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包括骨折、脱位、软组

织损伤、肌肉拉伤、筋膜炎、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医骨伤科的治疗主要

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方法,针灸和

中药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两个主要手段。

1. 针灸

针灸是中医骨伤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等症状。常用的

针灸疗法包括:罗盘针法、火针、电针、艾

灸等。

针灸治疗的具体过程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将针头插入穴位,调整好针头的深度和方向;通过旋转、抽插

等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将针头拔出,完成针

灸治疗。

2. 中药

中药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中药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白芍、川芎等。

中药治疗的具体过程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将中药煎煮后,

通过口服、外用等方式进行治疗。

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另一个常见方法。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拨筋、拔罐等。

推拿按摩治疗的具体过程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推拿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推拿、拨筋、拔罐等手法进行治疗;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和时间。

总之,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多样,具有独特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注意安全和卫生问题。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颈椎病 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虽然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可发生颈椎病,但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系进入中老年后,肝肾亏虚,筋骨退变,导致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在外因方面,颈部扭伤、慢性劳损、风寒痹着,均可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诊断】 颈椎病的分型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 1.落枕型颈椎病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则颈项酸痛不适,延及上背部,重者俯仰旋转欠利,状如落枕。初则发作3〜5天后缓解,很快又复发,渐发展至长期颈背酸痛而无明显的缓解期。凡中年以后常发落枕,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韧带钙化等改变者,可明确诊断。 2 .痹证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为多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而产生症状。根据主诉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作疼痛、麻木和萎缩三个亚型。 疼痛型:发病较急,肩臂疼痛较重,肌力和肌张力可略有减弱,多数为一侧发病,颈部酸痛,患者头部可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夜间症状加重时可影响睡眠,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或患侧在上的侧卧,或加高枕头的仰卧等,以求减轻症状。 麻木型:最多见,发病较慢,麻木以手指为主,或1〜2个手指麻,或5个手指均麻,少数两手均麻,或有上臂、前臂麻木不仁,致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唾眠时亦可因颈部姿势、肩臂所处位置不同而使症状加重或减轻。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纵叩试验可呈阳性。 萎缩型:很少见。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均不严重,但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日久则大、小鱼际等肌肉萎缩,重则影响体力劳动。 3 .痿证型颈椎病起病很慢,先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以致肢体沉重,肢冷难温,步履不灵,喜用拐杖助行,通过治疗休息,可以缓解,形成时好时坏、逐步加重的过程,渐致步态不稳、跛行。后期可出现二便失控,难于行走,双上肢肌力减弱,形成瘫痪重症,幸较少见。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关注诊断和治疗与 骨骼、关节和肌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该领域的疾病种类繁多,包 括但不限于骨折、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针对这些疾病,中医骨 伤科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和 专业的指导,以确保对患者进行精确和有效的诊断以及个性化的治疗。该指南通过整合中医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了针对不同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和方案。 本指南的编制是基于广泛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经 过专家组的多轮讨论和审核,确保了指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中医 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规范中医骨伤科的诊断和 治疗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对于临床医生和从事中医骨伤科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掌握中医 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将极大地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同时,患者也能从中受益,获得更精准、有效和安全的中医骨伤科 治疗。

总之,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是中医骨伤科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提供详细、系统和科学的指导,旨在促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部分将简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本文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在中医骨伤科中,诊疗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辨证施治:中医骨伤科注重全面分析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通过辨证施治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和平衡身体的目的。 重视整体观察:中医骨伤科强调全身的整体观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6)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8) 一、病名 (8) 二、诊断 (8) (一)疾病诊断 (8) (二)证候诊断 (8)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9) 三、治疗方案 (9)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9) (二)手术治疗 (11) (三)药物治疗 (11) (四)康复治疗 (12) (五)护理 (13)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3) 五、疗效评价 (13) (一)评价标准 (13) (二)评价方法 (14)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临床诊断要点 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 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 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 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 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 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跟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跟骨骨折calcaneus fracture 凡发生于跟骨的骨折均称为跟骨骨折。 3 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有明确的足跟部外伤史,特别是高处坠落史。 3.1.2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是足跟部疼痛、活动受限。查体可见局部肿胀,压痛,皮下瘀斑,足弓变浅或消失,足跟增宽,呈外翻畸形。合并脊柱骨折时则有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合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可出现足部剧烈疼痛,皮肤感觉障碍和张力异常增高等表现[1,2]。 3.1.3影像检查 X线片检查:应拍摄跟骨前后位片、侧位片和轴位片,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类型、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测量B?hler角(25~40°)、Gissane角(平均120~145°)和跟骨的高度、宽度、外翻的角度等。对合并伤患者还应拍摄相应部位的X线片[3]。 CT检查:应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的部位、移位和塌陷程度,特别是后关节面骨折情况。CT图像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跟骨骨折的细节[4]。

3.2分型 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两种,一是基于X线片检查的Essex-Lopresti分型法,分为舌型骨折和关节塌陷型骨折,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不同亚型[5]。 二是基于CT检查的Sanders分型法,它根据冠状位和轴位CT图像中后关节面骨折的情况,将跟骨关节内骨折划分为四大类型和不同的亚型: I型,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无论后关节面骨折线有多少; Ⅱ型,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移位≥2mm,根据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ⅡA、ⅡB和ⅡC; Ⅲ型,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为三部分移位骨折,又分为ⅢA、ⅢB及ⅢC三个亚型,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凹陷骨折线; Ⅳ型,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包括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X线片和CT检查结果可做出明确诊断。 成人跟骨骨折诊断明确,但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等相鉴别。 4辨证 本辨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8]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完善。 跟骨骨折的辨证论治规律以三期辨证为主,气滞血瘀证、瘀血内阻证、气血亏虚证、肝 肾亏虚是基本证型,在此基础上可加用其他多种辨证方法,以反映本病的复杂情况。 4.1早期 伤后1-2周,肌肉、筋脉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其主症是气血凝滞而产生的局部肿胀疼痛。 主症:局部疼痛明显,压痛,肿胀,瘀斑等。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 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 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 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嘱病人 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 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 一、推拿疗法 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 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 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诊疗方案 目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2)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 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7)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26)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32)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41)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44) 踇外翻诊疗方案 (57)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22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关节半月板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关节半月板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eniscal injury)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指一次性暴力外伤或在自然老化基础上轻微外力所致半月板的完整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年龄、运动水平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半月板损伤多有外伤、运动史,或长期蹲位工作史。退变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3.1.2症状[1-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弹响、交锁以及打软腿、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 3.1.2.1疼痛: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3.1.2.2弹响:常在关节活动在某一范围时,由于损伤的半月板在胫股关节间挤压滑动所致。习惯性出现弹响的患者常可明确指出这一活动范围和弹响的具体部位。 3.1.2.3交锁:交锁是由于移位的半月板卡住股骨髁阻止其继续伸直或屈曲而造成的关节嵌顿。在屈曲膝关节时左右晃动旋转小腿可以解除嵌顿。 3.1.2.4活动受限: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关节伸直受限或屈曲受限。

3.1.2.5打软腿: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感觉,多见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3.1.3体征[1-5] 检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方法有许多,如关节间隙压痛、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征)、研磨挤压试验(Apley试验)、下蹲试验(Ege's 试验)、Thessaly试验等。 3.1.3.1麦氏(McMurray)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或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出现疼痛或响声者即为阳性,并根据疼痛或响声部位确定损伤部位。 3.1.3.2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3.1.3.3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损伤,则患侧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3.1.3.4重力受压 患者取侧卧位,抬起下肢做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3.1.3.5研磨试验 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3.1.4影像检查 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仍然是必要的检查项目,它可以评价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合并畸形、骨性关节炎及其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关节游离体,以及有无骨质破坏等。

中医院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市银河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学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摔倒受伤历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I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明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骨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行,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2020中医骨伤科诊疗指南 -回复

2020中医骨伤科诊疗指南-回复 2020中医骨伤科诊疗指南是一份针对骨伤科疾病的权威指南,对于中医骨伤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指导。本篇文章将以该指南为主题,逐步回答相关问题,帮助读者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方法。 第一部分:指南背景介绍 本部分将概述2020中医骨伤科诊疗指南的编制目的、背景以及指南适用范围。指南的目的是制定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提高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临床实践水平。指南的背景介绍了骨伤科疾病的流行状况和中医骨伤科的研究现状。此外,还会明确指南适用的患者群体和相关的医疗机构。 第二部分:诊断方法的介绍 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应用于骨伤科领域的一种诊 断手段。本部分将详细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其中,望诊包括观察病情、观察舌相和观察脉象等;闻诊包括辨别疼痛声音、辨别疼痛气味等;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的详细情况;切诊是指对患者的脉象进行触诊判断病情。 第三部分:常见骨伤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中医对于常见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如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将被一一列举,并详细说明中医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案。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每种方法都

会详细介绍其原理和操作步骤。此外,还会提供相关疗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效果。 第四部分:预防与康复 本部分将介绍中医骨伤科在预防与康复方面的应用。预防包括对于骨伤科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康复则是指疾病治愈后的康复过程。在预防方面,将介绍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防范措施,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康复方面,将介绍中医康复理论、康复方法和康复评估指标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第五部分:指南评价和应用展望 最后一部分将对2020中医骨伤科诊疗指南进行评价,并展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评价将对指南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估,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骨伤科领域中的临床实践。应用展望将分析指南对于中医骨伤科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求。 通过对2020中医骨伤科诊疗指南的逐步回答,本文为读者提供了中医骨伤科领域的全面了解。指南的背景介绍、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防与康复以及评价和应用展望等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方法,并为相关的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岀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 ........................................... 疾病诊断 1 (二) ........................................... 疾病分期 2 (三) ........................................... 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 ........................................... 手法治疗 2 (二) .................................................... 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 ........................................... 牵引疗法 4 (四) ........................................... 针灸疗法 4 (五) ........................................... 手术治疗 4 (六) ............................................ 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 ........................................... 评价标准 5 (二) ........................................... 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 ........................................ 疾病诊断7 (二) ........................................ 证候诊断7 (三) ................................................. 骨折分期与分型8 三、治疗方案 (8) (一) ......................................................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8 (二) ........................................ 手术治疗10 (三) ........................................ 药物治疗10 (四) ........................................ 康复治疗11 (五) ............................................ 护理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 ........................................ 评价标准12 (二) ........................................ 评价方法12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第一章骨折 一、锁骨骨折 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 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 (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

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 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 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离,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III型: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可手术切除锁骨远端。 二、肱骨近端骨折 【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