骨折治疗,早期坐起,有条件时即离床用双拐或轮椅活动; 4.儿童和青少年股骨颈骨折骨骼牵引、闭合复位、细圆针或螺纹钉内固定,应推迟开始负重时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

骨伤科脊柱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脊柱骨折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舐椎、尾椎5个部分。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有5个生理弧度,颈椎、腰椎、尾椎各有向前的弧度,胸椎和舐椎则有向后的弧度。颈椎、胸椎、腰椎骨折严重时,可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及脊神经,可并发肢体的瘫痪,预后严重,但比较少见。这里仅介绍比较常见的未并发瘫痪的下段胸椎及腰椎的压缩性骨折。 【诊断】 1.病员从高处跌下,臀部或足跟着地,上下冲力集中于胸腰椎部,引起腰背部剧烈疼痛;或重物由高处落下压于病员肩背部,引起剧烈腰痛;或举重时用力过大,突然引起腰部剧痛者,均应考虑有脊柱骨折的可能性。 2.骨折易发生于第11~12胸椎或第1~2腰椎,尤以第1腰椎为多见。此种压缩性骨折,系发生于椎体,由于受伤时腰部处于弯腰姿势,使椎体前部压缩较重,椎体后部压缩较轻,使椎体呈楔状变形。该脊椎之棘突随之轻度向后隆凸。 3.病员伤后腰痛严重,不能站立及行走。发生骨折的椎骨的棘突有轻度的后凸畸形及明显的压痛。发生在胸椎部的骨折后凸畸形较明显,如发生在第3腰椎,棘突的后凸畸形常因生理的向前弧度而不明显。 4.注意有无瘫痪,双下肢肌力有无减退或消失,双下肢皮肤触觉是否迟钝或消失,有无尿潴留等。 5.骨折后第1周,可有轻度发热、大便秘结、缩性骨折少腹胀痛、脉弦紧、舌苔黄腻等症。 6.诊断时应摄正、侧位X片,明确压缩程度,有无椎板骨折和小关节脱位等情况。 【治疗】 1.有典型外伤史的严重腰痛病员,考虑有胸、腰椎压缩骨折者,应嘱病员平卧,不宜起坐及站立。在搬运伤员时,可用推滚搬运法,使病员仰卧于门板上或俯卧于帆布担架上,避免因脊柱弯曲而加重损伤,甚至并发脊髓或脊神经损伤(见图10-34)o 7.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嘱病员平卧木板床,及早进行腰背肌力的锻炼,先作仰卧位的锻炼,继加作俯卧位的锻炼。凡能积极进行锻炼的,腰背酸痛的后遗症较少,甚至可使压缩的骨折,得到程度不等的整复(见图10-35)。 8.局部外贴伤膏,口服逐瘀止痛通便药,常用药如当归10g,桃仁10g,枳实6g,黄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老人股骨颈部骨质疏松,因此,在较轻 的外力下,如行走时碰撞、跌倒,即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诊断】 1.老人跌跤后,髅部疼痛剧烈,失去站立及行走能力。 2.患肢呈现外旋和短缩畸形。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50。者,属内收型,畸形明显,患肢短缩可达3cm左右,明显外旋。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30。者,属外展型,患肢仅有轻度外旋或短缩。 3.伤处瘀肿多不明显。 压痛以鼠蹊中部为明显。如骨折发生于股骨颈之基底部,则局部瘀肿较重,压痛明显。 4.股骨颈不完全性骨折,患肢稍能伸屈,畸形不明显。可作足跟叩击试验,如引起鼠蹊部明显疼痛,骨外展型内收型折的可能性较大。股骨颈骨折 5.X片可明确骨折的类 型及移位情况。无移位的骨折在X片上仅见微细的骨折线或仅有一侧骨皮质不连续。个别病员X片无明显的骨折征,但老人跌跤后璇部疼痛,功能障碍,足跟叩击痛明显者,宜按不完全骨折处理。 【治疗】 1.无移位的不完全性骨折,可作胶布皮肤牵引患肢,重量2~4kg,置患肢于轻度屈胸、屈膝和轻度外展位。合适的牵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 6.牵引过程中注意勿使扩展板抵及床栏或滑轮,否则失去牵引作用,甚至使断骨移位。如牵引后疼痛迅速减轻,则6~8周后可摄X片复查,如骨折线消失,可停止牵引,练习扶双拐行走。 7.对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可作手术治疗。较常用的为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无需牵引,可扶双拐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因断骨愈合困

难,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髅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大粗隆与股骨小粗隆之间的骨折。由于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所以骨折后比较容易愈合。 【诊断】 1.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外伤史,如从高处坠跌或重物撞击等。受伤时患者常自己感觉有骨擦音。 2.患肢大粗隆周围瘀肿明显,触痛较重,患肢可有外旋及短缩畸形,或有轻度内收成角畸形 3.患肢功能障碍,部分病员可触及骨擦音。 4.局部肿胀严重者,说明内出血量较大,病员可有发热、口渴、纳呆、便秘等症,体质较弱者要防止发生休克。 【治疗】 1.对无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作胶布皮股骨粗肤牵引,待患肢肿痛基本消失,6周以后停止牵隆间骨折 引,练习扶双拐行走,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X片呈骨性愈合,患肢方可逐步负重行走。 5.对有移位者,应在腰麻下整复,使患肢外展15°,并矫正至中立位。在两助手对抗拔伸下,术者用推提捺正手法,使断骨复位。复位后肌力强壮者,用骨牵引,重量4〜5kg。肌力一般者,用胶布牵引,重量3kg。2个月后X片复查,断骨初步愈合,可除去牵引,改用外展夹板固定。 6.外展夹板上起腋下,下至膝关节上,分作两块木板,于中点有活动轴连接。其上段固定于躯干,称躯干段板;其下段固定于大腿外侧,称肢段板。整个外展夹板有向外的弧度20°~30°,可以保持患肢于外展位。为使肢段板稳固,大腿应先用四块木板包扎于股骨四周,然后包外展夹板。 7.作骨牵引时,可同时使用外展夹板。嘱患者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伸屈活动。2〜3周后,疼痛减轻,可在床顶装吊环扶手,练习起坐,抬起臀部及躯干等动作。

骨伤科锁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多数因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肩部外侧着地或手掌着地,暴力传导至锁骨中段而发生骨折。临床上儿童的锁骨骨折较多见,其中部分为青枝骨折。 【诊断】 1伤后锁骨中部有明显的肿胀、疼痛。 2 .有错位的锁骨骨折,由于肩关节失去正常的支持能力,患肩出现下垂,局部能摸到畸形及骨擦音。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内侧断骨多向上后方移位,外侧段向下前方移位。重叠错位严重者,患侧锁骨外观较对侧缩短。 3 .由于疼痛,患侧肩关节不敢活动,使上臂的抬举受到限制。 4 .锁骨骨折多数发生在中1/3,个别锁骨外端骨折需与肩锁关节脱位区别,锁骨内端骨折需与胸锁关节脱位区别。X片结合触诊可明确诊断。 5 .婴幼儿、儿童多数为青枝骨折,呈向图10-4锁骨骨折上成角,疼痛、触痛,家长叉抱患儿腋下时即典型移位引起疼痛啼哭。 【治疗】 复位时患者端坐于凳上,两手叉腰,两肘向后,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脚踏在凳上,用膝顶住患者背部之两胛间,两手扶持患者两肩,用力将患者两肩向后外上方作牵弓I,使患者胸部挺起,当重叠牵开时,另一术者可捺正锁骨之内侧端,使骨折获得复位。由于锁骨骨折难于达到完全复位,如有轻度错位愈后不影响功能,不需强求解剖复位。 复位后局部放棉垫一块,用瓦形硬纸覆盖,用胶布自胸部至背将硬纸贴紧固定,随后再用横形“8”字绷带固定。两腋下各放一块较大棉垫,以免腋部受压过紧。 对婴幼儿青枝骨折,一般不需要复位,局部敷伤科敷药后,用横“8”字绷带固定。患肢屈肘90°,用颈腕带悬挂胸前。虽愈合时局部可能有隆起畸形,但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会自行塑形矫正。 固定时间,儿童为2~3周,成人为4~6周,老年患者或骨折对位较差者,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在固定过程中,可嘱患者练习患侧腕关节、肘关节的活动。在断骨愈合后,可练习肩关节的活动。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下同)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凡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均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3 诊断[1] 3.1病史 有明确的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为患侧髋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有移位的骨折可出现外旋短缩畸形,有广泛的皮下瘀斑。无移位骨折可仅有髋部疼痛。 3.3影像检查 X线片可见骨折线及移位情况,必要时进行CT、MRI检查。 3.4 分型 3.4.1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4.2 Evans-Jensen 分型[2]

Ⅰ型: 2 部分骨折,骨折无移位。 Ⅱ型: 2 部分骨折,骨折有移位。 Ⅲ型: 3 部分骨折,由于大转子骨折块移位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Ⅳ型: 3 部分骨折,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Ⅴ型: 4 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 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 3.5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髋部病理性骨折相鉴别。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4、辨证 本辨证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完善和形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辨证以三期辨证为主,需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辨证。就骨折而言,分型如下: 4.1早期 伤后1-2周,主证为血瘀气滞、瘀血内阻。 主症:骨折,疼痛,肿胀,瘀斑等。 次症:口渴,尿赤,便秘,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脉浮紧。 4.2中期 伤后3-4周,主证为营卫不和、筋骨未续。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痛减,肿消未尽等。 次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4.3后期 受伤4周后,主证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可伴有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等。 次症: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 5、治疗 5.1治疗原则[1]

股骨头骨折诊疗规范(标准版)

股骨头骨折 [定义] 股骨头骨折是指股骨头或其软骨失去完整性或连续性。多于成人髋关节后脱位时发生,儿童股骨头骨折罕有发生,可能与儿童的股骨头的坚韧性有关。 [诊断依据] 一、病史 股骨头骨折系髋关节后脱位时伴同发生,Pipkin认为髋关节于屈曲约60°时,大腿和髋关节处于非自然的内收或外展位,强大暴力沿股骨干轴心向上传导,迫使股骨头向坚硬的髋臼后上方移位,股骨头滑至髋臼后上缘时,切断股骨头导至股骨头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前脱位时罕有发生股骨头骨折。一般认为引致股骨头骨折的创伤暴力强大,加上创伤力学上的接合,使股骨头呈片状切刮。 二、症状和体征 伤后患者患髋痛,主动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引起剧痛。 患髋痛,呈屈曲、内收、内旋及缩短的典型畸形;大转子向后上方移位,或于臀部触及隆起的股骨头,有时可触及股骨头上的骨折粗糙面;当股骨颈骨折时,下肢不仅短缩,且有浮动感。主动屈、伸髋关节丧失,被动活动时髋部疼痛加重和保护性肌痉挛。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证实诊断。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显示髋关节脱位及骨折,股骨头脱离髋臼,或部分移位,或完全脱位。部分移位指髋臼内嵌塞股骨头骨折片,加大头臼间距和上移。有时合并髋臼后缘、后壁、后壁后柱骨折,X线片难能显示,需CT扫措检查才能显示。 五、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缘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证候分类] 公认分型(髋关节外科学毛宾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0) 股骨头骨折是髋关节后脱位时的伴发损伤,Pipkin将Thampson和Epstein的髋关节后脱位第五型伴有股骨头骨折中,在分为四型,谓Pipkin股骨头骨折分型:Ⅰ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在小凹中心远侧的骨折不全骨折。 Ⅱ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在小凹中心近侧的骨折。 Ⅲ型:第Ⅰ或Ⅱ型骨折伴股骨颈骨折。 Ⅳ型:第Ⅰ、Ⅱ或Ⅲ型骨折,伴髋臼骨折。 这种分型既考虑到股骨头骨折的特点,又照顾到髋脱位、髋臼骨折的伴发损伤,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是有重要意义的。 临床中最多的是PipkinⅠ型,其他各型依序减少,以Ⅳ型最少。 [治疗] 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并不容易,目前仍有分歧。有学者认为,对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先试行髋关节复位,如股骨头复位后,股骨头骨折片也达到解剖复位,则宜行非手术治疗。如股骨头虽然复位,而股骨头骨折片复位不满意,或一块或多块骨片嵌塞头臼之间,是手术切开复位的指征。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抑非手术治疗方式,均不宜采用石膏固定或其他外固定方式。长期制动患髋,当弃去外固定后,才发生髋关节已经僵直,违背了最初的治疗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治疗,不能忽视患者

骨伤科肋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肋骨骨折 胸背部受暴力撞击或挤压伤时,易引起肋骨骨折,以第4~9肋较易发生骨折,第10~12肋则较少见,第1~3肋更少见。肋骨骨折轻者为单根肋骨骨折,严重者可多根肋骨同时骨折,甚至并发气胸、血胸等。 【诊断】 1.胸背受伤部位疼痛、压痛较重,医生用手掌贴于痛处,嘱病人咳嗽时,可感觉到骨擦音。 2 .胸背伤处疼痛剧烈,但未查到骨擦音,医生用两手分别按于胸骨体及胸椎棘突 部,同时对向挤压,如引起伤处疼痛者,应考虑肋骨骨折。 3 .如骨折发生于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者,因软骨在X线下不显影,必须以查得骨 擦音为诊断依据。 4 .多根肋骨骨折患者,由于断骨刺破胸膜,常合并有气胸、血胸或血气胸。血胸 一侧,胸腔下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气胸者,一侧胸腔上部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个别病人可以咯痰带血。 5 .严重的胸部挫压伤,气胸或血胸发展迅速,可有气急,呼吸困难,唇甲发细, 脉细数,心脏向一侧移位,甚至血压下降、休克,需立即抢救。一侧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可发生胸壁塌陷,出现反常呼吸,以致循环衰竭,亦应予以抢救。 6 .X线检查,对于诊断肋骨骨折、气胸、血胸及其严重程度,实属必需。但对于抢 救病人,应先予抢救,病情稳定后再作X线检查。 【治疗】 1.单根肋骨骨折,外贴跌打损伤膏后,可用多头带自腋下至胸廓下缘作横形包扎, 为防止多头带滑脱,可在多头带上缘加1~2根布带,绕过锁骨上部。于呼气时偏紧包扎, 可减轻疼痛。亦可用贴胶布法固定伤侧的胸廓(见图10-36)。 7 .如血胸在站立位超过第4前肋间者,可于腋中线第7肋上缘或第8肋上缘作胸 腔穿刺抽液(见图10-37),一次抽出200~400ml,然后注入链霉素1g。如抽后血胸仍有 发展,可隔1日再抽1次。 8 .气胸病人如胸腔积气较多,已压缩一侧肺脏1∕3~1∕2者,应于锁骨中线第3肋上 缘,用18号穿刺针作胸腔穿刺,抽除空气。抽后气胸仍有发展者,次日或隔日再抽1 次。多根肋骨骨折并发反常呼吸者,可施行肋骨巾钳牵引疗法。 9 .药物治疗由于断骨刺激胸膜,肋骨骨折后,很易发生频繁咳嗽,咳则胸痛难

骨伤科骨盆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盆骨折 骨盆由舐椎及两侧的骼骨、坐骨、耻骨构成。结构坚实,有保护盆腔脏器、承载体重等功用。于受猛烈外力尤其是挤压伤时,可引起骨折。临床上以耻骨骨折为多见。 【诊断】 1车辆挤压、重物压伤或猛烈倾跌,使骨盆部受暴力冲击,引起会阴部或臀下部剧烈疼痛,不能行走,在耻骨上支、耻骨下支或坐骨结节部有显著压痛者,可能有耻骨或坐骨的骨折。伤处可见瘀肿,同侧靛关节活动时有牵掣痛,但慨关节部位无压痛。 2.如疼痛在箭椎部,舐部有轻度肿胀或瘀斑,局部触痛明显,应考虑有舐椎骨折。 3.对耻骨、坐骨或舐椎可能有骨折的病员,可作骨盆挤压试验。病员仰卧,医生用两手分别置于病员两侧骼骨翼上,由两侧向中线挤压,引起伤处剧痛者,说明骨折可能性很大。 4.由于耻骨、坐骨或舐椎骨折,除局部肿痛外,无论有无移位,很少查到有骨擦音。因此,应尽量摄X片确诊。 5.严重的骨盆骨折,可合并有IK骼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等。此类病员可并发大量内出血和休克。 6.部分耻骨骨折患者,可并发尿道损伤,有尿血、尿痛、尿渗漏等症状。 (1)耻骨坐骨支骨折 (2)耻骨坐骨支骨折 (3)耻骨坐骨支骨折合并舐骼关节错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 【治疗】 1对于单纯的耻骨或坐骨或舐椎骨折,可以平卧木板床,用多头布带包扎固定骨盆部,以减轻疼痛。耻骨、坐骨有轻度移位的,亦可用上述方法,一般不需复位。 2.对并发舐骸关节脱位的严重伤员,首先应防治休克。全身情况较稳定时,可在全身麻醉下整复。然后以附着于床顶的帆布兜带悬吊骨盆,使病员仰卧木板床上,骨盆稍离床面。 3.合并尿道损伤而出现尿血、尿渗漏的病员,应手术修补破裂的尿道或膀胱。

4.症状好转时,要注意锻炼两侧胸关节的伸屈活动,4〜6周后可练习下床扶拐行走。

2023年骨科诊疗指南

2023年骨科诊疗指南 骨科是医学中专门研究与治疗骨骼系统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学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骨科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 完善。本文将介绍2023年骨科诊疗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骨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骨科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 几种:创伤性骨科疾病、退行性骨科疾病和先天性骨科畸形。每一种 疾病都有其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 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创伤性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等。在诊断中,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损伤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 退行性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在这类疾病的诊断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相关的 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超声等,以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类型。

先天性骨科畸形主要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脊柱侧弯等。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畸形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 二、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的骨科疾病,如骨折的保守治疗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或使用外固定器来固定骨折部位,促使骨折愈合。而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的骨科疾病,如复杂的骨折、严重的骨关节炎和畸形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恢复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 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 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 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法) Garden于1961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Garden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为四类。 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骨伤科跖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跖骨骨折 【诊断】 1足内翻位扭伤,引起足外侧肿痛严重者,常发生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骨折部位有敏锐压痛,断骨多无严重移位。 2 .重物压轧,打击足背,可引起跖骨骨干骨折。除第1跖骨可发生单一的骨折外,其余跖骨常呈两根以上同时骨折。骨折线呈横断或斜断。无移位者,除局部肿胀、疼痛外,于伸屈、挤压、旋转相应的足趾时,均可引起骨折处疼痛。如暴力过大,可有断骨移位或跖跑关节脱位,或合并跑骨骨折。 【治疗】 1对于无移位的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用IOCmX1OCm的半月形硬纸,附贴于骨折周围,绷带包扎即可。 3 .跖骨干骨折无移位者,亦可用弧形硬纸,覆盖于足背,以棉花垫于足底弓部,保持足弓,绷带包扎。 4 .多发性骨折,断骨向跖侧成角或重叠移位者,应于腰麻下,助手扶住踝部,屈膝至120。位,术者一手握住足趾,对抗拔伸3~5分钟,使重叠拉开,断骨对顶后,将足趾跖屈,另一手由足底推断骨向背侧,矫正成角。然后用手指作分骨法,矫正侧方移位。整复重点要消除断骨向跖侧成角及重叠移位。对于轻度侧方移位,估计不影响功能者,不须完全整复。如合并跖骨脱位者,应先整复脱位。 5 .固定时,先于足背顺跖骨间隙放置分骨垫,胶布固定后盖以硬纸。并用恰如足底外形之木板鞋,置于足底,在足底及木板之间,须用厚实棉垫垫好足底前部之横弓及内侧之纵弓,防止足弓塌陷,用绷带包扎,勿使移动。 6 .固定后可练习足趾及踝、膝关节的伸屈活动,3~4周后练习行走,逐步负重。 第二节脱位 关节脱位,亦称脱臼或脱酚。为组成关节之骨骼失去其正常位置,引起局部畸形、肿痛和功能障碍等。 关节脱位绝大多数由外伤所致,少数系先天性或病理性脱位。本节重点介绍较常见的外伤性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外伤性关节脱位,合并有软组织的损伤,如果能够及时整复脱位,则软组织损伤也

骨伤科髋关节脱位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催关节脱位 酸关节由于臼盂较深,周围肌筋坚实有力,故比较稳定,发生脱位的情况很少见。仅于特定体位下,受猛烈撞击时,偶有发生。例如在屈麟屈膝位,膝部或臀舐部受到猛烈的暴力,可发生髅关节后脱位。至于脆关节前脱位则更少见。 【诊断】 1.股部外伤后,疼痛剧烈,患肢有典型的畸形,不能活动。 2 .髓关节后脱位患肢呈内收、内旋、微屈、短缩的典型畸形。患肢的膝关节位于健侧大腿之上,不能被动分开,即“粘膝征”。患肢的内踝及足的蹬侧几可贴近床面,短缩可达5cm左右。 触诊检查:股骨头位于股臼之后上方,臀上部显著隆凸,可触到移位的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头。 3 .腕关节前脱位,股骨头位于闭孔,腹股沟下丰满,患肢呈外旋及轻度外展畸形,患肢延长约3cmo 4 .根据特殊体位的外伤史及典型畸形,诊断不太困难。应拍X线片,可明确腰臼边缘或股骨头是否合并有骨折。 【治疗】 1.垂直牵引整复法用于髅关节后脱位,在腰麻下进行。病人平卧手术床上,助手固定躯干,术者及另一助手将患肢拉直,并向足跟方向作垂直的、持续的牵引,即可得到复位。在牵引过程中,为使牵引易于用力,术者可坐于手术床之一端,或站于床之足侧,用一足自病员裆内抵住患侧坐骨结节。足蹬加牵引,易于复位。 5 .牵引推压整复法用于髓关节前脱位,在腰麻下进行。病人平卧手术床上,一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一手托住患肢胭窝,另一手握持踝上,顺轻度外展位牵引,术者站于健侧,两手掌相叠,用掌根部压于脱位的股骨头上,向外侧推压,此时作牵引的助手,在牵引下将患肢内旋,即可感知复位声。 6 .复位后检查,患肢畸形消失,可处于中立处。患肢长度与健侧相等,可被动伸屈患肢而无阻力(此时麻醉尚未消失)。 7 .复位后嘱病员卧床休息2周,并可在床上作不负重的患肢关节活动锻炼, 2周后练习扶杖行走。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为了提供最新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制定了《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1. 诊断 髋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临床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肢体畸形等。影像学检查主要使用X射线和CT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骨密度测量可以帮助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2. 分类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髋部骨折可以分为股骨颈骨折、转子袖骨折和髋臼骨折等。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别是在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 3.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的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这包括休息、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和骨质疏松治疗。然而,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不稳定,因此需要密切监测。 4.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术的目标是恢复髋

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手术选项包括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来决定。 5. 术后管理 术后管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这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等。早期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活动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预防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伴随着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尿路感染和压疮等。积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7.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等因素。通过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护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对髋部骨折患者的诊治工作有所帮助。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22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

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牵引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的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移位骨折难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稳定,易发生不愈合,晚期可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易发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3 【诊断】 1.临床表现:伤后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下肢短缩、外展和外旋畸形。若外旋角度近90°,应怀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肢多有纵轴叩击痛,和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压痛。GardenⅠ型骨折容易漏诊,因其外伤史不明显。仅有局部微痛或

不适,而且髋关节可屈伸,甚至可以步行,X线检查不易发现骨折线,常被误诊为髋周围软组织损伤。 2. X线显示不清楚或骨折线隐匿时,应行CT、MRI或核素骨扫描检查,或嘱病人卧床休息,2周后再行X片检查,可因骨折局部骨质吸收而显示骨折线,切不可轻易否定骨折存在。 4 【治疗】 根据病人的年龄及骨折和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对于无移位骨折或外展嵌插骨折,可将患肢置于轻度外展位,牵引治疗。但临床上经常遇到骨折转变成移位者,而且长期卧床易发生致命并发症,故近来多主张采取内固定,以利病人早期活动。 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大部分股骨颈骨折为有移位骨折,除年龄过大且全身情况差,合并心、肺、肝及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均适应手术治疗。

复位方法 手法复位: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双下肢伸直,外展30°,双足固定于足托,行持续牵引,至双下肢等长。分别将健肢和患肢内旋20°,再使患肢由外展位内收至中立位或稍外展位。 牵引复位:术前在病房采用骨牵引1-2周,逐渐复位后手术。复位有效、安全,但延误时间。 切开复位: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直视下易获得解剖复位,降低股骨头坏死率。虽然手术损伤相对较大,但常属必要。 内固定术:包括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滑动式钉板系统,人工关节置换。 儿童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少见,暴力相对较大,移位明显。复位困难。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在X线透视引导下,用多针或细螺丝钉内固定,对于外展或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牵引或单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 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 创伤性休克 (5) 骨筋膜室综合征 (6) 挤压综合征 (7) 脂肪栓塞综合征 (9)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 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 第二节骨折 (12)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 (12) 肱骨外科颈骨折 (13) 肱骨干骨折 (14) 肱骨髁上骨折 (15)

肱骨髁间骨折 (16) 肱骨内、外髁骨折 (16) 桡骨小头骨折 (16) 尺骨鹰嘴骨折 (17)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 桡骨远端骨折 (20) 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 腕部骨折 (22) 下肢骨折 股骨外科颈骨 (23) 股骨粗隆间骨折 (24) 股骨干骨折 (24) 髌骨骨折 (25) 胫骨平台骨折 (27)

胫腓骨双骨折 (28) 踝部骨折 (28) 跟骨骨折 (29) 骨盆及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30) 髋臼骨折 (31) 第三节关节脱位 (32) 肩锁关节脱位 (32) 肩关节脱位 (32) 肘关节脱位 (33) 腕部关节脱位 (33) 髋关节脱位 (34) 膝关节脱位 (35) 踝、足关节脱位 (35) 第四节手外伤 (36)

开放损伤 (36) 手部骨折 (37) 第五节脊髓损伤 (39) 第二章关节外科 (41) 肩关节周围炎 (41) 肱骨外上髁炎 (42) 腕管综合征 (43) 肘管综合征 (43) 踝管综合征 (44) 跟痛症 (44) 股骨头坏死 (45) Baker囊肿 (47) 第三章脊柱外科 颈椎病 (47) 腰椎间盘突出症 (49) 腰椎管狭窄症 (50)

股骨骨折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数为关节囊内骨折,是5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尤以女性或骨质疏松者多见。致残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常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有绊倒、扭伤或其他外伤病史,暴力有时不剧烈,可因疏忽而延误诊治。 【诊断】 1.病症 (1)外伤后引起髋部疼痛。 (2)髋关节主动活动受限。 (3)除少数外展嵌顿型骨折以外,多数患者伤后站立、行走功能明显受限。 2.体征 (1)患者髋部轻度屈曲、内收位。 (2)下肢450~600外旋、短缩畸形。 (3)髋关节被动活动感觉疼痛。 (4)腹股沟中点压痛。 (5)大转子上移并有叩痛。 (6)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注意有无骨质疏松。按骨折线移位程度(Garden分类)可分为: (1)不完全骨折,外展嵌顿型。 (2)无移位的完全骨折。 (3)局部移位的完全骨折。

(4)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病症明显,疑心有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相隔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治疗原那么】 1.无移位(Garden工、Ⅱ)或外展嵌顿型骨折对于老年人,如条件允许,可行简单内固定治疗,稳定性骨折端,减少再移位可能,亦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如无条件,可采用患肢外展位皮肤牵引或穿防旋鞋保持患肢于外展、旋转中立位。鼓励半卧位、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有移位( GardenⅢ、Ⅳ)骨折明确诊断后,检查和调节全身状况,除外手术禁忌,择期手术。手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骨骼密度、内科疾病、外伤持续时间、骨折移位程度和经济情况以及手术的医师经验与条件,选择以下手术: (1)闭合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可选用多钉固定,如3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2)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多根据患者生理年龄、体质、活动度、骨折类型、髋臼有无病变等诸多因素选择。 3.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患者与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者,如骨折无移位,可做下肢皮肤或骨牵引。牵引时下肢外展、中立位,在抬高床脚的同时患者取半卧位,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骨折已有移位,那么不可能通过牵引使骨折愈合,可放弃骨折治疗,早期坐起,有条件时即离床用双拐或轮椅活动。

学习解读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讲义)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学习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讲义)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和诊疗模式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12个骨科有关手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司栏目下载),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一、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 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0);股骨关节囊内骨折(ICD-10:S72.000x011);股骨头骨筋分离(ICD-10:S72.000x021);股骨颈头下骨折(ICD-10:S72.000x031);股骨颈经颈骨折(ICD-10:S72.000x041);股骨颈基底骨折(ICD-10:S72.000x051);股骨头骨折(ICD-10:S72.000x081);股骨部骨折(ICD-10:S72.000x082);开放性股骨颈骨折(ICD-10:S72.010)o 拟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包括空心螺钉内固定、动力鼠螺钉内固定、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钢板螺钉](ICD-9-CM-3:79.15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具体依据如下: 1 .病史:常见于青少年高能量损伤,中老年人低能量摔伤病史,伤后酸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或者伤后仍能行走,但逐渐出现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行走。 2 .查体:有明确的与症状相符合的体征,如患肢外旋畸形、短缩畸形、腹股沟中点下方压痛及轴向叩击痛等。 3 .辅助检查:骨盆正位X线片,患髅股骨颈正斜位X线片,必要时做髅关节CT或MRl检查排除隐匿性骨折,影像学表现与症状体征相符合。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依据如下: 1 .诊断明确,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活动。 2 .无以下手术禁忌证 (1)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26-732]执行。 (2)恶性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3)局部软组织条件差。 (4)伤前已存在严重骸关节骨关节炎。 3 .患者及家属选择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8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