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伤科膝关节扭挫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膝关节扭挫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膝关节扭挫伤

膝关节由坚实的韧带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腔内有十字韧带及内、外侧半月板,关节外侧及内侧各有副韧带。扭挫伤时,可使上述韧带或软骨受伤,少数可并发轻微骨节错缝。

【诊断】

1有外伤史。受伤当时,整个膝关节或膝关节之一侧明显疼痛,迅速发生瘀肿,不能行走,稍可被动伸屈。关节错缝者,强直于半屈位,拒绝作被动伸屈。急性期过后,瘀肿减轻,疼痛局限。诊查时要与骰骨骨折、胫骨上端骨折等相鉴别,可拍摄X片。明显脱位者X片可以明确诊断,轻微错缝在X片上难以确定。

2 .内侧副韧带损伤,系膝关节猛烈外翻引起,膝内侧瘀肿疼痛、跛行。如在伸膝位轻轻作膝关节被动外翻,可引起剧痛。外侧副韧带损伤,系膝内翻或直接撞击引起,肿痛在膝外侧,将膝被动内翻时,亦可引起剧痛。临床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多见。

3 .半月板损伤多数由膝关节突然扭转所引起。外侧半月板损伤,肿痛、压痛在膝关节外侧,内侧半月板损伤之肿痛则在膝关节之内侧。急性期过后,病人可缓慢行走,上楼或下楼时伤膝酸痛,且感乏力。部分病人有交锁征,即在行走时可突然发生膝关节疼痛,不能继续行走,稍作休息并晃动膝关节,又觉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检查时,膝部或有肿胀,病程已久者,患肢肌肉萎缩,可作回旋挤压试验,病人仰卧,医生一手握患足,一手扶患膝,先使靛、膝屈曲,再使小腿内旋、内收,再在内收、内旋情况下伸直膝关节,如引起膝内侧疼痛,为内侧半月板损伤。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屈膝及酸,使小腿外旋、外展,在外旋、外展姿势下伸直膝关节,引起疼痛者为外侧半月板损伤。

4 .肿痛局限于膑骨下者,系膑下韧带及脂肪垫的损伤。肿痛在骸骨之上部者,可能为腕上滑囊挫伤血肿。

【治疗】

1膝关节扭挫伤急性期,肿痛不能伸屈者,要作一次被动的伸屈活动,可纠正轻微的关节错缝。然后外敷伤科消炎膏,内服跌打丸,每次5g,早晚各1次。肿痛重者,应卧床休息2周。

5 .急性期过后,局部可贴万应宝珍膏、伤湿止痛膏等。症状进一步减轻时,可用熏洗方:海桐皮、伸筋草、桑枝各12g,五加皮、泽兰各IOg,苍术、红花各6g。上药加水2000m1,煎后熏洗患膝,每日2次。

6 .半月板损伤发生于半月板边缘者,治疗效果较好。如经久不愈,影响行走者,可作手术治疗。

7 .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断裂者,考虑手术修补。

康复科-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骨痹”诊断标准。 (1)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1)多有急性创伤、手术史,或有慢性炎症、长期制动史。 (2)膝关节僵硬、不灵活,屈伸功能受限,影响步行、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 (3)与健侧相比,膝关节活动度下降。屈曲受限者,为伸直型僵硬;伸直受限者,为屈曲型僵硬;屈曲及伸直受限者为混合型僵硬。 (4)可伴有膝关节疼痛、肿胀、步态异常、周围肌肉肌力下降等功能障碍。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 以身体功能与结构水平的障碍为主,临床以疼痛、肿胀、活动困难为主要表现。此期患者多表现为剧烈疼痛,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瘀血,伤处肌肉痉挛。 2.缓解期 以活动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疼痛及活动困难依然存在,但主要的功能障碍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更突出的表现。此期患者疼痛、肿胀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范围可能会有一定改善,但坐起、行走、上下楼梯、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明显,同时患肢肌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可能伴有肌肉萎缩。 3.恢复期 此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较前期明显改善,患肢肌力恢复至损伤前的水平,内、外固

定可能已经去除,但是参与日常生活较为复杂的运动时仍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指定的任务。 (三)证候诊断 1.瘀血阻滞证: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2.阳虚寒凝证:肢体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肾虚髓亏证: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有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二、治疗方法 根据膝关节僵硬的发病特点、进展过程及病情轻重,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一)手法治疗 1.急性期:患者仰卧位,在膝关节周围行轻柔的向心性推揉;以轻柔的按揉法和弹拨法交替施于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髀关、伏兔、血海、承山等穴(注意避免引起膝关节的活动),时间10 分钟。 2.缓解期:治疗前给膝关节局部进行20分钟的热疗,可以选择微波、短波、磁震热、红外、中药熏蒸等方法中的一种;治疗后冰敷15分钟。 (1)仰卧位,先以滚法施于大腿股四头肌部;按揉和提拿髌骨5~10 次;按揉内外膝眼、鹤顶、阳陵泉、梁丘等穴; (2)坐位,屈膝90°或能达到的最大角度拔伸膝关节30~60秒;对膝关节功能运动受限的方向采用前后或/和后前滑动等方式5~10 次;膝关节伸屈肌最大收缩5~10 次;伸直受限者仰卧位伸膝(屈曲受限者俯卧位屈膝关节),于最大限度时停留10~30秒; (3)俯卧位,以滚法施于腘窝与小腿后侧,按揉和弹拨委中、承山穴; (4)仰卧位,滚法或按揉放松股四头肌及膝周软组织;在患者忍受范围内进行屈膝摇法,配合膝关节的伸屈、内外旋等被动活动。 (二)运动疗法 1.急性期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臀中肌训练、踝泵训练、直腿抬高训练,20次/组,3~5组/天。以患者耐受为度。 2.缓解期 (1)肌力训练:包括膝关节和下肢其他关节活动肌群的肌力训练,每组10次,每天3组。

(完整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の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の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の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の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の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关注诊断和治疗与 骨骼、关节和肌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该领域的疾病种类繁多,包 括但不限于骨折、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针对这些疾病,中医骨 伤科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和 专业的指导,以确保对患者进行精确和有效的诊断以及个性化的治疗。该指南通过整合中医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了针对不同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和方案。 本指南的编制是基于广泛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经 过专家组的多轮讨论和审核,确保了指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中医 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规范中医骨伤科的诊断和 治疗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对于临床医生和从事中医骨伤科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掌握中医 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将极大地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同时,患者也能从中受益,获得更精准、有效和安全的中医骨伤科 治疗。

总之,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是中医骨伤科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提供详细、系统和科学的指导,旨在促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部分将简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本文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在中医骨伤科中,诊疗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辨证施治:中医骨伤科注重全面分析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通过辨证施治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和平衡身体的目的。 重视整体观察:中医骨伤科强调全身的整体观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老人股骨颈部骨质疏松,因此,在较轻 的外力下,如行走时碰撞、跌倒,即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诊断】 1.老人跌跤后,髅部疼痛剧烈,失去站立及行走能力。 2.患肢呈现外旋和短缩畸形。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50。者,属内收型,畸形明显,患肢短缩可达3cm左右,明显外旋。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30。者,属外展型,患肢仅有轻度外旋或短缩。 3.伤处瘀肿多不明显。 压痛以鼠蹊中部为明显。如骨折发生于股骨颈之基底部,则局部瘀肿较重,压痛明显。 4.股骨颈不完全性骨折,患肢稍能伸屈,畸形不明显。可作足跟叩击试验,如引起鼠蹊部明显疼痛,骨外展型内收型折的可能性较大。股骨颈骨折 5.X片可明确骨折的类 型及移位情况。无移位的骨折在X片上仅见微细的骨折线或仅有一侧骨皮质不连续。个别病员X片无明显的骨折征,但老人跌跤后璇部疼痛,功能障碍,足跟叩击痛明显者,宜按不完全骨折处理。 【治疗】 1.无移位的不完全性骨折,可作胶布皮肤牵引患肢,重量2~4kg,置患肢于轻度屈胸、屈膝和轻度外展位。合适的牵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 6.牵引过程中注意勿使扩展板抵及床栏或滑轮,否则失去牵引作用,甚至使断骨移位。如牵引后疼痛迅速减轻,则6~8周后可摄X片复查,如骨折线消失,可停止牵引,练习扶双拐行走。 7.对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可作手术治疗。较常用的为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无需牵引,可扶双拐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因断骨愈合困

难,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髅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大粗隆与股骨小粗隆之间的骨折。由于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所以骨折后比较容易愈合。 【诊断】 1.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外伤史,如从高处坠跌或重物撞击等。受伤时患者常自己感觉有骨擦音。 2.患肢大粗隆周围瘀肿明显,触痛较重,患肢可有外旋及短缩畸形,或有轻度内收成角畸形 3.患肢功能障碍,部分病员可触及骨擦音。 4.局部肿胀严重者,说明内出血量较大,病员可有发热、口渴、纳呆、便秘等症,体质较弱者要防止发生休克。 【治疗】 1.对无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作胶布皮股骨粗肤牵引,待患肢肿痛基本消失,6周以后停止牵隆间骨折 引,练习扶双拐行走,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X片呈骨性愈合,患肢方可逐步负重行走。 5.对有移位者,应在腰麻下整复,使患肢外展15°,并矫正至中立位。在两助手对抗拔伸下,术者用推提捺正手法,使断骨复位。复位后肌力强壮者,用骨牵引,重量4〜5kg。肌力一般者,用胶布牵引,重量3kg。2个月后X片复查,断骨初步愈合,可除去牵引,改用外展夹板固定。 6.外展夹板上起腋下,下至膝关节上,分作两块木板,于中点有活动轴连接。其上段固定于躯干,称躯干段板;其下段固定于大腿外侧,称肢段板。整个外展夹板有向外的弧度20°~30°,可以保持患肢于外展位。为使肢段板稳固,大腿应先用四块木板包扎于股骨四周,然后包外展夹板。 7.作骨牵引时,可同时使用外展夹板。嘱患者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伸屈活动。2〜3周后,疼痛减轻,可在床顶装吊环扶手,练习起坐,抬起臀部及躯干等动作。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关节骨科分册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第一部分 临床诊疗指南 一、肩部撞击症 二、肩关节周围炎 三、肩袖损伤 四、弹响肩 五、股骨头骨软骨炎 六、弹响髋 七、股骨头坏死 八、股骨颈骨折 九、关节内游离体 十、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十一、Baker囊肿 十二、膝滑膜软骨瘤病 十三、髌骨软化症 十四、骨性关节炎 十五、内侧副韧带损伤 十六、外侧副韧带损伤 十七、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十八、半月板损伤 十九、半月板囊肿

二十、盘状半月板 二十一、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二十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二十三、膝内翻 二十四、膝外翻 二十五、化脓性骨髓炎 二十六、化脓性关节炎 二十七、骨与关节结核 二十八、单纯滑膜结核 二十九、单纯骨结核 三十、全关节结核 三十一、骨样骨瘤 三十二、骨瘤 三十三、成骨细胞瘤 三十四、良性软骨母细胞瘤三十五、内生软骨瘤 三十六、骨皮质旁软骨瘤 三十七、Ollier病 三十八 Maffucci综合征 三十九单发性骨软骨瘤 四十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四十一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四十二非骨化性纤维瘤 四十三骨化性纤维瘤 四十四骨韧带样纤维瘤 四十五淋巴管瘤 四十六血管瘤 四十七血管球瘤 四十八脂肪瘤 四十九骨巨细胞瘤 五十骨囊肿 五十一嗜酸性肉芽肿 五十二动脉瘤样骨囊肿 五十三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五十四畸形性骨炎 五十五滑膜软骨瘤病 五十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五十七骨肉瘤 五十八骨旁骨肉瘤 五十九软骨肉瘤 六十间胚叶性软骨瘤 六十一骨外软骨瘤 六十二骨纤维肉瘤 六十三尤因肉瘤

六十四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六十五脂肪肉瘤 六十六恶性淋巴瘤 六十七血管肉瘤 六十八滑膜肉瘤 六十九多发性骨髓瘤 七十骨转移瘤 七十一骨质疏松症 七十二痛风 七十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七十四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七十五骨关节炎 第二部分 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髋关节穿刺术 第二节膝关节穿刺术 第三节踝关节穿刺术 第四节肩关节穿刺吸引术 第五节肘关节穿刺吸引术 第六节腕关节穿刺吸引术 第七节髋关节穿刺吸引术 第八节膝关节穿刺吸引术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临床诊断要点 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 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 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 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 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 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骨伤科膝关节扭挫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膝关节扭挫伤 膝关节由坚实的韧带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腔内有十字韧带及内、外侧半月板,关节外侧及内侧各有副韧带。扭挫伤时,可使上述韧带或软骨受伤,少数可并发轻微骨节错缝。 【诊断】 1有外伤史。受伤当时,整个膝关节或膝关节之一侧明显疼痛,迅速发生瘀肿,不能行走,稍可被动伸屈。关节错缝者,强直于半屈位,拒绝作被动伸屈。急性期过后,瘀肿减轻,疼痛局限。诊查时要与骰骨骨折、胫骨上端骨折等相鉴别,可拍摄X片。明显脱位者X片可以明确诊断,轻微错缝在X片上难以确定。 2 .内侧副韧带损伤,系膝关节猛烈外翻引起,膝内侧瘀肿疼痛、跛行。如在伸膝位轻轻作膝关节被动外翻,可引起剧痛。外侧副韧带损伤,系膝内翻或直接撞击引起,肿痛在膝外侧,将膝被动内翻时,亦可引起剧痛。临床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多见。 3 .半月板损伤多数由膝关节突然扭转所引起。外侧半月板损伤,肿痛、压痛在膝关节外侧,内侧半月板损伤之肿痛则在膝关节之内侧。急性期过后,病人可缓慢行走,上楼或下楼时伤膝酸痛,且感乏力。部分病人有交锁征,即在行走时可突然发生膝关节疼痛,不能继续行走,稍作休息并晃动膝关节,又觉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检查时,膝部或有肿胀,病程已久者,患肢肌肉萎缩,可作回旋挤压试验,病人仰卧,医生一手握患足,一手扶患膝,先使靛、膝屈曲,再使小腿内旋、内收,再在内收、内旋情况下伸直膝关节,如引起膝内侧疼痛,为内侧半月板损伤。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屈膝及酸,使小腿外旋、外展,在外旋、外展姿势下伸直膝关节,引起疼痛者为外侧半月板损伤。 4 .肿痛局限于膑骨下者,系膑下韧带及脂肪垫的损伤。肿痛在骸骨之上部者,可能为腕上滑囊挫伤血肿。 【治疗】 1膝关节扭挫伤急性期,肿痛不能伸屈者,要作一次被动的伸屈活动,可纠正轻微的关节错缝。然后外敷伤科消炎膏,内服跌打丸,每次5g,早晚各1次。肿痛重者,应卧床休息2周。 5 .急性期过后,局部可贴万应宝珍膏、伤湿止痛膏等。症状进一步减轻时,可用熏洗方:海桐皮、伸筋草、桑枝各12g,五加皮、泽兰各IOg,苍术、红花各6g。上药加水2000m1,煎后熏洗患膝,每日2次。

最新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01) 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09)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 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4)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2)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0)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74)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4) 髌骨软化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93)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6)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瘀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 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证候诊断 1.骨折分类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少,但骨折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角减少,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距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2.证候诊断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中期,伤后3周-5周。瘀血

骨伤科髋关节脱位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催关节脱位 酸关节由于臼盂较深,周围肌筋坚实有力,故比较稳定,发生脱位的情况很少见。仅于特定体位下,受猛烈撞击时,偶有发生。例如在屈麟屈膝位,膝部或臀舐部受到猛烈的暴力,可发生髅关节后脱位。至于脆关节前脱位则更少见。 【诊断】 1.股部外伤后,疼痛剧烈,患肢有典型的畸形,不能活动。 2 .髓关节后脱位患肢呈内收、内旋、微屈、短缩的典型畸形。患肢的膝关节位于健侧大腿之上,不能被动分开,即“粘膝征”。患肢的内踝及足的蹬侧几可贴近床面,短缩可达5cm左右。 触诊检查:股骨头位于股臼之后上方,臀上部显著隆凸,可触到移位的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头。 3 .腕关节前脱位,股骨头位于闭孔,腹股沟下丰满,患肢呈外旋及轻度外展畸形,患肢延长约3cmo 4 .根据特殊体位的外伤史及典型畸形,诊断不太困难。应拍X线片,可明确腰臼边缘或股骨头是否合并有骨折。 【治疗】 1.垂直牵引整复法用于髅关节后脱位,在腰麻下进行。病人平卧手术床上,助手固定躯干,术者及另一助手将患肢拉直,并向足跟方向作垂直的、持续的牵引,即可得到复位。在牵引过程中,为使牵引易于用力,术者可坐于手术床之一端,或站于床之足侧,用一足自病员裆内抵住患侧坐骨结节。足蹬加牵引,易于复位。 5 .牵引推压整复法用于髓关节前脱位,在腰麻下进行。病人平卧手术床上,一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一手托住患肢胭窝,另一手握持踝上,顺轻度外展位牵引,术者站于健侧,两手掌相叠,用掌根部压于脱位的股骨头上,向外侧推压,此时作牵引的助手,在牵引下将患肢内旋,即可感知复位声。 6 .复位后检查,患肢畸形消失,可处于中立处。患肢长度与健侧相等,可被动伸屈患肢而无阻力(此时麻醉尚未消失)。 7 .复位后嘱病员卧床休息2周,并可在床上作不负重的患肢关节活动锻炼, 2周后练习扶杖行走。

骨伤科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腰扭伤 本病系指急性腰部软组织扭挫伤。临床上很常见,发生的原因很多,例如劳动时由于身体姿势不正,用力不当,或倾跌、剧烈运动、腰部遭到撞击等,另外,弯腰拔鞋、咳嗽等亦可引起,因腰部经络肌肉在闪、挫中受到损伤,致气血循行障碍,突然发生腰痛、腰部强直等症状。 【诊断】 1.扭伤后腰部一侧或两侧立即发生疼痛,有的当时不明显,半天或一天后即显著加重。疼痛剧烈时,不能前俯后仰和左右转侧,甚至不能行走,坐卧均痛。翻身、咳嗽均受限。 2.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但无明显瘀肿,压痛点或广泛、或局限、或感深部痛,不易清楚触知。 3.由撞击、挫压引起的挫伤,局部可见肿胀或青紫瘀斑,疼痛及压痛均较明显。严重的挫压伤,要排除骨折和内脏损伤。 4.腰扭伤或腰挫伤,如不及时治愈,或再受伤,拖延日久,则可转为慢性腰痛。因此,伤腰后应积极治疗,避免重复损伤,防止演变为慢性腰痛。 【治疗】 一、推拿疗法 1.点按腰阳关、肾俞、八醪部、痛点。 5.揉摩腰部两侧及痛区,拿捏腰部患侧肌筋,再作揉抹。 6.运腰协助患者作俯仰、转侧腰部、下蹲等运动10余次。力量要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轻重适宜。以上为对腰部扭伤之常用手法。 7.腰部挫伤以轻摩轻抹手法为主。 二、针灸疗法 体针人中、委中、昆仑,并可在腰部两侧、环跳处拔火罐。术后鼓励扭伤病人作弯腰、后仰、下蹲等动作,可以提高疗效。 个别腰部急性扭伤病人,自觉腰痛重,不能转侧,不敢站立及行走,可针刺两手背第4、5掌骨间稍靠近掌骨基底侧,边捻针,边鼓励病员下床站立。站立时要两腿直立,腰肌放松,直立后再鼓励患者作室内行走,常可使腰痛得到迅速缓解。

耳针腰、腰椎、神门、皮质下。 三、辨证论治 扭伤病人,气滞失宣,经络痞塞,治宜利气和络。青木香、制香附、泽兰、延胡索、制乳香各IOg,桑寄生12g,红花6g,甘草3g。 挫伤病人,瘀肿作痛,筋膜损伤,治宜活血通络。当归、泽兰、川牛膝、炒赤芍、络石藤各10g,红花6g,续断、制狗脊、丹参各10g。 慢性腰背痛 【诊断】 1.慢性腰背痛临床十分常见。长期慢性的腰背部软组织劳损是主要原因,急性腰扭伤未能根治和风湿样肌肉痛等均可发生慢性腰背痛。另外,中老年人普遍发生的肥大性脊柱炎,常成为引起慢性腰背痛原因之一。 2.腰背酸痛历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间歇性发作,在疲劳、阴雨、受寒时加重,休息可使症状缓解。 3.检查脊柱多无畸形,俯仰活动正常,或有轻度障碍,个别发作严重时,弯腰活动可有明显隙碍。劳损病人压痛点或在腰椎棘突间,或在两侧腰肌,或一侧偏重。肥大性脊柱炎引起者多无明显压痛。 4.诊断时应与脊柱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盆腔疾患等相区别。 【治疗】 一、辨证论治 腰背筋膜劳损的常用治法为活血通络,补肾壮筋。丹参、当归、杜仲、续断、制乳香、泽兰各10g,红花、路路通各6g,桑寄生、熟地黄各12g o风湿偏重者,加独活10g,五加皮10g,地龙10g,防风6g。 合并有肥大性脊柱炎的中老年病人,用温肾宣痹汤:明天麻10g,制狗脊、山萸肉、桂枝、淡附片各10g,北细辛6g,炒白术、广木香、泽泻各10g,白茯苓12g,生意位仁15g,生甘草10g。(说明:细辛常用量传统有不超过1钱之说。近年来文献介绍,不经煎煮的细辛粉剂含有毒素,煮沸时毒素即挥发消失,煎剂中用每日6g,未见不良毒副反应。) 二、针灸疗法 体针肾俞、大肠俞、委中、足三里。

骨伤科跖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跖骨骨折 【诊断】 1足内翻位扭伤,引起足外侧肿痛严重者,常发生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骨折部位有敏锐压痛,断骨多无严重移位。 2 .重物压轧,打击足背,可引起跖骨骨干骨折。除第1跖骨可发生单一的骨折外,其余跖骨常呈两根以上同时骨折。骨折线呈横断或斜断。无移位者,除局部肿胀、疼痛外,于伸屈、挤压、旋转相应的足趾时,均可引起骨折处疼痛。如暴力过大,可有断骨移位或跖跑关节脱位,或合并跑骨骨折。 【治疗】 1对于无移位的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用IOCmX1OCm的半月形硬纸,附贴于骨折周围,绷带包扎即可。 3 .跖骨干骨折无移位者,亦可用弧形硬纸,覆盖于足背,以棉花垫于足底弓部,保持足弓,绷带包扎。 4 .多发性骨折,断骨向跖侧成角或重叠移位者,应于腰麻下,助手扶住踝部,屈膝至120。位,术者一手握住足趾,对抗拔伸3~5分钟,使重叠拉开,断骨对顶后,将足趾跖屈,另一手由足底推断骨向背侧,矫正成角。然后用手指作分骨法,矫正侧方移位。整复重点要消除断骨向跖侧成角及重叠移位。对于轻度侧方移位,估计不影响功能者,不须完全整复。如合并跖骨脱位者,应先整复脱位。 5 .固定时,先于足背顺跖骨间隙放置分骨垫,胶布固定后盖以硬纸。并用恰如足底外形之木板鞋,置于足底,在足底及木板之间,须用厚实棉垫垫好足底前部之横弓及内侧之纵弓,防止足弓塌陷,用绷带包扎,勿使移动。 6 .固定后可练习足趾及踝、膝关节的伸屈活动,3~4周后练习行走,逐步负重。 第二节脱位 关节脱位,亦称脱臼或脱酚。为组成关节之骨骼失去其正常位置,引起局部畸形、肿痛和功能障碍等。 关节脱位绝大多数由外伤所致,少数系先天性或病理性脱位。本节重点介绍较常见的外伤性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外伤性关节脱位,合并有软组织的损伤,如果能够及时整复脱位,则软组织损伤也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诊治与骨和关节相关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疾病、骨质疏松、脱位、肌肉韧带损伤等。为了提高骨关节科的 诊疗水平,制定了一系列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以指导临床医生的工作。 一、临床诊疗指南 骨折的诊疗指南 1、初步诊断:通过较明显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是否为 骨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检查,要注意遮盖和搜寻骨折效果,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3、分型: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根据骨折位、骨折形态、可移动度和复位 情况分为不同类型。 4、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注意合理用药和小心处理骨折术后的并发症。 关节疾病的诊疗指南 1、初步诊断:通过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强度减退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是否为关节疾病,应进行临床检查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与骨折检查类似,也包括X线、CT、MRI等检查,区别在于对关节局部的细节和规律性要求更高。 3、分类:关节疾病可归为许多类型,如退化性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应根据病情综合选择治疗方式。 4、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综合选择适宜的药物。 二、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手术操作规范 1、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准备、手术区域的前处理、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麻醉和镇痛:麻醉和镇痛要地方安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注意控制疼痛。 3、手术技术: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手术、骨伸展系统手术等,操作要规范、标准。 4、术后护理:包括伤口的处理、疼痛控制、抗感染、康复治疗等,掌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节镜手术操作规范 1、准备工作:包括器械、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麻醉和镇痛等,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外科骨与关节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与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是骨与关节的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中医称“骨痛”或“流痰二好发于儿童及少年。多因先天不足,肝肾精血亏损,骨质疏松,痰毒乘虚流注关节,气血瘀滞而生。本病由于骨关节的破坏,造成功能障碍,最后成为痛损残疾。 【诊断】 1本病好发于胸椎、腰椎、慨、膝、踝等负重的关节,其次为上肢的肘、腕关节。由于病变发生发展缓慢,开始仅有关节酸痛,隐痛不适,易被忽视,尤其是儿童。 2.局部症状和体征有疼痛、肿胀、功能隙碍、关节畸形、进行性肌萎缩、阴性脓肿及窦道等。分述如下: (1)开始病变关节酸痛、隐痛不适。病情发展后,常在夜间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如脊柱结核可有上肢或下肢疼痛,傲关节结核常有大腿或膝关节疼痛等。 (2)病变关节肿胀,皮肤颜色正常,称为“白肿”。除脊柱结核外,四肢由于肌肉萎缩,关节肿大更为明显。 (3)关节破坏,功能障碍,造成肢体畸形,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如胸椎结核的“龟背”;腰椎结核的腰部僵硬、强直,不能弯腰拾物;脊柱结核严重时(合并脊髓受压)可出现下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腕关节结核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患侧下肢持续性内收、内旋、前屈和缩短;膝关节结核可出现膝部明显肿大,大小腿肌肉萎缩枯细而成鹤膝状,或发生屈曲性挛缩,不能伸直。 (4)脊柱结核的阴性脓肿可出现在椎体的前面和两侧。腰椎结核的脓肿可出现于腰部、腹股沟和大腿内侧。其他关节结核的脓肿常在关节周围。脓肿一旦穿破,则形成窦道,往往经久不愈。 3.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时则出现潮热,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病久身形消瘦,神疲乏力,食少,盗汗,五心烦热,脉象虚数。 4.病灶活动期血沉加快,静止期及愈合期降至正常,X线摄片检查,对诊断及观察病情的变化可起主要作用。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痰瘀阻关节酸痛、隐痛、活动不利、色白漫肿,全身症状不明显,多见于初期阶段。

中医内科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初次发作常为风湿热的主要症状之一,且多伴发心脏炎,每易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风”的范围。如见心脏炎的,则又与“心悸”有关。致病原因为正气不强,外感风、寒、湿、热(或由风寒郁而化热),邪犯经脉、关节,阻碍气血的运行,不通则痛;若邪传于心,或外邪久留,耗伤气血,不能养心,又可引起心悸之证;病延日久,往往痰瘀互结,肝肾气血并伤,虚实错杂。此外,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与风湿性关节炎有类似之处,亦属中医痹证,所以在治疗上可予参照应用。 【诊断】 1发病前有扁桃体炎或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累及大关节,呈多发性、游走性疼痛,或固定不移。 2.急性风湿活动时,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隙碍,或关节腔有积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汗多,或鼻出血。躯干或四肢皮肤可出现环形红斑,在关节伸侧或四周可以触到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数周后可逐渐消失。 3.如有心慌气急、心音低、心率快、心律不规则、心脏扩大、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症状体征时,提示有风湿性心脏炎(即心内膜、心肌、心包膜发生炎性损害),严重的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内膜炎可发展成为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4.风湿活动期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抗溶血性链球菌素“0”测定、粘蛋白均增高,蛋白电泳a】、a2及丫部分常增高。 5.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小关节,常为对称性。病程迁延反复,多侵犯指、腕、趾、肘、舐骼、脊柱等关节,晚期常引起关节梭状畸形、强直和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和破坏。 【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初起多属实证,治应祛除外邪,疏通经络。根据受邪的偏胜,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法。若病人痰瘀互结,则需化痰行瘀;肝肾气血亏损的,当配合补益之品,标本同治。至于内传脏腑,心神受损者,可参照心悸篇治疗。 1风寒湿痹关节或肌肉酸痛,阴雨加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如疼痛呈游走性,

骨伤科增生性膝关节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增生性膝关节炎 增生性膝关节炎亦称膝骨性关节炎,属退行性病变,广泛发生于50岁以上者,女性肥胖者较为多见。 【诊断】 1.单纯疼痛型属早期症状,长途行走、锻炼过量常为诱发因素,常单膝发病,晨起下床行走感疼痛不适,活动几分钟后疼痛消失。痛处微肿或不肿,局部不发热,有局限性压痛,伸屈基本正常,X片多无明显骨质增生。如能减少运动量,不受风冷,症状可消失,缓解期或长或短。 2.肿痛发热型属病程中后期,常因劳累或受寒而加重发作,多两膝同病,或左膝重,或右膝重,难于长途行走,甚则跛行,不能下蹲,少数有静息痛,影响睡眠。检查局部,肿胀明显,浮膑试验部分呈阳性;部分病膝虽较肿胀,系滑膜等组织病理性增厚,积液不多者浮骸试验呈阴性。局部皮色正常,皮温可稍有增高。患肢伸屈功能减退,伸直即感疼痛,屈曲可较正常者减少30°或更多。X片上胫骨平台两侧、牌间崎、骸骨上下缘等均可见骨质增生。 3.单纯疼痛型和肿痛发热型均需和其他关节炎作鉴别。本病血沉多正常,抗链“0”不高,类风湿因子阴性,HLA-B27阴性,X片膝部骨骼无吸收、破坏改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治疗】 一、辨证论治 单纯疼痛型用二藤汤,功能养血祛风,宣痹和络。药物为全当归10g,丹参10g,鸡血藤12g,雷公藤10g,羌活10g,地龙10g,炒白术10g,制南星10g,白茯苓12g,生惹及仁15g,川牛膝10g,生甘草10g。10剂为1疗程。 肿痛发热型用加味二藤汤,功能祛风宣痹,消肿止痛。药物有全当归10g,丹参10g,鸡血藤12g,雷公藤10g,黄柏10g,地龙10g,炒白术10g,制南星10g,白茯苓12g,生惹及:仁15g,大力子10g,制乳香10g,生甘草IOgo10剂为1疗程。 说明:雷公藤为近年来广泛应用之药物,带皮全根每日常用量为10〜12g,去根皮仅留木质部分的根每日15〜25g,需严格控制用量,以免毒副作用。 二、外治 单纯疼痛型可贴麝香追风膏或南星止痛膏。肿痛发热型可外敷伤科消炎膏。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膝骨关节炎的诊疗工作,制定了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旨在提供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诊疗方案。 一、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膝骨关节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年龄大于40岁; 2. 膝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并伴有至少一项以下临床表现:关节肿胀、晨僵、关节畸形、关节摩擦感或骨性限制; 3. 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骨囊肿。 二、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控制:减轻体重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2. 物理治疗:包括理疗、按摩、康复训练等,可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3. 功能辅助器具:如拐杖、膝关节支具等,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提供支撑和稳定。 4. 中医治疗:如中药贴敷、针灸等,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 1. 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等,可以 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反应。 2. 关节保护剂:如软骨素、硫酸软骨素等,可以促进软骨修复和保护关节结构。 3. 局部药物治疗:如外用止痛贴、外用消炎药等,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反应。 四、手术治疗 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中严重病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 1. 关节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清理关节内异物和软骨碎片,缓解关节炎症和改善关节功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23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 0期:正常;

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 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二、中医诊疗方法: 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 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现分 述如下: 1、中药辨证内服 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 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 (1)瘀血凝滞证 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 沉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每次200ml。 (2)湿热痹阻证 特点:关节肿痛,触之发热或自觉关节发热,肢节曲伸不利,身不热 和身热不甚,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最新《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最新《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烧伤等意外创伤事件呈现快速增长,多发创伤后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46%~85%[1]。尽管如此,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创伤后疼痛(CPTP)认识不足,临床诊疗亟待规范。近日,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系统检索了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主要选择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文献,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分级系统证据级别及推荐强度和共识会议法,制定了2023年《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为规范CPTP 的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导[2]。 CPTP是组织损伤(包括烧伤在内的任何创伤)后发展或加重的慢性疼痛。疼痛既可局限于损伤区域,亦可投射到位于该区域的神经支配区。深部躯体或内脏组织损伤后相应皮肤区域可出现牵涉痛。尽管CPTP往往发展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最新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仍将其归类为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基于ICD-11将CPTP分为6类:慢性烧伤后疼痛(CPABI)、慢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慢性脊髓损伤后疼痛、慢性脑损伤后疼痛、慢性挥鞭伤后疼痛和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后疼痛(CPAMSI)[2]。 慢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的治疗

疼痛是身体受到损伤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慢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是由周围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引起的持续性复发性疼痛,发病率为8%~26%,临床上多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2]。这种长期延绵不断的疼痛,会使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乃至异常,同时影响患者情绪,使患者沮丧甚至濒临“崩溃”。 药物治疗是慢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要缓解疼痛,同时也考虑到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共患病。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及疼痛微创介入治疗(背根神经节神经调控和外周神经刺激)等方案也是治疗慢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的有效手段。对于药物治疗,指南推荐了加巴喷丁(A1)、美洛加巴林(A1)等药物[2]。 加巴喷丁的治疗推荐主要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3],该研究评价了加巴喷丁治疗外伤性或术后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剂量为2400 mg/d。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加巴喷丁可显著缓解疼痛(p=0.015)。加巴喷丁组疼痛缓解≥3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40),显著改善由于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p=0.0016)。加巴喷丁组的患者对变化的总体印象(p=0.023)和临床医生对变化的总体印象(p=0.037)评分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美洛加巴林为新型加巴喷丁类药物,于2019年在日本被批准用于周围神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与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与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与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与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

因子与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与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 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与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与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与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 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